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6710U - 兒童載具 - Google Patents

兒童載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6710U
TWM606710U TW109209475U TW109209475U TWM606710U TW M606710 U TWM606710 U TW M606710U TW 109209475 U TW109209475 U TW 109209475U TW 109209475 U TW109209475 U TW 109209475U TW M606710 U TWM606710 U TW M60671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traction
operating
locking
child carr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9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鄭雷雷
郭征文
汪爾學
孫明星
胡守鋒
朱萬權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078760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078651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133647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3085441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06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671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公開了一種兒童載具,包括車架及設於車架的車輪,車輪包括第一輪和第二輪,第一輪相對車架可轉動,還包括第二輪轉動部、第二輪鎖定部和操作部,其中,第二輪與第二輪轉動部樞接,第二輪轉動部與車架樞接,第二輪鎖定部相對第二輪轉動部具有鎖定位置和鎖定解除位置,第二輪鎖定部對第二輪轉動部釋鎖以實現第二輪相對車架轉動;第二輪鎖定部對第二輪轉動部鎖定以實現第二輪相對車架定向運動;操作部設置於車架,操作部被操作實現第二輪鎖定部由鎖定位置轉變為鎖定解除位置。當遇到狹窄空間需回轉時或需橫向移動時,操作部被操作實現第二輪鎖定部由鎖定位置轉變為鎖定解除位置,第一輪和第二輪均可轉動。

Description

兒童載具
本創作涉及嬰幼兒用品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兒童載具。
兒童載具方便父母帶小孩出行,採用輪子在道路上行走,解放了雙手,嬰兒車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載具,已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嬰兒車,嬰兒車包括第一輪和第二輪,為了方便轉向行走,第一輪一般設置為360度自由旋轉,第二輪設置前後方向行走,推行行走時操控方便。然而,遇到狹窄空間需回轉時或需橫向移動時,則需要對嬰兒車推行運動多次才可實現、操作不靈活。此外,若車手相對於車架本體具有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一般利用車手在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之間的轉變以實現與車手同側的車輪處於鎖定位置而定向運動,另一側的車輪處於鎖定解除位置而可360度轉動(即轉動),同樣,遇到狹窄空間需回轉時或需橫向移動時,則需要對嬰兒車推行運動多次才可實現、操作不靈活。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在狹小空間中可靈活移動或需要短暫的橫向移動能力的兒童載具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狹小空間中可靈活移動或需要短暫的橫向移動能力的兒童載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了一種兒童載具,包括車架及設於車架的車輪,車輪包括第一輪和第二輪,第一輪相對車架可轉動,還包括第二輪轉動部、第二輪鎖定部和操作部,其中,第二輪與第二輪轉動部樞接,第二輪轉動部與車架樞接,第二輪鎖定部相對第二輪轉動部具有鎖定位置和鎖定解除位置,第二輪鎖定部對第二輪轉動部釋鎖以實現第二輪相對車架轉動;第二輪鎖定部對第二輪轉動部鎖定以實現第二輪相對車架定向運動;操作部設置於車架,操作部被操作實現第二輪鎖定部由鎖定位置轉變為鎖定解除位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在本創作的兒童載具中,第一輪相對車架可轉動,利用第二輪鎖定部對第二輪轉動部的釋鎖,實現第二輪相對車架進行轉動,當遇到狹窄空間需回轉時或需橫向移動時,利用操作部被操作實現第二輪鎖定部由鎖定位置轉變為鎖定解除位置,實現第二輪相對車架轉動,從而實現第一輪和第二輪均可相對車架進行轉動,實現在狹小空間中靈活移動或進行短暫的橫向移動。
較佳地,還包括與第二輪鎖定部配合的第二輪復位件,第二輪復位件恒使第二輪鎖定部朝鎖定位置方向運動。
較佳地,第二輪鎖定部可移動地設於第二輪轉動部和車架之間,第二輪轉動部設有第二輪定位槽,第二輪鎖定部插入第二輪定位槽進行鎖定,限制第二輪轉動部相對於車架轉動;第二輪鎖定部脫離第二輪定位槽進行釋鎖,第二輪轉動部能相對於車架進行轉動。
較佳地,操作部與第二輪鎖定部抵頂,操作部被操作直接頂推第二輪鎖定部,實現第二輪鎖定部由鎖定位置轉變為鎖定解除位置。
較佳地,還包括連動機構,連動機構設置於車架,操作部被操作帶動連動機構可實現第二輪鎖定部由鎖定位置轉變為鎖定解除位置。
較佳地,連動機構包括第二輪牽引部,第二輪牽引部的一端連接操作部,第二輪牽引部的另一端連接第二輪鎖定部,操作部被施加外力,藉由第二輪牽引部帶動第二輪鎖定部進行釋鎖。
較佳地,連動機構包括驅動部和第二輪牽引部,第二輪牽引部的一端連接驅動部的一側,第二輪牽引部的另一端連接第二輪鎖定部,操作部被施加外力帶動驅動部運動,連動第二輪牽引部帶動第二輪鎖定部進行釋鎖。
較佳地,驅動部包括驅動件、抵接驅動件的驅動銷和操作牽引部,第二輪牽引部位於驅動件與第二輪鎖定部之間,操作牽引部的一端連接操作部,操作牽引部的另一端連接驅動銷,操作部藉由操作牽引部帶動驅動銷移動,驅動銷驅使驅動件運動以使第二輪鎖定部進行釋鎖。
較佳地,連動機構還包括第二導向件,第二導向件可滑動地設置於車架本體內,第二導向件與第二輪牽引部連接。
較佳地,第二輪牽引部包括牽引拉動一部及牽引拉動二部,牽引拉動一部的一端與驅動部連接,牽引拉動一部的另一端與第二導向件連接,牽引拉動二部的一端與第二導向件連接,牽引拉動二部的另一端與第二輪鎖定部連接。
較佳地,還包括第二導向復位件,第二導向復位件設置於第二導向件與車架本體之間,第二導向復位件用於使第二導向件復位。
較佳地,車架包括車架本體和樞接於車架本體的車手,兒童載具還包括第一輪轉動部和第一輪鎖定部,第一輪與第一輪轉動部樞接,第一輪轉動部和第二輪轉動部分別樞接於車架本體的底部,第一輪鎖定部相對第二輪轉動部具有鎖定位置和鎖定解除位置,第一輪鎖定部對第一輪轉動部釋鎖以實現第一輪相對車架轉動;第一輪鎖定部對第一輪轉動部鎖定以實現第一輪相對車架定向運動。
較佳地,車手相對於車架本體具有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利用車手在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之間的轉變,以實現與車手同側的車輪相對車架本體定向運動,而另一側的車輪相對車架本體轉動。
較佳地,連動機構包括驅動部、第二輪牽引部和第一輪牽引部,第二輪牽引部的一端連接驅動部的一側,第二輪牽引部的另一端連接第二輪鎖定部,第一輪牽引部的一端連接驅動部的另一側,第一輪牽引部的另一端連接第一輪鎖定部,操作部與驅動部連接,操作部被施加外力帶動驅動部運動,連動第二輪牽引部和第一輪牽引部,從而帶動第二輪鎖定部或第一輪鎖定部進行釋鎖。
較佳地,車手處於後向位置時,第一輪鎖定部位於鎖定解除位置,第二輪鎖定部位於鎖定位置,利用操作部帶動驅動部驅使第二輪牽引部帶動第二輪鎖定部進行釋鎖,保持第一輪和第二輪均可相對車架本體轉動;車手處於前向位置時,第一輪鎖定部位於鎖定位置,第二輪鎖定部位於鎖定解除位置,利用操作部帶動驅動部驅使第一輪牽引部帶動第一輪鎖定部進行釋鎖,保持第一輪和第二輪均可相對車架本體轉動。
較佳地,驅動部包括驅動件、抵接驅動件的驅動銷和操作牽引部,操作牽引部的一端連接操作部,操作牽引部的另一端連接驅動銷,操作部藉由操作牽引部帶動驅動銷移動,驅動銷驅使驅動件運動以使第二輪鎖定部或第一輪鎖定部進行釋鎖。
較佳地,驅動件設有距離一定間距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輪牽引部的一端連接第一穿孔,第二輪牽引部的一端連接第二穿孔;車手處於後向位置時,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位於第一位置,操作部藉由操作牽引部帶動驅動銷移動,驅動銷驅使驅動件轉動以使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位於第二位置,促使第一輪牽引部和第二輪牽引部運動一定距離,使得第二輪鎖定部解除鎖定;車手處於前向位置時,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位於第三位置,操作部藉由操作牽引部帶動驅動銷移動,驅動銷驅使驅動件轉動以使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位於第四位置,促使第一輪牽引部和第二輪牽引部運動一定距離,使得第一輪鎖定部解除鎖定。
較佳地,還包括第一拉動件,第一拉動件連接於車手上,且第一拉動件的一端固定連接於第一輪鎖定部,第一拉動件的另一端連接固定連接於第二輪鎖定部,車手於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之間轉換帶動轉換部運動,連動第一拉動件移動,以實現與車手同側的車輪相對車架本體定向運動,而另一側的車輪相對車架本體轉動。
較佳地,還包括轉換部和第一拉動件,轉換部安裝於車手和車架本體之間,轉換部連接於第一拉動件上,且第一拉動件的一端固定連接於第一輪鎖定部,第一拉動件的另一端連接固定連接於第二輪鎖定部,車手於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轉換帶動轉換部運動,連動第一拉動件移動,以實現與車手同側的車輪相對車架本體定向運動,而另一側的車輪相對車架本體轉動。
較佳地,轉換部包括轉動本體和固定銷,轉動本體具有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且設有安裝固定銷的凹槽,固定銷連接固定於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間的第一拉動件,車手於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之間轉換,帶動轉動本體於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之間轉換。
較佳地,連動機構包括操作牽引部,操作牽引部具有連接一端、連接二端和連接三端,連接一端連接於操作部,連接二端與第一拉動件的第一端固定連接,連接三端與第一拉動件的第二端固定連接。
較佳地,連動機構包括操作牽引部,操作牽引部具有連接一端、連接二端和連接三端,連接一端連接於操作部,連接二端與第一輪鎖定部固定連接,連接三端與第二輪鎖定部固定連接。
較佳地,連動機構還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藉由第一連接件實現第一拉動件的第一端和/或操作牽引部的連接二端與第一輪鎖定部固定連接;藉由第二連接件實現第一拉動件的第二端和/或操作牽引部的連接三端與第二輪鎖定部固定連接。
較佳地,操作牽引部包括第三拉動件和第四拉動件,第三拉動件具有連接一端和連接四端,第四拉動件具有連接二端和連接三端,連接四端與第四拉動件連接固定且連接處位於連接二端和連接三端之間。
較佳地,連動機構還包括連接體和旋轉體,連接體具有旋轉空間,旋轉體位於旋轉空間內且樞接於連接體,連接四端與連接體固定連接,第四拉動件穿過旋轉體與連接體之間可被旋轉體拉動。
較佳地,操作部包括按鈕部和與按鈕部連接的推動部,操作牽引部的連接一端與推動部連接,按鈕部被操作帶動推動部運動,以拉動操作牽引部實現處於鎖定位置的車輪釋鎖而處於鎖定解除位置。
較佳地,兒童載具還包括第一輪復位件和第二輪復位件,第一輪復位件與第一輪鎖定部配合,第一輪復位件恒使第二輪鎖定部朝鎖定位置方向運動,第二輪復位件與第二輪鎖定部配合的第二輪復位件,第二輪復位件恒使第二輪鎖定部朝鎖定位置方向運動。
較佳地,兒童載具包括轉換部和第一拉動件,轉換部安裝於車手和車架本體之間,轉換部具有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第一拉動件一端與第一輪鎖定部連接,第一拉動件的中部繞設於第二輪鎖定部上,第一拉動件的另一端與轉換部連接,藉由車手轉動並帶動轉換部從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之間切換,以帶動第一拉動件動作,使得第一輪鎖定部和第二輪鎖定部中的一者位於鎖定解除位置,第一輪鎖定部和第二輪鎖定部中的另一者位於鎖定位置。
較佳地,第二輪復位件的復位力大於第一輪復位件的復位力。
