TWM620735U - 光纖配線架 - Google Patents

光纖配線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0735U
TWM620735U TW110210206U TW110210206U TWM620735U TW M620735 U TWM620735 U TW M620735U TW 110210206 U TW110210206 U TW 110210206U TW 110210206 U TW110210206 U TW 110210206U TW M620735 U TWM620735 U TW M62073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long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frame
horizontal direction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0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許賢信
Original Assignee
建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建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建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0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0735U/zh
Publication of TWM620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0735U/zh
Priority to US17/840,333 priority patent/US20230064584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52Distribution frames
    • G02B6/44526Panels or rackmounts covering a whole width of the frame or rack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52Distribution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528Patch-cords; Connector arrangements in the system or in the box

Abstract

一種光纖配線架,包含一外殼單元,及複數設置於該外殼單元內的抽取單元。每一抽取單元包括一隔板、複數立設於該隔板上的內導軌、複數可抽離地設置於該等內導軌間的設置座,及複數位於該等內導軌前方的理線器。每一理線器具有一固定於該隔板上的下夾部,及一個與該下夾部相配合界定出一容線區域的上夾部,該下夾部與該上夾部相配合界定出一連通該容線區域的開槽。使用者可施力使每一理線器彎折,增加該開槽開度,並讓光纖線路可通過該開槽而進入該容線區域中,當不再施力時,該開槽復位,使該容線區域內的光纖線路無法通過該開槽,提升整線便利性。

