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5266U - 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5266U
TWM615266U TW110204826U TW110204826U TWM615266U TW M615266 U TWM615266 U TW M615266U TW 110204826 U TW110204826 U TW 110204826U TW 110204826 U TW110204826 U TW 110204826U TW M615266 U TWM615266 U TW M61526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pairing
signal
transmission module
wireless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4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崇右
邱嘉生
李泉泰
Original Assignee
鈺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鈺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鈺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4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5266U/zh
Publication of TWM615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5266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種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其中,第一電子裝置的第一無線傳輸模組,根據收到第二電子裝置的第二無線傳輸模組發送的配對申請,第一電子裝置判斷是否執行一配對程序,配對程序包含第一電子裝置與第二電子裝置連線,以及更新第一電子裝置的配對資訊,當第一電子裝置與第二電子裝置連線時,第一電子裝置經由第一無線傳輸模組,傳送影音資訊至第二無線傳輸模組,與第二電子裝置作影音傳輸;藉此,以前述自動配對機制,彈性地自動加入播放群組,達到提升配對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
本新型提供一種無線通訊系統,尤指一種透過自動化的配對模式,讓無線通訊裝置自動地選擇加入或替換配對連線之裝置。
以往多個無線通訊裝置之主收發器與多個副收發器之配對方式,通常都是每個副收發器分別與主收發器一對一配對,或是主收發器與其他副收發器同時一對一配對。這樣的配對方式,對於使用者來說必須一個一個裝置進行操作配對,若配對之收發器數目多時,需要花費很多時間進行配對連線,配對之方式非常繁鎖耗時。由此可知,對於前揭所列的諸多問題確實有待提出更加解決方案之必要性。
新型人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進而研發出一種展布裝置,以期達到可讓無線通訊裝置之主收發器,新增和移除副收發器時,可非常彈性地自動加入播放群組。
為達成上述目的所採取的主要技術手段,本新型提供一種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其包含:一第一電子裝置,具有一第一無線傳輸模組,該第一無線傳輸模組持續廣播一廣播訊號,該廣播訊號包含一影音資訊及一配對資訊;以及,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具有一第二無線傳輸模組,該第二無線傳輸模組用以接收該廣播訊號;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的該第一無線傳輸模組,根據收到該第二電子裝置的該第二無線傳輸模組發送的一配對申 請,該第一電子裝置判斷是否執行一配對程序,該配對程序包含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連線,以及更新該第一電子裝置的該配對資訊,當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連線時,該第一電子裝置經由該第一無線傳輸模組,傳送該影音資訊至該第二無線傳輸模組,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作影音傳輸。
為達成上述目的所採取的另一主要技術手段,本新型另提供一種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用於提供一第一電子裝置與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配對連線組成群組,其包含:該第一電子裝置持續廣播一廣播訊號,其中,該廣播訊號包含一配對資訊以及一影音資訊;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接收該第二電子裝置所送出之一配對申請,並根據該配對資訊判斷是否具有一配對額度,當具有該配對額度,則執行一配對程序,更新該配對資訊,該廣播訊號之格式以一控制訊號、一配對資訊及一影音資訊組成,該配對訊號之格式以一裝置獨立識別碼、一標籤以及一配對控制訊號組成。
藉此,本新型的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可讓無線通訊裝置更輕易地選擇加入或替換配對連線之裝置,可非常彈性地自動加入播放群組,達到提升配對效率的目的。