較佳地,轉換部包括轉動體,轉動體設有第一轉動凸部和第二轉動凸部,車架設有轉動槽,轉動槽內設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轉動體位於轉動槽內並與車架樞接,第一限位部位於第一轉動凸部和第二轉動凸部一側區間內,第二限位部位於第一轉動凸部和第二轉動凸部另一側區間內。
較佳地,兒童載具包括第一拉動件、轉換部和彈性部,第一拉動件的一端與第一輪鎖定部連接,第一拉動件的另一端與第二輪鎖定部連接,轉換部固定連接於第一拉動件的兩端之間,車架本體上設有空腔,轉換部可滑動地設置於空腔內,轉換部於空腔內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彈性部設置於轉換部與車架本體之間,車手設有一卡合部;當車手於後向位置時,卡合部卡合於空腔內並頂推轉換部,使得轉換部移動至第一位置並壓縮彈性部;當車手於前向位置時,卡合部離開空腔,使得彈性部頂推轉換部移動至第二位置;藉由轉換部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以帶動第一拉動件動作,從而使得第一輪鎖定部和第二輪鎖定部中的一者位於鎖定解除位置,第一輪鎖定部和第二輪鎖定部中的另一者位於鎖定位置。
較佳地,第一拉動件包括第一牽引件及第二牽引件,第一牽引件的一端與轉換部連接,第一牽引件的另一端與第一輪鎖定部固定連接,第二牽引件的一端與轉換部連接,第二牽引件的另一端與第二輪鎖定部固定連接。
較佳地,第一牽引件與第二牽引件呈間隔地固定連接於轉換部上。
較佳地,第一牽引件的一端設有第一滑塊,第一牽引件的另一端與第一輪鎖定部固定連接,第一滑塊可滑動地設置於車架本體上,第二牽引件的一端設有第二滑塊,第二牽引件的另一端與第二輪鎖定部固定連接,第二滑塊可滑動地設置於車架本體上,車手設有頂推凸起,藉由車手帶動頂推凸起轉動,使得頂推凸起頂推第一滑塊並帶動第一牽引件,以帶動第一輪鎖定部從鎖定位置運動至鎖定解除位置,或者,使得頂推凸起頂推第二滑塊並帶動第二牽引件,以帶動第二輪鎖定部從鎖定位置運動至鎖定解除位置。
較佳地,頂推凸起通過斜面頂推第一滑塊或第二滑塊。
較佳地,兒童載具還包括第一輪復位件和第二輪復位件,第一輪復位件與第一輪鎖定部配合,第一輪復位件恒使第二輪鎖定部朝鎖定位置方向運動,第二輪復位件與第二輪鎖定部配合的第二輪復位件,第二輪復位件恒使第二輪鎖定部朝鎖定位置方向運動。
較佳地,轉換部上設有鎖定銷,車手設有鎖定孔,鎖定銷插接於鎖定孔內。
較佳地,操作部設置於車手上,連動機構包括操作牽引部、連動件、第一頂塊及第二頂塊,操作牽引部的一端與操作部連接,操作牽引部的另一端與連動件連接,連動件可滑動地設置於車手,第一頂塊和第二頂塊分別抵觸連接於連動件的兩側;車手轉動至前向位置時,第一頂塊與第一滑塊抵觸連接;車手轉動至後向位置時,第二頂塊與第二滑塊抵觸連接;藉由操作部拉動操作牽引部連同連動件一起運動,以頂推第一頂塊和第二滑塊,使得第一頂塊頂推第一滑塊滑動,從而使得第一牽引件將第一輪鎖定部從鎖定位置拉動至鎖定解除位置,或者,使得第二頂塊頂推第二滑塊滑動,從而使得第二牽引件將第二輪鎖定部從鎖定位置拉動至鎖定解除位置。
較佳地,連動件通過斜面分別與第一頂塊及第二頂塊抵觸連接,第一頂塊通過斜面與第一滑塊抵觸連接,第二頂塊通過斜面與第二滑塊抵觸連接。
較佳地,還包括第二彈性復位件及第三彈性復位件,第二彈性復位件設置於第一頂塊與車手之間並用於使第一頂塊復位,第三彈性復位件設置於第二頂塊與車手之間並用於使第二頂塊復位。
較佳地,第一頂塊的滑動方向與第二頂塊的滑動方向相同,第一頂塊的滑動方向與連動件的滑動方向垂直。
請參考圖1和圖2,本創作提供一種兒童載具100。兒童載具100可為嬰兒車、嬰兒推車等,利用兒童載具100可實現在狹小空間中可靈活移動或需要短暫的橫向移動的效果,具體說明如下。
請參考圖1和圖2,兒童載具100包括車架10及設於車架10的車輪15。車輪15包括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第一輪20相對車架10可轉動,兒童載具100還包括第二輪轉動部31、第二輪鎖定部32和操作部40,其中,第二輪30與第二輪轉動部31樞接,第二輪轉動部31與車架10樞接,第二輪鎖定部32相對第二輪轉動部31具有鎖定位置和鎖定解除位置,第二輪鎖定部32能夠在鎖定位置和鎖定解除位置之間滑動,第二輪鎖定部32對第二輪轉動部31釋鎖以實現第二輪30相對車架10轉動,該轉動可為萬向轉動或在一定角度範圍內的轉動;第二輪鎖定部32對第二輪轉動部31鎖定以實現第二輪30相對車架10定向運動;操作部40設置於車架10,操作部40被操作實現第二輪鎖定部32由鎖定位置轉變為鎖定解除位置。具體地,操作部40為一按壓操作件、滑移操作件、轉盤操作件或船型槓桿操作件,在此不做限定。
請參考圖1、圖2、圖5及圖6,兒童載具100還包括連動機構90,連動機構90設置於車架10,操作部40被操作帶動連動機構90可實現第二輪鎖定部32由鎖定位置轉變為鎖定解除位置。具體地,連動機構90包括第二輪牽引部33,第二輪牽引部33的一端連接操作部40,第二輪牽引部33的另一端連接第二輪鎖定部32,操作部40被施加外力,藉由第二輪牽引部33帶動第二輪鎖定部32進行釋鎖。其中,第二輪牽引部33可採用鋼線、鐵線和塑料繩等,但不以此為限。進一步地,兒童載具100還包括與第二輪鎖定部32配合的第二輪復位件34,第二輪復位件34恒使第二輪鎖定部32朝鎖定位置方向運動,即操作部40需克服第二輪復位件34的彈力才可將第二輪鎖定部32由鎖定位置轉變為鎖定解除位置,以達到釋鎖的目的。但不以此為限,兒童載具100也可不設置連動機構90,舉例而言,操作部與第二輪鎖定部抵頂,操作部被操作直接頂推第二輪鎖定部,實現第二輪鎖定部由鎖定位置轉變為鎖定解除位置。
請參考圖5及圖6,第二輪鎖定部32可移動地設於第二輪轉動部31和車架10之間,第二輪轉動部31設有第二輪定位槽351,第二輪鎖定部32插入第二輪定位槽351進行鎖定,限制第二輪轉動部31相對於車架10轉動;第二輪鎖定部32脫離第二輪定位槽351進行釋鎖,第二輪轉動部31能相對於車架10進行轉動。
請參考圖3和圖4,操作部40包括相連接的按鈕部41和第二輪傳動部43,第二輪牽引部33與第二輪傳動部43連接,按鈕部41被施加外力帶動第二輪傳動部43運動,以使第二輪牽引部33帶動第二輪鎖定部32。具體地,第二輪牽引部33包括第二輪第一牽引件331和第二輪第二牽引件333,第二輪鎖定部32包括第二輪左鎖定件321和第二輪右鎖定件323,第二輪30包括左第二輪301和右第二輪303(如圖1所示),第二輪第一牽引件331的一端連接第二輪左鎖定件321,第二輪第一牽引件331的另一端連接第二輪傳動部43的一側;第二輪第二牽引件333的一端連接第二輪右鎖定件323,第二輪第二牽引件333的另一端連接第二輪傳動部43的另一側,按鈕部41被施加外力帶動第二輪傳動部43運動,藉由第二輪第一牽引件331驅動第二輪左鎖定件321進行釋鎖,同時藉由第二輪第二牽引件333驅動第二輪右鎖定件323進行釋鎖,實現左第二輪301和右第二輪303均可相對車架10進行轉動。進一步,按鈕部41設有滑動插入車架10的延伸部42,延伸部42設有插孔44,第二輪傳動部43為樞接於車架10的圓盤結構,第二輪傳動部43設有供第二輪第一牽引件331相連的第一連接孔431、供第二輪第二牽引件333相連的第二連接孔433及伸入插孔44的凸耳部45。可以理解為,通過對按鈕部41的按壓帶動第二輪傳動部43轉動一定角度,從而促使第二輪第一牽引件331和第二輪第二牽引件333分別拉動第二輪左鎖定件321對左第二輪301釋鎖及第二輪右鎖定件323對右第二輪303釋鎖。更進一步,第一連接孔431和第二連接孔433在同一直徑上且對稱設置。第一連接孔431與第二連接孔433之間間隔一定距離,具體長度根據實際需要設置,在此不做任何限制。當對按鈕部41施加外力時,延伸部42帶動第二輪傳動部43轉動,從而使得第二輪第一牽引件331和第二輪第二牽引件333運動一定距離(由圖3和圖4結合可知),從而分別帶動第二輪左鎖定件321脫離第二輪定位槽351而釋鎖和帶動第二輪右鎖定件323脫離第二輪定位槽351而釋鎖,實現左第二輪301和右第二輪303均可相對車架10進行轉動,從而實現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均相對車架10能進行轉動。也就是說,上述操作部40是採用按壓方式實現第二輪鎖定部32的釋鎖,可稱為按壓操作件。當然,操作部40除為按壓操作件之外,亦可設置為滑移操作件、轉盤操作件或船型槓桿操作件。
舉例而言,當操作部40為滑移操作件時,滑移操作件於車架10的對應位置設置有滑動槽,提供滑移操作件所需的滑移操作距離,藉此,滑移操作件可在受到外力推動時直接對第二輪牽引部33進行拉提,進而帶動第二輪鎖定部32進行釋鎖;或者,滑移操作件亦可與第二輪傳動部43搭配使用,透過連動機構使第二輪傳動部43受滑移操作件的帶動而帶動第二輪第一牽引件331和第二輪第二牽引件333位移,同樣達到帶動第二輪左鎖定件321和第二輪右鎖定件323釋鎖的目的,但此僅為一示範之實施舉例,於此不對滑移操作件之組件設置方式進行限定。又當操作部40舉例為轉盤操作件時,其可直接設置穿孔供至少一個第二輪牽引部33穿設連接於上,且轉盤的部分外露於車架10的對應設置位供使用者進行操作,當轉盤操作件受到外力轉動時,將直接對第二輪牽引部33進行拉提,進而帶動第二輪鎖定部32進行釋鎖;或者,轉盤操作件可設置有鎖定部及復位單元,並搭配一組鎖定件和釋鎖件進行使用,當轉盤操作件轉動到可帶動第二輪鎖定部32達到釋鎖目的的釋鎖角度時,鎖定件將與轉盤操作件上的鎖定部相卡合,此時第二輪鎖定部32常駐於鎖定解除位置,第二輪30可短暫時間的持續性相對車架10能進行轉動,且操作者無須持續性的對轉盤操作件施加外力,而當與鎖定件搭配的釋鎖件對鎖定件進行釋鎖時,則轉盤操作件受復位單元的作用力復位至一般位置,不在對第二輪牽引部33進行拉提,第二輪鎖定部32從而回復至鎖定位置,但此僅為一示範之實施舉例,於此不對滑移操作件之組件設置方式進行限定。
又舉例而言,當操作部40為船型槓桿操作件時,其是利用船型槓桿操作件受到外力施壓時進行槓桿運動,進而改變連接於船型槓桿操作件的第二輪牽引部33的行程,達到帶動第二輪鎖定部32進行釋鎖的目的,其設置原理與方式與前述之其他類型操作件相同,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考圖7和圖8,本申請的另一實施例中,連動機構還包括驅動部50,藉由驅動部50的作用實現第二輪牽引部33對第二輪30的釋鎖。具體地,第二輪牽引部33的一端連接驅動部50的一側,第二輪牽引部33的另一端連接第二輪鎖定部32。操作部40被施加外力帶動驅動部50運動,連動第二輪牽引部33帶動第二輪鎖定部32對第二輪轉動部31進行釋鎖。即藉由驅動部50間接觸發第二輪鎖定部32對第二輪轉動部31進行釋鎖,實現第二輪30相對車架10能進行轉動,其中,驅動部50可以為轉盤或槓桿機構,在此不進行限定。進一步,驅動部50包括驅動件51、抵接驅動件51的驅動銷53(見圖11)和操作牽引部55,操作牽引部55的一端連接操作部40,操作牽引部55的另一端連接驅動銷53,操作部40藉由操作牽引部55帶動驅動銷53移動,驅動銷53能驅使驅動件51運動以使第二輪鎖定部32脫離第二輪定位槽351進行釋鎖。驅動銷53驅使驅動件51的運動方式不做限制,比如,可在車架10設固定件60,固定件60開設有供驅動銷53滑動的斜槽(圖未示),驅動件51設有斜向開口511且樞接於固定件60,驅動銷53沿斜槽滑動配合斜向開口511帶動驅動件51轉動。即利用斜槽作為導向作用,使得驅動銷53在斜槽內移動,同時驅動銷53配合斜向開口511帶動驅動件51沿轉動一定角度(結合圖8和圖10可得),以實現驅動件51的轉動。為了提高驅動件51轉動的順暢性,驅動部50還包括與驅動件51抵接的彈性頂推件57,當驅動銷53受外力帶動驅動件51轉動時,彈性頂推件57配合驅動銷53頂推驅動件51轉動。更進一步,驅動部50還包括復位件59,復位件59恒使第二輪鎖定部32朝鎖定位置方向運動,即當操作部的外力消失時,在復位件59的作用下,驅動銷53會回到原來位置,帶動驅動件51轉動到原來位置,從而失去對第二輪牽引部33拉力,在第二輪復位件34的作用下使第二輪鎖定部32朝鎖定位置方向運動,第二輪鎖定部32插入第二輪定位槽351對第二輪轉動部31進行鎖定。當對操作部40施加外力時,操作部40克服復位件59的彈力帶動操作牽引部55運動,操作牽引部55帶上驅動銷53沿斜槽移動,從而帶動驅動件51轉動一定角度,驅動件51會帶動第二輪牽引部33向上拉,第二輪牽引部33帶動第二輪鎖定部32脫離第二輪定位槽351進行釋鎖,實現第二輪30相對車架10能進行360度旋轉。較佳地,連動機構90還包括第二導向件,第二導向件可滑動地設置於車架10的車架本體11內,第二導向件與第二輪牽引部33連接,第二輪牽引部33可帶動第二導向件滑動,第二導向件可對第二輪牽引部33起導向連接作用。具體地,第二輪牽引部33包括牽引拉動一部及牽引拉動二部,牽引拉動一部的一端與驅動部50連接,牽引拉動一部的另一端與第二導向件連接,牽引拉動二部的一端與第二導向件連接,牽引拉動二部的另一端與第二輪鎖定部32連接,即是說,第二輪牽引部33可分兩段結構來與第二導向件連接,但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二輪牽引部33也可為一體結構而與第二導向件連接。進一步地,兒童載具100還包括第二導向復位件,第二導向復位件設置於第二導向件與車架10的車架本體11之間,第二導向復位件用於使第二導向件復位。
