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9814U - 攜帶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攜帶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9814U
TWM609814U TW109213769U TW109213769U TWM609814U TW M609814 U TWM609814 U TW M609814U TW 109213769 U TW109213769 U TW 109213769U TW 109213769 U TW109213769 U TW 109213769U TW M609814 U TWM609814 U TW M60981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keyboard module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3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弘基
林承翰
鍾學威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3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9814U/zh
Publication of TWM609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981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攜帶式電子裝置,包括機體、鍵盤模組以及觸控板模組。機體具有凹陷。鍵盤模組可移動地設置於凹陷。觸控板模組可拆卸地組裝於凹陷。鍵盤模組在凹陷的正投影面積與觸控板模組在凹陷的正投影面積之和等於凹陷的面積。鍵盤模組移至凹陷的極左側或極右側時,觸控板模組適於組裝至凹陷的極右側或極左側。

Description

攜帶式電子裝置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攜帶式電子裝置。
因攜帶式電子裝置具備便攜以及即時收發與處理資訊等特點,逐漸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常見的攜帶式電子裝置包括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相較於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而言,筆記型電腦具備高運算效能與多工處理等特點,故廣為商業人士、獨立創作者、遊戲玩家、工程人員、研究人員或學術人員所青睞。
常見的筆記型電腦的輸入模組為鍵盤與觸控板(touch pad),且輸入模組在機體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動的。換句話說,常見的筆記型電腦的操作模式較為單一,且操作靈活度較為不足。
此外,為了提升攜帶式電子裝置的散熱效能,遂有將鍵盤及觸控板移至機體一側的攜帶式電子裝置。然而,將鍵盤及觸控板移至攜帶式電子裝置機體一側,對左撇子使用者是一種負擔,具有不易使用鍵盤及觸控板的問題。因此,如何提升攜帶式電子裝置的操作性及功能性並同時兼顧攜帶的便利性是本領域發展上的重要課題。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攜帶式電子裝置,其具有極佳的操作靈活度(operational flexibility)。
本新型創作的攜帶式電子裝置包括機體、鍵盤模組以及觸控板模組。機體具有凹陷。鍵盤模組可移動地設置於凹陷。觸控板模組可拆卸地組裝於凹陷。鍵盤模組在凹陷的正投影面積與觸控板模組在凹陷的正投影面積之和等於凹陷的面積,以在鍵盤模組移至凹陷的極左側或極右側時,觸控板模組適於組裝至凹陷的極右側或極左側。
基於上述,在本新型創作的攜帶式電子裝置中,機體具有凹陷,鍵盤模組可移動地設置於凹陷,且觸控板模組可拆卸地組裝於凹陷。當鍵盤模組欲移至機體的凹陷的極左側或極右側時,觸控板模組適於組裝至凹陷的極右側或極左側,使得攜帶式電子裝置能夠具有不同的使用狀態。也就是說,本新型創作的攜帶式電子裝置藉由鍵盤模組以及觸控板模組的組合能夠具有不同的操作模式,使得左撇子使用者以及右撇子使用者可依據個人需求選擇所需的使用狀態,從而具有極佳的操作靈活度。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攜帶式電子裝置處於第一狀態下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攜帶式電子裝置處於第二狀態下的示意圖。圖3是圖1的攜帶式電子裝置處於第三狀態下的示意圖。本實施例同時提供直角座標x-y-z以利於構件描述。請參考圖1至圖3,攜帶式電子裝置1包括機體10、鍵盤模組20、觸控板模組30以及散熱件40,其中機體10具有凹陷12,鍵盤模組20可移動地設置於凹陷12,且觸控板模組30可拆卸地組裝於凹陷12。
詳細而言,觸控板模組30可沿著y軸方向拆卸或組裝於凹陷12,以讓凹陷12在移除觸控板模組30之後所餘留的空間能讓鍵盤模組20在凹陷12處沿著x軸方向移動。凹陷12在x軸方向具有兩端面(圖1至圖3的凹陷12的極左側12A與極右側12B),使得鍵盤模組20以及觸控板模組30可分別緊靠於凹陷12的極左側12A與極右側12B。
