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3899U - 人形關節結構 - Google Patents

人形關節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3899U
TWM593899U TW108217491U TW108217491U TWM593899U TW M593899 U TWM593899 U TW M593899U TW 108217491 U TW108217491 U TW 108217491U TW 108217491 U TW108217491 U TW 108217491U TW M593899 U TWM593899 U TW M59389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arc
limb
groove
joi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7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文章
Original Assignee
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7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3899U/zh
Publication of TWM593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389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種人形關節結構,包括有第一肢件、第二肢件、第一關節件、第二關節件及彈性線,其中,可利用該彈性線之拉緊力而使該第一肢件、該第二肢件、該第一關節件及該第二關節件接合形成該人形關節結構。本創作能仿真人體關節活動,增加人形之可動性及趣味性。

Description

人形關節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關節結構,尤指一種戲偶人形之關節結構。
習知之人形玩偶關節結構,例如大腿部及小腿部之間的膝關節,經常設計成球形頭及球形窩的相對應形狀,以使得球形頭可在球形窩內轉動,而可調整人形玩偶肢體姿態。又,此關節結構亦經常設計成單一連接件形式,以分別接合大腿部及小腿部,其目的在於增加關節之轉動角度。然而,不論是何種設計,其關節之轉動角度仍有一定限制,且轉動後之肢體姿態更於生硬,而無法仿真人體關節來調整出更多肢體姿態,從而降低了人形玩偶之趣味性。
是以,如何提供一種具有更大可動性之人形關節結構,為目前亟待解決之課題之一。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人形關節結構,包括:第一肢件,具有相對之二端,其中一端設有第一弧形凹槽,且形成有貫通該二端並連通該第一弧形凹槽之第一孔道;第二肢件,具有相對之二端,其中 一端設有第二弧形凹槽,且形成有貫通該二端並連通該第二弧形凹槽之第二孔道;第一關節件,具有弧形凸部、弧形凹部及貫通該弧形凸部與該弧形凹部之第一溝槽,且該弧形凸部係相應嵌合於該第一肢件之該第一弧形凹槽中;第二關節件,具有第一嵌合凸部、第二嵌合凸部及貫通該第一嵌合凸部與該第二嵌合凸部之第二溝槽,該第一嵌合凸部係相應嵌合於該第一關節件之該弧形凹部中,而該第二嵌合凸部係相應嵌合於該第二肢件之該第二弧形凹槽中;以及彈性線,穿設於該第一孔道、該第一溝槽、該第二溝槽及該第二孔道中,以利用該彈性線之拉緊力而使該第一肢件、該第二肢件、該第一關節件及該第二關節件接合形成該人形關節結構。
於前述之人形關節結構中,該人形關節結構更包括維持線,係穿設於該第一孔道、該第一溝槽、該第二溝槽及該第二孔道中,用以維持該第一肢件、該第二肢件、該第一關節件及該第二關節件在作動後彼此之相對位置。
於前述之人形關節結構中,該第一關節件更具有凸出於該弧形凸部之表面之凸出部。
於前述之人形關節結構中,該第一肢件之該第一弧形凹槽更具有與該凸出部之部分外形相應之第一凹口,且該第二肢件之該第二弧形凹槽更具有與該凸出部之部分外形相應之第二凹口。
