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5148U - 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5148U
CN212775148U CN202021450283.7U CN202021450283U CN212775148U CN 212775148 U CN212775148 U CN 212775148U CN 202021450283 U CN202021450283 U CN 202021450283U CN 212775148 U CN212775148 U CN 2127751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housing
sleeve
elastic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502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锐添
左州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502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51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5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51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主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朝向第二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侧板朝向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转轴组件,第一转轴组件设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一转轴组件包括弹性轴芯和套设于弹性轴芯外的轴套,弹性轴芯的两端相对于轴套伸出并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配合;及第一分支壳体,第一分支壳体至少部分设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一分支壳体通过轴套转动连接主壳体。本申请提供的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外观整体性较好且装配简单。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转动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背景技术
可折叠设备中常设置转轴以实现设备的打开和闭合,从而兼顾设备的使用性和携带性,例如:眼镜等,眼镜在打开时有利于用户佩戴使用,使其不易掉落;在折叠时便于用户的收容和携带。然而,相关技术中,通过在可折叠设备的壳体上开孔以将转轴装配和固定于壳体上,影响了壳体的外观及强度,因此,提供一种外观整体性较好的可折叠设备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外观整体性较好的可折叠设备和壳体组件。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包括:
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侧板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
第一转轴组件,所述第一转轴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包括弹性轴芯和套设于所述弹性轴芯外的轴套,所述弹性轴芯的两端相对于所述轴套伸出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配合;及
第一分支壳体,所述第一分支壳体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分支壳体通过所述轴套转动连接所述主壳体。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折叠设备,可折叠设备包括所述的壳体组件、第二转轴组件和第二分支壳体,所述第一分支壳体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连接于所述主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分支壳体通过所述第二转轴组件连接于所述主壳体的另一侧。
通过在主壳体上设置相对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并在第一侧板朝向第二侧板的一侧设置第一连接部,第二侧板朝向第一侧板的一侧设置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转轴组件连接,可以避免螺栓连接时在设备上开孔对设备外观的影响。此外,第一转轴组件的弹性轴芯可以发生形变,在装配第一转轴组件时,弹性轴芯可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运动,直至将弹性轴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相配合,简化了第一转轴组件的装配工序,而第一转轴组件的轴套套设于弹性轴芯上可以实现第一分支壳体与主壳体的转动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可折叠设备包括壳体组件;
图2是一实施例中图1所示壳体组件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可折叠设备装配时的示意图;
图4是另一实施例中图1所示壳体组件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可折叠设备装配时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壳体组件设有传动组件和第二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壳体组件中第一转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第一转轴组件中第二传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设备100的外观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设备100可以是普通眼镜、AR眼镜、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需要安装转轴以实现转动连接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以眼镜为例进行说明。可折叠设备100包括主壳体101、第一分支壳体102、第二分支壳体103、第一转轴组件104及第二转轴组件105。
