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2501U - 製冰裝置及刨冰機 - Google Patents

製冰裝置及刨冰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2501U
TWM592501U TW109200200U TW109200200U TWM592501U TW M592501 U TWM592501 U TW M592501U TW 109200200 U TW109200200 U TW 109200200U TW 109200200 U TW109200200 U TW 109200200U TW M592501 U TWM592501 U TW M59250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ce
shaft
tray
diversion
drum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0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詠騰
Original Assignee
博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博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博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0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2501U/zh
Publication of TWM592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2501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fectionery (AREA)

Abstract

一種製冰裝置適用於連接製冷裝置,製冷裝置提供製冷流體,製冰裝置包含製冰滾筒、供料盤及第一刀具。製冰滾筒界定出製冷空間,及分別位於兩相反端且彼此不連通的第一導流通道與第二導流通道。供料盤位於製冰滾筒的底側且容置至少一原料以被製冰滾筒沾附。第一刀具位於供料盤的前側。製冷流體經由第一導流通道進入製冷空間,將使沾附於製冰滾筒的原料凝固成冰層,且製冷流體將蒸發成氣體並沿第二導流通道排出,同時,製冰滾筒受驅動而朝向第一刀體的上緣轉動,將使冰層被第一刀體刨除。藉此,提供一種能即時製冰及刨冰的刨冰機。

Description

製冰裝置及刨冰機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製冰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可即時製冰且可即時刨冰之製冰裝置,以及一種具有該製冰裝置的刨冰機。
在現今社會中,冰品(例如刨冰或雪花冰)仍然是夏季時節民眾熱愛的消暑品,而以往製作冰品是將冰磚置放於一刨冰機上並對該冰磚進行刨除,如果要製作其他口味的冰品則更換不同口味的冰磚即可完成。然而,在使用冰磚作為原料時,使用者必須得從冷凍櫃中將冰磚取出,若是未用完還得將冰磚放回冷凍櫃,避免浪費,這樣一來一往不僅費力且不衛生。再者,若要同時製作多種口味時仍得依序自冷凍櫃取放,非常不便,對於冷凍櫃因溫度上升而必須增加電力製冷,如此造成電力的浪費。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不須使用冰磚且能即時製冰之製冰裝置,大幅提升使用便利性進而達到省力功效。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解決上述問題之刨冰機。
