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4957U - 霧化裝置、霧化藥杯及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 Google Patents

霧化裝置、霧化藥杯及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4957U
TWM594957U TW109202644U TW109202644U TWM594957U TW M594957 U TWM594957 U TW M594957U TW 109202644 U TW109202644 U TW 109202644U TW 109202644 U TW109202644 U TW 109202644U TW M594957 U TWM594957 U TW M59495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liquid
airflow
guiding device
medicine c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2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輝盛
黃逸欣
Original Assignee
泰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泰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泰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2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4957U/zh
Publication of TWM594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4957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相關於一種霧化裝置、霧化藥杯及霧化氣流導引裝置,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包括一氣流入口、一第一管狀殼體、一第二管狀殼體以及一氣流出口。該氣流入口與該霧化藥杯連接,接收來自該霧化藥杯的霧化顆粒。該第一管狀殼體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該第一端和該第二端互為相對端,該第一端具有該氣流入口,該第二端具有一膨大部,提供篩選霧化顆粒的蓄積空間。該第二管狀殼體與該第一管狀殼體的該第二端連接,該第二管狀殼體與該第一管狀殼體呈不同角度連接。該氣流出口設於該第二管狀殼體的末端,用以排出篩選後的霧化顆粒。

Description

霧化裝置、霧化藥杯及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霧化裝置、霧化藥杯及霧化氣流導引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增加液體引流機率,且提高霧化顆粒篩選效率的霧化裝置、霧化藥杯及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以霧化方式傳送藥物至呼吸系統,是治療呼吸相關疾病的主流方式之一,尤其是針對自主呼吸不順、吸氣流速不夠、手口協調不佳的患者而言,例如老人或小孩,利用外部動力產生霧化顆粒的主動傳送機制,更是優選的方案。
藉由外部動力產生霧化顆粒的方法很多,氣壓式是其中一種,在盛裝液體的霧化藥杯中,通常具有一微小空間,誘發毛細現象而向上傳遞藥杯內的液體,至高壓氣體的噴氣孔,利用外接高壓氣體,撞擊欲霧化的液體,產生微小霧化顆粒,讓患者吸入。
然而,隨著霧化時間增加,藥杯內的液體越來越少,液面越來越低,最終容易發生殘留液體過少導致毛細現象失效,失去傳遞液體的能力,由空氣取代進入,導致中斷霧化過程,藥杯內的液體無法完全利用,也就是無法將所有液體徹底轉換霧化,液體殘留率過高,甚為浪費可惜。
另外,液體霧化後,如何篩選霧化氣流當中的霧化顆粒亦是很重要的關鍵,當霧化顆粒越小,在呼吸系統內的傳遞路徑,能夠越深入,達到完全發揮治療的功效。假設霧化顆粒過大,一被吸入後就立刻落下,可能來不及到達正確的治療位置,將功虧一簣,無法發揮霧化顆粒適當的功效,因此,如何解決上述問題,係為相關製造業者進一步需改進之處。
為了改善上述習用缺失,本創作提供一種霧化裝置, 在液體導引件的底部中設有缺口,液體由於附著力的關係,將優先被缺口吸引進而填滿,並透過內聚力達到集中殘留液體的目的,幫助殘留液體有效利用。
本創作提供一種霧化藥杯,在液體導引件底端的內側壁或外側壁具有圓弧修飾,增加藥杯內部液體導引件底端與液體的接觸面積,增加液體被吸引至環狀間隙的機率,提高整體霧化的轉換率,降低液體殘留率。