100:無線通訊系統
110:第一電子裝置
112:第一無線傳輸模組
114:天線
120:第二電子裝置
122:第二無線傳輸模組
124:第二天線
130:第三電子裝置
132:第三無線傳輸模組
134:第三天線
140:第四電子裝置
142:第四無線傳輸模組
144:第四天線
Am、Am1:配對申請
Im:配對資訊
Is:影音資訊
Lid:連接碼
Lidm:裝置獨立識別碼
q:配對額度
Sb:廣播訊號
Sc:控制訊號
Scm:配對控制訊號
Sm、Sm1:配對訊號
St:配對標籤訊號
Tb、T2、T3:配對標籤
Tm:標籤
S21~S27:方法
S30~S37:方法
圖1係本新型具體實施例的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架構方塊圖。
圖2係本新型具體實施例的第一電子裝置自動配對方法流程圖。
圖3係本新型具體實施例的第二電子裝置自動配對方法流程圖。
圖4A係本新型具體實施例的廣播訊號格式示意圖。
圖4B係本新型具體實施例的配對訊號格式示意圖。
為充分瞭解本新型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新型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請參閱圖1所示,圖1係本新型具體實施例的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架構方塊圖。其主要係於一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100,其包含第一電子裝置110、第二電子裝置120、第三電子裝置130以及第四電子裝置140。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10具有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包含一天線114。第一電子裝置110為一主收發器。第二電子裝置120、第三電子裝置130以及第四電子裝置140為副收發器。第二電子裝置120包含:第二無線傳輸模組122以及一第二天線124。第三電子裝置130包含:第三無線傳輸模組132以及一第三天線134。第四電子裝置140包含第四無線傳輸模組142以及一第四天線144。第二無線傳輸模組122、第二天線124、第三無線傳輸模組132、第三天線134、第四無線傳輸模組142以及第四天線144用以傳送/接收訊號或資訊之用。於本實施例,係以一個主收發器與三個副收發器舉例說明,主收發器分別可與三個副收發器一對一配對連線,組成一對三連線之配對群組。群組內。主收發器可分別於配對連線之副收發器做影音之通訊。需說明的是,本新型之副收發器可為至少一個以上之數量,並不限於本實施例中三個之限制。第一電子裝置110、第二電子裝置120、第三電子裝置130以及第四電子裝置140為一無線收發設備,該無線收發設備為無線耳機、無線喇叭、無線多媒體設備或無線通訊設備。
第一電子裝置110(主收發器)常規傳送的訊息中會含有目前已配對連線的裝置資訊,透過廣播訊號傳送給所有附近之副收發器,即第二電子裝 置120、第三電子裝置130以及第四電子裝置140。第二電子裝置120、第三電子裝置130以及第四電子裝置140依照配對資訊確認本身是否被允許加入配對群組。由於是正常傳輸的廣播訊號中包含的訊息,所以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在與第二電子裝置120、第三電子裝置130及/或第四電子裝置140連線的狀態下與準備新加入配對群組的收發器進行配對。
請參閱圖1、圖4A以及圖4B所示,圖4A係本新型具體實施例的廣播訊號格式示意圖。圖4B係本新型具體實施例的配對訊號格式示意圖。於連線前,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並未與任一副收發器,即第二電子裝置120、第三電子裝置130以及第四電子裝置140任一連線。進行連線時,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會持續廣播一廣播訊號Sb給所有附近之第二電子裝置120、第三電子裝置130以及第四電子裝置140。廣播訊號Sb包含控制訊號Sc、配對資訊Im及影音資訊Is。第二電子裝置120具有一第二無線傳輸模組122,第二無線傳輸模組122用以接收廣播訊號Sb。需說明的是,本新型之影音資訊Is包含聲音及影像之資訊。
當第二電子裝置120要與第一電子裝置110進行配對時,第二電子裝置120接收到廣播訊號Sb,發現附近有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主收發器)且第二電子裝置120自己不處於連線狀態,查看第一電子裝置110的廣播訊號Sb了解到第一電子裝置110尚可進行配對,則主動發送的一配對申請Am給第一電子裝置110申請配對。第一電子裝置110的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根據收到第二電子裝置120的第二無線傳輸模組122發送的配對申請Am,第一電子裝置110判斷是否執行一配對程序。控制訊號Sc為第一電子裝置110之連接碼Lid,連接碼Lid用以提供第二電子裝置120識別第一電子裝置110之用。第二電子裝置120進行配對後會儲存與第二電子裝置120(主收發器)相同的連接碼Lid,方便下次連線 不需透過廣播配對流程進行連線。第三電子裝置130以及第四電子裝置140配對方式也與第二電子裝置120相同。
