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1831U - 氣囊式防護頭套 - Google Patents

氣囊式防護頭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1831U
TWM611831U TW110200220U TW110200220U TWM611831U TW M611831 U TWM611831 U TW M611831U TW 110200220 U TW110200220 U TW 110200220U TW 110200220 U TW110200220 U TW 110200220U TW M611831 U TWM611831 U TW M61183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dgear
inflatable
airbag
neck
ba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0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媖中
Original Assignee
施媖中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施媖中 filed Critical 施媖中
Priority to TW110200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1831U/zh
Publication of TWM611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1831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揭露一種氣囊式防護頭套,其頭套本體包括頭套充氣囊,其圍設有一可供頭部穿戴的容置空間,可利用主充氣閥進行吹氣,以使氣體充滿頭套充氣囊內以達到防護效果。頭套本體更可連接有護頸枕,護頸枕的護頸充氣囊可透過主充氣閥進行吹氣,以使氣體流通並同時充滿頭套充氣囊與護頸充氣囊;或是利用輔助充氣閥對護頸充氣囊進行吹氣,使護頸充氣囊內部因空氣膨脹而形成防護效果。本創作可因應需求而選擇性單一對頭套充氣囊充氣或護頸充氣囊或是兩者同時充氣,能有效防護外在環境的侵害危險,進而達到使用者穿戴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氣囊式防護頭套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氣囊式防護頭套,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充氣的氣囊式防護頭套。
按,在作業時或災害時進行避難之時等,為了保護頭部免於由掉落物或障礙物所造成的撞擊,所使用的是強化塑膠製之大致半球狀的安全帽。然而,這種安全帽因為會佔空間,所以在不使用時的收納有限且攜帶不便,若要準備所要使用的人數份量的話會使成本變高,除此之外,也變得需要因應於安全帽之大小的保管空間。特別是,在地震等之災害必須備置並保管多數個安全帽的情況下,即使設成重疊來保管,仍會變得需要相對較大的保管空間。雖有推出折疊型安全帽,但在災害時進行避難的情況下,因為無法攜帶大量物品,所以較理想的是在不作為安全帽使用時,能夠作為其他功能品來使用,但該折疊型安全帽絕大多數都是僅有頭部保護的功能,因而僅能夠作為安全帽來使用。
又,雖然自以往以來,容易保管、收納,且在不使用時也能夠作為座墊來使用之防災頭巾等的折疊型之頭部防護具已被利用,但與安全帽相比,在頭部的保護性能上仍較差。因此,如何解決防護用品具有攜帶方便與操作容易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藝之問題,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可加以折疊成很小的體積而便於收藏與攜行,以及可隨即以吹氣方式形成具有防護力的氣囊式防護頭套,兼具穿戴安全性與操作便利性等優點。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同時具備防護頭部與頸部的氣囊式防護頭套,能夠有效防護使用者受到外在環境的侵害。
根據本創作之目的,提出一種氣囊式防護頭套,包括一頭套本體以及一主充氣閥。頭套本體包括一頭套充氣囊與其相連通之一充氣孔。頭套充氣囊圍設有一容置空間,頭套充氣囊由一第一側邊、一中央彎折部、一第二側邊與一後端遮蔽部所構成。中央彎折部之中心線為最高彎曲位置,再朝向第一側邊、第二側邊與後端遮蔽部逐漸降低高度,直至第一側邊、第二側邊與後端遮蔽部為最低位置。主充氣閥設置於充氣孔上,主充氣閥具有一吹氣嘴與一氣塞。吹氣嘴連通充氣孔至頭套充氣囊的內部空間,氣塞用以塞住吹氣嘴。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其中該頭套充氣囊進一步具有相鄰連通的一穿戴開口與一顏面開口,該顏面開口位於該後端遮蔽部的相對側,該穿戴開口、該顏面開口與該容置空間彼此相連通。