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5081U - 自行車及其前叉避震器結構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及其前叉避震器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5081U
TWM595081U TW109201749U TW109201749U TWM595081U TW M595081 U TWM595081 U TW M595081U TW 109201749 U TW109201749 U TW 109201749U TW 109201749 U TW109201749 U TW 109201749U TW M595081 U TWM595081 U TW M59508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tube
front fork
positioning shaft
shock absorber
accommoda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17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文祥
范揚平
Original Assignee
亞大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亞大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亞大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17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5081U/zh
Publication of TWM595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5081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種前叉避震器結構,其包含上承座、內管、四滾柱排、定位軸及上彈簧。上承座可動地容設於內管,內管可動地容設於頭管,內管之一上端連接上承座,內管之一下端連接前叉,且內管包含四外承靠面。四滾柱排容設於頭管,且各滾柱排對應各外承靠面,定位軸可動地插設於內管,定位軸之一第一端限位於內管中,定位軸之一第二端固定於頭管。上彈簧容設於內管且套設於定位軸外側,上彈簧限位於定位軸之第一端與上承座之間,其中,前叉受力使定位軸相對內管位移,以使上彈簧變形。藉此減少衝擊造成之不適感。

Description

自行車及其前叉避震器結構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自行車及其避震器結構,且尤其是有關一種自行車及其前叉避震器結構。
近年來,環保及運動風氣盛行,自行車的使用率也大幅提升,而為了增加騎乘時的舒適感及自行車的使用壽命,一般的自行車配備有避震裝置,藉此因應不同的路面變化而提供避震功能,減少自行車的損害。
習知的前叉避震裝置是裝設於自行車把手的頭管並連接前叉的一基座,此種前叉避震裝置具有一內管可相對頭管位移,而內管中設置有彈簧提供復位及蓄力功能。
然而,當衝力過大無法被彈簧完全吸收時,使用者仍會感覺到振動,而容易產生不適感。有鑑於此,如何有效改善前叉避震裝置的結構以減少衝擊造成之不適感,遂成相關業者努力的目標。
本新型提供一種自行車及其前叉避震器結構,透過結構配置,可減少衝擊造成之不適感。
依據本新型之一態樣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前叉避震器結構,其設置於一自行車的一頭管內且連接於一前叉,前叉避震器結構包含一上承座、一內管、四滾柱排、一定位軸及一上彈簧。上承座可動地容設於頭管,內管可動地容設於頭管,內管之一上端連接上承座,內管之一下端連接前叉,且內管包含四外承靠面。四滾柱排容設於頭管,且各滾柱排對應各外承靠面,定位軸可動地插設於內管,定位軸之一第一端限位於內管中,定位軸之一第二端固定於頭管。上彈簧容設於內管且套設於定位軸外側,上彈簧限位於定位軸之第一端與上承座之間,其中,前叉受力使定位軸相對內管位移,以使上彈簧變形。
藉此,透過上彈簧變形蓄力,可以增加定位軸與內管間相對位移的阻力,而能降低快速衝擊造成之不適感。
依據前述之前叉避震器結構的複數實施例,前述前叉避震器結構更包含四襯片,四襯片容設於頭管內,各襯片對應各滾柱排,使各滾柱排被夾於各襯片與各外承靠面之間。
依據前述之前叉避震器結構的複數實施例,前述前叉避震器結構更包含一中心桿及一主彈簧。中心桿容設於內管,中心桿包含一頂端抵頂定位軸的第一端,主彈簧容設於內管且套設於中心桿。
