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3362U - 滅菌罩 - Google Patents

滅菌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3362U
TWM603362U TW109206849U TW109206849U TWM603362U TW M603362 U TWM603362 U TW M603362U TW 109206849 U TW109206849 U TW 109206849U TW 109206849 U TW109206849 U TW 109206849U TW M603362 U TWM603362 U TW M60336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acterial
cover body
cover
sterilization
sp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6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詠淇
Original Assignee
邦匯企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邦匯企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邦匯企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6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3362U/zh
Publication of TWM603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3362U/zh
Priority to JP2021002090U priority patent/JP3233720U/ja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種滅菌罩,包括罩體、設置於罩體上之密合部以及形成於罩體內的防護空間。罩體具有由消滅病菌的抗菌外層及過濾層相互層疊所形成之滅菌基布,抗菌外層朝向於外部空間,過濾層相鄰於防護空間。密合部具有兩對接邊以密合罩體,俾使阻隔防護空間與罩體外的外部空間。藉由滅菌基布之抗菌外層先消滅通過罩體之空氣中所含的致病源之後,再由過濾層過濾空氣中無病菌的物質,例如懸浮微粒PM2.5,能達到防止病菌的感染風險與隔絕有害氣體侵入防護空間內之功效。

Description

滅菌罩
一種滅菌罩,尤指具有可消滅細菌、病毒的滅菌罩。
按,受到近年的衛生環境意識之高漲,一般感冒、流感、腸病毒以及近幾年引發熱議的新型感染病,如冠狀病毒的影響。因此,防護醫材普遍為醫療人員與患者使用,藉由防護醫材維護自身健康與安全不可或缺的必要配備。
續就防護醫材而言,防護醫材的種類琳瑯滿目,例如防護衣、頭罩或是隔離使用的活動式醫療帳篷等,都是為了防護使用者直接接觸到病菌,讓病菌侵入體內而危害健康。惟,防護醫材雖然可以防護外界病菌的侵入體內,但外界的病菌仍會長時間停留在防護醫材的外表面上,使用者於穿脫防護醫材或是調整防護醫材使用狀態等過程中,會直接接觸到防護醫材的外表面,若再接觸到眼、口、鼻或身體的任何部位,則非常容易讓停留在防護醫材的外表面的病菌侵入使用者體內,而危害到使用者健康。又或者,當使用者為患者時,自身呼吸或口沫具有病菌沾附在防護醫材的內表面,不僅病菌滋生與重複感染對患者健康會造成更大的危害之外,若防護醫材係為活動式醫療帳篷,也會讓他人受到接觸感染的風險。是以,如何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之問題與缺失,即為相關業者所亟欲研發之課題所在。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利用罩體的抗菌外層先行消滅細菌、病毒,不僅能避免接觸感染之風險,亦可重複使用而延長使用壽命、減少防護材垃圾的產出以及可響應環保議題。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於,利用罩體的抗菌外層消滅外界空氣中的細菌、病毒,同時藉由抗菌內層消滅患者自身呼出所產生的細菌、病毒,據以達到全面防護自身與他人的健康。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之滅菌罩,包括罩體、設置於罩體上之密合部以及形成於罩體內的防護空間。罩體具有由消滅病菌的抗菌外層及過濾層相互層疊所形成之滅菌基布,抗菌外層朝向於外部空間,過濾層相鄰於防護空間。密合部具有對接邊以密合罩體,俾使阻隔防護空間與罩體外的外部空間。