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其中該頭套充氣囊的該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分別設有至少一縱向密封條,該縱向密封條用以將該頭套充氣囊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該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該縱向密封條鄰近該顏面開口,以分隔形成有一帽緣部充氣通道。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其中該顏面開口設置有一防護罩。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其中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分別設有至少一橫向密封條,用以將該頭套充氣囊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該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其中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分別間隔設有多個橫向密封條與至少一縱向密封條,用以將該頭套充氣囊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該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其中該頭套本體設有一頭部防護帶。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其中氣囊式防護頭套更包括一護頸枕,該護頸枕係連接該頭套本體,該護頸枕具有一護頸充氣囊。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其中該護頸充氣囊與該頭套充氣囊的內部空間相連通。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其中該護頸充氣囊與該頭套充氣囊的內部空間未相連通,該護頸枕具有一輔助充氣閥,該輔助充氣閥設置於該護頸充氣囊上。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其中該護頸枕設有一頸部防護帶。
根據本創作之目的,提出另一種氣囊式防護頭套,包括一頭套本體、一護頸枕以及一主充氣閥。頭套本體包括一頭套充氣囊與其相連通之一充氣孔。頭套充氣囊圍設有一容置空間,頭套充氣囊由一第一側邊、一中央彎折部、一第二側邊與一後端遮蔽部所構成。中央彎折部之中心線為最高彎曲位置,再朝向第一側邊、第二側邊與後端遮蔽部逐漸降低高度,直至第一側邊、第二側邊與後端遮蔽部為最低位置。護頸枕係連接頭套本體,護頸枕具有一護頸充氣囊。主充氣閥設置於充氣孔上,主充氣閥具有一吹氣嘴與一氣塞。吹氣嘴連通充氣孔至頭套充氣囊的內部空間,氣塞用以塞住吹氣嘴。
為利 貴審查員瞭解本創作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創作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創作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創作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首先,先說明本創作的組成元件及其組裝方式,請同時參閱第1圖、第2圖及第3圖,第1圖 為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2圖為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另一視角結構示意圖;第3圖為第1圖充氣後的結構示意圖。氣囊式防護頭套包括一頭套本體10以及一主充氣閥20。頭套本體10包括一頭套充氣囊11與一充氣孔12,頭套充氣囊11與充氣孔12為相連通。頭套充氣囊11圍設有一容置空間13,用以供使用者穿戴的容置空間13。頭套充氣囊11由一第一側邊111、一中央彎折部112、一第二側邊113與一後端遮蔽部114所構成。中央彎折部112之中心線為最高彎曲位置,再朝向第一側邊111、第二側邊113與後端遮蔽部114逐漸降低高度,直至第一側邊111、第二側邊113與後端遮蔽部114為最低位置。
承接上段,頭套充氣囊11進一步具有相鄰連通的一穿戴開口14與一顏面開口15。顏面開口15位於後端遮蔽部114的相對側,而穿戴開口14緊鄰於顏面開口15位於後端遮蔽部114之間,使穿戴開口14與顏面開口15呈現L形開口態樣。穿戴開口14、顏面開口15與容置空間13彼此相連通。由頭套本體10的結構設計可得知, 使用者的頭部自穿戴開口14套入容置空間13中,後腦是抵靠後端遮蔽部114,臉部是朝向顏面開口15,可直接面對頭套充氣囊11的外部空間。主充氣閥20設置於充氣孔12上,主充氣閥20具有一吹氣嘴21與一氣塞22。吹氣嘴21連通充氣孔12至頭套充氣囊11的內部空間。使用者透過主充氣閥20的吹氣嘴21進行吹氣後,氣體會流通頭套充氣囊11的內部空間並慢慢膨脹撐大,直至頭套充氣囊11的內部空間中氣體壓力達到最大化而無法再接受更多的氣體之後,即呈現最飽滿的充氣狀態,使得原本扁平的頭套充氣囊11呈現鼓脹狀態,最後再將氣塞22用以塞住吹氣嘴21,以防止頭套充氣囊11的內部空間中氣體外洩。
