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3118U -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3118U
TWM613118U TW110200714U TW110200714U TWM613118U TW M613118 U TWM613118 U TW M613118U TW 110200714 U TW110200714 U TW 110200714U TW 110200714 U TW110200714 U TW 110200714U TW M613118 U TWM613118 U TW M61311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operating
elastic
module
elastic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0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念偉
洪孟瑋
許文儒
蘇峻琦
Original Assignee
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0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3118U/zh
Publication of TWM613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311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樞紐器,適用於電子裝置。樞紐器包括樞轉件連接於底座與旋轉座之間,扭力模組裝設於底座並連接於樞轉件。操作模組用以控制旋轉座與樞轉件的功能運作。利用操作模組的按壓操作可將旋轉座與樞轉件形成安裝或卸除狀態,將旋轉座固定在底座上或是脫離底座,進而讓電子裝置的主機與承載座可拆卸單獨使用或是搭配使用。旋轉座與樞轉件之搭配操作可達到掀轉功能;扭力模組用以提供旋轉座的旋轉扭力,使旋轉座能夠執行360度的旋轉效果。本創作的整體結構簡單且容易操作,更可藉由樞紐器的結構設計讓電子裝置具備多元化之功能用途。

Description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多向樞轉功能的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現有的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樞紐器、承載座與主機。主機藉由樞紐器連接於承載座,使得主機可相對於承載座打開與閉合。然而,現有的樞紐器通常僅提供單向樞轉功能,即主機與承載座僅能繞同一軸向轉動。此外,主機藉由現有的樞紐器連接於承載座後,主機與承載座通常不容易分離。因此,現有的樞紐器在一些應用上較為不便。
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提出一種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其中樞紐器具有多向樞轉功能,並且電子裝置的主機容易藉由樞紐器連接於承載座,也容易與承載座分離。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創作提出一種樞紐器,包括底座、旋轉座、樞轉件、至少一操作模組與扭力模組。底座具有貫穿孔。旋轉座具有安裝槽與滑槽。安裝槽具有安裝孔,安裝孔與安裝槽相連通。樞轉件連接於底座與旋轉座之間。樞轉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與第一對接部,第一端貫穿貫穿孔並樞接於底座,第二端貫穿安裝孔並位於旋轉座的安裝槽中,第一對接部位於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操作模組裝設於滑槽中。操作模組包括操作件、連動件與彈性件,連動件連接於操作件與彈性件之間。連動件包括第二對接部,第二對接部與第一對接部為相配合,用以彼此連接固定與分離。扭力模組藉由連接樞轉件的第一端,以裝設於底座之底部。其中,操作件於施力操作時帶動連動件與彈性件運作,彈性件呈彈性壓縮狀態以使第二對接部與第一對接部分離,藉以將旋轉座自底座卸除。操作件於未施力操作時,彈性件呈彈性回復狀態以使第二對接部與第一對接部彼此連接固定,藉以將旋轉座固定於底座上。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旋轉座包括鏡像結構之上蓋與下蓋。