底下藉由具體實施例詳加說明,當更容易瞭解本創作之目的、技術內容、特點及其所達成之功效。
為能解決現有醫療防護材均無消滅細菌、病毒的功能,使得人們就算使用醫療防護材也容易接觸附著於醫療防護材表面上的細菌、病毒,產生接觸感染而危害人體健康的高風險,發明人經過多年的研究及開發,據以改善現有產品的詬病,後續將詳細介紹本創作如何以一種滅菌罩來達到最有效率的功能訴求。
請參閱第一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滅菌罩100包括罩體1、設置於罩體1上之密合部2以及形成於罩體1內的防護空間3。密合部2具有對接邊21以密合罩體1,俾使阻隔防護空間3與罩體1外的外部空間。密合部2係為拉鍊、魔鬼氈、公母卡扣件或是縫製方式等,在此不侷限密合部2的結構設計,只要能將罩體1形成密合,皆屬於本創作之專利保護範疇。其中,罩體1具有供物體進入的開口12,密合部2之對接邊21以密合罩體1,俾使防護空間3 阻隔罩體1外的外部空間,並讓開口12與防護空間3相連通以形成開放狀態。罩體1進一步設置有透明窗4,提供觀看滅菌罩100外的景象。舉例來說,滅菌罩100若應用於病房使用,可以將滅菌罩100的開口12罩設於每一個病床,使病床位於防護空間3內,對於醫療人員或是病患都具有防護力。
再如第二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標號,且相同的部份不再贅述。罩體1具有密閉面13,密合部2之對接邊21以密合罩體1,俾使密閉面13與防護空間3阻隔罩體1外的外部空間,讓防護空間3形成密閉狀。在此實施例中,滅菌罩100可作為滅菌帳篷,能夠適用於戶外的臨時醫療場所,極具使用便利性。
接著詳述如何有效達到滅病菌效果,請同時參閱第一圖與第三圖所示。罩體1具有由抗菌外層111及過濾層112相互層疊所形成的滅菌基布11,抗菌外層111及過濾層112係層疊為一體成形,抗菌外層111朝向於外部空間,過濾層112相鄰防護空間3。其中,抗菌外層111為具有抑制病毒的功能層,抗菌外層111係由複數根抗菌絲體1111相互密合而成,使複數根抗菌絲體1111間形成有透氣孔,且複數根抗菌絲體1111具有複合抗菌樹脂顆粒1112。
若滅菌罩100係為拋棄式滅菌罩時,抗菌絲體1111係為抗菌纖維,抗菌外層111係由複數根抗菌纖維以分散或交叉疊置狀相互密合而成,例如經高壓或粘合而形成相互結合為一體,使複數根抗菌纖維間形成有透氣孔,且抗菌纖維內熔融有複合抗菌樹脂顆粒1112。過濾層112係為靜電熔噴不織布或奈米過濾熔噴不織布。當然若滅菌罩100亦可為布材滅菌罩,抗菌絲體1111係為抗菌紗線,抗菌外層111係由複數根抗菌紗線相互織製密合而成,使複數根抗菌紗線間形成有透氣孔,複數根抗菌紗線熔融有複合抗菌樹脂顆粒1112,或是抗菌紗線內透過染整方式具有複合抗菌樹脂顆粒1112。其中,複合抗菌樹脂顆粒1112係由混合有機抗菌劑物質與無機抗菌劑物質所製成,抗菌外層111係用以消滅通過滅菌罩100之外界空氣中所含的致病源,例如病毒、細菌。
續就複合抗菌樹脂顆粒1112係由有機抗菌劑物質與無機抗菌劑物質優化混和不同類型抗菌劑物質所製成,以本創作的複合抗菌樹脂顆粒1112所製成的抑制病毒的抗菌外層111特性,因具有協同作用、互補優勢,對自然界中的有害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有優異的綜合抑殺功效。舉例來說,抗菌外層111中的抗菌劑帶正電荷的無機成分接觸到微生物細胞膜(如細菌、真菌、病毒等)時,與帶負電荷的細胞膜發生庫倫吸引,使兩者牢固結合,導致細胞壁破裂,胞內物質(如核苷酸、氨基酸、蛋白質等)開始溶出。抗菌劑與各種胞內基(如氨基、SH基等)發生反應,酶失去活性,蛋白質凝固,核酸、蛋白質的合成被阻止、細胞功能與結構被破壞,從而失去活性進入假死狀態。微生物遺傳密碼DNA/RNA得不到複製,細胞無法再繁殖。假死細胞吸收不到生育必須養分而逐漸死滅,在其死滅過程中會持續傳遞出阻止同類細胞靠近的危險信號,進而發揮卓越的抑制和防止效果。