其中在材質的選擇上,頭套本體10可由尼龍布所製成,或其它具有彈性且有耐衝擊性的材質所製成,在此本創作不侷限頭套本體10的製作材質。頭套充氣囊11經由充氣後,即具有防護緩衝功效,能夠有效保護使用者頭部不受外界環境的物體侵害,例如地震時,從空中落下的物體或是其他不明物體飛向使用者頭部,都可以利用具有防護緩衝功效的氣囊式防護頭套發揮保護作用,以達到穿戴的安全性。
如第4圖所示,為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由於上述已經詳細說明氣囊式防護頭套的結構,故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具有相同的元件與相同的標號,且相同的部份不再贅述,在此僅說明差異之處。頭套充氣囊11的第一側邊111與第二側邊113分別設有至少一縱向密封條16。縱向密封條16用以將頭套充氣囊11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此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縱向密封條16鄰近顏面開口15,以分隔形成有一帽緣部充氣通道115。具體來說,帽緣部充氣通道115可凸出使用者的臉部,作為遮擋防護作用。由於縱向密封條16在頭套充氣囊11被充氣後氣體無法進入而受阻擋,而其它沒有縱向密封條16的部份可因氣體灌入而展開,使得縱向密封條16能夠對使用者的臉部產生一股抵壓面。此優點在於能夠讓顏面開口15在迎風面時,藉由縱向密封條16讓頭套充氣囊11具有抗風效果,可避免頭套充氣囊11被風吹起而脫離使用者頭部;又或者使用者在快速移動時,也可以藉由縱向密封條16所產生的抵壓面而避免頭套充氣囊11無法牢靠穿戴在頭部。
再如第5圖所示,為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具有相同的元件與相同的標號,且相同的部份不再贅述,在此僅說明差異之處。頭套充氣囊11的第一側邊111與第二側邊113分別設有至少一橫向密封條17。在第三實施例中,以使用多條橫向密封條17為例說明,第一側邊111與第二側邊113分別多間隔設有多條橫向密封條17,用以將頭套充氣囊11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此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具體來說,多條橫向密封條17在頭套充氣囊11被充氣後氣體無法進入而受阻擋,而其它沒有多條橫向密封條17的部份可因氣體灌入而展開,也就是說越多條的多條橫向密封條17就會分隔說越多的充氣通道,橫向密封條17能夠對使用者的頭部從頭頂到兩側邊產生一股抵壓面,可以讓頭套充氣囊11穿戴時更加牢靠,能避免移動或是外界鋒利的影響而讓頭套充氣囊11脫離使用者的頭部,具有穿戴穩固之功效。
除了上述的縱向密封條16與橫向密封條17的結構設計之外,請參閱第6圖,為本創作的第四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四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具有相同的元件與相同的標號,且相同的部份不再贅述,在此僅說明差異之處。頭套充氣囊11的第一側邊111與第二側邊113分別設有至少一縱向密封條16與間隔設有多條橫向密封條17,用以將頭套充氣囊11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此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具體來說,縱向密封條16鄰近顏面開口15,以分隔形成有帽緣部充氣通道115,縱向密封條16與多條橫向密封條17在頭套充氣囊11被充氣後氣體無法進入而受阻擋,而其它沒有多條橫向密封條17的部份可因氣體灌入而展開。縱向密封條16能夠對使用者的臉部產生一股抵壓面,橫向密封條17能夠對使用者的頭部從頭頂到兩側邊產生一股抵壓面,整體提升頭套充氣囊11穿戴時的穩固性與提升防護能力。
再一實施例,如第7圖所示,為本創作的第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五實施例與第四實施例具有相同的元件與相同的標號,且相同的部份不再贅述,在此僅說明差異之處。頭套本體10設有一頭部防護帶40。頭部防護帶40的兩端是分別固定在頭套充氣囊11的第一側邊111與第二側邊113,當使用者穿戴頭部防護帶40於臉部下巴位置時,可以將頭套充氣囊11的第一側邊111與第二側邊113更貼靠臉部,減少間隙除了可以阻擋外界風雨入侵頭部內之外,對於外來的物體侵害也更具有防護力,同時藉由頭部防護帶40固定於使用者頭部,可以提升頭套充氣囊11防護外力拉扯或其他施力因素而脫落。
