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5837U - 浪板結構 - Google Patents

浪板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5837U
TWM605837U TW109212254U TW109212254U TWM605837U TW M605837 U TWM605837 U TW M605837U TW 109212254 U TW109212254 U TW 109212254U TW 109212254 U TW109212254 U TW 109212254U TW M605837 U TWM605837 U TW M60583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section
section
end surface
corrugated board
found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22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文育
Original Assignee
竹均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竹均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竹均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22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5837U/zh
Publication of TWM605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5837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浪板結構,其主要包含有一基礎底端面,由所述基礎底端面往二側分別設有組接部,所述二組接部呈對稱設置,並能藉由所述二組接部相互嵌卡定位,而構成一具有強度的五角管型抗力載體;藉此,讓每一浪板透過二側的組接部而能鋪接組合,並在所述浪板內部所形成的凹部空間填塞建材,能有效達到增強整體承受重量的功效與目的。

Description

浪板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浪板結構,尤指一種透過疊合搭接呈五角管型抗力載體,可有效增強整體承受重量的浪板結構為其創作應用者。
按,一般鋼骨結構的大樓在配合混凝土施作的樓層地板或屋頂時,係於鋼骨橫樑上舖設凹凸形狀之浪板,浪板側邊設有凹凸封口板,以防止澆灌之混凝土溢出,再於浪板表面置設有綁紮完成之鋼筋,最後澆置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後,即可將上述浪板、鋼筋、混凝土結合為一,以形成層板結構。
如上述所揭之建築用層板之施工方法,皆係利用鍍鋅彩色波浪鋼板為之,其缺點為波浪鋼板之波浪槽深度不足,致使波浪鋼板與混凝土間之結合部份只有面與面之接觸,並無立體化之結合,因此即使浪板、波浪鋼板經填設混凝土後,兩者亦無法充份結合。即實際上混凝土與波浪鋼板亦分屬個體,不耐強震。
次者習知之波浪鋼板其波浪槽太淺,且呈波浪狀,亦不適合再填設玻璃棉,或其它隔音、隔熱、耐燃材料,否則會造成地板或天花板厚度太厚,或混凝土充填量不足之問題。
又者習知波浪鋼板建造而成之層板,位於其下方之天花板,會形成波浪紋路,極不雅觀,且使燈具等之吊掛產生不順,而唯一解決方法是天花板或內牆再花一筆裝璜費用,一致使建築物成本提高甚多。
緣是,創作人本著精益求精的精神及多年該相關行業之豐富設計開發及實際製作經驗,並經過時代變化,特再提供一種浪板結構,以期外觀與性能出現改革的浪板結構在市場上推陳出新,達到更佳實用價值性之目的者。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浪板結構,尤指一種透過疊合搭接呈五角管型抗力載體,可有效增強整體承受重量的浪板結構為目的者。
本創作浪板結構之主要目的與功效,係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
其主要包含有一基礎底端面,由所述基礎底端面往二側分別設有組接部,所述二組接部呈對稱設置,並能藉由所述二組接部相互嵌卡定位,而構成一具有強度的五角管型抗力載體;藉此,讓每一浪板透過二側的組接部而能鋪接組合,並在所述浪板內部所形成的凹部空間填塞建材[如混凝土、防火隔熱材],能有效達到增強整體承受重量的功效與目的。
本創作浪板結構的較佳實施例,其中於所述基礎底端面往二側分別設有與其相對垂直的側端面,所述組接部設置於所述側端面末端。
本創作浪板結構的較佳實施例,其中所述組接部包含有斜撐段、內直段、平直段及彎勾段。
本創作浪板結構的較佳實施例,其中於所述基礎底端面上設有至少一補強肋部,所述補強肋部能增加端面承載重力的強度。
本創作浪板結構的較佳實施例,其中於所述基礎底端面與所述側端面之間設有一補強導角,所述補強導角能增加端面承載重力的強度。
本創作浪板結構的較佳實施例,其中所述補強肋部可為倒V型、鳩尾槽型者。
為令本創作所運用之技術內容、創作目的及其達成之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茲於下詳細說明之,並請一併參閱所揭之圖式及圖號:
