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2460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2460U
TWM612460U TW109204252U TW109204252U TWM612460U TW M612460 U TWM612460 U TW M612460U TW 109204252 U TW109204252 U TW 109204252U TW 109204252 U TW109204252 U TW 109204252U TW M612460 U TWM612460 U TW M61246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insulating housing
conductive terminal
mounting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4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韋華昆
劉詣林
Original Assignee
中國大陸商富加宜連接器(東莞)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6/841,36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1121509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國大陸商富加宜連接器(東莞)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國大陸商富加宜連接器(東莞)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12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246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經構形用於具有直連正交架構之電子裝置中之電連接器、電連接器總成、電裝置及電互連系統。該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外殼;至少一個導電端子,其中該至少一個導電端子之各者之至少一部分容納於該絕緣外殼中;及一安裝凸緣,該安裝凸緣具有用於將該電連接器安裝至組件PCB之一安裝孔。一螺紋連接部件可行進穿過該安裝孔且連接至一第一PCB。該連接器之配接介面部之一部分可在該連接器之安裝介面下方延伸以便鄰接該PCB之一邊緣。該電連接器可同時提供緊湊性及穩固性。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專利申請案大體上係關於一種電互連系統,且特定言之係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具有電連接器之電連接器總成、具有電連接器之電裝置及具有電連接器總成之電互連系統。
電連接器用於許多電子系統中。一般而言,將一系統製造為單獨電子子總成(諸如印刷電路板(PCB))比將整個系統製造為一個總成更容易且更具成本效益。單獨子總成可使用電連接器連接在一起。
用於連接若干印刷電路板之一已知配置係使用一個印刷電路板作為一背板。接著,其他印刷電路板(稱作「子板(daughter-board)」或「子卡(daughter card)」)可透過背板連接。背板係包括信號跡線之一較大PCB。信號跡線將電信號自一個子卡載送至另一子卡。背板安裝於一圍封殼之一後部處,且子卡從圍封殼之前部插入。子卡彼此平行且與背板成直角。為有利於組裝,一子卡一般透過一可分離連接器連接至背板。一般而言,使用兩個可分離電連接器,其中連接器之一者安裝至子卡且另一連接器安裝至背板。此等連接器彼此配接且建立大量導電路徑。在此架構中,背板主要用於在其他電路板之間傳輸信號,且不包含用於處理信號之主動組件。許多習知電連接器主要用於將子卡(sub-card)垂直地連接至背 板。
用於使子卡互連之另一架構係直連正交的。在一直連正交架構中,一或多個印刷電路板水平地安裝於一圍封殼之一個側處,且一或多個印刷電路板垂直地安裝於圍封殼之另一相對側處。在一個側上之各電路板之一水平邊緣面對在另一側處之各電路板之一豎直邊緣。高速處理大量資料之電子裝置(諸如通信開關)可使用一直連正交架構,此係因為一直連正交架構可減小電信號需要在裝置內部傳輸之距離。因此,直連架構之使用可減少信號降級以及實現比一背板架構小之一系統。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外殼;至少一個導電端子,其中該至少一個導電端子之各者之至少一部分容納於該絕緣外殼中;及一安裝凸緣,其在該絕緣外殼外部連接至該絕緣外殼,該安裝凸緣包含經構形用於將該電連接器安裝至一電子組件之一安裝孔。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螺母安置於該安裝孔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連接器具有一單一安裝凸緣。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安裝凸緣安置於構形為與一印刷電路板對準之一側處,配接至該電連接器之一互補電連接器安裝至該印刷電路板。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導電端子之各者具有一配接接觸部分及一接觸尾部(contact tail),該配接接觸部分及該接觸尾部在相互垂直之方向上延伸且分別定位於該導電端子之兩端處;該接觸尾部穿過包括一安裝介面之該絕緣外殼之一面延伸至該絕緣外殼之外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安裝孔之一軸向方向平行於該接觸尾部之一延伸方向。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接觸尾部具有彈性且可在連接至一電子組件時壓縮,以將該接觸尾部以一壓入配合方式連接至該電子組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安裝凸緣與該安裝介面齊平,且該安裝孔垂直於該安裝介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絕緣外殼包括一主體部及連接至該主體部之一介面部;該配接接觸部分容納於該介面部中,該安裝介面安置於該主體部上,且該介面部突出超過該安裝介面且經構形以鄰接該電連接器所安裝至之一印刷電路板之一邊緣。