Description

光纖配線架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用於光纖傳輸系統之設備,特別是指一種光纖配線架。
光纖配線架是光纖傳輸系統中的重要設備,其主要是用來存放光纖連接器及光纖線路。光纖配線架內存放著多組光纖連接器及光纖,而這些光纖線路會在配線架中調配光路,因此如何將錯綜複雜的多條光纖佈線及整線便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目前常見的方式是透過束帶來綑綁線路,以將同一組的多條線路集束成捆,但綑綁束帶後的線束並未被限位於配線架上,造成定位及整線上的困擾,且若要從束帶中取出其中的幾條線路,則需將束帶整個解開,並在取出特定線路後,再次將其它線路捆束,維護上十分不便。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便於整線的光纖配線架。
於是,預先定義彼此相互垂直的一水平方向、一前後方向,及一上下方向。本新型光纖配線架包含一外殼單元,及複數沿該上下方向相互堆疊地設置於該外殼單元內的抽取單元。每一抽取單元包括一隔板、複數沿該水平方向彼此相間隔地立設於該隔板上的內導軌、複數可沿該前後方向抽離地設置於該等內導軌之間的設置座,及複數沿該前後方向位於該等內導軌前方且具可撓性及彈性的理線器。每一理線器具有一固定於該隔板上的下夾部,及一個一端連接該下夾部且與該下夾部相配合界定出一容線區域的上夾部,該下夾部與該上夾部相配合界定出一連通該容線區域的開槽。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該等理線器之開槽可依需求設計大小,通常是將每一開槽的大小設計為略小於線路外徑,如此使用者便可透過施力使每一理線器之上夾部相對於該下夾部彎折,從而使該開槽的開度增加,以使光纖線路可通過該開槽而進入該容線區域中,當使用者不再施力時,該開槽回復原本大小,使該容線區域內的光纖線路無法通過該開槽,除了可達到整線之效果之外,還可以將光纖線路限位於該光纖配線架上,提升整線便利性。
參閱圖1、圖2,及圖3,為本新型光纖配線架1之一實施例,首先定義彼此相互垂直的一水平方向A、一前後方向B,及一上下方向C。在本實施例中,該前後方向B是指使用者插拔光纖連接器或光纖適配器的方向,但實際使用並不應以此為限。該光纖配線架1包含一外殼單元2,及複數沿該上下方向C相互堆疊地設置於該外殼單元2內的抽取單元3。該外殼單元2包括一主殼體21、二沿該水平方向A分別設置於該主殼體21相反兩側的前固定片22、二沿該前後方向B分別位於該等前固定片22後方的後固定片23、二沿該水平方向A分別設置於該主殼體21相反兩側的外導軌24,及複數可沿該前後方向B滑移地設置於該等外導軌24上且固定於該等抽取單元3上的側導件25。該主殼體21具有一位於該等抽取單元3上方的上前板片211、一連接於該上前板片211後方的上後板片212、一位於該等抽取單元3下方且對應該上前板片211的下板片213,及一連接該上前板片211與該下板片213的前擋片214。每一前固定片22連接該上前板片211及該下板片213,每一後固定片23連接該上後板片212及該下板片213,並形成複數沿該前後方向B延伸且分別供複數螺絲穿過的長孔231。該等長孔231可供螺絲通過以將該後固定片23連接該上前板片211及該下板片213,透過該等長孔231可調整該後固定片23相對於該上前板片211及該下板片213沿該前後方向B朝後伸出之長度,以調整本實施例的安裝位置。該上前板片211圍繞界定出一沿該上下方向C開設的上窺視口215,該下板片213圍繞界定出一沿該上下方向C開設且對準該上窺視口215的下窺視口216。透過該上、下窺視口216可讓使用者目視該主殼體21內之情況,提升便利性。
參閱圖1、圖2,及圖4,該等外導軌24位於該主殼體21內且分別沿該水平方向A設置於該主殼體21的相反兩側,該等側導件25區分成數目相同且對稱設置的兩組,每一組設置在其中一外導軌24上。每一外導軌24形成複數沿該上下方向C間隔排列且各自沿該前後方向B延伸的滑槽241,及複數連接該等滑槽241且沿該水平方向A朝外延伸的限位槽242。與每一滑槽241連接的該等限位槽242彼此間沿該前後方向B間隔排列。每一側導件25對應其中一滑槽241,並具有複數連接相對應抽取單元3的結合部251、一連接該等結合部251的主體部252,及複數由該主體部252沿該水平方向A朝外凸伸且卡制於相對應該等限位槽242中的外凸部253。
參閱圖2、圖3,及圖5,每一抽取單元3包括一隔板31、複數沿該水平方向A彼此相間隔地立設於該隔板31上的內導軌32、複數設置於該等內導軌32之間且用於容置光纖組件的設置座33,及複數沿該前後方向B位於該等內導軌32前方的理線器34。該隔板31的左右兩側分別銜接相對應的三個結合部251。每一內導軌32具有二沿該上下方向C間隔設置的板體部321、一連接該等板體部321而位於該等板體部321之間且兩端沿該前後方向B延伸的承接部322,及二分別由該承接部322沿該水平方向A同向凸伸的凸塊部323。該等板體部321及該承接部322彼此相配合界定出沿該水平方向A位於該承接部322之相反兩側,且彼此面向相反方向的一主導槽324及一副導槽325,該主導槽324供該等凸塊部323凸伸於其中。每一內導軌32之主導槽324朝向相鄰內導軌32之副導槽325。此處需要說明的是,沿該水平方向A位於最外側的一個內導軌32A可以沒有該承接部322及該等凸塊部323,從而僅形成一朝向相鄰內導軌32之主導槽324且沿該前後方向B延伸的延伸槽326,達到簡化結構之作用。該承接部322的兩端沿該前後方向B向外伸出而呈片板狀,且具可撓性及彈性。每一凸塊部323具有一沿該前後方向B面向另一凸塊部323且呈平面的定位面327,及一相反於該定位面327且呈斜面的斜導面328,在本實施例中,該凸塊部323沿該上下方向C的橫截面呈直角梯形。
每一設置座33位於相鄰的兩個內導軌32之間,並具有一座體部331、一沿該水平方向A凸設於該座體部331之一側的滑塊部332,及一沿該水平方向A凸設於該座體部331之另一側的導塊部333。該滑塊部332是可沿該前後方向B滑移地嵌設於相對應內導軌32的副導槽325內,當該設置座33所對應的其中一個內導軌32為前述的簡化結構內導軌32A時,該滑塊部332是可沿該前後方向B滑移地嵌設於該內導軌32A的延伸槽326內。該導塊部333具有二沿該前後方向B間隔設置的限位段334,及一位於該等限位段334之間的中間段335。每一限位段334與該中間段335沿該前後方向B相配合界定出一定位槽336。該限位段334沿該上下方向C的橫截面呈等腰梯形,並具有一面向該中間段335且呈斜面的內斜面337,及一相反於該內斜面337並呈斜面且傾斜方向相反於該內斜面337的外斜面338。該中間段335沿該上下方向C的橫截面呈矩形,並具有二分別面向該等限位段334之內斜面337且呈平面的擋阻面339。該等定位槽336分別供相對應內導軌32之該等凸塊部323置入,且該等擋阻面339分別貼抵該等凸塊部323之定位面327,該內斜面337貼抵相對應凸塊部323的斜導面328。
