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5305U - 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5305U
TWM605305U TW109209165U TW109209165U TWM605305U TW M605305 U TWM605305 U TW M605305U TW 109209165 U TW109209165 U TW 109209165U TW 109209165 U TW109209165 U TW 109209165U TW M605305 U TWM605305 U TW M60530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floating
adhesive
electronic device
par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9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伯毅
鄭憲鴻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9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5305U/zh
Publication of TWM605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5305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包括一機殼、一顯示模組、兩第一黏貼件以及兩線材。機殼具有一頂部、一底部,一第一側邊以及一第二側邊。顯示模組配置在機殼上。兩第一黏貼件配置在機殼的頂部且分別延伸至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各第一黏貼件具有一第一黏著部以及一第一浮貼部。各第一黏著部黏著顯示模組與機殼,各第一浮貼部連接各第一黏著部。兩線材分別穿設於兩第一浮貼部且分別沿著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而收納於機殼。各線材的末端突伸在機殼外。各線材適於沿一水平方向拉動各第一浮貼部,藉此將各第一黏著部抽離於頂部與顯示模組。

Description

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
現有窄邊框形式的電子裝置如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等,大多採用背膠將顯示面板貼合在顯示機殼上,為了因應修理或替換顯示面板的需求,現有的背膠會預留浮貼部位,當需要修理或替換顯示面板時,可藉由加熱顯示機殼以降低背膠的黏著性,接著再拉動浮貼部位,即可帶動背膠與顯示面板自顯示機殼分離,達到拆卸顯示面板的目的。然而,現有採用熱熔性背膠的電子裝置,在拆卸過程中多了預先加熱的步驟,此造成維修時間的增加,此外,背膠的浮貼部位僅少部份伸出在顯示機殼外,造成使用者不易施力,在拉動過程中也容易造成背膠的變形而難以從顯示機殼抽離。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在拆卸過程無需預先加熱以減少背膠的黏性,可節省時間,透過線材拉動背膠具備容易施力及避免變形等優點。
本新型創作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包括一機殼、一顯示模組、兩第一黏貼件以及兩線材。機殼具有一頂部、相對於頂部的一底部,位在頂部和底部之間的一第一側邊和一第二側邊。顯示模組配置在機殼上。兩第一黏貼件配置在機殼的頂部且分別延伸至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各第一黏貼件具有一第一黏著部以及一第一浮貼部。各第一黏著部黏著顯示模組與機殼,各第一浮貼部連接各第一黏著部。兩線材分別穿設於兩第一浮貼部且分別沿著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而收納於機殼。各線材的末端突伸在機殼外。各線材適於沿一水平方向拉動各第一浮貼部,藉此將各第一黏著部抽離於頂部與顯示模組。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機殼具有兩容納槽、兩溝槽以及兩通道,兩容納槽成形於頂部且分別鄰近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兩溝槽分別連通兩容納槽且分別相鄰於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各溝槽自頂部朝底部延伸,兩通道成形於底部且分別連通兩溝槽。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浮貼部具有一拉動空間,各線材穿設於各第一浮貼部的拉動空間且設置在相應的各容納槽、各溝槽以及各通道中,各線材的末端沿著各通道穿過機殼的一底部縫隙。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黏貼件的各第一浮貼部配置在相應的各容納槽中且對位於機殼的一側邊縫隙。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容納槽具有兩導角與一斜面,兩導角配置在各溝槽的兩側,斜面自容納槽的內壁面斜向延伸至機殼的頂部。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線材適於拉動各第一浮貼部沿著各斜面並穿過機殼的側邊縫隙,以帶動各第一黏著部遠離機殼的一中心線。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兩第二黏貼件,各第二黏貼件具有一第二黏著部以及一第二浮貼部,各第二黏著部配置在機殼的第一側邊或第二側邊且黏著顯示模組的一底面,各第二浮貼部連接各第二黏著部且穿過機殼的一底部縫隙。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浮貼部延伸靠近機殼的一中心線以對位於底部縫隙。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浮貼部適於沿著底部縫隙朝相應的第一側邊或第二側邊平移,且各第二浮貼部適於沿一垂直方向拉動各第二黏著部穿過機殼的底部縫隙。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黏貼件的各第二浮貼部覆蓋部分的各線材。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結合兩第一黏貼件以及兩線材,兩第一黏貼件具備易拉分離之特性,故電子裝置在拆卸過程無需預先加熱以減少第一黏貼件的黏性。此外,使用者可透過線材間接拉動第一黏貼件的第一浮貼部,如此具備容易施力與避免第一黏貼部變形的優點。