上蓋對應覆蓋於下蓋,使上蓋與下蓋之內部空間形成有相鄰配置的安裝槽與滑槽。樞轉件的第二端貫穿設置於上蓋與下蓋的安裝孔中。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樞紐器更包括中空外殼。中空外殼套接於旋轉座之外側。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連動件更包括中空軸套。操作件具有相連接之樞接端與操作端。樞接端樞接於中空軸套中,並抵靠彈性件之受力端。彈性件之施力端是抵靠於安裝槽之外側壁。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滑槽設有滑軌。連動件更包括凸部。凸部設於中空軸套的外側,且第二對接部位於凸部的相鄰側邊。凸部對應置入滑軌中,凸部用以在滑軌中線性移動。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扭力模組包括固定件、扭力彈性件與至少一消音件。固定件、扭力彈性件與消音件套接於第一端,且固定件用以固定於第一端之固定部,固定件的位置遠離底座。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第一對接部為嵌合凹部,第二對接部為嵌合件。於嵌合件對應嵌入嵌合凹部中時,旋轉座固定於底座上。於嵌合件未對應嵌入嵌合凹部中時,旋轉座與底座之間呈卸除狀態。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彈性件包括錐形彈簧。
本創作更提出一種電子裝置,包括前述的樞紐器、承載座、主機與按壓模組。承載座連接底座上。主機藉由樞紐器連接於承載座。主機之側部具有剖槽。剖槽的至少一內側壁設有限位通孔。剖槽用以裝設旋轉座,操作件之操作端對應容置於限位通孔中。按壓模組裝設於主機之側部。按壓模組包括操作桿與按壓件。操作桿設置於限位通孔中。操作桿具有固定端與自由端,固定端連接於按壓件,自由端抵靠操作端。其中,按壓件於施力操作時,操作桿之自由端施壓同步帶動操作件、連動件與彈性件運作,彈性件呈彈性壓縮狀態以使第二對接部與第一對接部分離,藉以將旋轉座自底座卸除。操作件於未施力操作時,彈性件呈彈性回復狀態以使第二對接部與第一對接部彼此連接固定,藉以將旋轉座固定於底座上。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更包括配戴件。配戴件連接於承載座。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更包括視訊鏡頭。視訊鏡頭電性耦接於主機。
為讓本創作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在以下實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號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此外,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的,而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
請同時參照圖1至圖5,圖1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樞紐器100的結構立體圖,圖2與圖3分別為圖1所示樞紐器100於不同視角下的結構分解圖,圖4與圖5分別為圖1所示樞紐器100的第一對接部33與第二對接部421連接固定與分離的示意圖。為了清楚表示起見,圖4與圖5省略了圖1中所示的上蓋23與中空外殼60。如圖1至圖3所示,樞紐器100包括底座10、旋轉座20、樞轉件30、至少一操作模組40、扭力模組50與中空外殼60。旋轉座20裝設於底座10上,樞轉件30連接於底座10與旋轉座20之間。扭力模組50裝設於底座10之底部,並經底座10連接至樞轉件30。在本實施例中,操作模組40較佳實施例是使用兩個,是呈對稱並分別位於旋轉座20的兩端;但本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僅使用一個操作模組40同樣可以達到相同的功效。在本實施例中,以使用兩個操作模組40為例說明,由於兩個操作模組40的結構與運作方式相同,故後續以單一個操作模組40的細部結構以及與其他元件的組裝、操作方式詳細說明。
底座10具有貫穿孔101。旋轉座20具有安裝槽21與滑槽22。安裝槽21具有安裝孔211,安裝孔211與安裝槽21相連通。樞轉件30包括第一端31、第二端32與第一對接部33,第一端31貫穿貫穿孔101並樞接於底座10,第二端32貫穿安裝孔211並位於旋轉座20的安裝槽21中,第一對接部33位於第一端31與第二端32之間。操作模組40裝設於滑槽22中。操作模組40包括操作件41、連動件42與彈性件43,連動件42連接於操作件41與彈性件43之間。連動件42包括第二對接部421,第二對接部421與第一對接部33為相配合,用以彼此連接固定與分離。扭力模組50藉由連接樞轉件30的第一端31,以裝設於底座10之底部。中空外殼60套接於旋轉座20之外側。
