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3448U - 线材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线材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3448U
CN211743448U CN202020699020.3U CN202020699020U CN211743448U CN 211743448 U CN211743448 U CN 211743448U CN 202020699020 U CN202020699020 U CN 202020699020U CN 211743448 U CN211743448 U CN 211743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ousing
wire connector
pivot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990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心端
钟宜兴
简睿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zlink Internation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izlink Internation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zlink International Corp filed Critical Bizlink Internation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06990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3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3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3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材连接器,其具有壳体、卡固件及弹性件。卡固件可枢转地设置于该壳体,并具有本体部、枢转部、延伸部及凸出部。枢转部及延伸部分别位于本体部的两侧,而凸出部向远离壳体的方向凸出。弹性件设置于卡固件与壳体之间,并倾向将卡固件推离壳体。借此线材连接器不具有通过抵靠来推动卡固件的斜面,减少了卡固件或母座因为抵靠摩擦而磨损的机会,因此更为耐用。此外,由于没有其他可活动的组件,弹性件只要作用于卡固件上,因此弹性件的数量也可大幅减少,也不用在各组件的移动方向上设置不同方向的弹性件,使制造上更为容易。

Description

线材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讯号传输设备,特别是关于接合线材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线材的端部设有电路板,并由有电路板与其他装置或组件接合形成电连接,并借此进行讯号传输。而为了达到稳定的电连接,线材的端部即设置有连接器,除了保护线材及电路板外,还能在接合时达到补助电路板定位的作用,以及在接合后固定电路板的位置防止松脱。
而现有的连接器中设有一弹片,而弹片上形成有可活动的凸块或勾部,在当连接器与一装置接合时,通过凸块或勾部去卡勾该装置,确保连接器与装置接合的稳定性。而弹片上还形成有一第一抵靠面,而连接器还设有一可移动的操作件,操作件上形成有一第二抵靠面。在使用者带动操作件移动后,第二抵靠面会推抵于第一抵靠面,因此推动弹片并能使弹片上的凸块或勾部脱离所卡固的装置,然后连接器能从该装置分离。
然而,由于使操作件移动后需要复位,因此连接器上必须设有弹性件将操作件推回原位,因此连接器的结构配置较为复杂。而在电子装置小型化的趋势下,要额外多设置弹性件会造成连接器的体积无法缩小,不仅制造困难,且无法适用于装置中较小的母座。另外,由于这种以抵靠面相推抵来带动弹片作动的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抵靠面的磨损而造成两抵靠面的间距增加,因此难以再通过操作件带动弹片动作。
有鉴于此,提出一种更佳的改善方案,乃为此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线材连接器,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可靠度及耐用度更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线材连接器用以固设一电路板及一线材,且该电路板与该线材电连接,该线材连接器具有:
一壳体,其具有:
一第一端,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壳体内并由该壳体的该第一端露出;
一第二端,其相对于该壳体的该第一端,该线材自该壳体的该第二端穿入该壳体;
一第一外侧面,其位于该壳体的该第一端及该壳体的该第二端之间;
一卡固件,其可枢转地设置于该壳体上,并具有:
一本体部,其与该第一外侧面间隔设置;
至少一枢转部,其固设于该本体部的一侧,且该卡固件以该至少一枢转部为轴心转动;
至少一延伸部,各该至少一延伸部固设于该本体部上相对于该至少一枢转部的一侧;及
至少一凸出部,其固设于该至少一延伸部,并向远离该壳体的方向凸出;以及
至少一弹性件,其设置于该卡固件与该壳体之间,并倾向将该卡固件推离该壳体。
如前所述的线材连接器更具有一拉带,该拉带连接于该卡固件,并能带动该卡固件枢转。
如前所述的线材连接器中,该卡固件更具有一连接部,其固设于该本体部上相对于该至少一枢转部的一侧,并自该本体部朝该电路板延伸,且该拉带的端部固设于该连接部;
其中,该拉带固设于该连接部的位置比该至少一枢转部更接近该电路板。
如前所述的线材连接器中,该卡固件的该本体部包含一按压面,其用以供使用者按压并使该卡固件进行枢转。
如前所述的线材连接器中,该卡固件更具有至少一止挡部,其用以抵靠于该壳体并借此对抗该至少一弹性件对于该卡固件的作用力。
