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0144U - 高爾夫球桿頭 - Google Patents

高爾夫球桿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0144U
TWM610144U TW109211729U TW109211729U TWM610144U TW M610144 U TWM610144 U TW M610144U TW 109211729 U TW109211729 U TW 109211729U TW 109211729 U TW109211729 U TW 109211729U TW M610144 U TWM610144 U TW M61014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ub head
airflow
head
tail
airflow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1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孔文
Original Assignee
大田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田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田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1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0144U/zh
Publication of TWM610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014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olf Clubs (AREA)

Abstract

一種高爾夫球桿頭,其利用桿頭本體之桿頭裙部兩側各設有自擊球面板後方朝後延伸至桿頭尾壁方向之氣流導引通道,以及桿頭本體之桿頭冠部設置尾翼等構造,藉由尾翼與兩側氣流導引通道之構造相輔相成之搭配組合,使該球桿頭能夠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在揮桿擊球時,利用氣流導引通過改變流經球桿頭兩側弧曲壁周圍的氣流走向,減少空氣阻力,並利用氣流快速通過氣流導引通道提升揮桿速度,另搭配尾翼改變流經球桿頭頂部的氣流走向而產生擾流效果,增進揮桿時的平衡性與穩定性,球桿頭的外觀造型與美學價值也同時獲得提升。

