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6423U - 旋轉扳手 - Google Patents

旋轉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6423U
TWM616423U TW110204268U TW110204268U TWM616423U TW M616423 U TWM616423 U TW M616423U TW 110204268 U TW110204268 U TW 110204268U TW 110204268 U TW110204268 U TW 110204268U TW M616423 U TWM616423 U TW M61642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ivot
fixing hole
expansion
dri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4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劉茂棠
Original Assignee
唐州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唐州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唐州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4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6423U/zh
Publication of TWM616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6423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旋轉扳手包括第一本體、第二本體、驅動件以及固定件。第一本體設置有第一外擴部、第一樞部、身部、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固定孔。第二本體設置有第二外擴部、第二樞部、第二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部對應並嵌設於第一固定部,且第二固定孔對齊第一固定孔。驅動件設置有驅動部與兩設置於驅動件相反兩側的第三樞部。兩第三樞部分別可轉動地連接於第一樞部與第二樞部。固定件穿設於第一固定孔與第二固定孔,以提供一種易於組裝且能降低生產成本的旋轉扳手。

Description

旋轉扳手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旋轉扳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易於組裝且能降低生產成本的旋轉扳手。
一般習用旋轉扳手,如中華民國公告第488352號專利案的第1圖與第2圖所示,於第1圖中所揭示的旋轉扳手主要是將螺桿穿入螺孔,以使棘輪頭能夠樞設於U型弧座上。然而前述U型弧座是一體呈Y形狀以樞設棘輪頭,不僅只能樞設固定直徑的棘輪頭,一體成型為Y形狀的U型弧座在製造上也無法降低加工成本。於第2圖中所揭示的另一旋轉扳手則於U型弧座處設有一長剖槽,欲將棘輪頭樞設於Y形狀的U型弧座時,必須將U型弧座用力撐開,才能進行組裝動作,而撐開U型弧座時需要運用機器拉撐,組裝時較為麻煩。
本創作提供一種旋轉扳手,其可易於組裝且能降低生產成本。
本創作的旋轉扳手,包括第一本體、第二本體、驅動件以及固定件。第一本體設置有第一外擴部、形成於第一外擴部的第一樞部、由第一外擴部延伸的身部、形成於身部的第一固定部以及形成於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固定孔。第二本體設置有第二外擴部、形成於第二外擴部的第二樞部、由第二外擴 部延伸的第二固定部以及形成於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部對應並嵌設於第一固定部,且第二固定孔對齊第一固定孔。驅動件設置有適於驅動待驅動件的驅動部與兩設置於驅動件相反兩側的第三樞部。兩第三樞部分別可轉動地連接於第一本體的第一樞部與第二本體的第二樞部。固定件穿設於第一本體的第一固定孔與第二本體的第二固定孔。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呈凹槽狀並貫穿身部鄰接於第一外擴部的頂壁以及身部的側壁。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的寬度不大於身部的寬度。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第一本體由身部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相反於身部的一端設置有握柄。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握柄的底面設置有驅動孔。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驅動件的驅動部呈凸柱狀。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第一樞部與第二樞部各呈孔狀,兩第三樞部呈凸柱狀。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第一外擴部呈半U形,第二外擴部呈半U形。
基於上述,本創作藉由固定件穿設於第一本體的第一固定孔與第二本體的第二固定孔,使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固定成一體狀,故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能夠分開製造以降低生產成本,組裝驅動件時也不需運用機器拉撐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不僅簡化組裝步驟,同時也降低生產機具支出。
為讓本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第一本體
11:第一外擴部
12:第一樞部
13:身部
14:第一固定部
15:第一固定孔
16:延伸部
17:握柄
18:驅動孔
20:第二本體
21:第二外擴部
22:第二樞部
23:第二固定部
24:第二固定孔
30:驅動件
31:驅動部
32:第三樞部
40:固定件
圖1與圖2是本創作旋轉扳手一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旋轉扳手的部分爆炸示意圖。
圖4是圖1所示旋轉扳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有關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述如後,此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並不受此種結構之限制。
請參照圖1至圖4,為本創作旋轉扳手一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部分爆炸示意圖以及部分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所示的旋轉扳手至少包括一第一本體10、一第二本體20、一驅動件30以及一固定件40。第一本體10設置有一第一外擴部11、一形成於第一外擴部11的第一樞部12、一由第一外擴部11延伸的身部13、一形成於身部13的第一固定部14以及一形成於第一固定部14的第一固定孔15。第二本體20設置有一第二外擴部21、一形成於第二外擴部21的第二樞部22、一由第二外擴部21延伸的第二固定部23以及一形成於第二固定部23的第二固定孔24,第二固定部23對應並嵌設於第一固定部14,且第二固定孔24對齊第一固定孔15。驅動件30設置有一適於驅動待驅動件(圖中未示)的驅動部31與兩設置於驅動件30相反兩側的第三樞部32。兩第三樞部32分別可轉動地連接於第一本體10的第一樞部12與第二本體20的第二樞部22,使驅動件30能夠相對 第一本體10與第二本體20旋轉。固定件40穿設於第一本體10的第一固定孔15與第二本體20的第二固定孔24,使第一本體10與第二本體20固定成一體狀。
本實施例的第一外擴部11能夠呈半U形,且第二外擴部21能夠呈半U形,使第二本體20的第二固定部23嵌設於第一本體10的第一固定部14時,第一外擴部11與第二外擴部21能夠共同形成旋轉扳手的U形頭部。本實施例的驅動件30的驅動部31能夠呈凸柱狀,以連接並驅動待驅動件。本實施例的第一樞部12與第二樞部22能夠各呈孔狀,兩第三樞部32能夠呈凸柱狀,以使兩第三樞部32分別可轉動地連接於第一本體10的第一樞部12與第二本體20的第二樞部22。
為使第二本體20的第二固定部23能夠對應並嵌設於第一本體10的第一固定部14,第一固定部14能夠呈凹槽狀並貫穿身部13鄰接於第一外擴部11的一頂壁以及身部13的一側壁,且第一固定部14的寬度能夠不大於身部13的寬度,以保持身部13的結構強度。
進一步地,第一本體10能夠由身部13延伸形成一延伸部16,延伸部16相反於身部13的一端設置有一可供握持的握柄17。握柄17的底面能夠設置有一可供其他工具(圖中未示)的驅動孔18,前述其他工具能夠為快速搖柄、接桿等工具,用以輔助旋轉扳手驅動待驅動件。
綜上所述,本創作藉由固定件40穿設於第一本體10的第一固定孔15與第二本體20的第二固定孔24,使第一本體10與第二本體20固定成一體狀,故第一本體10與第二本體20能夠分開製造以降低生產成本,組裝驅動件30時也不需運用機器拉撐第一本體10與第二本體20,不僅簡化組裝步驟,同時也降低生產機具支出。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創作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創作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之權利範圍。另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及「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0:第一本體
11:第一外擴部
12:第一樞部
13:身部
14:第一固定部
15:第一固定孔
16:延伸部
20:第二本體
21:第二外擴部
22:第二樞部
23:第二固定部
24:第二固定孔
30:驅動件
31:驅動部
32:第三樞部
40:固定件