配對程序包含:第一電子裝置110與第二電子裝置120進行連線,以及,更新第一電子裝置110的配對資訊Im,當第一電子裝置110與第二電子裝置120連線時,第一電子裝置110經由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傳送影音資訊Is至第二無線傳輸模組122,與第二電子裝置120作影音傳輸。當第一電子裝置110執行配對程序時,第一電子裝置110以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發送配對訊號Sm,第二電子裝置120經由第二無線模組122接收配對訊號Sm。配對訊號Sm包含裝置獨立識別碼Lidm、標籤Tm以及配對控制訊號Scm
配對資訊Im包含配對標籤訊號St以及配對額度q。配對標籤訊號St為已配對連線之第二電子裝置120的資訊。配對額度q為第一電子裝置110之最大可連線數量減去目前連線數量。以此實施例為例,若第一電子裝置110最大可連線數量為3,而第一電子裝置110目前只與第二電子裝置120配對,則其當時之配對額度q為2,即可再與兩副收發器配對。第一電子裝置110此時之配對資訊Im顯示配對標籤Tb=T2,以及配對額度q=2。
於另一實施例,配對資訊Im為直接展開方式表示,例如,若第一電子裝置110最大可連線數量為3,則其配對資訊Im即為以3個bytes展開之表示方式(未圖示)。當第一電子裝置110有配對到,則於配對資訊Im填值,無配對到,則於配對資訊Im不填值。本新型配對資訊Im之表示方式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以上之舉例非用以限制本新型,在不脫離本新型配對資訊Im表示方式的精神及範圍內,可以進行各種變更及變形。
若目前第一電子裝置110目前只與第二電子裝置120配對,當第一電子裝置110收到第三電子裝置130之配對申請Am1時,則第一電子裝置110判斷目前是否有配對額度q。當第一電子裝置110判斷有配對額度q,配對額度q為2,則第一電子裝置110執行配對程序。執行配對程序包含:第一電子裝置110與第三電子裝置130配對連線,以及更新第一電子裝置110的配對資訊Im(配對標籤Tb=T2,T3,以及配對額度q=1)。當第一電子裝置110判斷無配對額度q,則第一電子裝置110以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持續廣播該廣播訊號Sb,告知附近之裝置目前不可配對。
當第一電子裝置110執行配對程序時,第一電子裝置110以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發送配對訊號Sm,第二電子裝置120經由第二無線模組122接收配對訊號Sm。配對訊號Sm包含裝置獨立識別碼Lidm、標籤Tm以及配對控制訊號Scm。若目前第一電子裝置110目前只與第二電子裝置120配對,當第一電子裝置110收到第三電子裝置130之配對申請Am1時,第一電子裝置110以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發送配對訊號Sm1給第三電子裝置130,第三電子裝置130經由第三無線模組132接收配對訊號Sm1。配對訊號Sm1包含裝置獨立識別碼Lidm、標籤Tm以及配對控制訊號Scm。其中,第三電子裝置130之標籤Tm=T3
於另一實施例,若原先第一電子裝置110與第二電子裝置120以及第三電子裝置130配對組成一配對群組。當該第一電子裝置110持續廣播該廣播訊號Sb時,偵測到配對群組內,第三電子裝置130由配對連線狀態轉換為未配對連線時,第一電子裝置110更新配對標籤訊號St,釋放配對額度q,由原先q=1更新為q=2,即第一電子裝置110尚可與兩副收發器配對。
需說明的是,本新型之副收發器可為至少一個以上之數量,並不限於本實施例中三個之限制。若此時有一第五電子裝置出現,由於目前設定的架構是1個主收發器與3個收發器的架構,因此會由第一電子裝置110的廣播訊號Sb確認先前配對的第二電子裝置120、第三電子裝置130以及第四電子裝置140是否都處於與第一電子裝置110連線的狀態,若都有連線,則該第五電子裝置根據接收到的廣播訊號Sb而不會發送配對申請給第一電子裝置110。若該第五電子裝置根據接收到的廣播訊號Sb判斷第一電子裝置110仍具有配對額度,則第五電子裝置就會對第一電子裝置110進行配對申請,以取代目前無連線的電子裝置。原先配對過但離線的電子裝置回歸時,會先檢查第一電子裝置110發送的廣播訊號Sb,以確認是否仍具有與第一電子裝置110連線的權利,若有則直接與第一電子裝置110連線,若無則回到接收廣播的配對流程模式。
基於本新型的上述較佳實施例及具體應用方式,可進一步歸納出一種無線通訊之自動配對方法,如圖2、圖3所示。圖2係本新型具體實施例的第一電子裝置自動配對方法流程圖。圖3係本新型具體實施例的第二電子裝置自動配對方法流程圖。無線通訊之自動配對方法使第一電子裝置110配對連線第二電子裝置120、第三電子裝置130以及第四電子裝置140。於本實施例,係以一個主收發器與三個副收發器舉例說明,主收發器分別可與三個副收發器一對一配對連線,組成一對三連線之配對群組。於配對群組內,第一電子裝置110(主收發器)可分別於配對連線之第二電子裝置120、第三電子裝置130以及第四電子裝置140(副收發器)做影音之通訊。需說明的是,本新型之副收發器可為至少一個以上之數量,並不限於本實施例中三個之限制。
如圖2所示,無線通訊之自動配對方法包含由該第一電子裝置110執行以下步驟:以第一電子裝置110之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持續廣播一廣播訊號Sb,(S21)。其中,廣播訊號Sb包含配對資訊Im以及影音資訊Is。當該第一電子裝置110持續廣播該廣播訊號Sb時,第一電子裝置110偵測到與第二電子裝置120、第三電子裝置130配對連線之群組內,第二電子裝置120或第三電子裝置130其中之一未配對連線時(S26),第一電子裝置110釋放配對額度q,並更新配對標籤訊號St(S27),且回到步驟S21繼續廣播該廣播訊號Sb。舉例來說,若原先第一電子裝置110與第二電子裝置120以及第三電子裝置130配對組成一配對群組。當該第一電子裝置110持續廣播該廣播訊號Sb時,偵測到配對群組內,第三電子裝置130未配對連線時,第一電子裝置110更新配對標籤訊號St,釋放配對額度q,由原先q=1更新為q=2,即電子裝置110尚可與兩副收發器配對。
