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7632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17632U TWM617632U TW110202821U TW110202821U TWM617632U TW M617632 U TWM617632 U TW M617632U TW 110202821 U TW110202821 U TW 110202821U TW 110202821 U TW110202821 U TW 110202821U TW M617632 U TWM617632 U TW M617632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terminal
- electrical connector
- insulating body
- height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及複數電源端子,前述絕緣本體具有用以安裝於電路板上之安裝部、自前述安裝部向前延伸之對接部、向前開放設置之對接腔及複數沿前後方向延伸且與前述對接腔相連通之端子槽,前述電源端子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之相應端子槽,每一電源端子呈片狀且包括固持在對應端子槽內之固持部、自前述固持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之至少一個接觸部及自前述固持部之後端彎折延伸形成的至少一個焊腳,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具有沿高度方向疊置之兩個對接腔,每一前述對接腔內收容有接觸部相對設置的前述電源端子。
Description
本創作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指一種能夠傳輸大電流之電連接器。
傳統電連接器的電源端子通常為自金屬片的前端形成一個或分割成多個接觸臂,隨著消費者對電連接器的大電流傳輸應用需求越來越高,現有的電連接器已無法滿足大電流傳輸的使用需求。
有鑒於此,確有必要對傳統之電連接器作進一步改進,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傳輸大電流之電連接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及複數電源端子,前述絕緣本體具有用以安裝於電路板上之安裝部、自前述安裝部向前延伸之對接部、向前開放設置之對接腔及複數沿前後方向延伸且與前述對接腔相連通之端子槽,前述電源端子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之相應端子槽,每一電源端子呈片狀且包括固持在對應端子槽內的固持部、自前述固持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至少一個接觸部及自前述固持部的後端彎折延伸形成的至少一個焊腳,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具有沿高度方向疊置之兩個前述對接腔,每一前述對接腔內收容有接觸部相對設置的前述電源端子。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兩個對接腔的水平中心面之間的間距不大於8mm。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電源端子的焊腳在前後方向上的排數為四的倍數。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絕緣本體具有相對設置於其高度方向上兩側的頂壁與底壁及在高度方向上位於前述頂壁和底壁之間的中間壁,前述頂壁與中間壁具有限定形成位於上側的對接腔的兩相對壁面,前述底壁與中間壁具有限定形成位於下側的對接腔的兩相對壁面,前述端子槽形成於限定形成前述對接腔的兩相對壁面。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安裝部之安裝面在高度方向上位於前述中間壁下側。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每一前述端子槽收容有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前述第一端子具有位於其一端之第一接觸部,第二端子具有位於其一端之第二接觸部,前述第一接觸部與前述第二接觸部並排設置。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第二端子之焊腳和與其接觸部並排設置的第一端子之焊腳排成一條直線。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複數電源端子之長度,隨著收容其的前述端子槽在高度方向上的中心高度的降低而縮短。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電源端子之固持部在高度方向上之排數為前述焊腳在前後方向上排數之兩倍。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電源端子之固持部在高度方向上之排數與前述焊腳在前後方向之排數相等。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創作電連接器採用雙層對接腔的設計來傳輸大電流,以與電源供應單元相連,進而大幅提升產品功率,支援電源供應單元
的不斷升級;同時,位於上側的對接腔的水平中心面與位於下側的對接腔的水平中心面之間的間距不大於8mm,如此以降低電連接器的整體高度和中心高度,以便與對接元件電性連接。
100、100'、100":電連接器
1、1'、1":絕緣本體
10、10'、10":對接腔
101:頂壁
102、102':底壁
103:中間壁
104:第一間隔壁
105:第二間隔壁
11:安裝部
110、110':安裝面
115":定位槽
12:對接部
120:對接面