請參考圖1和圖2,本申請的又一實施例中,兒童載具100包括車架10、設於車架10的車輪15、操作部40和連動機構90。車架10包括車架本體11和樞接於車架本體11的車手13,車輪15包括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車手13相對於車架本體11具有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利用車手13在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之間的轉變,以實現與車手13同側的車輪15處於鎖定狀態而相對車架10定向運動,另一側的車輪15處於釋鎖狀態而相對車架10轉動,該轉動可為萬向轉動或在一定角度範圍內的轉動;操作部40被操作帶動連動機構90可實現處於鎖定狀態的車輪15釋鎖而處於釋鎖狀態,實現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均可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可以理解的是,當車手13處於前向位置時,第一輪20與車手13處於同一側,第一輪20處於鎖定位置而定向運動,即限制第一輪20相對於車架10轉動,第二輪30處於鎖定解除位置而可轉動,使用者操控操作部40帶動連動機構90驅動第一輪20釋鎖而處於鎖定解除位置,實現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均可轉動。同理,當車手13處於後向位置時,第二輪30與車手13處於同一側,第二輪30處於鎖定位置而定向運動,即限制第二輪30相對於車架10轉動,第一輪20處於鎖定解除位置而可轉動,使用者操控操作部40帶動連動機構90驅動第二輪30釋鎖而處於鎖定解除位置,實現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均可轉動。
請參考圖1和圖2,兒童載具還包括第二輪轉動部31、第二輪鎖定部32、第一輪轉動部21和第一輪鎖定部22(如圖22-23所示)。第二輪轉動部31設於車架10和第二輪30之間,具體地,第二輪30與第二輪轉動部31樞接,第二輪轉動部31與車架本體11的底部樞接,第二輪鎖定部32相對第二輪轉動部31具有鎖定位置和鎖定解除位置;第二輪鎖定部32對第二輪轉動部31釋鎖以實現第二輪30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第二輪鎖定部32對第二輪轉動部31鎖定以實現第二輪30相對車架本體11定向運動;第一輪轉動部21設於車架10和第一輪20之間,具體地,第一輪20與第一輪轉動部樞接,第一輪轉動部與車架本體11的底部樞接,第一輪鎖定部22相對第二輪轉動部31具有鎖定位置和鎖定解除位置;第一輪鎖定部22對第一輪轉動部21釋鎖以實現第一輪20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第一輪鎖定部22對第一輪轉動部21鎖定以實現第一輪20相對車架本體11定向運動。
請參考圖5和圖6,一實施例中,第一輪20相對車架10可轉動,第二輪鎖定部32對第二輪轉動部31鎖定以限制第二輪30相對於車架10轉動。連動機構90包括第二輪牽引部33和第二輪復位件34,第二輪牽引部33的一端連接操作部40,第二輪牽引部33的另一端連接第二輪鎖定部32,操作部40被施加外力,藉由第二輪牽引部33帶動第二輪鎖定部32進行釋鎖。其中,第二輪牽引部33可採用鋼線、鐵線和塑料繩等,但不以此為限。第二輪復位件34與第二輪鎖定部32連接,第二輪復位件34恒使第二輪鎖定部32朝鎖定位置方向運動,即操作部40需克服第二輪復位件34的彈力才可將第二輪鎖定部32由鎖定位置轉變為鎖定解除位置,以達到釋鎖的目的。需要理解的是,還包括第一輪復位件23,其用於恒使第一輪鎖定部22朝鎖定位置方向運動,具體使用參考第二輪復位件34即可。
請參考圖3和圖4,第二輪牽引部33包括第二輪第一牽引件331和第二輪第二牽引件333,第二輪鎖定部32包括第二輪左鎖定件321和第二輪右鎖定件323,第二輪30包括左第二輪301和右第二輪303(如圖1所示),操作部40包括相連接的按鈕部41和第二輪傳動部43,第二輪第一牽引件331的一端連接第二輪左鎖定件321,第二輪第一牽引件331的另一端連接第二輪傳動部43的一側;第二輪第二牽引件333的一端連接第二輪右鎖定件323,第二輪第二牽引件333的另一端連接第二輪傳動部43的另一側,按鈕部41被施加外力帶動第二輪傳動部43運動,藉由第二輪第一牽引件331驅動第二輪左鎖定件321進行釋鎖,同時藉由第二輪第二牽引件333驅動第二輪右鎖定件323進行釋鎖,實現左第二輪301和右第二輪303均可相對車架10進行轉動。進一步,按鈕部41設有滑動插入車架10的延伸部42,延伸部42設有插孔44,第二輪傳動部43為樞接於車架10的圓盤結構,第二輪傳動部43設有供第二輪第一牽引件331相連的第一連接孔431、供第二輪第二牽引件333相連的第二連接孔433及伸入插孔44的凸耳部45。可以理解為,通過對按鈕部41的按壓帶動第二輪傳動部43轉動一定角度,從而促使第二輪第一牽引件331和第二輪第二牽引件333分別拉動第二輪左鎖定件321對左第二輪301釋鎖及第二輪右鎖定件323對右第二輪303釋鎖。更進一步,第一連接孔431和第二連接孔433在同一直徑上且對稱設置。第一連接孔431與第二連接孔433之間間隔一定距離,具體長度根據實際需要設置,在此不做任何限制。當對按鈕部41施加外力時,延伸部42帶動第二輪傳動部43轉動,從而使得第二輪第一牽引件331和第二輪第二牽引件333運動一定距離(由圖3和圖4結合可知),從而分別帶動第二輪左鎖定件321脫離第二輪定位槽351而釋鎖和帶動第二輪右鎖定件323脫離第二輪定位槽351而釋鎖,實現左第二輪301和右第二輪303均可相對車架10進行轉動,從而實現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均相對車架10能進行轉動。也就是說,上述操作部40是採用按壓方式實現第二輪鎖定部32的釋鎖,可稱為按壓操作件。當然,操作部40除為按壓操作件之外,亦可設置為滑移操作件、轉盤操作件或船型槓桿操作件。
請參考圖7和圖8,本申請的另一實施例中,連動機構90還包括驅動部50、第二輪牽引部33及第一輪牽引部,藉由驅動部50的作用實現第二輪牽引部33對第二輪30的釋鎖或第一輪牽引部對第一輪20的釋鎖。具體地,第二輪牽引部33的一端連接驅動部50的一側,第二輪牽引部33的另一端連接第二輪鎖定部32;第一輪牽引部的一端連接驅動部50的另一側,第一輪牽引部的另一端連接第一輪鎖定部22。操作部40被施加外力帶動驅動部50運動,連動第二輪牽引部33和第一輪牽引部,從而帶動第二輪鎖定部32對第二輪轉動部31進行釋鎖,或者帶動第一輪鎖定部22對第一輪轉動部21進行釋鎖。即藉由驅動部50間接觸發第二輪鎖定部32對第二輪轉動部31進行釋鎖,實現第二輪30相對車架10能進行轉動,或者,間接觸發第一輪鎖定部22對第一輪轉動部21進行釋鎖,實現第一輪20相對車架10能進行轉動,其中,驅動部50可以為轉盤或槓桿機構,在此不進行限定。具體地,車手13處於後向位置時,第一輪鎖定部22位於鎖定解除位置,第二輪鎖定部32位於鎖定位置,利用操作部40帶動驅動部50驅使第二輪牽引部33帶動第二輪鎖定部32進行釋鎖,保持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均可相對車架10進行轉動;車手13處於前向位置時,第一輪鎖定部22位於鎖定位置,第二輪鎖定部32位於鎖定解除位置,利用操作部40帶動驅動部50驅使第一輪牽引部帶動第一輪鎖定部22進行釋鎖,保持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均可相對車架10可轉動。較佳地,連動機構90還包括第一導向件及第二導向件,第一導向件和第二導向件分別呈可滑動地設置於車架10的車架本體11內,第一導向件與第一輪牽引部連接,第一輪牽引部可帶動第一導向件滑動,第一導向件對第一輪牽引部起導向連接作用;第二導向件與第二輪牽引部33連接,第二輪牽引部33可帶動第二導向件滑動,第二導向件對第二輪牽引部33起導向連接作用。其中,第一輪牽引部可分兩段結構來與第一導向件連接,第二輪牽引部33可分兩段結構來與第二導向件連接,但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一輪牽引部也可為一體結構而與第一導向件連接,第二輪牽引部33也可為一體結構而與第二導向件連接。進一步地,兒童載具100還包括第一導向復位件及第二導向復位件,第一導向復位件設置於第一導向件與車架10的車架本體11之間,第二導向復位件設置於第二導向件與車架10的車架本體11之間,第一導向復位件用於使第一導向件復位,第二導向復位件用於使第二導向件復位。
請參閱圖9至圖13,驅動部50包括驅動件51、抵接驅動件的驅動銷53和操作牽引部55,操作牽引部55的一端連接操作部40,操作牽引部55的另一端連接驅動銷53,操作部40藉由操作牽引部55帶動驅動銷53移動,驅動銷53能驅使驅動件51運動以使第二輪鎖定部32脫離第二輪定位槽351進行釋鎖。驅動銷53驅使驅動件51的運動方式不做限制,比如,可在車架10設固定件60,固定件60開設有供驅動銷53滑動的斜槽(圖未示),驅動件51設有斜向開口511且樞接於固定件60,驅動銷53沿斜槽滑動配合斜向開口511帶動驅動件51轉動。即利用斜槽作為導向作用,使得驅動銷53在斜槽內移動,同時驅動銷53配合斜向開口511帶動驅動件51沿轉動一定角度(結合圖8和圖10可得),以實現驅動件51的轉動。為了提高驅動件51轉動的順暢性,驅動部50還包括與驅動件51抵接的彈性頂推件57,當驅動銷53受外力帶動驅動件51轉動時,彈性頂推件57配合驅動銷53頂推驅動件51轉動。更進一步,驅動部50還包括復位件59,復位件59恒使第二輪鎖定部32朝鎖定位置方向運動,即當操作部的外力消失時,在復位件59的作用下,驅動銷53會回到原來位置,帶動驅動件51轉動到原來位置,從而失去對第二輪牽引部33拉力,在第二輪復位件34的作用下使第二輪鎖定部32朝鎖定位置方向運動,第二輪鎖定部32插入第二輪定位槽351對第二輪轉動部31進行鎖定。當對操作部40施加外力時,操作部40克服復位件59的彈力帶動操作牽引部55運動,操作牽引部55帶上驅動銷53沿斜槽移動,從而帶動驅動件51轉動一定角度,驅動件51會帶動第二輪牽引部33向上拉,第二輪牽引部33帶動第二輪鎖定部32脫離第二輪定位槽351進行釋鎖,實現第二輪30相對車架10能進行360度旋轉。
更具體地,驅動件51樞接於車架10且設有距離一定間距的第一穿孔513和第二穿孔515(請參考圖11),第一輪牽引部的一端連接第一穿孔513,第二輪牽引部33連接第二穿孔515。車手13處於後向位置時,第一穿孔513和第二穿孔515位於第一位置,操作部40藉由操作牽引部55帶動驅動銷53移動,驅動銷53驅使驅動件51轉動以使第一穿孔513和第二穿孔515位於第二位置,第一輪牽引部和第二輪牽引部33運動一定距離,第二輪牽引部33拉動第二輪鎖定部32脫離第二輪定位槽351進行釋鎖,而第一輪牽引部的運動距離不足以使其由鎖定解除位置轉變為鎖定位置,因而,第一輪鎖定部22依然位於鎖定解除位置,從而實現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均相對車架10能進行360度旋轉;車手13處於前向位置時,由於車手13換向的過程中帶動驅動件51轉動,使得第一穿孔513和第二穿孔515位於第三位置,操作部40藉由操作牽引部55帶動驅動銷53移動,驅動銷53驅使驅動件51轉動以使第一穿孔513和第二穿孔515位於第四位置,第一輪牽引部和第二輪牽引部33因驅動件51的轉動而運動一定距離,第一輪牽引部拉動第一輪鎖定部22對第一輪轉動部21進行釋鎖,而第二輪牽引部33的運動距離不足以使其由鎖定解除位置轉變為鎖定位置,因而,第二輪鎖定部32依然位於鎖定解除位置,從而實現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均相對車架10能進行360度旋轉。
結合圖1-圖11具體說明車手13換向後如何實現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均相對車架10能進行360度旋轉。
在車手13處於前向位置時,第一輪20與車手13處於同一側,由於第一輪鎖定部22限定了第一輪轉動部21,因而,限制第一輪20相對於車架10轉動。而第二輪鎖定部32釋鎖第二輪轉動部31,因而,第二輪30相對車架10能進行轉動。此時,操作部40受外界壓力,利用操作牽引部55驅使驅動銷53運動,操作牽引部55帶上驅動銷53沿斜槽移動,同時驅動銷53配合斜向開口511帶動驅動件51轉動一定角度,驅動件51會帶動第一輪牽引部向上拉,第一輪牽引部帶動第一輪鎖定部22進行釋鎖,實現第一輪20可360度旋轉。第一穿孔513和第二穿孔515之間的距離設置及斜槽的長度設置可根據實際情況設定。
