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3790U - 送風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送風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3790U
TWM613790U TW110203742U TW110203742U TWM613790U TW M613790 U TWM613790 U TW M613790U TW 110203742 U TW110203742 U TW 110203742U TW 110203742 U TW110203742 U TW 110203742U TW M613790 U TWM613790 U TW M61379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ns
control element
air supply
supply device
wind spe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3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昭毅
陳嘉洛
Original Assignee
奇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奇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奇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3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3790U/zh
Publication of TWM613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379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種送風裝置,其係設置於一流道,該送風裝置包含一風機組以及一風速感測器,利用該風機組包含之複數個第一風機輸送一流體,一控制元件電性連接該些個第一風機並傳輸一第一控制訊號,並藉由設置於該出氣口以及該風機組之間之一風速感測器,感測該些個第一風機之風速,並傳輸一第一感測訊號至該控制元件,該控制元件再各別對應開啟該風機組包含之複數個第二風機,以該些個第二風機替補損壞之該些個第一風機。

Description

送風裝置
本新型是關於一種送風裝置,尤其係指一種單一送風裝置損壞時,仍可穩定輸送流體之送風裝置。
通風是指建築物內部與外部的空氣交換、混合的過程與現象,為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最主要因素,通風系統按照使用場所可分為工業通風和居住通風兩種,工業通風需要滿足的規定與居住通風需要滿足規範的要求不同。
通風可依其驅動力來源區分為自然通風(natural ventilation)與機械通風(mechanical ventilation)。自然通風是依靠建築物內外的氣壓差異或溫度差異所造成的空氣流動;機械通風又稱為強制通風(forced ventilation),利用通風機械(風扇、送風機、抽風機)所產生的動力促使室內外的空氣交換和流動。機械通風適用於自然通風量不足或室內會產生有害或可燃氣體,其優點為風量穩定,且可隨需要來控制通風量,但缺點為消耗能量。
自然通風又可分為風壓通風與浮力通風,風壓通風(wind-driven ventilation)依靠自然風力作用在建築上所造成的風壓差異,造成空氣流動與室內外的空氣交換;浮力通風(buoyancy-driven ventilation)則藉由空氣溫度差異所造成的浮力,促使空氣上下對流、交換。
機械通風又可分為正壓通風,負壓通風及平衡通風(balance supply & extract),正壓通風採用機械送風和自然排風的通風模式,而負壓通風採用自然送風和機械排風的通風模式,最後平衡通風採用機械送風和機械排風的通風模式。
然而在具有寬敞空間的大型建築物中,例如大型商場、機場、無塵室廠房等,就難以使用自然通風,而必須以機械通風輔助空氣的流動,例如使用中央空調設備、大型的換氣風扇等。
在具有寬敞的大型建築物中所使用的通風裝置中,通常設置多個大型通風管道,以傳送大量的風,習知通常設置送風裝置於其中,並依照風量大小設計與所需風量對應之風扇馬達,但習知由於馬達只有一個,若馬達出現問題時,系統便無法運轉,需要整組風機停機,以更換該損壞的馬達,其明顯產生而外的時間浪費,因此業界需要一種,解決馬達故障、效率下降時,需整組風機停機並更換,進而產生時間成本之問題的送風裝置。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術之問題,本新型提供一種送風裝置,其利用風機組包含之複數個風機輸送流體,並以風速感測器感測該些個風機之風速,若該些個風機之其中有損壞停機時,風速感測器傳輸感測訊號,使控制元件各別對應開啟風機組包含之複數個備用送風裝置,以該些個備用送風裝置替補損壞之主要送風裝置。
本新型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送風裝置,其利用複數個風機輸送流體,並以風速感測器感測該些個風機之風速,並控制元件各別對應開啟 關閉送風裝置,以備用送風裝置替補損壞之主要送風裝置,以解決習知馬達出現問題時,需整組風機停機並更換之問題。