再如圖2所示,第一電子裝置110接收第二電子裝置120所送出之一配對申請Am(S22)。第一電子裝置110判斷是否已具有配對額度q(S23)。當第一電子裝置110有配對額度q時,第一電子裝置110執行一配對程序(S24)。其中,當第一電子裝置110與第二電子裝置120連線時,第一電子裝置110經由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傳送影音資訊Is至第二無線傳輸模組122,與第二電子裝置120作影音傳輸。
第一電子裝置110更新配對資訊Im(S25),完成後回到步驟S21,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廣播廣播訊號Sb。其中,更新配對資訊Im包含:第一電子裝置更新配對額度q,並更新配對標籤訊號St。第一電子裝置110執行配對程序時,第一電子裝置110以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發送配對訊號Sm,第二電子裝置 120經由第二無線模組122接收配對訊號Sm。配對訊號Sm包含裝置獨立識別碼Lidm、標籤Tm以及配對控制訊號Scm
當第一電子裝置110判斷無配對額度q時,則第一電子裝置110以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持續廣播該廣播訊號Sb
進一步的,請參考圖3,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當第一電子裝置110與第二電子裝置120連線時,第二電子裝置120判斷第一電子裝置110是否先前已配對連線過(S30)。以一連接碼Lid為先前已配對過的第一電子裝置110(S32)。若搜尋到該連接碼Lid,則判斷第二電子裝置120之配對標籤,是否仍出現在該廣播訊號之該配對標籤訊號中(S34)。若第二電子裝置120之配對標籤Tb,仍出現在該廣播訊號Sb之配對標籤訊號St中,則第二電子裝置120與第一電子裝置110連線(S36)。若該第二電子裝置120之配對標籤St,未出現在該廣播訊號Sb之配對標籤訊號St中,則判斷第一電子裝置110是否還有配對額度(S33)。
當第二電子裝置120搜尋所接收之連接碼Lid逾時,則第二電子裝置120搜尋是否有本群組的第一電子裝置110或本群組以外之其他群組的第一電子裝置110正在廣播(S31)。若第二電子裝置120搜尋有第一電子裝置110正在廣播,則判斷第一電子裝置110是否還有配對額度(S33)。若判斷第一電子裝置110沒有配對額度,則第二電子裝置120搜尋是否有第一電子裝置110正在廣播。第二電子裝置120發送配對申請Am給第一電子裝置110,申請加入配對連線之群組(S35)。若該第一電子裝置110不同意配對申請Am,則判斷第一電子裝置110是否還有配對額度。若第一電子裝置110同意配對申請Am,則第一電子裝置110執行配對程序,並取得第一電子裝置110之一標籤Tm(S37)。需說明的是,上述之標籤Tm的作用為用於節省識別資源,標籤Tm之格式可為幾個bit或是1個 Byte所組成。本新型直接使用獨立識別碼方式用來識別不同之電子裝置,相較於傳統以廣播(常規發送資訊)方式,本新型具有更省資料量之優勢。
請參考圖1、圖4A、圖4B所示,本新型另提供一種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用於提供一第一電子裝置110與第二電子裝置120、第三電子裝置130配對連線組成群組。本較佳實施例的主要技術內容係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連線配對技術內容大致相同。此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100包含:第一電子裝置110持續廣播一廣播訊號Sb,其中,廣播訊號Sb包含配對資訊Im以及影音資訊Is。其中,第一電子裝置110接收第二電子裝置120所送出之一配對申請Am,並根據配對資訊Im判斷是否具有一配對額度q,當具有配對額度q,則執行一配對程序,更新配對資訊Im,廣播訊號Sb之格式以控制訊號Sc、配對資訊Im及影音資訊Is組成,如圖4A所示。舉例來說,若目前第一電子裝置110目前只與第二電子裝置120配對,當第一電子裝置110收到第三電子裝置130之配對申請Am1時,則第一電子裝置110判斷目前是否有配對額度q。當第一電子裝置110判斷有配對額度q,配對額度q為2,則第一電子裝置110執行配對程序。執行配對程序包含:第一電子裝置110與第二電子裝置120配對連線,以及更新第一電子裝置110的配對資訊Im(配對標籤Tb=T2,T3,以及配對額度q=1)。
配對訊號Sm之格式以裝置獨立識別碼Lidm、標籤Tm以及配對控制訊號Scm組成,如圖4B所示。當第一電子裝置110執行配對程序時,第一電子裝置110以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發送配對訊號Sm,第二電子裝置120經由第二無線模組122接收配對訊號Sm。配對訊號Sm包含裝置獨立識別碼Lidm、標籤Tm以及配對控制訊號Scm。舉例來說,若目前第一電子裝置110目前只與第二電子裝 置120配對,當第一電子裝置110收到第三電子裝置130之配對申請Am1時,第一電子裝置110以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2發送配對訊號Sm1給第三電子裝置130,第三電子裝置130經由第三無線模組132接收配對訊號Sm1。配對訊號Sm1包含裝置獨立識別碼Lidm、標籤Tm以及配對控制訊號Scm。其中,第三電子裝置130之標籤Tm=T3。需說明的是,本新型描述一種使用獨立識別碼方式,以及群組具有一預定配對額度之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及無線通訊之自動配對方法。本文所提及的舉例非用以限制本新型,因此,在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內,本新型能有不同的應用及修飾。