Claims (8)

  1. 一種旋轉扳手,包括: 一第一本體,設置有一第一外擴部、一形成於該第一外擴部的第一樞部、一由該第一外擴部延伸的身部、一形成於該身部的第一固定部以及一形成於該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固定孔; 一第二本體,設置有一第二外擴部、一形成於該第二外擴部的第二樞部、一由該第二外擴部延伸的第二固定部以及一形成於該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固定孔,該第二固定部對應並嵌設於該第一固定部,且該第二固定孔對齊該第一固定孔; 一驅動件,設置有一適於驅動待驅動件的驅動部與兩設置於該驅動件相反兩側的第三樞部,該兩第三樞部分別可轉動地連接於該第一本體的該第一樞部與該第二本體的該第二樞部;以及 一固定件,穿設於該第一本體的該第一固定孔與該第二本體的該第二固定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扳手,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呈凹槽狀並貫穿該身部鄰接於該第一外擴部的一頂壁以及該身部的一側壁。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旋轉扳手,其中該第一固定部的寬度不大於該身部的寬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扳手,其中該第一本體由該身部延伸形成一延伸部,該延伸部相反於該身部的一端設置有一握柄。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旋轉扳手,其中該握柄的底面設置有一驅動孔。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扳手,其中該驅動件的該驅動部呈凸柱狀。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扳手,其中該第一樞部與該第二樞部各呈孔狀,該兩第三樞部呈凸柱狀。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扳手,其中該第一外擴部呈半U形,該第二外擴部呈半U形。
TW110204268U 2021-04-19 2021-04-19 旋轉扳手 TWM616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4268U TWM616423U (zh) 2021-04-19 2021-04-19 旋轉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4268U TWM616423U (zh) 2021-04-19 2021-04-19 旋轉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6423U true TWM616423U (zh) 2021-09-01

Family

ID=78778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4268U TWM616423U (zh) 2021-04-19 2021-04-19 旋轉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64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11477U (zh) 易組裝打氣筒
TWM616423U (zh) 旋轉扳手
US7389715B1 (en) Pliers-type hand tool
TW200930903A (en) High torsion transmission screw
TWM614163U (zh) 旋轉扳手
US20070278762A1 (en) Bicycle sprocket structure
TWM435970U (en) Improved structure of socket tool
TWM615589U (zh) 旋轉扳手
TWI667104B (zh) Hand tool structure and combination method thereof
WO2016119309A1 (zh) 旋转拆卸装置
TW200402510A (en) Screws
TWI652148B (zh) 棘輪扳手之萬向驅動結構
TWM382359U (en) Symmetric key blank
TWM650289U (zh) 鎖附工具
TW201930018A (zh) 超短式套筒結構
TW201736739A (zh) 浪板螺絲總成
KR200408354Y1 (ko) 도어용 핸들
TWM605054U (zh) 管接頭結構
TWM523559U (zh) 手工具動力接桿握柄定位結構改良
TWM556303U (zh) 球閥結構改良
KR200287825Y1 (ko) 베어링 장착구조를 갖는 차량용 보조핸들
TWI402146B (zh) 動力手工具組
TWM597204U (zh) 工具頭套筒
KR950002520Y1 (ko) 출입문 목재손잡이의 커버체와 록관의 결합구조
TWM638452U (zh) 自行車藏柄式快拆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