具体的,第一分支壳体102和第二分支壳体103沿主壳体101的中轴线对称设于主壳体101的两侧。第一分支壳体102通过第一转轴组件104与主壳体101转动连接。第二分支壳体103通过第二转轴组件105与主壳体101转动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分支壳体102与第二分支壳体103的结构相同。第一转轴组件104位于第一分支壳体102与主壳体101的一侧之间,第二转轴组件105位于第二分支壳体103与主壳体101的另一侧之间。第一转轴组件104与第二转轴组件105位于可折叠设备100的内部,当从可折叠设备100的外部看时,无法看到第一转轴组件104与第二转轴组件105。第一转轴组件104与第二转轴组件105沿主壳体10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转轴组件104与第二转轴组件105的结构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分支壳体102与第二分支壳体103的结构可以不同,第一转轴组件104与第二转轴组件105的结构也可以不同。以下实施例对于主壳体101的一侧、第一分支壳体102和第一转轴组件104的特征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所述的主壳体101的一侧、第一分支壳体102和第一转轴组件104的特征适用于主壳体101的另一侧、第二分支壳体103和第二转轴组件105。其中,主壳体101的一侧为主壳体101上靠近且用于连接第一分支壳体102的一侧,主壳体101的另一侧为主壳体101上靠近且用于连接第二分支壳体103的一侧。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1的结构示意图。壳体组件1包括上述的主壳体101、第一转轴组件104及第一分支壳体102。
如图2所示,主壳体1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第一侧板111与第二侧板112之间通过第一弧形部113连接。具体的,第一侧板111、第一弧形部113与第二侧板112依次连接以形成收容区域。其中,第一侧板111、第一弧形部113与第二侧板112可以一体成型或连接为一体。第一侧板111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11a,第二侧板112上设有第二连接部112a。第一连接部111a设于第一侧板111朝向第二侧板112的一侧。第二连接部112a设于第二侧板112朝向第一侧板111的一侧。换言之,第一连接部111a与第二连接部112a皆朝向收容区域。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1a与第二连接部112a关于第一侧板111与第二侧板112之间连线的中垂线对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1a与第二连接部112a的结构也可以不同。以下实施例以第一连接部111a与第二连接部112a结构相同为例进行说明。举例而言,第一连接部111a与第二连接部112a皆可以是凸起、卡扣、凹槽、磁性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111a未贯穿第一侧板111,第二连接部112a未贯穿第二侧板112。换言之,从主壳体101的外部看时,无法看到第一连接部111a和第二连接部112a,使得第一侧板111背离第二侧板112的一侧及第二侧板112背离第一侧板111的一侧皆具有较好的完整性,从而提升主壳体101的美观性。
如图2所示,第一转轴组件104设于第一侧板111与第二侧板112之间。第一转轴组件104的轴线方向沿第一侧板111指向第二侧板112的方向。第一转轴组件104包括弹性轴芯141和轴套142。可以理解的,弹性轴芯141表示其可以沿轴向发生形变。轴套142套设于弹性轴芯141的外周面上。换言之,轴套142环设于弹性轴芯141的外周面。其中,轴套142的内表面与弹性轴芯141的外周面可以接触,即轴套142的内表面贴合弹性轴芯141的外周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轴套142的内表面与弹性轴芯141的外周面之间可以具有间隙。轴套142与弹性轴芯141可以是转动连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当轴套142与弹性轴芯141转动连接时,轴套142带动第一分支壳体102转动,弹性轴芯141带动主壳体101转动。当轴套142与弹性轴芯141固定连接时,第一分支壳体102可通过轴套142和弹性轴芯141转动连接主壳体101。
如图3所示,弹性轴芯141的两端相对于轴套142伸出。具体的,弹性轴芯141包括第一端141a和第二端141b,第一端141a与第二端141b沿轴向相对,且皆相对于轴套142伸出。第一端141a与第二端141b可以沿轴向伸缩。第一端141a用于与第一连接部111a相配合。第二端141b用于与第二连接部112a相配合。可以理解的,第一端141a与第一连接部111a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转动连接。第二端141b与第二连接部112a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转动连接。换言之,第一端141a与第一连接部111a为固定连接,第二端141b与第二连接部112a为固定连接时,主壳体101与弹性轴芯141相对固定。第一端141a与第一连接部111a为转动连接,第二端141b与第二连接部112a为转动连接时,主壳体101与弹性轴芯141可相对转动。其中,第一端141a与第二端141b可以是弹性凸起、弹性卡扣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端141a与第二端141b还可以是硬质材质,第一端141a与第二端141b之间的中间区域为弹性材质,中间区域受力变形时带动第一端141a与第二端141b伸缩。