依據前述之前叉避震器結構的複數實施例,前述前叉避震器結構更包含一下緩衝塊,其限位於主彈簧遠離中心桿的一端。
依據前述之前叉避震器結構的複數實施例,其中,下緩衝塊包含複數外環凹,前述複述外環凹分別限位主彈簧的複數簧圈。
依據前述之前叉避震器結構的複數實施例,前述前叉避震器結構更包含一下承座,其限位於前叉且連接內管之下端,其中,下緩衝塊抵靠下承座。
依據前述之前叉避震器結構的複數實施例,前述前叉避震器結構更包含至少一彈簧銷,其位於前叉的至少一卡槽內,內管包含至少一外嵌槽位於內管的下端,前述至少一外嵌槽對應前述至少一彈簧銷。
依據本新型之一態樣之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自行車,其包含一頭管、一防塵套固定座、一防塵套、一前叉以及一前叉避震器結構。防塵套固定座連接於頭管之一端且包含一內環槽,防塵套連接防塵套固定座,前叉連接防塵套。前叉避震器結構設置頭管內且連接前叉,前叉避震器結構包含一上承座、一內管、四滾柱排、一定位軸、一上彈簧及一油封。上承座可動地容設於頭管,內管可動地容設於頭管,內管之一上端連接上承座,內管之一下端連接前叉,且內管包含四外承靠面。四滾柱排容設於頭管,且各滾柱排對應各外承靠面,定位軸可動地插設於內管,定位軸之一第一端限位於內管中,定位軸之一第二端固定 於頭管。上彈簧容設於內管且套設於定位軸外側,上彈簧限位於定位軸之第一端與上承座之間,油封套設於內管外側且容設於內環槽。其中,前叉受力使定位軸相對內管位移,以使上彈簧變形。
依據前述之自行車的複數實施例,前述前叉避震器結構更包含一中心桿及一主彈簧。中心桿容設於內管,中心桿包含一頂端抵頂定位軸的第一端,主彈簧容設於內管且套設於中心桿。
依據前述之自行車的複數實施例,前述前叉避震器結構更包含一下緩衝塊,其限位於主彈簧遠離中心桿的一端。
1000:前叉避震器結構
1110:上承座
1120:內管
1121:外承靠面
1122:外嵌槽
1130:滾柱排
1140:定位軸
1141:第一端
1142:第二端
1150:上彈簧
1160:襯片
1170:中心桿
1171:頂端
1172:底端
1180:主彈簧
1190:下緩衝塊
1191:外環凹
1200:下承座
1210:固定環
1230:上抵靠環
1240:下抵靠環
1250:彈簧銷
1260:油封
2000:自行車
2100:頭管
2110:容槽
2200:前叉
2210:卡槽
2300:防塵套固定座
2310:內環槽
2400:防塵套
第1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實施例之一種前叉避震器結構設置於一自行車的部分立體示意圖;
第2圖繪示第1圖實施例之前叉避震器結構與自行車的部分爆炸示意圖;
第3圖繪示第1圖實施例之前叉避震器結構與自行車的一部分剖視示意圖;
第4圖繪示第1圖實施例之前叉避震器結構與自行車的另一部分剖視示意圖;
第5圖繪示第3圖實施例之前叉避震器結構與自行車沿割面線5-5的部分剖視示意圖;以及
第6圖繪示第3圖實施例之前叉避震器結構與自行車沿割面線6-6的部分剖視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圖式說明本新型之實施例。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閱讀者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新型。也就是說,在本新型部分實施例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並且重複之元件將可能使用相同的編號或類似的編號表示。
此外,本文中當某一元件(或機構或模組等)「連接」、「設置」或「耦合」於另一元件,可指所述元件是直接連接、直接設置或直接耦合於另一元件,亦可指某一元件是間接連接、間接設置或間接耦合於另一元件,意即,有其他元件介於所述元件及另一元件之間。而當有明示某一元件是「直接連接」、「直接設置」或「直接耦合」於另一元件時,才表示沒有其他元件介於所述元件及另一元件之間。而第一、第二、第三等用語只是用來描述不同元件或成分,而對元件/成分本身並無限制,因此,第一元件/成分亦可改稱為第二元件/成分。且本文中之元件/成分/機構/模組之組合非此領域中之一般周知、常規或習知之組合,不能以元件/成分/機構/模組本身是否為習知,來判定其組合關係是否容易被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者輕易完成。
