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17471U -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17471U
CN214617471U CN202120179441.8U CN202120179441U CN214617471U CN 214617471 U CN214617471 U CN 214617471U CN 202120179441 U CN202120179441 U CN 202120179441U CN 214617471 U CN214617471 U CN 214617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elastic
butt joint
joint part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794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念伟
洪孟玮
许文儒
苏峻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 Zu Sh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 Zu S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 Zu S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 Zu S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794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17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17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17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枢纽器,适用于电子装置。枢纽器包括枢转件连接于底座与旋转座之间,扭力模块装设于底座并连接于枢转件。操作模块用以控制旋转座与枢转件的功能运作。利用操作模块的按压操作可将旋转座与枢转件形成安装或卸除状态,将旋转座固定在底座上或是脱离底座,进而让电子装置的主机与承载座可拆卸单独使用或是搭配使用。旋转座与枢转件的搭配操作可达到掀转功能;扭力模块用以提供旋转座的旋转扭力,使旋转座能够执行360度的旋转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且容易操作,还可通过枢纽器的结构设计让电子装置具备多元化的功能用途。

Description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向枢转功能的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枢纽器、承载座与主机。主机通过枢纽器连接于承载座,使得主机可相对于承载座打开与闭合。然而,现有的枢纽器通常仅提供单向枢转功能,即主机与承载座仅能绕同一轴向转动。此外,主机通过现有的枢纽器连接于承载座后,主机与承载座通常不容易分离。因此,现有的枢纽器在一些应用上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出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其中枢纽器具有多向枢转功能,并且电子装置的主机容易通过枢纽器连接于承载座,也容易与承载座分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枢纽器,包括底座、旋转座、枢转件、至少一个操作模块与扭力模块。底座具有贯穿孔。旋转座具有安装槽与滑槽。安装槽具有安装孔,安装孔与安装槽相连通。枢转件连接于底座与旋转座之间。枢转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一对接部,第一端贯穿贯穿孔并枢接于底座,第二端贯穿安装孔并位于旋转座的安装槽中,第一对接部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操作模块装设于滑槽中。操作模块包括操作件、连动件与弹性件,连动件连接于操作件与弹性件之间。连动件包括第二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与第一对接部为相配合,用以彼此连接固定与分离。扭力模块通过连接枢转件的第一端,以装设于底座的底部。其中,操作件于施力操作时带动连动件与弹性件运作,弹性件呈弹性压缩状态以使第二对接部与第一对接部分离,藉以将旋转座自底座卸除。操作件于未施力操作时,弹性件呈弹性回复状态以使第二对接部与第一对接部彼此连接固定,藉以将旋转座固定于底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旋转座包括镜像结构的上盖与下盖。上盖对应覆盖于下盖,使上盖与下盖的内部空间形成有相邻配置的安装槽与滑槽。枢转件的第二端贯穿设置于上盖与下盖的安装孔中。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枢纽器还包括中空外壳。中空外壳套接于旋转座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动件还包括中空轴套。操作件具有相连接的枢接端与操作端。枢接端枢接于中空轴套中,并抵靠弹性件的受力端。弹性件的施力端是抵靠于安装槽的外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滑槽设有滑轨。连动件还包括凸部。凸部设于中空轴套的外侧,且第二对接部位于凸部的相邻侧边。凸部对应置入滑轨中,凸部用以在滑轨中线性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扭力模块包括固定件、扭力弹性件与至少一个消音件。固定件、扭力弹性件与消音件套接于第一端,且固定件用以固定于第一端的固定部,固定件的位置远离底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部为嵌合凹部,第二对接部为嵌合件。于嵌合件对应嵌入嵌合凹部中时,旋转座固定于底座上。