其中,如圖5所示,操作件41於施力操作時帶動連動件42與彈性件43運作,彈性件43呈彈性壓縮狀態以使第二對接部421與第一對接部33分離,藉以將旋轉座20自底座10卸除。如圖4所示,操作件41於未施力操作時,彈性件43呈彈性回復狀態以使第二對接部421與第一對接部33彼此連接固定,藉以將旋轉座20固定於底座10上。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與圖3所示,旋轉座20包括鏡像結構之上蓋23與下蓋24。上蓋23對應覆蓋於下蓋24,使上蓋23與下蓋24之內部空間形成有相鄰配置的安裝槽21與滑槽22。由於操作模組40為兩個,因此滑槽22設計為兩個,並分別位於旋轉座20的兩端,安裝槽21位於兩滑槽22之間。樞轉件30的第二端32貫穿設置於上蓋23的安裝孔211與下蓋24的安裝孔211中。
在本實施例中,連動件42更包括中空軸套422。操作件41具有相連接之樞接端411與操作端412。樞接端411樞接於中空軸套422中,並抵靠彈性件43之受力端431。彈性件43之施力端432是抵靠於安裝槽21之外側壁212。
在本實施例中,連動件42更包括凸部423。凸部423設於中空軸套422的外側,且第二對接部421位於凸部423的相鄰側邊。滑槽22設有滑軌221。凸部423對應置入滑軌221中,凸部423用以在滑軌221中線性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彈性件43較佳是錐形彈簧,彈性件43之受力端431至施力端432的寬度是由大漸小的線圈繞製而形成錐形彈簧態樣。錐形彈簧在壓縮時線圈不會相互擠壓,從而允許更長的壓縮行程,且可以減少機構配製的使用面積。但本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例如,彈性件43可包括壓縮彈簧。
在本實施例中,扭力模組50包括固定件51、扭力彈性件52與消音件53。較佳實施方式是消音件53、扭力彈性件52與固定件51依序套接於樞轉件30的第一端31,使得固定件51用以固定於第一端31之固定部311,固定件51的位置遠離底座10。為能讓樞轉時可以更順暢與靜音,更可在底座10上增設一個消音件53’,其中消音件53’與消音件53分別位於底座10的上、下表面,藉以減小樞轉扭力所產生的聲音。其中,固定件51為螺帽,固定部311為螺紋,螺帽相應於螺紋螺合固定;但本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例如,固定件51可為內側面設有凸塊的中空軸套,固定部311可為設於樞轉件30外側面的凹槽,凸塊相應於凹槽卡合固定。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對接部33為嵌合凹部,第二對接部421為嵌合件。如圖4所示,於嵌合件對應嵌入嵌合凹部中時,旋轉座20固定於底座10上。如圖5所示,於嵌合件未對應嵌入嵌合凹部中時,旋轉座20與底座10之間呈卸除狀態。更具體來說,第二對接部421為L形嵌合件,L形嵌合件由第一延伸部4211與垂直於第一延伸部4211之第二延伸部4212所構成。第一延伸部4211平行於操作模組40的線性移動方向,且設於中空軸套422之側邊,第二延伸部4212平行於嵌合凹部。但本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例如,第一對接部33與第二對接部421可為磁性相吸的對接部態樣、凸部與凹部的對接部態樣、或任何結構形式的對接態樣,只要其對接態樣是能夠藉由操作件41的操作方式帶動第一對接部33與第二對接部421形成連接固定或分離者,皆屬於本創作之專利保護範疇。
在本實施例中,中空外殼60具有通孔61與第一定位部62。旋轉座20還具有相應於第一定位部62的第二定位部25。具體來說,中空外殼60的第一定位部62為凹槽,旋轉座20的第二定位部25為設於上蓋23的凸塊,凸塊相應於凹槽卡合固定,藉以提供中空外殼60與旋轉座20的定位來使通孔61對應於下蓋24的安裝孔211。