為達到上述所指稱之各目的與功效,本新型提供一種送風裝置,其係設置於一流道,該流道之二端各別設置一入氣口以及一出氣口,該入氣口接收一流體,該送風裝置包含,一風機組以及一風速感測器,該風機組設置於該流道之一內側,該風機組包含,複數個第一風機,複數個第二風機,其相鄰設置於該些個第一風機之一側以及一控制元件,其電性連接該些個第一風機並傳輸一第一控制訊號,該控制元件電性連接該些個第二風機並傳輸一第二控制訊號,該風速感測器設置於該出氣口以及該風機組之間,該風速感測器電性連接該控制元件,該風速感測器感測該風機組所輸送之該流體之一風速,並傳輸一第一感測訊號至該控制元件,使該控制元件各別對應開關該些個第一風機以及該些個第二風機;利用此結構提供以該些個備用送風裝置替補損壞之主要送風裝置。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些個第一風機各別包含一第一馬達以及一第一扇葉,該第一扇葉樞接於該第一馬達之一端。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些個第一風機各別包含一第一感測元件,該第一感測元件感測該第一扇葉之一第一轉速。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些個第一風機各別包含之該第一感測元件各別電性連接該控制元件,並輸出一第二感測訊號至該控制元件。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些個第二風機各別包含一第二馬達以及一第二扇葉,該第二扇葉樞接於該第二馬達之一端。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些個第二風機各別包含一第二感測元件,該第二感測元件感測該第二扇葉之一第二轉速。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些個第二風機各別包含之該第二感測元件各別電性連接該控制元件,並輸出一第三感測訊號至該控制元件。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些個第一風機各別以相互鄰接之矩陣排列方式設置。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些個第二風機各別以相互鄰接之矩陣排列方式設置。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些個第一風機設置於該流道之一第一腔室,該些個第二風機設置於該流道之一第二腔室。
1:送風裝置
2:流道
3:入氣口
4:出氣口
5:第一腔室
6:第二腔室
10:風機組
12:第一風機
122:第一馬達
124:第一扇葉
126:第一感測元件
127:第二感測訊號
14:第二風機
142:第二馬達
144:第二扇葉
146:第二感測元件
147:第三感測訊號
16:控制元件
162:第一控制訊號
164:第二控制訊號
20:風速感測器
22:第一感測訊號
A:流體
第1圖:其為本新型之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第2圖:其為本新型之實施例之風機組結構示意圖;第3A圖至第3C圖:其為本新型之實施例之結構作動示意圖;以及第4圖:其為本新型之實施例之訊號傳輸示意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新型之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實施例及配合說明,說明如後: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術之問題,本新型係利用一風機組包含之複數個第一風機輸送一流體,並以一風速感測器感測該些個第一風機之風速,若該些個第一風機之其中有損壞時,該風速感測器傳輸感測訊號至一控制元件,該控制元件再對應開啟該風機組包含之複數個第二風機,以該些個第二風機替補損壞之該些個第一風機。
請參閱第1圖,其為本新型之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中,一種送風裝置1其係設置於一流道2,該流道2之二端各別設置一入氣口3以及一出氣口4,該入氣口3接收一流體A,該送風裝置1包含,一風機組10以及一風速感測器20;於本實施例中該流體A為空氣,但本新型不在此限制。
再次參閱第1圖、第2圖以及參閱第4圖,第2圖為本新型之實施例之風機組結構示意圖,第4圖為本新型之實施例之訊號傳輸示意圖,如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該風機組10設置於該流道2之一內側,並密封該流道2之內壁,例如使用矽膠貼合該流道2之於內壁,該風機組包含,複數個第一風機12(圖示僅標註其中之一)、複數個第二風機14(圖示僅標註其中之一)以及一控制元件16,該些個第二風機14相鄰設置於該些個第一風機12之一側,該控制元件16電性連接該些個第一風機12並傳輸一第一控制訊號162,且該控制元件16電性連接該些個第二風機14並傳輸一第二控制訊號164,該風速感測器20設置於該出氣口4以及該風機組10之間,以偵測該風機組10所輸送之該流體A,該風速感測器20更電性連接該控制元件16並傳輸一第一感測訊號22。
接續上述,於本實施例中,該些個第一風機12各別包含一第一馬達122以及一第一扇葉124,該第一扇葉124樞接於該第一馬達122之一端,該第一馬達122帶動該第一扇葉124旋轉,以輸送該流體A至該出氣口4;於本實施例中,該些個第一風機12各別更包含一第一感測元件126,該第一感測元件126感測該第一扇葉124之一第一轉速,該些個第一風機12各別包含之該第一感測元件126各別電性連接該控制元件16,並輸出一第二感測訊號127至該控制元件16。