參閱圖2及圖6,每一理線器34具有可撓性及彈性,並具有一固定於該隔板31上的下夾部341,及一個一端連接該下夾部341且與該下夾部341相配合界定出一容線區域342的上夾部343。該下夾部341及該上夾部343相配合界定出一連通該容線區域342的開槽344。該下夾部341的一端連接該上夾部343,另一端形成一沿該前後方向B朝前傾斜而呈斜面的外斜段345。該上夾部343一端連接該下夾部341,另一端形成一沿該前後方向B朝後延伸而呈鉤狀的內鉤段346。該外斜段345面向該內鉤段346,彼此相互間隔界定出該開槽344。
復參閱圖2、圖3,及圖4,本實施例可用於對應SC(Subscriber Connector / Standard Connector)規格的連接器及MPO(Multi-Fibre Push On)規格的適配器,但並不以此為限。每一側導件25之該等外凸部253透過其外型設計,可在受到沿該前後方向B的力量推擠時,產生形變而沿該水平方向A朝內收縮,進而使該外凸部253不再卡制(或僅有小部分卡制)於相對應的限位槽242中,此一設計讓使用者可沿該前後方向B拉引任一抽取單元3之隔板31(需先將該前擋片214拆除),以將整個該抽取單元3向前抽出,當每一個外凸部253對準下一個限位槽242時,該外凸部253會透過彈性恢復原狀,並再次卡制於該限位槽242內,達到限位之功效,使用者可透過繼續施力抽取而使該抽取單元3繼續向外移動,形成有段式的抽取設計,此種設計可避免開啟該抽取單元3並於其上配置線路及零組件時,因輕觸而使該抽取單元3向後退回原位或走位,提升配置方便性。
參閱圖2、圖3、圖5,及圖7,除了可抽取整個抽取單元3之外,使用者也可將每一抽取單元3的單一設置座33沿該前後方向B取出,其操作方法是施力彎折相對應內導軌32之承接部322的前端,透過形變可使前方凸塊部323由相對應之定位槽336中移出,如此該設置座33便可如圖7所示地向前抽出,此時後方限位段334之內斜面337會推動後方凸塊部323之斜導面328,此一推力會因斜面而沿該水平方向A產生分力,使該承接部322之後端向外彎折,從而不限制該設置座33向前抽出。當要安裝該設置座33時,可將該設置座33沿該前後方向B朝後置入相對應的兩個內導軌32之間,此時後方限位段334之外斜面338會推動前方凸塊部323之斜導面328,此一推力會因斜面而沿該水平方向A產生分力,使該承接部322之前端向外彎折,以使該設置座33可向後置入。參閱圖2、圖3,及圖8,由於該承接部322的兩端、該等凸塊部323,及該等限位段334採前後對稱之設計,因此使用者也可施力彎折該承接部322的後端,以將該設置座33如圖8所示地向後抽出,藉由此種前後皆可抽取的設計,可增加抽取時的便利性,並增加該光纖配線架1配置時的靈活度。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當該等凸塊部323分別卡制於該設置座33之該等定位槽336中時,該中間段335之該等擋阻面339貼抵該等凸塊部323之定位面327,由於該等擋阻面339及該等定位面327皆為平面,因此縱使施力於該設置座33上,也不會沿該水平方向A產生分力,因而不會使該承接部322之兩端產生形變,達到定位該設置座33之功效。
參閱圖2、圖6,及圖9,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理線器34之開槽344的開度略小於光纖線路的外徑,加上該內鉤段346的鉤狀外形,使得集束於該容線區域342內的光纖線路不易由該開槽344中移出,又由於該理線器34具可撓性及彈性,因此使用者可以光纖線路由外而內地推擠該外斜段345,施加於該外斜段345上的力量會產生指向該內鉤段346的分力,以使該上夾部343向上向外彎折形變,從而使該開槽344的開度增加,如此便可將光纖線路由外部快速置入該容線區域342中。反之,當要將光纖線路由該容線區域342中移出時,可直接向上拉引該上夾部343,使該上夾部343遠離該下夾部341而增加該開槽344之開度,以將光纖線路由該開槽344中移出。若要進一步防止光纖線路移出,也可壓合該下夾部341及該上夾部343,使該外斜段345及該內鉤段346如圖9所示地扣合,達到封閉該開槽344的效果,確保光纖線路不會移出。當然,使用者可透過分離該外斜段345及該內鉤段346,重新開啟該開槽344。
綜上所述,該等理線器34可使光纖線路簡單地集束成捆,也可快速將任一光纖線路取出,除了可達到快速整線之效果外,也可以將光纖線路限位於該光纖配線架1上,提升整線便利性。此外,透過該等設置座33及該等內導軌32,讓每一設置座33可各別地向前或向後抽出或置入,形成雙向的抽屜式設計,提升整體的配置靈活性且便於拆裝,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光纖配線架 2:外殼單元 21:主殼體 211:上前板片 212:上後板片 213:下板片 214:前擋片 215:上窺視口 216:下窺視口 22:前固定片 23:後固定片 231:長孔 24:外導軌 241:滑槽 242:限位槽 25:側導件 251:結合部 252:主體部 253:外凸部 3:抽取單元 31:隔板 32:內導軌 32A:內導軌 321:板體部 322:承接部 323:凸塊部 324:主導槽 325:副導槽 326:延伸槽 327:定位面 328:斜導面 33:設置座 331:座體部 332:滑塊部 333:導塊部 334:限位段 335:中間段 336:定位槽 337:內斜面 338:外斜面 339:擋阻面 34:理線器 341:下夾部 342:容線區域 343:上夾部 344:開槽 345:外斜段 346:內鉤段 A:水平方向 B:前後方向 C:上下方向
本新型之其它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光纖配線架之一實施例; 圖2是一立體分解圖,進一步說明圖1中各元件的相對關係,圖2中僅顯示其中一抽取單元,且未顯示一上前板片及一上後板片; 圖3是一不完整的俯視剖面圖,說明該實施例中之一抽取單元; 圖4是一不完整的俯視剖面圖,顯示與圖3不同高度位置的剖面態樣; 圖5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實施例中之一內導軌及一設置座; 圖6是一側視圖,說明該實施例中之一理線器; 圖7及圖8皆是示意圖,說明該實施例的使用方式;及 圖9是一側視圖,說明該理線器的一種應用方式。
1:光纖配線架
2:外殼單元
213:下板片
214:前擋片
216:下窺視口
22:前固定片
23:後固定片
231:長孔
24:外導軌
241:滑槽
242:限位槽
25:側導件
251:結合部
252:主體部
253:外凸部
3:抽取單元
31:隔板
32:內導軌
32A:內導軌
322:承接部
324:主導槽
325:副導槽
326:延伸槽
33:設置座
34:理線器
A:水平方向
B:前後方向
C:上下方向