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絕緣外殼之該介面部包括:一接納部,其具備一插口(socket),該等配接接觸部分延伸至該插口中,且該插口經構形以接納配接至該電連接器之一互補電連接器之一配接接觸部分;及一導引部,其安置於該接納部上且經構形以在連接期間導引該互補電連接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導引部包括彼此相對地安置於該接納部上之一第一導引部及一第二導引部;且該第一導引部突出超過該絕緣外殼之安裝介面,且經構形以接合該電連接器所安裝至之一電子組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絕緣外殼之該介面部進一步包括安置於該導引部上之一穩定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絕緣外殼具有一開口,該開口自該安裝介面延伸至與該等配接接觸部分相對之一面,且經構形以透過該開口接納該至少一個導電端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電連接器進一步包括一整理器(organizer),該整理器具有彼此平行之多個插入槽,其中一個導電端子插入至該多個插入槽之各者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槽安置於該整理器之一前端與該絕緣外殼之間,且該槽夾住該至少一個導電端子之一最前面的端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導電端子之靠近該接觸尾部之一部分插入至對應插入槽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導電端子之各者進一步包括連接至該配接接觸部分之一第一中間部,及連接至該接觸尾部之一第二中間部;該第一中間部及該第二中間部彼此垂直地連接,使得該配接接觸部分及該接觸尾部在相互垂直之方向上延伸。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整理器係階梯狀的,其中各插入槽定位於一個階梯上;各插入槽之大小適應於定位在該插入槽前方之導電端子之該第二中間部之大小,且該接觸尾部突出至該插入槽之外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整理器之一側具備一第一限制部,且一第二限制部安置於該絕緣外殼之一內壁上;該第一限制部與該第二限制部接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多個插入槽之各者在平行於該至少一個導電端子之一側壁上具備一通道。
在其他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總成,該電連接器總成包括上述電連接器之任一者及可連接至該電連接器之一互補電連接器。
在其他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裝置,該電裝置包括如上述之電連接器之任一者及電連接至該電連接器之一電子組件。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具有一直連正交架構之電子裝置。該裝置可包括一第一電子組件及一第二電子組件,一第一電連接器安裝至該第一電子組件。該第一電連接器可包括:一絕緣外殼;至少一個導電端子,其中該至少一個導電端子之各者之至少一部分容納於該絕緣外殼中;及一安裝凸緣,其在該絕緣外殼外部連接至該絕緣外殼,該安裝凸緣包括與該第一電子組件中之一孔對準之一安裝孔。一第二電連接器可配接至該第一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二電連接器安裝至該第二電子組件。該第一電子組件之一邊緣與該第二電子組件之一邊緣相鄰且正交。
已在[新型內容]中引入簡化形式之一系列概念;此將在[實施方式]章節中進一步詳細說明。[新型內容]章節並不表示試圖定義要求保護之技術解決方案之關鍵特徵及必要技術特徵,亦不表示試圖判定要求保護之技術解決方案之保護範疇。
100:電連接器
110:絕緣外殼
111:主體部
112:介面部
112A:接納部
112B:導引部
112C:插口
112D:穩定部
120:導電端子組/導電端子
120A:導電端子
120B:導電端子
120C:導電端子
120D:導電端子
121:配接接觸部分/匹配連接部
122:接觸尾部
123:第一中間部
124:第二中間部
130:安裝凸緣
131:安裝孔
132:螺母
140:安裝介面
150:鄰接表面
160:整理器
161:插入槽
161A:插入槽
161B:插入槽
161C:插入槽
162:第一限制部
163:後壁
164:通道
170:後面
180:開口
200:互補電連接器
210:接觸尾部
220:安裝介面
230:穩定槽
300:第一印刷電路板(PCB)
310:孔
320:電路板通孔
400:第二印刷電路板(PCB)
1121B:第一導引部
1122B:第二導引部
此處將下文所列出之本創作之隨附圖式用作本創作之一部分以理解本創作。圖式展示本創作之實施例及其描述且用於說明本創作之原理。在圖式中,圖1係用於具有一直連正交架構之一電子裝置中之一電連接器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三維圖;圖2係從一底面觀看之圖1之電連接器之一三維圖;圖3係圖1之電連接器之一正視圖;圖4係圖1之電連接器之一後視圖;圖5係圖1之電連接器之一左側視圖;圖6係圖1之電連接器之一仰視圖; 圖7係圖1之電連接器之一分解圖;圖8係包含導電端子及一整理器之圖1之電連接器中之一端子子總成之一三維圖;及圖9係包含圖1之電連接器及一配接電連接器之具有一直連正交架構之一電子裝置之一部分之一分解圖。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19年4月12日申請之標題為「ELECTRICAL CONNECTOR」之中國專利申請案第201910297005.8號之優先權及權利。此申請案全部內容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創作人已認知且瞭解實現在一直連正交架構中之印刷電路板之間可靠地傳輸電力之電連接器設計。此等連接器經構形用於穩固地安裝至一印刷電路板,其中相鄰平行板之間具有小間距,從而實現緊湊電子裝置之可靠操作。