如图2所示,第一分支壳体102至少部分设于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之间。具体的,第一分支壳体102的一端包括相对的第三侧板121、第四侧板122及设于第三侧板121与第四侧板122之间的第二弧形部123。当第一分支壳体102相对于主壳体101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三侧板121与第一侧板111贴合,第四侧板122与第二侧板112相贴合,第二弧形部123与第一弧形部113相贴合。该实施例中,第一分支壳体102相对于主壳体101转动时,第三侧板121于第一侧板111上滑动,第四侧板122于第二侧板112上滑动,第二弧形部123于第一弧形部113上滑动,第一分支壳体102与主壳体101接触区域的摩擦力可以增加转动过程中的阻尼感,同时也能够提高转动时的稳定性,避免第一分支壳体102与主壳体101松动。此外,第三侧板121与第四侧板122套设于轴套142上,第一分支壳体102通过轴套142转动连接主壳体101。其中,第一分支壳体102与轴套142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转动连接。轴套142转动时带动第一分支壳体102转动。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三侧板121卡接于轴套142的一端,第四侧板122卡接于轴套142的另一端,从而使得第一分支壳体102固定连接轴套142,当轴套142转动时第一分支壳体102跟随轴套142转动。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分支壳体102相对于主壳体101处于打开状态,表示第一分支壳体102转动至与主壳体101共面。第一分支壳体102相对于主壳体101处于关闭状态,表示第一分支壳体102与主壳体101之间的夹角为70°~110°。
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组件1的装配过程为:将弹性轴芯141与轴套142配合完成第一转轴组件104的安装。将第一转轴组件104安装于第一分支壳体102上,使轴套142与第一分支壳体102配合。将已安装的第一转轴组件104和第一分支壳体102与主壳体101装配,具体为将主壳体101的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分别与第一分支壳体102的第三侧板121和第四侧板122相贴合,第一转轴组件104的弹性轴芯141抵接于第一侧板111与第二侧板112之间,并沿第一侧板111与第二侧板112滑动,直至弹性轴芯141上的第一端141a与第一侧板111上的第一连接部111a相配合,弹性轴芯141上的第二端141b与第二侧板112上的第二连接部112a相配合。
通过在主壳体101上设置相对的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并在第一侧板111朝向第二侧板112的一侧设置第一连接部111a,第二侧板112朝向第一侧板111的一侧设置第二连接部112a,通过第一连接部111a和第二连接部112a与第一转轴组件连接,可以避免螺栓连接时在设备上开孔对设备外观的影响。此外,第一转轴组件的弹性轴芯141可以发生形变,在装配第一转轴组件时,弹性轴芯141可于第一侧板111与第二侧板112之间运动,直至将弹性轴芯1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11a的第二连接部112a相配合,简化了第一转轴组件的装配工序,而第一转轴组件的轴套142套设于弹性轴芯141上可以实现第一分支壳体102与主壳体101的转动连接。
可选的,如图4所示,弹性轴芯141包括套筒143和第一弹性件144。轴套142套设于套筒143上并与套筒143转动连接。套筒143与第一弹性件144相对固定。第一弹性件144设于套筒143的内腔中,第一弹性件144可沿套筒143的轴向发生形变。当第一弹性件144相对于套筒143伸出时,第一弹性件144沿套筒143轴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11a和第二连接部112a相配合。当第一弹性件144相对于套筒143缩回时,第一弹性件144可全部收容于套筒143的内腔中。其中,当第一弹性件144相对于套筒143伸出,第一弹性件1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11a和第二连接部112a相配合时,第一弹性件144具有原长度或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弹性件144相对于套筒143缩回时,在第一侧板111与第二侧板112的挤压下,第一弹性件144处于压缩状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弹性件144相对于套筒143伸出,第一弹性件1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11a和第二连接部112a相配合时,第一弹性件144还可以处于伸长状态。
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44包括沿轴向相连的第一弹性部(未图示)和第二弹性部(未图示),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皆可以沿套筒143的轴向伸缩。当第一弹性部相对于套筒143伸出时,第一弹性部与第一连接部111a相配合,当第一弹性部相对于套筒143缩回,第一弹性部收容于套筒143的内腔中。当第二弹性部相对于套筒143伸出时,第二弹性部与第二连接部112a相配合,当第二弹性部相对于套筒143缩回,第二弹性部可全部收容于套筒143的内腔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可以分别设于套筒143的两端。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弹性件144包括第一伸出部144a、第二伸出部144b和设于第一伸出部144a与第二伸出部144b之间的弹性部144c。弹性部144c位于套筒143的内腔。第一伸出部144a和第二伸出部144b分别位于套筒143的相对两端。弹性部144c受力时可沿套筒143的轴向伸缩,第一伸出部144a和第二伸出部144b为硬性材质,形变较小。第一伸出部144a靠近弹性部144c的一端和第二伸出部144b靠近弹性部144c的一端贴合套筒143的内壁。当弹性部144c受到第一侧板111与第二侧板112之间的挤压力压缩时,第一伸出部144a和第二伸出部144b可缩回于套筒143的内腔中。当弹性部144c在弹性恢复力下逐渐恢复至原长的过程中,使得第一伸出部144a与第一连接部111a相配合,第二伸出部144b与第二连接部112a相配合。在弹性部144c发生形变的整个过程中,第一伸出部144a和第二伸出部144b沿套筒143的内壁滑动。