本創作提供一種霧化氣流導引裝置,利用管狀殼體的膨大部提供霧化氣流蓄積空間,篩選掉過大的霧化顆粒,在此處過大的霧化顆粒容易落下,重新回到藥杯,只有足夠輕盈的霧化顆粒能夠傳遞至氣流出口,確保使用者吸入均一化的霧化小顆粒。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創作提出一種霧化裝置,包括: 一儲液件,內部具有一儲存空間,用以容納一液體,該儲液件底部朝內延伸一突出部; 一液體導引件,中央具有一罩體,與該突出部形狀互補,用以與該突出部組裝,該突出部與該罩體之間構成一環狀間隙,用以傳導該液體,該罩體的底端具有至少一缺口,用以導引該液體至該環狀間隙;以及 一氣流導引件,與該儲液件組裝,用以導引液體霧化後的氣流。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缺口係為複數個缺口。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缺口為對稱排列。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缺口為連通該罩體內側壁及外側壁的凹口。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缺口為V形或U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罩體底端的內側壁或外側壁具有圓弧修飾,用以增加與該液體的接觸面積。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液體導引件可更包括一液體導引槽,設於該罩體的內側壁,提供液體導引路徑。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缺口位於該液體導引槽的底端。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突出部的內部具有一接管通道,用以傳輸高壓氣體。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可更包括一空氣泵,用以產生高壓氣體,該空氣泵與該接管通道連接。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可更包括一輸氣管,用以連接該空氣泵與該接管通道,傳輸高壓氣體。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可更包括一噴氣孔,設於該突出部的頂端,用以噴出高壓氣體;一中空部,設於該罩體的頂端,用以露出該噴氣孔;以及一突柱,設於該罩體的頂端,且佔據部分該中空部,該突柱的截面積小於該罩體頂部的截面積。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突柱可為一半圓突柱,該半圓突柱的側壁具有一液體出口,該液體出口的延伸方向與該噴氣孔的延伸方向呈相互垂直,使液體受到高壓氣體撞擊後,形成霧化顆粒。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突柱的頂部可具有一凸肋,自該突柱的頂部延伸至該罩體的頂部,用以導引排除滯留於該突柱頂部的積水。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突柱的頂部可具有一凹槽,自該突柱的頂部延伸至該罩體的頂部,用以導引排除滯留於該突柱頂部的積水。
從又一角度來看,本創作提出一種霧化藥杯,包括: 一儲液件,內部具有一儲存空間,用以容納一液體,該儲液件底部朝內延伸一突出部;以及 一液體導引件,具有一罩體,與該突出部形狀互補,用以與該突出部組裝,該突出部與該罩體之間構成一環狀間隙,用以傳導該液體,該罩體的底端具有至少一缺口,用以導引該液體至該環狀間隙。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缺口為連通該罩體內側壁及外側壁的凹口。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可更包括一液體導引槽,設於該罩體的內側壁,且該缺口位於該液體導引槽的底端。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罩體底端的內側壁或外側壁具有圓弧修飾,用以增加與該液體的接觸面積。
從再一角度來看,本創作提出一種霧化氣流導引裝置,用於一霧化藥杯,包括: 一氣流入口,與該霧化藥杯連接,接收來自該霧化藥杯的霧化顆粒; 一第一管狀殼體,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該第一端和該第二端互為相對端,該第一端具有該氣流入口,該第二端具有一膨大部,提供篩選霧化顆粒的蓄積空間; 一第二管狀殼體,與該第一管狀殼體的該第二端連接,該第二管狀殼體與該第一管狀殼體呈不同角度連接;以及 一氣流出口,設於該第二管狀殼體的末端,用以排出篩選後的霧化顆粒。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第二管狀殼體可為扁形管狀殼體。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第二管狀殼體往該氣流出口方向可為逐漸擴大截面積之管狀殼體。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氣流入口與該霧化藥杯連接可為緊配結構。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氣流入口可為圓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膨大部可位於該第一管狀殼體與該第二管狀殼體的呈不同角度連接處。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膨大部可具有一弧形曲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第二管狀殼體與該第一管狀殼體連接的夾角可小於180度。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可更包括一開口部,設於該第一管狀殼體,用以與外部空氣交流。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開口部可設於該第一管狀殼體,且位於該膨大部與該氣流入口之間。