首先,請參閱第一~四圖所示,為本創作之浪板結構底部立體外觀、剖視、分解及組合示意圖,其主要包含有:
一基礎底端面(1),係於二側分別銜接有與其相對垂直的側端面(2),於其一側端面(2)末端設有第一組接部(3),而另一側端面末端設有第二組接部(4);
所述第一組接部(3)包含有與側端面(2)銜接並往內側傾斜的第一斜撐段(31),所述第一斜撐段(31)銜接第一內直段(32),所述第一內直段(32)連結一往外側延伸的第一平直段(33),並於第一平直段(33)末端設有第一彎勾段(34);
所述第二組接部(4)包含有與側端面(2)銜接並往內側傾斜的第二斜撐段(41),所述第二斜撐段(41)銜接第二內直段(42),所述第二內直段(42)連結一往外側延伸的第二平直段(43),並於第二平直段(43)末端設有第二彎勾段(44);其中:
所述第一內直段(32)長度大於所述第二內直段(42),所述第一平直段(33)寬度大於第二平直段(43),讓所述第一組接部(3)之第一內直段(32)、第一平直段(33)及第一彎勾段(34)包覆於第二組接部(4)之第二彎勾段(44)、第二平直段(43)及第二內直段(42)外部,且讓所述第一、第二組接部(3)、(4)搭接構成一五角管型抗力載體(A)。
當於使用組裝時,請參第一~四圖所示,其每一浪板係具有二側的第一組接部(3)與第二組接部(4),而將二相對應的浪板相互搭接時,係透過其一浪板之第一組接部(3)對應包覆於另一浪板之第二組接部(4)外部,而其組裝係如:
將一浪板的第二組接部(4)之第二彎勾段(44)、第二平直段(43)及第二內直段(42)部位對應嵌入另一浪板的第一組接部(3)之第一內直段(32)、第一平直段(33)及第一彎勾段(34)所構成的空間內,使第二組接部(4)之第二彎勾段(44)貼抵於第一組接部(3)之第一內直段(32),而第一、第二平直段(33)、(43)相互貼合,第二組接部(4)之第二內直段(42)貼抵於第一組接部(3)之第一彎勾段(34),讓所述第一組接部(3)包覆於所述第二組接部(4)外部,並使所述第一、第二組接部(3)、(4)搭接構成一五角管型抗力載體(A),而相對應之側端面(2),也相互抵掣定位,以完成搭組。
進一步所述第一內直段(32)長度大於所述第二內直段(42),及所述第一平直段(33)寬度大於第二平直段(43)的設計,其所大於的尺寸為浪板的厚度,在此厚度範圍內讓所述第一、第二組接部(3)、(4)能穩固嵌卡定位。
另外,請參第二、五圖所示,為了增加整體受重強度,特於所述基礎底端面(1)上設有至少一補強肋部(11),所述補強肋部(11)能增加基礎底端面(1)承載重力的強度,所述補強肋部(11)的形狀可如第二、五圖所示,可為倒V型、鳩尾槽型;同時,於所述基礎底端面(1)與所述側端面(2)之間設有一補強導角(12),所述補強導角(12)能增加基礎底端面(1)承載重力的強度。
接著,請參閱第六圖所示,為本創作浪板係應用於搭設屋頂之用,其每一浪板的基礎底端面(1)與二側端面(2)及第一、第二組接部(3)、(4)之間構成一填塞建材的凹部空間(B),以下舉例不同建材物質:如混凝土應用-請參閱第六圖所示,係於凹部空間(B)可以鋪設所需溫度鋼筋或預埋管線,再灌漿填裝混凝土,讓多數浪板搭接後所形成的五角管型抗力載體(A),其下方補強導角(12)及側端面(2)及支撐斜撐段,能呈現穩定支撐效果,並可有效防止混凝土滑動,而具有結構性鏈結效能,有效達到支撐固定強化,並讓屋頂具有能乘載高荷重能力的功效。
前述之實施例或圖式並非限定本創作之結構樣態,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之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創作之專利範疇。
藉由以上所述,本創作之使用實施說明可知,本創作與現有技術手段相較之下,本創作主要係具有下列優點:
1.本創作浪板結構,藉由二組接部搭接構成一五角管型抗力載體,有效達到增強整體承受重量的功效與目的。
2.本創作浪板結構,同上,在組裝搭接的施作過程,具有方便操作與施工組裝的功效。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確能達到所預期之使用功效,又其所揭露之具體構造,不僅未曾見於同類產品中,亦未曾公開於申請前,誠已完全符合專利法之規定與要求,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之申請,懇請惠予審查,並賜准專利,則實感德便。
1:基礎底端面
11:補強肋部
12:補強導角
2:側端面
3:第一組接部
31:第一斜撐段
32:第一內直段
33:第一平直段
34:第一彎勾段
4:第二組接部
41:第二斜撐段
42:第二內直段
43:第二平直段
44:第二彎勾段
5:上層板
6:二次桁架結構繫件
A:抗力載體
B:凹部空間
第一圖:本創作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二圖:本創作剖視示意圖。
第三圖:本創作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四圖:本創作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五圖: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第六圖:本創作浪板應用示意圖(混凝土)。
1:基礎底端面
11:補強肋部
12:補強導角
2:側端面
3:第一組接部
31:第一斜撐段
32:第一內直段
33:第一平直段
34:第一彎勾段
4:第二組接部
41:第二斜撐段
42:第二內直段
43:第二平直段
44:第二彎勾段