於前述之人形關節結構中,該第二關節件為橢圓球體,該彈性線為皮筋線,該維持線為鋁線。
於前述之人形關節結構中,該第二溝槽位於該第一嵌合凸部處的開口長度小於其位於該第二嵌合凸部處的開口長度。
於前述之人形關節結構中,該彈性線係分別透過第一連接件卡合於該第一肢件之另一端以及透過第二連接件於該第二肢件之另一端連接一連接部,以使該彈性線具備拉緊力,其中,該第一連接件及該第二連接件係呈S形。
藉由本創作之人形關節結構中第一關節件及第二關節件與第一肢件及第二肢件之間的結構設計,可增加人形關節之可動性,而第一肢件及第二肢件內彈性線及維持線之雙內線設計,除了具備串聯人形關節結構之功能外,更具備了可維持人形於動作後各部件之穩定度之功效。
1‧‧‧人形關節結構
11‧‧‧第一肢件
111‧‧‧第一弧形凹槽
1111‧‧‧第一凹口
112‧‧‧第一孔道
12‧‧‧第二肢件
121‧‧‧第二弧形凹槽
1211‧‧‧第二凹口
122‧‧‧第二孔道
13‧‧‧第一關節件
131‧‧‧弧形凸部
132‧‧‧弧形凹部
133‧‧‧第一溝槽
134‧‧‧凸出部
14‧‧‧第二關節件
141‧‧‧第一嵌合凸部
142‧‧‧第二嵌合凸部
143‧‧‧第二溝槽
1431‧‧‧開口
1432‧‧‧開口
15‧‧‧彈性線
16‧‧‧維持線
17‧‧‧第一連接件
18‧‧‧第二連接件
19‧‧‧連接部
第1圖為本創作之人形關節結構之立體分解圖;
第2圖為本創作之人形關節結構之剖面圖;
第3圖為本創作之人形關節結構可轉動角度之剖面圖;
第4圖為本創作之人形關節結構之正面示意圖;以及
第5圖為本創作之人形關節結構之背面示意圖。
以下藉由特定之具體實施例加以說明本創作之實施方式,而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創作之其他優點和功效,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
請同時參閱第1至5圖,本創作之人形關節結構1包括第一肢件11、第二肢件12、第一關節件13、第二關節件14及彈性線15。
第一肢件11可呈現為人體大腿或上臂之外形,並具有第一弧形凹槽111及第一孔道112,其中,該第一弧形凹槽111位於第一肢件11之一端,而第一孔道112則貫通第一肢件11之二端並連通第一弧形凹槽111。第二肢件12可呈現為人體小腿或下臂之外形,並具有第二弧形凹槽121及第二孔道122,其中,該第二弧形凹槽121位於第二肢件12之一端,而第二孔道122則貫通第二肢件12之二端並連通第二弧形凹槽121。
第一關節件13係具有弧形凸部131、弧形凹部132及第一溝槽133,其中,該第一溝槽133係貫通弧形凸部131及弧形凹部13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關節件13設於該第一肢件11之一端而使得弧形凸部131相應嵌合於第一肢件11之第一弧形凹槽111中,且該弧形凸部131之外形係相應於第一肢件11之第一弧形凹槽111之外形。
第二關節件14係具有第一嵌合凸部141、第二嵌合凸部142及第二溝槽143,其中,第二溝槽143係貫通第一嵌合凸部141及第二嵌合凸部142。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關節件14係設於第二肢件12之一端與第一關節件13之間,而使得第一嵌合凸部141相應嵌合於第一關節件13之弧形凹部132,且使得第二嵌合凸部142相應嵌合於第二肢件12之第二弧形凹槽121,以利第二關節件14可相對於在第二肢件12及第一關節件13之間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彈性線15係用以穿設於第一肢件11之第一孔道112、第一關節件13之第一溝槽133、第二關節件14之第二溝槽143以及第二肢件12之第二孔道122中,以利用彈性線15之拉緊力而使第一肢件11、第二肢件12、第一關節件13及第二關節件14接合形成人形關節結構1。該彈性線15可為具有彈性之皮筋線,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關節件13更具有凸出部134,該凸出部134係形成凸出於弧形凸部131之表面。