接續上述,於本實施例中,該些個第二風機14各別包含一第二馬達142以及一第二扇葉144,該第二扇葉144樞接於該第二馬達142之一端,該第二馬達142帶動該第二扇葉144旋轉,以輸送該流體A至該出氣口4;於本實施例中,該些個第二風機14各別更包含一第二感測元件146,該第二感測元件146感測該第二扇葉144之一第二轉速,該些個第二風機14各別包含之該第二感測元件146各別電性連接該控制元件16,並輸出一第三感測訊號147至該控制元件16。
接續上述,於本實施例中,該些個第一風機12可依使用者之設計各別以相互鄰接之矩陣排列方式設置,同理該些個第二風機14也各別以相互鄰接之矩陣排列方式設置,但本新型不在此限制。
接續上述,於本實施例中,該些個第一風機12更設置於該流道2之一第一腔室5之一內側,而該些個第二風機14設置於該流道2之一第二腔室6之一內側,使該些個第一風機12與該些個第二風機14分開設置至該第一腔室5與該第二腔室6避免其開啟時互相影響。
請參閱第3A圖至第3B圖及再次參閱第4圖,第3A圖至第3B圖為本新型之實施例之結構作動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進一步揭示該流體A之流動路徑及元件之作動關係,於本實施例中,該些個第一風機12為主要風機,因此其於該送風裝置1啟動時係開啟作動,而該些個第二風機14為備用風機,因此其於該送風裝置1啟動時係關閉停機,該流體A從該流道2之該入氣口3吸入,並經過該些個第一風機12後,經過該風速感測器20,該風速感測器20感測該些個第一風機12所輸送之該流體A之一風速,並傳輸該第一感測訊號22至該控制元件16;當該些個第一風機12之其中之一或多個故障損毀時(如圖中畫斜線之該些個第一風機12),經過該風速感測器20之該流體A之該風速降低,此時該控制元件16以該第 二控制訊號164對應開啟該些個第二風機14之其中之一或多個,以替補損失之該些個第一風機12,使該風機組10可持續穩定的輸送該流體A。
接續上述,於本實施例中,該風機組10包含n個開啟的該些個第一風機12以及m個開啟的該些個第二風機14,該些個第一風機12以及該些個第二風機14所輸出之該流體A之風速為X,並將依使用者所需流量之風速定義為Y,當X大於等於Y時,代表該風機組10係正常運作,當X小於Y時,代表該風機組10有異常,因此該控制元件16對應開啟更多之該些個第二風機14,直到X大於等於Y。
接續上述,於本實施例中,該控制元件16更利用該第一感測元件126感測對應之該些個第一風機12之一第一轉速,若該第一轉速小於預設值時,代表其有異常,該控制元件16以該第一控制訊號162對應關閉該些個第一風機12,避免其過熱損毀或浪費電能,該控制元件16在如上述對應開啟該些個第二風機14之其中之一或多個。
接續上述,於本實施例中,該控制元件16更利用該第二感測元件146感測對應之該些個第二風機14之一第二轉速,若該第二轉速小於預設值時,代表其有異常,該控制元件16以該第二控制訊號164對應關閉該些個第二風機14,該控制元件16可於開啟該些個第二風機14最為備用風機後,若該些個第二風機14也出現異常時,該控制元件16可關閉對應之該些個第二風機14,並開啟另一該些個第二風機14之其中之一或多個,以保持該流體A的輸送穩定。
本實施例之一種送風裝置1係利用該些個第一風機12輸送該流體A,並以該風速感測器20感測該些個第一風機12所輸送之該流體A之該風速,若感測之該風速降低時,代表該些個第一風機12之其中有損壞,減少其效率,此時該控制元件16依據接收之該第一感測訊號22各別對應 開啟該些個第二風機14,以備用之該些個第二風機14替補損壞之該些個第一風機12;本實施例更利用該第一感元件126各別感測該些個第一風機12,使該控制元件16可依該第一扇葉124之轉速對應關閉該些個第一風機12,避免損壞之該些個第一風機12持續耗電或不良運作。
綜上所述,本新型提供一種送風裝置,其利用風機組包含之複數個風機輸送流體,並以風速感測器感測該些個風機所輸送之流體風速,若該些個風機之其中有損壞停機時,風速感測器偵測風速降低,並傳輸感測訊號至控制元件,使控制元件各別對應開啟風機組包含之複數個備用送風裝置,例如風機,以該些個備用送風裝置替補損壞之主要送風裝置,解決習知馬達出現問題時,需整組風機停機並更換之問題。
故本新型實為一具有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上利用者,應符合我國專利法專利申請要件無疑,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祈 鈞局早日賜准專利,至感為禱。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一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故舉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新型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送風裝置
2:流道
3:入氣口
4:出氣口
10:風機組
12:第一風機
14:第二風機
16:控制元件
20:風速感測器
A:流體

Claims (10)