更詳細而言,鍵盤模組20在凹陷12的正投影面積與觸控板模組30在凹陷12的正投影面積之和等於凹陷12的面積,以使鍵盤模組20以及觸控板模組30適於組裝至機體10的凹陷12中,並且,鍵盤模組20以及觸控板模組30是沿y軸設置於機體10的一側,散熱件40是沿y軸設置於機體10的另一側,以使設置在機體10的散熱件40不受鍵盤模組20以及觸控板模組30的影響,從而提升機體10的散熱效能。
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二電連接件50分別設置於機體10的凹陷12的極左側12A與極右側12B。觸控板模組30具有與機體10的二電連接件50相互對應的二電連接件50A,且二電連接件50A分別設置於觸控板模組30的第一側邊30A及第二側邊30B。
在攜帶式電子裝置1分別處於第一狀態(圖1)以及第二狀態(圖2)時,觸控板模組30的第二側邊30B及第一側邊30A分別緊靠於機體10的凹陷12的極右側12B與極左側12A,使得設置於第二側邊30B及第一側邊30A的二電連接件50A能夠分別電性連接於機體10的二電連接件50。此處,電連接件50A例如是探針連接器(pogo pin),但本新型創作並不侷限電連接件50A的數量及種類。
在本實施例中,攜帶式電子裝置1還包括電連接件50B,且觸控板模組30透過電連接件50B電性連接機體10。也就是說,在攜帶式電子裝置1處於第三狀態(圖3)時,分離於凹陷12的觸控板模組30能夠透過電連接件50B電性連接機體10。此處,電連接件50例如是纜線連接器(cable connector),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圖4是圖1的攜帶式電子裝置的爆炸示意圖。圖5是圖1的攜帶式電子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爆炸示意圖。需說明的是,圖4及圖5的攜帶式電子裝置1省略繪示觸控板模組30,以清楚地表示機體10與鍵盤模組20。
請同時參考圖4與圖5,機體10具有齒輪14,且鍵盤模組20具有齒條22。齒輪14可轉動地設置於機體10的凹陷12。齒條22設置於鍵盤模組20的底面且沿著x軸方向沿伸。也就是說,齒條22可移動地耦接於齒輪14,且藉由齒條22與齒輪14之間的摩擦力,使得鍵盤模組20能夠沿著x軸方向移動至機體10的凹陷12中的任一位置。
進一步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機體10具有定位柱16,可移動地設置於機體10的凹陷12且適於抵接於鍵盤模組20的齒條22的其中一齒隙,使得鍵盤模組20能夠定位於機體10的凹陷12。在此,定位柱16可沿z軸增設彈性件(未繪示),以讓定位柱16能沿z軸伸縮移動,而避免定位柱16與齒條22呈現卡死的狀態導致無法移動鍵盤模組20。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降低定位柱沿z軸的尺寸,亦即使其露出所在結構平面外的尺寸降低,以達到暫時(卡置)定位於齒條22的其中一齒隙的狀態,一旦使用者施力於鍵盤模組20,則仍能克服前述暫時定位而順利驅動件盤模組20。
圖6是圖3的攜帶式電子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7是圖3的攜帶式電子裝置的置手件移出於鍵盤模組的局部放大示意圖。請先參考圖6,機體10還具有軌道18,且鍵盤模組20還具有導引凸部24。軌道18以及導引凸部24分別設置於機體10以及鍵盤模組20的側緣。
在本實施例中,位於機體10的軌道18以及位於鍵盤模組20的導引凸部24相互平行且沿著x軸方向沿伸。並且,鍵盤模組20的導引凸部24對應於機體10的軌道18,使得鍵盤模組20的導引凸部24可移動地耦接於機體10的軌道18。
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機體10的側緣具有階梯結構10A,且鍵盤模組20的側緣具有階梯結構20A,其中機體10的階梯結構10A與鍵盤模組20的階梯結構20A彼此對應且抵接。機體10的軌道18與鍵盤模組20的導引凸部24分別位於機體10的階梯結構10A與鍵盤模組20的階梯結構20A的抵接處C且相互耦接,以使鍵盤模組20的導引凸部24能夠沿著x軸方向來回移動於機體10的軌道18。
請同時參考圖5、圖6與圖7,攜帶式電子裝置1還包括置手件60。置手件60可移動地設置於鍵盤模組20,其中置手件60例如是滑動地組裝於鍵盤模組20,以使置手件60沿著y軸方向收納或移出於鍵盤模組20。然而,本新型創作並不限制置手件60移動地設置於鍵盤模組20的方式。
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鍵盤模組20具有位於底部的凹陷26,且凹陷26暴露於機體10之外。置手件60可移動地設置於鍵盤模組20的凹陷26。當置手件60欲沿著y軸方向收納或移出於鍵盤模組20時,置手件60將朝向抵接處C的方向移入鍵盤模組20的凹陷26或往背離抵接處C的方向移出鍵盤模組20的凹陷26,從而可依據個人需求選擇所需的使用狀態。
以下將對攜帶式電子裝置1的使用狀態進行更詳細的介紹。
圖8A與圖8B是圖1的攜帶式電子裝置從第一狀態轉換為第二狀態的流程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圖2、圖8A以及圖8B,當攜帶式電子裝置1從第一狀態(圖1)轉換為第二狀態(圖2)時,觸控板模組30會先沿著y軸方向拆離於機體10的凹陷12。接著,鍵盤模組20會沿著x軸方向移動。也就是說,鍵盤模組20會自機體10的凹陷12的極左側12A移動至凹陷12的極右側12B。最後,觸控板模組30會沿著y軸方向組裝至的凹陷12的極左側12A。
