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6014U - 門窗把手結構 - Google Patents

門窗把手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6014U
TWM606014U TW109209444U TW109209444U TWM606014U TW M606014 U TWM606014 U TW M606014U TW 109209444 U TW109209444 U TW 109209444U TW 109209444 U TW109209444 U TW 109209444U TW M606014 U TWM606014 U TW M60601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ngaging
door
positioning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9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姵儀
吳宜娟
吳柏儒
王秀芸
Original Assignee
瑋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瑋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瑋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9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6014U/zh
Publication of TWM606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601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揭露一種門窗把手結構,包含把手、第一殼體、第二殼體、卡合元件、二定位元件、二彈性元件、鎖固元件以及活動元件。把手具有結合部及握持部。第一殼體具有容置空間,且貫穿形成有第一穿孔。第二殼體設置於容置空間中,具有限位槽及二容置槽,第二殼體貫穿形成有第二穿孔。卡合元件設置於限位槽中,具有第一齧合部、複數個定位部、卡合部及第三穿孔,卡合部穿過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以連接於結合部,第三穿孔貫穿卡合元件而形成。二定位元件設置於二容置槽中,卡合複數個定位部並套設於二定位元件上。鎖固元件穿過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及第三穿孔,並鎖固於結合部上。活動元件齧合第一齧合部,並供連接門窗之內框上的滑軌。

Description

門窗把手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把手結構,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門窗把手結構。
請參閱圖1A、圖1B以及圖1C、圖1D,圖1A、圖1B係為習知門窗把手結構的開啟正視圖與關閉正視圖,圖1C、圖1D係為習知門窗把手結構的分解圖。於圖式中,為了清楚表達內部結構,因而並未完整繪製出把手第一殼體。習知門窗把手結構1包含把手11、殼體12、卡合元件13、定位元件14、活動元件15及鎖固元件16。
把手11具有一結合部111,外形係為方形桿狀,方形桿狀中具有對應鎖固元件16的螺紋孔。
殼體12具有一第一穿孔121及一容置空間122,第一穿孔121貫穿整個殼體12,容置空間122設置在殼體12的一表面上,用於容置卡合元件13、定位元件14以及活動元件15。
卡合元件13具有第一齧合部131及第二穿孔132,並且在朝向把手11的表面上具有對應結合部111形狀的凹槽133。鎖固元件16穿過卡合元件13的第二穿孔132及殼體12的第一穿孔121,鎖固在把手11結合部111的螺紋孔中,把手11的結合部111穿過殼體12的第一穿孔121與卡合元件13的凹槽133卡合,進一步使得把手11轉動時可帶動卡合元件13轉動。
定位元件14為二片狀長形結構,具有彈性,並設置固定於殼體12的容置空間122中。
活動元件15具有第二齧合部151,卡合元件13的第一齧合部131與活動元件15的第二齧合部151彼此齧合,因此,當把手11轉動並帶動卡合元件13轉動時,可進一步帶動活動元件15。
活動元件15進一步連接於門窗內框的一滑軌(圖未示),而門窗的外框上則具有與內框上的滑軌對應設置的一阻擋元件,且當門窗關上後,外框的阻擋元件與內框的滑軌對應連接,據此藉由把手11帶動活動元件15轉動,進而連動內框的滑軌,且同時控制阻擋元件的位置,以上鎖門窗。