Description

高爾夫球桿頭
本新型係關於高爾夫球桿技術領域,尤指一種利用空氣動力學及流體力學原理改善揮桿速度及提升穩定度的高爾夫球桿頭。
為了讓使用者在高爾夫運動中,提高球桿的揮桿速度與穩定性,使擊出的高爾夫球達成更遠球距之目標,是現階段高爾夫發球桿研發之重點項目。為了達到前述提高揮桿速度與穩定性等目標,即需研發出符合空氣動力學的球桿頭之形狀構造。
目前現有高爾夫球桿於揮桿擊球時,雖能利用其流線型的球桿頭形成減少空氣阻力的功能。但是,就空氣動力學原理而言,以該球桿頭的擊球面板為氣流迎面,並在使用者揮桿擊球的過程中,氣流自擊球面板由前往朝後流動時,氣流除了分別自桿頭本體的桿頭冠部與桿頭底板通過,同時沿著桿頭裙部之兩側弧曲壁表面通過,基於氣流與弧曲壁、桿頭冠部等表面之間的黏滯性,有空氣阻力偏大、穩定性不佳等問題,以致使用者揮桿時難以發揮應有的揮桿速度等問題。
為了改善現有高爾夫球桿頭擊球時之空氣阻力偏大之問題,如美國US 6824474B1專利案以及美國US 6482106B2專利案揭示之球桿頭,即於球桿頭兩側壁分別設置開放狀導流槽或自擊球面板朝後貫通的導流孔,以期減少空氣阻力等。但是,前揭在球桿頭兩側壁分別設置導流槽或是設置自擊球面板朝後貫通的導流孔等構造,不僅破壞了桿頭本體流體型構造或擊球面板之完整性,以致所能減少空氣阻力之實質效果不佳。再者,前揭球桿頭之整體構造缺少了擾流性能,在球桿頭球擊球的過程中,因球桿頭不具備擾流性能,故當氣 流通過球桿頭周面,難以使運動中之球桿頭產生較佳的平衡與穩定性,不易達較佳的揮桿速度,對此有進一步改善之必要。
為了改善前述現有球頭之問題,本發明人為先前提出了台灣TW I627984專利案,中國CN207085230U專利案,以及中國CN3345626專利案等有關球桿頭之專利案。其中,台灣TW I627984專利案及中國CN207085230U專利案揭示一種「運用空氣動力學原理改善高爾夫揮桿聲響及速度的發球桿」,該發球桿係利用其桿頭本體兩側弧曲側壁各設一由前往後傾斜的導流孔,藉以在揮桿時,利用殼體基部兩側弧曲側壁之導流孔改變通過桿頭兩側的氣流走向,讓氣流直接進入二導流孔朝後流動而產生擾流,並讓桿頭後方的紊亂氣流迅速排出,以此符合空氣動力學的發球桿頭有效減少空氣阻力,增進揮桿的穩定性,並利用氣流快速通過導流孔產生悅耳的咻聲,讓使用者能於揮桿時獲得強而有力的美好感受。至於本發明人提出之中國CN3345626外觀設計專利案,則係在桿頭冠部後端形成向上凸起翼片,藉以增進球桿頭的視覺美感。
本發明人提出之前述專利案確能逹成預期的功效目的,惟基於精益求精的精神,本發明人先前創作的球桿頭構造仍有改善空間。
本新型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爾夫球桿頭,改善現有高爾夫球桿頭之揮桿速度及穩定度不佳等問題,並利用本發明人先前創作的球桿頭構造的整合性改良,以期提供消費者更優良的球桿頭產品。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本新型所提出高爾夫球桿頭係包括:一中空的桿頭本體,其包括一本體基部、設於該本體基部前端的一擊球面板,以及設於該本體基部前端一側的一桿連接部,該本體基部具有一桿頭底部、位於該桿頭底部上方的一桿頭冠部,以及連接於該桿頭底部周緣與該桿頭冠部周緣之間的一桿頭裙部,該桿頭裙部具有二弧曲壁,該二弧曲壁分別自該 擊球面板之左右兩側朝後方弧曲延伸並相連形成一弧曲狀的桿頭尾壁,該擊球面板具有一幾何中心點,且定義通過該幾何中心點的一假想直線為一中心基線;一尾翼,其係自該桿頭冠部的頂面朝上凸伸,並位於對應該中心基線之位置;以及二氣流導引通道,該二氣流導引通道分別設置於該桿頭本體之桿頭裙部的左右弧曲壁朝後方傾斜延伸,該二氣流導引通道互為反向傾斜,且該二氣流導引通道之中心線的夾角為銳角,該二氣流導引通道之周圍各具有一通道周壁,所述通道周壁連接桿頭裙部內壁面,每一所述氣流導引通道的前端於桿頭裙部之弧曲壁前段形成一氣流入口,每一所述氣流導引通道的後端於桿頭尾壁形成一氣流出口,且該二氣流導引通道的氣流出口分別位於該尾翼之後端的相對兩側。
