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5210U - 散熱結構以及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散熱結構以及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5210U
TWM595210U TW108217502U TW108217502U TWM595210U TW M595210 U TWM595210 U TW M595210U TW 108217502 U TW108217502 U TW 108217502U TW 108217502 U TW108217502 U TW 108217502U TW M595210 U TWM595210 U TW M59521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structure
turning
emitting device
flexible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75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品竹
霍怡菁
楊昇樺
Original Assignee
聯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75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5210U/zh
Publication of TWM595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5210U/zh
Priority to US15/930,317 priority patent/US11047561B1/en
Priority to EP20020215.8A priority patent/EP3845803A1/en
Priority to JP2020142223A priority patent/JP7050868B2/ja
Priority to KR1020200109011A priority patent/KR102455411B1/ko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創作係為一種散熱結構以及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本創作透過該散熱結構透過一散熱部進行散熱,利用該散熱結構一側之一卡扣部與另一散熱結構之一卡固部卡合後,形成可靈活彎折之散熱結構,利用該散熱結構進行彎折後,使該散熱結構產生一第一非線性結構,將可撓性發光元件設置於該散熱結構,利用該散熱結構移除可撓性發光元件之產生之熱量,該散熱結構適應各種不同變化之曲線燈具造型,進而提高各種外觀燈具的設計自由度或可靠度。

Description

散熱結構以及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結構及裝置,特別是一種散熱結構以及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
目前的線性光源的應用,由低功率的燈具逐漸演變為功率較高之照明燈具,功率的提升,對於LED光源來說,溫度控制及散熱的需求也隨之提高。
傳統習知的散熱片為了避免電子產品內之零組件因受高熱而損毀,因此,散熱片所選用的材料以導熱性佳、質輕、易加工之金屬為主(如多為鋁、銅或銀,但由於銀為高單價之貴金屬,因此較少用於散熱片使用),其中多數的散熱片以高傳導率的鋁合金為主,且鋁合金成本適中,散熱片的生產工藝包含擠型、沖壓、壓鑄等,散熱片的技術應用多為用於直線延伸的模組,其可提供燈具進行有效的散熱之方式。
另外,習知的照明產品多以點光源或面光源為主,其主要發熱區域與散熱機制也須對應點、面高功率的快速溫度傳導至散熱片上。因此習知照明產品多為配置傳統型式的散熱片,點光源或面光源的燈具可產生極高亮度,但由於配置使用的散熱片,使得該種燈具的造型靈活性較低,因其外型會因為散熱片的原因而受到限制。
除了傳統的照明產品外,還有另一種裝飾用燈條,其以軟性材料封裝,因此缺少散熱片結構,裝飾用燈條相較於傳統習知的照明產品來說,雖然裝飾用燈條具有較高造型靈活度,但是燈源功率以及亮度無法達成合乎法規的照明或車燈配光用途,線性光源的特色在於線性延伸時,具有類似模組化的特色,可以不斷重複排列光源達成需求造型與長度。
同時,為了使高功率的燈具使用壽命延長,且具有良好的照明效果,因此高功率的燈具需要與散熱片搭配使用,將LED所產生的高熱藉由散熱結構將熱量引導至燈具外部之環境,因此傳統的LED燈具多選用散熱片來進行熱量之引導。
然而,若要可以應用於造型特殊(如:曲線、波浪造型)的燈條或燈具的散熱片,對於其特殊外觀若以一體成型的散熱片來進行散熱,所應用的散熱片的總長度及寬度可能會與燈條的最大外觀尺寸相近,導致需要特定的模具尺寸、特殊的生產機台與較高的生產成本,但是若製作成複合型式的散熱片,散熱片本身需要因應特殊造型的外型改變散熱片的尺寸或製作特殊的角度時,就失去了原本可進行模組化重複使用之生產優勢。