承上所述,由於把手11結合部111的外形係為方形桿狀,並藉由二片扁狀長方形結構的定位元件14夾持固定,因此,在把手11開啟與關閉的過程中,由於方形桿狀的結合部111的截面係成一正方形,其對角線的長度大於其邊線的長度,因此,在旋轉的過程中,定位元件14為二片扁狀長方形結構之間的距離會因為方形桿狀的結合部111的旋轉而被撐開,直到方形桿狀的結合部111旋轉90度後,方形桿狀的結合部111其截面的正方形邊線,與定位元件14為二片扁狀長方形結構平行後,二片扁狀長方形結構的定位元件14才會穩定的夾固結合部111外圍。
此外,由於在方形桿狀的結合部111在旋轉的過程中,並無穩定點可供把手11的結合部111定位,因而使得把手11的結合部111容易因定位元件14的應力與定位元件14僅產生磨擦力,因而需要針對準確的定位和夾持效果上改善。
據此,如何提供一種門窗把手結構以克服上述問題已成為目前急需研究的課題。
鑑於上述問題,本創作揭露一種門窗把手結構,包含把手、第一殼體、第二殼體、卡合元件、二定位元件、二彈性元件、鎖固元件以及活動元件。把手具有一結合部及一握持部。第一殼體具有一容置空間,且貫穿形成有一第一穿孔,第一穿孔對應把手結合部的位置。第二殼體設置於第一殼體的容置空間中,具有限位槽、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且第二殼體貫穿形成有第二穿孔。卡合元件設置於第二殼體之限位槽中,具有第一齧合部、複數個定位部、卡合部及第三穿孔,且沿卡合元件一軸向之兩端分別為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齧合部及複數個定位部形成於第一端,卡合部形成於第二端,且卡合部穿過第一殼體之第一穿孔及第二殼體之第二穿孔,以連接於把手之結合部,第三穿孔係沿卡合元件的軸向貫穿卡合元件而形成,且第三穿孔的位置對應第一殼體第一穿孔的位置。二定位元件分別設置於第二殼體之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中,且分別對應卡合該卡合元件之複數個定位部。二彈性元件分別套設於二定位元件上,且二彈性元件之兩端分別抵靠於二定位元件與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的一槽內壁,以分別迫使二定位元件抵靠於卡合元件的複數固定部。鎖固元件穿過第一殼體之第一穿孔、第二殼體之第二穿孔以及卡合元件之第三穿孔,並鎖固於把手之結合部上。活動元件齧合卡合元件之第一齧合部,並供連接門窗之內框上的滑軌,其中當把手由第一位置轉動至第二位置時,帶動卡合元件由第一位置轉動至第二位置,進而帶動活動元件由第一位置滑動至第二位置,二定位元件分別定位在卡合元件之定位部上。
承上所述,本創作門窗把手結構具有結構簡易、使用便利以及安靜穩定的優點,並藉由定位元件及卡合元件的設計,使得把手在轉動時,可達到平順穩定地操作,準確的定位和穩定的夾持效果。
請參閱圖2A至圖2C,其係為本創作門窗把手結構的立體圖、側視圖以及上視圖,並一併參閱圖3A及圖3B,其係為本創作門窗把手結構的分解圖。門窗把手結構2包含把手21、第一殼體22、第二殼體23、卡合元件24、二定位元件25、二彈性元件26、鎖固元件27以及活動元件28。把手21具有一結合部211及一握持部212。第一殼體22具有一容置空間221,且貫穿形成有一第一穿孔222,第一穿孔222對應把手21結合部211的位置。第二殼體23設置於第一殼體22的容置空間221中,具有限位槽231、第一容置槽232及第二容置槽233,且第二殼體23貫穿形成有第二穿孔234。卡合元件24設置於第二殼體23之限位槽231中,具有第一齧合部241、複數個定位部242、卡合部243及第三穿孔244,且沿卡合元件24一軸向之兩端分別為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齧合部241及複數個定位部242形成於第一端,卡合部243形成於第二端,且卡合部243穿過第一殼體22之第一穿孔222及第二殼體23之第二穿孔234,以連接於把手21之結合部211,第三穿孔244係沿卡合元件24的軸向貫穿卡合元件24而形成,且第三穿孔244的位置對應第一殼體22第一穿孔222的位置。二定位元件25分別設置於第二殼體23之第一容置槽232及第二容置槽233中,且分別對應卡合該卡合元件24之複數個定位部242。二彈性元件26分別套設於二定位元件25上,且二彈性元件26之兩端分別抵靠於二定位元件25與第一容置槽232及第二容置槽233的一槽內壁,以分別迫使二定位元件25抵靠於卡合元件24的複數固定部242。鎖固元件27穿過第一殼體22之第一穿孔222、第二殼體23之第二穿孔234以及卡合元件24之第三穿孔244,並鎖固於把手21之結合部211上。活動元件28齧合卡合元件24之第一齧合部241,並供連接門窗之內框上的滑軌,其中當把手21由第一位置轉動至第二位置時,帶動卡合元件24由第一位置轉動至第二位置,進而帶動活動元件28由第一位置滑動至第二位置,二定位元件25分別定位在卡合元件24之定位部242上。