13、13':端子槽
131:第一槽部
132:第二槽部
14:隔欄
2、2'、2":電源端子
201、201'、201":固持部
2011':干涉部
202、202':接觸部
2021':第一接觸部
2023':第二接觸部
203、203'、203":焊腳
204:接觸臂
21':第一端子
23':第二端子
C1-C1'、C2-C2':水平中心面
3:訊號端子
4":蓋體
41":頂板
42":側板
421":定位部
43":間隔板
第一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組裝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視角之視圖。
第三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至第五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剖視圖。
第六圖係是本創作電連接器第二實施例之立體組裝圖。
第七圖係第六圖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視角之視圖。
第八圖係第六圖所示電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九圖係第八圖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視角之視圖。
第十圖至第十二圖係第六圖所示電連接器之剖視圖。
第十三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第三實施例之立體組裝圖。
第十四圖係第十三圖所示電連接器之剖視圖。
第十五圖係第十三圖所示電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請參第一圖至第五圖所示為本創作電連接器100之第一實施例,前述電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及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1之複數電源端子2。為了便於說明,下文將以電連接器100之對接端視為前端、與對接端相反的另一端視為後端進行說明,也即前後方向為電連接器100與對接元件(未圖示)的對接方向,同時,定義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一個方向為橫向方向、與前後方向垂
直的另一個方向為高度方向,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絕緣本體1於橫向方向上的尺寸大於其於高度方向及前後方向上的尺寸。
前述絕緣本體1具有用以安裝於電路板(未圖示)上之安裝部11、自前述安裝部11向前延伸之對接部12、向前開放設置之對接腔10及複數沿前後方向延伸且與前述對接腔10相連通之端子槽13。
進一步地,每兩個在橫向方向上相鄰的端子槽13之間設置有一個隔欄14,每一前述端子槽13沿前後方向延伸並將前述絕緣本體1貫穿,每一前述隔欄14也沿前後方向延伸,並且每一前述隔欄14向前延伸至前述絕緣本體1的對接面120。
在本創作中,為了實現更大電流的傳輸,前述絕緣本體1具有沿高度方向疊置的兩個前述對接腔10,每一前述對接腔10內收容有接觸部202相對設置的前述電源端子2。其中,位於上側的前述對接腔10具有水平中心面C1-C1',位於下側的前述對接腔10具有水平中心面C2-C2'。
同時,請參第五圖所示,前述兩個對接腔10的水平中心面之間的間距不大於8mm,也即,於高度方向上,位於上側的對接腔10的水平中心面C1-C1'與位於下側的對接腔的水平中心面C2-C2'之間的間距不大於8mm,如此以降低電連接器100之整體高度和中心高度。
具體來講,前述絕緣本體1具有相對設置於其高度方向上兩側的頂壁101與底壁102及在高度方向上位於前述頂壁101和底壁102之間的中間壁103,前述頂壁101與中間壁103具有限定形成位於上側的對接腔10的兩相對壁面,前述底壁102與中間壁103具有限定形成位於下側的對接腔10的兩相對壁面,前述端子槽13形成於限定形成前述對接腔10的兩相對壁面。
在本創作中,前述安裝部11具有用以安裝於電路板上之安裝面110,於高度方向上,前述安裝部11之安裝面110在高度方向上位於前述中間壁103下側。
另,前述安裝面110在高度方向上位於前述水平中心面C2-C2'的下側。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安裝面110與前述底壁102之下表面共面。
同時,在本創作中,前述絕緣本體1具有沿高度方向間隔設置之四排端子槽13,位於上側的兩排前述端子槽13與位於上側的前述對接腔10相連通,且借由在高度方向上位於其之間的第一間隔壁104將其隔開;位於下側的兩排前述端子槽13與位於下側的前述對接腔10相連通,且借由在高度方向上位於其之間的第二間隔壁105將其隔開,也即,每一前述對接腔10對應連通設置有兩排前述端子槽13;同時,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四排端子槽13在前後方向上的長度依次減小。
前述第一間隔壁104之前端面與前述第二間隔壁105之前端面平齊,且前述第一間隔壁104的後端面位於前述第二間隔壁105的前端面的後側,以使前述第一間隔壁104在前後方向上的長度大於前述第二間隔壁105在前後方向上的長度。前述中間壁103向前延伸至前述絕緣本體1之對接面120,且前述中間壁103的後端面在前後方向上位於前述第一間隔壁104的後端面和第二間隔壁105的後端面之間。進一步地,前述第二間隔壁105之後端面位於前述底壁102之後端面的後側。
在本創作中,每一前述端子槽13包括相連通的第一槽部131和第二槽部132,其中前述第一槽部131位於前側以收容前述電源端子2的接觸部202,前述第二槽部132位於後側以收容並定位前述電源端子對2之固持部201。
請參第三圖至第五圖所示,前述電源端子2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1的相應端子槽13,每一電源端子2呈片狀且包括固持在對應端子槽13內的前述固