于嵌合件未对应嵌入嵌合凹部中时,旋转座与底座之间呈卸除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前述的枢纽器、承载座、主机与按压模块。承载座连接底座上。主机通过枢纽器连接于承载座。主机的侧部具有剖槽。剖槽的至少一个内侧壁设有限位通孔。剖槽用以装设旋转座,操作件的操作端对应容置于限位通孔中。按压模块装设于主机的侧部。按压模块包括操作杆与按压件。操作杆设置于限位通孔中。操作杆具有固定端与自由端,固定端连接于按压件,自由端抵靠操作端。其中,按压件于施力操作时,操作杆的自由端施压同步带动操作件、连动件与弹性件运作,弹性件呈弹性压缩状态以使第二对接部与第一对接部分离,藉以将旋转座自底座卸除。操作件于未施力操作时,弹性件呈弹性回复状态以使第二对接部与第一对接部彼此连接固定,藉以将旋转座固定于底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还包括配戴件。配戴件连接于承载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还包括视讯镜头。视讯镜头电性耦接于主机。
为让本实用新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图1的另一视角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的第一与第二对接部连接固定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的第一与第二对接部分离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枢纽器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图7为图6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拆卸后的操作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平行旋转后的操作状态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掀转后的操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的,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100的结构立体图,图2与图3分别为图1所示枢纽器100于不同视角下的结构分解图,图4与图5分别为图1所示枢纽器100的第一对接部33与第二对接部421连接固定与分离的示意图。为了清楚表示起见,图4与图5省略了图1中所示的上盖23与中空外壳60。如图1至图3所示,枢纽器100包括底座10、旋转座20、枢转件30、至少一个操作模块40、扭力模块50与中空外壳60。旋转座20装设于底座10上,枢转件30连接于底座10与旋转座20之间。扭力模块50装设于底座10的底部,并经底座10连接至枢转件30。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模块40优选实施例是使用两个,是呈对称并分别位于旋转座20的两端;但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仅使用一个操作模块40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功效。在本实施例中,以使用两个操作模块40为例说明,由于两个操作模块40的结构与运作方式相同,故后续以单一个操作模块40的细部结构以及与其他组件的组装、操作方式详细说明。
底座10具有贯穿孔101。旋转座20具有安装槽21与滑槽22。安装槽21具有安装孔211,安装孔211与安装槽21相连通。枢转件30包括第一端31、第二端32与第一对接部33,第一端31贯穿贯穿孔101并枢接于底座10,第二端32贯穿安装孔211并位于旋转座20的安装槽21中,第一对接部33位于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之间。操作模块40装设于滑槽22中。操作模块40包括操作件41、连动件42与弹性件43,连动件42连接于操作件41与弹性件43之间。连动件42包括第二对接部421,第二对接部421与第一对接部33为相配合,用以彼此连接固定与分离。扭力模块50通过连接枢转件30的第一端31,以装设于底座10的底部。中空外壳60套接于旋转座20的外侧。
其中,如图5所示,操作件41于施力操作时带动连动件42与弹性件43运作,弹性件43呈弹性压缩状态以使第二对接部421与第一对接部33分离,藉以将旋转座20自底座10卸除。如图4所示,操作件41于未施力操作时,弹性件43呈弹性回复状态以使第二对接部421与第一对接部33彼此连接固定,藉以将旋转座20固定于底座10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旋转座20包括镜像结构的上盖23与下盖24。上盖23对应覆盖于下盖24,使上盖23与下盖24的内部空间形成有相邻配置的安装槽21与滑槽22。由于操作模块40为两个,因此滑槽22设计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旋转座20的两端,安装槽21位于两滑槽22之间。枢转件30的第二端32贯穿设置于上盖23的安装孔211与下盖24的安装孔211中。
在本实施例中,连动件42还包括中空轴套422。操作件41具有相连接的枢接端411与操作端412。枢接端411枢接于中空轴套422中,并抵靠弹性件43的受力端431。弹性件43的施力端432是抵靠于安装槽21的外侧壁212。
在本实施例中,连动件42还包括凸部423。凸部423设于中空轴套422的外侧,且第二对接部421位于凸部423的相邻侧边。滑槽22设有滑轨221。凸部423对应置入滑轨221中,凸部423用以在滑轨221中线性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3优选是锥形弹簧,弹性件43的受力端431至施力端432的宽度是由大渐小的线圈绕制而形成锥形弹簧态样。锥形弹簧在压缩时线圈不会相互挤压,从而允许更长的压缩行程,且可以减少机构配制的使用面积。但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弹性件43可包括压缩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扭力模块50包括固定件51、扭力弹性件52与消音件53。优选实施方式是消音件53、扭力弹性件52与固定件51依序套接于枢转件30的第一端31,使得固定件51用以固定于第一端31的固定部311,固定件51的位置远离底座10。