當在車手13處於後向位置時,第二輪30與車手13處於同一側,由於第二輪鎖定部32限定了第二輪轉動部31,因而,限制第二輪30相對於車架10轉動。而第一輪鎖定部22釋鎖第二輪轉動部31,因而,第一輪20相對車架10能進行轉動。此時,操作部40受外界壓力,利用操作牽引部55驅使驅動銷53運動,操作牽引部55帶上驅動銷53沿斜槽移動,從而帶動驅動件51轉動一定角度,驅動件51會帶動第二輪牽引部33向上拉,第二輪牽引部33帶動第二輪鎖定部32進行釋鎖,實現第二輪30可360度旋轉。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請參考圖11,可通過拉桿80拉動驅動銷53移動,即按壓操作部40時,操作牽引部55帶動拉桿80向上運動,從而驅動驅動銷53移動。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請參考圖12-圖14,驅動件51設有第三穿孔519,無第一穿孔513和第二穿孔515,且操作部40包括相連接的按鈕部41和第二輪傳動部43,第二輪傳動部43設有第一連接孔431和第二連接孔433,且第二輪牽引部33與第一輪牽引部相連形成一組,該組連接驅動件51的第三穿孔519,利用驅動件51帶動該組的第二輪牽引部33與第一輪牽引部運動以實現釋鎖和鎖定的情形,具體釋鎖和鎖定的情形如上說明,在此不詳細說明。更進一步,該驅動件51具有滑槽517,供車架10收合時容納驅動銷53。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請參考圖15-圖18,兒童載具100還包括轉換部91和第一拉動件93,轉換部91安裝於車手13和車架本體11之間,第一拉動件93連接於轉換部91上,第一拉動件93的一端固定連接於第一輪鎖定部22(如圖22-23所示),第一拉動件93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於第二輪鎖定部32。其中,第一拉動件9與轉換部91之間的連接方式可為滑動連接或固定連接等。在該實施例中,第一拉動件93具有第一端931和第二端933,轉換部91固定連接於第一端931和第二端933之間,第一端931連接固定於第一輪鎖定部22(如圖22-23所示),第二端933連接固定於第二輪鎖定部32,車手13於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轉換帶動轉換部91運動,連動第一拉動件93移動,以實現與車手13同側的車輪15處於鎖定位置,另一側的車輪15處於鎖定解除位置。也就是說,車手13於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轉換時,會帶動轉換部91運動,而轉換部91會拉動第一拉動件93移動,改變第一輪鎖定部22到第一輪定位槽的距離或第二輪鎖定部32到第二輪定位槽351的距離,以實現車手13換向的同時與車手13同側的車輪15處於鎖定位置,另一側的車輪15處於鎖定解除位置。進一步,轉換部91包括轉動本體911和固定銷913,轉動本體911具有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且設有安裝固定銷913的凹槽,固定銷913連接固定於第一端931和第二端933之間的第一拉動件93,即固定銷913固定於凹槽的同時可將第一拉動件93固定。車手13於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之間轉換,帶動轉動本體11於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之間轉換。具體而言,轉動本體911處於第一轉動位置時,車手13位於後向位置,車手13於後向位置轉向前向位置時,轉動本體911處於第二轉動位置時,從而藉助第一拉動件93改變第一輪鎖定部22到第一輪定位槽的距離或第二輪鎖定部32到第二輪定位槽351的距離。但不以此為限,第一拉動件93亦可直接連接設置於車手13上,且第一拉動件93一端固定連接於第一輪鎖定部22,第一拉動件93的另一端連接固定連接於第二輪鎖定部32,車手13於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轉換帶動轉換部運動,連動第一拉動件93移動,以實現與車手13同側的車輪15相對車架本體11定向運動,而另一側的車輪13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其中,第一拉動件93上可設有導向件,該導向件可滑動地設置於車架本體11內,第一拉動件93移動可帶動該導向件滑動,該導向件對第一拉動件93其導向連接作用。
請參考圖17和圖18,連動機構90包括操作牽引部55,操作牽引部55具有連接一端951、連接二端953和連接三端955,連接一端951連接於操作部40,連接二端953與第一拉動件93的第一端931固定連接,連接三端955與第一拉動件93的第二端933固定連接。具體地,車手13於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轉換使得與車手13同側的車輪15處於鎖定位置,另一側的車輪15處於鎖定解除位置。操作部40受外力藉由連接一端951拉動操作牽引部55移動,從而藉助連接二端953與第一端931的作用拉動第一輪鎖定部22釋鎖,及藉由連接三端955與第二端933的作用拉動第二輪鎖定部32釋鎖。在又一實施例中,操作部40包括按鈕部41和與按鈕部41連接的推動部46(請參考圖21),操作牽引部55的連接一端951與推動部46連接,按鈕部41被操作帶動推動部46運動,以拉動操作牽引部55實現處於鎖定位置的車輪15釋鎖而處於鎖定解除位置。
請參考圖17和圖18,連動機構90還包括第一連接件96和第二連接件97,藉由第一連接件96實現第一拉動件93的第一端931和/或操作牽引部55的連接二端953與第一輪鎖定部22固定連接;藉由第二連接件97實現第一拉動件93的第二端933和/或操作牽引部55的連接三端955與第二輪鎖定部32固定連接。第一連接件96和第二連接件97可滑動安裝於車架10內,而第一連接件96與第一輪鎖定部22之間,及第二連接件97與第二輪鎖定部32之間,可採用但不限於鋼線連接。第一端931與第一連接件96連接固定,第二端933與第二連接件97連接固定。一實施例中,連接二端953連接固定在第一端931,連接三端955連接固定在第二端933(如圖18所示)。另一實施例中,連接二端953連接固定在第一連接件96,連接三端955連接固定在第二連接件97(如圖19所示)。又一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96包括第一前連接件961和第二前連接件963,第二連接件97包括第一後連接件971和第二後連接件973,第一端931與第一前連接件961連接固定,連接二端953連接固定在第二前連接件963,第二端933與第一後連接件971連接固定,連接三端955連接固定在第二後連接件973(如圖20所示)。
請參考圖17和圖18,操作牽引部55包括第三拉動件957和第四拉動件959,第三拉動件957具有連接一端951和連接四端952,第四拉動件959具有連接二端953和連接三端955,連接四端952與第四拉動件959連接固定且連接處位於連接二端953和連接三端955之間。優選地,第三拉動件957藉由連接四端952連接固定在第四拉動件959的中部。進一步,連動機構90還包括連接體98和旋轉體99,連接體98具有旋轉空間,旋轉體99位於旋轉空間內且樞接於連接體98,連接四端952與連接體98固定連接,第四拉動件959穿過旋轉體99與連接體98之間可被旋轉體99拉動。即旋轉體99拉動第四拉動件959的中部,藉由第三拉動件957帶動連接體98移動,由於旋轉體99樞接於旋轉空間內,因此可使得操作省力。
下面詳細闡述本實施例中車手13換向的過程中如何實現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均相對車架10能進行360度旋轉。
車手13由後向位置向前向位置轉換,即第一輪20與車手13處於同一側,帶動轉動本體11由第一轉動位置轉向第二轉動位置,藉助第一拉動件93的作用,收緊第二輪鎖定部32到第二輪定位槽351的距離,使得第二輪鎖定部32釋鎖第二輪轉動部31,因而,第二輪30相對車架10能進行轉動;同時釋放第一輪鎖定部22到第一輪定位槽的距離,在第一輪復位件23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輪鎖定部22鎖定第一輪轉動部21,限制第一輪20相對於車架10轉動。此時,操作部40受外界壓力,拉緊第三拉動件957,藉由連接體98和旋轉體99的作用,帶動第四拉動件959拉緊,第四拉動件959直接或間接帶動第一輪鎖定部22釋鎖第一輪轉動部21,比如通過連接二端953拉動第一連接件96移動或通過連接二端953拉動第一拉動件93的第一端931以帶動第一連接件96移動,以收緊第一輪鎖定部22到第一輪定位槽的距離,使得第一輪鎖定部22釋鎖第一輪轉動部21,因而,實現第一輪20相對車架10能進行轉動。從而實現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均可相對車架10能進行轉動。
車手13由前向位置向後向位置轉換,即第二輪30與車手13處於同一側,帶動轉動本體11由第二轉動位置轉向第一轉動位置,藉助第一拉動件93的作用,收緊第一輪鎖定部22到第一輪定位槽的距離,使得第一輪鎖定部22釋鎖第一輪轉動部21,因而,第一輪20相對車架10能進行轉動;同時釋放第二輪鎖定部32到第二輪定位槽351的距離,在第二輪復位件34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輪鎖定部32鎖定第二輪轉動部31,限制第二輪30相對於車架10轉動。此時,操作部40受外界壓力,拉緊第三拉動件957,藉由連接體98和旋轉體99的作用,帶動第四拉動件959拉緊,第四拉動件959直接或間接帶動第二輪鎖定部32釋鎖第二輪轉動部31,比如通過連接三端955拉動第二連接件97移動或通過連接三端955拉動第一拉動件93的第二端933以帶動第二連接件97移動,以收緊第二輪鎖定部32到第二輪定位槽351的距離,使得第二輪鎖定部32釋鎖第二輪轉動部31,因而,實現第二輪30相對車架10能進行轉動。從而實現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均可相對車架10能進行轉動。
請參考圖24-圖28,另一實施例中,車手13後向位置與前向位置轉換時帶動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其中之一鎖定,另一者釋鎖。具體地,兒童載具100包括轉換部91和第一拉動件93,轉換部91安裝於車手13和車架本體11之間,轉換部91具有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第一拉動件93一端與第一輪鎖定部22連接,第一拉動件93的中部繞設於第二輪鎖定部32上,第一拉動件93的另一端與轉換部91連接,藉由車手13轉動並帶動轉換部91從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之間切換,以帶動第一拉動件93動作,使得第一輪鎖定部22和第二輪鎖定部32中的一者位於鎖定解除位置,第一輪鎖定部22和第二輪鎖定部32中的另一者位於鎖定位置。具體地,第一拉動件93具有牽引一端1101和牽引二端1102,牽引一端1101連接在第一輪鎖定部22,牽引二端1102與轉換部91固定連接,牽引一端1101和牽引二端1102之間設有牽引三端1103,牽引三端1103連接在第二輪鎖定部32。第二輪復位件34的復位力大於第一輪復位件23的復位力。車手13於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之間轉換,帶動轉換部91於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之間轉換。具體而言,轉換部91處於第一轉動位置時,車手13位於後向位置,車手13於後向位置轉向前向位置時,驅使轉換部91處於第二轉動位置,由於轉換部91的行程發生改變,藉由牽引二端1102拉緊第一拉動件93,從而使得牽引三端1103克服第二輪復位件34的復位力,使第二輪鎖定部32釋鎖第二輪30,而同時牽引一端1101無法克服第一輪復位件23的復位力,使第一輪鎖定部22鎖定第一輪20。轉換部91處於第二轉動位置時,車手13位於前向位置,車手13於前向位置轉向後向位置時,驅使轉換部91處於第一轉動位置,由於轉換部91的行程發生改變,藉由牽引二端1102放鬆第一拉動件93,從而使得牽引三端1103無法克服第二輪復位件34的復位力,使第二輪鎖定部32鎖定第二輪30,但同時由於第二輪復位件34的復位力大於第一輪復位件23的復位力,第二輪鎖定部32鎖定第二輪30的同時藉由牽引三端1103給牽引一端1101施加外力,從而使得牽引一端1101克服第一輪復位件23的復位力,使第一輪鎖定部22釋鎖第一輪20。本實施例中,轉換部91包括轉動體915,轉動體915設有第一轉動凸部9151和第二轉動凸部9153,車架10設有轉動槽111,轉動槽111內設有第一限位部1111和第二限位部1113,轉動體915位於轉動槽111內並與車架10樞接,第一限位部1111位於第一轉動凸部9151和第二轉動凸部9153一側區間內,第二限位部1113位於第一轉動凸部9151和第二轉動凸部9153另一側區間內。牽引二端1102與轉動體915固定連接。藉助第一轉動凸部9151、第二轉動凸部9153、第一限位部1111和第二限位部1113的作用,車手13於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之間轉換,帶動轉換部91於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之間轉換,從而藉助第一拉動件93改變第一輪鎖定部22到第一輪定位槽的距離或第二輪鎖定部32到第二輪定位槽351的距離,以實現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其中之一鎖定,另一者釋鎖。需要理解的是,在該實施例通過車手13後向位置與前向位置轉換時可實現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其中之一鎖定,另一者釋鎖的基礎上,藉助連動機構90即可實現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均可相對車架10能進行360度轉動。比如,將操作牽引部55的連接一端951連接於操作部40,連接二端953與一側的第一拉動件93或轉換部91固定連接,連接三端955與另一側的第一拉動件93或轉換部91固定連接,即提供外力施加於第一拉動件93,從而使位於鎖定狀態下的第一輪20或第二輪30解鎖,具體操作過程可參考上述實施例,在此不繼續闡述。
請參考圖29和圖30,另一實施例中,車手13後向位置與前向位置轉換時帶動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其中之一鎖定,另一者釋鎖。具體地,兒童載具100包括第一拉動件93、轉換部91和彈性部130,第一拉動件93的一端與第一輪鎖定部22連接,第一拉動件93的另一端與第二輪鎖定部32連接,轉換部91固定連接於第一拉動件93的兩端之間,車架10的車架本體11設有空腔112,轉換部91可滑動地設置於空腔112內,轉換部91於空腔112內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彈性部130設置於轉換部91與車架本體11之間,車手13設有一卡合部(圖中未示),當車手13於後向位置時,卡合部卡合於空腔112內並頂推轉換部91,使得轉換部91移動至第一位置並壓縮彈性部130;當車手13於前向位置時,卡合部離開空腔112,使得彈性部130頂推轉換部91移動至於第二位置;藉由卡合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轉動切換,以帶動第一拉動件93動作,從而使得第一輪鎖定部22和第二輪鎖定部32中的一者位於鎖定解除位置,第一輪鎖定部22和第二輪鎖定部32中的另一者位於鎖定位置。其中,在卡合部頂推轉換部91滑動壓縮彈性部130時,卡合部可卡合於空腔112內,在卡合部釋放轉換部91時,卡合部退出空腔112,但不以此為限。第一拉動件93具有牽引一端1101和牽引二端1102,牽引一端1101連接在第一輪鎖定部22,牽引二端1102與轉換部91固定連接,牽引一端1101和牽引二端1102之間設有牽引三端1103,牽引三端1103連接在第二輪鎖定部32,優選地,車架10設有樞轉部113,牽引一端1101自第一輪鎖定部22延伸至牽引二端1102,繞接在樞轉部113,然後延伸至牽引三端1103。