除了頭部的防護之外,本創作更提出同時具有防護頸部之功能性。請同時參閱第8圖與第9圖,第8圖為本創作的第六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9圖為第8圖中的護頸枕結構示意圖。第六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具有相同的元件與相同的標號,且相同的部份不再贅述,在此僅說明差異之處。氣囊式防護頭套更包括一護頸枕50。護頸枕50係連接頭套本體10,護頸枕50具有一護頸充氣囊51。護頸充氣囊51可作為環頸靠枕之充氣枕,為一符合人體工學設計之U字型環頸靠枕,除能適當地環靠於人體頸部,使得人體於站立、坐著皆可以輕鬆舒服的姿態進入休息狀態,不致於因頸部無依靠而導致不舒服的情況,且因充氣通道之構造而可減少人體頸部承受重量的負擔,避免使用後肩膀痠痛以達到舒適休息的效果;同時也具備有防護外界環境的侵害。其中,護頸充氣囊51與頭套充氣囊11的內部空間相連通時,可透過主充氣閥20進行吹氣,以使氣體流通並同時充滿頭套充氣囊11與護頸充氣囊51,當頭套充氣囊11與護頸充氣囊51的內部空間中氣體壓力達到最大化而無法再接受更多的氣體之後,即呈現最飽滿的充氣狀態,使得原本扁平的頭套充氣囊11與護頸充氣囊51呈現鼓脹狀態,最後再將氣塞22用以塞住吹氣嘴21,以防止頭套充氣囊11的內部空間中氣體外洩。
請參閱第10圖、第11圖與第12圖,第10圖為本創作的第七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11圖為第10圖的局部放大圖;第12圖為第10圖的另一局部放大圖。第七實施例與第六實施例具有相同的元件與相同的標號,且相同的部份不再贅述,在此僅說明差異之處。護頸枕50設有一頸部防護帶60。頸部防護帶60的兩端是分別固定在護頸充氣囊51的兩端,頸部防護帶60的另一端具有對接部61,例如可為相配合的公魔鬼氈與母魔鬼氈,利用沾粘性彼此貼合固定,如第11所示。又如第12圖所示,頸部防護帶60的另一端具有對接部61’,例如可為相配合的公扣與母扣,利用對應卡扣方式固定。無論使用何種方式作為對接部,只要可以接合固定即為本專利保護範疇。當使用者穿戴頸部防護帶60於頸部位置時,可以將護頸充氣囊51的兩端點彼此更靠近,使得護頸充氣囊51能貼靠頸部,減少間隙可以阻擋外來的物體侵害,也更具有防護力,同時藉由頸部防護帶60固定於使用者頸部,可以提升護頸充氣囊51防護外力拉扯或其他施力因素而脫落。
如第13圖所示,為本創作的第八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八實施例與第七實施例具有相同的元件與相同的標號,且相同的部份不再贅述,在此僅說明差異之處。頭套充氣囊11的顏面開口15設置有一防護罩30。防護罩30係透明材料製成的,可使用耐衝擊、高透明度、防霧、具有彈性等多功能特性的防護罩30。防護罩30除了可做為防護外來物體侵害使用者臉部之外,亦可因應流行性病毒或是傳染性病毒的侵害。
再一實施例,如第14圖所示,為本創作的第九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九實施例與第七實施例具有相同的元件與相同的標號,且相同的部份不再贅述,在此僅說明差異之處。頭套充氣囊11的第一側邊111與第二側邊113分別間隔設有多條縱向密封條16。此些縱向密封條16用以將頭套充氣囊11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此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此些縱向密封條16以縱向排列從鄰近顏面開口15直至鄰近後端遮蔽部114,由於縱向密封條16在頭套充氣囊11被充氣後氣體無法進入而受阻擋,而其它沒有縱向密封條16的部份可因氣體灌入而展開,可同時分隔形成有帽緣部充氣通道115與後腦抵壓面之外,同時能夠對使用者的頭部兩側產生一股抵壓面。具體來說,此些縱向密封條能順著頭型抵靠,除了配戴舒適之外,也能夠讓顏面開口15在迎風面時,藉由縱向密封條16讓頭套充氣囊11具有抗風效果,可避免頭套充氣囊11被風吹起而脫離使用者頭部;又或者使用者在快速移動時,也可以藉由縱向密封條16所產生的抵壓面而避免頭套充氣囊11無法牢靠穿戴在頭部的問題。
如第15圖所示,為本創作的第十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十實施例與第七實施例具有相同的元件與相同的標號,且相同的部份不再贅述,在此僅說明差異之處。頭套充氣囊11的第一側邊111與第二側邊113分別間隔設有多條橫向密封條17。橫向密封條17用以將頭套充氣囊11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此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此些橫向密封條17以橫向排列從鄰近中央彎折部112直至第一側邊111與第二側邊113靠近最低位置,由於橫向密封條17在頭套充氣囊11被充氣後氣體無法進入而受阻擋,而其它沒有橫向密封條17的部份可因氣體灌入而展開,能夠對使用者的頭部靠近頭頂至兩側下方產生一股抵壓面。具體來說,此些橫向密封條17能順著頭型抵靠,除了配戴舒適之外,也能夠讓顏面開口15在迎風面時,藉由橫向密封條17讓頭套充氣囊11具有抗風效果,可避免頭套充氣囊11被風吹起而脫離使用者頭部;又或者使用者在快速移動時,也可以藉由橫向密封條17所產生的抵壓面而避免頭套充氣囊11無法牢靠穿戴在頭部的問題。
