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5423U - 太陽熱能通風結構 - Google Patents
太陽熱能通風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05423U TWM605423U TW109209801U TW109209801U TWM605423U TW M605423 U TWM605423 U TW M605423U TW 109209801 U TW109209801 U TW 109209801U TW 109209801 U TW109209801 U TW 109209801U TW M605423 U TWM605423 U TW M605423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vent
- solar thermal
- ventilation structure
- fram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太陽熱能通風結構,此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包括一通風罩、複數吸熱鰭片及一透光蓋板,通風罩具有一底板及環設在底板周圍的一周板,底板設有一通風口;複數吸熱鰭片彼此間隔並列且豎立於通風口;透光蓋板容置於通風罩且架設在通風口上方,透光蓋板完全罩蓋住通風口;其中,底板、周板分別與透光蓋板之間具有一間距而形成一氣流通道。藉此,使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具有良好地散熱效率。
Description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安裝於屋頂的通風結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太陽熱能通風結構。
由於住宅、辦公樓、商場、溫室、停車場、廠房或倉庫等建築物內部較為悶熱,若室內熱氣流通不順暢,熱氣容易堆積於建築物上端,導致溫度難以下降,造成工作環境不佳,所以大多經營者會在屋頂加裝電風扇或渦輪通風扇,以達到散熱通風效果。
然而,電風扇需依靠電力帶動,會提高營業成本及增加環境噪音;渦輪通風扇依靠外界的自然風吹入風扇內部,致使堆積於建築物上端的熱氣無法排出。是以,如何設計一種無須電力且具較佳散熱效率的通風結構,係所有業者研究之重點。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遂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盡力解決上述之問題點,即成為本創作人改良之目標。
本創作提供一種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其係利用複數吸熱鰭片吸收太陽能熱輻射而產生空氣自然對流,進而強制性帶動室內空氣經由通風口及氣流通道排出戶外,使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具有良好地散熱效率。
於本創作實施例中,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包括:一通風罩,具有一底板及環設在該底板周圍的一周板,該底板設有一通風口;複數吸熱鰭片,彼此間隔並列且豎立於該通風口;以及一透光蓋板,容置於該通風罩且架設在該通風口上方,該透光蓋板完全罩蓋住該通風口;其中,該底板、該周板分別與該透光蓋板之間具有一間距而形成一氣流通道。
基於上述,通風罩的底板安裝在屋頂上,屋頂的透空口與底板的通風口呈相對設置,複數吸熱鰭片、金屬材料所構成的底板可透過透光蓋板吸收太陽能熱輻射,使通風口處累積大量熱空氣,再利用熱空氣上升原理,使熱空氣經由底板、周板與透光蓋板之間形成的氣流通道快速上升,從而強制帶動透空口內部的室內空氣由通風口排出戶外,以達到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具有良好地散熱效率。
基於上述,本創作太陽熱能通風結構更包括外斜環板,底板與周板的交接處設有複數出水口,外斜環板設置於底板且環設在通風口的外部,外斜環板朝遠離通風口方向逐漸遞減高度,使雨水落下時會經由外斜環板與出水口導引至通風罩外部及屋頂上,進而避免雨水自通風口滲入屋頂下方的室內,以加強太陽熱能通風結構之防滲水功效。
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將配合圖式說明如下,然而所附圖式僅作為說明用途,並非用於侷限本創作。
請參考圖1至圖7所示,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太陽熱能通風結構,此太陽熱能通風結構10主要包括一通風罩1、複數吸熱鰭片2及一透光蓋板3。
如圖1至圖7所示,通風罩1具有一底板11及環設在底板11周圍的一周板12,底板11設有一通風口111,通風罩1在底板11與周板12的交接處13設有複數出水口14。
詳細說明如下,周板12具有一底緣121、一內壁122及一外壁123,複數出水口14自底緣121凹設且貫穿內壁122與外壁123。
另外,底板11為鐵片等金屬材料所構成,且底板11上更可披覆一層吸熱漆,以提高底板11吸收太陽能熱輻射之效率。
再者,本實施例之通風罩1的形狀為正方形,但不以此為限制,通風罩1的形狀可為圓形、橢圓形、多邊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任意幾何形狀。
如圖2至圖4、圖6所示,複數吸熱鰭片2彼此間隔並列且豎立於通風口111。其中,每一吸熱鰭片2為鐵、銅、鋁等金屬材質所構成,且各吸熱鰭片2的表面更可披覆一層吸熱漆,使每一吸熱鰭片2具有優良地吸收太陽能熱輻射之效率。
如圖1至圖7所示,透光蓋板3容置於通風罩1且架設在通風口111上方,透光蓋板3完全罩蓋住通風口111。其中,透光蓋板3之最佳實施為玻璃材質所構成。