第一殼體22在面向把手的表面上具有一凸出部,用於對應把手21的結合部211。
第二殼體23背向第一殼體22之第一表面內凹形成限位槽231,第二殼體23面向第一殼體22的第二表面內凹形成第一容置槽232及第二容置槽233。第二殼體23的第二穿孔234連通限位槽231及第一殼體22的容置空間221。第二殼體23還形成有第一通孔235及第二通孔236,第一通孔235連通第一容置槽232及限位槽231,第二通孔236連通第二容置槽233及限位槽231。
卡合元件24的複數個定位部242係沿卡合元件24徑向向內形成的複數定位凹槽,且複數定位凹槽係呈等角度分布,形成於卡合元件24第一端的全部外緣。於本創作之實施例中,定位部242的數量包含4個,並以90度的角度等距分佈設置。卡合元件24第一齧合部241具有沿卡合元件24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複數輪齒,且該些輪齒係呈等角度分布形成於卡合元件24的第一端的部份外緣。卡合元件24複數輪齒的外徑係大於第二殼體23限位槽231的外徑,使得卡合元件24限位於限位槽231內轉動。
定位元件25具有套設部251、凸錐形部252及抵靠部253。套設部251為圓柱狀,抵靠部253為平板狀,形成於套設部251與凸錐形部252之間。
二彈性元件26分別設置於二定位元件25的套設部251上,第一彈性元件26一端抵靠在第一定位元件25抵靠部253,另一端抵靠第二殼體23第一容置槽232的槽壁,第二彈性元件26一端抵靠在第二定位元件25抵靠部253,另一端抵靠第二殼體23第二容置槽233的槽壁。
活動元件28包含第二齧合部281、一第一連接部282及第二連接部283,第二齧合部281齧合卡合元件24之第一齧合部241,第一連接部282連接門窗的滑軌,第二連接部283卡合第二殼體23表面上的凸軌237,凸軌237的設置位置如圖3A所示。此外,第二齧合部281除了齧合卡合元件24之第一齧合部241以外,並以卡合的方式卡合於第二殼體23與第一殼體22所形成容置空間222的缝隙中。
請參閱圖4A至4C,其係為本創作門窗把手結構卡合元件與活動元件連接作動的剖視圖。卡合元件24第一齧合部241的外徑係大於第二殼體23限位槽231的外徑,使得卡合元件24被限制於限位槽231內轉動。限制的角度為90度,因此,連接卡合元件24的把手21亦被限制在90度的角度內轉動,亦即把手21僅能由水平的門窗開啟位置轉動至垂直的門窗關閉位置。此外,卡合元件24藉由把手21的帶動而轉動,活動元件28藉由卡合元件24的帶動而上下移動。
請參閱圖5A至圖5C,其係為本創作門窗把手結構定位元件與卡合元件卡合的作動剖面圖。定位元件25具有套設部251及凸錐形部252,彈性元件26套設於套設部251上,凸錐形部252係對應卡合定位部242,使得定位元件25定位卡合於定位部242中。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彈性元件26包含壓縮彈簧,定位部242包含定位凹槽。卡合元件24複數個定位部242間隔設置於軸芯部243第一端上,使得卡合元件24轉動時,定位元件25可在複數個定位部242之間移動,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卡合元件24包含四定位部242。如圖5A所示,當把手21初始位於門窗開啟位置時,二定位元件25分別位於上定位部242及下定位部242的位置。如圖5B所示,當把手21轉動至水平的門窗開啟位置以及垂直的門窗關閉的位置之間時,卡合元件24藉由凹錐形之定位部242推升二定位元件25至軸芯部243第一端的外緣位置。如圖5C所示,當把手21轉動至垂直的門窗關閉位置時,二定位元件25分別移動卡合至左定位部242及右定位部242的位置。
需注意的是,卡合元件24第一端的外緣位置與定位元件25之凸錐形部252接觸時,其接觸的面積係為平滑的一面積表面,其係為錐形頂部的表面,因而使得二定位元件25可平滑地分別由上、下定位部242的位置移動至左右定位部242的位置而達到穩定準確的定位效果。此外,藉由彈性元件26的作用力,可協助二定位元件25準確的定位在卡合元件24之間的凹槽內,進一步穩定二定位元件25在卡合元件24各個定位部242之間的移動。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二定位元件25係為工程塑膠材質,因而可進一步減少可能因磨擦或碰撞產生的損傷和雜音。
請參閱圖6A及圖6C,其係為本創作門窗把手結構設置於門窗上的作動示意圖,圖6B及圖6D分別為圖6A及圖6C的局部放大圖。當活動元件28藉由卡合元件24帶動時,活動元件28係於容置空間222中上下移動,進一步帶動連接的門窗滑軌S上下移動。門窗滑軌S上設置有複數個凸出件P,門框F上對應複數個凸出件P的位置設置有複數個阻擋扣合件B。因此,當滑軌S上複數個凸出件P的位置移動至對應的阻擋扣合件B位置時,門窗內扇W將藉由阻擋扣合件B的阻擋而無法向外開啟、推開,如圖6A所示。當滑軌S上複數個凸出件P的位置上下移動錯開阻擋扣合件B的位置時,門窗內扇W將可向外開啟、推開,如圖6C所示。