本新型所揭示之內容係包含:直接使用獨立識別碼方式用來識別不同之電子裝置,以及群組具有一預定配對額度之概念,相較於傳統以廣播(即常規之發送資訊)方式,本新型具有更省資料量之優勢。
本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新型,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新型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該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新型之範疇內。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無線通訊系統
110:第一電子裝置
112:第一無線傳輸模組
114:天線
120:第二電子裝置
122:第二無線傳輸模組
124:第二天線
130:第三電子裝置
132:第三無線傳輸模組
134:第三天線
140:第四電子裝置
142:第四無線傳輸模組
144:第四天線
Am、Am1:配對申請
Sb:廣播訊號
Sm、Sm1:配對訊號

Claims (8)

  1. 一種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其包括:一第一電子裝置,具有一第一無線傳輸模組,該第一無線傳輸模組持續廣播一廣播訊號,該廣播訊號包含一影音資訊及一配對資訊;以及,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具有一第二無線傳輸模組,該第二無線傳輸模組用以接收該廣播訊號;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的該第一無線傳輸模組,根據收到該第二電子裝置的該第二無線傳輸模組發送的一配對申請,該第一電子裝置判斷是否執行一配對程序,該配對程序包含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連線,以及更新該第一電子裝置的該配對資訊,當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連線時,該第一電子裝置經由該第一無線傳輸模組,傳送該影音資訊至該第二無線傳輸模組,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作影音傳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該配對資訊包含一配對標籤訊號以及一配對額度,該配對標籤訊號為已配對連線之該第二電子裝置的資訊,該配對標籤訊號包含至少一配對標籤,該配對額度為該第一電子裝置之最大可連線數量減去目前連線數量,該配對標籤用以代表已連接該第一電子裝置之該第二電子裝置之標籤。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當該第一電子裝置收到該配對申請時,判斷是否有該配對額度,當有該配對額度,則該第一電子裝置執行該配對程序,與該第二電子裝置配對連線,以及更新該第一電子裝置的該配對資訊。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於無該配對額度時以該第一無線傳輸模組持續廣播該廣播訊號。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偵測到該第二電子裝置未配對連線時,該第一電子裝置釋放該配對額度,並更新該配對標籤訊號。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該廣播訊號更包含一控制訊號,該控制訊號為該第一電子裝置之一連接碼,該連接碼用以提供該第二電子裝置識別該第一電子裝置之用。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當該第一電子裝置執行該配對程序時,該第一電子裝置以該第一無線傳輸模組發送一配對訊號,該第二電子裝置經由該第二無線傳輸模組接收該配對訊號,該配對訊號包含一裝置獨立識別碼、一標籤以及一配對控制訊號。
  8. 一種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用於提供一第一電子裝置與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配對連線組成群組,其包含:該第一電子裝置持續廣播一廣播訊號,其中,該廣播訊號包含一配對資訊以及一影音資訊;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接收該第二電子裝置所送出之一配對申請,並根據該配對資訊判斷是否具有一配對額度,當具有該配對額度,則執行一配對程序,更新該配對資訊,該廣播訊號之格式以一控制訊號、一配對資訊及一影音資訊組成,該配對訊號之格式以一裝置獨立識別碼、一標籤以及一配對控制訊號組成。