在下文描述中,提供大量細節以實現本創作之一透徹理解。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下文描述展示本創作之闡釋性實施例。本創作可在無需此等細節之一或多者之情況下實施。另外,為了避免混淆,並未詳細描述此項技術中所熟知之一些技術特徵。
本文中所描述之各種特徵及技術可單獨地或以任何適合組合使用以改良一互連系統之效能。本文中所描述之特徵及技術在具有一直連正交架構之一電子裝置中可尤其有利。使用運用此等技術之電連接器,電連接器可以可靠地且牢固地連接至電子子總成(諸如印刷電路板),且藉此建立具有一直連正交架構之一電子裝置中之可靠的且牢固的電連接。
在具有一直連正交架構之一系統中,一或多個印刷電路板可水平地安裝於一圍封殼之後部中,且一或多個印刷電路板可垂直地安裝於圍封殼之前部中。定位於後部中之各電路板之一水平邊緣面對在圍封殼之前部中之各電路板之一豎直邊緣。電連接器用於達成此等印刷電路板之正交互連,其中各印刷電路板可具有配接至另一印刷電路板之一電連接器之一電連接器。然而,其中定位於後部中之PCB係水平而定位於前部中之PCB係豎直之結構僅為示範性的。本文中所描述之電連接器可用於其中PCB之相互面對邊緣正交且在正交邊緣處進行電連接之任何電子裝置中。
可例如在一網路開關中使用此類型之直連正交架構。水平PCB可用作一處理器以處理自一網路接收之信號。豎直PCB可用作一線路卡;各線路卡可耦合至用於載送網路資訊之一不同纜線。直連正交架構使來自此等纜線之任一者之資訊能夠被耦合至具有處理器之板,資訊可在該板中被處理且接著被發送至另一纜線以供傳輸。
在本文中,為描述起見,將配接至本創作之電連接器之一電連接器稱作一互補電連接器。在一些實施例中,彼此配接之兩個電連接器之一者可為一插頭電連接器,且另一者可為一插座電連接器。彼此配接之兩個電連接器可用於在直連正交架構中之連接至其等之電路板之間傳輸電力。圖9展示一個水平板與一個豎直板之交點,其中兩個電連接器(即,一電連接器100及一互補電連接器200)彼此配接。
如在圖9之實例中可見,連接器200具有具平行於其所安裝至之一印刷電路板400之一伸長尺寸之一配接介面。用於具有一直角架構之系統中之連接器類似地具有此一定向。因此,連接器200可為已知設計之一連接器,諸如用於具有一直角架構之一電子裝置中之一子卡上之連接 器。在此實例中,連接器100具有具垂直於其所安裝至之一印刷電路板300之一伸長尺寸之一配接介面。連接器100可經構形用於穩固地安裝於使用一直連正交架構之一緊湊系統中。圖1至圖7展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之一電連接器100。
如圖7中所展示,電連接器100包括一絕緣外殼110及一組120至少一個導電端子。絕緣外殼110可由一絕緣材料模製。絕緣材料例如可包括一塑膠,其具有玻璃纖維以強化塑膠之強度。一內部腔可模製於絕緣外殼110內部。腔可容納組120中之導電端子之至少一部分。
該組120導電端子例如可包括多個導電端子120A、120B、120C及120D,如圖7中所展示。組120中之各導電端子之至少一部分可容納於絕緣外殼110中;特定言之,參見圖1至圖2及圖4至圖5。組120之各導電端子具有一配接接觸部分121及一接觸尾部122,配接接觸部分121及接觸尾部122分別定位於導電端子之兩端處。配接接觸部分121經構形以電連接至互補電連接器200之一配接接觸部分。在此實例中,配接接觸部分121在外殼內,使得連接器100被構形為一插座連接器,但可採用其他構形。接觸尾部122可經構形以電連接至一第一PCB 300,如圖9中所展示。在此實例中,接觸尾部122被構形為壓入配合件。導電端子120用於傳輸電流。
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若干孔310安置於第一PCB 300上。孔310附接至第一PCB 300中之一導電結構,該導電結構可用作「電源平面(power plane)」。當電連接器100安裝至第一PCB 300上時,接觸尾部122插入至孔310中,且藉此電連接至電源平面。一或多個導電端子之接觸尾部122可附接至相同電源平面或不同電源平面。
為了可電連接至孔310,接觸尾部122延伸至絕緣外殼110之外部。接觸尾部122所延伸穿過之外殼110之一面可形成一安裝介面140。各接觸尾部122可壓入配合至一孔310中。當接觸尾部122被壓入至第一PCB 300之孔310中時,接觸尾部122經壓縮。壓縮可在孔310之一側壁上形成一向外力,且藉此形成接觸尾部122與孔310之間之一可靠電連接,且亦可產生將電連接器100保持在第一PCB 300上之一力,藉此有助於執行電連接器100與第一PCB 300之間之一可靠電連接。在圖4之闡釋性實施例中,接觸尾部122具有一平面環形形狀。平面環形形狀之一縱向方向實質上平行於一插入方向。在將接觸尾部122插入至孔310中之程序中,平面環形形狀之一橫向尺寸被孔310之側壁擠壓且變小,且接觸尾部122藉此被壓縮。接觸尾部122亦可具有其他形狀。例如,接觸尾部122可構造為能夠焊接至第一PCB 300之一表面或能夠焊接於第一PCB 300之孔310中。
配接接觸部分121及接觸尾部122在相互垂直之方向上延伸。為描述清楚起見,指定配接接觸部分121延伸朝向電連接器100之前部中之一區,且接觸尾部122延伸朝向電連接器100下方之一區。運用此命名法,面對互補電連接器200之絕緣外殼110之一面係前面,且接觸尾部122所在之一面係一底面。
配接接觸部分121可容納於絕緣外殼110中。在此情況中,電連接器100可為一插座電連接器。替代地,配接接觸部分121可突出至絕緣外殼110之外部,且可配接並連接至互補電連接器200,使得電連接器100用作一插頭電連接器。
一安裝凸緣130在絕緣外殼110外部連接至絕緣外殼110。 安裝凸緣130可安置於絕緣外殼110之一側處。安裝凸緣130具備一安裝孔131。安裝孔131用於將電連接器100安裝至第一PCB 300,如圖9中所展示。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第一PCB 300可具備一電路板孔,諸如通孔320。當電連接器100電連接至第一PCB 300時,例如當電連接器100之接觸尾部122插入至孔310中時,安裝凸緣130中之安裝孔131與第一PCB 300中之電路板通孔320對準。因此,電連接器100可藉由一螺紋連接部件(未展示)可靠地安裝於第一PCB 300上。螺紋連接部件可包括一螺栓及一螺母;螺栓在行進穿過電路板通孔320及安裝孔131之後連接至螺母,藉此將電連接器100安裝至第一PCB 300。