在組裝樞紐器100時,可先組裝旋轉座20、操作模組40與中空外殼60形成第一組件,再組裝底座10、樞轉件30與扭力模組50形成第二組件,最後再組裝第一組件與第二組件即可完成樞紐器100的組裝。在組裝形成第一組件時,先將操作模組40裝設於旋轉座20的滑槽22中;再將中空外殼60套接於旋轉座20之外側。在組裝形成第二組件時,先將樞轉件30的第一端31貫穿貫穿孔101並樞接於底座10;再將扭力模組50藉由連接樞轉件30的第一端31,以裝設於底座10之底部。在組裝第一組件與第二組件完成樞紐器100的組裝時,先施力於第一組件的操作件41,使操作件41帶動連動件42與彈性件43運作,彈性件43呈彈性壓縮狀態以使第二對接部421與第一對接部33分離;再將第二組件的樞轉件30的第二端32貫穿通孔61、下蓋24的安裝孔211與上蓋23的安裝孔211並位於旋轉座20的安裝槽21中;最後不再施力於第一組件的操作件41,彈性件43呈彈性回復狀態以使第二對接部421與第一對接部33彼此連接固定,藉以將旋轉座20固定於樞轉件30的第二端32。
在分離第一組件與第二組件(或將旋轉座20自底座10卸除)時,先施力於第一組件的操作件41,使操作件41帶動連動件42與彈性件43運作,彈性件43呈彈性壓縮狀態以使第二對接部421與第一對接部33分離;再將旋轉座20自第二組件的樞轉件30的第二端32分離,即完成將旋轉座20自底座10卸除。
藉由上述的結構設計可得知,當施力於操作件41時,可使第二對接部421與第一對接部33分離,進而可將旋轉座20自底座10卸除;未施力於操作件41時,可使第二對接部421與第一對接部33彼此連接固定,進而可將旋轉座20固定於底座10上。因此,利用操作模組40的按壓操作可容易地將旋轉座20與樞轉件30形成安裝或卸除狀態,進而將旋轉座20固定在底座10上或是脫離底座10。此外,旋轉座20藉由樞轉件30樞接於底座10,使旋轉座20可繞樞轉件30的軸心L1轉動(如圖4所示),並由扭力模組50提供扭力,而且在未設計止擋功能的情形下,旋轉座20可繞樞轉件30的軸心L1執行360度轉動。由於操作模組40裝設於旋轉座20的滑槽22中、操作模組40的操作件41的樞接端411樞接於連動件42的中空軸套422,使操作件41藉由中空軸套422滑動地裝設於旋轉座20,且操作件41可繞中空軸套422的軸心L2轉動(如圖4所示),相當於操作模組40可繞平行於旋轉座20的滑槽22的線性方向轉動,並由中空軸套422與操作件41緊配以提供操作件41轉動時的扭力。因此,樞紐器100具有多向樞轉功能。
請同時參照圖6與圖7,圖6為本創作之樞紐器100應用於電子裝置200的結構立體圖,圖7為圖6的局部結構立體圖。電子裝置200包括如圖1所示的樞紐器100、承載座201、主機202與按壓模組203。承載座201連接底座10上。主機202藉由樞紐器100連接於承載座201。主機202之側部2021具有剖槽2022。剖槽2022的至少一內側壁設有限位通孔2023。剖槽2022用以裝設旋轉座20,操作件41之操作端412對應容置於限位通孔2023中。按壓模組203裝設於主機202之側部2021。按壓模組203包括操作桿2031與按壓件2032。操作桿2031設置於限位通孔2023中。操作桿2031具有固定端2033與自由端2034,固定端2033連接於按壓件2032,自由端2034抵靠操作端412。其中,按壓件2032於施力操作時,操作桿2031之自由端2034施壓同步帶動操作件41、連動件42與彈性件43運作,彈性件43呈彈性壓縮狀態以使第二對接部421與第一對接部33分離,藉以將旋轉座20自底座10卸除。操作件41於未施力操作時,彈性件43呈彈性回復狀態以使第二對接部421與第一對接部33彼此連接固定,藉以將旋轉座20固定於底座10上。
在本實施例中,剖槽2022的相對兩內側壁分別設有限位通孔2023,各限位通孔2023容設有對應的按壓模組203。兩限位通孔2023分別對應於樞紐器100的兩操作模組40。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200更包括視訊鏡頭205。視訊鏡頭205電性耦接於主機202,視訊鏡頭可因應視訊需求而調整軸心L1與軸心L2的旋轉角度,或者是將主機202自承載座201上卸除,以方便單獨使用,本創作不僅提供視訊功能的附加價值,更可適用於本創作的樞紐器100,能增加應用的實用性與便利性。
請參照圖8,為本創作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200’的結構立體圖。與圖6所示電子裝置200相比,電子裝置200’更包括配戴件204。配戴件204連接於承載座201。在本實施例中,配戴件204為錶帶,電子裝置200’為手錶。但本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例如,配戴件204可為懸掛配件,電子裝置可為懷錶或是其他可配戴在人體上的懸掛式電子產品。
請參照圖9,為本創作之電子裝置200拆卸後的操作狀態圖。當電子裝置200的主機202藉由樞紐器100連接於承載座201時,具體來說,主機202連接於旋轉座20,承載座201連接於底座10。只要施力於按壓模組203的按壓件2032,將會同步施力於操作件41,使第二對接部421與第一對接部33分離,藉以將旋轉座20自底座10卸除,即是將主機202自承載座201卸除。因此,電子裝置100的主機202容易藉由樞紐器100連接於承載座201,也容易與承載座201分離。