於是,本新型製冰裝置,適用於設置於一機殼並連接一製冷裝置,該製冷裝置提供製冷流體,該製冰裝置包含一製冰滾筒、一供料盤及一第一刀具。該製冰滾筒環繞一中心軸線,該中心軸線沿一長度方向延伸,該製冰滾筒包括一滾筒本體,及一穿設於該滾筒本體的軸桿本體,該滾筒本體具有一外表面、一相反於該外表面的內表面,在該長度方向的兩相反側且沿徑向延伸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且該內表面界定出一製冷空間,該軸桿本體界定出一第一導流通道與一第二導流通道,該第一導流通道具有一鄰近該第一端面且連通於製冷裝置的第一導流入口,及一個兩相反端分別連通該製冷空間與該第一導流入口的第一導流出口,該第二導流通道具有一間隔該第一導流出口且連通該製冷空間的第二導流入口,及一鄰近該第二端面且連通於該製冷裝置與該第二導流入口的第二導流出口。該供料盤位於該滾筒本體的底側且容置至少一原料以被該外表面沾附。該第一刀具位於該供料盤的前側,並包括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且可朝向該滾筒本體的該外表面移動的第一刀體。該製冷流體經由該第一導流入口進入該第一導流通道並沿該第一導流出口進入該製冷空間,將使沾附於該外表面的原料凝固成冰層,且製冷流體將蒸發成氣體並沿該第二導流入口進入該第二導流通道,進而由該第二導流出口排出,同時,該滾筒本體受驅動而朝向該第一刀體的上緣轉動,將使該冰層被該第一刀體刨除而自該外表面分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軸桿本體具有一穿設於該滾筒本體且環繞該中心軸線的外軸桿,及一穿設於該外軸桿且環繞該中心軸線的內軸桿,該外軸桿與該內軸桿共同界定出彼此不連通的該第一導流通道與該第二導流通道;該製冰滾筒還包括一第一支撐組合件及一第二支撐組合件,該第一支撐組合件套設於該外軸桿與該內軸桿之間且靠近該第一端面;該第二支撐組合件套設於該外軸桿與該內軸桿之間且靠近該第二端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支撐組合件具有一環繞於該內軸桿與該外軸桿間且在徑向上的兩相反端分別緊抵於該內軸桿與該外軸桿的第一軸承、二個在該長度方向上位於該第一軸承的兩相反側的第一密封件,及至少一第一密封層,該第一密封層填充於該等第一密封件的其中一者與該外軸桿的間隙以及與該內軸桿間的間隙;該第二支撐組合件具有一環繞於該內軸桿與該外軸桿間且在徑向上的兩相反端分別緊抵於該內軸桿與該外軸桿的第二軸承、二個在該長度方向上位於該第二軸承的兩相反側的第二密封件,及至少一第二密封層,該第二密封層填充於該等第二密封件的其中一者與該外軸桿的間隙以及與該內軸桿間的間隙。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製冰滾筒還包括一第一固定片及一第二固定片,該第一固定片的一端固定於該內軸桿凸出於該外軸桿靠近該第一端面的部分,另一端固定於該機殼;該第二固定片的一端固定於該內軸桿凸出於該外軸桿靠近該第二端面的部分,另一端固定於該機殼,藉此使該內軸桿保持靜止狀態。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供料盤具有一朝向該滾筒本體的內頂面,及至少一貫穿該內頂面的供料孔,用於供該原料流入該內頂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供料盤具有多個貫穿該內頂面且沿該長度方向間隔排列的供料孔,且該等供料孔分別供多個原料流入該內頂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供料盤具有一內盤結構,及至少一擋止結構,該內盤結構具有一朝向該滾筒本體的內頂面,且該擋止結構設置於該內頂面以使該內頂面間隔於該外表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供料盤具有一內盤結構,該內盤結構具有一內頂面及至少一供料孔,該內頂面具有一內凹面部及二導流面部,該內凹面部界定出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的集料槽,該等導流面部自該內凹面部在一垂直於該長度方向的寬度方向的兩相反側沿著該滾筒本體的該外表面延伸;該供料孔貫穿該內凹面部且連通於該集料槽,該供料孔用於供該原料流入該集料槽。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供料盤具有一內盤結構及一外盤結構,該內盤結構具有一朝向該滾筒本體的內頂面及一由該內頂面的周緣朝遠離該滾筒本體方向延伸的圍繞面;該外盤結構具有一自該圍繞面的底端緣沿徑向延伸的外底壁,及一自該外底壁的周緣向上延伸的外圍壁,該圍繞面、該外底壁及該外圍壁共同界定出一回收槽,該回收槽用於承接來自該內頂面溢出或該外表面滴落的該原料。