为能让枢转时可以更顺畅与静音,还可在底座10上增设一个消音件53’,其中消音件53’与消音件53分别位于底座10的上、下表面,藉以减小枢转扭力所产生的声音。其中,固定件51为螺帽,固定部311为螺纹,螺帽相应于螺纹螺合固定;但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固定件51可为内侧面设有凸块的中空轴套,固定部311可为设于枢转件30外侧面的凹槽,凸块相应于凹槽卡合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部33为嵌合凹部,第二对接部421为嵌合件。如图4所示,于嵌合件对应嵌入嵌合凹部中时,旋转座20固定于底座10上。如图5所示,于嵌合件未对应嵌入嵌合凹部中时,旋转座20与底座10之间呈卸除状态。更具体来说,第二对接部421为L形嵌合件,L形嵌合件由第一延伸部4211与垂直于第一延伸部4211的第二延伸部4212所构成。第一延伸部4211平行于操作模块40的线性移动方向,且设于中空轴套422的侧边,第二延伸部4212平行于嵌合凹部。但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第一对接部33与第二对接部421可为磁性相吸的对接部态样、凸部与凹部的对接部态样、或任何结构形式的对接态样,只要其对接态样是能够通过操作件41的操作方式带动第一对接部33与第二对接部421形成连接固定或分离者,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畴。
在本实施例中,中空外壳60具有通孔61与第一定位部62。旋转座20还具有相应于第一定位部62的第二定位部25。具体来说,中空外壳60的第一定位部62为凹槽,旋转座20的第二定位部25为设于上盖23的凸块,凸块相应于凹槽卡合固定,藉以提供中空外壳60与旋转座20的定位来使通孔61对应于下盖24的安装孔211。
在组装枢纽器100时,可先组装旋转座20、操作模块40与中空外壳60形成第一组件,再组装底座10、枢转件30与扭力模块50形成第二组件,最后再组装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即可完成枢纽器100的组装。在组装形成第一组件时,先将操作模块40装设于旋转座20的滑槽22中;再将中空外壳60套接于旋转座20的外侧。在组装形成第二组件时,先将枢转件30的第一端31贯穿贯穿孔101并枢接于底座10;再将扭力模块50通过连接枢转件30的第一端31,以装设于底座10的底部。在组装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完成枢纽器100的组装时,先施力于第一组件的操作件41,使操作件41带动连动件42与弹性件43运作,弹性件43呈弹性压缩状态以使第二对接部421与第一对接部33分离;再将第二组件的枢转件30的第二端32贯穿通孔61、下盖24的安装孔211与上盖23的安装孔211并位于旋转座20的安装槽21中;最后不再施力于第一组件的操作件41,弹性件43呈弹性回复状态以使第二对接部421与第一对接部33彼此连接固定,藉以将旋转座20固定于枢转件30的第二端32。
在分离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或将旋转座20自底座10卸除)时,先施力于第一组件的操作件41,使操作件41带动连动件42与弹性件43运作,弹性件43呈弹性压缩状态以使第二对接部421与第一对接部33分离;再将旋转座20自第二组件的枢转件30的第二端32分离,即完成将旋转座20自底座10卸除。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可得知,当施力于操作件41时,可使第二对接部421与第一对接部33分离,进而可将旋转座20自底座10卸除;未施力于操作件41时,可使第二对接部421与第一对接部33彼此连接固定,进而可将旋转座20固定于底座10上。因此,利用操作模块40的按压操作可容易地将旋转座20与枢转件30形成安装或卸除状态,进而将旋转座20固定在底座10上或是脱离底座10。此外,旋转座20通过枢转件30枢接于底座10,使旋转座20可绕枢转件30的轴心L1转动(如图4所示),并由扭力模块50提供扭力,而且在未设计止挡功能的情形下,旋转座20可绕枢转件30的轴心L1执行360度转动。由于操作模块40装设于旋转座20的滑槽22中、操作模块40的操作件41的枢接端411枢接于连动件42的中空轴套422,使操作件41通过中空轴套422滑动地装设于旋转座20,且操作件41可绕中空轴套422的轴心L2转动(如图4所示),相当于操作模块40可绕平行于旋转座20的滑槽22的线性方向转动,并由中空轴套422与操作件41紧配以提供操作件41转动时的扭力。因此,枢纽器100具有多向枢转功能。
请同时参照图6与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枢纽器100应用于电子装置200的结构立体图,图7为图6的局部结构立体图。电子装置200包括如图1所示的枢纽器100、承载座201、主机202与按压模块203。承载座201连接底座10上。主机202通过枢纽器100连接于承载座201。主机202的侧部2021具有剖槽2022。剖槽2022的至少一个内侧壁设有限位通孔2023。剖槽2022用以装设旋转座20,操作件41的操作端412对应容置于限位通孔2023中。按压模块203装设于主机202的侧部2021。按压模块203包括操作杆2031与按压件2032。操作杆2031设置于限位通孔2023中。操作杆2031具有固定端2033与自由端2034,固定端2033连接于按压件2032,自由端2034抵靠操作端412。其中,按压件2032于施力操作时,操作杆2031的自由端2034施压同步带动操作件41、连动件42与弹性件43运作,弹性件43呈弹性压缩状态以使第二对接部421与第一对接部33分离,藉以将旋转座20自底座10卸除。操作件41于未施力操作时,弹性件43呈弹性回复状态以使第二对接部421与第一对接部33彼此连接固定,藉以将旋转座20固定于底座10上。
在本实施例中,剖槽2022的相对两内侧壁分别设有限位通孔2023,各限位通孔2023容设有对应的按压模块203。两限位通孔2023分别对应于枢纽器100的两操作模块40。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0还包括视讯镜头205。视讯镜头205电性耦接于主机202,视讯镜头可因应视讯需求而调整轴心L1与轴心L2的旋转角度,或者是将主机202自承载座201上卸除,以方便单独使用,本实用新型不仅提供视讯功能的附加价值,还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枢纽器100,能增加应用的实用性与便利性。