藉由前揭高爾夫球桿頭之整體構造之創作,其主要利用桿頭本體之桿頭裙部兩側各設有自擊球面板後方朝後延伸至桿頭尾壁方向之氣流導引通道,以及桿頭本體之桿頭冠部設置尾翼構造,藉由尾翼與兩側氣流導引通道之構造相輔相成之搭配組合,使該球桿頭能夠符合空氣動力學與流體力學的原理,有效地改善揮桿速度及提升穩定度。其中,利用桿頭本體之桿頭裙部兩側各設有自擊球面板後方朝後延伸至桿頭尾壁方向之氣流導引通道,於揮桿擊球時,改變流經該球桿頭兩側弧曲壁周圍的氣流走向,讓氣流直接進入兩側弧曲壁中的氣流導引通道朝後方流動,進而減少空氣阻力後,並利用氣流快速通過氣流導引通道提升揮桿速度並能穩定揮桿方向;另一方面,還搭配設置於桿頭本體之桿頭冠部上的尾翼構造,改變流經該球桿頭頂部的氣流走向而產生優異的擾流效果,並增進揮桿時球桿頭運動時的平衡性與穩定性,如此,在尾翼與兩側氣流導引通道之構造相輔相成之搭配,使該球桿頭能夠符合空氣動力學與 流體力學原理,並能有效改善揮桿速度及提升穩定度,同時該球桿頭的整體外觀造型與美學價值也獲得提升。
本新型高爾夫球桿頭還能分別對尾翼、氣流導引通道之角度、尺寸與位置等相關數值參數作優化之設定,使其能夠依據不同產品或使用者之需求進行變更,而具備更好的產品性能。
本新型高爾夫球桿頭還能進一步利用尾翼前段為直翼段、後段之擾流段兩側形成擾流曲面以及後端形成朝後向下傾斜的後端斜面等構造,使氣流通過尾翼周邊產生更佳的擾流性能。
10:桿頭本體
11:本體基部
111:桿頭底部
112:桿頭冠部
113:桿頭裙部
114:弧曲壁
115:桿頭尾壁
d1:桿頭冠部對應於中心基線之前端緣與後端緣於高度方向的距離
12:擊球面板
120:中心基線
S:幾何中心點
13:桿連接部
20:尾翼
d2:尾翼的前端緣與擊球面板之頂緣之距離
21:直翼段
22:擾流段
221:擾流曲面
θ 1:尾翼之擾流段後端之左右兩擾流曲面之縱向方向之夾角
θ 2:擾流段後端之左右兩擾流曲面之橫向方向之夾角
222:後端斜面
θ 3:後端斜面相對於通過桿頭尾壁頂緣之直立假想平面之夾角
P:直立假想平面
30:氣流導引通道
θ 4:二氣流導引通道之中心線的夾角
31:氣流入口
32:氣流出口
33:通道周壁
圖1係本新型高爾夫球桿頭之一較佳實施例的前視立體示意圖。
圖2係圖1所示高爾夫球桿頭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平面示意圖。
圖3係圖1所示高爾夫球桿頭較佳實施例的後視平面示意圖。
圖4係圖1所示高爾夫球桿頭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平面示意圖。
圖5係圖1所示高爾夫球桿頭較佳實施例的底視平面示意圖。
圖6係圖1所示高爾夫球桿頭較佳實施例於揮桿過程中,氣流通過氣流導引通道之示意圖。
如圖1所示,其揭示本新型高爾夫球桿頭之一較佳實施例,該高爾夫球桿頭係利用空氣動力學及流體力學原理改善揮桿速度及提升穩定度者,由圖式中可以見及,該高爾夫球桿頭包括一桿頭本體10、一尾翼20以及二氣流導引通道30。
如圖1至圖5所示,該桿頭本體10係一中空體,並包括一本體基部11、設於該本體基部11前端的一擊球面板12,以及設於該本體基部11前端一 側的一桿連接部13,該本體基部11具有一桿頭底部111、位於桿頭底部111上方的一桿頭冠部112,以及連接於桿頭底部111周緣與桿頭冠部112周緣之間的一桿頭裙部113,該桿頭裙部113具有二弧曲壁114,該二弧曲壁114分別自該擊球面板12之左右兩側朝後方弧曲延伸並相連形成一弧曲狀的桿頭尾壁115,該擊球面板12具有一幾何中心點S,該桿頭本體10定義通過擊球面板12之幾何中心點S的一假想直線為一中心基線120。
如圖1至圖5所示,該桿頭本體10之桿頭冠部112對應於該中心基線120之前端緣與後端緣於高度方向的距離d1為45mm至52mm,較佳的,該距離d1是48mm。