綜上所述,本創作門窗把手結構具有結構簡易、使用便利以及安靜穩定的優點,並藉由定位元件及卡合元件的設計,使得把手在轉動時,可平靜穩定地轉動,使得把手在轉動時,不但可以平順穩定地操作,準確的定位和達到穩定的鎖定和迫緊門窗的功能,更可以讓門窗達到進一步的隔音效果。
1:門窗把手結構 11:把手 111:結合部 12:第一殼體 121:第一穿孔 122:容置空間 13:卡合元件 131:第一齧合部 132:第二穿孔 133:凹槽 14:定位元件 15:活動元件 151:第二齧合部 16:鎖固元件 2:門窗把手結構 21:把手 211:結合部 212:握持部 22:第一殼體 221:容置空間 222:第一穿孔 23:第二殼體 231:限位槽 232:第一容置槽 233:第二容置槽 234:第二穿孔 235:第一通孔 236:第二通孔 237:凸軌 24:卡合元件 241:第一齧合部 242:複數個定位部 243:卡合部 244:第三穿孔 25:定位元件 251:套設部 252:凸錐形部 253:抵靠部 26:彈性元件 27:鎖固元件 28:活動元件 281:第二齧合部 282:第一連接部 283:第二連接部 P:凸出件 B:阻擋扣合件 S:滑軌 F:門框 W:門窗內扇
圖1A及圖1B係為習知門窗把手結構的正視圖; 圖1C及圖1D係為習知門窗把手結構的分解圖; 圖2A至圖2C係為本創作門窗把手結構的立體圖、側視圖以及上視圖; 圖3A及圖3B係為本創作門窗把手結構的分解圖; 圖4A至4C係為本創作門窗把手結構卡合元件與活動元件連接作動的剖視圖; 圖5A至圖5C係為本創作門窗把手結構定位元件與卡合元件卡合的作動剖面圖; 圖6A及圖6C係為本創作門窗把手結構設置於門窗上的作動示意圖;以及 圖6B及圖6D分別為圖6A及圖6C的局部放大圖。
2:門窗把手結構
21:把手
22:第一殼體

Claims (11)

  1. 一種門窗把手結構,包含: 一把手,具有一結合部及一握持部; 一第一殼體,具有一容置空間,且貫穿形成有一第一穿孔,該第一穿孔對應該把手之該結合部的位置; 一第二殼體,設置於該第一殼體的容置空間中,具有一限位槽、一第一容置槽及一第二容置槽,且該第二殼體貫穿形成有一第二穿孔; 一卡合元件,設置於該第二殼體之該限位槽中,具有一第一齧合部、複數個定位部、一卡合部及一第三穿孔,且沿該卡合元件一軸向之兩端分別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齧合部及該複數個定位部形成於該第一端,該卡合部形成於該第二端,且該卡合部穿過該第一殼體之該第一穿孔及該第二殼體之該第二穿孔,以連接於該把手之該結合部,該第三穿孔係沿該卡合元件的軸向貫穿該卡合元件而形成,且該第三穿孔的位置對應該第一殼體該第一穿孔的位置; 二定位元件,分別設置於該第二殼體之該第一容置槽及該第二容置槽中,且分別對應卡合該卡合元件之該複數個定位部; 二彈性元件,分別套設於該二定位元件上,且該二彈性元件之兩端分別抵靠於該二定位元件與該第一容置槽及該第二容置槽的一槽內壁,以分別迫使該二定位元件抵靠於該卡合元件的該複數固定部; 一鎖固元件,穿過該第一殼體之該第一穿孔、該第二殼體之該第二穿孔以及該卡合元件之該第三穿孔,並鎖固於該把手之該結合部上;以及 一活動元件,齧合該卡合元件之該第一齧合部,並供連接一門窗之一內框上的一滑軌; 其中當該把手由一第一位置轉動至一第二位置時,帶動該卡合元件由該第一位置轉動至該第二位置,進而帶動該活動元件由該第一位置滑動至該第二位置,該二定位元件分別定位在該卡合元件之該複數個定位部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門窗把手結構,其中該第二殼體背向該第一殼體之一第一表面內凹形成該限位槽,該第二殼體面向該第一殼體的一第二表面內凹形成該第一容置槽及該第二容置槽。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門窗把手結構,其中該第二殼體之該第二穿孔連通該限位槽及該第一殼體的該容置空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門窗把手結構,其中該第二殼體還形成有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二通孔,該第一通孔連通該第一容置槽及該限位槽,該第二通孔連通該第二容置槽及該限位槽。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門窗把手結構,其中該彈性元件包含一壓縮彈簧。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門窗把手結構,其中該二定位元件係為塑膠材質。