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6932U - 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 - Google Patents

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6932U
TWM596932U TW109200444U TW109200444U TWM596932U TW M596932 U TWM596932 U TW M596932U TW 109200444 U TW109200444 U TW 109200444U TW 109200444 U TW109200444 U TW 109200444U TW M596932 U TWM596932 U TW M59693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institution
payment
transaction
ser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0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玉如
汪曉雯
Original Assignee
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0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6932U/zh
Publication of TWM596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6932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其一客戶發送端裝置利用一第一支付應用程式與一客戶接收端裝置之間進行一交易行為;第一支付應用程式將包括轉入帳號及轉帳金額之交易資訊透過一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傳送給一跨機構轉接平台,跨機構轉接平台再將交易資訊及轉帳金額之款項傳送給一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確認該轉入帳號之正確性,若正確則將該款項入帳。因此,透過本創作之系統,使用者可透過任一電支機構的支付應用程式進行轉帳、購物、繳費等交易行為,電支機構本身不需與所有銀行簽約,透過跨機構轉接平台可與所有銀行進行交易。

Description

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新型的金流架構,特別是指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
按,隨著智慧型手機日漸普及,利用行動支付、電子支付等方式進行交易讓消費者可只帶手機出門,省去帶錢包、零錢、多張信用卡等零零總總的累贅。根據統計,我國電子支付機構(下稱「電支機構」)總使用者人數逐年攀升,而電子支付的交易金額也從2018年4月的21.8億元成長至2019年11月的39.4億元,表示電子支付越來越普及。
國內行動支付產業(包括電子票證、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業者等)競相投入市場,由於面臨國際支付業者強大品牌優勢,以及市場競爭家數眾多、規格各異、投入資源分散,且需與商家及銀行多方介接,致業者及商家導入成本高,且市場及商家普及率不高等問題。舉例而言,現行電子支付業者無法透過國內現有銀行連線平台與多間銀行互通,皆以直連方式進行交易,提供電子支付帳戶連結至該使用者存款帳戶進行儲值、實質交易扣款及提領等,例如街口支付已與17家金融機構直連,同時擁有電子票證與電子支付執照的一卡通也與11家金融機構直連。由於每間電支機構(包含金融機構)的金流資訊皆有各自的電文格式,每當電支機構要與新的一間電支機構簽約,便須調整彼此的電文格式以期能在雙方的系統中相容,更是費時費工,還容易產生系統故障的問題。
有鑑於此,本創作即提出一種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提升電子支付的安全與效率,以有效解決上述該等問題,具體架構及其實施方式將詳述於下: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其利用一跨機構轉接平台連接兩端的電支機構,使電支機構彼此之間可透過跨機構轉接平台即時交換交易訊息,即只要加入跨機構轉接平台,即相當於與其他電支機構介接,省時省力,且讓使用者在交易時有更多的選擇。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其不但透過跨機構轉接平台達到電支機構的跨機構轉接,更提供清算機制,使前端電支機構的交易訊息即時交換,後端款項快速結算,透過跨機構轉接平台統一管理,以降低電支機構多對多介接的成本,強化跨機構交易處理及清算的效率。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包括:一客戶發送端裝置,其中安裝一第一支付應用程式,利用該第一支付應用程式進行一交易行為時,該第一支付應用程式傳送一交易資訊,其中包括一轉入帳號及一轉帳金額;一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訊號連接該客戶發送端裝置,接收該交易資訊並轉發;一跨機構轉接平台,訊號連接該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接收該交易資訊、轉發該交易資訊、根據該轉帳金額撥款及即時清算;一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訊號連接該跨機構轉接平台,接收該交易資訊及該轉帳金額後,確認該轉入帳號是否正確,若正確則將該跨機構轉接平台所撥款之該轉帳金額入帳,並透過該跨機構轉接平台回覆一交易成功訊息給該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並送出一入帳訊息;以及一客戶接收端裝置,訊號連接該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接收該入帳訊息。
依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交易行為為轉帳時,該客戶接收端裝置中更安裝一第二支付應用程式,以利用該第二支付應用程式接收該入帳訊息。此時,該交易資訊中更包括該第二支付應用程式之名稱或代號等。