第一肢件11之第一弧形凹槽111更具有第一凹口1111,第二肢件12之第二弧形凹槽121更具有第二凹口1211,其中,第一凹口1111與凸出部134(例如上半部)之部分外形相應,第二凹口1211亦與凸出部134(例如下半部)之部分外形相應,如第4圖所示。由於凸出部134係凸出於弧形凸部131之表面,而可在第一關節件13在第一肢件11與第二關節件14之間轉動時,使凸出部134可被第一凹口1111與第二凹口1211夾設,從而穩定第一關節件13與第一肢件11及第二肢件12之相對位置。另外,第一關節件13之第一溝槽133為長條狀,以提供第一肢件11、第一關節件13、第二關節件14及第二肢件12彼此之間相對轉動時彈性線15的移動空間。
於一實施例中,第二關節件14具體為橢圓球體,而第一關節件13之弧形凹部132及第二肢件12之第二弧形凹槽121之外形可相應於該橢圓球體之外形,即分別相應於第一嵌合凸部141及第二嵌合凸部142之外形,以利於第一嵌合凸部141及第二嵌合凸部142分別在第二肢件12之第二弧形凹槽121及第一關節件13之弧形凹部132內轉動,進而可增加關節的靈活性。另外,第二關節件14之第二溝槽143位於第一嵌合凸部141處之開口1431及位於第二嵌合凸部142之開口1432皆為長條狀,以分別提供第一肢件11、第一關節件13、第二關節件14及第二肢件12彼此之間相對轉動時彈性線15的移動空間,且由於開口1431之長度小於開口1432之長度,而可在第二肢件12相對於第二關節件14轉動時提供彈性線15更大的轉動空間(如第3圖所示),從而增進人形關節之可動性。
再於一實施例中,彈性線15係分別透過第一連接件17卡合於第一肢件11之另一端以及透過第二連接件18於第二肢件12之另一端連接一連接部19,以使彈性線15具備拉緊力。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17及第二連接件18可呈S形,其中,第一連接件17之S形之(尺寸)大小係大於第一肢件11之第一孔道112之(孔徑)大小,以利第一連接件17卡合於第一肢件11之另一端而不會進入第一孔道112中,而第二連接件18之S形之(尺寸)大小則小於第二肢件12之第二孔道122之(孔徑)大小,以利第二連接件18可在第二孔道122中移動。
本創作之人形關節結構1除了彈性線15外,更可包括維持線16。與彈性線15相似地,該維持線16係同樣穿設於第一孔道112、第一溝槽133、第二溝槽143及第二孔道122中,用以維持該第一肢件11、該第二肢件12、該第一關節件13及該第二關節件14在作動後彼此之相對位置,從而增加人形關節結構之動作穩定度。於一實施例中,該維持線16可為鋁線,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
藉由本創作之人形關節結構中第一關節件13及第二關節件14與第一肢件11及第二肢件12之間的結構設計,可增加人形關節之可動性,而第一肢件11及第二肢件12內彈性線15及維持線16之雙內線設計,除了具備串聯人形關節結構之功能外,更具備了可維持人形於動作後各部件之穩定度之功效。本創作之人形關節結構能仿真人體關節,具有增加人形之可動性及趣味性之功效。
上述實施形態僅為例示性說明本創作之技術原理、特點及其功效,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可實施範疇,任何熟習此技術之人士均可在 不違背本創作之精神與範疇下,對上述實施形態進行修飾與改變。然任何運用本創作所教示內容而完成之等效修飾及改變,均仍應為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而本創作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人形關節結構
11‧‧‧第一肢件
111‧‧‧第一弧形凹槽
1111‧‧‧第一凹口
112‧‧‧第一孔道
12‧‧‧第二肢件
121‧‧‧第二弧形凹槽
1211‧‧‧第二凹口
122‧‧‧第二孔道
13‧‧‧第一關節件
133‧‧‧第一溝槽
134‧‧‧凸出部
14‧‧‧第二關節件
141‧‧‧第一嵌合凸部
142‧‧‧第二嵌合凸部
143‧‧‧第二溝槽
1431‧‧‧開口
1432‧‧‧開口
15‧‧‧彈性線
16‧‧‧維持線
17‧‧‧第一連接件
18‧‧‧第二連接件
19‧‧‧連接部