持部201、自前述固持部201之前端向前延伸形成之至少一個前述接觸部202及自前述固持部201之後端彎折延伸形成之至少一個焊腳203。
每一前述電源端子2具有自前述固持部201向前傾斜延伸形成的接觸臂204,前述接觸部202位於前述接觸臂204的前部且呈彎曲狀,並且朝向對應對接腔10的水平中心面C1-C1'、C2-C2'突伸形成;每一前述電源端子2的固持部201自其接觸部202向後延伸形成,且為沿水平方向延伸之片狀結構。
在本創作中,前述電源端子2之焊腳203在前後方向上之排數為四的倍數。
另,在本實施例中,前述複數電源端子2的長度隨著收容其的前述端子槽13在高度方向上的中心高度的降低而縮短。具體地,如第五圖所示,前述電源端子2的長度也即前述電源端子2從頭至尾的材料長度,可明顯看到,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隨著四排端子槽13的中心高度的降低,收容在其中的電源端子2的材料長度也隨之縮短。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前述複數電源端子2在前後方向上的長度也隨著收容其的前述端子槽13在高度方向上的中心高度的降低而縮短;前述複數電源端子2在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也隨著收容其的端子槽13的中心高度的降低而縮短,從而使得四排前述電源端子2可依次分別裝入前述絕緣本體1。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電源端子2的固持部201在高度方向上的排數與前述焊腳203在前後方向的排數相等。以所展示的實施例為例進行說明,前述固持部201在高度方向上排成四排,四排固持部201所對應的前述焊腳203在前後方向上錯開排列以同樣排成四排;也即,前述焊腳203自相應排的固持部201向下彎折成型後獨自成排,並不會與其他排固持部201對應的焊腳203合併成排。
另,在本創作中,前述電連接器100還具有位於前述電源端子2沿橫向方向上其中一側的複數訊號端子3,如第一圖所示,在本創作所展示的實
施例中,一組前述訊號端子3設置於下側對接腔10的旁側,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根據需要設置在上側對接腔10的旁側或者兩個對接腔10的旁側分別設置有一組訊號端子3。
請參第六圖至第十二圖所示,為本創作電連接器100'的第二實施例,該實施例中的電連接器100'也包括絕緣本體1'及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1'之複數電源端子2',其中前述絕緣本體1'也具有沿高度方向疊置之雙層對接腔10',並且前述絕緣本體1'和電源端子2'的基本結構及組裝關係均與第一實施例中的電連接器100相同,在此不再贅述,以下僅以其區別之處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端子槽13'內收容有至少兩片電源端子2',且位於同一端子槽13'內的兩片電源端子2'的接觸部202'沿高度方向並列排成一排;整體而言,位於同一中心高度的端子槽13'所收容的電源端子2'的接觸部202'沿橫向方向並行排列成一排。
具體來講,前述電源端子2'至少包括有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3',前述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3'均設有至少一個前述接觸部202',並且每一前述端子槽13'均收容有第一端子21'及第二端子23'。具體地,前述第一端子21'具有位於其一端的第一接觸部2021',第二端子23'具有位於其一端的第二接觸部2023',前述第一接觸部2021'與前述第二接觸部2023'並排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第二端子23'的焊腳203'和與其接觸部202'並排設置之第一端子21'的焊腳203'排成一條直線,不僅可減少佔據電路板的空間,而且便於後續之焊接動作。
在其他實施例中,前述電源端子2'還可包括有與前述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3'位於同一端子槽13'內的第三端子,此時,第一、第二、第三端子的接觸部202'沿橫向方向並行排列成一排。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絕緣本體1'的安裝面110'在高度方向上位於前述絕緣本體1'的水平中心面C2-C2'的下側,但是更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安裝面110'位於前述底壁102'之下表面上側。
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地,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電源端子2'借由其固持部201'外側形成之干涉部2011'來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1'中,且前述複數電源端子2'在前後方向上的長度也隨著收容其的端子槽13'在高度方向上的中心高度的降低而縮短。
另外,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前述電源端子2'的固持部201'在高度方向上的排數為前述焊腳203'在前後方向上排數的兩倍。如第十一圖及第十二圖所示,以所展示的實施例為例進行說明,前述固持部201'在高度方向上排成八排,但是八排固持部201'所對應的前述焊腳203'在前後方向上排列成四排;也即,前述焊腳203'自相應排的固持部201'向下彎折成型後與其固持部201'共用端子槽13'的相應電源端子2'的焊腳203'合併成一排,換言之,位於同一端子槽13'內的電源端子2'的焊腳203'排成一排,且整體而言,位於同一中心高度的端子槽13'所對應收容的電源端子2'的焊腳203'排成一排。