  1. 一種送風裝置,其係設置於一流道,該流道之二端各別設置一入氣口以及一出氣口,該入氣口接收一流體,該送風裝置包含: 一風機組,其設置於該流道之一內側,該風機組包含: 複數個第一風機; 複數個第二風機,其相鄰設置於該些個第一風機之一側;以及 一控制元件,其電性連接該些個第一風機並傳輸一第一控制訊號,該控制元件電性連接該些個第二風機並傳輸一第二控制訊號;以及 一風速感測器,其設置於該出氣口以及該風機組之間,該風速感測器電性連接該控制元件,該風速感測器感測該風機組所輸送之該流體之一風速,並傳輸一第一感測訊號至該控制元件,使該控制元件各別對應開關該些個第一風機以及該些個第二風機。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送風裝置,其中該些個第一風機各別包含一第一馬達以及一第一扇葉,該第一扇葉樞接於該第一馬達之一端。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送風裝置,其中該些個第一風機各別包含一第一感測元件,該第一感測元件感測該第一扇葉之一第一轉速。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送風裝置,其中該些個第一風機各別包含之該第一感測元件各別電性連接該控制元件,並輸出一第二感測訊號至該控制元件。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送風裝置,其中該些個第二風機各別包含一第二馬達以及一第二扇葉,該第二扇葉樞接於該第二馬達之一端。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送風裝置,其中該些個第二風機各別包含一第二感測元件,該第二感測元件感測該第二扇葉之一第二轉速。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送風裝置,其中該些個第二風機各別包含之該第二感測元件各別電性連接該控制元件,並輸出一第三感測訊號至該控制元件。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送風裝置,其中該些個第一風機各別以相互鄰接之矩陣排列方式設置。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送風裝置,其中該些個第二風機各別以相互鄰接之矩陣排列方式設置。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送風裝置,其中該些個第一風機設置於該流道之一第一腔室,該些個第二風機設置於該流道之一第二腔室。
TW110203742U 2021-04-07 2021-04-07 送風裝置 TWM613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3742U TWM613790U (zh) 2021-04-07 2021-04-07 送風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3742U TWM613790U (zh) 2021-04-07 2021-04-07 送風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3790U true TWM613790U (zh) 2021-06-21

Family

ID=77518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3742U TWM613790U (zh) 2021-04-07 2021-04-07 送風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37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8817B (zh) * 2021-04-07 2022-06-21 奇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送風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8817B (zh) * 2021-04-07 2022-06-21 奇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送風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66627B2 (ja) 排気ガス逆流を防止するマルチボイラー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1461255B1 (ko) 배기가스 역류방지를 위한 실링 에어 댐퍼
TWM613790U (zh) 送風裝置
CN109838876A (zh) 中央空调冷冻机房群控管理系统
CN105115082A (zh) 一种纺织车间用空气调节系统
CN103245030A (zh) 移动基站机房的通风散热装置
KR20170084261A (ko) 디스크 타입 공기 에코 시스템 박스 및 그 기후성 생태화 공기 조절 방법
TWI768817B (zh) 送風裝置
CN201344554Y (zh) 用于电站锅炉风机的冷却装置
CN204902113U (zh) 一种高压配电室降温除湿节能装置
CN214746258U (zh) 送风装置
CN206432842U (zh) 除尘风机的电机冷却装置
CN104930663A (zh) 一种高压配电室降温除湿节能装置
CN111336575B (zh) 一种舒适安全的家用取暖系统
CN203484039U (zh) 一种桥梁用空气处理设备
CN217583615U (zh) 一种多风机并联单向阀阻逆机构
CN210717637U (zh) 一种脱硫烟气挡板密封系统
CN217636004U (zh) 用于通风工程的通风换气装置
CN208566996U (zh) 变频通风控制系统
CN219550751U (zh) 新风机组
CN218163355U (zh) 一种高效制冷机房的群控控制柜
CN218011763U (zh) 一种滤芯式给风装置
CN203478423U (zh) 自动排气装置
CN219119460U (zh) 一种罗茨风机放风组件
CN209759485U (zh) 一种高炉鼓风脱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