此外,底板11與透光蓋板3之間具有一間距h1,周板12的內周緣與透光蓋板3之間具有一間距h2,而在底板11、周板12與透光蓋板3之間形成一氣流通道s。
如圖2至圖4、圖6所示,本創作太陽熱能通風結構10更包括一外斜環板4,外斜環板4設置於底板11且環設在通風口111的外部,外斜環板4朝遠離通風口111方向逐漸遞減高度。
另外,外斜環板4的內側形成有一內端緣41及外側具有一外端緣42,又透光蓋板3的面積大於內端緣41圍設出的開口面積,以令透光蓋板3完全罩蓋住內端緣41,外端緣42抵貼於周板12,且外端緣42的高度齊平或高於複數出水口14的底端141,使雨落在外斜環板4上時會被導流至出水口14排出。
如圖1至圖7所示,本創作太陽熱能通風結構10更包括一框架5,框架5容置於通風罩1且架設在通風口111上方,透光蓋板3固定於框架5。
進一步說明如下,框架5包含一底架51、環設在底架51周圍的一環形框52,及固接在環形框52與周板12之間的複數支撐架53,透光蓋板3固定於底架51,環形框52設有配置在透光蓋板3外周緣的複數漏水口521。
如圖2至圖4、圖6所示,本創作太陽熱能通風結構10更包括一內斜環板6,內斜環板6的一端自內端緣41一體延伸成型及另一端抵貼於底板11且環設在通風口111的外部,內斜環板6朝接近通風口111方向逐漸遞減高度。
如圖6所示,本創作太陽熱能通風結構10之使用狀態,其係利用通風罩1的底板11安裝在屋頂100上,屋頂100的透空口101與底板11的通風口111呈相對設置,複數吸熱鰭片2、金屬材料所構成的底板11可透過透光蓋板3吸收太陽能熱輻射,使通風口111處累積大量熱空氣,再利用熱空氣上升原理,使熱空氣經由底板11、周板12與透光蓋板3之間形成的氣流通道s快速上升,從而強制帶動透空口101內部的室內空氣由通風口111排出戶外。藉此,本創作太陽熱能通風結構10可產生空氣自然對流,進而強制性帶動室內空氣經由透空口101、通風口111及氣流通道s排出戶外,以達到太陽熱能通風結構10具有良好地散熱效率。
另外,複數吸熱鰭片2彼此間隔並列且豎立於通風口111,其可防止鳥類自通風口111飛入屋頂100下方的室內。
再者,環形框52設有配置在透光蓋板3外周緣的複數漏水口521,底板11與周板12的交接處13設有複數出水口14,外斜環板4環設在通風口111的外部且朝遠離通風口111方向逐漸遞減高度,使雨水落下時會經由漏水口521、外斜環板4與出水口14導引至通風罩1外部及屋頂100上,進而避免雨水自通風口111滲入屋頂100下方的室內,以加強太陽熱能通風結構10之防滲水功效。
又,內斜環板6的一端自內端緣41一體延伸成型,內斜環板6的另一端抵貼於底板11且環設在通風口111的外部,內斜環板6朝接近通風口111方向逐漸遞減高度,以令累積在通風口111的熱空氣可被內斜環板6導引而快速流入氣流通道s。
此外,如圖5所示,通風罩1的底板11安裝在平面的屋頂100上;如圖7所示,通風罩1的底板11也可安裝在斜面的屋頂100上,屋頂100的樣式不以本實施例為限制。
請參考圖8至圖9所示,係本創作太陽熱能通風結構10之另一及再一實施例,圖8至圖9之實施例與圖1至圖7實施例大致相同,圖8至圖9之實施例與圖1至圖7實施例不同之處如下說明。
圖8至圖9之通風罩1的形狀為圓形或長方形,但不以此為限制,通風罩1的形狀可為圓形、橢圓形、多邊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任意幾何形狀。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太陽熱能通風結構,確可達到預期之使用目的,而解決習知之缺失,並具有產業利用性、新穎性與進步性,完全符合專利申請要件,爰依專利法提出申請,敬請詳查並賜准本案專利,以保障創作人之權利。
10:太陽熱能通風結構
1:通風罩
11:底板
111:通風口
12:周板
121:底緣
122:內壁
123:外壁
13:交接處
14:出水口
141:底端
2:吸熱鰭片
3:透光蓋板
4:外斜環板
41:內端緣
42:外端緣
5:框架
51:底架
52:環形框
521:漏水口
53:支撐架
6:內斜環板
h1、h2:間距
s:氣流通道
100:屋頂
101:透空口
圖1係本創作太陽熱能通風結構之立體組合圖。
圖2係本創作太陽熱能通風結構之立體示意圖。
圖3係本創作太陽熱能通風結構之俯視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太陽熱能通風結構之剖面示意圖。
圖5係本創作太陽熱能通風結構之使用狀態立體圖。
圖6係本創作太陽熱能通風結構之使用狀態剖視圖。
圖7係本創作太陽熱能通風結構之另一使用狀態立體圖。
圖8係本創作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另一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立體圖。
圖9係本創作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再一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立體圖。
10:太陽熱能通風結構
1:通風罩
11:底板
111:通風口
12:周板
121:底緣
123:外壁
13:交接處
14:出水口
141:底端
2:吸熱鰭片
3:透光蓋板
4:外斜環板
41:內端緣
42:外端緣
5:框架
52:環形框
521:漏水口
53:支撐架
6:內斜環板
Claims (11)