請參照圖10,為本創作之電子裝置200平行旋轉後的操作狀態圖。當電子裝置200的主機202藉由樞紐器100連接於承載座201時(主機202連接於旋轉座20,承載座201連接於底座10),由於樞紐器100如圖4所示旋轉座20可繞樞轉件30的軸心L1執行360度轉動,因此主機202可相對於承載座201繞軸心L1執行360度轉動,可達到主機202能夠執行360度的旋轉效果。
請參照圖11,為本創作之電子裝置200掀轉後的操作狀態圖。當電子裝置200的主機202藉由樞紐器100連接於承載座201時(主機202連接於旋轉座20,承載座201連接於底座10),由於樞紐器100如圖4所示操作件41可繞中空軸套422的軸心L2轉動,因此主機202可相對於承載座201繞軸心L2轉動,可達到主機202與承載座201的掀轉功能。
綜上所述,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具有下面特點。利用樞紐器的操作模組的按壓操作可將旋轉座與樞轉件形成安裝或卸除狀態,將旋轉座固定在底座上或是脫離底座,進而讓電子裝置的主機與承載座可拆卸單獨使用或是搭配使用。旋轉座可繞樞轉件的軸心執行360度轉動,並由扭力模組提供扭力,進而讓電子裝置的主機與承載座可執行360度轉動。操作模組可繞平行於旋轉座的滑槽的線性方向轉動,並由中空軸套提供扭力,進而讓電子裝置的主機與承載座可執行掀轉功能。
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樞紐器 10:底座 101:貫穿孔 20:旋轉座 21:安裝槽 211:安裝孔 212:外側壁 22:滑槽 221:滑軌 23:上蓋 24:下蓋 25:第二定位部 30:樞轉件 31:第一端 311:固定部 32:第二端 33:第一對接部 40:操作模組 41:操作件 411:樞接端 412:操作端 42:連動件 421:第二對接部 4211:第一延伸部 4212:第二延伸部 422:中空軸套 423:凸部 43:彈性件 431:受力端 432:施力端 50:扭力模組 51:固定件 52:扭力彈性件 53、53’:消音件 60:中空外殼 61:通孔 62:第一定位部 200、200’:電子裝置 201:承載座 202:主機 2021:側部 2022:剖槽 2023:限位通孔 203:按壓模組 2031:操作桿 2032:按壓件 2033:固定端 2034:自由端 204:配戴件 205:視訊鏡頭 L1、L2:軸心
圖1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樞紐器的結構立體圖; 圖2為圖1的結構分解圖; 圖3為圖1的另一視角結構分解圖; 圖4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樞紐器的第一與第二對接部連接固定的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樞紐器的第一與第二對接部分離的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之樞紐器應用於電子裝置的結構立體圖; 圖7為圖6的局部結構立體圖; 圖8為本創作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結構立體圖; 圖9為本創作之電子裝置拆卸後的操作狀態圖; 圖10為本創作之電子裝置平行旋轉後的操作狀態圖;以及 圖11為本創作之電子裝置掀轉後的操作狀態圖。
100:樞紐器
10:底座
101:貫穿孔
20:旋轉座
21:安裝槽
211:安裝孔
212:外側壁
22:滑槽
221:滑軌
23:上蓋
24:下蓋
25:第二定位部
30:樞轉件
31:第一端
311:固定部
32:第二端
33:第一對接部
40:操作模組
41:操作件
411:樞接端
412:操作端
42:連動件
421:第二對接部
4211:第一延伸部
4212:第二延伸部
422:中空軸套
423:凸部
43:彈性件
431:受力端
432:施力端
50:扭力模組
51:固定件
52:扭力彈性件
53、53’:消音件
60:中空外殼
62:第一定位部

Claims (11)