因此,本創作提供一種可以用於特殊造型光源模組或線性光源模組之散熱結構,利用輕量化且較低成本的鋁合金進行製作,透過多個散熱結構相互連接形成非線性結構,使散熱結構可應用於非線性造型之光源模組上。
依據上述內容可以知道,本創作為提供一種散熱結構以及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本創作之散熱結構,係可透過散熱結構上的卡扣部與另一散熱結構上之卡固部相互卡合後形成線性散熱片,亦可使用不同高度的散熱結構進行結合,使散熱結構形成非線性結構,應用於非線性之發光模組, 多個散熱結構的結合使散熱結構之模組具有可撓特性,因此可以適應各種不同變化之曲線燈具造型,減少開發成本,進而提高各種外觀燈具的設計。
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散熱結構,其無需進行多次加工以及組裝,減少加工以及開發成本,且可配合發光裝置之寬度進行特殊模組化設計。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透過將可撓性光源模組置於散熱結構之上方進行散熱,利用多個散熱結構相互卡合形成靈活撓動之散熱結構,透過散熱模組的可撓性使光源模組之造型具有高靈活性。
本創作之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透過將單一光源模組置於散熱結構之上方進行散熱,透過散熱結構使光源模組之造型具有高靈活性,並考量光源模組電性連接點的保護需求,而不會使連接點因為光源模組撓動而產生斷裂。
針對上述之一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散熱結構,其結構包含一本體,其下方係設置一散熱部,一卡扣部,其係包含一第一彎折部一側連接於該本體之一側,該第一彎折部之另一側向下延伸設置一第一延伸部之一側,該第一延伸部之另一側向內及上方延伸設置一勾部,一卡固部,其係相對該卡扣部設置,該本體之另一側向下延伸設置該卡固部之一第二彎折部之一側,該第二彎折部之另一側向下延伸設置一第二延伸部,該第二彎折部具有一孔洞。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散熱部更包含一延伸轉折機構,該延伸轉折機構之一第一轉折部向下延伸設置至一第二轉折部,該第二轉折部水平延伸設置至一第三轉折部,該第三轉折部向上延伸設置。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散熱部具有複數個鰭片。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孔洞對應該卡扣部之寬度設置。
針對上述之另一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結構包含一第一散熱結構,其係包含一第一本體、一第一卡扣部以及一第一卡固部,該第一本體下方係設置一第一散熱部,該第一卡固部係相對設置於該第一卡扣部,該第一卡固部上設有一第一孔洞,一第二散熱結構係包含一第二本體、一第二卡扣部以及一第二卡固部,該第二本體下方係設置一第二散熱部,該第二卡扣部係相對設置於該第二卡固部,該第二卡固部上設有一第二孔洞,該第二卡扣部卡扣至該第一孔洞內,使該第一散熱結構扣接該第二散熱結構,該第一散熱結構與該第二散熱結構形成一第一非線性結構,一可撓性發光元件,其係設置於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之上。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孔洞對應該第一卡扣部之寬度設置,該第二孔洞對應該第二卡扣部之寬度設置。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二散熱結構高度高於該第一散熱結構。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散熱結構與該第二散熱結構形成一第二非線性結構。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可撓性發光元件包含一絕緣層,一柔性電路層264(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其係設置於該絕緣層之上,至少一 LED光源係設置於該柔性電路層上,一可撓式光學結構係設置於該至少一LED光源上。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更包含一固定膠條,其係設置於該絕緣層之下。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散熱部更包含一第一延伸轉折機構,該第一延伸轉折機構之一第一轉折部向下延伸設置至一第二轉折部,該第二轉折部水平延伸設置至一第三轉折部,該第三轉折部向上延伸設置。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二散熱部更包含一第二延伸轉折機構,該第二延伸轉折機構之一第四轉折部向下延伸設置至一第五轉折部,該第五轉折部水平延伸設置至一第六轉折部,該第六轉折部向上延伸設置。