若滅菌罩100係為配戴式的態樣,例如頭罩、防護衣等,或者滅菌罩100係為滅菌帳篷,能夠藉由透明窗4觀看滅菌罩100外的景象。滅菌基布11之外表面是接觸外界的空氣,空氣中的致病源包括致病病毒、腸病毒、流行病毒、細菌中的任一或任兩個以上的組合。故利用抗菌外層111先消滅致病源之後,達到有效的濾清,據以生成無病菌物質之後,再透過過濾層112進行過濾有害物質,例如懸浮微粒PM2.5,使清淨無害的空氣得以進入防護空間3內,據以防護使用者之健康。若過濾層112係為靜電熔噴不織布(Melt-Blown Non-Woven,MB)或靜電熔噴不織布複合吸附不織布或奈米過濾熔噴不織布,則過濾層112中的靜電作用可將致病源先吸附於抗菌外層111,藉由抗菌外層111先消滅致病源。由於靜電熔噴不織布於纖維間產生的孔隙表現出低壓損特性,除具備優異的化學分子吸附外,更因熔噴聚丙烯纖維之黏合特質,而具備高過濾效率。
其中,過濾層112係為PTFE過濾層,其是以聚四氟乙烯為原料,採用特殊工藝,經壓延、擠出、雙向拉伸等方法製成的微孔性薄膜。該膜表面每平方釐米能達到十多億個微孔,每個微孔直徑(0.1μm-0.5μm)比水分子直徑(20μm-110μm)小幾百倍,比水蒸氣分子(0.0003μm-0.0004μm)大上萬倍,使水蒸氣能通過,而水滴不能通過,因此,使用PTFE過濾層做為滅菌罩100的過濾小分子物質,不僅具高過濾效率,且具絕佳的透氣效果。又或者,過濾層112係為高過濾效率融噴不織布或奈米纖維過濾層。
再如第四圖所示,滅菌基布11進一步包括抗菌內層113,抗菌內層113層疊於過濾層112,抗菌內層113遠離抗菌外層111,且抗菌內層113相鄰防護空間3。若滅菌罩100係為面罩或具有穿戴頭部的防護衣時,則抗菌內層113貼靠配戴者的臉部之皮膚表面,抗菌內層113係為複合短纖維或環氧樹脂不織布,能夠吸附配戴者呼出的熱氣,使接觸面乾爽舒適。藉由上述,外界空氣經由抗菌外層111經由過濾層112至接觸配戴者的臉部的抗菌內層113時,能提供更為清新且無病菌的空氣給予配戴者。
其中,滅菌罩100係為面罩或具有穿戴頭部的防護衣時,若配戴者為患者,除了利用抗菌外層111消滅外界空氣中的細菌、病毒之外,抗菌內層113亦可具備有抗菌功能,藉由抗菌內層113消滅使用者自身呼出所產生的細菌、病毒。抗菌內層113係由複數根口腔消毒絲體1131相互密合而成,使複數根口腔消毒絲體1131間形成有透氣孔,且複數根口腔消毒絲體1131具有複合滅病菌分子1132。若滅菌罩100係為拋棄式滅菌罩時,口腔消毒絲體1131係為口腔消毒纖維,抗菌內層113可由複數根口腔消毒纖維以分散或交叉疊置狀相互密合而成,使複數根口腔消毒纖維間形成有透氣孔,且複數根口腔消毒纖維內熔融有複合滅病菌分子1132,或是口腔消毒纖維內透過染整方式具有複合滅病菌分子1132。複合滅病菌分子1132具有抑殺有害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之功效,且由複數根口腔消毒纖維以分散或交叉疊置狀相互密合而成的抗菌內層113具有吸水性與透氣性。其中,口腔消毒纖維係為食品級的纖維材料,故具有安全無毒且對人體皮膚無刺激性之優點。若滅菌罩100係為可水洗與重複使用的布材滅菌罩時,口腔消毒絲體1131係為口腔消毒紗線,抗菌內層113可由複數根口腔消毒紗線以相互織製密合而成,使複數根口腔消毒紗線間形成有透氣孔,口腔消毒紗線熔融有複合滅病菌分子1132,或是口腔消毒紗線內透過染整方式形成具有複合滅病菌分子1132。
再如第五圖所示,滅菌罩100進一步包括空氣感測裝置5,空氣感測裝置5設置於罩體1上,空氣感測裝置5用以偵測外界之空氣資訊,例如懸浮微粒PM2.5、氮氣、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氣、氰化氫、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當空氣感測裝置5偵測有害氣體的空氣資訊達到危害人體健康的濃度時,則以藍芽、WIFI、無線射頻(RFID)、通用封包無線服務(GPRS)、紅外線等無線傳輸方式,將空氣資訊傳送至外部電子裝置6,外部電子裝置6可為智慧型手錶、智慧型手機、電腦、伺服器等。如此可即時監控所處環境的空氣資訊,能提升使用者之健康與安全的警示防護功效。
綜上所述,本創作能夠將吸附於滅菌罩100外表面的病菌先行消滅,以解決使用者(或配戴者)接觸病菌之感染風險,同時藉由抗菌內層113消滅使用者自身呼出所產生的細菌、病毒,使滅菌罩100的防護空間3內充滿無害且清新的空氣,以及利用過濾層112有效濾除有害物質,例如懸浮微粒PM2.5,據以達到全面防護自身與他人的健康。若滅菌罩100係為布材滅菌罩,不僅能重複清洗與重複使用以響應環保議題,可有效解決防護醫材圾垃的產出與資源浪費問題。再者,本創作能偵測物外界的空氣資訊以達到即時監控,以有效防護使用者的安全與健康。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即凡依本創作申請範圍所述之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滅菌罩 1:罩體 11:滅菌基布 12:開口 13:密閉面 111:抗菌外層 1111:抗菌絲體 1112:複合抗菌樹脂顆粒 112:過濾層 113:抗菌內層 1131:口腔消毒絲體 1132:複合滅病菌分子 2:密合部 21:對接邊 3:防護空間 4:透明窗 5:空氣感測裝置 6:外部電子裝置