请参照图8,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结构立体图。与图6所示电子装置200相比,电子装置200’还包括配戴件204。配戴件204连接于承载座201。在本实施例中,配戴件204为表带,电子装置200’为手表。但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配戴件204可为悬挂配件,电子装置可为怀表或是其他可配戴在人体上的悬挂式电子产品。
请参照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200拆卸后的操作状态图。当电子装置200的主机202通过枢纽器100连接于承载座201时,具体来说,主机202连接于旋转座20,承载座201连接于底座10。只要施力于按压模块203的按压件2032,将会同步施力于操作件41,使第二对接部421与第一对接部33分离,藉以将旋转座20自底座10卸除,即是将主机202自承载座201卸除。因此,电子装置100的主机202容易通过枢纽器100连接于承载座201,也容易与承载座201分离。
请参照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200平行旋转后的操作状态图。当电子装置200的主机202通过枢纽器100连接于承载座201时(主机202连接于旋转座20,承载座201连接于底座10),由于枢纽器100如图4所示旋转座20可绕枢转件30的轴心L1执行360度转动,因此主机202可相对于承载座201绕轴心L1执行360度转动,可达到主机202能够执行360度的旋转效果。
请参照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200掀转后的操作状态图。当电子装置200的主机202通过枢纽器100连接于承载座201时(主机202连接于旋转座20,承载座201连接于底座10),由于枢纽器100如图4所示操作件41可绕中空轴套422的轴心L2转动,因此主机202可相对于承载座201绕轴心L2转动,可达到主机202与承载座201的掀转功能。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具有下面特点。利用枢纽器的操作模块的按压操作可将旋转座与枢转件形成安装或卸除状态,将旋转座固定在底座上或是脱离底座,进而让电子装置的主机与承载座可拆卸单独使用或是搭配使用。旋转座可绕枢转件的轴心执行360度转动,并由扭力模块提供扭力,进而让电子装置的主机与承载座可执行360度转动。操作模块可绕平行于旋转座的滑槽的线性方向转动,并由中空轴套提供扭力,进而让电子装置的主机与承载座可执行掀转功能。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枢纽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具有贯穿孔(101);
旋转座(20),具有安装槽(21)与滑槽(22),所述安装槽(21)具有安装孔(211),所述安装孔(211)与所述安装槽(21)相连通;
枢转件(30),连接于所述底座(10)与所述旋转座(20)之间,所述枢转件(30)包括第一端(31)、第二端(32)与第一对接部(33),所述第一端(31)贯穿所述贯穿孔(101)并枢接于所述底座(10),所述第二端(32)贯穿所述安装孔(211)并位于所述旋转座(20)的所述安装槽(21)中,所述第一对接部(33)位于所述第一端(31)与所述第二端(32)之间;
至少一个操作模块(40),装设于所述滑槽(22)中,所述操作模块(40)包括操作件(41)、连动件(42)与弹性件(43),所述连动件(42)连接于所述操作件(41)与所述弹性件(43)之间,所述连动件(42)包括第二对接部(421),所述第二对接部(421)与所述第一对接部(33)为相配合,用以彼此连接固定与分离;以及
扭力模块(50),通过连接所述枢转件(30)的所述第一端(31),以装设于所述底座(10)的底部;
其中,所述操作件(41)于施力操作时带动所述连动件(42)与所述弹性件(43)运作,所述弹性件(43)呈弹性压缩状态以使所述第二对接部(421)与所述第一对接部(33)分离,藉以将所述旋转座(20)自所述底座(10)卸除;所述操作件(41)于未施力操作时,所述弹性件(43)呈弹性回复状态以使所述第二对接部(421)与所述第一对接部(33)彼此连接固定,藉以将所述旋转座(20)固定于所述底座(10)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旋转座(20)包括镜像结构的上盖(23)与下盖(24),所述上盖(23)对应覆盖于所述下盖(24),使所述上盖(23)与所述下盖(24)的内部空间形成有相邻配置的所述安装槽(21)与所述滑槽(22),所述枢转件(30)的所述第二端(32)贯穿设置于所述上盖(23)与所述下盖(24)的所述安装孔(211)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枢纽器还包括中空外壳(60),所述中空外壳(60)套接于所述旋转座(20)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连动件(42)还包括中空轴套(422),所述操作件(41)具有相连接的枢接端(411)与操作端(412),所述枢接端(411)枢接于所述中空轴套(422)中,并抵靠所述弹性件(43)的受力端(431),所述弹性件(43)的施力端(432)是抵靠于所述安装槽(21)的外侧壁(2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滑槽(22)设有滑轨(221),所述连动件(42)还包括凸部(423),所述凸部(423)设于所述中空轴套(422)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对接部(421)位于所述凸部(423)的相邻侧边,所述凸部(423)对应置入所述滑轨(221)中,所述凸部(423)用以在所述滑轨(221)中线性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扭力模块(50)包括固定件(51)、扭力弹性件(52)与至少一个消音件(53),所述固定件(51)、所述扭力弹性件(52)与所述消音件(53)套接于所述第一端(31),且所述固定件(51)用以固定于所述第一端(31)的固定部(311),所述固定件(51)的位置远离所述底座(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第一对接部(33)为嵌合凹部,所述第二对接部(421)为嵌合件,于所述嵌合件对应嵌入所述嵌合凹部中时,所述旋转座(20)固定于所述底座(10)上;于所述嵌合件未对应嵌入所述嵌合凹部中时,所述旋转座(20)与所述底座(10)之间呈卸除状态。