Claims (10)

  1. 一種人形關節結構,包括:
    第一肢件,具有相對之二端,其中一端設有第一弧形凹槽,且形成有貫通該二端並連通該第一弧形凹槽之第一孔道;
    第二肢件,具有相對之二端,其中一端設有第二弧形凹槽,且形成有貫通該二端並連通該第二弧形凹槽之第二孔道;
    第一關節件,具有弧形凸部、弧形凹部及貫通該弧形凸部與該弧形凹部之第一溝槽,且該弧形凸部係相應嵌合於該第一肢件之該第一弧形凹槽中;
    第二關節件,具有第一嵌合凸部、第二嵌合凸部及貫通該第一嵌合凸部與該第二嵌合凸部之第二溝槽,該第一嵌合凸部係相應嵌合於該第一關節件之該弧形凹部中,而該第二嵌合凸部係相應嵌合於該第二肢件之該第二弧形凹槽中;以及
    彈性線,穿設於該第一孔道、該第一溝槽、該第二溝槽及該第二孔道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人形關節結構,更包括維持線,係穿設於該第一孔道、該第一溝槽、該第二溝槽及該第二孔道中,用以維持該第一肢件、該第二肢件、該第一關節件及該第二關節件在作動後彼此之相對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人形關節結構,其中,該維持線為鋁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人形關節結構,其中,該第一關節件更具有凸出於該弧形凸部之表面之凸出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人形關節結構,其中,該第一肢件之該第一弧形凹槽更具有與該凸出部之部分外形相應之第一凹口,且該第二肢件之該第二弧形凹槽更具有與該凸出部之部分外形相應之第二凹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人形關節結構,其中,該第二關節件為橢圓球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人形關節結構,其中,該彈性線為皮筋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人形關節結構,其中,該第二溝槽位於該第一嵌合凸部處的開口長度小於其位於該第二嵌合凸部處的開口長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人形關節結構,其中,該彈性線係分別透過第一連接件卡合於該第一肢件之另一端,以及透過第二連接件於該第二肢件之另一端連接一連接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人形關節結構,其中,該第一連接件及該第二連接件呈S形。
TW108217491U 2019-12-31 2019-12-31 人形關節結構 TWM593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7491U TWM593899U (zh) 2019-12-31 2019-12-31 人形關節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7491U TWM593899U (zh) 2019-12-31 2019-12-31 人形關節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3899U true TWM593899U (zh) 2020-04-21

Family

ID=71134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7491U TWM593899U (zh) 2019-12-31 2019-12-31 人形關節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38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21466B2 (ja) 人体模型
US4790789A (en) Toy figure having adjustably movable joints
US20040198154A1 (en) Action figure
US3010253A (en) Jointed doll
US1579367A (en) Jointed figure toy
CN211611622U (zh) 人形关节结构
US3634966A (en) Jointed doll
JP3873217B2 (ja) 人形の関節構造及び該関節構造を有する人形
TWM593899U (zh) 人形關節結構
TW202126363A (zh) 人形關節結構
CN212038988U (zh) Bjd娃娃公仔
JP5221790B2 (ja) 人体模型の腕部構造
US3942284A (en) Doll with seven spherical torso joints and five appendages held by three-secured elastic members
KR101292202B1 (ko) 가동성 인형용 골격구조체
CN2915200Y (zh) 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
CN113117346A (zh) 人形关节结构
CN213965145U (zh) 防拔插连接的骨架结构及应用其的娃娃关节结构
CN213942096U (zh) 多角度活动的娃娃关节结构
JP2020175248A (ja) 人形玩具の手首関節構造及び人形玩具
TWM460702U (zh) 人形玩偶關節構造
KR101132806B1 (ko) 구체 관절 인형
CN209204637U (zh) 玩具娃娃
JP2014239811A (ja) 人形の関節構造
CN203736839U (zh) 用于人偶的仿真关节
TWM469110U (zh) 玩偶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