基於上述,本創作的霧化裝置、霧化藥杯及霧化氣流導引裝置利用液體導引件底部開設缺口,透過液體的附著力將優先填滿此缺口處,再藉由液體的內聚力達到凝集液體的目的,避免稀少的殘留液體散布在藥杯各處,導致傳遞液體的毛細現象失效,由空氣取代佔據原本的液體傳遞路徑,而中斷霧化過程,不僅提高液體的霧化轉換率,且降低藥杯的液體殘留率,節省殘留液體耗損,同時霧化後的氣流透過膨大部空間內的蓄積篩選,降低霧化大顆粒的通過率,提升霧化顆粒品質的均一性。
為讓本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上述習知當過少殘留液體儲存在藥杯中,容易因少量液體分散在藥杯各處,使毛細現象失效,無法持續傳遞液體至高壓氣體噴氣孔,導致霧化停止中斷,殘留液體無法充分利用,增加液體的耗損,此外,液體霧化後,有霧化顆粒大小不一的問題,倘若使用者吸入霧化大顆粒,藥品可能無法到達需要被治療的正確位置,與浪費無異,如何產生均質化的小顆粒霧化氣流是重要的關鍵。
反觀,本創作的實施例在與液體接觸的液體導引件底端開設缺口,以缺口改變原本底端一貫的平滑形狀,增加與液體的接觸面積,透過液體附著力優先往缺口方向填滿,同時液體的內聚力將凝集其他殘留液體,達成聚集液體持續往噴氣孔傳輸之目的,此外,霧化顆粒從藥杯內產生後,通過管狀殼體膨大部,提供霧化氣流蓄積篩選的空間,過大過重的霧化顆粒,於此再度被篩選而落下,僅足夠輕盈的霧化顆粒能通過,輸出均質化的霧化小顆粒。下面將參考附圖詳細闡述本創作的實施例,附圖舉例說明了本創作的示範實施例,其中相同標號指示同樣或相似的元件。
第一圖是依照本創作的一霧化裝置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本創作提供一種霧化裝置 1 ,用以將外部提供的液體霧化,形成霧化顆粒。外部提供的液體係為水、藥液或者精油,或者任何非黏稠狀的液體。該霧化裝置 1 為氣壓式,包括一主機 10 、一霧化藥杯 20 以及一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0 。該主機 10 中包括一空氣泵 (未繪示),用以產生高壓氣體,撞擊外部提供的液體,產生霧化作用。較佳地,該主機 10 更包括一按鈕 11 及一指示燈 12 。該按鈕 11 用以連接一電源,切換該電源的開與關,當該電源開啟時,將驅動該空氣泵運作,當該電源關閉時,該空氣泵停止運作。較佳地,該電源係為電池或插電式,例如插頭。該指示燈 12 用以指示該霧化裝置 1 的狀態,例如,開機時,該指示燈 12 顯示綠色,電池電量過低時,該指示燈 12 顯示紅色,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該霧化藥杯 20 盛裝外部提供的液體,與該主機 10 連接,藉由該主機 10 中的該空氣泵產生高壓氣體,撞擊欲霧化的液體,進行霧化作用,霧化顆粒將通過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0 排出。
第二圖是依照本創作的該霧化裝置另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較佳地,該霧化裝置 1 更包括一輸氣管 40 ,用以連接該主機 10 與該霧化藥杯 20 ,當該空氣泵產生高壓氣體,通過該輸氣管 40 傳送至該霧化藥杯 20,進行霧化作用,較佳地,該輸氣管 40 係為一軟管。利用該輸氣管 40 增加長度,讓使用者能夠手持該霧化藥杯 20,移動到合適自己的位置,吸入霧化顆粒。換言之,該霧化藥杯 20 可直接與該主機 10 連接,使用者必須靠近該霧化藥杯 20 及該主機 10 ,才能夠吸取霧化顆粒,或者,該霧化藥杯 20 透過該輸氣管 40 與該主機 10 連接,增加該霧化藥杯靈活移動的使用性。以下將針對該霧化藥杯 20 及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0 做更進一步的說明。
第三圖是依照本創作的一霧化藥杯及一霧化氣流導引裝置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第四圖是依照本創作的該霧化藥杯及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較佳實施例之剖面側視圖。請合併參照第三圖及第四圖,在本實施例中,該霧化藥杯 20 包括一儲液件 21 、一液體導引件 22 以及一氣流導引件 23。較佳地,該霧化藥杯 20 為塑膠材質,呈半透明的圓柱狀杯體,但本創作不限於此。以組裝的順序而言,該液體導引件 22 與該氣流導引件 23 組裝,在該儲液件 21 倒入一液體 2 後,該氣流導引件 23 與該儲液件 21 組裝,用以導引液體霧化後的氣流,構成該霧化藥杯 20 ,在與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0 組裝,但本創作不限於此。