Claims (7)

  1. 一種浪板結構,其主要包含有: 一基礎底端面,係於二側分別銜接有與其相對垂直的側端面,於其一側端面末端設有第一組接部,而另一側端面末端設有第二組接部; 所述第一組接部包含有與側端面銜接並往內側傾斜的第一斜撐段,所述第一斜撐段銜接第一內直段,所述第一內直段連結一往外側延伸的第一平直段,並於第一平直段末端設有第一彎勾段; 所述第二組接部包含有與側端面銜接並往內側傾斜的第二斜撐段,所述第二斜撐段銜接第二內直段,所述第二內直段連結一往外側延伸的第二平直段,並於第二平直段末端設有第二彎勾段;其中: 所述第一內直段長度大於所述第二內直段,所述第一平直段寬度大於第二平直段,讓所述第一組接部之第一內直段、第一平直段及第一彎勾段包覆於第二組接部之第二彎勾段、第二平直段及第二內直段外部,且讓所述第一、第二組接部搭接構成一五角管型抗力載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浪板結構,其中於所述基礎底端面上設有至少一補強肋部,所述補強肋部能增加所述基礎底端面承載重力的強度。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浪板結構,其中於所述基礎底端面與所述側端面之間設有一補強導角,所述補強導角能增加所述基礎底端面承載重力的強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浪板結構,其中於所述浪板的基礎底端面與二側端面及第一、第二組接部之間構成一凹部空間,所述凹部空間用以填塞建築用材料或空氣。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浪板結構,其中於多數個搭接浪板上方可對應組設有上層板。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浪板結構,其中於多數個搭接浪板之五角管型抗力載體上方對應組設有二次桁架結構繫件,所述二次桁架結構繫件上方鋪設有上層板。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浪板結構,其中所述補強肋部可為倒V型、鳩尾槽型者。
TW109212254U 2020-09-17 2020-09-17 浪板結構 TWM6058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2254U TWM605837U (zh) 2020-09-17 2020-09-17 浪板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2254U TWM605837U (zh) 2020-09-17 2020-09-17 浪板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5837U true TWM605837U (zh) 2020-12-21

Family

ID=74670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2254U TWM605837U (zh) 2020-09-17 2020-09-17 浪板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58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10029717A1 (en) Composite building block with modular connective structure
CN107386493B (zh) 一种轻质隔墙板
CN206034706U (zh) 内置轻钢龙骨聚氨酯外墙挂板
CN206737200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TWM605837U (zh) 浪板結構
CN208870235U (zh) 一种钢梁与页岩砖外墙连接节点结构
CN106760059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CN111139944A (zh) 预制保温板及其制作方法和作为楼板的施工方法
CN217811844U (zh) 一种增强抗弯刚度的轻质薄型叠合楼板
CN217759552U (zh) 一种聚氨酯墙板
CN206467883U (zh) 保温隔热墙板及保温隔热墙体
CN215211803U (zh) 一种装配式多槽增强叠合楼板
WO2011114301A2 (pt) Bloco para construção de paredes divisórias e respectivo processo de aplicação
CN213062620U (zh) 一种预制泡沫混凝土填充双面叠合外围护墙及护墙组合
CN209907677U (zh) 一种隔墙板与横梁的连接结构
TWM606631U (zh) 浪板組合系統
CN206941949U (zh) 一种钢框水泥复合楼板
CN105178472B (zh) Eps模块夹心保温墙体结构
CN208152339U (zh) 一种带凹槽拱形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CN206428851U (zh) 一种轻钢骨架实心墙
CN109339242A (zh) 装配式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房屋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11948959U (zh) 预制保温板
CN218758123U (zh) 一种用于建筑物内部防火隔墙的硫氧镁金属板
CN218714564U (zh) 一种装配式外墙挂板
CN219241004U (zh) 一种陶粒屋面叠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