請參考圖31至圖33,通過車手13在前向位置和後向位置之間換向,實現與車手13同側的車輪15相對車架本體11鎖定定向而另一側的車輪15可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實現該原理的又一實施例中,第一拉動件93包括第一牽引件651及第二牽引件661,第一牽引件651的一端與轉換部91連接,第一牽引件651的另一端與第一輪鎖定部22固定連接,第二牽引件661的一端與轉換部91連接,第二牽引件661的另一端與第二輪鎖定部32固定連接,藉由車手在前向位置和後向位置之間轉動換向帶動轉換部91,以帶動第一牽引件651及第二牽引件661,使得第一牽引件651將第一輪鎖定部22從鎖定位置拉動至鎖定解除位置,而第二牽引件661將第二輪鎖定部32從鎖定解除位置釋放至鎖定位置,或者,使得第二牽引件661將第二輪鎖定部32從鎖定位置拉動至鎖定解除位置,而第一牽引件將第一輪鎖定部22從鎖定解除位置釋放至鎖定位置。具體地,第一牽引件651與第二牽引件661呈間隔地固定連接於轉換部91上。更具體地,車架本體11包括前腳613及後腳614,前腳613、後腳614和車手13三者同軸心樞接,第一牽引件651設置於前腳13內,第二牽引件661設置於後腳14內,第一輪轉動部21樞接於前腳13的底部,第二輪轉動部31樞接於後腳14的底部。
請繼續參考圖31至圖33,當車手13轉動至與第一輪20的同一側時,車手釋放第一牽引件651,使得第一牽引件651釋放第一輪鎖定部22,第一輪鎖定部22滑動並插接於第一輪轉動部21上,從而鎖定第一輪轉動部21,使得第一輪轉動部21相對車架本體11定向;車手13轉動的同時也會拉動第二牽引件661,第二牽引件661拉動第二輪鎖定部32滑動退出第二輪轉動部31,從而釋鎖第二輪轉動部31,第二輪轉動部31可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當車手13轉動至與第二輪30的同一側時,車手13拉動第一牽引件651,第一牽引件651拉動第一輪鎖定部22退出第一輪轉動部21,從而釋鎖第一輪轉動部21,使得第一輪轉動部21可相對車架本體11的前腳613轉動;車手13轉動的同時也會釋放第二牽引件661,第二牽引件661釋放第二輪鎖定部32,使得第二輪鎖定部32滑動並插接於第二輪轉動部31,從而鎖定第二輪轉動部31,使得第二輪轉動部31相對車架本體11的後腳614定向。兒童載具100還包括第一輪復位件23和第二輪復位件34,第一輪復位件23與第一輪鎖定部22配合,第一輪復位件23恒使第二輪鎖定部32朝鎖定位置方向運動,第二輪復位件34與第二輪鎖定部32配合的第二輪復位件34,第二輪復位件34恒使第二輪鎖定部32朝鎖定位置方向運動。在第一牽引件651拉動第一輪鎖定部22退出第一輪轉動部21時,第一輪鎖定部22壓縮第一輪復位件23;在第一牽引件651釋放第一輪鎖定部22時,第一輪鎖定部22可在第一輪復位件23的彈性恢復力的作用下快速復位並重新插接於第一輪轉動部21上。在第二牽引件661拉動第二輪鎖定部32滑動退出第二輪轉動部31時,第二輪鎖定部32會壓縮第二輪復位件34;在第二牽引件661釋放第二輪鎖定部32時,第二輪鎖定部32可在第二輪復位件34的彈性恢復力的作用下快速復位並重新插接於第二輪轉動部31上。
請參考圖32及圖33,在本創作的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牽引件651的中部固定有第一導向件6511,第一導向件6511可滑動地設置於車架本體11內,第一導向件6511移動可帶動第一導向件6511滑動,第一導向件6511對第一牽引件651起導向連接作用;第二牽引件661的中部固定有第二導向件6611,第二導向件6611可滑動地設置於車架本體11內,第二牽引件661移動可帶動第二導向件6611滑動,第二導向件6611對第二牽引件661起導向連接作用。其中,第一牽引件651可分開兩部分連接於第一導向件6511上,第二牽引件661可分開兩部分連接於第二導向件6611,但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一導向件6511可為一體結構而與第一牽引件651連接,第二導向件6611可為一體結構而與第二牽引件661連接。進一步地,兒童載具100還包括第一導向復位件6512及第二導向復位件6612,第一導向復位件6512設置於第一導向件6511與車架本體11之間,第一導向復位件6512用於使第一導向件6511復位,第二導向復位件6612設置於第二導向件6611與車架本體11之間,第二導向復位件6612用於使第二導向件6611復位。在第一牽引件651拉動第一輪鎖定部22退出第一輪轉動部21時,第一牽引件651也會拉動第一導向件6511滑動,第一導向件6511壓縮第一導向復位件6512;在第一牽引件651釋放第一輪鎖定部22時,第一導向件6511可在第一導向復位件6512的彈性恢復力的作用下快速復位。在第二牽引件661拉動第二輪鎖定部32滑動退出第二輪轉動部31時,第二牽引件661會拉動第二導向件6611,使得第二導向件6611壓縮第二導向復位件6612;在第二牽引件661釋放第二輪鎖定部32時,第二導向件6611可在第二導向復位件6612的彈性恢復力的作用下復位。
請參考圖34至圖38,在又一實施例中,轉換部91上設有鎖定銷6241,車手13設有鎖定孔6231,鎖定銷6241插接於鎖定孔6231內,第一牽引件651與第二牽引件661分別連接於驅動件51上。當車手13轉動時,驅動件51會隨著車手13的換向而一起轉動。進一步地,車架本體11沿車手13的轉動方向設有滑動槽611,鎖定銷6241上設有插銷6241,插銷6241插接於滑動槽611內並可沿滑動槽611滑動。鎖定銷6241沿車手13與車架本體11的樞接軸方向可滑動地設置於驅動件51上,滑動槽611的兩端連通有斜槽612,藉由插銷6241滑動至斜槽612,以驅使插銷6241滑動退出鎖定孔6231。更進一步地,鎖定銷6241與驅動件51之間設有第一彈性復位件6243,第一彈性復位件6243恒使鎖定銷6241朝插接於鎖定孔6231的方向運動。當插銷6241從滑動槽611滑動至其中一斜槽612時,插銷6241會在斜槽612的作用下帶動鎖定銷6241相對驅動件51滑動,使得鎖定銷6241退出車手13的樞接部的鎖定孔6231,從而使得車手13可配合車架本體11收合,在此過程中,鎖定銷6241會壓縮第一彈性復位件6243。當插銷6241從其中一斜槽612滑動至滑動槽611內時,鎖定銷6241可在第一彈性復位件6243的彈性恢復力作用下快速滑動並重新插入鎖定孔6231。
請參考圖39及圖40,通過操作部40的操作實現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均可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的另一實施例中,操作部40包括操作按鈕7及驅動輪811,驅動輪811樞接於車手13內,驅動輪811與操作按鈕7抵觸連接,連動機構90分別與驅動輪811、第一輪鎖定部22及第二輪鎖定部32連接,藉由操作按鈕7滑動並頂推驅動輪811轉動,使得驅動輪811拉動連動機構90,從而帶動第一輪鎖定部22退出第一輪轉動部21或者帶動第二輪鎖定部32退出第二輪轉動部31。更具體地,連動機構90包括第一牽引部812a、第二牽引部812b及第三牽引部812c,第一牽引部812a的一端與驅動輪811固定連接,第一牽引部812a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二牽引部812b及第三牽引部812c固定連接,第二牽引部812b與第一輪鎖定部22固定連接,第三牽引部812c與第二輪鎖定部32固定連接。當車手13轉動至與第一輪20的同一側時,第一輪鎖定部22插接於第一輪轉動部21上,從而將第一輪轉動部21定向,而第二輪轉動部31,此時,若需要第一輪轉動部21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則可通過按壓操作按鈕7,使得操作按鈕7滑動並頂推驅動輪811轉動,使得驅動輪811拉動第一牽引部812a、第二牽引部812b及第三牽引部812c上移,從而帶動第一輪鎖定部22向上移動並退出第一輪轉動部21,進而釋鎖第一輪轉動部21,使得第一輪轉動部21可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實現了第一輪轉動部21及第二輪轉動部31均可同時轉動,即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均可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當車手13轉動至與第二輪30的同一側時,第二輪鎖定部32插接於第二輪轉動部31上,從而將第二輪轉動部31定向,而第一輪30則可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此時,如需要第二輪轉動部31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則可通過按壓操作按鈕7,使得操作按鈕7滑動並頂推驅動輪811轉動,使得驅動輪811拉動第一牽引部812a、第二牽引部812b及第三牽引部812c上移,從而帶動第二輪鎖定部32向上移動並退出第二輪轉動部31,進而釋鎖第二輪轉動部31,使得第二輪轉動部31可轉動,實現了第一輪轉動部21及第二輪轉動部31均可同時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即第一輪20和第二輪30均可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
請參考圖41至圖46,通過車手13在前向位置和後向位置之間換向,實現與車手13同側的車輪15鎖定定向而另一側的車輪15可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實現該原理的又一實施例中,第一牽引件651的一端設有第一滑塊653,第一牽引件651的另一端與第一輪鎖定部22固定連接,第一滑塊653可滑動地設置於車架本體11上,第二牽引件661的一端設有第二滑塊663,第二滑塊663可滑動地設置於車架本體11上,第二牽引件661的另一端與第二輪鎖定部32固定連接,車手13設有頂推凸起621,藉由車手13帶動頂推凸起621轉動,使得頂推凸起621頂推第一滑塊653並帶動第一牽引件651,以帶動第一輪鎖定部22從鎖定位置運動至鎖定解除位置,或者,使得頂推凸起621頂推第二滑塊663並帶動第二牽引件661,以帶動第二輪鎖定部32從鎖定位置運動至鎖定解除位置。具體地,頂推凸起621通過斜面頂推第一滑塊653或第二滑塊663,但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頂推凸起621通過斜長槽頂推第一滑塊653或第二滑塊663。
請參考圖46至圖48,當車手13轉動至與第一輪的同一側時,車手13連同頂推凸起621一起轉動,頂推凸起621頂推第二滑塊663,使得第二滑塊663上滑並拉動第二牽引件661上移,第二牽引件661拉動第二輪鎖定部32滑動,使得第二輪鎖定部32退出第二輪轉動部31並壓縮第二輪復位件34,從而釋鎖第二輪轉動部31,第二輪轉動部31可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而此時,第一輪鎖定部22插接於第一輪轉動部21並鎖定第一輪轉動部21,第一輪轉動部21相對車架本體11定向。當車手13轉動至與第二輪的同一側時,車手13連同頂推凸起621一起轉動,頂推凸起621頂推第一滑塊653滑動而不再頂推第二滑塊663,第二滑塊663在第二輪復位件34的彈性恢復力作用下快速插接於第二輪轉動部31,從而鎖定第二輪轉動部31,第二輪轉動部31相對車架本體11定向;而第一滑塊653滑動會拉動第一牽引件651上移,第一牽引件651拉動第一輪鎖定部22滑動,使得第一輪鎖定部22退出第一輪轉動部21並壓縮第一輪復位件23,從而釋鎖第一輪轉動部21,第一輪轉動部21可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當車手13再次轉動至與第一輪的同一側時,第一輪鎖定部22可在第一輪復位件23的彈性恢復力作用下快速插接於第一輪轉動部21上。
請參考圖50至圖53,通過操作部40的操作實現第一輪15和第二輪15均可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的的另一實施例中,連動機構90包括操作牽引部55、連動件821、第一頂塊822及第二頂塊823,操作牽引部55的一端與操作部40連接,操作牽引部55的另一端與連動件821連接,連動件821可滑動地設置於車手13,第一頂塊822和第二頂塊823分別抵觸連接於連動件821的兩側;車手13轉動至前向位置時,第一頂塊822與第一滑塊653抵觸連接;車手13轉動至後向位置時,第二頂塊823與第二滑塊663抵觸連接;藉由操作部40拉動操作牽引部55連同連動件821一起運動,以頂推第一頂塊822和第二滑塊663,使得第一頂塊822頂推第一滑塊653滑動,從而使得第一牽引件651將第一輪鎖定部22從鎖定位置拉動至鎖定解除位置,或者,使得第二頂塊823頂推第二滑塊663滑動,從而使得第二牽引件661將第二輪鎖定部32從鎖定位置拉動至鎖定解除位置。具體地,連動件821通過斜面分別與第一頂塊822及第二頂塊823抵觸連接,第一頂塊822通過斜面與第一滑塊653抵觸連接,第二頂塊823通過斜面與第二滑塊663抵觸連接;第一頂塊822的滑動方向與第二頂塊823的滑動方向相同,第一頂塊822的滑動方向與連動件821的滑動方向垂直。進一步地,兒童載具100還包括第二彈性復位件824及第三彈性復位件825,第二彈性復位件824設置於第一頂塊822與車手13之間並用於使第一頂塊822復位,第三彈性復位件825設置於第二頂塊823與車手13之間並用於使第二頂塊823復位。