第五圖A及第五圖B是依照本創作該霧化裝置之一儲液件較佳實施例之不同視角立體示意圖。請合併參照第四圖至第五圖B,在本實施例中,該儲液件 21包括一儲存空間 210  以及一突出部 211  ,該儲存空間 210 設於該儲液件 21 的內部,用以容納該液體 2 ,較佳地,該儲液件 21 外型係為薄壁杯狀體,更佳地,該儲液件 21 為圓杯狀體,但本創作不限於此,該儲液件 21 底部朝內延伸一突出部 211 ,較佳地,該突出部 211 係自該儲液件 21 底部中央位置延伸,但本創作不限於此,較佳地,該突出部 211 亦可朝外延伸,更具體地說,該突出部 211 係為該儲液件 21 杯體底部中央朝內的延伸部位,以及該儲液件 21 杯體底部中央朝外的延伸部位,換言之,該突出部 211 係為以該儲液件 21 的底部為界,各自朝相反的兩個方向延伸成型。較佳地,該突出部 211 為圓柱狀或圓錐狀,與該儲液件 21 係為一體成形的結構,但本創作不限於此。較佳地,該儲液件 21 更包括一接管通道 213 及一噴氣孔 212,該接管通道 213 設於該突出部 211 的內部,用以與該主機 10 內的該空氣泵連通,或者透過該輸氣管 40 與該空氣泵連接,傳輸高壓氣體,較佳地,該接管通道 213 與該儲液件 21 係為一體成形的結構,但本創作不限於此。該噴氣孔 212 設於該突出部 211 的頂端,係為高壓氣體的出口,用以噴出高壓氣體,較佳地,該噴氣孔 212 係位於朝內延伸的該突出部 211 頂端的中央位置。更具體地說,該液體 2 倒入該儲存空間 210 後,會圍繞在該突出部 211 的周圍,而該突出部 211 的頂端將高於最大液面高度,意即,最大液面高度不會超過該噴氣孔 212 位置的高度。
第六圖A至第六圖D是依照本創作的該霧化裝置之一液體導引件較佳實施例之不同視角立體示意圖。請合併參照第四圖至第六圖D,在本實施例中,該液體導引件 22 中央具有一罩體 220,與該突出部 211 形狀互補,用以與該突出部 211 組裝,更具體地說,假設該突出部 211 的形狀為圓柱狀,該罩體 220 係為鐘形,其內為凹陷的空間,且該罩體 220 的直徑大於該突出部 211 的直徑,用以容納該突出部 211,換言之,該突出部 211 與該罩體 220 係為一凸一凹的互補結構。該突出部 211 與該罩體 220 之間構成一環狀間隙 221,用以傳導該液體 2 。更具體地說,該罩體 220 的底端將與該儲存空間 210 內的該液體 2 接觸,該罩體 220 的直徑與該突出部 211 的直徑僅有微小差異,使圍繞在該突出部 211 周圍的該液體 2 能夠以毛細現象,由下往上填滿該環狀間隙 221 的空間。較佳地,該液體導引件 22 更包括一液體導引槽 223,設於該罩體 220 的內側壁,用以提供液體導引路徑。舉例而言,該液體導引槽 223 可為矩形凹槽或弧形凹槽,但本創作不限於此。
該罩體 220 底端設有至少一缺口 222,用以引導該液體 2 至該環狀間隙 221。更具體地說,習知的罩體底端對於液體的接觸面係為平滑的線形,當液體逐漸減少,平滑的線形不利於吸引殘留的液體,發生殘留液體無法被傳送至環狀間隙 ,而造成毛細現象失效的問題,然而,當該罩體 220 底端設有該缺口 222,將打破原本平滑的線形接觸面,該液體因附著力將容易往該缺口處聚集,再藉由液體內聚力產生凝集,進而解決殘留液體不容易被傳輸的問題。較佳地,該缺口 222 係為複數個缺口,更佳地,該複數個缺口 222 為對稱排列。當殘留液體過少時,該液體 2 可能散落在該儲存空間 210 內的某個局部位置,或者因為該儲液件 21 的該儲存空間 210 底部並非為一水平面,而該液體容易聚集在某個角落,該複數個缺口 222 將增加不同方向與該液體 2 接觸的機會,提高該液體 2 被該缺口 222 吸引聚集的機率,其中,該複數個缺口 222 的對稱分布將平均的增加各個方位的機率,更佳地,該罩體 220 底端係為與外側壁 2200 和內側壁相互垂直的液面接觸端,可全部為該缺口 222 的配置。
第七圖A至第七圖C是依照本創作的該液體導引件局部放大之一缺口不同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請合併參考第四圖至第七圖C,較佳地,該缺口 222 係為連通該罩體 220 內側壁及外側壁的凹口,換言之,該環狀間隙 221 存在於該罩體 220 的內側壁 2201 以及該突出部 211 的外側壁 2200 之間,當該缺口 222 提供該罩體 220 的該內側壁 2201 與該外側壁 2200之間的連通通道,將增加該液體 2 被傳輸至該環狀間隙 221 的機率。較佳地,該罩體 220 底端的該內側壁 2201 或該外側壁 2200 具有一圓弧修飾 2203,用以增加與該液體的接觸面積。更具體地說,習知罩體的內側壁或外側壁與底端結構為垂直的直角,與液體接觸係為兩個互相垂直的平面,然而當殘留液面過低時,僅能夠接觸底端的水平面,而無法接觸內側壁或外側壁 的垂直面,導致仰賴毛細作用來達成傳遞液體的功能失效,然而,當該罩體 220底端的該內側壁 2201 或該外側壁 2200 具有該圓弧修飾 2203 時,以圓弧提供兩個互相垂直平面的連接,消弭原本容易導致分隔的相交線,增加與該液體 2 的接觸面積,透過該液體 2 的內聚力,提升該液體 2 被傳輸至該環狀間隙 221 的機率。較佳地,該缺口 222 的形狀係為V形缺口 222a 或U形缺口 222b,  222c,但本創作不限於此。較佳地,該缺口 222 設於該液體導引槽 223 的底端,由於該液體導引槽 223 係為該罩體 220 的該內側壁 2201 上具有更多的空間傳輸該液體 2 ,且該液體導引槽 223 的另外一端係為一液體出口 224。
較佳地,該罩體 220 更包括一中空部 2202 及一突柱 2204,該中空部 2202 設於該罩體 220 的頂端,用以露出該噴氣孔 212,較佳地,該中空部 2202 的截面積小於該罩體頂部的截面積,更佳地,該中空部 2202 的截面積係介於該罩體 220 頂部截面積與該噴氣孔 212 截面積之間,該突柱 2204 設於該罩體 220 的頂端,且佔據部分該中空部 2202,該突柱 2204 的截面積小於該罩體 220 頂部的截面積。較佳地,該突柱 2204 係為一半圓突柱,該半圓突柱的側壁具有該液體出口 224 ,假設以俯視視角來看,該中空部 2202 為圓形,該突柱 2204 為半圓形,該液體出口 224 係位於圓心位置,但本創作不限於此,該液體出口 224 的延伸方向與該噴氣孔 212  的延伸方向呈相互垂直,更具體地說,當該液體 2 自該液體出口 224 溢出時,會受到來自下方該噴氣孔 212,垂直向上噴出的高壓氣體撞擊,使該液體 2 受到高壓氣體撞擊後,形成霧化顆粒。