請參閱第1圖、第2圖及第3圖,其中第1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實施例之一種前叉避震器結構1000設置於一自行車2000的部分立體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實施例之前叉避震器結構1000與自行車2000的部分爆炸示意圖,第3圖繪示第1圖實施例之前叉避震器結構1000與自行車2000的部分剖視示意圖。前叉避震器結構1000設置於自行車2000的一頭管2100內且連接於一前叉2200,前叉避震器結構1000包含一上承座1110、一內管1120、四滾柱排1130、一定位軸1140及一上彈簧1150。
上承座1110可動地容設於頭管2100,內管1120可動地容設於頭管2100,內管1120之一上端(未標示)連接上承座1110,內管1120之一下端(未標示)連接前叉2200,且內管1120包含四外承靠面1121。四滾柱排1130容設於頭管2100,且各滾柱排1130對應各外承靠面1121,定位軸1140可動地插設於內管1120,定位軸1140之一第一端1141限位於內管1120中,定位軸1140之一第二端1142固定於頭管2100。上彈簧1150容設於內管1120且套設於定位軸1140外側,上彈簧1150限位於定位軸1140之第一端1141與上承座1110之間,其中,前叉2200受力使定位軸1140相對內管1120位移,以使上彈簧1150變形。
藉此,透過上彈簧1150變形蓄力,可以增加定位軸1140與內管1120間相對位移的阻力,而能降低快速 衝擊造成之不適感。後面將詳述前叉避震器結構1000的細節。
頭管2100與前叉2200為習知之結構且非本案之重點,細節不贅述。內管1120概呈圓柱狀且可包含圓柱空間(未標示),內管1120的前半段外壁上可形成具有平面結構之四個外承靠面1121,四個外承靠面1121彼此等距間隔排列。各滾柱排1130可包含複數滾柱(未標示)沿內管1120的一軸向排列,當內管1120相對頭管2100位移時,滾柱可受力轉動,進而提升內管1120的滑動順暢度。
定位軸1140由內管1120的上端往下插入,是以定位軸1140的第一端1141是位於內管1120的圓柱空間,而定位軸1140的第二端1142是位於內管1120外部。前叉避震器結構1000可更包含一固定環1210及螺帽(未標示)位於頭管2100內且螺設於定位軸1140的第二端1142,再透過複數螺件(未標示)可將固定環1210鎖於頭管2100上,以將定位軸1140固定於頭管2100。
前叉避震器結構1000可包含上抵靠環1230及下抵靠環1240,上抵靠環1230固定於內管1120的上端,下抵靠環1240固定於定位軸1140的第一端1141,而上彈簧1150可連接於上抵靠環1230及下抵靠環1240之間。
前叉避震器結構1000可更包含一中心桿1170及一主彈簧1180。中心桿1170容設於內管1120,中心桿 1170包含一頂端1171抵頂定位軸1140的第一端1141,主彈簧1180容設於內管1120且套設於中心桿1170。中心桿1170與定位軸1140是相互抵接,主彈簧1180具有壓縮彈簧結構,故當內管1120與中心桿1170相對位移時,中心桿1170可壓抵主彈簧1180變形蓄力。
前叉避震器結構1000可更包含一下緩衝塊1190,其限位於主彈簧1180遠離中心桿1170的一端。下緩衝塊1190可包含複數外環凹1191,外環凹1191可分別限位主彈簧1180的複數簧圈(未標示)。此外,前叉避震器結構1000更包含一下承座1200,其限位於前叉2200且連接內管1120之下端,下緩衝塊1190可抵靠下承座1200。具體而言,前叉2200包含一容設孔(未標示),下承座1200固定於容設孔內,內管1120可連接於上承座1110與下承座1200之間。下緩衝塊1190可以是由具有彈性的材質製成,下緩衝塊1190固定於下承座1200上而位於內管1120的下端,且下緩衝塊1190的外壁上呈凹凸波浪狀以形成複數個外環凹1191,藉此,主彈簧1180的部分簧圈可以套於外環凹1191上,使主彈簧1180與下緩衝塊1190連接。
請參閱第4圖,其中第4圖繪示第1圖實施例之前叉避震器結構1000與自行車2000的另一部分剖視示意圖。在第4圖中,前叉2200受外力作用往上位移,帶動頭管2100相對內管1120往上位移,故定位軸1140及中心桿1170在位置關係上相對內管1120往下位移。 此時,主彈簧1180被中心桿1170壓縮以吸收外力,且若外力過大使主彈簧1180完全被壓縮,中心桿1170的底端1172會壓抵下緩衝塊1190而能減少衝力。同時間,上彈簧1150被定位軸1140拉伸,產生阻力減緩定位軸1140及中心桿1170的位移的速度,亦可減少衝力,而能減少衝力造成之不適感,同時達到降噪效果。