請參閱圖54,並結合圖49及圖50,當車手13轉動至與第一輪20的同一側時,第一頂塊822與第一滑塊653抵觸連接,第二頂塊823不與第二滑塊663抵觸,可通過按壓操作按鈕7滑動並頂推驅動輪811轉動,以拉動操作牽引部55,使得操作牽引部55拉動連動件821,使得連動件821頂推第一頂塊822和第二頂塊823滑動,從而使得第一頂塊822頂推第一滑塊653上移並壓縮第二彈性復位件824,第一滑塊653上移可拉動第一牽引件651及第一輪鎖定部22動作,進而使得第一輪鎖定部22退出第一輪轉動部21並釋鎖第一輪轉動部21,使得第一輪轉動部21可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而此時的第二輪鎖定部32也是退出第二輪轉動部31並釋鎖第二輪轉動部31,故可實現第一輪轉動部21和第二輪轉動部31同時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在釋放操作按鈕7時第一頂塊822可在第二彈性復位件824的彈性恢復力作用下復位,第一滑塊653、第一牽引件651及第一輪鎖定部22也復位,第一輪鎖定部22重新鎖定第一輪轉動部21。
請參閱圖55及圖56,並結合圖53及圖53,當車手13轉動至與第二輪30的同一側時,第一頂塊822不再與第一滑塊653抵觸連接,第二頂塊823與第二滑塊663抵觸連接,可通過按壓操作按鈕7滑動並頂推驅動輪811轉動,以拉動操作牽引部55,使得操作牽引部55拉動連動件821,使得連動件821頂推第一頂塊822和第二頂塊823滑動,從而使得第二頂塊823頂推第二滑塊663上移並壓縮第三彈性復位件825,第二滑塊663上移可拉動第二牽引件661及第二輪鎖定部32動作,進而使得第二輪鎖定部32退出第二輪轉動部31並釋鎖第二輪轉動部31,使得第二輪轉動部31可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而此時第一輪鎖定部22也是退出第二輪轉動部31並釋鎖第二輪轉動部31,故可實現第一輪轉動部21和第二輪轉動部31同時相對車架本體11轉動。在釋放操作按鈕7時第二頂塊823可在第三彈性復位件825的彈性恢復力作用下復位,第二滑塊663、第二牽引件661及第二輪鎖定部32也復位,第二輪鎖定部32重新鎖定第二輪轉動部31。
以上敍述依據本創作多個不同實施例,其中各項特徵可以單一或不同結合方式實施。因此,本創作實施方式之揭露為闡明本創作原則之具體實施例,應不拘限本創作於所揭示的實施例。進一步言之,先前敍述及其附圖僅為本創作示範之用,並不受其限囿。其他元件之變化或組合皆可能,且不悖於本創作之精神與範圍。
100:兒童載具 10:車架 15:車輪 20:第一輪 30:第二輪 31:第二輪轉動部 32:第二輪鎖定部 40:操作部 90:連動機構 33:第二輪牽引部 34:第二輪復位件 351:第二輪定位槽 41:按鈕部 43:第二輪傳動部 331:第二輪第一牽引件 333:第二輪第二牽引件 321:第二輪左鎖定件 323:第二輪右鎖定件 301:左第二輪 303:右第二輪 42:延伸部 44:插孔 431:第一連接孔 433:第二連接孔 45:凸耳部 50:驅動部 51:驅動件 53:驅動銷 55:操作牽引部 60:固定件 511:斜向開口 57:彈性頂推件 59:復位件 11:車架本體 13:車手 21:第一輪轉動部 22:第一輪鎖定部 23:第一輪復位件 513:第一穿孔 515:第二穿孔 80:拉桿 519:第三穿孔 517:滑槽 91:轉換部 93:第一拉動件 931:第一端 933:第二端 911:轉動本體 913:固定銷 951:連接一端 953:連接二端 955:連接三端 46:推動部 96:第一連接件 97:第二連接件 961:第一前連接件 963:第二前連接件 971:第一後連接件 973:第二後連接件 957:第三拉動件 959:第四拉動件 952:連接四端 98:連接體 99:旋轉體 1101:牽引一端 1102:牽引二端 1103:牽引三端 915:轉動體 9151:第一轉動凸部 9153:第二轉動凸部 111:轉動槽 1111:第一限位部 1113:第二限位部 130:彈性部 112:空腔 113:樞轉部 651:第一牽引件 661:第二牽引件 613:前腳 614:後腳 6511:第一導向件 6611:第二導向件 6512:第一導向復位件 6612:第二導向復位件 6241:鎖定銷 6231:鎖定孔 611:滑動槽 6241:插銷 612:斜槽 6243:第一彈性復位件 7:操作按鈕 811:驅動輪 812a:第一牽引部 812b:第二牽引部 812c:第三牽引部 653:第一滑塊 663:第二滑塊 621:頂推凸起 821:連動件 822:第一頂塊 823:第二頂塊 824:第二彈性復位件 825:第三彈性復位件
圖1為本創作兒童載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兒童載具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兒童載具中顯示操作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顯示操作部另一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所示兒童載具顯示第二輪轉動部和第二輪鎖定部連接關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顯示第二輪轉動部和第二輪鎖定部連接關係的另一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兒童載具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中A處的放大圖。
圖9為圖7所示兒童載具另一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9中B處的放大圖。
圖11為圖9中顯示驅動部中連接關係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創作兒童載具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圖12中C處的放大圖。
圖14為圖12中驅動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5為本創作兒童載具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6為圖15中D處的放大圖。
圖17為圖15所示兒童載具中連動機構於車架內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18為圖15所示兒童載具中連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9為圖15所示兒童載具中連動機構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0為圖15所示兒童載具中連動機構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1為圖15所示兒童載具中展現操作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22為圖15所示兒童載具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23為圖22中E處的放大圖。
圖24為本創作兒童載具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5為圖24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26為圖25中F處的放大圖。
圖27為圖24所示兒童載具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28為圖27中G處的放大圖。
圖29為本創作兒童載具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0為圖28所示兒童載具在車手處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1為本創作又一實施例的的車手、前腳及後腳三者的樞接位置處在去掉部分車手結構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32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前腳與第一輪轉動部之間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3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後腳與第二輪轉動部之間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4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前腳及後腳之間的樞接位置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35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驅動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6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車手的結構示意圖。
圖37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前腳的結構示意圖。
圖38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車手、前腳及後腳三者的樞接位置處的剖面圖。
圖39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驅動輪及操作按鈕設置在車手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40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連動機構分別與第一輪鎖定部、第二輪鎖定部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41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前腳位置處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2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第一輪轉動部與前腳之間連接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3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後腳位置處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4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第二輪轉動部與後腳之間連接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5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車手、前腳及後腳三者的樞接位置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46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車手的頂推凸起頂推第一滑塊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47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車手的結構示意圖。
圖48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車手的頂推凸起在頂推第二滑塊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9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驅動輪及操作按鈕設置在車手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50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連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1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第一頂塊設置於車手內的結構示意圖。