當該液體 2 受到高壓氣體撞擊時,可能發生噴濺,部分該液體 2 形成霧化顆粒,部分該液體 2 落回該霧化藥杯 20 ,噴濺的該液體 2 可能累積在該突柱 2204 的頂部,當過多積水累積於該突柱 2204 頂部時,可能會往該噴氣孔 212 的方向落下,進而破壞原本來自於該液體出口 224 持續供水的穩定性,而突然落下大量的該液體 2 受到高壓氣體的衝擊,將會影響產生的霧化顆粒大小以及降低霧化速率,因此,較佳地,該突柱 2204 頂部具有一凸肋 2205 ,自該突柱 2204 的頂部延伸至該罩體 220 的頂部,用以導引排除滯留於該突柱 2204 頂部的積水。當積水累積於該突柱 2204 的頂部時,可沿著該凸肋 2205 滑落至該罩體 220 的頂端,達到排除該突柱 2204 頂部積水的功效,降低供水平衡被破壞的機率。在另外一實施例中,該突柱 2204 頂部具有一凹槽 2206,自該突柱 2204 的頂部延伸至該罩體 220 的頂部,用以導引排除滯留於該突柱 2204頂部的積水。換言之,該凹槽 2206 與該凸肋 2205 同樣具有排除積水的功效。較佳地,該凸肋 2205 或該凹槽 2206 可同時並存於該突柱上,更具體地說,該凸肋 2205 或該凹槽 2206 的形狀可為矩形、弧形、V形、U形、W形或可增加液體接觸面積的任何形狀。較佳地,該凸肋 2205 或該凹槽 2206係為複數個,增加該突柱 2204 頂部積水排除的效率。
第八圖A至第八圖C是依照本創作的該霧化氣流導引件較佳實施例之不同視角立體示意圖。請合併參照第一圖至第四圖及第八圖A至第八圖C,在本實施例中,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0 適用於該霧化藥杯 20,較佳地,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0 係為一體成形結構,但本創作不限於此。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0 包括一氣流入口 31 、一第一管狀殼體 32 、一第二管狀殼體 33 以及一氣流出口 34 。該第一管狀殼體 32 具有一第一端 321 和一第二端 322 ,該第一端 321 和該第二端 322 互為相對端,該第一端 321 具有該氣流入口 31,該氣流入口 31 與該霧化藥杯 20 連接,接收來自該霧化藥杯 20 的霧化顆粒,較佳地,該氣流入口 31 與該霧化藥杯 20 的該氣流導引件 23 連接,但本創作不限於此。較佳地,該氣流入口 31 與該霧化藥杯 20 連接為緊配結構,更具體地說,該氣流入口 31 與該霧化藥杯 20 的連接處形狀相似,舉例而言,該氣流入口 31 為圓形,該霧化藥杯 20 的連接處形狀亦為圓形,但直徑略大於該氣流入口 31 的直徑,當該氣流入口 31 被放入該霧化藥杯 20 的連接處時,該第一管狀殼體 32 的該第一端 321 發生擠壓產生些微形變,而與該霧化藥杯 20 連接處達到緊配狀態,但本創作不限於此。
該第一管狀殼體 32 的該第二端 322 具有一膨大部 323,提供篩選霧化顆粒的蓄積空間,較佳地,該膨大部 323 具有一弧形曲面,提供霧化氣流轉折方向。較佳地,該第二管狀殼體 33 為扁形管狀殼體,該第二管狀殼體 33 與該第一管狀殼體 32 的該第二端 322 連接,該第二管狀殼體 33 與該第一管狀殼體 32 呈不同角度連接,較佳地,該第二管狀殼體 33 與該第一管狀殼體 32 連接的夾角 36 小於180度,更具體地說,該膨大部 323 係位於該第一管狀殼體 32 與該第二管狀殼體 33 的交接轉折處。
來自該霧化藥杯 20 的霧化顆粒篩選不完全時,可能有霧化顆粒大小不一的問題,當霧化氣流進入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0 ,其通過路徑依序為該氣流入口 31 、該第一管狀殼體 32 、該第二管狀殼體 33 以及該氣流出口 34 ,該氣流出口 34 設於該第二管狀殼體 33 的末端,較佳地,該第二管狀殼體 33 往該氣流出口 34 方向為逐漸擴大開口路徑。當霧化氣流經過該膨大部 323 時,由於方向發生轉折,因此較大的霧化顆粒將無法轉折而落下,不僅如此,該膨大部 323 係提供轉折處更額外的空間,增加霧化顆粒篩選的機率,在進入該膨大部 323 的空間後,較大的霧化顆粒更容易滯留或落下,降低霧化大顆粒往該氣流出口 34 排出的機率。
較佳地,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0 更包括一開口部 35 ,設於該第一管狀殼體 32,用以與外部空氣交流,較佳地,該開口部 35 設於該膨大部 323的下方,更佳地,該開口部 35 係為長矩形開口,但本創作不限於此。更具體地說,該霧化裝置 1 的使用者,可將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0 的該第二管狀殼體 33 的該氣流出口 34 含入口腔內,直接吸入來自該氣流出口 34 排出的霧化顆粒,由於使用者在呼吸之間,亦會吐氣進入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0 內,故需要該開口部 35 排出使用者吐氣的氣流,與外部空氣達到循環交流的功效,避免過度的水氣凝結。