針對上述之又一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一種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結構包含一第一散熱結構,其係包含一第一本體、一第一卡扣部以及一第一卡固部,該第一本體下方係設置一第一散熱部,該第一卡扣部係相對設置於該第一卡固部,該第一卡固部上設有一第一孔洞,其係對應該第一卡扣部之寬度設置,一第二散熱結構,其係包含一第二本體、一第二卡扣部以及一第二卡固部,該第二本體下方係設置一第二散熱部,該第二卡扣部係相對設置於該第二卡固部,該第二卡固部上設有一第二孔洞,該第二卡扣部卡扣至該第一孔洞內,使該第一散熱結構扣接該第二散熱結構,該第一散熱結構與該第二散熱結構形成一第一非線性結構,二可撓性發光元件,其係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之上。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孔洞對應該第一卡扣部之寬度設置,該第二孔洞對應該第二卡扣部之寬度設置。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二散熱結構高度高於該第一散熱結構。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散熱結構與該第二散熱結構形成一第二非線性結構。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可撓性發光元件包含一絕緣層,一柔性電路層(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其係設置於該絕緣層之上,一LED光源,其係設置於該柔性電路層上,一可撓式光學結構,其係設置於該LED光源上。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更包含一固定膠條,其係設置於該絕緣層之下。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散熱部更包含一第一延伸轉折機構,該延伸轉折機構之一第一轉折部向下延伸設置至一第二轉折部,該第二轉折部水平延伸設置至一第三轉折部,該第三轉折部向上延伸設置。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二散熱部更包含一第二延伸轉折機構,該第二延伸轉折機構之一第四轉折部向下延伸設置至一第五轉折部,該第五轉折部水平延伸設置至一第六轉折部,該第六轉折部向上延伸設置。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散熱部及該第二散熱部具有複數個鰭片。
1:散熱結構
10:本體
11:散熱部
112:延伸轉折機構
1121:第一轉折部
1123:第二轉折部
1125:第三轉折部
114:鰭片
12:卡扣部
122:第一彎折部
124:第一延伸部
126:勾部
14:卡固部
141:孔洞
142:第二彎折部
144:第二延伸部
2: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
22:第一散熱結構
220:第一本體
221:第一散熱部
2211:第一轉折部
2212:第一延伸轉折機構
2213:第二轉折部
2215:第三轉折部
222:第一卡扣部
224:第一卡固部
2242:第一孔洞
24:第二散熱結構
240:第二本體
241:第二散熱部
2411:第四轉折部
2412:第二延伸轉折機構
2413:第五轉折部
2415:第六轉折部
242:第二卡扣部
244:第二卡固部
2442:第二孔洞
26:可撓性發光元件
261:固定膠條
262:絕緣層
264:柔性電路層
266:LED光源
268:可撓式光學結構
NL1:第一非線性結構
NL2:第二非線性結構
r1:第一曲率半徑
r2:第二曲率半徑
第1A圖:其為本創作之一第一實施例之散熱結構示意圖;第1B圖:其為本創作之一第二實施例之散熱結構示意圖; 第2圖:其為本創作之一第三實施例之裝置結構示意圖;第3圖:其為本創作之一第三實施例之使用狀態A之示意圖;第4A圖:其為本創作之一第三實施例之單一第二散熱結構使用狀態示意圖;第4B圖:其為本創作之一第三實施例之第一散熱結構結合第二散熱結構使用狀態示意圖;以及第5圖:其為本創作之一第四實施例之裝置結構示意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創作之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及配合詳細之說明,說明如後:習知發光裝置上之散熱結構均為剛性散熱結構,也就是線性結構為主,若是發光裝置為曲面設計或柔性設計,則傳統的散熱結構會無法應用於該類型的發光裝置,將因為造型而需設計特殊造型的散熱裝置,不僅提高成本且無法進行模組化需求。
本創作改良傳統的散熱結構,透過多個散熱結構相互結合,使該些個散熱結構產生非線性結構,並且可靈活撓動並隨意彎折,應用於曲面設計之發光結構上,使光源裝置透過該散熱結構可以快速散去LED光源所產生的熱量,並且適應於曲線燈具造型之變化,用於外觀燈具的設計。
在下文中,將藉由圖式來說明本創作之各種實施例來詳細描述本創作。然而本創作之概念可能以許多不同型式來體現,且不應解釋為限於本文中所闡述之例式性實施例。
首先,請參閱第1A圖,其為本創作之一第一實施例之散熱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散熱結構1係包含一本體10、一卡扣部12以及一卡固部14。