第一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二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三圖係為本創作的罩體結構剖視圖。 第四圖係為本創作的另一罩體結構剖視圖。 第五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100:滅菌罩
1:罩體
11:滅菌基布
12:開口
2:密合部
21:對接邊
3:防護空間
4:透明窗

Claims (9)

  1. 一種滅菌罩,包括罩體、設置於該罩體上之密合部以及形成於該罩體內的防護空間,該罩體具有由抗菌外層及過濾層相互層疊所形成的滅菌基布,該抗菌外層朝向於外部空間,該過濾層相鄰於該防護空間,該密合部具有對接邊以密合該罩體,俾使阻隔該防護空間與該罩體外的外部空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滅菌罩,其中該抗菌外層係由複數根抗菌絲體相互密合而成,使該複數根抗菌絲體間形成有透氣孔,且該複數根抗菌絲體具有複合抗菌樹脂顆粒。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滅菌罩,其中該罩體具有供物體進入的開口,該密合部之該對接邊以密合該罩體,俾使該防護空間阻隔該罩體外的外部空間,並讓該開口與該防護空間相連通以形成開放狀態。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滅菌罩,其中該罩體具有密閉面,該密合部之該對接邊以密合該罩體,俾使該密閉面與該防護空間阻隔該罩體外的外部空間,讓該防護空間形成密閉狀。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滅菌罩,其中該罩體之滅菌基布進一步包括抗菌內層,該抗菌內層層疊於該過濾層,該抗菌內層遠離該抗菌外層,且該抗菌內層靠近該防護空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滅菌罩,其中該抗菌內層係由複數根抗菌絲體相互密合而成,使該複數根抗菌絲體間形成有透氣孔,且該複數根抗菌絲體具有複合抗菌樹脂顆粒。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滅菌罩,其中該抗菌內層由複數根口腔消毒絲體相互密合而成,使該複數根口腔消毒絲體間形成有透氣孔,且該複數根口腔消毒絲體具有複合滅病菌分子。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滅菌罩,其中該罩體進一步設置有透明窗。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滅菌罩,進一步包括空氣感測裝置,設置於該罩體上,該空氣感測裝置用以偵測外界之空氣資訊,並以無線傳輸方式將該空氣資訊傳送至外部電子裝置。
TW109206849U 2020-06-02 2020-06-02 滅菌罩 TWM603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6849U TWM603362U (zh) 2020-06-02 2020-06-02 滅菌罩
JP2021002090U JP3233720U (ja) 2020-06-02 2021-06-01 滅菌カバ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6849U TWM603362U (zh) 2020-06-02 2020-06-02 滅菌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3362U true TWM603362U (zh) 2020-11-01

Family

ID=74202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6849U TWM603362U (zh) 2020-06-02 2020-06-02 滅菌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33720U (zh)