如圖1至圖5所示,該尾翼20係自該桿頭本體10的桿頭冠部112的頂面朝上凸伸,並位於對應該中心基線120之位置,該尾翼20的前緣位於該擊球面板12之頂緣的後方,該尾翼20的後緣位於該桿頭尾壁115的頂緣。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該尾翼20的前端緣與該擊球面板12之頂緣之距離d2為25mm~35mm,較佳的,該尾翼20的前端緣與該擊球面板12之頂緣之距離d2為30mm。
如圖1至圖5所示,該尾翼20具有一直翼段21,以及位於直翼段21後方的擾流段22,該擾流段22左右兩側各具有一擾流曲面221,並使該擾流段22形成由前往後寬度漸增且由上往下度漸增之型體,其中,尾翼20之擾流段22後端之左右兩擾流曲面221之縱向方向之夾角θ 1為300~350,較佳的,該夾角θ 1為320,擾流段22後端之左右兩擾流曲面221之橫向方向之夾角θ 2為570~600;如圖2所示,該尾翼20之擾流段22後端面為自該桿頭尾壁115的頂緣朝前往上傾斜的一後端斜面222,該後端斜面222相對於通過桿頭尾壁115頂緣之直立假想平面P之夾角θ 3為250~300,較佳的,該夾角θ 3為260
如圖1至圖5所示,該二氣流導引通道30係分別設置該桿頭本體10之桿頭裙部113的左右弧曲壁114朝後方傾斜延伸,且該二氣流導引通道30互為反向傾斜,該二氣流導引通道30之中心線的夾角θ 4為銳角,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該二氣流導引通道30之中心線的夾角θ 4為15度至75度。每一所述氣流導引通道30的前端於桿頭裙部113之弧曲壁114前段形成一氣流入口31,每一所述氣流導引通道30的後端於桿頭尾壁115形成一氣流出口32,且該二氣流導引通道30的氣流出口32分別位於該尾翼20之後端的相對兩側(左右兩側),該二氣流導引通道30之周圍各具有一通道周壁33,所述通道周壁33連接桿頭裙部113內壁面。於本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通道周壁33為直管狀,所述通道周壁33的前端連接側鄰之弧曲壁114的內壁面,所述通道周壁33的後端連接桿頭尾壁115之內壁面,所述氣流導引通道為孔直徑3mm~15mm之圓形孔。如圖2所示,所述氣流導引通道30之氣流入口31高度位置高於氣流出口32高度位置,即所述氣流導引通道30呈朝後方向下傾斜延伸之孔道。
本新型高爾夫球桿頭之創作,當其連接桿體組成一高爾夫球桿後,於擊球時,如圖1、圖3至圖6如示,其係藉由桿頭本體10於桿頭裙部113兩側弧曲壁114分別自擊球面板12後方朝桿頭尾壁115傾斜延伸之氣流導引通道30構造,改變流經該球桿頭兩側弧曲壁114周圍的氣流走向,讓氣流直接進入兩側弧曲壁114中的氣流導引通道30朝後方流動,進而減少空氣阻力後,並利用氣流快速通過氣流導引通道30提升揮桿速度;另一方面,藉由設置於桿頭本體10之桿頭冠部112上的尾翼20構造,改變流經該球桿頭頂部的氣流走向而產生優異的擾流效果,並增進揮桿時球桿頭運動時的平衡性與穩定性,其中,更利用尾翼20前段為直翼段21、後段之擾流段22兩側形成擾流曲面221以及後端形成朝後向下傾斜的後端斜面222等構造,使氣流通過尾翼20周邊產生良好的擾 流性能。如此,在尾翼20與兩側氣流導引通道30之構造相輔相成之搭配,使該球桿頭能夠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並能有效改善揮桿速度及提升穩定度。
再者,本新型高爾夫球桿頭於揮桿擊球時,也能利用氣流通過桿頭本體兩側之氣流導引通道時產生”咻”聲,藉此”咻”聲的聲響,讓使用者在揮桿過程中,能夠獲得強而有力(power)的美好擊球感。此外,本新型球桿頭還可藉由該二氣流導引通道之孔直徑大小的改變、該二氣流導引通道之中心線的夾角大小的改變、或是該二氣流導引通道的位置改變等,讓使用者揮桿時,產生不同聲響的效果。
10:桿頭本體
11:本體基部
112:桿頭冠部
113:桿頭裙部
12:擊球面板
13:桿連接部
20:尾翼
21:直翼段
22:擾流段
30:氣流導引通道
31:氣流入口