該散熱結構1之該卡扣部12包含其係包含一第一彎折部122一側連接於該本體10之一側,該第一彎折部122之另一側向下延伸設置一第一延伸部124之一側,該第一延伸部124之另一側向內及上方延伸設置一勾部126,另外,該卡固部14係相對該卡扣部12設置,該本體10之另一側向下延伸設置該卡固部14之一第二彎折部142之一側,該第二彎折部142之另一側向下延伸設置一第二延伸部144,該第二彎折部具有一孔洞141,其中,該孔洞141對應該卡扣部12之寬度設置。
其中,該散熱結構1之該本體10下方設置有一散熱部11,該散熱部11包含一延伸轉折機構112,該延伸轉折機構112之一第一轉折部1121向下延伸設置至一第二轉折部1123,該第二轉折部1123水平延伸設置至一第三轉折部1125,該第三轉折部1125向上延伸設置。
接著,請參考第1B圖,其為本創作之一第二實施例之散熱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該散熱結構1之該本體10下方之該散熱部11具有複數個鰭片114,該些個鰭片114係為傳統習知之散熱鰭片,其可透過鎖附、銲接或黏合等方式進行結合,同時,該複數個鰭片114之該散熱部11與該本體10之間亦可塗佈散熱膏等助導熱材料使散熱速度更加提升,進一步,該些個散熱鰭片114係可透過鋁擠加工、CNC加工、線割加工或鋁鑄加工等方式進行。
如上所述,本創作之該散熱結構1有別於傳統習知的一維化散熱片形式,透過金屬薄板容易分割且容易彎折的特性,將單一板材折彎與挖孔形 成特殊的鏈節機構,使散熱面積較傳統散熱片面積大,且不需再進行多次加工以及組裝,減少加工以及開發成本,且該散熱結構1可配合發光裝置之寬度進行特殊設計。
接著,請參考第2圖,其為本創作之一第三實施例之裝置結構示意圖,以及第3圖,其為本創作之一第三實施例之使用狀態A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一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結構2係包含一第一散熱結構22、一第二散熱結構24以及一可撓性發光元件26。
其中,該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2中的該第一散熱結構22包含一第一本體220、一第一卡扣部222以及一第一卡固部224,該第一本體220下方係設置一第一散熱部221,該第一卡固部224係相對設置於該第一卡扣部222,該第一卡固部224上設有一第一孔洞2242,進一步,該第一散熱部221更包含一第一延伸轉折機構2212,該第一延伸轉折機構2212之一第一轉折部2211向下延伸設置至一第二轉折部2213,該第二轉折部2213水平延伸設置至一第三轉折部2215,該第三轉折部2215向上延伸設置。
而該第二散熱結構24包含一第二本體240、一第二卡扣部242以及一第二卡固部244,該第二本體240下方係設置一第二散熱部241,該第二卡扣部242係相對設置於該第二卡固部244,該第二卡固244部上設有一第二孔洞2442,其中,該第一孔洞2242對應該第一卡扣部222之寬度設置,該第二孔洞2442對應該第二卡扣部242之寬度設置,該第一孔洞2242相同於該第二孔洞2442,該第一卡扣部222之寬度相同於該第二卡扣部242之寬度,將該第二卡扣部242卡扣至該第一孔洞2242內,使該第一散熱結構22扣接該第二散熱結構24,該第一散熱結構22與該第二散熱結構24形成一第一非線性結構NL1,進一 步,該第二散熱部241更包含一第二延伸轉折機構2412,該第二延伸轉折機構2412之一第四轉折部2411向下延伸設置至一第五轉折部2413,該第五轉折部2413水平延伸設置至一第六轉折部2415,該第六轉折部2415向上延伸設置。
此外,該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2的該第一散熱結構22及該第二散熱結構24之該第一散熱部221及該第二散熱部241亦具有複數個鰭片114,請參考第1B圖,該些個鰭片114係為傳統習知之散熱鰭片,其可透過鎖附、銲接或黏合等方式進行結合,同時,該複數個鰭片114之該散熱部11與該本體10之間亦可塗佈散熱膏等助導熱材料使散熱速度更加提升,進一步,該些個散熱鰭片114係可透過鋁擠加工、CNC加工、線割加工或鋁鑄加工等方式進行,另外,該可撓性發光元件26係可透過該些個散熱鰭片114進行散熱。
接著,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該可撓性發光元件26設置於該第一本體220及該第二本體240之上,該可撓性發光元件26包含一絕緣層262、一柔性電路層264(Flexible Printed Circuit)、至少一LED光源266以及一可撓式光學結構268,該柔性電路層264係設置於該絕緣層262之上,該至少一LED光源266係設置於該柔性電路層264上,該可撓式光學結構268係設置於該至少一LED光源266上,該絕緣層268之下設置有一固定膠條261,透過該固定膠條261可將該可撓式發光元件26固定於該第一散熱結構22及該第二散熱結構24之上,該固定膠條26係選自於雙面背膠、導熱性介面材料或導熱性接著劑等。