如前所述的线材连接器中,各该至少一延伸部包含:
一第一臂,其连接于该本体部上,并沿平行于该卡固件的轴心延伸;以及
一第二臂,其连接于该第一臂上,并沿垂直于该卡固件的轴心向远离该枢转部的方向延伸,该至少一凸出部固设于该第二臂上。
如前所述的线材连接器中,该至少一止挡部固设于该第一臂上或该第二臂上。
如前所述的线材连接器中,该壳体具有:
一第一壳件,该壳体的该第一端形成于该第一壳件上;以及
一第二壳件,其连接于该第一壳件,该壳体的该第二端形成于该第二壳件上。
如前所述的线材连接器中,该壳体更具有二结合部,其形成于该第一壳件上,该电路板的相对两侧缘凸出卡合于该二结合部内且固设于该第二壳件上,借此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相固定。
如前所述的线材连接器中,该壳体更具有:
至少一穿设部,其固设于该第一壳件上;
一枢设座,其固设于该第二壳件上;以及
至少一轴件,其两端分别固设于该枢设座及该至少一穿设部,且该卡固件的该至少一枢转部可转动地套设于该至少一轴件上并位于该枢设座及该至少一穿设部之间。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线材连接器不具有通过抵靠来推动卡固件的斜面,减少了卡固件或母座因为抵靠摩擦而磨损的机会,因此更为耐用。此外,壳体上设置卡固件、拉带、及弹性件即可完成线材连接器,组件数量少;且由于没有其他可活动的组件,弹性件只要作用于卡固件上,因此弹性件的数量也可大幅减少,也不用在各组件的移动方向上设置不同方向的弹性件,使整体在制造上更为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件与的卡固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其绘示了卡固件的凸出部。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其绘示了卡固件的连接部以及拉带。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其绘示了卡固件的止挡部。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按压卡固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拉动拉带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首先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材连接器,其用以固设一电路板A及一线材B,并使电路板A及线材B与其他装置上的母座C接合。电路板A与线材B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线材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具有一壳体10及一卡固件20,且选择性地可具有一拉带30及至少一弹性件40。
壳体10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壳件11以及一第二壳件12,并可选择性地具有至少一穿设部111、一枢设座121、以及至少一轴件13,且壳体10可定义出一第一端101、一第二端102、及一第一外侧面103。具体而言,壳体10的第一端101及第二端102为相对的两端,且第一端101形成于第一壳件11上而第二端102形成于第二壳件12。第一外侧面103位于第一端101及第二端102之间。
电路板A设置于壳体10内,并由壳体10的第一端101露出。因此,壳体10是以第一端101与其他装置上的母座C接合。于本实施例中,电路板A固设于第二壳件12上,且第一壳件11上形成有二结合部112。本实施例中,结合部112可为穿孔,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为形成于第一壳件11内侧面的凹槽。电路板A的相对两侧缘凸出卡合于二结合部112内,借此使第一壳件11与第二壳件12相固定。相对地,线材B自壳体10的第二端102穿入壳体10而与电路板A电连接。
至少一穿设部111固设于第一壳件11上,而枢设座121固设于第二壳件12上。本实施例中,共有二穿设部111,而枢设座121位于二穿设部111之间。各至少一轴件13的两端分别固设于枢设座121及一穿设部111上,因此对应地,于本实施例中共有二轴件13。换言之,各轴件13分别穿设固定于其中一穿设部111及枢设座121上
接着请参考图2及图5。卡固件20可枢转地设置于壳体10上,并具有一本体部21、至少一枢转部22、至少一延伸部23、至少一凸出部24、一连接部25、以及至少一止挡部26。本体部21与壳体10的第一外侧面103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本体部21包含一按压面,其用以供使用者按压并借此使卡固件20进行枢转。
至少一枢转部22固设于本体部21的一侧,例如可为本体部21上邻近于第二端102的一侧,且卡固件20以枢转部22为轴心转动。本实施例中,卡固件20共具有二枢转部22,且各枢转部22位于其中一穿设部111与枢设座121之间。具体而言,卡固件20的枢转部22可转动地套设于轴件13上。本实用新型中,可在第一壳件11的穿设部111及第二壳件12的枢转座121对齐后,将卡固件20的枢转部22放置于穿设部111及枢转座121之间,再以铆接方式将轴件13插入可以穿设部111、枢转座121、及枢转部22,因此制造简便且可靠度高,亦能适于自动化的制程中。
请一并参考图6。各该至少一延伸部23固设于本体部21上相对于枢转部2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卡固件20共具有二延伸部23,且二延伸部23自本体部21向远离枢转部22的方向延伸。各延伸部23包含一第一臂231以及一第二臂232。第一臂231连接于本体部21上,并沿平行于卡固件20的轴心延伸。本实施例中,二延伸部23的第一臂231自本体部21上沿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二臂232连接于第一臂231上,且可设置于第一臂231上远离本体部21的端部上。第二臂232沿垂直于卡固件20的轴心向远离枢转部22的方向延伸。