圖52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連動機構設置於車手內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53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連動機構在車手、前腳及後腳三者的樞接位置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54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第一頂塊在頂推第一滑塊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55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頂塊在頂推第二滑塊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56為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頂塊在頂推第二滑塊後的結構示意圖。
100:兒童載具
10:車架
11:車架本體
13:車手
15:車輪
20:第一輪
21:第一輪轉動部
30:第二輪
31:第二輪轉動部
301:左第二輪
303:右第二輪

Claims (41)

  1. 一種兒童載具,包括車架及設於所述車架的車輪,所述車輪包括第一輪和第二輪,所述第一輪相對所述車架可轉動,且還包括第二輪轉動部、第二輪鎖定部和操作部,其中, 所述第二輪與所述第二輪轉動部樞接,所述第二輪轉動部與所述車架樞接,所述第二輪鎖定部相對所述第二輪轉動部具有鎖定位置和鎖定解除位置,所述第二輪鎖定部對所述第二輪轉動部釋鎖以實現所述第二輪相對所述車架轉動;所述第二輪鎖定部對所述第二輪轉動部鎖定以實現所述第二輪相對所述車架定向運動; 所述操作部設置於所述車架,所述操作部被操作實現所述第二輪鎖定部由所述鎖定位置轉變為所述鎖定解除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兒童載具,還包括與所述第二輪鎖定部配合的第二輪復位件,所述第二輪復位件恒使所述第二輪鎖定部朝所述鎖定位置方向運動。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第二輪鎖定部可移動地設於所述第二輪轉動部和所述車架之間,所述第二輪轉動部設有第二輪定位槽,所述第二輪鎖定部插入所述第二輪定位槽進行鎖定,限制所述第二輪轉動部相對於所述車架轉動;所述第二輪鎖定部脫離所述第二輪定位槽進行釋鎖,所述第二輪轉動部能相對於所述車架進行轉動。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操作部與所述第二輪鎖定部抵頂,所述操作部被操作直接頂推所述第二輪鎖定部,實現所述第二輪鎖定部由所述鎖定位置轉變為所述鎖定解除位置。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還包括連動機構,所述連動機構設置於所述車架,所述操作部被操作帶動所述連動機構可實現所述第二輪鎖定部由所述鎖定位置轉變為所述鎖定解除位置。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連動機構包括第二輪牽引部,所述第二輪牽引部的一端連接所述操作部,所述第二輪牽引部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輪鎖定部,所述操作部被施加外力,藉由所述第二輪牽引部帶動所述第二輪鎖定部進行釋鎖。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連動機構包括驅動部和第二輪牽引部,所述第二輪牽引部的一端連接所述驅動部的一側,所述第二輪牽引部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輪鎖定部,所述操作部被施加外力帶動所述驅動部運動,連動所述第二輪牽引部帶動所述第二輪鎖定部進行釋鎖。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驅動部包括驅動件、抵接所述驅動件的驅動銷和操作牽引部,所述第二輪牽引部位於所述驅動件與所述第二輪鎖定部之間,所述操作牽引部的一端連接所述操作部,所述操作牽引部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驅動銷,所述操作部藉由所述操作牽引部帶動所述驅動銷移動,所述驅動銷驅使所述驅動件運動以使所述第二輪鎖定部進行釋鎖。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連動機構還包括第二導向件,所述第二導向件可滑動地設置於所述車架本體內,所述第二導向件與所述第二輪牽引部連接。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第二輪牽引部包括牽引拉動一部及牽引拉動二部,所述牽引拉動一部的一端與所述驅動部連接,所述牽引拉動一部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導向件連接,所述牽引拉動二部的一端與所述第二導向件連接,所述牽引拉動二部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輪鎖定部連接。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還包括第二導向復位件,所述第二導向復位件設置於所述第二導向件與所述車架本體之間,所述第二導向復位件用於使所述第二導向件復位。
  12. 如請求項5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車架包括車架本體和樞接於所述車架本體的車手,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第一輪轉動部和第一輪鎖定部,所述第一輪與所述第一輪轉動部樞接,所述第一輪轉動部和所述第二輪轉動部分別樞接於所述車架本體的底部,所述第一輪鎖定部相對所述第二輪轉動部具有鎖定位置和鎖定解除位置,所述第一輪鎖定部對所述第一輪轉動部釋鎖以實現所述第一輪相對所述車架轉動,所述第一輪鎖定部對所述第一輪轉動部鎖定以實現所述第一輪相對所述車架定向運動。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車手相對於所述車架本體具有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利用所述車手在所述後向位置和所述前向位置之間的轉變,以實現與所述車手同側的所述車輪相對所述車架本體定向運動,而另一側的所述車輪相對所述車架本體轉動。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連動機構包括驅動部、第二輪牽引部和第一輪牽引部,所述第二輪牽引部的一端連接所述驅動部的一側,所述第二輪牽引部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輪鎖定部,所述第一輪牽引部的一端連接所述驅動部的另一側,所述第一輪牽引部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輪鎖定部,所述操作部與所述驅動部連接,所述操作部被施加外力帶動所述驅動部運動,連動所述第二輪牽引部和所述第一輪牽引部,從而帶動所述第二輪鎖定部或第一輪鎖定部進行釋鎖。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車手處於後向位置時,所述第一輪鎖定部位於所述鎖定解除位置,所述第二輪鎖定部位於所述鎖定位置,利用所述操作部帶動所述驅動部驅使所述第二輪牽引部帶動所述第二輪鎖定部進行釋鎖,保持所述第一輪和所述第二輪均可相對所述車架本體轉動; 所述車手處於前向位置時,所述第一輪鎖定部位於所述鎖定位置,所述第二輪鎖定部位於所述鎖定解除位置,利用所述操作部帶動所述驅動部驅使所述第一輪牽引部帶動所述第一輪鎖定部進行釋鎖,保持所述第一輪和所述第二輪均可相對所述車架本體轉動。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驅動部包括驅動件、抵接所述驅動件的驅動銷和操作牽引部,所述操作牽引部的一端連接所述操作部,所述操作牽引部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驅動銷,所述操作部藉由所述操作牽引部帶動所述驅動銷移動,所述驅動銷驅使所述驅動件運動以使所述第二輪鎖定部或所述第一輪鎖定部進行釋鎖。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驅動件設有距離一定間距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輪牽引部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輪牽引部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穿孔; 所述車手處於後向位置時,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位於第一位置,所述操作部藉由所述操作牽引部帶動所述驅動銷移動,所述驅動銷驅使所述驅動件轉動以使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位於第二位置,促使所述第一輪牽引部和所述第二輪牽引部運動一定距離,使得所述第二輪鎖定部解除鎖定; 所述車手處於前向位置時,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位於第三位置,所述操作部藉由所述操作牽引部帶動所述驅動銷移動,所述驅動銷驅使所述驅動件轉動以使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位於第四位置,促使所述第一輪牽引部和所述第二輪牽引部運動一定距離,使得所述第一輪鎖定部解除鎖定。
  18.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兒童載具,還包括第一拉動件,所述第一拉動件連接於車手上,且所述第一拉動件的一端固定連接於所述第一輪鎖定部,所述第一拉動件的另一端連接固定連接於所述第二輪鎖定部,所述車手於所述後向位置和所述前向位置之間轉換帶動所述轉換部運動,連動所述第一拉動件移動,以實現與所述車手同側的所述車輪相對所述車架本體定向運動,而另一側的所述車輪相對所述車架本體轉動。
  19.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兒童載具,還包括轉換部和第一拉動件,所述轉換部安裝於所述車手和所述車架本體之間,所述第一拉動件連接於轉換部上,且所述第一拉動件的一端固定連接於所述第一輪鎖定部,所述第一拉動件的另一端連接固定連接於所述第二輪鎖定部,所述車手於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轉換帶動所述轉換部運動,連動所述第一拉動件移動,以實現與所述車手同側的所述車輪相對所述車架本體定向運動,而另一側的所述車輪相對所述車架本體轉動。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轉換部包括轉動本體和固定銷,所述轉動本體具有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且設有安裝所述固定銷的凹槽,所述固定銷連接固定於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間的所述第一拉動件,所述車手於後向位置和前向位置之間轉換,帶動所述轉動本體於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之間轉換。
  21.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連動機構包括操作牽引部,操作牽引部具有連接一端、連接二端和連接三端,所述連接一端連接於所述操作部,所述連接二端與所述第一拉動件的第一端固定連接,所述連接三端與所述第一拉動件的第二端固定連接。
  22.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連動機構包括操作牽引部,所述操作牽引部具有連接一端、連接二端和連接三端,所述連接一端連接於所述操作部,所述連接二端與所述第一輪鎖定部固定連接,所述連接三端與所述第二輪鎖定部固定連接。
  23. 如請求項21或22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連動機構還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藉由所述第一連接件實現所述第一拉動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操作牽引部的所述連接二端與所述第一輪鎖定部固定連接;藉由所述第二連接件實現所述第一拉動件的所述第二端和/或所述操作牽引部的所述連接三端與所述第二輪鎖定部固定連接。
  24. 如請求項21或22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操作牽引部包括第三拉動件和第四拉動件,所述第三拉動件具有所述連接一端和連接四端,所述第四拉動件具有所述連接二端和所述連接三端,所述連接四端與所述第四拉動件連接固定且連接處位於所述連接二端和所述連接三端之間。
  25. 如請求項24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連動機構還包括連接體和旋轉體,所述連接體具有旋轉空間,所述旋轉體位於旋轉空間內且樞接於所述連接體,所述連接四端與所述連接體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拉動件穿過所述旋轉體與所述連接體之間可被所述旋轉體拉動。