接著,舉一實際範例,請參考第3圖,其為本創作之一第三實施例之使用狀態A之示意圖,如圖所示,該第一散熱結構22之該第一卡固部224與該第二散熱結構24知該第二卡扣部242可相互隨意扣合,且透過扣合後該第一散熱結構22與該第二散熱結構24兩者之間可以產生彎折結構,形成該第一非線 性結構NL1,再將該可撓性發光元件26設置於該第一非線性結構NL1,使該可撓性發光元件26可貼附於該第一散熱結構22以及該第二散熱結構24上進行散熱,其中,該LED光源266所產生的熱量可以透過該第一散熱結構22以及該第二散熱結構24之該第一散熱部221及該第二散熱部241將熱量散去,使該LED光源266不會因為溫度過高而減少LED光源使用壽命,並且因為該第一散熱結構22與該第二散熱結構24兩者之間可以產生彎折結構,因此可以使該可撓性發光元件26的外觀造型具有更多變化同時兼具散熱效益。
本創作之該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2,透過將該第一散熱結構22與該第二散熱結構24相互卡合後形成一種靈活撓動之結構,不需額外的固定件或連接裝置,該第一散熱結構22與該第二散熱結構24相互卡合後產生該第一非線性結構NL1,該可撓性發光元件26利用所形成之該第一非線性結構NL1進行散熱,進一步,該第一散熱結構22與該第二散熱結構24所形成的靈活撓動之結構,可使該可撓性發光元件26之外型更多變,且在特殊造型下依然可具有良好的散熱功效,並且,由於該第一散熱結構22與該第二散熱結構24上之鏈節結構,形成一種可以無限延長之散熱結構模組化設計,並且可根據該可撓性發光元件26之長度進行調整,不需額外的加工程序,大幅簡化散熱結構之設計與製作時間。
另外,若該第二散熱結構24高度高於該第一散熱結構22,與該第一散熱結構22結合則會形成一第二非線性結構NL2,若單純以複數個該第二散熱結構24組成該第二非線性結構NL2,請參考第4A圖,其為本創作之一第三實施例之單一第二散熱結構使用狀態示意圖,如圖所示,因該第二散熱結構24之高度增加使整體達成之一第一曲率半徑r1增加,然而,曲率半徑越大其曲率越 小,反之曲率半徑越小其曲率越大,故散熱結構會由於組成的該第二散熱結構24高度增高使該第一曲率半徑r1變大,而使散熱結構的曲率變小,請接著參考第4B圖,其為本創作之一第三實施例之第一散熱結構結合第二散熱結構使用狀態示意圖,如圖所示,該第二散熱結構24中結合該第一散熱結構22所形成該第二非線性結構NL2,由於局部縮小該第二非線性結構NL2之一第二曲率半徑r2,因此散熱結構形成較大的彈性散熱調整空間。
因此,藉由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A與第三實施例B中可得知,本創作之該第一散熱結構22與該第二散熱結構24進行連接可形成與傳統剛性散熱片相同之結構(線性結構),適用於一般的平面式之散熱,另外,亦可將該第一散熱結構22與該第二散熱結構24所產生該第一非線性結構NL1或該第二非線性結構NL2,形成靈活撓動之散熱結構,使本創作之該散熱結構1所形成之散熱片可用於曲面設計之發光元件,使發光元件設計之外型不再需要受限於傳統散熱片之剛性結構,產生更多變的外型設計,且鏈節設計可配合發光元件隨意進行延長或截短,無需再進行額外的加工程序。
接著,請參閱第5圖,其為本創作之一第四實施例之裝置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一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結構2包含一第一散熱結構22、一第二散熱結構24以及二可撓性發光元件26,其中,本創作之該第一散熱結構22與該第二散熱結構24與本創作之前述實施例相同,故不在此進行贅述,進一步,該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2的該第一散熱結構22及該第二散熱結構24之該第一散熱部221及該第二散熱部241亦具有複數個鰭片114,請參考第1B圖,該些個鰭片114係為傳統習知之散熱鰭片,其可透過鎖 附、銲接或黏合等方式進行結合,同時,該複數個鰭片114之該散熱部11與該本體10之間亦可塗佈散熱膏等助導熱材料使散熱速度更加提升,進一步,該些個散熱鰭片114係可透過鋁擠加工、CNC加工、線割加工或鋁鑄加工等方式進行,另外,該可撓性發光元件26係可透過該些個散熱鰭片114進行散熱。
本創作之該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結構2所包含之該二可撓性發光元件26係包含一絕緣層262、一柔性電路層264(Flexible Printed Circuit)、一LED光源266以及一可撓式光學結構268,該柔性電路層264係設置於該絕緣層262之上,該LED光源266係設置於該柔性電路層264上,該可撓式光學結構268係設置於該LED光源266上,透過該固定膠條261可將該可撓式發光元件26固定於該第一散熱結構22及該第二散熱結構24之上,該固定膠條26係選自於雙面背膠、導熱性介面材料或導熱性接著劑等。