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供料盤具有一內盤結構、一外盤結構及一第二刀具,該第二刀具設置於該外盤結構且位於該第一刀具對側以使該內盤結構位於其間,該第二刀具沿該長度方向延伸,並具有一鄰近該外表面的第二刀體,該第二刀體用於將位於該外表面上未凝固成該冰層的該原料刮除,以使該冰層的厚度一致。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刀具還具有二個分別固定於該機殼且位於該滾筒本體的兩相反側的可調式穿射件、一個兩相反端分別固定於該可調式穿設件的連接板,及固定於該連接板的該第一刀體,該等可調式穿設件能相對於該機殼移動,並帶動該連接板與該第一刀體朝靠近或遠離該外表面方向移動。
於是,本新型刨冰機,包含一機殼、一製冷裝置及一製冰裝置。該製冷裝置設置於該機殼並提供製冷流體。該製冰裝置設置於該機殼。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軸桿本體具有一凸出於該第一端面的第一端部,及一凸出於該第二端面的第二端部;該刨冰機還包含一設置於該機殼的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包括一馬達,及至少一傳動單元,該傳動單元的一端連接該馬達,另一端連接於該第一端部和該第二端部的其中一者。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刨冰機還包含一設置於該機殼的供應裝置,該供應裝置包括至少一容器及至少一計量泵,該容器用於容置該原料,該計量泵的兩相反端分別連通該容器與該供料盤,該計量泵用於將該容器內的該原料以一預定速度供應至該供料盤。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刨冰機藉由該內軸桿所形成的彼此不連通的該第一導流通道與該第二導流通道,以及該第一導流通道與該第二導流通道皆連通於該製冷空間,以使得製冷流體能流入並達到該滾筒本體的外表面能即時形成冰層之功效。再者,由於該滾筒本體本身必須有軸支撐,而本案是直接在該內軸桿形成該第一導流通道與該第二導流通道,藉此能減少空間的佔用及簡化該製冷流體複雜的迴路設計。此外,藉由該供料盤能先容置該原料,以使得該滾筒本體的該外表面皆能沾附該原料,且溢出的原料亦可透過該回收槽集中,而確保環境衛生。另一方面,透過設定該滾筒本體的轉動方向,使沾附於該滾筒本體的原料先通過該第二刀具,藉由該第二刀具將剛沾附於該外表面的原料整平,同時將沾附於冰層上但仍為液體的原料刮除,進而使該冰層的厚度較為一致,接著當該第一刀具在刨除時的細緻度較為平均,有效提升口感。
參閱圖1至圖3,本新型刨冰機之一實施例,包含一機殼1、一製冷裝置2、一製冰裝置3、一供應裝置4及一驅動裝置5。在本實施例中,為便於說明其結構,將以該刨冰機位於一空間座標中舉例,該空間座標具有彼此垂直的一長度方向D1、一寬度方向D2及一高度方向D3。
參閱圖1至圖3,該機殼1包括一箱體11、一座體12及一燈箱13。在本實施例中,該箱體11呈長方體且直立延伸,該箱體11具有一前側板111及二支撐板112,該箱體11界定出一容置空間113,其中,該等支撐板112連接於該前側板111背向該容置空間113的一側面,而且該等支撐板112在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且顏該寬度方向D2延伸。該座體12連接於該前側板111背向該容置空間113的一側面並固定於該前側板111的底側且高度低於該等支撐板112,該座體12具有一置放面121及一設置於該置放面121且可受馬達驅動而旋轉的轉動盤122,用於盛接冰品的碗盤9能置放於該轉動盤122上,透過轉動轉動盤122使冰能均勻的容置於該碗盤9內。該燈箱13連接於該前側板111背向該容置空間113的一側面並固定於該前側板111的頂側且高度高於該等支撐板112,該燈箱13用於容置一發光面板(圖未示)及一揚聲器(圖未示),用以透過聲光效果吸引消費者的注視。其中,該燈箱13是以頂側樞接於該前側板111,因此能經由扳動底側相對於該前側板111向上翻轉。