請參閱第5圖,其中第5圖繪示第3圖實施例之前叉避震器結構1000與自行車2000沿割面線5-5的部分剖視示意圖。前叉避震器結構1000更包含至少一彈簧銷1250,其位於前叉2200的至少一卡槽2210內,內管1120包含至少一外嵌槽1122位於內管1120的下端,至少一外嵌槽1122對應彈簧銷1250。外嵌槽1122的數量可以為二且由內管1120的外壁徑縮形成,卡槽2210的數量亦為二且由前叉2200容設孔的內壁徑縮形成,外嵌槽1122與卡槽2210可相對且形成容設空間供彈簧銷1250容設,以增加結構穩定度,然本新型不以此限制。
請參閱第6圖,並請一併參閱第2圖,其中第6圖繪示第3圖實施例之前叉避震器結構1000與自行車2000沿割面線6-6的部分剖視示意圖。前叉避震器結構1000更包含四襯片1160,四襯片1160容設於頭管2100內,各襯片1160對應各滾柱排1130,使各滾柱排1130被夾於各襯片1160與各外承靠面1121之間。而如第6圖所示,頭管2100可包含四容槽2110,以對應四滾柱排1130及四襯片1160。由第6圖可知,當內管1120包含 四外承靠面1121配合四滾柱排1130、四襯片1160及四容槽2110時,內管1120僅能相對頭管2100軸向位移,而具有防轉效果。
請復參第2圖及第3圖,自行車2000可更包含一防塵套固定座2300及一防塵套2400,防塵套固定座2300連接於頭管2100之一端且包含一內環槽2310,防塵套2400連接防塵套固定座2300,前叉2200連接防塵套2400。前叉避震器結構1000可更包含一油封1260,油封1260套設於內管1120外側且容設於內環槽2310。藉此,可提升防污效果。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0:前叉避震器結構
1110:上承座
1120:內管
1121:外承靠面
1130:滾柱排
1140:定位軸
1141:第一端
1142:第二端
1150:上彈簧
1160:襯片
1170:中心桿
1171:頂端
1172:底端
1180:主彈簧
1190:下緩衝塊
1191:外環凹
1200:下承座
1210:固定環
1230:上抵靠環
1240:下抵靠環
1260:油封
2100:頭管
2200:前叉
2300:防塵套固定座
2400:防塵套

Claims (10)

  1. 一種前叉避震器結構,設置於一自行車的一頭管內且連接於一前叉,該前叉避震器結構包含:
    一上承座,可動地容設於該頭管;
    一內管,可動地容設於該頭管,該內管之一上端連接該上承座,該內管之一下端連接該前叉,且該內管包含四外承靠面;
    四滾柱排,容設於該頭管,且各該滾柱排對應各該外承靠面;
    一定位軸,可動地插設於該內管,該定位軸之一第一端限位於該內管中,該定位軸之一第二端固定於該頭管;以及
    一上彈簧,容設於該內管且套設於該定位軸外側,該上彈簧限位於該定位軸之該第一端與該上承座之間;
    其中,該前叉受力使該定位軸相對該內管位移,以使該上彈簧變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前叉避震器結構,更包含:
    四襯片,容設於該頭管內,各該襯片對應各該滾柱排,使各該滾柱排被夾於各該襯片與各該外承靠面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前叉避震器結構,更包含:
    一中心桿,容設於該內管,該中心桿包含一頂端抵頂該定位軸的該第一端;以及
    一主彈簧,容設於該內管且套設於該中心桿。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前叉避震器結構,更包含:
    一下緩衝塊,限位於該主彈簧遠離該中心桿的一端。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前叉避震器結構,其中,該下緩衝塊包含:
    複數外環凹,該些外環凹分別限位該主彈簧的複數簧圈。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前叉避震器結構,更包含:
    一下承座,限位於該前叉且連接該內管之該下端;
    其中,該下緩衝塊抵靠該下承座。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前叉避震器結構,更包含至少一彈簧銷,其位於該前叉的至少一卡槽內,該內管包含該至少一外嵌槽位於該內管的該下端,該至少一外嵌槽對應該至少一彈簧銷。
  8. 一種自行車,包含:
    一頭管;
    一防塵套固定座,連接於該頭管之一端且包含一內環槽;
    一防塵套,連接該防塵套固定座;
    一前叉,連接該防塵套;以及
    一前叉避震器結構,設置該頭管內且連接該前叉,該前叉避震器結構包含:
    一上承座,可動地容設於該頭管;
    一內管,可動地容設於該頭管,該內管之一上端連接該上承座,該內管之一下端連接該前叉,且該內管包含四外承靠面;
    四滾柱排,容設於該頭管,且各該滾柱排對應各該外承靠面;