至少一凸出部24固设于延伸部23上,因此对应地本实施例具有二凸出部24,且其分别固设于二延伸部23的第二臂232上远离第一臂231的端部。各凸出部24向远离该壳体10的方向凸出。
接着请一并参考图7。连接部25固设于本体部21上相对于枢转部22的一侧,并自本体部21朝壳体10延伸。拉带30连接于卡固件20的连接部25上,并能带动卡固件20枢转。本实施例中,拉带30的一端穿设于枢设座121后固定于卡固件20的连接部25,且拉带30固定于连接部25上的位置比卡固件20的枢转部22更接近电路板A,借此在使用者拉动带动时能带动卡固件20朝向电路板A枢转,且使凸出部24退入壳体10内。
接着请一并参考图8。至少一止挡部26用以抵靠于壳体10。本实施例中,相应地具有二止挡部26且二止挡部26固设于二延伸部23的第一臂231。然而,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固设于延伸部23的第二臂232或固设于本体部21上。止挡部26的一端抵靠于壳体10的内侧面,借此防止卡固件20过度地枢转离壳体10。换言之,止挡部26用于抵靠于壳体10并借此对抗至少一弹性件40对于卡固件20的作用力。
至少一弹性件40设置于卡固件20与壳体10之间,并倾向于将卡固件20推离壳体10;且具体而言是使卡固件20的本体部21远离第一外侧面103。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0可为弹簧,但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与卡固件20一体成形而使卡固件20与弹性件40结合成一弹片。
因此,本实施例中,由壳体10的第一端101至第二端102的联机方向上,组件的位置关系依序为凸出部24、止挡部26的端部、连接部25、本体部21、及枢转部22。另外,于垂直电路板A的方向上组件的位置关系依序为本体部21、第一外侧面103、及拉带30。通过上述相对位置关系,用户的施力及凸出部24上的受力或弹性件40对卡固件20的作用力总合较小,因此不会对卡固件20造成负担,延长卡固件20的使用寿命。
于其他实施例中,卡固件20中的本体部21、连接部25、凸出部24与拉带30的位置关系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使用者于按压本体部21或拉动拉带30时,凸出部24能随卡固件20枢转而退入壳体10内即可。
接着请参考图9及图10。通过上述结构,当本实用新型的线材连接器与其他装置的母座C接合时,卡固件20上的凸出部24会与母座C相卡合,因此线材连接器与母座C无法分离。而使用者可通过按压卡固件20的本体部21,或拉动拉带30带动卡固件20的连接部25,以使卡固件20以枢转轴22为轴心枢转,并使凸出部24脱离母座C,然后即可将本实用新型的线材连接器与母座C分离。
接着请参考图11及图12。本实用新型的线材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同样具有一壳体10A及一卡固件20A,且选择性地可具有一拉带30A及至少一弹性件40A。然而,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壳体10A的宽度较窄,以对应不同规格的母座。对应于较窄的壳体10A,卡固件20A的宽度同样也较窄,即卡固件20A的二延伸部23A的各第一臂231A较短,连带地各第一臂231A上没有足够的空间设置止挡部26A。因此,于第二实施例中,止挡部26A是固设于第二臂232A,且本实施例中二止挡部26A是自所对应的第二臂232A向彼此延伸。止挡部26A的一端抵靠于壳体10A的内侧面,借此止挡部26A可用于抵靠于壳体10A并借此对抗至少一弹性件40A对于卡固件20A的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更耐用:相对于现有的线材连接器,本实用新型中不具有通过抵靠来推动卡固件20的斜面,减少了卡固件20或母座C因为抵靠摩擦而磨损的机会。
(2)、结构简单:只要在壳体10上设置卡固件20、拉带30、及弹性件40即可,组件数量少;且由于没有其他可活动的组件,弹性件40只要作用于卡固件20上,因此弹性件40的数量也可大幅减少,也不用在各组件的移动方向上设置不同方向的弹性件40,使整体在制造上更为容易。
(3)、更坚固:由于卡固件20与壳体10通过轴件13铆接,因此卡固件20与壳体10间的固定效果更好,而不易被破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用以固设一电路板及一线材,且该电路板与该线材电连接,该线材连接器具有:
一壳体,其具有:
一第一端,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壳体内并由该壳体的该第一端露出;
一第二端,其相对于该壳体的该第一端,该线材自该壳体的该第二端穿入该壳体;
一第一外侧面,其位于该壳体的该第一端及该壳体的该第二端之间;
一卡固件,其可枢转地设置于该壳体上,并具有:
一本体部,其与该第一外侧面间隔设置;
至少一枢转部,其固设于该本体部的一侧,且该卡固件以该至少一枢转部为轴心转动;
至少一延伸部,各该至少一延伸部固设于该本体部上相对于该至少一枢转部的一侧;及
至少一凸出部,其固设于该至少一延伸部,并向远离该壳体的方向凸出;以及
至少一弹性件,其设置于该卡固件与该壳体之间,并倾向将该卡固件推离该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具有一拉带,该拉带连接于该卡固件,并能带动该卡固件枢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固件更具有一连接部,其固设于该本体部上相对于该至少一枢转部的一侧,并自该本体部朝该电路板延伸,且该拉带的端部固设于该连接部;
其中,该拉带固设于该连接部的位置比该至少一枢转部更接近该电路板。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固件的该本体部包含一按压面,其用以供使用者按压并使该卡固件进行枢转。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固件更具有至少一止挡部,其用以抵靠于该壳体并借此对抗该至少一弹性件对于该卡固件的作用力。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至少一延伸部包含:
一第一臂,其连接于该本体部上,并沿平行于该卡固件的轴心延伸;以及
一第二臂,其连接于该第一臂上,并沿垂直于该卡固件的轴心向远离该枢转部的方向延伸,该至少一凸出部固设于该第二臂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至少一延伸部上更具有至少一止挡部,其固设于该第一臂或该第二臂上,且用以抵靠于该壳体并借此对抗该至少一弹性件对于该卡固件的作用力。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
一第一壳件,该壳体的该第一端形成于该第一壳件上;以及
一第二壳件,其连接于该第一壳件,该壳体的该第二端形成于该第二壳件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更具有二结合部,其形成于该第一壳件上,该电路板的相对两侧缘凸出卡合于该二结合部内且固设于该第二壳件上,借此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相固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更具有:
至少一穿设部,其固设于该第一壳件上;
一枢设座,其固设于该第二壳件上;以及
至少一轴件,其两端分别固设于该枢设座及该至少一穿设部,且该卡固件的该至少一枢转部可转动地套设于该至少一轴件上并位于该枢设座及该至少一穿设部之间。
CN202020699020.3U 2020-04-30 2020-04-30 线材连接器 Active CN211743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9020.3U CN211743448U (zh) 2020-04-30 2020-04-30 线材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9020.3U CN211743448U (zh) 2020-04-30 2020-04-30 线材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3448U true CN211743448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1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99020.3U Active CN211743448U (zh) 2020-04-30 2020-04-30 线材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34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6657B (zh) * 2021-04-23 2022-06-01 佳必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6657B (zh) * 2021-04-23 2022-06-01 佳必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99438A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923532B2 (ja) 再充電可能なバッテリ用コネクタ
KR100191747B1 (ko) 낮은 형상의 표면 장착식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KR970002440B1 (ko) 하우징과 접촉부 사이에 과응력 방지 수단을 갖는 전기 커넥터
US681462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hargeable battery
EP2298611A2 (en) Slide switch for buckle apparatus
TW201618395A (zh) 具有雙向插接功能的插頭連接器
EP001348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pivoting latching member
TW200820519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1215768A2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211743448U (zh) 线材连接器
JP2001043918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637918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ocking device
TW299511B (zh)
EP1284525B1 (en) Plug type connector
JP346324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ラッチシステム
TWM593675U (zh) 模組連接器
US621735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having dual biased contact pins
CN111490376A (zh) 一种适用于排线的连接器
JP4074022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210576789U (zh) 线材连接器及具有该线材连接器的电子装置连接系统
US20190326694A1 (en) Semi-automatic connector for flexible circuit
US5741154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US10686265B2 (en) Terminal stand
TWM599486U (zh) 線材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