TW (1) TWM603362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95792S1 (en) 2021-11-27 2023-08-15 Sphaira Medical Gmbh Trolley for medical care
USD995793S1 (en) 2021-11-27 2023-08-15 Sphaira Medical Gmbh Trolley for medical care
DE102022100663A1 (de) 2022-01-12 2023-07-13 Sphaira Medical Gmbh Schutzvorrichtung zum Schützen vor Pathogenen und Verfahr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33720U (ja) 2021-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ua et al. Face masks in the new COVID-19 normal: materials, testing, and perspectives
TWM603362U (zh) 滅菌罩
JP3232901U (ja) ウイルス抑制マスク
CN202445177U (zh) 一种可有效过滤pm2.5的口罩滤片
Naragund et al. Electrospun nanofiber-based respiratory face masks—A review
US20180000173A1 (en) Mask With a Sound-transmitting Structure
Ganesapillai et al. The face behind the Covid-19 mask—A comprehensive review
US20210315297A1 (en) Self-contained, mobile breathing apparatus or appliance that supplies pathogen and endotoxin free, rhythmically breathable air to the wearer or treated space through active, continuous bio-deactiv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bacteria, fungi, viral and allergenic/antigenic matter safely when using benign, household, rechargeable filtration media.
CN111150947A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抗菌防霾防病毒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Gope et al. Mask material: challenges and virucidal properties as an effective solution against coronavirus SARS-CoV-2
Azam et al. A review of the fabrication methods, testing, and performance of face masks
CN203555203U (zh) 一种高效过滤pm2.5的口罩滤片
US20210244111A1 (en) Multifunctional cloth and multifunctional mask
CN213074525U (zh) 抑制病毒口罩
CN205912928U (zh) 一种装置有透音结构的口罩
CN213642372U (zh) 灭菌罩
CN211185967U (zh) 口罩
CN211794431U (zh) 一种预防医学用多功能防护口罩
CN210017973U (zh) 一种抗菌型防护口罩
TWM601972U (zh) 複合式多功能口罩
CN211932723U (zh) Ptfe微滤膜防护口罩
CN205695851U (zh) 一种防尘防霾润湿空气的口罩
CN106465970A (zh) 防尘口罩
CN205337702U (zh) 防尘口罩
CN215381653U (zh) 一种防护性能好的新式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