  1. 一種樞紐器(100),包括: 一底座(10),具有一貫穿孔(101); 一旋轉座(20),具有一安裝槽(21)與一滑槽(22),該安裝槽(21)具有一安裝孔(211),該安裝孔(211)與該安裝槽(21)相連通; 一樞轉件(30),連接於該底座(10)與該旋轉座(20)之間,該樞轉件(30)包括一第一端(31)、一第二端(32)與一第一對接部(33),該第一端(31)貫穿該貫穿孔(101)並樞接於該底座(10),該第二端(32)貫穿該安裝孔(211)並位於該旋轉座(20)的該安裝槽(21)中,該第一對接部(33)位於該第一端(31)與該第二端(32)之間; 至少一操作模組(40),裝設於該滑槽(22)中,該操作模組(40)包括一操作件(41)、一連動件(42)與一彈性件(43),該連動件(42)連接於該操作件(41)與該彈性件(43)之間,該連動件(42)包括一第二對接部(421),該第二對接部(421)與該第一對接部(33)為相配合,用以彼此連接固定與分離;以及 一扭力模組(50),藉由連接該樞轉件(30)的該第一端(31),以裝設於該底座(10)之底部; 其中,該操作件(41)於施力操作時帶動該連動件(42)與該彈性件(43)運作,該彈性件(43)呈彈性壓縮狀態以使該第二對接部(421)與該第一對接部(33)分離,藉以將該旋轉座(20)自該底座(10)卸除;該操作件(41)於未施力操作時,該彈性件(43)呈彈性回復狀態以使該第二對接部(421)與該第一對接部(33)彼此連接固定,藉以將該旋轉座(20)固定於該底座(10)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樞紐器,其中,該旋轉座(20)包括鏡像結構之一上蓋(23)與一下蓋(24),該上蓋(23)對應覆蓋於該下蓋(24),使該上蓋(23)與該下蓋(24)之內部空間形成有相鄰配置的該安裝槽(21)與該滑槽(22),該樞轉件(30)的該第二端(32)貫穿設置於該上蓋(23)與該下蓋(24)的該安裝孔(211)中。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樞紐器,更包括一中空外殼(60),該中空外殼(60)套接於該旋轉座(20)之外側。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樞紐器,其中,該連動件(42)更包括一中空軸套(422),該操作件(41)具有相連接之一樞接端(411)與一操作端(412),該樞接端(411)樞接於該中空軸套(422)中,並抵靠該彈性件(43)之一受力端(431),該彈性件(43)之一施力端(432)是抵靠於該安裝槽(21)之一外側壁(212)。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樞紐器,其中,該滑槽(22)設有一滑軌(221),該連動件(42)更包括一凸部(423),該凸部(423)設於該中空軸套(422)的外側,且該第二對接部(421)位於該凸部(423)的相鄰側邊,該凸部(423)對應置入該滑軌(221)中,該凸部(423)用以在該滑軌(221)中線性移動。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樞紐器,其中,該扭力模組(50)包括一固定件(51)、一扭力彈性件(52)與至少一消音件(53),該固定件(51)、該扭力彈性件(52)與該消音件(53)套接於該第一端(31),且該固定件(51)用以固定於該第一端(31)之一固定部(311),該固定件(51)的位置遠離該底座(10)。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樞紐器,其中,該第一對接部(33)為一嵌合凹部,該第二對接部(421)為一嵌合件,於該嵌合件對應嵌入該嵌合凹部中時,該旋轉座(20)固定於該底座(10)上;於該嵌合件未對應嵌入該嵌合凹部中時,該旋轉座(20)與該底座(10)之間呈卸除狀態。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樞紐器,其中,該彈性件(43)包括一錐形彈簧。
  9. 一種電子裝置(200),包括: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樞紐器(100); 一承載座(201),連接該底座(10)上; 一主機(202),藉由該樞紐器(100)連接於該承載座(201),該主機(202)之一側部(2021)具有一剖槽(2022),該剖槽(2022)的至少一內側壁設有一限位通孔(2023),該剖槽(2022)用以裝設該旋轉座(20),該操作件(41)之一操作端(412)對應容置於該限位通孔(2023)中;以及 一按壓模組(203),裝設於該主機(202)之該側部(2021),該按壓模組(203)包括一操作桿(2031)與一按壓件(2032),該操作桿(2031)設置於該限位通孔(2023)中,該操作桿(2031)具有一固定端(2033)與一自由端(2034),該固定端(2033)連接於該按壓件(2032),該自由端(2034)抵靠該操作端(412); 其中,該按壓件(2032)於施力操作時,該操作桿(2031)之該自由端(2034)施壓同步帶動該操作件(41)、該連動件(42)與該彈性件(43)運作,該彈性件(43)呈彈性壓縮狀態以使該第二對接部(421)與該第一對接部(33)分離,藉以將該旋轉座(20)自該底座(10)卸除;該操作件(41)於未施力操作時,該彈性件(43)呈彈性回復狀態以使該第二對接部(421)與該第一對接部(33)彼此連接固定,藉以將該旋轉座(20)固定於該底座(10)上。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一配戴件(204),該配戴件(204)連接於該承載座(201)。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視訊鏡頭(205),該視訊鏡頭(205)電性耦接於該主機(202)。