    一定位軸,可動地插設於該內管,該定位軸之一第一端限位於該內管中,該定位軸之一第二端固定於該頭管;
    一上彈簧,容設於該內管且套設於該定位軸外側,該上彈簧限位於該定位軸之該第一端與該上承座之間;及
    一油封,套設於該內管外側且容設於該內環槽;
    其中,該前叉受力使該定位軸相對該內管位移,以使該上彈簧變形。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自行車,其中,該前叉避震器結構更包含:
    一中心桿,容設於該內管,該中心桿包含一頂端抵頂該定位軸的該第一端;以及
    一主彈簧,容設於該內管且套設於該中心桿。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自行車,其中,該前叉避震器結構更包含:
    一下緩衝塊,限位於該主彈簧遠離該中心桿的一端。
TW109201749U 2020-02-17 2020-02-17 自行車及其前叉避震器結構 TWM595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1749U TWM595081U (zh) 2020-02-17 2020-02-17 自行車及其前叉避震器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1749U TWM595081U (zh) 2020-02-17 2020-02-17 自行車及其前叉避震器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5081U true TWM595081U (zh) 2020-05-11

Family

ID=71896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1749U TWM595081U (zh) 2020-02-17 2020-02-17 自行車及其前叉避震器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50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36076A (en) Cycle shock absorber
CN101678846B (zh) 可压缩弹性弹簧
US6170362B1 (en) Shock-proof structure of the handle cover of a hand tool
US20170036328A1 (en) Torque output tool and torque output assembly
TWM595081U (zh) 自行車及其前叉避震器結構
US20140116195A1 (en) Bicycle stem with a shock absorber
WO2021163830A1 (zh) 自行车及其前叉避震器结构
JP4907367B2 (ja) 自転車のための衝撃吸収装置
WO2021114292A1 (zh) 一种减震自行车
CN211893526U (zh) 自行车及其前叉避震器结构
US7093894B2 (en) Bicycle saddle having pneumatic cushions
CN105599852B (zh) 车轮固定轴和自行车轮毂组件
CN213455100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换热器外壳
KR100971116B1 (ko) 접이식 프레임
CN201010004Y (zh) 自行车之避震器结构
TW202216524A (zh) 單槍避震前叉結構及其避震方法
CN206719453U (zh) 自行车及其前叉避震器结构
US20040094880A1 (en) Polyurethane foam shock absorber
CN211764685U (zh) 行李箱的减震机构
US7942297B2 (en) Fan motor for combustion-powered tool
JP4935636B2 (ja) チューブ押え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ボールねじ装置
TWI491814B (zh) 滾珠花鍵組外筒內珠溝的研磨加工方法
CN201564703U (zh) 轮椅前轮避震结构
US20230399074A1 (en) Stem buffer suspension assembly structure
TWM545735U (zh) 自行車及其前叉避震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