較佳地,一螺母132安置於安裝孔131中。螺母132固定於安裝孔131中。以此方式,螺栓在行進穿過第一PCB 300中之電路板通孔320之後螺入至安裝孔131內之螺母132中,且可藉此將電連接器100可靠地安裝於第一PCB 300上。電連接器100可藉此更方便地固定至第一PCB 300。視情況,若安裝凸緣130具有足夠機械強度,則亦可直接在安裝孔131中提供一內螺紋。一般而言,安裝凸緣130係由諸如塑膠之一材料與絕緣外殼110一體地製成,該材料可包含例如用於強化之玻璃纖維。
本創作之實施例中所提供之電連接器100可同時具有緊湊性及穩固性之優點。一般而言,非常難以同時達成此兩個優點,此係因為若一裝置被製成緊湊的,則連接器之強度可能受損,使得其易受機械損壞。然而,透過提供具有安裝孔之安裝凸緣,本創作之實施例中所提供之電連接器100可容許螺紋連接部件行進穿過安裝孔且連接至第一PCB 300,藉此提高連接之可靠性。此類型之螺紋連接結構尤其能夠抵抗第一PCB 300相對於電連接器100之一扭轉力。儘管為簡單起見,在圖9中將第 一PCB 300繪製得非常小,然在實際應用中,互連電系統中所包含之PCB遠大於電連接器100,因此扭轉力可係實質的。
較佳地,安裝孔131之一軸向方向平行於接觸尾部122之一延伸方向。接觸尾部122向下插入至第一PCB 300之孔310中。第一PCB 300與絕緣外殼110之安裝介面140緊密接觸。第一PCB 300垂直於接觸尾部122之延伸方向。因此,安裝孔131可在垂直於第一PCB 300之一方向上延伸。
較佳地,絕緣外殼110僅包括一個安裝凸緣130。藉此可將直連正交系統製成更小且更緊湊。安裝凸緣130可安置於絕緣外殼110之一側處。絕緣外殼110之側係連接至絕緣外殼110之前面及底面兩者之一面。
較佳地,安裝凸緣130與絕緣外殼110之安裝介面140齊平。在圖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安裝凸緣130之一下表面與安裝介面140齊平。因此,當電連接器100安裝至第一PCB 300時,第一PCB 300可與絕緣外殼110之安裝介面140及安裝凸緣130之下表面緊密接觸。以此方式,將連接器100牢固地安裝於第一PCB 300上。安裝凸緣130中之安裝孔131垂直於安裝介面140。以此方式,可在使螺紋連接部件行進穿過安裝孔時將其垂直地連接至第一PCB 300,從而促進其等之連接。
視情況,安裝介面140可突出超過安裝凸緣130之一底面,使得當電連接器100安裝至第一PCB 300時,第一PCB 300與安裝凸緣130之底面之間將存在一定間隙;此容許將諸如一間隔件之一緩衝組件添加於間隙中(如有必要)。
上文已參考圖9描述電連接器100與第一PCB 300之一連接 結構,例如,使一螺紋緊固件行進穿過第一PCB 300之電路板通孔320及安裝凸緣130之安裝孔131,且將導電端子120之接觸尾部122插入至第一PCB 300之孔310中。導電端子120藉此電連接至第一PCB 300中之電源平面。關於配接至電連接器100之互補電連接器200,可使用一習知電連接器,只要導電端子120之配接接觸部分121可配接並連接至其即可。互補電連接器200亦含有至少一個導電端子。互補電連接器200及電連接器100之導電端子之數量及結構可彼此匹配。互補電連接器200之導電端子亦具有一配接部分及一接觸尾部210。歸因於角度,圖9中僅展示接觸尾部210。
互補電連接器200之接觸尾部210可例如以類似於如上描述之第一PCB 300之方式之一方式連接至一第二PCB 400。一旦互補電連接器200及電連接器100已配接,兩個連接器之配接部分便電連接,使得在第一PCB 300與第二PCB 400之間傳輸電流。
如圖9中所展示,互補電連接器200之一安裝介面220垂直於電連接器100之安裝介面140,且藉此,水平第一PCB 300電連接至豎直第二PCB 400。在直連正交系統中,多個電連接器100及多個互補電連接器200可沿圖9中之線A-A所展示之方向並排放置。在此情況中,並排放置之多個互補電連接器200之各者可能電連接至一個豎直延伸之第二PCB 400。第二PCB 400具有一定厚度,且將佔據一定量之空間;因此,較佳可將安裝凸緣130安置於連接至互補電連接器200之第二PCB 400所處之一側處。安裝凸緣130可能未安置於與該側相對之另一側處。換言之,電連接器100之安裝凸緣130配置成與連接至電連接器100之互補電連接器200之第二PCB 400實質上相對。因此,可將第二PCB 400之間之間隙製成較 小,且可將具有一直連正交架構之裝置製成更緊湊,或可在確保電子裝置之體積不變時使更大量之PCB互連。
再次參考圖1至圖7,絕緣外殼110包括一主體部111及一介面部112。介面部112連接至主體部111。介面部112在主體部111前方。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介面部112包括一接納部112A及一導引部112B,如圖1及圖7中所展示。接納部112A具備一插口112C。導電端子120之配接接觸部分121容納於介面部112中。配接接觸部分121延伸至插口112C中。插口112C用於接納配接至電連接器110之互補電連接器200之配接接觸部分。在圖1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介面部112具備兩個插口112C。本創作不限制插口112C之數目;為了將電連接器100電連接至第一PCB 300上之更多或更少數目個電源平面,配接接觸部分121可具備更多或更少數目個插口112C。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兩個匹配連接部121安置於各插口112C中。各配接接觸部分121與插口112C之一頂壁或一底壁緊密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應於各插口112C之組120中之兩個導電端子將電連接至相同電源平面。然而,由於組120中之各導電端子電絕緣,故不需要將相同插口112C中之兩個導電端子120電連接至相同電源平面。在其他實施例中,各插口112C中之兩個導電端子120可電連接至不同電源平面。不同電源平面可連接至不同電壓。
導引部112B安置於接納部112A上,且用於在電連接器100連接至互補電連接器200時導引互補電連接器200,使得電連接器100及互補電連接器200對準,且可將兩個連接器之配接接觸部件電連接。在圖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導引部112B實質上具有由一平坦表面及一彎曲表面形成之一半圓柱體之形狀。平坦表面連接至接納部112A。半圓柱體之一 軸線在互補電連接器200之一插入方向上延伸。另外,半圓柱體之一近端(相對於互補電連接器200)逐漸變窄,以便在插入程序中達成與互補電連接器200之更佳對準。對應地,互補電連接器200具備與導引部112B匹配之一部分,例如,與導引部112B之形狀互補之一開口。較佳地,導引部112B成對地安置於接納部112A上,其中各對導引部112B彼此相對地配置於接納部112A上。例如,如圖中所展示,成對之導引部112B安置於接納部112A之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上。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替代地或額外地,成對之導引部112B可安置於接納部112A之一左側及一右側上。