- 一種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包括: 一通風罩,具有一底板及環設在該底板周圍的一周板,該底板設有一通風口; 複數吸熱鰭片,彼此間隔並列且豎立於該通風口;以及 一透光蓋板,容置於該通風罩且架設在該通風口上方,該透光蓋板完全罩蓋住該通風口; 其中,該底板、該周板分別與該透光蓋板之間具有一間距而形成一氣流通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其中該通風罩在該底板與該周板的交接處設有複數出水口。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其中該周板具有一底緣、一內壁及一外壁,該複數出水口自該底緣凹設且貫穿該內壁與該外壁。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其更包括一外斜環板,該外斜環板設置於該底板且環設在該通風口的外部,該外斜環板朝遠離該通風口方向逐漸遞減高度。
- 如請求項4所述之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其中該外斜環板的內側形成有一內端緣,該透光蓋板完全罩蓋住該內端緣。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其中該透光蓋板的面積大於該內端緣的開口面積。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其更包括一內斜環板,該內斜環板的一端自該內端緣一體延伸成型,及另一端抵貼於該底板且環設在該通風口的外部,該內斜環板朝接近該通風口方向逐漸遞減高度。
- 如請求項4所述之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其中該外斜環板的外側具有一外端緣,該外端緣抵貼於該周板,且該外端緣的高度齊平或高於該複數出水口的底端。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其更包括一框架,該框架容置於該通風罩且架設在該通風口上方,該透光蓋板固定於該框架。
- 如請求項9所述之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其中該框架包含一底架及環設在該底架周圍的一環形框,該透光蓋板固定於該底架,該環形框設有配置在該透光蓋板外周緣的複數漏水口。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太陽熱能通風結構,其中該框架更包含固接在該環形框與該周板之間的複數支撐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09801U TWM605423U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太陽熱能通風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09801U TWM605423U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太陽熱能通風結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05423U true TWM605423U (zh) | 2020-12-11 |
Family
ID=74670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209801U TWM605423U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太陽熱能通風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05423U (zh) |
-
2020
- 2020-07-30 TW TW109209801U patent/TWM605423U/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610922B1 (en) |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frame thereof | |
WO2020078386A1 (zh) | 通风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 |
WO2015087035A1 (en) | Passive cooling system for wind tower | |
TWM537193U (zh) | 導流散熱裝置 | |
CN200952796Y (zh) | 太阳能驱动热对流的屋顶通风结构 | |
CN102231314A (zh) | 全户内分体式变压器的诱导通风冷却系统 | |
TWM605423U (zh) | 太陽熱能通風結構 | |
TWM570406U (zh) | Roof hood structure (8) | |
CN213119383U (zh) | 太阳热能通风结构 | |
CN205919283U (zh) | Led灯自呼吸对流散热壳体 | |
TWM537194U (zh) | 通風罩結構 | |
TWM562871U (zh) | 屋頂通風罩結構(五) | |
CN213870389U (zh) | 一种内置风扇的电子调速器 | |
CN104411148A (zh) | 一种热辐射防护机柜 | |
TWI638933B (zh) | Roof hood structure (4) | |
CN206816458U (zh) | 一种智能电泵 | |
TWM552974U (zh) | 排風散熱之裝置改良 | |
CN103366927A (zh) | 变压器自生风冷却系统 | |
CN203378179U (zh) | 逆变器散热风道装置 | |
CN102468359A (zh) | 太阳能光伏装置 | |
TWM586292U (zh) | 具風扇的通風罩 | |
CN203489223U (zh) | 一种电路板散热件 | |
TWM549323U (zh) | 通風採光罩結構 | |
CN204994181U (zh) | 一种强排风散热系统 | |
TWM556319U (zh) | 屋頂通風罩結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