請參第十三圖至第十五圖所示,為本創作電連接器100"的第三實施例,該實施例中的電連接器100"也包括絕緣本體1"及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1"的複數電源端子2",其中前述絕緣本體1"也具有沿高度方向疊置的雙層對接腔10",並且前述絕緣本體1"和電源端子2"的基本結構及組裝關係均與第二實施例中的電連接器100'相同,在此不再贅述,以下僅以其區別之處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與第二實施例不同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是,前述電源端子2"的固持部201"在高度方向上之排數與其焊腳203"在前後方向的排數相等。
具體地,以所展示的實施例為例進行說明,前述固持部201"在高度方向上排成八排,八排固持部201"所對應的前述焊腳203"在前後方向上錯開排列以同樣排成八排;也即,前述焊腳203"自相應排之固持部201"向下彎折成型後獨自成排,並不會與其他排固持部201"對應之焊腳203"合併成排。
與前兩個實施例一致的是,前述電源端子2"之焊腳203"在前後方向上之排數為四的倍數。
另,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電連接器100"還具有組裝於前述絕緣本體1"後部之蓋體4",前述蓋體4"包括頂板41"、自前述頂板41"於橫向方向上的兩側向下延伸形成之一對側板42"及位於前述一對側板42"之間的複數間隔板43"。複數前述間隔板43"在橫向方向上均勻排列,且每一前述間隔板43"自前述頂板41"之下表面向下突伸形成並沿前後方向延伸。每一前述側板42"具有朝向電連接器100"之外側突伸形成之定位部421",在所展示的實施例中,前述定位部421"位於前述側板42"之底端。相應地,前述絕緣本體1"具有與前述定位部421"相配合之定位槽115"。
本創作各實施例中的電連接器100、100'、100"採用雙層對接腔10、10'、10"的設計來傳輸大電流,以與電源供應單元相連,進而大幅提升產品功率,支持電源供應單元之不斷升級;又,位於上側的對接腔10、10'、10"的水平中心面C1-C1'與位於下側的對接腔的水平中心面C2-C2'之間的間距不大於8mm,如此以降低電連接器100、100'、100"的整體高度和中心高度,以便與對接元件電性連接。
特別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之普通技藝人員來說,在本創作之教導下所作之針對本創作之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範圍中。
100:電連接器
1:絕緣本體
2:電源端子
3:訊號端子
Claims (10)
-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及複數電源端子,前述絕緣本體具有用以安裝於電路板上之安裝部、自前述安裝部向前延伸之對接部、向前開放設置之對接腔及複數沿前後方向延伸且與前述對接腔相連通之端子槽,前述電源端子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之相應端子槽,每一電源端子呈片狀且包括固持在對應端子槽內之固持部、自前述固持部之前端向前延伸形成之至少一個接觸部及自前述固持部之後端彎折延伸形成之至少一個焊腳,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具有沿高度方向疊置之兩個前述對接腔,每一前述對接腔內收容有接觸部相對設置之前述電源端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兩個對接腔的水平中心面之間的間距不大於8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電源端子的焊腳在前後方向上的排數為四的倍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具有相對設置於其高度方向上兩側的頂壁與底壁及在高度方向上位於前述頂壁和底壁之間的中間壁,前述頂壁與中間壁具有限定形成位於上側的對接腔的兩相對壁面,前述底壁與中間壁具有限定形成位於下側的對接腔的兩相對壁面,前述端子槽形成於限定形成前述對接腔的兩相對壁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安裝部之安裝面在高度方向上位於前述中間壁下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每一前述端子槽收容有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前述第一端子具有位於其一端之第一接觸部,第 二端子具有位於其一端之第二接觸部,前述第一接觸部與前述第二接觸部並排設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二端子之焊腳和與其接觸部並排設置的第一端子之焊腳排成一條直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複數電源端子之長度,隨著收容其的前述端子槽在高度方向上的中心高度的降低而縮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至4項中任意一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電源端子之固持部在高度方向上之排數為前述焊腳在前後方向上排數之兩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至4項中任意一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電源端子之固持部在高度方向上之排數與前述焊腳在前後方向之排數相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202821U TWM617632U (zh) | 2021-03-17 | 2021-03-17 | 電連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202821U TWM617632U (zh) | 2021-03-17 | 2021-03-17 | 電連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17632U true TWM617632U (zh) | 2021-10-01 |