可选的,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111a包括第一凹槽114。第二连接部112a包括第二凹槽115。第一伸出部144a与第一凹槽114的槽壁相贴合,以使第一伸出部144a收容于第一凹槽114内。一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4的槽壁对第一伸出部144a的抵接力和弹性部144c的弹性力使得第一连接部111a卡接于第一凹槽114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伸出部144a上设置卡槽,在第一凹槽114的槽壁上设置卡扣,当卡槽与卡扣相配合时可使第一伸出部144a与第一凹槽114的槽壁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伸出部144a上设置第一磁性件,在第一凹槽114的槽壁上设置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互吸引以使第一伸出部144a与第一凹槽114的槽壁固定连接。上述第一伸出部144a与第一凹槽114槽壁的连接适用于第二伸出部144b与第二凹槽115的槽壁的连接。当第一伸出部144a卡接于第一凹槽114内,第二伸出部144b卡接于第二凹槽115内时,弹性部144c可以压缩于第一伸出部144a与第二伸出部144b之间,此时弹性部144c的弹性力可以推动第一伸出部144a抵接于第一凹槽114的槽壁上,第二伸出部144b抵接于第二凹槽115的槽壁上。在第一伸出部144a与第一凹槽114内设置有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实施例中,当第一伸出部144a卡接于第一凹槽114内时,弹性部144c可以处于伸长状态。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伸出部144a和第二伸出部144b均为矩形块状。第一凹槽114和第二凹槽115为矩形槽。当第一伸出部144a抵接于第一凹槽114内时,第二伸出部144b抵接于第二凹槽115内时,弹性轴芯141与主壳体101通过第一伸出部144a和第二伸出部144b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伸出部144a与第二伸出部144b可以为圆柱形,第一凹槽114和第二凹槽115为圆形槽,第一伸出部144a贴合第一凹槽114的槽壁,第二伸出部144b贴合第二凹槽115的槽壁,此时,弹性轴芯141可转动。
可选的,当第一连接部111a包括第一凹槽114,第二连接部112a包括第二凹槽115时,轴套142沿轴向的相对两端可以抵接于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上,套筒143沿轴向的相对两端同样可以抵接于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上,以提高主壳体101与第一转轴组件104连接的紧密性和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以下实施例以主壳体101与弹性轴芯141固定连接,轴套142转动连接弹性轴芯141,轴套142与第一分支壳体102固定连接;在壳体组件1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主壳体101与弹性轴芯141固定,轴套142相对于弹性轴芯141转动以带动第一分支壳体102相对于主壳体101转动以使第一分支壳体102与主壳体101在打开和关闭之间切换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壳体组件1还包括传动组件106和第二弹性件107。轴套142的内表面与弹性轴芯141的外周面之间包围形成收容空间140。传动组件106和第二弹性件107收容于收容空间140内。传动组件106的一端与轴套142的内表面连接,以使传动组件106转动时可以带动轴套142转动。举例而言,传动组件106与轴套142的内表面通过齿槽啮合连接。第二弹性件107连接于传动组件106与轴套142的内表面之间。传动组件106用于传递轴套142与第二弹性件107之间的作用力。
当在第一分支壳体102上作用外力时,轴套142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并带动传动组件106转动,传动组件106转动时压缩或拉伸第二弹性件107,使第二弹性件107发生形变,此时,第一分支壳体102相对于主壳体101从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第二弹性件107储能。当外力撤销时,轴套142停止转动,传动组件106作用于第二弹性件107上的压缩力或拉伸力消失,第二弹性件107逐渐恢复原形,带动传动组件106转动,传动组件106转动时再次带动轴套142转动,以使第一分支壳体102相对于主壳体101从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三状态。一实施例中,第一状态为第一分支壳体102相对于主壳体101处于打开时的状态。第二状态为第一分支壳体102相对于主壳体101从打开状态转动45°角度后的状态。第三状态为第一分支壳体102相对于主壳体101处于关闭时的状态。
可选的,请参照图6和图7,传动组件106包括第一传动轮161和第二传动轮162。第一传动轮161、第二传动轮162及第二弹性件107皆套设于弹性轴芯141的外周面。第一传动轮161、第二传动轮162及第二弹性件107沿弹性轴芯141的轴向依次排列。第一传动轮161的一端固定连接弹性轴芯141。第一传动轮16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第二传动轮162。第二传动轮162的一端连接轴套142,第二传动轮162背离第一传动轮161的一端连接第二弹性件107。第二弹性件107抵接于第二传动轮162与轴套142的内表面之间。当轴套142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时,带动第二传动轮162转动,第二传动轮162转动时逐渐远离第一传动轮161,并挤压第二弹性件107使第二弹性件107压缩,此时,第一分支壳体102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主壳体101从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在外力撤销时,第二弹性件107逐渐恢复,并使第二传动轮162朝向靠近第一传动轮161的一侧运动,第二传动轮162在朝向靠近第一传动轮161的一侧运动时绕弹性轴芯141转动,并带动轴套142转动,轴套142转动时可带动第一分支壳体102相对于主壳体101从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三状态。换言之,在第一分支壳体102相对于主壳体101从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三状态时,可通过第二弹性件107驱动第一分支壳体102自动转动,减少外力的作用。