依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交易行為為消費購物時,該客戶發送端裝置更包括一掃描裝置,該客戶接收端裝置為一商店端裝置,其提供一收款條碼,交易時該掃描裝置掃描該收款條碼後該第一支付應用程式送出該交易資訊。此時,該交易資訊中更包括該商店端裝置之一簽約機構名稱或代號、商店代號、消費時間等。收款條碼為二維條碼或QR碼。
依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第一、第二支付應用程式為電子支付應用程式或網路銀行應用程式。
依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第一支付應用程式可綁定一銀行帳戶或提供一儲值帳戶,以供支付該轉帳金額。
依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第一、第二支付應用程式及該跨機構轉接平台之間傳送之該交易資訊及該交易成功訊息係採用相同格式之電文。
依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第一支付應用程式係由該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所提供,該第二支付應用程式係由該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所提供。
本創作提供一種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請參考第1圖,其為本創作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中第一實施例之系統架構圖,其中包括一客戶發送端裝置10、至少一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12、一跨機構轉接平台14、至少一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16及一客戶接收端裝置18,跨機構轉接平台14連接兩端之電支機構伺服器,兩端可分別為多間電支機構伺服器,客戶發送端裝置10為一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可線上操作交易之電子裝置,客戶發送端裝置10的使用者欲選擇使用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12所提供之支付應用程式,如電子支付應用程式或網路銀行應用程式,與客戶接收端裝置18進行轉帳交易行為,跨機構將款項轉帳到另一電支機構,即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16。
客戶發送端裝置10中安裝一第一支付應用程式102,其為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12所提供,而客戶接收端裝置18中安裝有一第二支付應用程式182,其為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16所提供,當客戶發送端裝置10利用此第一支付應用程式102進行轉帳時,第一支付應用程式102傳送一交易資訊,其中包括一轉入帳號、一轉帳金額及第二支付應用程式之名稱或代號等;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12與客戶發送端裝置10透過無線網路訊號連接,接收交易資訊並轉發給跨機構轉接平台14;跨機構轉接平台14與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12及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16訊號連接,為一個第三方、具有公正性的仲介平台,其僅用於連接及轉發多間電支機構伺服器彼此的訊息,並不參與編碼、解碼、驗證等,不會知道交易雙方的身分,因此,跨機構轉接平台14接收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12所傳送之交易資訊後,直接將其轉發給指定的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16,並根據該轉帳金額撥款及即時清算;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16與跨機構轉接平台14和客戶接收端裝置18,用以接收該交易資訊及轉帳金額、確認轉入帳號是否正確,若正確則將跨機構轉接平台14所撥款之轉帳金額入帳,並透過跨機構轉接平台14回覆一交易成功訊息給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12,並送出一入帳訊息給客戶接收端裝置18。
進一步而言,第1圖之實施例之具體流程如第2圖所示,步驟S10中,當客戶發送端裝置利用第一支付應用程式與客戶接收端裝置之間進行一交易行為,特別是轉帳行為時,第一支付應用程式會將交易資訊傳送給一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交易資訊中包括一轉入帳號及一轉帳金額,如步驟S12所述;接著步驟S14中,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將交易資訊傳送給跨機構轉接平台;接著如步驟S16所述,跨機構轉接平台接收交易資訊後,得到轉帳金額,便將交易資訊傳送給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同時一併將轉帳金額的款項撥款給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並進行即時清算;步驟S18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接收到交易資訊及轉帳金額之款項後,先確認轉入帳號之正確性,例如驗證轉入帳號確實存在,若結果為正確,則如步驟S20所述,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將跨機構轉接平台所撥款之轉帳金額入帳,並透過跨機構轉接平台回覆一交易成功訊息給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會回報給客戶發送端裝置,讓付款方知道已轉帳成功,此外,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也會送出一入帳訊息給客戶接收端裝置,讓收款方知道款項已入帳。
上述為轉帳之流程,而客戶接收端裝置為收款方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裝置,除此之外,本創作之交易行為還可包括消費購物及繳費、繳稅等,如下所述。