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門窗把手結構,其中該第一齧合部具有沿該卡合元件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複數輪齒,且該些輪齒係呈等角度分布形成於該卡合元件的第一端的部份外緣。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門窗把手結構,其中該卡合元件之該複數輪齒的一外徑係大於該第二殼體該限位槽的一外徑,使得該卡合元件限位於該限位槽轉動。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門窗把手結構,其中該複數個定位部具有沿該卡合元件徑向向內延伸形成的複數定位凹槽,且該複數定位凹槽係呈等角度分布,形成於該卡合元件之該第一端的全部外緣。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門窗把手結構,其中該定位元件具有一套設部及一凸錐形部,該彈性元件套設於該套設部上,該凸錐形部係對應該複數定位凹槽。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門窗把手結構,其中於該定位部的數量包含4個,並以90度的角度等距分佈設置。
TW109209444U 2020-07-23 2020-07-23 門窗把手結構 TWM606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9444U TWM606014U (zh) 2020-07-23 2020-07-23 門窗把手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9444U TWM606014U (zh) 2020-07-23 2020-07-23 門窗把手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6014U true TWM606014U (zh) 2021-01-01

Family

ID=75238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9444U TWM606014U (zh) 2020-07-23 2020-07-23 門窗把手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60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80941B2 (en) Hinge
US6519988B1 (en) Structure of a lockset
US20170022740A1 (en) Locking Hinge Assembly
TWI710694B (zh) 可調整鎖心距之圓柱形栓鎖
EP3061372B1 (en) Quick-connecting device and shower room component
TWM596257U (zh) 模組化玻璃門
US7530245B2 (en) Door lock
US20140159392A1 (en) Concealed fastener lockset
JP2017012576A (ja) 組立式収納ボックス
TW201441468A (zh) 鎖具結構
JP6917052B2 (ja) スライドヒン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キャビネット
TWM606014U (zh) 門窗把手結構
KR101375776B1 (ko) 푸쉬 앤 풀 열림방식의 도어록
JP2018159222A5 (zh)
US20150240520A1 (en) Camlock
EP3121363B1 (en) Fixing square for frames comprising profiles inserted in the square channel
JP2015520311A (ja) 開口枠破壊防止装置
US2558361A (en) Locking mechanism of spring projected latching bolt type
JP3183840U (ja) 引戸の隙間防止装置
KR101871990B1 (ko) 마그네틱을 이용한 미닫이문 잠금장치
US7350838B2 (en) Catch or locking element
KR101904449B1 (ko) 미닫이형 이중창문
TWI504801B (zh) Push / pull / rotary lock
JP6918561B2 (ja) 建具用ディスクタンブラー錠に適合する鍵
KR100626151B1 (ko) 건축물 출입문 부속시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