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至图8,第一传动轮161上设有第一凸部1610。第二传动轮162上设有第二凸部1620。第一凸部161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抵接面161a、第二抵接面161b和第三抵接面161c。第二凸部1620包括第一倾斜面162a和第二倾斜面162b。第一倾斜面162a和第二倾斜面162b相连并沿第二传动轮162的周向相背设置。第一抵接面161a与第一倾斜面162a或第二倾斜面162b接触。具体的,当第一分支壳体102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主壳体101从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时,第一抵接面161a与第一倾斜面162a接触,并沿第一倾斜面162a滑动。当第一分支壳体102在第二弹性件107的弹性力的作用下相对于主壳体101从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三状态时,第一抵接面161a与第二倾斜面162b接触,并沿第二倾斜面162b滑动。
进一步的,第二传动轮162上还设有第三凸部1621和第四凸部1622。第三凸部1621设于第一倾斜面162a背离第二倾斜面162b的一侧,第四凸部1622设于第二倾斜面162b背离第一倾斜面162a的一侧。当第一分支壳体102相对于主壳体101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抵接面161a滑动至第一倾斜面162a远离第二倾斜面162b的一端,此时第二抵接面161b抵接于第三凸部1621上,以使第一分支壳体102与主壳体101稳定于第一状态。当第一分支壳体102相对于主壳体101处于第三状态时,第一抵接面161a滑动至第二倾斜面162b远离第一倾斜面162a的一端,此时第三抵接面161c抵接于第四凸部1622上,以使第一分支壳体102与主壳体101稳定于第三状态。换言之,第三凸部1621与第四凸部1622在第一分支壳体102相对于主壳体101转动时具有限位的作用,以避免第一分支壳体102过度弯折或反向弯折。
以上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侧板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
第一转轴组件,所述第一转轴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包括弹性轴芯和套设于所述弹性轴芯外的轴套,所述弹性轴芯的两端相对于所述轴套伸出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配合;及
第一分支壳体,所述第一分支壳体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分支壳体通过所述轴套转动连接所述主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轴芯包括套筒和设于所述套筒内腔的第一弹性件,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套筒上并与所述套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伸出部、第二伸出部和设于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二伸出部之间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位于所述套筒的内腔,所述第一伸出部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别位于所述套筒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一伸出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伸出部的一端贴合所述套筒的内壁,所述第一伸出部和所述第二伸出部用于在所述弹性部发生形变时沿所述套筒的内壁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一伸出部部分卡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伸出部部分卡接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弹性部压缩于所述第一伸出部和所述第二伸出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轴芯通过所述第一伸出部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固定连接所述主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分别套设于所述轴套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固定连接所述轴套,所述第三侧板背离所述第四侧板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四侧板背离所述第三侧板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二侧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内表面与所述轴芯的外周面之间包围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传动组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传动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轴套,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分支壳体相对于所述主壳体从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时带动所述第二弹性件发生形变,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形变恢复时带动所述轴套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分支壳体相对于所述主壳体从所述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三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及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轴芯的外周面上并沿所述轴芯的轴向排列,所述第一传动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轴芯,所述第二传动轮的一端连接所述轴套,所述第二传动轮背离所述第一传动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二传动轮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轴套的内表面上;在所述第一分支壳体相对于所述主壳体