第3圖為本創作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之第二實施例之系統架構圖。在此實施例中,客戶接收端裝置20為一商店端裝置,例如商店的電腦系統,於結帳時會產生一收款條碼,或是商品上本身就有付款用的條碼,以供消費者掃描,因此,客戶發送端裝置10上更包括一掃描裝置(圖中未示)。收款條碼為二維條碼或QR碼。
請同時參考第4圖,其為第3圖之第二實施例之應用流程圖。當結帳時,如步驟S30所述,客戶發送端裝置利用一第一支付應用程式與客戶接收端裝置進行一交易行為,客戶接收端裝置提供一收款條碼;步驟S32,客戶發送端裝置10之掃描裝置掃描客戶接收端裝置20所提供之收款條碼後,並在客戶發送端裝置10上顯示轉入帳號及轉帳金額,以供付款方確認;經付款方確認轉入帳號及轉帳金額無誤後,接續如步驟S34,第一支付應用程式102送出一交易資訊給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12,此時,交易資訊中除了轉入帳號、轉帳金額之外,更包括商店端裝置20之一簽約機構名稱或代號、商店代號、消費時間等;步驟S36,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12將交易資訊再傳送給跨機構轉接平台14;接著如步驟S38所述,跨機構轉接平台14接收交易資訊後,得到轉帳金額,便將交易資訊傳送給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16,同時一併將轉帳金額的款項撥款給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16,並進行即時清算;步驟S40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16接收到交易資訊及轉帳金額之款項後,先確認轉入帳號之正確性,例如驗證轉入帳號確實存在、轉入帳號的餘額足夠等,若結果為正確,則如步驟S42所述,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16將跨機構轉接平台14所撥款之轉帳金額入帳,並透過跨機構轉接平台14回覆一交易成功訊息給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12,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12會回報給客戶發送端裝置10,讓付款方知道已轉帳成功,此外,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16亦送出一入帳訊息給客戶接收端裝置18,讓收款方知道款項已入帳。
第一支付應用程式可綁定一銀行帳戶或提供一儲值帳戶,以在需要支付轉帳金額時從銀行帳戶或儲值帳戶中扣款。此外,第一、第二支付應用程式及跨機構轉接平台之間傳送之交易資訊及交易成功訊息等係採用相同格式之電文,包括相同之編譯方式及加密方式,使多方之訊息傳遞可相容於各自的系統。
綜上所述,本創作所提供之一種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係利用藉由一跨機構轉接平台連通付款及收款兩端的多間電支機構,讓付款方及收款方之間的轉帳、付款可透過電支機構所提供的支付應用程式進行,消費者可透過任一家電支機構(包括金融機構)的支付應用程式使用轉帳、購物、繳費等不同的行動支付服務,提高一般大眾使用電子支付工具之意願;再者,同一間商店或事業單位也僅需與一家銀行或電支業者簽約,多方之資訊及金流作業可進行整合,提升收款方的收款效率,帳務管理更方便。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即凡依本創作申請範圍所述之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客戶發送端裝置 102:第一支付應用程式 12: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 14:跨機構轉接平台 16: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 18:客戶接收端裝置 182:第二支付應用程式 20:商店端裝置
第1圖為本創作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之第一實施例之系統架構圖。 第2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3圖為本創作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之第二實施例之系統架構圖。 第4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流程圖。
10:客戶發送端裝置
102:第一支付應用程式
12: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
14:跨機構轉接平台
16: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
18:客戶接收端裝置
182:第二支付應用程式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包括: 一客戶發送端裝置,其中安裝一第一支付應用程式,利用該第一支付應用程式進行一交易行為時,該第一支付應用程式傳送一交易資訊,其中包括一轉入帳號及一轉帳金額; 一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訊號連接該客戶發送端裝置,接收該交易資訊並轉發; 一跨機構轉接平台,訊號連接該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接收該交易資訊、轉發該交易資訊、根據該轉帳金額撥款及即時清算; 一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訊號連接該跨機構轉接平台,接收該交易資訊及該轉帳金額後,確認該轉入帳號是否正確,若正確則將該跨機構轉接平台所撥款之該轉帳金額入帳,並透過該跨機構轉接平台回覆一交易成功訊息給該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並送出一入帳訊息;以及 一客戶接收端裝置,訊號連接該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接收該入帳訊息。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其中該交易行為為轉帳時,該客戶接收端裝置中更安裝一第二支付應用程式,以利用該第二支付應用程式接收該入帳訊息。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其中該交易行為為轉帳時,該交易資訊中更包括該第二支付應用程式之名稱或代號等。