參閱圖3,該製冷裝置2設置於該機殼1並提供製冷流體。在本實施例中,該製冷裝置2固定於該容置空間113,該製冷裝置2為一般用於產生低溫冷風之機構。該製冷裝置2還包括一儲存罐21,用於預儲製冷流體,以因應不時之需。該製冷流體舉例為冷媒。
參閱圖1與圖4,該製冰裝置3設置於該機殼1。該製冰裝置3包含一製冰滾筒31、一第一刀具36及一供料盤37。
參閱圖5,該製冰滾筒31環繞一中心軸線L並位於該等支撐板112之間,而該中心軸線L平行延伸於該長度方向D1。該製冰滾筒31具有一滾筒本體311、一軸桿本體319、一第一支撐組合件351、一第二支撐組合件355、一第一固定片391及一第二固定片392。在本實施例中,該滾筒本體311呈中空圓柱狀,其具有一外表面312、一相反於該外表面312的內表面313、在該長度方向D1的兩相反側且沿徑向延伸的一第一端面314及一第二端面315。該內表面313界定出一環繞該中心軸線L的製冷空間316,其中,該第一端面314界定出一連通外部與該製冷空間316的第一開口317。該第二端面315界定出一連通外部與該製冷空間316的第二開口318。
參閱圖5至圖7,該軸桿本體319具體具有一穿設於該滾筒本體311且環繞該中心軸線L的外軸桿321,及一穿設於該外軸桿321且環繞該中心軸線L的內軸桿322。其中,該外軸桿321與該內軸桿322共同界定出彼此不連通的一第一導流通道323與一第二導流通道324。具體而言,該外軸桿321沿該長度方向D1穿設於該第一開口317與該第二開口318並與該滾筒本體311連接,且該外軸桿321具有一外軸部325、一連接於該外軸部325的一端且凸出於該第一端面314的第一端部326,以及一連接於該外軸部325的另一端且凸出於該第二端面315的第二端部327,其中,該第一端部326具有一環繞該中心軸線L的第一殼體結構328。該第二端部327具有一環繞該中心軸線L的第二殼體結構329。而且該外軸桿321還界定出多個位於該外軸部325的中間處且環繞該中心軸線L的第一導流出口345,以及多個位於該外軸部325的中間處且環繞該中心軸線L的第二導流入口349,其中,該等第一導流出口345較該等第二導流入口349靠近該第一端部326,該等第二導流入口349較該等第一導流出口345靠近該第二端部327。
參閱圖8與圖9,該內軸桿322具體具有一第一內軸部331、一第一端塞部332、一第一插銷333、一第二內軸部334、一第二端塞部335及一第二插銷336。在本實施例中,配合參閱圖10與圖11,該第一內軸部331穿伸於該外軸桿321,並具有一第一基軸結構337,及一第一延伸軸結構338,其中,該第一基軸結構337沿該長度方向D1延伸且一端凸出於該外軸桿321之外,另一端位於該外軸桿321內。再者,該第一基軸結構337的外面間隔於該外軸桿321的內面。而該第一延伸軸結構338自該第一基軸結構337位於該外軸桿321內的一端沿徑向延伸並連接該外軸桿321。另外,該第一端塞部332呈圓柱狀鄰接於該第一基軸結構337的另一端。該第一內軸部331與該第一端塞部332共同形成一沿該長度方向D1延伸且連通於該製冷裝置2(參閱圖3)的第一前通道部342,而該第一延伸軸結構338界定出三個間隔環繞該中心軸線L且沿徑向延伸的第一後通道部343,而且每一第一後通道部343的兩相反端分別連通該第一前通道部342與該等第一導流出口345,進一步來說,該第一前通道部342具有一連通於該製冷裝置2的第一導流入口344,而每一第一導流出口345連通於該製冷空間316,藉此使來自該製冷裝置2提供的製冷流體能經由該第一導流入口344進入該第一導流通道323,並沿該等第一導流出口345進入該製冷空間316,當呈液體狀的製冷流體流入該製冷空間316後將因吸收該滾筒本體311及其周圍物質的熱能而蒸發。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導流通道323包含該第一前通道部342及該等第一後通道部343。
參閱圖10與圖11,該第一插銷333穿設於該第一端塞部332、該第一前通道部342以及該等第一後通道部343,藉此使該第一內軸部331的中心與該第一端塞部332的中心保持位於該中心軸線L上,同時該第一插銷333與該第一基軸結構337的內壁相間隔以維持供製冷流體流通的間隙。而該第一基軸結構337與該第一端塞部332之間,以及該第一端塞部332與該第一插銷333之間皆設有止洩墊圈,以確保該第一導流通道323內的製冷流體不會外漏。