且如第5圖所示,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之該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2係透過將該第一散熱結構22與該第二散熱結構24相互卡合後形成一種靈活撓動之結構,不需額外的固定件或連接裝置,該第一散熱結構22與該第二散熱結構24相互卡合後產生該第一非線性結構NL1,該二可撓式發光元件26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散熱結構22與該第二散熱結構24上,透過該第一散熱結構22與該第二散熱結構24來進行散熱,並考量該可撓性發光元件26焊接處、擺件區域等電性連接點的保護需求,不使連接點因為該可撓性發光元件26隨著該第一非線性結構NL1彎曲而產生斷裂,另外,由於該第一散熱結構22與該第二散熱結構24上之鏈節結構,形成一種可以無限延長之散熱結構模組化設計,並且可根據該可撓性發光元件26之長度進行調整,不需額外的加工程序,大幅簡化散熱結構之設計與製作時間。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本創作係為一種散熱結構以及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本創作之散熱結構利用多組重複連接後,外型具有靈活的可撓性,且具有可快速組裝使用之優點,另外,利用單一或少量的散熱結構可組成具有曲率變化的曲線燈具造型,不需受限傳統散熱結構影響燈具外型,因此可以適應各種不同變化之曲線燈具造型,減少開發成本,進而提高各種外觀燈具的設計。
故本創作實為一具有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上利用者,應符合我國專利法專利申請要件無疑,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祈 鈞局早日賜准專利,至感為禱。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舉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2: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
22:第一散熱結構
220:第一本體
221:第一散熱部
2211:第一轉折部
2212:第一延伸轉折機構
2213:第二轉折部
2215:第三轉折部
222:第一卡扣部
224:第一卡固部
24:第二散熱結構
240:第二本體
241:第二散熱部
2411:第四轉折部
2412:第二延伸轉折機構
2413:第五轉折部
2415:第六轉折部
242:第二卡扣部
244:第二卡固部
26:可撓性發光元件
261:固定膠條
262:絕緣層
264:柔性電路層
266:LED光源
268:可撓式光學結構

Claims (22)

  1. 一種散熱結構,其結構包含: 一本體,其下方係設置一散熱部; 一卡扣部,其係包含一第一彎折部一側連接於該本體之一側,該第一彎折部之另一側向下延伸設置一第一延伸部之一側,該第一延伸部之另一側向內及上方延伸設置一勾部;以及 一卡固部,其係相對該卡扣部設置,該本體之另一側向下延伸設置該卡固部之一第二彎折部之一側,該第二彎折部之另一側向下延伸設置一第二延伸部,該第二彎折部具有一孔洞。
  2. 如申請項第1項所述之散熱結構,其中該散熱部更包含一延伸轉折機構,該延伸轉折機構之一第一轉折部向下延伸設置至一第二轉折部,該第二轉折部水平延伸設置至一第三轉折部,該第三轉折部向上延伸設置。
  3. 如申請項第1項所述之散熱結構,其中該散熱部具有複數個鰭片。
  4. 如申請項第1項所述之散熱結構,其中該孔洞對應該卡扣部之寬度設置。
  5. 一種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結構包含: 一第一散熱結構,其係包含一第一本體、一第一卡扣部以及一第一卡固部,該第一本體下方係設置一第一散熱部,該第一卡固部係相對設置於該第一卡扣部,該第一卡固部上設有一第一孔洞; 一第二散熱結構,其係包含一第二本體、一第二卡扣部以及一第二卡固部,該第二本體下方係設置一第二散熱部,該第二卡扣部係相對設置於該第二卡固部,該第二卡固部上設有一第二孔洞,該第二卡扣部卡扣至該第一孔洞內,使該第一散熱結構扣接該第二散熱結構,該第一散熱結構與該第二散熱結構形成一第一非線性結構;以及 一可撓性發光元件,其係設置於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之上。
  6. 如申請項第5項所述之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孔洞對應該第一卡扣部之寬度設置,該第二孔洞對應該第二卡扣部之寬度設置。
  7. 如申請項第5項所述之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二散熱結構高度高於該第一散熱結構。
  8. 如申請項第7項所述之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散熱結構與該第二散熱結構形成一第二非線性結構。
  9. 如申請項第5項所述之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中該可撓性發光元件包含: 一絕緣層; 一柔性電路層(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其係設置於該絕緣層之上; 至少一LED光源,其係設置於該柔性電路層上;以及 一可撓式光學結構,其係設置於該至少一LED光源上。