絕緣外殼110之安裝介面140安置於主體部111上。組120之導電端子之接觸尾部122從主體部111內部行進穿過安裝介面140且延伸至絕緣外殼110之外部。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各導電端子120進一步包括連接至配接接觸部分121之一第一中間部123及連接至接觸尾部122之一第二中間部124,如圖7中所展示。第一中間部123及第二中間部124彼此垂直地連接,使得配接接觸部分121及接觸尾部122在相互垂直之方向上延伸。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第一中間部123及第二中間部124容納於主體部111中。配接接觸部分121從主體部111延伸至介面部112中,且明確言之,延伸至介面部112之插口112C中。接觸尾部122突出至主體部111之外部。組120之導電端子之各者可一體地形成。作為一實例,導電端子可藉由從金屬片衝壓而形成。組120之各導電端子可經衝壓且接著經彎曲以在一個端處形成配接接觸部分121之一結構且在另一端處形成接觸尾部122。金屬係例如銅或其之一合金,以便能夠具有一低電阻,且亦可具有足夠彈性,使得接觸尾部122可被壓入至PCB之一通孔中。若有必要,則組120之導電端子之各個部分亦可分開形成,且接著藉由諸如焊接之一程 序連接在一起。
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介面部112突出超過主體部111上之安裝介面140,使得其可延伸超過連接器100所安裝至之一印刷電路板300之一邊緣。面對安裝介面140之介面部112之一表面可用作一鄰接表面150。當電連接器100安裝至第一PCB 300時,第一PCB 300之一頂面(在圖9之配置位置中)與安裝介面140緊密接觸,且第一PCB 300之一邊緣可鄰接鄰接表面150,參見圖2。鄰接表面150與第一PCB 300之邊緣之間之此一接合限制連接器100相對於PCB 300之運動。此限制動作可在電連接器100至第一PCB 300之安裝程序中起到有利作用。替代地或額外地,一旦電連接器100已安裝至第一PCB 300,鄰接表面150便亦可提供用於將電連接器100之安裝介面140固持於第一PCB 300上之機械支撐。例如,鄰接介面可抵抗可能在將一連接器200與連接器100配接期間發生之連接器上之關於安裝介面140之一力矩。由於連接器之豎直定向,此一力矩可較大,從而提供一較大力矩臂。以此方式,即使電連接器100僅包括一個安裝凸緣130以實現一緊湊系統設計,第一PCB 300與電連接器100之間之連接仍可具有足夠機械強度以耐受可能趨於卸下或損壞連接器100之力。
在其中導引部112B彼此相對地成對安置於接納部112A上之上述所繪示實施例中,導引部112B可包括一第一導引部1121B及一第二導引部1122B,如圖1及圖2中所展示。第一導引部1121B及第二導引部1122B彼此相對地安置。第一導引部1121B可安置於接納部112A之下表面上,且第二導引部1122B安置於接納部112A之上表面上。第一導引部1121B突出超過絕緣外殼110之安裝介面140,如圖2中所展示,且鄰接表面150安置於第一導引部1121B上。第一導引部1121B可限制電連接器100 相對於該連接器所安裝至之一PCB之運動。
視情況,絕緣外殼110之介面部112進一步包括一穩定部112D,如圖1、圖7及圖9中所展示;穩定部112D安置於導引部112B上。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穩定部112D可為實質上在互補電連接器200插入至電連接器100中之一插入方向上延伸之一突出部。在此實例中,穩定部112D在插入方向上逐漸變寬。換言之,其在相對於互補電連接器200之一近端處具有比在一遠端處小之大小。對應地,互補電連接器200具備一穩定槽230。一旦互補電連機器200及電連接器100已經匹配且經連接,穩定槽230便接納穩定部112D。穩定槽230與穩定部112D之接合進一步輔助在兩個電連接器之匹配及連接期間對準該兩個電連接器。此等組件之相互作用可防止互補電連接器200及電連接器100相對於彼此旋轉。類似地抵抗PCB 300與400之相對旋轉。在其他實施例中,穩定部112D可能具有另一結構(例如,一凹槽等),只要其能夠與互補電連接器200上之一對應部接合即可。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連接器100可包括一整理器160,如圖7至圖8中所展示。整理器160具有多個插入槽161。多個插入槽161彼此平行。組120之一個導電端子可插入於各插入槽161中。在圖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多個插入槽161在一豎直方向上延伸。在此情況中,組120之導電端子之一豎直部分(例如,第二中間部124)插入至插入槽161中。插入槽161間隔開,使得組120之導電端子間隔開。視情況,多個插入槽161可在一水平方向上延伸。在此情況中,組120之導電端子之一水平部分(例如,第一中間部123)插入至插入槽161中。
整理器160可由一絕緣材料模製。絕緣材料可為例如一塑 膠,其具有玻璃纖維以強化塑膠之強度。整理器160用於固定導電端子120在絕緣外殼110中之位置。此外,整理器160亦將相鄰之導電端子120彼此間隔開,使得將組120之相鄰導電端子電絕緣。
較佳地,靠近接觸尾部122之組120之導電端子之部分插入至對應插入槽161中。組120之導電端子之匹配連接部121延伸至介面部112之插口112C中,且其等位置藉由插口112C維持。以此方式,在組120之導電端子之兩端處,插口112C及整理器160可被依賴以分別維持其等在絕緣外殼110中之相對位置,因此形成一穩定連接。接觸尾部122延伸至整理器160之外部,以電連接至第一PCB 300。
在圖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電連接器100包括組120中之四個導電端子,且整理器160具備三個插入槽161。換言之,插入槽161之數目可比針對組120繪示之導電端子之數目少一個。在此情況中,整理器160之一前端可與絕緣外殼110間隔開,以便在整理器160與絕緣外殼110之間形成一槽(未展示)。該槽可夾住組120之導電端子之最前面的端子,例如,圖7中之導電端子120A。藉此,可簡化整理器160之結構,使得電連接器110變得更小且更緊湊。
