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9486U - 線材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線材連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99486U TWM599486U TW109205216U TW109205216U TWM599486U TW M599486 U TWM599486 U TW M599486U TW 109205216 U TW109205216 U TW 109205216U TW 109205216 U TW109205216 U TW 109205216U TW M599486 U TWM599486 U TW M599486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astener
- housing
- fixed
- shell
- wire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出一種線材連接器,其具有殼體、卡固件及彈性件。卡固件可樞轉地設置於該殼體,並具有本體部、樞轉部、延伸部及凸出部。樞轉部及延伸部分別位於本體部的兩側,而凸出部向遠離殼體的方向凸出。彈性件設置於卡固件與殼體之間,並傾向將卡固件推離殼體。藉此線材連接器不具有透過抵靠來推動卡固件的斜面,減少了卡固件或母座因為抵靠摩擦而磨損的機會,因此更為耐用。此外,由於沒有其他可活動的元件,彈性件只要作用於卡固件上,因此彈性件的數量也可大幅減少,也不用在各元件的移動方向上設置不同方向的彈性件,使製造上更為容易。
Description
本創作是關於一種訊號傳輸設備,特別是關於接合線材的連接器。
現有技術中,線材的端部設有電路板,並由有電路板與其他裝置或元件接合形成電連接,並藉此進行訊號傳輸。而為了達到穩定的電連接,線材的端部即設置有連接器,除了保護線材及電路板外,還能在接合時達到補助電路板定位的作用,以及在接合後固定電路板的位置防止鬆脫。
而現有的連接器中設有一彈片,而彈片上形成有可活動的凸塊或勾部,在當連接器與一裝置接合時,透過凸塊或勾部去卡勾該裝置,確保連接器與裝置接合的穩定性。而彈片上還形成有一第一抵靠面,而連接器還設有一可移動的操作件,操作件上形成有一第二抵靠面。在使用者帶動操作件移動後,第二抵靠面會推抵於第一抵靠面,因此推動彈片並能使彈片上的凸塊或勾部脫離所卡固的裝置,然後連接器能從該裝置分離。
然而,由於使操作件移動後需要復位,因此連接器上必須設有彈性件將操作件推回原位,因此連接器的結構配置較為複雜。而在電子裝置小型化的趨勢下,要額外多設置彈性件會造成連接器的體積無法縮小,不僅製造困難,且無法適用於裝置中較小的母座。另外,由於這種以抵靠面相推抵來帶動彈片作動的結構,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因抵靠面的磨損而造成兩抵靠面的間距增加,因此難以再透過操作件帶動彈片動作。
有鑑於此,提出一種更佳的改善方案,乃為此業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於,提出一種線材連接器,其結構簡單、便於操作,且可靠度及耐用度更高。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提出的線材連接器用以固設一電路板及一線材,且該電路板與該線材電連接,該線材連接器具有:
一殼體,其具有:
一第一端,該電路板設置於該殼體內並由該殼體的該第一端露出;
一第二端,其相對於該殼體的該第一端,該線材自該殼體的該第二端穿入該殼體;
一第一外側面,其位於該殼體的該第一端及該殼體的該第二端之間;
一卡固件,其可樞轉地設置於該殼體上,並具有:
一本體部,其與該第一外側面間隔設置;
至少一樞轉部,其固設於該本體部的一側,且該卡固件以該至少一樞轉部為軸心轉動;
至少一延伸部,各該至少一延伸部固設於該本體部上相對於該至少一樞轉部的一側;及
至少一凸出部,其固設於該至少一延伸部,並向遠離該殼體的方向凸出;以及
至少一彈性件,其設置於該卡固件與該殼體之間,並傾向將該卡固件推離該殼體。
因此,本創作的優點在於,線材連接器不具有透過抵靠來推動卡固件的斜面,減少了卡固件或母座因為抵靠摩擦而磨損的機會,因此更為耐用。此外,殼體上設置卡固件、拉帶、及彈性件即可完成線材連接器,元件數量少;且由於沒有其他可活動的元件,彈性件只要作用於卡固件上,因此彈性件的數量也可大幅減少,也不用在各元件的移動方向上設置不同方向的彈性件,使整體在製造上更為容易。
如前所述之線材連接器更具有一拉帶,該拉帶連接於該卡固件,並能帶動該卡固件樞轉。