  10. 如申請項第9項所述之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中更包含一固定膠條,其係設置於該絕緣層之下。
  11. 如申請項第5項所述之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散熱部更包含一第一延伸轉折機構,該第一延伸轉折機構之一第一轉折部向下延伸設置至一第二轉折部,該第二轉折部水平延伸設置至一第三轉折部,該第三轉折部向上延伸設置。
  12. 如申請項第5項所述之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二散熱部更包含一第二延伸轉折機構,該第二延伸轉折機構之一第四轉折部向下延伸設置至一第五轉折部,該第五轉折部水平延伸設置至一第六轉折部,該第六轉折部向上延伸設置。
  13. 如申請項第5項所述之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散熱部及該第二散熱部具有複數個鰭片。
  14. 一種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結構包含: 一第一散熱結構,其係包含一第一本體、一第一卡扣部以及一第一卡固部,該第一本體下方係設置一第一散熱部,該第一卡扣部係相對設置於該第一卡固部,該第一卡固部上設有一第一孔洞,其係對應該第一卡扣部之寬度設置; 一第二散熱結構,其係包含一第二本體、一第二卡扣部以及一第二卡固部,該第二本體下方係設置一第二散熱部,該第二卡扣部係相對設置於該第二卡固部,該第二卡固部上設有一第二孔洞,該第二卡扣部卡扣至該第一孔洞內,使該第一散熱結構扣接該第二散熱結構,該第一散熱結構與該第二散熱結構形成一第一非線性結構;以及 二可撓性發光元件,其係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之上。
  15. 如申請項第14項所述之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孔洞對應該第一卡扣部之寬度設置,該第二孔洞對應該第二卡扣部之寬度設置。
  16. 如申請項第14項所述之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二散熱結構高度高於該第一散熱結構。
  17. 如申請項第16項所述之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散熱結構與該第二散熱結構形成一第二非線性結構。
  18. 如申請項第14項所述之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中該二可撓性發光元件包含: 一絕緣層; 一柔性電路層(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其係設置於該絕緣層之上; 一LED光源,其係設置於該柔性電路層上;以及 一可撓式光學結構,其係設置於該LED光源上。
  19. 如申請項第18項所述之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更包含一固定膠條,其係設置於該絕緣層之下。
  20. 如申請項第14項所述之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散熱部更包含一第一延伸轉折機構,該第一延伸轉折機構之一第一轉折部向下延伸設置至一第二轉折部,該第二轉折部水平延伸設置至一第三轉折部,該第三轉折部向上延伸設置。
  21. 如申請項第14項所述之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該第二散熱部更包含一第二延伸轉折機構,該第二延伸轉折機構之一第四轉折部向下延伸設置至一第五轉折部,該第五轉折部水平延伸設置至一第六轉折部,該第六轉折部向上延伸設置。
  22. 如申請項第14項所述之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散熱部及該第二散熱部具有複數個鰭片。
TW108217502U 2019-12-31 2019-12-31 散熱結構以及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 TWM595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7502U TWM595210U (zh) 2019-12-31 2019-12-31 散熱結構以及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
US15/930,317 US11047561B1 (en) 2019-12-31 2020-05-12 Heat sink structure and flexible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heat sink structure
EP20020215.8A EP3845803A1 (en) 2019-12-31 2020-05-12 Heat sink structure and flexible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heat sink structure