Family
ID=79602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202821U TWM617632U (zh) | 2021-03-17 | 2021-03-17 | 電連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1763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50429A (zh) * | 2021-11-01 | 2022-02-15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TWI790796B (zh) * | 2021-11-01 | 2023-01-21 |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連接器 |
-
2021
- 2021-03-17 TW TW110202821U patent/TWM617632U/zh unknow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50429A (zh) * | 2021-11-01 | 2022-02-15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TWI790796B (zh) * | 2021-11-01 | 2023-01-21 |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連接器 |
CN114050429B (zh) * | 2021-11-01 | 2024-09-03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2236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s | |
CN104183962B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US744550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ell | |
CN101185205B (zh) | 具有电介质插入件的高密度稳固连接器 | |
TWI488384B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 |
TWI398051B (zh) | 電連接器 | |
US6705902B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contacts with uniform electrical property of resistance | |
US7824187B1 (en) | High density connector | |
US852359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latch easy to be operated | |
US5017146A (en) | Structure for coupling plural substrates | |
US9735526B1 (en) | Hybrid socket connector integrated with power supply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functions | |
US9231393B2 (en) | Electrical assembly with organizer | |
US20120322313A1 (en) |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tact modules | |
US20160141817A1 (en) |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 |
TW201740641A (zh) | 插座連接器 | |
US821598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liable connection between LED device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TW201330416A (zh) | 插座組件 | |
JP2001196128A (ja) | 高速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 |
US924627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ielding member disposed between two magnetic modules | |
US691877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ong circuit boards | |
TWM617632U (zh) | 電連接器 | |
TWI701868B (zh) | 插頭連接器 | |
US20150037986A1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
US20090191727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module | |
US9312650B1 (en) |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