Claims (8)

  1. 一種高爾夫球桿頭,其包括:一中空的桿頭本體,其包括一本體基部、設於該本體基部前端的一擊球面板,以及設於該本體基部前端一側的一桿連接部,該本體基部具有一桿頭底部、位於該桿頭底部上方的一桿頭冠部,以及連接於該桿頭底部周緣與該桿頭冠部周緣之間的一桿頭裙部,該桿頭裙部具有二弧曲壁,該二弧曲壁分別自該擊球面板之左右兩側朝後方弧曲延伸並相連形成一弧曲狀的桿頭尾壁,該擊球面板具有一幾何中心點,且定義通過該幾何中心點的一假想直線為一中心基線;一尾翼,其係自該桿頭冠部的頂面朝上凸伸,並位於對應該中心基線之位置;以及二氣流導引通道,該二氣流導引通道分別設置於該桿頭本體之桿頭裙部的左右弧曲壁朝後方傾斜延伸,該二氣流導引通道互為反向傾斜,且該二氣流導引通道之中心線的夾角為銳角,該二氣流導引通道之周圍各具有一通道周壁,所述通道周壁連接桿頭裙部內壁面,每一所述氣流導引通道的前端於桿頭裙部之弧曲壁前段形成一氣流入口,每一所述氣流導引通道的後端於桿頭尾壁形成一氣流出口,且該二氣流導引通道的氣流出口分別位於該尾翼之後端的相對兩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爾夫球桿頭,其中,該尾翼的前緣位於該擊球面板之頂緣的後方,該尾翼的後緣位於該桿頭尾壁的頂緣,該尾翼的前端緣與該擊球面板之頂緣之距離為25mm~35mm。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高爾夫球桿頭,其中,該尾翼具有一直翼段,以及位於直翼段後方的擾流段,該擾流段左右兩側各具有一擾流曲面,並使該擾流段形成由前往後寬度漸增且由上往下度漸增之型體。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高爾夫球桿頭,其中,該尾翼之擾流段後端之左右兩擾流曲面之縱向方向之夾角為300~350,該擾流段後端之左右兩擾流曲面之橫向方向之夾角為570~600,該尾翼之擾流段後端面為自該桿頭尾壁的頂緣朝前往上傾斜的一後端斜面,該後端斜面相對於通過該桿頭尾壁頂緣之直立假想平面之夾角為250~300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高爾夫球桿頭,其中,該桿頭本體之桿頭冠部對應於該中心基線之前端緣與後端緣於高度方向的距離為45mm至52mm。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高爾夫球桿頭,其中,所述氣流導引通道呈朝後方向下傾斜延伸之孔道。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高爾夫球桿頭,其中,該二氣流導引通道之中心線的夾角為15度至75度。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高爾夫球桿頭,其中,所述氣流導引通道為孔直徑3mm~15mm之圓形孔。
TW109211729U 2020-09-08 2020-09-08 高爾夫球桿頭 TWM610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1729U TWM610144U (zh) 2020-09-08 2020-09-08 高爾夫球桿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1729U TWM610144U (zh) 2020-09-08 2020-09-08 高爾夫球桿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0144U true TWM610144U (zh) 2021-04-11

Family

ID=76605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1729U TWM610144U (zh) 2020-09-08 2020-09-08 高爾夫球桿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01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73359B1 (en) Wood type golf club head
US8602909B1 (en) High volume aerodynamic golf club head
US3468544A (en) Golf club of the wood type with improved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JP3697270B2 (ja) 改良型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JP2009279373A (ja) ウッド型クラブ
US5524890A (en) Golf club
US6824474B1 (en) Golf club
US5807187A (en) Air channeling golf club head
US20100022325A1 (en) Golf club velocity enhancement
JP2014000476A (ja) 表面処理部を有するゴルフクラブシャフト
AU2021266200B2 (en) Improved sporting articles
TWM610144U (zh) 高爾夫球桿頭
CN212914432U (zh) 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挥杆速度及提升稳定度的球杆头
JPH1119253A (ja) ゴルフクラブのクラブヘッド
TWM552825U (zh) 運用空氣動力學原理改善高爾夫揮桿聲響及速度的發球桿
TWI627984B (zh) Aerodynamics to improve the golf swing and speed of the driver
JP2005237535A (ja) ウッド型クラブ
CN109420298B (zh) 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
CN207085230U (zh) 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
US20230166166A1 (en) Sporting articles
CN208212430U (zh) 一种穿孔型高尔夫球杆头
JP2881360B2 (ja) ゴルフクラブ
JPH0538763Y2 (zh)
KR20110002753U (ko) 골프 클럽의 헤드
TWM552826U (zh) 運用空氣動力學改善揮桿穩定性、降低風阻與風切聲的球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