TW110200714U 2021-01-20 2021-01-20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TWM613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0714U TWM613118U (zh) 2021-01-20 2021-01-20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0714U TWM613118U (zh) 2021-01-20 2021-01-20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3118U true TWM613118U (zh) 2021-06-11

Family

ID=77518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0714U TWM613118U (zh) 2021-01-20 2021-01-20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3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64446A1 (zh) 可穿戴设备
JP6554178B2 (ja) モジュール化された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及び着脱モジュール
WO2018086432A1 (zh) 一种复合转轴组件、多功能键盘及平板电脑套件
KR20070038883A (ko) 세미모노코크 구조의 흡착판 및 컬럼을 구비한 장치 거치대
TWM243864U (en) Rotary type hinge mechanism
CN112305757A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
JP2011166738A (ja) スライド式電子装置
TWM613118U (zh)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WO2021103976A1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112839151A (zh) 可多角度转动的镜头模组以及执法记录仪
CN214617471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US20060107492A1 (en) Rotary hinge for rotationally coupling image capturing device with display panel
TWM264768U (en) Multi-segtion hinge mechanism
US20050172455A1 (en) Hinge assembly with cammed driving
TWI396798B (zh) 拆卸裝置
WO2022135228A1 (zh) 电子设备
CN115291414A (zh) 铰链模组和眼镜
CN115268106A (zh) 铰链模组和眼镜
CN213130651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按摩结构
US7661817B2 (en) Integrated audio eyewear
CN111679429B (zh) 穿戴装置及磁性电连接器
TW201325376A (zh) 滑動機構及帶有該滑動機構的裝置
JP4526083B2 (ja) 携帯端末およびヒンジ装置
CN212515251U (zh) 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TWI750986B (zh) 雙軸向樞紐結構及使用該雙軸向樞紐結構之殼蓋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