JP2020142223A JP7050868B2 (ja) 2019-12-31 2020-08-26 ヒートシンク構造体およびヒートシンク構造体を備えたフレキシブル発光装置
KR1020200109011A KR102455411B1 (ko) 2019-12-31 2020-08-28 히트 싱크 구조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7502U TWM595210U (zh) 2019-12-31 2019-12-31 散熱結構以及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5210U true TWM595210U (zh) 2020-05-11

Family

ID=71897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7502U TWM595210U (zh) 2019-12-31 2019-12-31 散熱結構以及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52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4095B (zh) * 2019-12-31 2023-12-01 聯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結構以及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4095B (zh) * 2019-12-31 2023-12-01 聯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結構以及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43678B2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with heat sink
CN105720181B (zh) 用于通用光照的led导线框架阵列
US20070201232A1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having heat dissipating capability
EP2444724B1 (en) LED bulb
KR20150015900A (ko) Led칩 온 보드형 플렉시블 pcb 및 플렉시블 방열 패드 그리고 플렉시블 방열 패드를 이용하는 led 방열구조
JP4969332B2 (ja) 基板及び照明装置
EP2119961A1 (en) Light-emitting diode module with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and lamp with light-emitting diode module
JP2016528665A (ja) 超薄型ledライトエンジン
KR100892224B1 (ko) 핀 타입형 파워 엘이디(led) 방열구조
JP2017084883A (ja) グラファイトを用いたヒートシンク、および、発光装置
JP2014135350A (ja) ヒートシンク
TWM595210U (zh) 散熱結構以及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
US20100301365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US11125429B2 (en) Folded sheet metal heat sink
TW201344102A (zh) 燈罩及使用該燈罩的照明裝置
TWI824095B (zh) 散熱結構以及具有散熱結構之可撓性發光裝置
JP2012004195A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モジュール
US11047561B1 (en) Heat sink structure and flexible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heat sink structure
TWI385343B (zh) 一種光源及其被動散熱裝置
KR102103728B1 (ko) 조립용이한 방열핀이 메탈 pcb에 직접 부착되는 led 조명
RU150815U1 (ru) Блок светодиодного светильника
CA2675193A1 (en) Led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17017178A (ja) 自然空冷式ヒートシン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発熱素子装置
CN113063135A (zh) 散热结构以及具有散热结构的可挠性发光装置
TWM512873U (zh) 電子元件之基板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