較佳地,將通道164設置於插入槽161之一側壁中,該側壁平行於組120之導電端子。通道164可在豎直方向上延伸。通道164將插入槽161之側壁之一較大平坦表面劃分為若干小平坦表面。與一較大表面相比,一小平坦表面在整理器160之模製期間不太受整理器160中之變形影響。另外,具有若干小平坦表面更有利於在將電連接器100安裝至第一PCB 300時將組120之導電端子定位於整理器160中,且可更好地固持組120之導電端子。
為了能夠將組120之導電端子或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將組120之導電端子及整理器160作為一子總成安裝至絕緣外殼110中,絕緣外殼110具有從安裝介面140延伸至一後面170之一開口180,如圖2中所展示。開口180從安裝介面140之一前端延伸至後面170之一頂端。絕緣外殼110之後面170係與匹配連接部相對之一面。
在圖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可首先將組120之所有導電端子插入至絕緣外殼110中,且接著將整理器160沿一向上方向從安裝介面140插入至絕緣外殼110中。在插入整理器160之程序中,確保組120之各導電端子插入至對應插入槽161中,或插入至對應插入槽161及絕緣外殼110與整理器160之前端之間之狹縫中。為了將整理器160及導電端子120保持於絕緣外殼110中,整理器160之一側可具備一第一限制部162,且一第二限制部(未展示)可安置於絕緣外殼110之一內壁上之一對應位置中。第一限制部162及第二限制部可彼此接合。在圖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第一限制部162在豎直方向上延伸。在此實例中,第一限制部162係一突出部。對應地,第二限制部係與突出部匹配之一凹槽。在未展示之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限制部162可為一凹槽,且對應地,第二限制部可為與凹槽匹配之一突出部。當整理器160沿一向上方向插入至絕緣外殼110中時,第一限制部162與第二限制部對準,且一旦整理器160已完全插入至絕緣外殼110中,導電端子120便可被鎖定於絕緣外殼110中。
替代地,在其他實施例中,可首先將組120之導電端子插入至整理器160中,且接著將兩者作為一單件從後方插入至絕緣外殼110中。在此情況中,第一限制部及第二限制部可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第一限制部水平地安置於整理器160之一側處;第二限制部水平地安置於絕緣外 殼110之一內壁上之一對應位置中。
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整理器160係階梯狀的,其中各插入槽161定位於一個階梯上,如圖7至圖8中所展示。插入槽161在豎直方向上延伸。在各插入槽161之豎直方向上之大小適應於在定位於插入槽161前方之導電端子120之第二中間部124之豎直方向上之大小,且接觸尾部突出至插入槽之外部。在圖8中所展示實施例中,包含導電端子120A、120B、120C及120D以及插入槽161A、161B及161C。插入槽161A具有與其前方之導電端子120A之第二中間部124實質上相同之高度,即,在垂直方向上之大小彼此調適。插入槽161B具有與其前方之導電端子120B之第二中間部124實質上相同之高度。插入槽161C具有與其前方之導電端子120C之第二中間部124實質上相同之高度。整理器160具備在插入槽161C後方之一後壁163;後壁163具有與導電端子120D之第二中間部124實質上相同之高度,使得當其等配裝至絕緣外殼110中時,後壁163可對其等具有一遮蔽及保護作用。
根據本創作之一些實施例,亦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總成。電連接器總成包括上述之電連接器之任一者及上述之互補電連接器之任一者。
根據本創作之其他實施例,亦提供一種電裝置。電裝置包括上述之電連接器之任一者及連接至電連接器之一電子組件(例如,第一PCB)。
根據本創作之其他實施例,亦提供一種電互連系統。電互連系統包括上述之電連接器總成之任一者、一第一電子組件及一第二電子組件。第一電子組件電連接至電連接器之導電端子,且第二電子組件電連 接至互補電連接器之導電端子。
在本創作之描述中,必須理解由諸如「前部」、「後部」、「向上」、「向下」、「左」、「右」、「橫向」、「豎直」、「垂直」、「水平」及「頂部」、「底部」等之定向字詞指示之定向或位置關係一般係基於隨附圖式中所展示之定向或位置關係,且僅意欲促進本創作之描述及簡化描述。在不存在相反陳述之情況下,此等定向字詞不指示或暗示所指涉之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一特定定向或以一特定定向構造及操作,且因此不得被理解為限制本創作之保護範疇;定向字詞「內部」及「外部」意謂相對於各組件本身之輪廓之內部/外部。
為了促進描述,此處可使用相關空間術語(諸如「在…頂部上」、「在…上方」、「在…之一上表面上」及「上」等)用於描述圖中所展示之一或多個組件或構件與另一組件或構件之間之一空間位置關係。應理解,空間相關術語不僅包含如圖中所描述之組件之定向,而且包含在使用或操作中之不同定向。例如,若隨附圖式中之一組件整體倒置,則該組件「在另一組件或構件上方」或「在另一組件或構件之頂部上」將包含該組件「在另一組件或結構下方」或「在另一組件或結構下面」之情況。因此,示範性術語「在…上方」可包含兩個定向,明確言之,「在…上方」及「在…下方」。另外,此等組件或構件亦可以其他不同角度定位(例如,旋轉90度或另一角度);所有此等情況意欲被包含於本文中。
必須注意,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僅意欲描述特定實施例,其並不限制根據本申請案之示範性實施例。若在本文中使用,則除非在上下文中另有清楚指示,否則單數形式亦意欲包含複數形式;另外,亦應理解,當在本文中使用(若干)術語「包含」及/或「包括」時,此清楚地顯示 一特徵、步驟、操作、組件、總成及/或其等之一組合之存在。
必須說明,在本創作之描述及創作申請專利範圍以及上述隨附圖式中之術語「第一」及「第二」等用於區別類似物件,且不必用於描述一特定優先順序或序列。應理解,以此方式使用之資料可在適當情形中交換,以便可依不同於此處所繪示或描述之序列之一序列實施此處所描述之本申請案之實施例。