參閱圖8、圖9、圖12與圖13,該第二內軸部334穿伸於該外軸桿321,並具有一第二基軸結構339,及一第二延伸軸結構341,其中,該第二基軸結構339沿該長度方向D1延伸且一端凸出於該外軸桿321之外,另一端位於該外軸桿321內並與該第一基軸結構337一體連接。再者,該第二基軸結構339的外面間隔於該外軸桿321的內面。而該第二延伸軸結構341自該第二基軸結構339位於該外軸桿321內的一端沿徑向延伸並連接該外軸桿321。另外,該第二端塞部335呈圓柱狀鄰接於該第二基軸結構339的另一端。該第二內軸部334與該第二端塞部335共同形成一沿該長度方向D1延伸且連通於該製冷裝置2(參閱圖3)的第二前通道部346,而該第二延伸軸結構341界定出四個間隔環繞該中心軸線L且沿徑向延伸的第二後通道部347,而且每一第二後通道部347的兩相反端分別連通該第二前通道部346與該等第二導流入口349,進一步來說,該第二前通道部346具有一連通於該製冷裝置2的第二導流出口348,而每一第二導流入口349連通於該製冷空間316,藉此使來自該製冷空間316蒸發的製冷流體能經由該等第二導流入口349進入該第二導流通道324,並沿該第二導流出口348進入該製冷裝置2。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導流通道324包含該第二前通道部346及該等第二後通道部347。
參閱圖12與圖13,該第二插銷336穿設於該第二端塞部335、該第二前通道部346以及該第二後通道部347,藉此使該第二內軸部334與該第二端塞部335保持環繞該中心軸線L,同時該第二插銷336與該第二基軸結構339的內壁相間隔以維持供蒸發後的製冷流體流通的間隙。而該第二基軸結構339與該第二端塞部335之間,以及該第二端塞部335與該第二插銷336之間皆設有止洩墊圈,以確保該第二導流通道324內的製冷流體不會外漏。
參閱圖8至圖11,該第一支撐組合件351套設於該內軸桿322,並位於該外軸桿321與該內軸桿322之間且靠近該第一端面314。進一步來說,該第一支撐組合件351設置於該第一基軸結構337與該外軸桿321之間,具體具有一第一軸承352、二第一密封件353及一第一密封層354,其中,該第一軸承352套設於該第一基軸結構337且徑向上的兩相反端分別靠抵於該第一基軸結構337與該外軸桿321。該等第一密封件353分別舉例為一旋轉油封及一機械軸封。作為機械軸封的該第一密封件353位於該第一軸承352與該第一延伸軸結構338之間且可動的部分連接於該外軸桿321,透過機械軸封的該第一密封件353初步達到密封該製冷流體流向該第一軸承352之功效。作為旋轉油封的該第一密封件353則位於該第一軸承352與該第一殼體結構328之間,並受該第一殼體結構328的擋止而避免脫離該內軸桿322,而且該第一密封件353在徑向上的兩相反端分別靠抵於該第一基軸結構337與該外軸桿321,藉此進一步防止該製冷流體及機械摩擦產生的碎屑流出於外部,同時也可防止外部的灰塵進入該第一導流通道323。藉由該等第一密封件353以達到完整密封之效。然而,由於機械與機械的接觸面間仍會形成微小的隙縫,因此,本案透過該第一密封層354填充於該等第一密封件353與該內軸桿322之間的間隙,以及該等第一密封件353與該外軸桿321之間的間隙,該第一密封層354舉例為高分子黃油,藉此進一步加強密封效果,以防止位於該等第一後通道部343的製冷流體經由隙縫滲入該第一軸承352進而洩漏於外,同時還可達到潤滑該機械軸封之功效。
參閱圖8、圖9、圖12與圖13,該第二支撐組合件355與該第一支撐組合件351為對稱設置,套設於該外軸桿321與該內軸桿322之間且靠近該第二端面315。進一步來說,該第二支撐組合件355設置於該第二基軸結構339與該外軸桿321之間,具體具有一第二軸承356、二第二密封件357及一第二密封層358,其中,該第二軸承356套設於該第二基軸結構339且徑向上的兩相反端分別靠抵於該第二基軸結構339與該外軸桿321。該等第二密封件357分別舉例為一旋轉油封及一機械軸封。作為機械軸封的該第二密封件357位於該第二軸承356與該第二延伸軸結構341之間且可動的部分連接於該外軸桿321,透過機械軸封的該第二密封件357初步達到密封該製冷流體流向該第二軸承356之功效。