Claims (9)

  1. 一種光纖配線架,定義彼此相互垂直的一水平方向、一前後方向,及一上下方向,該光纖配線架包含: 一外殼單元;及 複數抽取單元,沿該上下方向相互堆疊地設置於該外殼單元內,每一抽取單元包括一隔板、複數沿該水平方向彼此相間隔地立設於該隔板上的內導軌、複數設置於該等內導軌之間的設置座,及複數沿該前後方向位於該等內導軌前方且具可撓性及彈性的理線器,每一理線器具有一固定於該隔板上的下夾部,及一個一端連接該下夾部且與該下夾部相配合界定出一容線區域的上夾部,該下夾部與該上夾部相配合界定出一連通該容線區域的開槽。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纖配線架,其中,每一理線器之下夾部的一端連接該上夾部,另一端形成一沿該前後方向朝前傾斜而呈斜面的外斜段,該上夾部一端連接該下夾部,另一端形成一沿該前後方向朝後延伸而呈鉤狀的內鉤段,該外斜段面向該內鉤段,彼此相互間隔界定出該開槽。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纖配線架,其中,每一抽取單元之每一內導軌具有二沿該上下方向間隔設置的板體部、一連接該等板體部且兩端沿該前後方向延伸並具彈性與可撓性的承接部,及二分別由該承接部沿該水平方向同向凸伸的凸塊部,該等板體部與該承接部彼此相配合界定出沿該水平方向位於該承接部之相反兩側的一主導槽及一副導槽,該等凸塊部凸伸至該主導槽中,每一內導軌之主導槽朝向相鄰內導軌之副導槽,每一設置座具有一座體部、一沿該水平方向凸設於該座體部之一側的滑塊部,及一沿該水平方向凸設於該座體部之另一側的導塊部,該導塊部形成二沿該水平方向朝內凹陷且沿該前後方向彼此相間隔的定位槽,該滑塊部及該導塊部可沿該前後方向滑移地分別嵌設於兩相鄰內導軌之該副導槽及該主導槽中,且該等定位槽分別供相對應內導軌之該等凸塊部卡制,使每一設置座可沿該前後方向抽離或置入對應兩相鄰內導軌之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光纖配線架,其中,每一設置座之導塊部具有二沿該前後方向間隔設置的限位段,及一位於該等限位段之間的中間段,每一限位段與該中間段相配合界定出其中一定位槽,當沿該水平方向施力於相對應內導軌之承接部的一端時,可彎折該承接部而使鄰近的一個凸塊部由相對應定位槽中移出,使該設置座可沿該前後方向朝前或朝後抽離。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光纖配線架,其中, 每一內導軌之每一凸塊部具有一沿該前後方向面向另一凸塊部且呈平面的定位面,及一相反於該定位面且呈斜面的斜導面,每一設置座之中間段具有二分別面向該等限位段且呈平面的擋阻面,每一限位段具有一面向該擋阻面且呈斜面的內斜面,及一相反於該內斜面並呈斜面且傾斜方向相反於該內斜面的外斜面,該等擋阻面分別貼抵相對應內導軌之該等定位面,該限位段之內斜面貼抵其中一凸塊部的斜導面。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光纖配線架,其中,該外殼單元包括一主殼體、二沿該水平方向分別設置於該主殼體相反兩側的外導軌,及複數可沿該前後方向滑移地設置於該等外導軌上且固定於該等抽取單元上的側導件,設置於每一外導軌上的該等側導件沿該上下方向排列。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光纖配線架,其中,該外殼單元之每一外導軌形成複數沿該上下方向間隔排列且各自沿該前後方向延伸的滑槽,及複數連接該等滑槽且沿該水平方向朝外延伸的限位槽,連接每一滑槽的該等限位槽沿該前後方向間隔排列,每一側導件對應其中一滑槽,並具有複數連接相對應抽取單元之隔板的結合部、一連接該等結合部的主體部,及複數由該主體部沿該水平方向朝外凸伸且卡制於相對應該等限位槽中的外凸部。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光纖配線架,其中,該外殼單元之主殼體具有一位於該等抽取單元上方的上前板片、一連接於該上前板片後方的上後板片、一位於該等抽取單元下方且對應該上前板片的下板片,及一連接該上前板片與該下板片的前擋片,該上前板片圍繞界定出一沿該上下方向開設的上窺視口,該下板片圍繞界定出一沿該上下方向開設且對準該上窺視口的下窺視口。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光纖配線架,其中,該外殼單元還包括二沿該水平方向分別設置於該主殼體相反兩側的前固定片,及二沿該前後方向分別位於該等前固定片後方的後固定片,每一前固定片連接該上前板片及該下板片,每一後固定片連接該上後板片及該下板片,並形成複數沿該前後方向延伸且分別供複數螺絲穿過的長孔。
TW110210206U 2021-08-30 2021-08-30 光纖配線架 TWM620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0206U TWM620735U (zh) 2021-08-30 2021-08-30 光纖配線架
US17/840,333 US20230064584A1 (en) 2021-08-30 2022-06-14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fr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0206U TWM620735U (zh) 2021-08-30 2021-08-30 光纖配線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0735U true TWM620735U (zh) 2021-12-01