已藉由上述闡釋性實施例之描述說明本創作,但應理解,上述實施例僅意欲提供實例及說明,其並不將本創作限於所描述之實施例之範疇。另外,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本創作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可根據本創作之教示作出進一步變動及修正,且所有此等變動及修正落在藉由本創作主張之保護範疇內。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疇係藉由隨附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定義。
100:電連接器
110:絕緣外殼
111:主體部
112:介面部
112A:接納部
112B:導引部
112C:插口
112D:穩定部
121:配接接觸部分/匹配連接部
122:接觸尾部
130:安裝凸緣
131:安裝孔
140:安裝介面
1121B:第一導引部
1122B:第二導引部

Claims (23)

  1.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絕緣外殼;至少一個導電端子,其中該至少一個導電端子之各者之至少一部分容納於該絕緣外殼中;及一安裝凸緣,其在該絕緣外殼外部連接至該絕緣外殼,該安裝凸緣包括經構形用於將該電連接器安裝至一電子組件之一安裝孔。
  2. 如請求項1之電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安置於該安裝孔中之一螺母。
  3. 如請求項1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器具有一單一安裝凸緣。
  4. 如請求項1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安裝凸緣安置於構形為與一印刷電路板對準之一側處,配接至該電連接器之一互補電連接器安裝至該印刷電路板。
  5. 如請求項1之電連接器,其中:該至少一個導電端子之各者具有一配接接觸部分及一接觸尾部,該配接接觸部分及該接觸尾部在相互垂直之方向上延伸且分別定位於該導電端子之兩端處;該接觸尾部穿過包括一安裝介面之該絕緣外殼之一面延伸至該絕緣外殼之外部。
  6. 如請求項5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安裝孔之一軸向方向平行於該接觸尾部之一延伸方向。
  7. 如請求項5之電連接器,其中該接觸尾部具有彈性且可在連接至一電子組件時壓縮,以將該接觸尾部以一壓入配合方式連接至該電子組件。
  8. 如請求項5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安裝凸緣與該安裝介面齊平,且該安裝孔垂直於該安裝介面。
  9. 如請求項5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外殼包括一主體部及連接至該主體部之一介面部;該配接接觸部分容納於該介面部中,該安裝介面安置於該主體部上,且該介面部突出超過該安裝介面且經構形以鄰接該電連接器所安裝至之一印刷電路板之一邊緣。
  10. 如請求項9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外殼之該介面部包括:一接納部,其具備一插口,該等配接接觸部分延伸至該插口中,且該插口經構形以接納配接至該電連接器之一互補電連接器之一配接接觸部分;及一導引部,其安置於該接納部上且經構形以在連接期間導引該互補電連接器。
  11. 如請求項10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導引部包括彼此相對地安置於該接納部上之一第一導引部及一第二導引部;及該第一導引部突出超過該絕緣外殼之安裝介面,且經構形以接合該電連接器所安裝至之一電子組件。
  12. 如請求項10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外殼之該介面部進一步包括安置於該導引部上之一穩定部。
  13. 如請求項5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外殼具有一開口,該開口自該安裝介面延伸至與該等配接接觸部分相對之一面,且經構形以透過該開口接納該至少一個導電端子。
  14. 如請求項5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器進一步包括一整理器,該整理器具有彼此平行之多個插入槽,其中一個導電端子插入至該多個插入槽之各者中。
  15. 如請求項14之電連接器,其中一槽安置於該整理器之一前端與該絕緣外殼之間,且該槽夾住該至少一個導電端子之一最前面的端子。
  16. 如請求項14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導電端子之靠近該接觸尾部之一部分插入至該對應插入槽中。
  17. 如請求項14之電連接器,其中該至少一個導電端子之各者進一步包括連接至該配接接觸部分之一第一中間部,及連接至該接觸尾部之一第二中間部;該第一中間部及該第二中間部彼此垂直地連接,使得該配接接觸部分及該接觸尾部在相互垂直之方向上延伸。
  18. 如請求項17之電連接器,其中:該整理器係階梯狀的,其中各插入槽定位於一個階梯上;各插入槽之大小適應於定位在該插入槽前方之該導電端子之該第二中間部之大小;及該接觸尾部突出至該插入槽之外部。
  19. 如請求項14之電連接器,其中:該整理器之一側具備一第一限制部,且一第二限制部安置於該絕緣外殼之一內壁上;及該第一限制部與該第二限制部接合。
  20. 如請求項14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多個插入槽之各者在平行於該至少一個導電端子之一側壁上具備一通道。
  21. 如請求項10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導引部包括彼此相對地安置於該接納部上之一第一導引部及一第二導引部; 該插口係為一第一插口;該絕緣外殼之該介面部包含多個插口,其包括該第一插口以及一第二插口;及該第一插口以及該第二插口沿著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之一線段間隔開;及該安裝凸緣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從該絕緣外殼延伸。