如第16圖所示,為本創作的第十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十一實施例與第十實施例具有相同的元件與相同的標號,且相同的部份不再贅述,在此僅說明差異之處。頭套充氣囊11的第一側邊111與第二側邊113分別間隔設有多條橫向密封條17以及一條縱向密封條16。橫向密封條17與縱向密封條16用以將頭套充氣囊11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此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此些橫向密封條17以橫向排列從鄰近中央彎折部112直至第一側邊111與第二側邊113靠近最低位置;縱向密封條16鄰近後端遮蔽部114。橫向密封條17在上段已詳述,故不在贅述,其中縱向密封條16鄰近後端遮蔽部114能夠讓後腦產生迫緊抵壓的穩定度。
如第17圖所示,為本創作的第十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十二實施例與第十實施例具有相同的元件與相同的標號,且相同的部份不再贅述,在此僅說明差異之處。頭套充氣囊11的第一側邊111與第二側邊113分別間隔設有多條橫向密封條17以及一條縱向密封條16。橫向密封條17與縱向密封條16用以將頭套充氣囊11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此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此些橫向密封條17以橫向排列從鄰近中央彎折部112直至第一側邊111與第二側邊113靠近最低位置;橫向密封條17在上段已詳述,故不在贅述。其中縱向密封條16鄰近顏面開口15,以分隔形成有帽緣部充氣通道115,能夠對使用者的臉部產生一股抵壓面而產生迫緊抵壓的穩定度。
如第18圖所示,為本創作的第十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十三實施例與第十二實施例具有相同的元件與相同的標號,且相同的部份不再贅述,在此僅說明差異之處。第十三實施例所使用的橫向密封條17數量比第十二實施例中的橫向密封條17數量多,因此第十三實施例的此些橫向密封條17以橫向排列的密度更高,也就是相鄰的橫向密封條17距離很短,此優點在於能夠增強結構強度,當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越多也越密集時,每一個充氣通道的氣體壓力是最佳化,也就是說能夠利用具有彈性且有耐衝擊性的頭套充氣囊11能夠抵抗外來撞擊的衝擊力,且算有破損洩氣之虞,也會因為密集高的充氣通道而減緩洩氣速度。
再如第19圖所示,為本創作的第十四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十四實施例與第十二實施例具有相同的元件與相同的標號,且相同的部份不再贅述,在此僅說明差異之處。第十三實施例所使用的橫向密封條17數量比第十二實施例中的橫向密封條17數量少,使得充氣通道的截面積變大,相對的頭套充氣囊11的彈性係數也會變高,對於外來的衝擊具有很好的防護能力。此外,護頸充氣囊51與頭套充氣囊11的內部空間未相連通時,也就是護頸充氣囊51與頭套充氣囊11為各自獨立的內部空間,護頸枕50具有一輔助充氣閥52,輔助充氣閥52設置於護頸充氣囊51上。可利用輔助充氣閥52對護頸充氣囊51進行吹氣,使護頸充氣囊51內部因空氣膨脹而形成防護效果。本創作的橫向密封條17數量與相鄰距離的大小可因應實際需求而作調整,在此不加以侷限橫向密封條17數量與排列密集度程度,只要能夠形成間隔的充氣通道即為本專利保護範疇。
如第20圖所示,為本創作吹氣時的狀態示意圖。使用者透過主充氣閥20的吹氣嘴21進行吹氣後,氣體會流通頭套充氣囊11與護頸充氣囊51的內部空間並慢慢膨脹撐大,直至頭套充氣囊11與護頸充氣囊51的內部空間中氣體壓力達到最大化而無法再接受更多的氣體之後,即呈現最飽滿的充氣狀態,使得原本扁平的頭套充氣囊11與護頸充氣囊51呈現鼓脹狀態。
如第21圖所示,為本創作使用者穿戴時的狀態示意圖。使用頭套充氣囊11與護頸充氣囊51已呈現鼓脹狀態的氣囊式防護頭套,使用者的頭部自穿戴開口14套入容置空間13中,後腦是抵靠後端遮蔽部114,臉部是朝向顏面開口15,可直接面對頭套充氣囊11的外部空間,利用頭套充氣囊11防護頭部,而護頸充氣囊51防護頸部。
綜觀上述,可見本創作在突破先前之技術下,對防護頭套結構上的創新改良,無須任何輔助工具,能隨時藉由人體自身吹氣方式來即時對頭套結構吹氣以膨脹形成氣囊式且具有保護效果的防護頭套,可有效解決現有使用厚棉防護材不僅攜帶不便且厚重等缺點。更進一步可方便攜帶與收納,能夠根據防護情境而選擇所需的防護方式或是充氣的程度,例如,作為外出時於座椅上仰躺的護頸枕、作為趴睡枕、座墊、靠墊使用,或者地震逃難時的防護使用、游泳或溺水時作為氣圈使用等,具有一物多用途的效果,不僅具有實用性及方便性,且生成本低能夠大量生產製造,極具產業利用價值與市場競爭力,確實已達到所欲增進之功效,且也非熟悉該項技藝者所易於思及,再者,本創作申請前未曾公開,且其所具之進步性、實用性,顯已符合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懇請  貴局核准本件新型專利申請案,以勵新型,至感德便。