進一步而言,由於本新型創作具備不需要加熱以快速拆卸顯示模組和以線材抽離第一黏貼件的特性,故可節省拆卸的時間,透過各線材沿水平方向拉動各第一浮貼部,可讓各第一黏貼件維持平整的外觀而順利穿過機殼與顯示模組之間的間隙。
圖1A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1B是圖1A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的元件分解示意圖。圖1C是圖1B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的部份放大示意圖。圖1D是圖1B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的機殼抽離第一黏貼件與第二黏貼件平面示意圖。圖1E是圖1B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的機殼結合第一黏貼件與第二黏貼件的俯視平面示意圖。
參考圖1A至圖1C,本新型創作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100,包括一機殼110、一顯示模組120、兩第一黏貼件130、兩線材140以及兩第二黏貼件150。於本實施例中,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100例如是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的螢幕或是智慧型手機等。
機殼110具有一頂部TP、相對於頂部TP的一底部BP,位在頂部TP和底部BP之間的一第一側邊S1和一第二側邊S2,此外,機殼110的周緣形成一外牆OW。顯示模組120配置在機殼110上且卡合於機殼110的外牆OW,並同時覆蓋頂部TP、底部BP、第一側邊S1與第二側邊S2。
兩第一黏貼件130配置在機殼110的頂部TP且分別延伸至第一側邊S1與第二側邊S2,兩第一黏貼件130對稱於機殼110的一中心線CL。各第一黏貼件130具有一第一黏著部131以及一第一浮貼部132。各第一黏著部131黏著顯示模組120的底面BS與機殼110的頂部TP,藉此將顯示模組120固定於機殼110。各第一浮貼132部連接各第一黏著部131且靠近機殼110的外牆OW。
配合參考圖1D及圖1E,兩線材140分別穿設於兩第一浮貼部132且分別沿著第一側邊S1與第二側邊S2而收納於機殼110。各線材140的末端E突伸在機殼110外,使用者可透過拉動各線材140的末端E,以抽離各第一黏貼件130。各線材140適於沿一水平方向PD拉動各第一浮貼部132,藉此將各第一黏著部131抽離於機殼110的頂部TP與顯示模組120的底面BS。
參考圖1B及圖1E,兩第二黏貼件150分別配置在機殼110的第一側邊S1與第二側邊S2且垂直於兩第一黏貼件130,兩第二黏貼件150對稱於機殼110的中心線CL。各第二黏貼件150具有一第二黏著部151以及一第二浮貼部152,各第二黏著部151配置在機殼110的第一側邊S1或第二側邊S2且黏著顯示模組120的底面BS,藉此提升顯示模組120固定於機殼110的黏著強度。各第二浮貼部152連接各第二黏著部151且穿過機殼110的一底部縫隙BH。
進一步而言,各第二黏貼件150的各第二浮貼部152覆蓋部分的各線材140。各第二浮貼部152延伸靠近機殼110的中心線CL以對位於底部縫隙BH。
參考圖1B至圖1E,機殼110具有兩容納槽AG、兩溝槽SG以及兩通道PG。兩容納槽AG成形於機殼110的頂部TP且分別鄰近第一側邊S1與第二側邊S2,各第一黏貼件130的各第一浮貼部132配置在相應的各容納槽AG中且對位於機殼110的一側邊縫隙SH。各容納槽AG與頂部TP存在一高度落差,此用以避免各第一浮貼部132與顯示模組120相互干涉。
兩溝槽SG分別連通兩容納槽AG且分別相鄰於第一側邊S1與第二側邊S2,各溝槽SG自頂部TP朝底部BP延伸。兩通道PG成形於底部BP且分別連通兩溝槽SG。
參考圖1B及圖1C,各容納槽AG具有兩導角A與一斜面IS,兩導角A配置在各溝槽SG的兩側且用以引導各線材140收納於各溝槽SG。斜面IS自容納槽AG的內壁面斜向延伸至機殼110的頂部TP,此斜面IS用以引導各第一浮貼部132沿水平方向PD滑移進而離開容納槽AG,可避免各第一浮貼部132受到各容納槽AG的阻擋而造成變形。
參考圖1C及圖1E,各第一浮貼部132呈現為彎折設置且具有一拉動空間DS,各線材140穿設於各第一浮貼部132的拉動空間DS且設置在相應的各容納槽AG、各溝槽SG以及各通道PG中。此外,各線材140的末端E沿著各通道PG穿過機殼110的底部縫隙BH,且各線材140的末端E位在各第二浮貼部152下方。
補充而言,各第一浮貼部132以對折方式包覆部分的各線材140,由於各線材140是平均施力於各第一浮貼部132,故可改善各第一浮貼部132在拉動過程中,因施力不均所產生的變形問題,使各第一浮貼部132較易穿過機殼110的一側邊縫隙SH。相較於現有透過穿孔結合線材的易拉膠,本實施例的第一黏貼件與線材的組合,可提升連接的強度,避免使用者在拉伸過程產生斷裂情形。
圖2A是圖1A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抽離第二黏貼件的動作示意圖。圖2B是圖2A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拉動線材的動作示意圖。圖2C是圖2A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抽離第一黏貼件的動作示意圖。
參考圖2A至圖2C,以下詳細說明本實施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100的拆卸流程。參考圖1A、圖1E及圖2A,使用者拉動突伸在機殼110外的部份兩第二浮貼部152,則兩第二浮貼部152適於沿著機殼110的底部縫隙BH朝相應的第一側邊S1與第二側邊S2平移,直到各第二浮貼部152與各第二黏著部151連成一直線。接著,使用者施力於各第二浮貼部152,使各第二浮貼部152沿一垂直方向VD拉動各第二黏著部151穿過機殼110的底部縫隙BH,將兩第二黏著部151分別抽離於第一側邊S1、第二側邊S2與顯示模組120的底面BS,以此解除兩第二黏貼件150在機殼110與顯示模組120之間的黏著功效。
參考圖1A、圖1E及圖2B,接著,使用者拉動突伸在機殼110外的兩線材140的末端E,使得兩線材140沿著機殼110的底部縫隙BH朝相應的第一側邊S1與第二側邊S2平移,以脫離相應的各通道PG、各溝槽SG且各線材140的末端E突伸在機殼110的各側邊縫隙SH外。參考圖1A、圖1E及圖2C,直到各線材140與各第一黏貼件130連成一直線,此時,各線材140適於拉動各第一浮貼部132沿著各斜面IS朝水平方向PD滑移,並穿過機殼110的側邊縫隙SH,以帶動各第一黏著部131遠離機殼110的中心線CL。詳細而言,將兩第一黏著部131抽離於機殼110的頂部TP與顯示模組120的底面BS,以此解除兩第一黏貼件130在機殼110與顯示模組120之間的黏著功效。最終,使用者可將顯示模組120自機殼110卸下,以進行替換修復工作。