雖然上述實施例中已經對霧化裝置、霧化藥杯及霧化氣流導引裝置描繪出了一個可能的型態,但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知道,各廠商對於霧化裝置、霧化藥杯及霧化氣流導引裝置的設計都不一樣,因此本創作的應用當不限制於此種可能的型態。換言之,只要是霧化藥杯內,與儲液件突出部之間形成環狀間隙的液體導引件,其罩體的底端至少有一缺口,增加與液體接觸面積,藉由液體的附著力與內聚力優先往缺口處填滿,提高殘留液體往環狀間隙傳輸的機會,增加殘留液體利用率,另外,霧化氣流導引裝置的第一管狀殼體與第二管狀殼體以不同角度相連接,尤其以膨大部增加霧化氣流篩選空間,降低霧化顆粒大小不一的問題,就已經是符合了本創作的精神所在。以下再舉幾個實施例以便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更進一步的了解本創作的精神,並實施本創作。
在上述第一圖和第三圖的實施例中,該霧化裝置 1 包括一主機 10 、一霧化藥杯 20 以及一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0,較佳地,該霧化藥杯 20 及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0 係為塑膠材質,更佳地,該塑膠材質可為熱塑性塑膠,例如聚丙烯塑膠 (簡稱PP) 或聚甲基丙烯酸酯 (簡稱PMMA) 等,在其他實施例中,本領域技術者也可依其需求更換製程的塑膠材料。較佳地,該霧化藥杯 20 外觀為半透明的圓柱狀杯體,但其僅是一種選擇性實施例,本領域技術者可依其需求改變該霧化藥杯 20 的外觀,舉例而言,該霧化藥杯 20 可為方柱狀或其他形狀杯體,可為全透明,較佳地,該霧化藥杯 20 可更包括一刻度指示區,設於該霧化藥杯 20 的外側壁,該刻度指示區為透明,該霧化藥杯 20 的其餘部分為半透明,讓使用者目視該霧化藥杯 20 即可了解殘餘液體體積。
在上述第二圖的實施例中,該輸氣管 40 係為一軟管,但本創作不限於此,較佳地,該輸氣管 40 可為任何可撓性材質或彈性材質。
在上述第三圖的實施例中,以組裝的順序而言,該液體導引件 22 與該氣流導引件 23 組裝,在該儲液件 21 倒入一液體 2 後,該氣流導引件 23 與該儲液件 21 組裝,構成該霧化藥杯 20 ,再與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0 組裝,但其僅是一種選擇性實施例,本領域技術者可依其需求改變組裝順序或組裝結構,在其他實施例中,該液體導引件 22 可先與該儲液件 21 組裝,倒入液體後,該氣流導引件 23 再與該儲液件 21 組裝。較佳地,該液體導引件 22 、該氣流導引件 23 以及該儲液件 21 分別具有不同的卡榫結構,用以相互組裝,甚至可辨認組裝的方向性,較佳地,卡榫結構為旋轉組裝結構,更佳地,該卡榫結構為複數對稱結構,又例如,不同的卡榫結構也可替代為直接扣合的卡扣結構或者緊配結構。
承上述,在上述第八圖實施中,該氣流入口 31 與該霧化藥杯 20 連接為緊配結構,但本創作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具有該氣流入口 31 的該第一管狀殼體 32 與該霧化藥杯 20 的連接可透過卡榫結構。又例如,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0 與該霧化藥杯 20 的該氣流導引件 23 連接方式可為一體成形,本領域技術者可依其需求改變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與該霧化藥杯的連接方式。
在上述第五圖A和第五圖B的實施例中,該儲液件 21 為圓杯狀體,但其僅是一種選擇性實施例,本領域技術者可依其需求改變該儲液件 21 的外型,舉例而言,該儲液件可為正方形杯狀體、長方形杯狀體或其他任意形狀。另外,該突出部 211 係位於該儲液件 21 底部中央位置,其僅是一種選擇性實施例,更具體地說,在製造過程中,模具本身或射出成形的過程皆有可能產生公差問題,該突出部 211 本身係具有一定截面積,因此,該儲液件 21 截面積的中心位置係包含在該突出部 211 本身的截面積內,即可屬於中央位置。又或者,本領域技術者可依其需求改變該突出部在該儲液件底部的位置,舉例而言,該突出部可設於該儲液件底部遠離中央的邊緣位置。
在上述第六圖A和第六圖B的實施例中,該突柱 2204 係為一半圓突柱,其僅是一種選擇性實施例,本領域技術者可依其需求改變該突柱 2204 的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突柱 2204 可為方柱或其他形狀的柱體,舉例而言,在半圓突柱的弧形中央處上,在向外突出另一弧形,在半圓突柱的直線形面上,左右兩端分別各增加一凸塊。
在上述第七圖A至第七圖C的實施例中,較佳地,該缺口 222 的形狀係為V形缺口 222a 或U形缺口 222b,  222c,但其僅是一種選擇性實施例,本領域技術者可依其需求改變該缺口 222 的形狀,舉例而言,該缺口 222 內可增加不同的切面,更增加該缺口與該液體的接觸面,更具體地說,該缺口由單一切面變為複數個切面,再例如,該缺口在外側壁的形狀可不同於在內側壁的形狀,該缺口在為側壁為V形,而在內側壁為U形,更具體地說,該缺口從外側壁至內側壁的結構可為一種漸變形狀,更佳地,該缺口最大寬度小於五公厘 (millimeter)。承上述,較佳地,該罩體 220 底端的該內側壁 2201 或該外側壁 2200 具有一圓弧修飾 2203,但其僅是一種選擇性實施例,本領域技術者可依其需求改變該圓弧修飾 2203 的形狀,舉例而言,該圓弧修飾 2203 可由複數個R角組成,增加該圓弧修飾 2203 的不同切面。