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其中該第一、第二支付應用程式為電子支付應用程式或網路銀行應用程式。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其中該交易行為為消費購物時,該客戶發送端裝置更包括一掃描裝置,該客戶接收端裝置為一商店端裝置,其提供一收款條碼,交易時該掃描裝置掃描該收款條碼後該第一支付應用程式送出該交易資訊。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其中該交易行為為消費購物時,該交易資訊中更包括該商店端裝置之一簽約機構名稱或代號、商店代號、消費時間等。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其中該收款條碼為二維條碼或QR碼。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其中該第一支付應用程式可綁定一銀行帳戶或提供一儲值帳戶,以供支付該轉帳金額。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其中該第一、第二支付應用程式及該跨機構轉接平台之間傳送之該交易資訊及該交易成功訊息係採用相同格式之電文。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其中該第一支付應用程式係由該第一電支機構伺服器所提供,該第二支付應用程式係由該第二電支機構伺服器所提供。
TW109200444U 2020-01-10 2020-01-10 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 TWM596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0444U TWM596932U (zh) 2020-01-10 2020-01-10 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0444U TWM596932U (zh) 2020-01-10 2020-01-10 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6932U true TWM596932U (zh) 2020-06-11

Family

ID=72177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0444U TWM596932U (zh) 2020-01-10 2020-01-10 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69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3586B (zh) 一种通过两个移动终端完成支付的方法
US20170330181A1 (en) Processing of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US8290865B2 (en) Push payment system and method including billing file exchange
US833676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transactions
TW201539341A (zh) 反向近場通訊電子交易的方法與系統
KR20200032753A (ko) 효율적인 가치저장 카드 거래
WO2005086593A2 (en) Inter-operable, multi-operator, multi-bank, multi-merchant mobile payment method and a system therefor
CN101165716A (zh) 一种基于交易代码的电子支付方法
US20180114224A1 (en) Authenticating transactions using risk scores derived from detailed device information
WO2018010009A1 (en) Processing of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CN104504561A (zh) 基于电子票据的线下支付兑换系统
US1167614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outing transactions between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s, points of sal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software wallets
CN104463577A (zh) 基于终端的线下支付与兑换系统
US2012017343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horizing, authenticating, implementing, brokering data transfers, and collecting fees for data transfers among distributed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ervers
TWM577549U (zh) Virtual wallet account payment system
TWI642007B (zh) 2D barcode scanning code transfer system
US2012027176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remittance
TW201917647A (zh) 虛擬錢包帳戶支付方法
TW201642188A (zh) 一種金融服務系統及方法
TWM631174U (zh) 跨境掃碼支付系統
TWI728649B (zh) 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及方法
TWM596932U (zh) 電子支付跨機構轉接及清算之系統
CN103679979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TWI818533B (zh) 跨境掃碼支付方法及系統
TWI787573B (zh) 電支跨機構間轉帳之系統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