圖3是圖1A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透過線材刮除第一黏貼件的動作示意圖。
進一步而言,參考圖2B及圖3,當使用者拉動突伸在機殼110外的部份兩第二浮貼部152時,各第二浮貼部152在拉動過程中可能與各第二黏著部151產生撕裂之情形,而造成部分各第二黏著部151持續黏著在第一側邊S1或第二側邊S2上,此時使用者可拉動各線材140進入各第二黏著部151與第一側邊S1或第二側邊S2之間,透過各線材140的施力而逐漸刮除殘留在第一側邊S1或第二側邊S2上的各第二黏著部151。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結合兩第一黏貼件以及兩線材,兩第一黏貼件具備易拉分離之特性,故電子裝置在拆卸過程無需預先加熱以減少第一黏貼件的黏性。此外,使用者可透過線材間接拉動第一黏貼件的第一浮貼部,如此具備容易施力與避免第一黏貼部變形的優點。
進一步而言,由於本新型創作具備不需要加熱以快速拆卸顯示模組和以線材抽離第一黏貼件的特性,故可節省拆卸的時間,透過各線材沿水平方向拉動各第一浮貼部,可讓各第一黏貼件維持平整的外觀而順利穿過機殼與顯示模組之間的間隙。
100: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 110:機殼 120:顯示模組 130:第一黏貼件 131:第一黏著部 132:第一浮貼部 140:線材 150:第二黏貼件 151:第二黏著部 152:第二浮貼部 A:導角 E:末端 AG:容納槽 BH:底部縫隙 BS:底面 BP:底部 CL:中心線 DS:拉動空間 IS:斜面 OW:外牆 PD:水平方向 PG:通道 S1:第一側邊 S2:第二側邊 SH:側邊縫隙 SG:溝槽 TP:頂部 VD:垂直方向
圖1A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1B是圖1A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的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1C是圖1B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的部份放大示意圖。 圖1D是圖1B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的機殼結合第一黏貼件與第二黏貼件的俯視平面示意圖。 圖1E是圖1B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的機殼抽離第一黏貼件與第二黏貼件平面示意圖。 圖2A是圖1A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抽離第二黏貼件的動作示意圖。 圖2B是圖2A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拉動線材的動作示意圖。 圖2C是圖2A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抽離第一黏貼件的動作示意圖。 圖3是圖1A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透過線材刮起第一黏貼件的動作示意圖。
100: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
110:機殼
120:顯示模組
140:線材
150:第二黏貼件
BH:底部縫隙
CL:中心線
SH:側邊縫隙

Claims (10)

  1. 一種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包括: 一機殼,具有一頂部、相對於該頂部的一底部,位在該頂部和該底部之間的一第一側邊和一第二側邊; 一顯示模組,配置在該機殼上; 兩第一黏貼件,配置在該機殼的該頂部且分別延伸至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各該第一黏貼件具有一第一黏著部、一第一浮貼部,各該第一黏著部黏著該顯示模組與該機殼,各該第一浮貼部連接各該第一黏著部;以及 兩線材,分別穿設於該兩第一浮貼部且分別沿著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而收納於該機殼,各該線材的末端突伸在該機殼外, 其中,各該線材適於沿一水平方向拉動各該第一浮貼部,藉此將各該第一黏著部抽離於該頂部與該顯示模組。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機殼具有兩容納槽、兩溝槽以及兩通道,該兩容納槽成形於該頂部且分別鄰近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該兩溝槽分別連通該兩容納槽且分別相鄰於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各該溝槽自該頂部朝該底部延伸,該兩通道成形於該底部且分別連通該兩溝槽。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其中各該第一浮貼部具有一拉動空間,各該線材穿設於各該第一浮貼部的該拉動空間且設置在相應的各該容納槽、各該溝槽以及各該通道中,各該線材的末端沿著各該通道穿過該機殼的一底部縫隙。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其中各該第一黏貼件的各該第一浮貼部配置在相應的各該容納槽中且對位於該機殼的一側邊縫隙。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其中各該容納槽具有兩導角與一斜面,該兩導角配置在各該溝槽的兩側,該斜面自該容納槽的內壁面斜向延伸至該機殼的該頂部。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其中各該線材適於拉動各該第一浮貼部沿著各該斜面並穿過該機殼的該側邊縫隙,以帶動各該第一黏著部遠離該機殼的一中心線。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還包括兩第二黏貼件,各該第二黏貼件具有一第二黏著部以及一第二浮貼部,各該第二黏著部配置在該機殼的該第一側邊或該第二側邊且黏著該顯示模組的一底面,各該第二浮貼部連接各該第二黏著部且穿過該機殼的一底部縫隙。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其中各該第二浮貼部延伸靠近該機殼的一中心線以對位於該底部縫隙。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其中各該第二浮貼部適於沿著該底部縫隙朝相應的該第一側邊或該第二側邊平移,且各該第二浮貼部適於沿一垂直方向拉動各該第二黏著部穿過該機殼的該底部縫隙。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其中各該第二黏貼件的各該第二浮貼部覆蓋部分的各該線材。