在上述第八圖A至第八圖C的實施例中,該氣流入口 31 與該霧化藥杯 20 的連接處形狀相似,舉例而言,該氣流入口 31 為圓形,但其僅是一種選擇性實施例,本領域技術者可依其需求改變該氣流入口 31 的形狀,舉例而言,該氣流入口 31 可為方形,或任何與該霧化藥杯 20 連接處相對應的形狀。
承上述,較佳地,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0 係為一體成形結構,但本創作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可由複數個獨立結構組合而成,舉例而言,該第一管狀殼體 32 和該第二管狀殼體 33 可為分開的獨立結構,透過緊配結構或卡榫結構相互組合。
承上述,較佳地,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0 更包括一開口部 35 ,設於該第一管狀殼體 32,但其僅是一種選擇性實施例,本領域技術者可依其需求改變該開口部 35 的位置或數量,舉例而言,該開口部 35 可設於該第二管狀殼體,該開口部可為複數,分設於該扁形管狀殼體的兩側。
綜上所述,本創作相關於霧化裝置、霧化藥杯及霧化氣流導引裝置,在罩體的底端設立至少一缺口,利用霧化藥杯中液體的附著力和內聚力優先填滿該缺口,提高液體往環狀間隙傳輸的機率,避免殘留液體過少而中斷傳輸,減少殘留液體耗損量,另外,霧化氣流導引裝置以管狀殼體的膨大部增加霧化氣流篩選空間,降低霧化顆粒大小不一的可能性。另外,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還可具有下列功效:
1. 本創作所提供之霧化裝置以罩體底端設立複數個缺口,增加分布各角落殘留液體被傳輸的機率,無論藥杯是否因手持而傾斜,各方向皆有機會提升殘留液體的利用率。
2. 本創作所提供之霧化藥杯在罩體底端的內側壁或外側壁具有圓弧修飾,增加與藥杯內液體的接觸面積,減少液體向環狀間隙傳輸中斷的機會,加強液體的有效傳輸機制。
3. 本創作所提供之霧化藥杯在突柱的頂部設有凸肋或凹槽,自突柱頂部延伸至罩體頂部,排除受到高壓氣體衝擊而噴濺累積在突柱頂部的水漬,避免累積大量水漬同時往噴氣孔落下,破壞原本的供水平衡,突然引發霧化顆粒爆量,降低霧化效率及霧化品質。
4. 本創作所提供之霧化氣流導引裝置第一管狀殼體與第二管狀殼體呈不同角度連接,降低霧化大顆粒通過的機率,提升霧化顆粒的輸出品質。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更動與潤飾,故本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霧化裝置 2:液體 10:主機 11:按鈕 12:指示燈 20:霧化藥杯 21:儲液件 210:儲存空間 211:突出部 212:噴氣孔 213:接管通道 22:液體導引件 220:罩體 2200:外側壁 2201:內側壁 2202:中空部 2203:圓弧修飾 2204:突柱 2205:凸肋 2206:凹槽 221:環狀間隙 222:缺口 222a:V形缺口 222b:U形缺口 222c:U形缺口 223:液體導引槽 224:液體出口 23:氣流導引件 30: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1:氣流入口 32:第一管狀殼體 321:第一端 322:第二端 323:膨大部 33:第二管狀殼體 34:氣流出口 35:開口部 36:夾角 40:輸氣管
第一圖是依照本創作的一霧化裝置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是依照本創作的該霧化裝置另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三圖是依照本創作的一霧化藥杯及一霧化氣流導引裝置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是依照本創作的該霧化藥杯及該霧化氣流導引裝置較佳實施例之剖面側視圖。 第五圖A及第五圖B是依照本創作該霧化裝置之一儲液件較佳實施例之不同視角立體示意圖。 第六圖A至第六圖D是依照本創作的該霧化裝置之一液體導引件較佳實施例之不同視角立體示意圖。 第七圖A至第七圖C是依照本創作的該液體導引件局部放大之一缺口不同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八圖A至第八圖C是依照本創作的該霧化氣流導引件較佳實施例之不同視角立體示意圖。
30: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31:氣流入口
32:第一管狀殼體
321:第一端
322:第二端
323:膨大部
33:第二管狀殼體
34:氣流出口
35:開口部

Claims (10)