Family

ID=80679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0206U TWM620735U (zh) 2021-08-30 2021-08-30 光纖配線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64584A1 (zh)
TW (1) TWM620735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16324B2 (en) * 2010-10-29 2015-08-25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Stacked fiber optic modules and fiber optic equipment configured to support stacked fiber optic modules
WO2017158447A1 (en) * 2016-03-15 2017-09-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igh density distribution frame with an integrated splicing compartment
US10558007B2 (en) * 2018-03-13 2020-02-11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Enclosure for local convergence point for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64584A1 (en)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76323B2 (en) Fiber optic adapter module
US8180192B2 (en) Fiber optic splitter module
EP2867712B1 (en) Fiber-optic module trays and drawers for fiber-optic equipment
RU2425403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световодов
CN106687841B (zh) 线缆配线系统
US8494329B2 (en) Fiber optic module and chassis
US20100129028A1 (en) Fiber optic telecommunications module
CN102971653A (zh) 光纤模块和机壳
JP2009265208A (ja) 多連式光アダプタ
US20240118499A1 (en) Dust Plug for Adapter Pre-populated with MPO Housing
TWM620735U (zh) 光纖配線架
JP5246955B2 (ja) 光コネクタ配列ボックス
CN216351399U (zh) 光纤配线架
CN216646893U (zh) 光纤配线架
US10459183B2 (en) Optical wiring unit
TWM621836U (zh) 光纖配線架
CN212933076U (zh) 一种模块化高密度光纤配线架
JP5760236B2 (ja) アダプタ保持具
JP5248154B2 (ja) 成端用光コネクタプラグ
CN219916023U (zh) 一种可互换不同芯数光纤模块盒的高密度配线箱
JP6691929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保持具及び光配線ユニット
JP2019060953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ガイ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