  26. 如請求項24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操作部包括按鈕部和與所述按鈕部連接的推動部,所述操作牽引部的所述連接一端與所述推動部連接,所述按鈕部被操作帶動所述推動部運動,以拉動所述操作牽引部實現處於鎖定位置的所述車輪釋鎖而處於鎖定解除位置。
  27.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第一輪復位件和第二輪復位件,所述第一輪復位件與所述第一輪鎖定部配合,所述第一輪復位件恒使所述第二輪鎖定部朝所述鎖定位置方向運動,所述第二輪復位件與所述第二輪鎖定部配合的第二輪復位件,所述第二輪復位件恒使所述第二輪鎖定部朝所述鎖定位置方向運動。
  28. 如請求項27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兒童載具包括轉換部和第一拉動件,所述轉換部安裝於所述車手和所述車架本體之間,所述轉換部具有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所述第一拉動件一端與所述第一輪鎖定部連接,所述第一拉動件的中部繞設於所述第二輪鎖定部上,所述第一拉動件的另一端與所述轉換部連接,藉由所述車手轉動並帶動所述轉換部從所述第一轉動位置和所述第二轉動位置之間切換,以帶動所述第一拉動件動作,使得所述所述第一輪鎖定部和所述第二輪鎖定部中的一者位於所述鎖定解除位置,所述所述第一輪鎖定部和所述第二輪鎖定部中的另一者位於所述鎖定位置。
  29. 如請求項28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第二輪復位件的復位力大於所述第一輪復位件的復位力。
  30. 如請求項29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轉換部包括轉動體,所述轉動體設有第一轉動凸部和第二轉動凸部,所述車架設有轉動槽,所述轉動槽內設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轉動體位於所述轉動槽內並與所述車架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位於所述第一轉動凸部和所述第二轉動凸部一側區間內,所述第二限位部位於所述第一轉動凸部和所述第二轉動凸部另一側區間內。
  31.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兒童載具包括第一拉動件、轉換部和彈性部,所述第一拉動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輪鎖定部連接,所述第一拉動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輪鎖定部連接,所述轉換部固定連接於所述第一拉動件的兩端之間,所述車架本體上設有空腔,所述轉換部可滑動地設置於所述空腔內,所述轉換部於所述空腔內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所述彈性部設置於所述轉換部與所述車架本體之間,所述車手設有一卡合部;當所述車手於所述後向位置時,所述卡合部卡合於所述空腔內並頂推所述轉換部,使得所述轉換部移動至所述第一位置並壓縮所述彈性部;當所述車手於所述前向位置時,所述卡合部離開所述空腔,使得所述彈性部頂推所述轉換部移動至所述第二位置;藉由所述轉換部在所述第一位置與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以帶動所述第一拉動件動作,從而使得所述所述第一輪鎖定部和所述第二輪鎖定部中的一者位於所述鎖定解除位置,所述第一輪鎖定部和所述第二輪鎖定部中的另一者位於所述鎖定位置。
  32.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第一拉動件包括第一牽引件及第二牽引件,所述第一牽引件的一端與所述轉換部連接,所述第一牽引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輪鎖定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牽引件的一端與所述轉換部連接,所述第二牽引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輪鎖定部固定連接。
  33. 如請求項32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第一牽引件與所述第二牽引件呈間隔地固定連接於所述轉換部上。
  34. 如請求項32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第一牽引件的一端設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一牽引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輪鎖定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滑塊可滑動地設置於所述車架本體上,所述第二牽引件的一端設有第二滑塊,所述第二牽引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輪鎖定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滑塊可滑動地設置於所述車架本體上,所述車手設有頂推凸起,藉由所述車手帶動所述頂推凸起轉動,使得所述頂推凸起頂推所述第一滑塊並帶動所述第一牽引件,以帶動所述第一輪鎖定部從所述鎖定位置運動至所述鎖定解除位置,或者,使得所述頂推凸起頂推所述第二滑塊並帶動所述第二牽引件,以帶動所述第二輪鎖定部從所述鎖定位置運動至所述鎖定解除位置。
  35. 如請求項34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頂推凸起通過斜面頂推所述第一滑塊或所述第二滑塊。
  36. 如請求項35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第一輪復位件和第二輪復位件,所述第一輪復位件與所述第一輪鎖定部配合,所述第一輪復位件恒使所述第二輪鎖定部朝所述鎖定位置方向運動,所述第二輪復位件與所述第二輪鎖定部配合的第二輪復位件,所述第二輪復位件恒使所述第二輪鎖定部朝所述鎖定位置方向運動。
  37.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轉換部上設有鎖定銷,所述車手設有鎖定孔,所述鎖定銷插接於所述鎖定孔內。
  38. 如請求項34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操作部設置於所述車手上,所述連動機構包括操作牽引部、連動件、第一頂塊及第二頂塊,所述操作牽引部的一端與所述操作部連接,所述操作牽引部的另一端與所述連動件連接,所述連動件可滑動地設置於所述車手,所述第一頂塊和所述第二頂塊分別抵觸連接於所述連動件的兩側;所述車手轉動至所述前向位置時,所述第一頂塊與所述第一滑塊抵觸連接;所述車手轉動至所述後向位置時,所述第二頂塊與所述第二滑塊抵觸連接; 藉由所述操作部拉動所述操作牽引部連同所述連動件一起運動,以頂推所述第一頂塊和所述第二滑塊,使得所述第一頂塊頂推所述第一滑塊滑動,從而使得所述第一牽引件將所述第一輪鎖定部從所述鎖定位置拉動至所述鎖定解除位置,或者,使得所述第二頂塊頂推所述第二滑塊滑動,從而使得所述第二牽引件將所述第二輪鎖定部從所述鎖定位置拉動至所述鎖定解除位置。
  39. 如請求項38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連動件通過斜面分別與第一頂塊及第二頂塊抵觸連接,所述第一頂塊通過斜面與所述第一滑塊抵觸連接,所述第二頂塊通過斜面與所述第二滑塊抵觸連接。
  40. 如請求項39所述的兒童載具,還包括第二彈性復位件及第三彈性復位件,所述第二彈性復位件設置於所述第一頂塊與所述車手之間並用於使所述第一頂塊復位,所述第三彈性復位件設置於所述第二頂塊與所述車手之間並用於使所述第二頂塊復位。
  41. 如請求項38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第一頂塊的滑動方向與所述第二頂塊的滑動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頂塊的滑動方向與所述連動件的滑動方向垂直。
TW109209475U 2019-08-23 2020-07-23 兒童載具 TWM60671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7608.6A CN112078651A (zh) 2019-06-13 2019-08-23 车轮旋转定向机构及婴儿车
CN201910787608.6 2019-08-23
CN201910858955.3 2019-09-11
CN201910858955 2019-09-11
CN201911336477.6A CN113085441A (zh) 2019-12-23 2019-12-23 后轮旋转锁控机构及其幼儿载具
CN201911336477.6 2019-12-23
CN202010370191.6 2020-04-30
CN202010370191 2020-04-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6710U true TWM606710U (zh) 2021-01-21

Family

ID=75239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9475U TWM606710U (zh) 2019-08-23 2020-07-23 兒童載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671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6749B (zh) * 2019-08-23 2022-03-01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兒童載具
US11358624B2 (en) 2019-09-11 2022-06-14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Wheeled carrying apparatus
US11993302B2 (en) 2019-06-13 2024-05-28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Wheeled carrying apparatu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93302B2 (en) 2019-06-13 2024-05-28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Wheeled carrying apparatus
TWI756749B (zh) * 2019-08-23 2022-03-01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兒童載具
US11358624B2 (en) 2019-09-11 2022-06-14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Wheeled carrying apparatu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8760B (zh) 兒童載具
TWM606710U (zh) 兒童載具
US7905509B2 (en) Brake mechanism for a baby stroller
TWI817858B (zh) 釋鎖裝置及嬰兒車
US20060196736A1 (en) Brake assembly for a stroller
US8397877B2 (en) Wheel braking mechanism
JP7210653B2 (ja) ベビーカーのブレーキ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ベビーカー
TWI756749B (zh) 兒童載具
JP2008531168A (ja) カフリンク
TWI815293B (zh) 童車輪組制動裝置
CN107521544B (zh) 车轮锁定机构
EP4271604A1 (en) One-hand operated wheel orientation structure and child carrier
CN110126904B (zh) 一种刹车装置及儿童推车
CN217944796U (zh) 刹车装置及设有该刹车装置的儿童载具
TW202317421A (zh) 剎車機構及輪式載具
TW202317011A (zh) 收折關節和兒童載具
CN109383596A (zh) 童车的刹车机构及童车
CN109383595A (zh) 童车的刹车机构及童车
CN109383598A (zh) 安全型婴儿推车
CN109131525A (zh) 具有可实现同步制动功能刹车系统的童车
JPH01293231A (ja)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レバー制御装置
JPS6419569U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