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係為說明本創作之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能夠瞭解本創作之內容並據以實施,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所揭示之精神所作之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10:頭套本體 11:頭套充氣囊 111:第一側邊 112:中央彎折部 113:第二側邊 114:後端遮蔽部 115:帽緣部充氣通道 12:充氣孔 13:容置空間 14:穿戴開口 15:顏面開口 16:縱向密封條 17:橫向密封條 20:主充氣閥 21:吹氣嘴 22:氣塞 30:防護罩 40:頭部防護帶 50:護頸枕 51:護頸充氣囊 52:輔助充氣閥 60:頸部防護帶 61、61’:對接部
第1圖 為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2圖 為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第3圖 為第1圖充氣後的結構示意圖。 第4圖 為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5圖 為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6圖 為本創作的第四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7圖 為本創作的第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8圖 為本創作的第六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9圖 為第8圖中的護頸枕結構示意圖。 第10圖 為本創作的第七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11圖 為第10圖的頸部防護帶結構局部放大圖。 第12圖 為本創作的另一種頸部防護帶結構局部放大圖。 第13圖 為本創作的第八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14圖為本創作的第九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15圖為本創作的第十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16圖為本創作的第十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17圖為本創作的第十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18圖為本創作的第十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19圖為本創作的第十四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20圖為本創作吹氣時的狀態示意圖。 第21圖為本創作使用者穿戴時的狀態示意圖。
10:頭套本體
11:頭套充氣囊
111:第一側邊
112:中央彎折部
113:第二側邊
114:後端遮蔽部
12:充氣孔
13:容置空間
14:穿戴開口
15:顏面開口
20:主充氣閥
21:吹氣嘴
22:氣塞

Claims (23)

  1. 一種氣囊式防護頭套,包括: 一頭套本體(10),包括一頭套充氣囊(11)與其相連通之一充氣孔(12),該頭套充氣囊(11)圍設有一容置空間(13),該頭套充氣囊(11)由一第一側邊(111)、一中央彎折部(112)、一第二側邊(113)與一後端遮蔽部(114)所構成,該中央彎折部(112)之中心線為最高彎曲位置,再朝向該第一側邊(111)、該第二側邊(113)與該後端遮蔽部(114)逐漸降低高度,直至該第一側邊(111)、該第二側邊(113)與該後端遮蔽部(114)為最低位置;以及 一主充氣閥(20),設置於該充氣孔(12)上,該主充氣閥(20)具有一吹氣嘴(21)與一氣塞(22),該吹氣嘴(21)連通該充氣孔(12)至該頭套充氣囊(11)的內部空間,該氣塞(22)用以塞住該吹氣嘴(21)。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頭套充氣囊(11)進一步具有相鄰連通的一穿戴開口(14)與一顏面開口(15),該顏面開口(15)位於該後端遮蔽部(114)的相對側,該穿戴開口(14)、該顏面開口(15)與該容置空間(13)彼此相連通。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頭套充氣囊(11)的該第一側邊(111)與該第二側邊(113)分別設有至少一縱向密封條(16) ,該縱向密封條(16)用以將該頭套充氣囊(11)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該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該縱向密封條(16)鄰近該顏面開口(15),以分隔形成有一帽緣部充氣通道(115)。