8.一种电子装置(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100);
承载座(201),连接所述底座(10)上;
主机(202),通过所述枢纽器(100)连接于所述承载座(201),所述主机(202)的侧部(2021)具有剖槽(2022),所述剖槽(2022)的至少一个内侧壁设有限位通孔(2023),所述剖槽(2022)用以装设所述旋转座(20),所述操作件(41)的操作端(412)对应容置于所述限位通孔(2023)中;以及
按压模块(203),装设于所述主机(202)的所述侧部(2021),所述按压模块(203)包括操作杆(2031)与按压件(2032),所述操作杆(2031)设置于所述限位通孔(2023)中,所述操作杆(2031)具有固定端(2033)与自由端(2034),所述固定端(2033)连接于所述按压件(2032),所述自由端(2034)抵靠所述操作端(412);
其中,所述按压件(2032)于施力操作时,所述操作杆(2031)的所述自由端(2034)施压同步带动所述操作件(41)、所述连动件(42)与所述弹性件(43)运作,所述弹性件(43)呈弹性压缩状态以使所述第二对接部(421)与所述第一对接部(33)分离,藉以将所述旋转座(20)自所述底座(10)卸除;所述操作件(41)于未施力操作时,所述弹性件(43)呈弹性回复状态以使所述第二对接部(421)与所述第一对接部(33)彼此连接固定,藉以将所述旋转座(20)固定于所述底座(10)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配戴件(204),所述配戴件(204)连接于所述承载座(201)。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视讯镜头(205),所述视讯镜头(205)电性耦接于所述主机(202)。
CN202120179441.8U 2021-01-22 2021-01-22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Active CN214617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9441.8U CN214617471U (zh) 2021-01-22 2021-01-22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9441.8U CN214617471U (zh) 2021-01-22 2021-01-22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17471U true CN214617471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38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79441.8U Active CN214617471U (zh) 2021-01-22 2021-01-22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174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2890B (zh) 电子装置及其铰链组件
CN111997991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18137532A1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6694569B2 (en) Hinge device
US7439932B2 (en) Antenna mounting bracket
CN111796632B (zh) 电子装置
US20120194978A1 (en) Hinge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60143864A1 (en) Cover restricting mechanism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90320245A1 (en) Hinge assembly
CN112316411A (zh) 电子设备及其手柄
US6338182B1 (en) Hinge assembly
CN112099237A (zh) 智能眼镜
US7334294B2 (en) Hinge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hinge
US20060123596A1 (en) Hinge assembly for a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4617471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RU2339163C2 (ru) Шарнирный узел и мобильный терминал с шарнирным узлом
CN101472411A (zh) 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
US763949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5291414A (zh) 铰链模组和眼镜
CN212207854U (zh) 一种可折叠镜腿组件及头戴设备
TWM613118U (zh)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CN112305767A (zh) 铰链机构和增强现实眼镜
CN212515251U (zh) 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JP4526083B2 (ja) 携帯端末およびヒンジ装置
CN212775148U (zh) 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