如前所述之線材連接器中,該卡固件更具有一連接部,其固設於該本體部上相對於該至少一樞轉部的一側,並自該本體部朝該電路板延伸,且該拉帶的端部固設於該連接部;
其中,該拉帶固設於該連接部的位置比該至少一樞轉部更接近該電路板。
如前所述之線材連接器中,該卡固件的該本體部包含一按壓面,其用以供使用者按壓並使該卡固件進行樞轉。
如前所述之線材連接器中,該卡固件更具有至少一止擋部,其用以抵靠於該殼體並藉此對抗該至少一彈性件對於該卡固件的作用力。
如前所述之線材連接器中,各該至少一延伸部包含:
一第一臂,其連接於該本體部上,並沿平行於該卡固件的軸心延伸;以及
一第二臂,其連接於該第一臂上,並沿垂直於該卡固件的軸心向遠離該樞轉部的方向延伸,該至少一凸出部固設於該第二臂上。
如前所述之線材連接器中,該至少一止擋部固設於該第一臂上或該第二臂上。
如前所述之線材連接器中,該殼體具有:
一第一殼件,該殼體的該第一端形成於該第一殼件上;以及
一第二殼件,其連接於該第一殼件,該殼體的該第二端形成於該第二殼件上。
如前所述之線材連接器中,該殼體更具有二結合部,其形成於該第一殼件上,該電路板的相對兩側緣凸出卡合於該二結合部內且固設於該第二殼件上,藉此該第一殼件與該第二殼件相固定。
如前所述之線材連接器中,該殼體更具有:
至少一穿設部,其固設於該第一殼件上;
一樞設座,其固設於該第二殼件上;以及
至少一軸件,其兩端分別固設於該樞設座及該至少一穿設部,且該卡固件的該至少一樞轉部可轉動地套設於該至少一軸件上並位於該樞設座及該至少一穿設部之間。
首先請參考圖1至圖4。本創作提出一種線材連接器,其用以固設一電路板A及一線材B,並使電路板A及線材B與其他裝置上的母座C接合。電路板A與線材B電連接。本創作的線材連接器的第一實施例具有一殼體10及一卡固件20,且選擇性地可具有一拉帶30及至少一彈性件40。
殼體10具有相連接的一第一殼件11以及一第二殼件12,並可選擇性地具有至少一穿設部111、一樞設座121、以及至少一軸件13,且殼體10可定義出一第一端101、一第二端102、及一第一外側面103。具體而言,殼體10的第一端101及第二端102為相對的兩端,且第一端101形成於第一殼件11上而第二端102形成於第二殼件12。第一外側面103位於第一端101及第二端102之間。
電路板A設置於殼體10內,並由殼體10的第一端101露出。因此,殼體10是以第一端101與其他裝置上的母座C接合。於本實施例中,電路板A固設於第二殼件12上,且第一殼件11上形成有二結合部112。本實施例中,結合部112可為穿孔,但不以此為限,也可為形成於第一殼件11內側面的凹槽。電路板A的相對兩側緣凸出卡合於二結合部112內,藉此使第一殼件11與第二殼件12相固定。相對地,線材B自殼體10的第二端102穿入殼體10而與電路板A電連接。
至少一穿設部111固設於第一殼件11上,而樞設座121固設於第二殼件12上。本實施例中,共有二穿設部111,而樞設座121位於二穿設部111之間。各至少一軸件13的兩端分別固設於樞設座121及一穿設部111上,因此對應地,於本實施例中共有二軸件13。換言之,各軸件13分別穿設固定於其中一穿設部111及樞設座121上。
接著請參考圖2及圖5。卡固件20可樞轉地設置於殼體10上,並具有一本體部21、至少一樞轉部22、至少一延伸部23、至少一凸出部24、一連接部25、以及至少一止擋部26。本體部21與殼體10的第一外側面103間隔設置。本實施例中,本體部21包含一按壓面,其用以供使用者按壓並藉此使卡固件20進行樞轉。
至少一樞轉部22固設於本體部21的一側,例如可為本體部21上鄰近於第二端102的一側,且卡固件20以樞轉部22為軸心轉動。本實施例中,卡固件20共具有二樞轉部22,且各樞轉部22位於其中一穿設部111與樞設座121之間。具體而言,卡固件20的樞轉部22可轉動地套設於軸件13上。本創作中,可在第一殼件11的穿設部111及第二殼件12的樞轉座121對齊後,將卡固件20的樞轉部22放置於穿設部111及樞轉座121之間,再以鉚接方式將軸件13插入可以穿設部111、樞轉座121、及樞轉部22,因此製造簡便且可靠度高,亦能適於自動化的製程中。
請一併參考圖6。各該至少一延伸部23固設於本體部21上相對於樞轉部22的一側。本實施例中,卡固件20共具有二延伸部23,且二延伸部23自本體部21向遠離樞轉部22的方向延伸。各延伸部23包含一第一臂231以及一第二臂232。第一臂231連接於本體部21上,並沿平行於卡固件20的軸心延伸。本實施例中,二延伸部23的第一臂231自本體部21上沿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二臂232連接於第一臂231上,且可設置於第一臂231上遠離本體部21的端部上。第二臂232沿垂直於卡固件20的軸心向遠離樞轉部22的方向延伸。