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顏面開口(15)設置有一防護罩(30)。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第一側邊(111)與該第二側邊(113)分別設有至少一橫向密封條(17),用以將該頭套充氣囊(11)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該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第一側邊(111)與該第二側邊(113)分別間隔設有多條橫向密封條(17),用以將該頭套充氣囊(11)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該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第一側邊(111)與該第二側邊(113)分別間隔設有多條橫向密封條(17)與至少一縱向密封條(16),用以將該頭套充氣囊(11)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該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頭套本體(10)設有一頭部防護帶(40)。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更包括一護頸枕(50),該護頸枕(50)係連接該頭套本體(10),該護頸枕(50)具有一護頸充氣囊(51)。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護頸充氣囊(51)與該頭套充氣囊(11)的內部空間相連通。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護頸充氣囊(51)與該頭套充氣囊(11)的內部空間未相連通,該護頸枕(50)具有一輔助充氣閥(52),該輔助充氣閥(52)設置於該護頸充氣囊(51)上。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護頸枕(50) 設有一頸部防護帶(60)。
  13. 一種氣囊式防護頭套,包括: 一頭套本體(10) ,包括一頭套充氣囊(11)與其相連通之一充氣孔(12),該頭套充氣囊(11)圍設有一容置空間(13),該頭套充氣囊(11)由一第一側邊(111)、一中央彎折部(112)、一第二側邊(113)與一後端遮蔽部(114)所構成,該中央彎折部(112)之中心線為最高彎曲位置,再朝向該第一側邊(111)、該第二側邊(113)與該後端遮蔽部(114)逐漸降低高度,直至該第一側邊(111)、該第二側邊(113)與該後端遮蔽部(114)為最低位置; 一護頸枕(50),該護頸枕(50)係連接該頭套本體(10),該護頸枕(50)具有一護頸充氣囊(51);以及 一主充氣閥(20),設置於該充氣孔(12)上,該主充氣閥(20)具有一吹氣嘴(21)與一氣塞(22),該吹氣嘴(21)連通該充氣孔(12)至該頭套充氣囊(11)的內部空間,該氣塞(22)用以塞住該吹氣嘴(21)。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護頸充氣囊(51)與該頭套充氣囊(11)的內部空間相連通。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護頸充氣囊(51)與該頭套充氣囊(11)的內部空間未相連通,該護頸枕(50)具有一輔助充氣閥(52),該輔助充氣閥(52)設置於該護頸充氣囊(51)上。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頭套本體(10)設有一頭部防護帶(40)。
  17.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護頸枕(50)設有一頸部防護帶(60)。
  18.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頭套充氣囊(11)進一步具有相鄰連通的一穿戴開口(14)與一顏面開口(15),該顏面開口(15)位於該後端遮蔽部(114)的相對側,該穿戴開口(14)、該顏面開口(15)與該容置空間(13)彼此相連通。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頭套充氣囊(11)的該第一側邊 (111)與該第二側邊(113)分別設有至少一縱向密封條(16) ,該縱向密封條(16)用以將該頭套充氣囊(11)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該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該縱向密封條(16)鄰近該顏面開口(15),以分隔形成有一帽緣部充氣通道(115)。
  20.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顏面開口(15)設置有一防護罩(30)。