同理,若攜帶式電子裝置1從第二狀態(圖2)轉換為第一狀態(圖1)時,觸控板模組30會先沿著y軸方向拆離於機體10的凹陷12。接著,鍵盤模組20會沿著x軸方向移動。也就是說,鍵盤模組20會自機體10的凹陷12的極右側12B移動至凹陷12的極左側12A。最後,觸控板模組30會沿著y軸方向組裝至的凹陷12的極右側12B。
此外,請再參考圖3,當攜帶式電子裝置1處於第三狀態時,鍵盤模組20可沿著x軸方向移動地設置於凹陷12中。觸控板模組30可沿著y軸方向拆離於機體10的凹陷12且能夠透過電連接件50B電性連接機體10。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狀態下,攜帶式電子裝置1的鍵盤模組20可沿著x軸方向移動於凹陷12中的任一位置,而拆離於機體10的觸控板模組30不受限於機體10的凹陷12,使得攜帶式電子裝置1的鍵盤模組20以及觸控板模組30具有更高的自由度,提供使用者更佳的使用體驗。
綜上所述,在本新型創作的攜帶式電子裝置中,機體具有凹陷,鍵盤模組可移動地設置於凹陷,且觸控板模組可拆卸地組裝於凹陷。當鍵盤模組欲移至機體的凹陷的極左側或極右側時,觸控板模組適於組裝至凹陷的極右側或極左側,使得攜帶式電子裝置能夠具有不同的使用狀態。也就是說,本新型創作的攜帶式電子裝置藉由鍵盤模組以及觸控板模組的組合能夠具有不同的操作模式,使得左撇子使用者以及右撇子使用者可依據個人需求選擇所需的使用狀態,從而具有極佳的操作靈活度。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攜帶式電子裝置 10:機體 10A、20A:階梯結構 12、26:凹陷 12A:極左側 12B:極右側 14:齒輪 16:定位柱 18:軌道 20:鍵盤模組 22:齒條 24:導引凸部 30:觸控板模組 30A:第一側邊 30B:第二側邊 40:散熱件 50、50A、50B:電連接件 60:置手件 C:抵接處 x-y-z:直角座標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攜帶式電子裝置處於第一狀態下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攜帶式電子裝置處於第二狀態下的示意圖。 圖3是圖1的攜帶式電子裝置處於第三狀態下的示意圖。 圖4是圖1的攜帶式電子裝置的爆炸示意圖。 圖5是圖1的攜帶式電子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爆炸示意圖。 圖6是圖3的攜帶式電子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7是圖3的攜帶式電子裝置的置手件移出於鍵盤模組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8A與圖8B是圖1的攜帶式電子裝置從第一狀態轉換為第二狀態的流程示意圖。
1:攜帶式電子裝置
10:機體
12:凹陷
12A:極左側
12B:極右側
20:鍵盤模組
30:觸控板模組
30A:第一側邊
30B:第二側邊
40:散熱件
50、50A、50B:電連接件
x-y-z:直角座標

Claims (10)

  1. 一種攜帶式電子裝置,包括: 一機體,具有一凹陷; 一鍵盤模組,可移動地設置於該凹陷;以及 一觸控板模組,可拆卸地組裝於該凹陷,其中該鍵盤模組在該凹陷的正投影面積與該觸控板模組在該凹陷的正投影面積之和等於該凹陷的面積,以在該鍵盤模組移至該凹陷的極左側或極右側時,該觸控板模組適於組裝至該凹陷的極右側或極左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攜帶式電子裝置,還包括: 一齒輪,可轉動地設置於該凹陷;以及 一齒條,設置於該鍵盤模組的底面而可移動地耦接於該齒輪。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攜帶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定位柱,可移動地設置於該凹陷,該定位柱適於抵接於該齒條的其中一齒隙而定位該鍵盤模組於該凹陷。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攜帶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機體的側緣具有一軌道,而該鍵盤模組的側緣具有一導引凸部,可移動地耦接於該軌道,以使該鍵盤模組沿該軌道來回移動。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攜帶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置手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鍵盤模組,以使該置手件收納或移出於該鍵盤模組。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攜帶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鍵盤模組具有位於底部的另一凹陷,暴露於該機體之外,該置手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另一凹陷。