至少一凸出部24固設於延伸部23上,因此對應地本實施例具有二凸出部24,且其分別固設於二延伸部23的第二臂232上遠離第一臂231的端部。各凸出部24向遠離該殼體10的方向凸出。
接著請一併參考圖7。連接部25固設於本體部21上相對於樞轉部22的一側,並自本體部21朝殼體10延伸。拉帶30連接於卡固件20的連接部25上,並能帶動卡固件20樞轉。本實施例中,拉帶30的一端穿設於樞設座121後固定於卡固件20的連接部25,且拉帶30固定於連接部25上的位置比卡固件20的樞轉部22更接近電路板A,藉此在使用者拉動帶動時能帶動卡固件20朝向電路板A樞轉,且使凸出部24退入殼體10內。
接著請一併參考圖8。至少一止擋部26用以抵靠於殼體10。本實施例中,相應地具有二止擋部26且二止擋部26固設於二延伸部23的第一臂231。然而,於其他實施例中,也可固設於延伸部23的第二臂232或固設於本體部21上。止擋部26的一端抵靠於殼體10的內側面,藉此防止卡固件20過度地樞轉離殼體10。換言之,止擋部26用於抵靠於殼體10並藉此對抗至少一彈性件40對於卡固件20的作用力。
至少一彈性件40設置於卡固件20與殼體10之間,並傾向於將卡固件20推離殼體10;且具體而言是使卡固件20的本體部21遠離第一外側面103。本實施例中,彈性件40可為彈簧,但於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是與卡固件20一體成形而使卡固件20與彈性件40結合成一彈片。
因此,本實施例中,由殼體10的第一端101至第二端102的連線方向上,元件之位置關係依序為凸出部24、止擋部26的端部、連接部25、本體部21、及樞轉部22。另外,於垂直電路板A的方向上元件之位置關係依序為本體部21、第一外側面103、及拉帶30。透過上述相對位置關係,使用者的施力及凸出部24上的受力或彈性件40對卡固件20的作用力總合較小,因此不會對卡固件20造成負擔,延長卡固件20的使用壽命。
於其他實施例中,卡固件20中的本體部21、連接部25、凸出部24與拉帶30的位置關係並不以此為限,只要使用者於按壓本體部21或拉動拉帶30時,凸出部24能隨卡固件20樞轉而退入殼體10內即可。
接著請參考圖9及圖10。透過上述結構,當本創作的線材連接器與其他裝置的母座C接合時,卡固件20上的凸出部24會與母座C相卡合,因此線材連接器與母座C無法分離。而使用者可透過按壓卡固件20的本體部21,或拉動拉帶30帶動卡固件20的連接部25,以使卡固件20以樞轉軸22為軸心樞轉,並使凸出部24脫離母座C,然後即可將本創作的線材連接器與母座C分離。
接著請參考圖11及圖12。本創作的線材連接器的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類似,同樣具有一殼體10A及一卡固件20A,且選擇性地可具有一拉帶30A及至少一彈性件40A。然而,相較於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的殼體10A之寬度較窄,以對應不同規格的母座。對應於較窄的殼體10A,卡固件20A的寬度同樣也較窄,即卡固件20A的二延伸部23A的各第一臂231A較短,連帶地各第一臂231A上沒有足夠的空間設置止擋部26A。因此,於第二實施例中,止擋部26A是固設於第二臂232A,且本實施例中二止擋部26A是自所對應的第二臂232A向彼此延伸。止擋部26A的一端抵靠於殼體10A的內側面,藉此止擋部26A可用於抵靠於殼體10A並藉此對抗至少一彈性件40A對於卡固件20A的作用力。
本創作的優點在於:
(1)、更耐用:相對於現有的線材連接器,本創作中不具有透過抵靠來推動卡固件20的斜面,減少了卡固件20或母座C因為抵靠摩擦而磨損的機會。
(2)、結構簡單:只要在殼體10上設置卡固件20、拉帶30、及彈性件40即可,元件數量少;且由於沒有其他可活動的元件,彈性件40只要作用於卡固件20上,因此彈性件40的數量也可大幅減少,也不用在各元件的移動方向上設置不同方向的彈性件40,使整體在製造上更為容易。
(3)、更堅固:由於卡固件20與殼體10透過軸件13鉚接,因此卡固件20與殼體10間的固定效果更好,而不易被破壞。
10,10A:殼體
101:第一端
102:第二端
103:第一外側面
11:第一殼件
111:穿設部
112:結合部
12:第二殼件
121:樞設座
13:軸件
20,20A:卡固件
21:本體部
22:樞轉部
23,23A:延伸部
231,231A:第一臂
232,232A:第二臂
24:凸出部
25:連接部
26,26A:止擋部
30,30A:拉帶
40,40A:彈性件
A:電路板
B:線材
C:母座