  21.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第一側邊(111)與該第二側邊(113)分別設有至少一橫向密封條(17),用以將該頭套充氣囊(11)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該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
  22.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第一側邊(111)與該第二側邊(113)分別間隔設有多個橫向密封條(17),用以將該頭套充氣囊(11)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該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
  23.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氣囊式防護頭套,其中該第一側邊(111)與該第二側邊(113)分別間隔設有多個橫向密封條(17)與至少一縱向密封條(16),用以將該頭套充氣囊(11)分隔出多個充氣通道,該些充氣通道彼此相連通。
TW110200220U 2021-01-07 2021-01-07 氣囊式防護頭套 TWM611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0220U TWM611831U (zh) 2021-01-07 2021-01-07 氣囊式防護頭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0220U TWM611831U (zh) 2021-01-07 2021-01-07 氣囊式防護頭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1831U true TWM611831U (zh) 2021-05-11

Family

ID=77036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0220U TWM611831U (zh) 2021-01-07 2021-01-07 氣囊式防護頭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18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6676A (zh) * 2024-01-17 2024-02-20 江苏德励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醚多元醇用分料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6676A (zh) * 2024-01-17 2024-02-20 江苏德励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醚多元醇用分料装置
CN117566676B (zh) * 2024-01-17 2024-03-22 江苏德励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醚多元醇用分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11831U (zh) 氣囊式防護頭套
CN212279969U (zh) 躯干防护气囊及防护服
CN111466628A (zh) 头部防护气囊、安全防护气囊及防护服
KR101878653B1 (ko) 보호 헬멧
CN212728966U (zh) 一种充气式头盔
US20050204454A1 (en) Wetsuit and wetsuit fabric
JP7010406B1 (ja) 救命具
CN216315862U (zh) 一种安全环保便于携带的头盔
CN212878745U (zh) 一种双人睡袋
CN218978082U (zh) 一种一体式老人防摔服
JP6813754B2 (ja) ヘルメット
US20230292874A1 (en) Football Helmet Assembly
CN211065203U (zh) 安全帽
CN210809393U (zh) 一种可折叠式充气护膝
CN212661170U (zh) 具有护颈作用骑行服用充气囊
CN212279956U (zh) 安全防护气囊及防护服
JP6706923B2 (ja) 携帯用枕
KR102211276B1 (ko) 다단 충격 흡수 구조의 접이식 보호 캡
CN216875117U (zh) 一种劳动防护背心
CN214875484U (zh) 一种便捷安全泳圈
CN219856909U (zh) 一种具有防护气囊的车载枕头
TWM448156U (zh) 安全帽
CN218737431U (zh) 一种儿童帽子结构
CN217885212U (zh) 一种带充气内衬的头盔
CN219088506U (zh) 一种外置气囊的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