TW110204826U 2021-04-29 2021-04-29 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 TWM615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4826U TWM615266U (zh) 2021-04-29 2021-04-29 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4826U TWM615266U (zh) 2021-04-29 2021-04-29 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5266U true TWM615266U (zh) 2021-08-01

Family

ID=78285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4826U TWM615266U (zh) 2021-04-29 2021-04-29 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52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6781B (zh) * 2021-04-29 2023-12-21 鈺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及無線通訊之自動配對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6781B (zh) * 2021-04-29 2023-12-21 鈺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及無線通訊之自動配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0056B (zh) 功率高效、平衡及可靠真实无线蓝牙立体声音频解决方案
US7849218B2 (en) HDMI logical address assignment method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152908A1 (zh) 一种可识别蓝牙耳机语音来源的方法及设备
US11444800B2 (en) Topology switching method based on isochronous channel, apparatus,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102331727B (zh) 一种蓝牙媒体播放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JP2010219782A (ja)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中継機器、無線シンク機器、及び無線ソース機器
JPH03123244A (ja) 通信装置
CN104539325A (zh) 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微微网的组网互连方法及系统
US10904477B2 (en) Device identification using media device keys
CN103155690A (zh) 无线克隆模式显示
CN111711941A (zh) 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装置
CN104093049A (zh) 多媒体播放控制方法和系统
TWM615266U (zh) 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
CN100571285C (zh) 一种多级远端无线设备的标识方法及装置
US20050047388A1 (en) Information transfer method radio terminal and radio gateway device using datalink layer signaling of protocol identifier
CN116264624A (zh) 投屏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519022A (zh) 一种建立连接通道的方法及装置
TWI826781B (zh) 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及無線通訊之自動配對方法
US11038280B2 (en) Radio frequency system
CN115694742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确认信号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US9137834B2 (e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JP2010259118A (ja)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JP5503454B2 (ja)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US20070073632A1 (en) Setting up a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using an embedded unique communication identifier
US20240048990A1 (en) Bluetooth conn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