圖1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仰視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第二殼件與的卡固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其繪示了卡固件的凸出部。
圖7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其繪示了卡固件的連接部以及拉帶。
圖8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其繪示了卡固件的止擋部。
圖9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按壓卡固件的示意圖。
圖10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拉動拉帶的示意圖。
圖11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12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10:殼體
101:第一端
102:第二端
11:第一殼件
111:穿設部
112:結合部
12:第二殼件
121:樞設座
13:軸件
20:卡固件
21:本體部
22:樞轉部
23:延伸部
231:第一臂
232:第二臂
24:凸出部
25:連接部
26:止擋部
30:拉帶
A:電路板
B:線材
C:母座
Claims (10)
- 一種線材連接器,其用以固設一電路板及一線材,且該電路板與該線材電連接,該線材連接器具有: 一殼體,其具有: 一第一端,該電路板設置於該殼體內並由該殼體的該第一端露出; 一第二端,其相對於該殼體的該第一端,該線材自該殼體的該第二端穿入該殼體; 一第一外側面,其位於該殼體的該第一端及該殼體的該第二端之間; 一卡固件,其可樞轉地設置於該殼體上,並具有: 一本體部,其與該第一外側面間隔設置; 至少一樞轉部,其固設於該本體部的一側,且該卡固件以該至少一樞轉部為軸心轉動; 至少一延伸部,各該至少一延伸部固設於該本體部上相對於該至少一樞轉部的一側;及 至少一凸出部,其固設於該至少一延伸部,並向遠離該殼體的方向凸出;以及 至少一彈性件,其設置於該卡固件與該殼體之間,並傾向將該卡固件推離該殼體。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線材連接器,其更具有一拉帶,該拉帶連接於該卡固件,並能帶動該卡固件樞轉。
- 如請求項2所述之線材連接器,其中,該卡固件更具有一連接部,其固設於該本體部上相對於該至少一樞轉部的一側,並自該本體部朝該電路板延伸,且該拉帶的端部固設於該連接部; 其中,該拉帶固設於該連接部的位置比該至少一樞轉部更接近該電路板。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線材連接器,其中,該卡固件的該本體部包含一按壓面,其用以供使用者按壓並使該卡固件進行樞轉。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線材連接器,其中,該卡固件更具有至少一止擋部,其用以抵靠於該殼體並藉此對抗該至少一彈性件對於該卡固件的作用力。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線材連接器,其中,各該至少一延伸部包含: 一第一臂,其連接於該本體部上,並沿平行於該卡固件的軸心延伸;以及 一第二臂,其連接於該第一臂上,並沿垂直於該卡固件的軸心向遠離該樞轉部的方向延伸,該至少一凸出部固設於該第二臂上。
- 如請求項6中任一項所述之線材連接器,其中,各該至少一延伸部上更具有至少一止擋部,其固設於該第一臂或該第二臂上,且用以抵靠於該殼體並藉此對抗該至少一彈性件對於該卡固件的作用力。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線材連接器,其中,該殼體具有: 一第一殼件,該殼體的該第一端形成於該第一殼件上;以及 一第二殼件,其連接於該第一殼件,該殼體的該第二端形成於該第二殼件上。
- 如請求項8所述之線材連接器,其中,該殼體更具有二結合部,其形成於該第一殼件上,該電路板的相對兩側緣凸出卡合於該二結合部內且固設於該第二殼件上,藉此該第一殼件與該第二殼件相固定。