  1. 一種霧化氣流導引裝置,用於一霧化藥杯,包括: 一氣流入口,與該霧化藥杯連接,接收來自該霧化藥杯的霧化顆粒; 一第一管狀殼體,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該第一端和該第二端互為相對端,該第一端具有該氣流入口,該第二端具有一膨大部,提供篩選霧化顆粒的蓄積空間; 一第二管狀殼體,與該第一管狀殼體的該第二端連接,該第二管狀殼體與該第一管狀殼體呈不同角度連接;以及 一氣流出口,設於該第二管狀殼體的末端,用以排出篩選後的霧化顆粒。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霧化氣流導引裝置,其中該第二管狀殼體為扁形管狀殼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霧化氣流導引裝置,其中該第二管狀殼體往該氣流出口方向為逐漸擴大截面積之管狀殼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霧化氣流導引裝置,其中該氣流入口與該霧化藥杯連接為緊配結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霧化氣流導引裝置,其中該氣流入口為圓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霧化氣流導引裝置,其中該膨大部係位於該第一管狀殼體與該第二管狀殼體的呈不同角度連接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霧化氣流導引裝置,其中該膨大部具有一弧形曲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霧化氣流導引裝置,其中該第二管狀殼體與該第一管狀殼體連接的一夾角小於180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任一項所述之霧化氣流導引裝置,更包括一開口部,設於該第一管狀殼體,用以與外部空氣交流。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霧化氣流導引裝置,其中該開口部設於該第一管狀殼體,且位於該膨大部與該氣流入口之間。
TW109202644U 2020-01-02 2020-01-02 霧化裝置、霧化藥杯及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TWM594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2644U TWM594957U (zh) 2020-01-02 2020-01-02 霧化裝置、霧化藥杯及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2644U TWM594957U (zh) 2020-01-02 2020-01-02 霧化裝置、霧化藥杯及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4957U true TWM594957U (zh) 2020-05-11

Family

ID=71897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2644U TWM594957U (zh) 2020-01-02 2020-01-02 霧化裝置、霧化藥杯及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49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22242B2 (en) Nebulizer and nebulizer kit
US9498789B2 (en) Nebulizer and nebulizer kit
US9504794B2 (en) Nebulizer and nebulizer kit
RU2558173C2 (ru) Распылитель и комплект распылителя
CN103736180B (zh) 手持式高频超声雾化全呼吸道药物导入装置
CN207653559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TWI642454B (zh) 具有按壓式藥杯的噴霧器
US9205206B2 (en) Inhaler and inhaler mouthpiece
US10137260B2 (en) Nebulizer kit and nebulizer
US10137259B2 (en) Portable ultrasonic nebulizer and nebulization structure thereof
WO2011158716A1 (ja) ネブライザキットおよびネブライザ
CN103282071B (zh) 吸入器和用于吸入器的外壳帽盖
US20160022929A1 (en) Portable ultrasonic nebulizer and protection structure thereof
TWM536948U (zh) 微霧化裝置及微霧化器
CN105903106B (zh) 药杯组件及医用雾化器
CN203736645U (zh) 手持式高频超声雾化全呼吸道药物导入装置
TWM594957U (zh) 霧化裝置、霧化藥杯及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JP5494186B2 (ja) ネブライザキットおよびネブライザ
TWI781365B (zh) 霧化裝置、霧化藥杯及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TWM465206U (zh) 使用拋棄式容器的霧化裝置
TW202126340A (zh) 霧化裝置、霧化藥杯及霧化氣流導引裝置
TWM600148U (zh) 霧化裝置及霧化藥杯
US20020112720A1 (en) Non-spill nebuliser for aerosol systems
TW201408379A (zh) 氣壓式霧化裝置、霧化裝置與其噴頭
TWM499257U (zh) 霧化器噴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