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攜帶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電連接件,電性連接該觸控板模組與該機體。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攜帶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電連接件是纜線連接器。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攜帶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電連接件是探針連接器。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攜帶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鍵盤模組與該機體具有彼此對應且抵接的階梯結構,該機體的一軌道與該鍵盤模組的一導引凸部位於所述階梯結構的抵接處且相互耦接,該攜帶式電子裝置還具有一置手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鍵盤模組且背離所述抵接處移出該鍵盤模組或朝向所述抵接處移入該鍵盤模組。
TW109213769U 2020-10-20 2020-10-20 攜帶式電子裝置 TWM609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3769U TWM609814U (zh) 2020-10-20 2020-10-20 攜帶式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3769U TWM609814U (zh) 2020-10-20 2020-10-20 攜帶式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9814U true TWM609814U (zh) 2021-04-01

Family

ID=76605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3769U TWM609814U (zh) 2020-10-20 2020-10-20 攜帶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98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9178B2 (en) Connection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bodie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base using the same
US7545631B2 (en) Portable computer
TWI544315B (zh) 電子裝置
TWM562419U (zh) 電子裝置
TW200848983A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200848981A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201430522A (zh) 電子裝置
TWM446354U (zh) 攜帶式電子裝置
TWI565393B (zh) 活動式插槽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TW200904295A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sliding keyboard
TW201317740A (zh) 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電子套組
TW201444449A (zh) 連接組件及具有此連接組件的電子裝置
TW200824537A (en) Sliding-cover faceplat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M609814U (zh) 攜帶式電子裝置
TWM598433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213338505U (zh) 携带式电子装置
US8189349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large spreading area
TWM505651U (zh) 電子裝置
TWM624447U (zh) 觸控板結構
JP3245921U (ja) モバイルコンピュータ
TWI710927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202033084A (zh) 電子裝置
TWM577535U (zh) 觸控筆及電子系統
TWM629225U (zh) 電腦主機與電腦機殼
TWM575643U (zh) 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