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二传动轮逐渐远离所述第一传动轮并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逐渐伸长的过程中,所述第二传动轮向靠近所述第一传动轮的方向运动,并带动所述第一分支壳体相对于所述主壳体从所述第二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三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上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二传动轮上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包括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相连并沿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周向相背设置,所述第二凸部接触所述第一凸部;在所述第一分支壳体相对于所述主壳体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凸部沿所述第一倾斜面滑动;在所述第二弹性件逐渐伸长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凸部沿所述第二倾斜面滑动。
10.一种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第二转轴组件和第二分支壳体,所述第一分支壳体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连接于所述主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分支壳体通过所述第二转轴组件连接于所述主壳体的另一侧。
CN202021450283.7U 2020-07-21 2020-07-21 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Active CN212775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0283.7U CN212775148U (zh) 2020-07-21 2020-07-21 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0283.7U CN212775148U (zh) 2020-07-21 2020-07-21 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5148U true CN212775148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27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50283.7U Active CN212775148U (zh) 2020-07-21 2020-07-21 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51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4838B2 (en) Hinge and a mobile phone with the hinge
US6766180B2 (en) Preferential deflection hinge mechanism with an idler for foldabl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070294859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ame
US7383616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039135A1 (en) Hinge assembly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240007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60112517A1 (en) Hinge assembly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7155780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50235458A1 (en) Hinge mechanism for foldable radiotelephone
JPWO2002077472A1 (ja) ロータリー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たヒンジ構造
US20070022569A1 (en) Hinge assembly
US7401382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a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7124472B2 (en) Hinge mechanism with single hand operation
US7565717B2 (en) Hinge assembly
US8056186B2 (en) Automatically opening hinge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20106039A1 (en) Button activated spring-loaded hinge assembly
CN212775148U (zh) 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CN217401425U (zh) 一种内折叠铰链及终端
CN212515251U (zh) 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US20060123595A1 (en) Hinge assembly with lubrication means
JPH09195611A (ja) ヒンジ構造
WO2002077471A1 (fr) Unite d'articulation et structure d'articulation
KR100470355B1 (ko) 휴대폰의 커버 힌지장치
CN214617471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KR100327920B1 (ko) 휴대폰용 커버 개방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