TW109209165U 2020-07-17 2020-07-17 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 TWM605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9165U TWM605305U (zh) 2020-07-17 2020-07-17 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9165U TWM605305U (zh) 2020-07-17 2020-07-17 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5305U true TWM605305U (zh) 2020-12-11

Family

ID=74671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9165U TWM605305U (zh) 2020-07-17 2020-07-17 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53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5624A (zh) * 2021-06-10 2021-08-3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可移除黏接件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5624A (zh) * 2021-06-10 2021-08-3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可移除黏接件及显示装置
CN113325624B (zh) * 2021-06-10 2022-10-18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可移除黏接件及显示装置
US20220397944A1 (en) * 2021-06-10 2022-12-15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Removable adhesive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801905B (zh) * 2021-06-10 2023-05-1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可移除黏接件及顯示裝置
US11681336B2 (en) * 2021-06-10 2023-06-20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Removable adhesive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9729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5451036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68429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7741759A (zh) 移动终端、壳体组件、显示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TWI422925B (zh) 背光模組
JP2008102938A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要素及び同要素の装着方法
TW201335677A (zh) 背光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TWI460496B (zh) 觸控面板框體結構
TWM605305U (zh) 易於拆卸的電子裝置
JP2010134004A (ja) 表示装置
JP2013139546A (ja) フィルムアセンブリと、フィルムアセンブリを取り付ける方法
TWI501001B (zh) 用於顯示面板之貼膠治具
WO2015115526A1 (ja) 電子機器用フロント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具える電子機器
US9766394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I485484B (zh) 具有可移除定位裝置之框體、包含其之背光模組、顯示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CN108563058A (zh) 显示装置
CN104595802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WO2019090926A1 (zh)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涂胶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17120310A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に用いる接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1323984A (zh) 固定結構及具有該固定結構的電子設備
TWI467275B (zh) 顯示裝置、顯示裝置組裝方法及顯示裝置拆卸方法
CN207623647U (zh) 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908835U (zh) 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8710236A (zh) 显示屏及玻璃面板的成型工艺
WO2015115524A1 (ja) 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