  22. 如請求項21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導引部及該第二導引部沿著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之該線段間隔開;及該多個插口安置於該第一導引部及該第二導引部之間。
  23. 一種具有一直連正交架構之電子裝置,其包括:一第一電子組件及一第二電子組件,一第一電連接器,其安裝至該第一電子組件,該第一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外殼;至少一個導電端子,其中該至少一個導電端子之各者之至少一部分容納於該絕緣外殼中;及一安裝凸緣,其在該絕緣外殼外部連接至該絕緣外殼,該安裝凸緣包括與該第一電子組件中之一孔對準之一安裝孔;及一第二電連接器,其配接至該第一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二電連接器安裝至該第二電子組件; 其中該第一電子組件之一邊緣與該第二電子組件之一邊緣相鄰且正交。
TW109204252U 2019-04-12 2020-04-10 電連接器 TWM61246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2876.4 2019-04-12
CN201920502876.4U CN210120271U (zh) 2019-04-12 2019-04-12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电设备和电互连系统
US16/841,364 US11121509B2 (en) 2019-04-12 2020-04-06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6/841,364 2020-04-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2460U true TWM612460U (zh) 2021-06-01

Family

ID=69612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4252U TWM612460U (zh) 2019-04-12 2020-04-10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0271U (zh)
TW (1) TWM61246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24305B2 (en) * 2020-09-11 2023-11-21 Amphenol Commercial Products (Chengdu) Co., Ltd. Robust and reliable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0271U (zh) 2020-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99881B2 (en) Terminal module and backplane connector having the terminal module
TW202109999A (zh) 電連接器
US1171590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ool-proof function
US7824187B1 (en) High density connector
US8371876B2 (en) Increased density connector system
US798849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modules
CN104103954B (zh) 具有整体的导引元件的电连接器
US108796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960514B1 (en) Double-sided pluggable power plug, power socket and combination structure thereof
CN114024160B (zh) 插头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组合件
US11799245B2 (en) Terminal module and backplane connector having the terminal module
US7128614B1 (en) Electrical adapter with reinforcing member
CN101855792A (zh) μTCA顺应性电触头
US11637402B2 (en) Backplane connector assembly
US11715913B2 (en) Adapter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ing two circuit board connectors
TWM612460U (zh) 電連接器
US20230051107A1 (en) Terminal module with improved coupling effect and backplane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CN111446573A (zh) 背板连接器及其母端结构
US20230052801A1 (en) Mating terminal module, mating backplane connector, and backplan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impedance stabilization
CN216289110U (zh) 一种端子模组
US20220407268A1 (en)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with foolproof structure
TWM625540U (zh) 電連接器
TWM625197U (zh) 電連接器
CN112134099A (zh) 电连接插卡及具有其的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