- 如請求項8所述之線材連接器,其中,該殼體更具有: 至少一穿設部,其固設於該第一殼件上; 一樞設座,其固設於該第二殼件上;以及 至少一軸件,其兩端分別固設於該樞設座及該至少一穿設部,且該卡固件的該至少一樞轉部可轉動地套設於該至少一軸件上並位於該樞設座及該至少一穿設部之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05216U TWM599486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線材連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05216U TWM599486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線材連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99486U true TWM599486U (zh) | 2020-08-01 |
Family
ID=73003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205216U TWM599486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線材連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9948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45358B (zh) * | 2023-06-26 | 2024-06-11 |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插頭連接器及其互配之插座連接器 |
-
2020
- 2020-04-30 TW TW109205216U patent/TWM599486U/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45358B (zh) * | 2023-06-26 | 2024-06-11 |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插頭連接器及其互配之插座連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593098U (zh) | 線材連接器及具有該線材連接器的電子裝置連接系統 | |
JP3790450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TW200908456A (en) | Connector | |
JP2008539557A (ja) | 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 |
TWI520451B (zh) | 連接器 | |
TW201421816A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 |
TWM599486U (zh) | 線材連接器 | |
TW201324974A (zh) | 插槽裝置及安裝該插槽裝置的主機板 | |
TW201442361A (zh) | 彈性固定件及具有該彈性固定件之連接器 | |
US20080057772A1 (en) | Detaching apparatus for connector | |
JPS6079683A (ja) | コネクタのロツク機構 | |
CN211743448U (zh) | 线材连接器 | |
CN111490376A (zh) | 一种适用于排线的连接器 | |
TWM545422U (zh) | 助拉結構 | |
CN108736254B (zh) | 一种快速锁紧机构 | |
TWI473556B (zh) | 卡扣結構 | |
CN215956912U (zh) | 界面装置固定机构与电子装置 | |
TWI707505B (zh) | 軟性電路板對板連接器組合 | |
CN210609883U (zh) | 柔性电路板快速换型结构 | |
US20060025004A1 (en) | Electric coupler with positioning device | |
TWI528148B (zh) | 具有電池脫落偵測功能之電子裝置 | |
TWM482197U (zh) | 用來耦接第一電路板與第二電路板之電連接器及電子裝置 | |
TWI725749B (zh) | 電連接器之傳輸導體固持結構 | |
CN218005322U (zh) | Usb闪存盘 | |
CN212209799U (zh) | 一种适用于排线的连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