作為旋轉油封的該第二密封件357則位於該第二軸承356與該第二殼體結構329之間,並受該第二殼體結構329的擋止而避免脫離該內軸桿322,而且該第二密封件357在徑向上的兩相反端分別靠抵於該第二基軸結構339與該外軸桿321,藉此進一步防止氣體狀的該製冷流體及機械摩擦產生的碎屑流出於外部,同時也可防止外部的灰塵進入該第二導流通道324。藉由該等第二密封件357以達到完整密封之效。然而,由於機械與機械的接觸面間仍會形成微小的隙縫,因此,本案透過該第二密封層358填充於該等第二密封件357與該內軸桿322之間的間隙,以及該等第二密封件357與該外軸桿321之間的間隙,該第二密封層358舉例為高分子黃油,藉此進一步加強密封效果,以防止位於該等第二後通道部347的製冷流體經由隙縫滲入該第二軸承356進而洩漏於外,同時還可達到潤滑該機械軸封之功效。
此外,參閱圖5至圖7,該第一固定片391的一端固定於該第一基軸結構337介於該外軸桿321與該第一端塞部332之間的部分,另一端則螺固於對應的該支撐板112。該第二固定片392的一端固定於該第二基軸結構339介於該外軸桿321與該第二端塞部335之間的部分,另一端則螺固於對應的該支撐板112。透過該第一固定片391與該第二固定片392將使該內軸桿322的該第一內軸部331與該第二內軸部334靜止不動,而該外軸桿321能相對於該內軸桿322轉動。
藉由上述由兩相反端分別供製冷流體一進一出的設計,能有效簡化整體結構,以利於後續維護及保養,同時亦降低維護成本。
參閱圖5、圖14與圖15,該第一刀具36位於該供料盤37的前側且位於該等支撐板112之間,其上刀緣略高於該滾筒本體311的最低側緣且朝向該滾筒本體311的該外表面312。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刀具36具有二個可調式穿設件361、一連接板362及一第一刀體363。具體而言,該等可調式穿設件361舉例為可調螺絲,該等可調式穿設件361分別固定於該等支撐板112且位於該滾筒本體311的兩相反側,更清楚地說,每一可調式穿設件361是沿該高度方向D3穿伸於對應的該支撐板112且能相對於該支撐板112上下移動。該連接板362呈矩形且沿長度方向D1延伸,該連接板362的兩相反端分別固定於該等可調式穿設件361。該第一刀體363舉例為矩形不鏽鋼刀片,其固定於該連接板362背向於該滾筒本體311的一側面且凸出於該連接板362的上緣,而用於刨除的上刀緣則朝向上方且是朝向該滾筒本體311的該外表面312,並且間隔於該滾筒本體311的外表面312,藉此能避免該第一刀體363與該滾筒本體311的該外表面312長期摩擦而受損,同時又可達到刨除之功效。進一步來說,該第一刀體363的下刀緣亦具有刨除功能,一旦上刀緣鈍化後使用者能直接將該第一刀體363翻面,使下刀緣朝向上方繼續使用,藉此大幅提升使用便利性。經由上述結構可知,由於該等可調式穿設件361的位置能相對於該等支撐板112移動,將帶動該連接板362與該第一刀體363朝靠近或遠離該外表面312方向移動,進而控制冰品被刨除的厚度及細緻度。
參閱圖5、圖14與圖15,該供料盤37位於該滾筒本體311的底側且容置至少一原料,該原料適用於被該外表面312沾附。該供料盤37具體具有一內盤結構371、多個擋止結構378、一外盤結構379及一第二刀具384。該內盤結構371與該滾筒本體311的長度相同或略大於該滾筒本體311,該內盤結構371具有一內頂面372、一圍繞面373及至少一供料孔374,其中,該內頂面372朝向該滾筒本體311,並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D1延伸且向下凹陷的內凹面部375,及二個分別自該內凹面部375在該寬度方向D2上的兩側緣沿反向延伸的導流面部376。該內凹面部375界定出一呈矩形且沿該長度方向D1延伸的集料槽377。每一導流面部376是自該內凹面部375對應的側緣沿著該滾筒本體311的該外表面312形狀延伸。該圍繞面373自該內頂面372的周緣向下延伸。該等供料孔374舉例為五個,且該等供料孔374皆貫穿該內凹面部375的底面且沿該長度方向D1間隔排列。當然,該等供料孔374的數量並不以多個為限,在另一實施態樣中,也可以是一個。
參閱圖14與圖15,該等擋止結構378舉例為十八個,九個九個為一組分別設置於該等內凹面部375。每一組的九個擋止結構378沿該長度方向D1間隔排列於該對應的該內凹面部375,且每一擋止結構378沿寬度方向D2延伸,具體來說是自內凹面部375的側緣沿著對應的該導流面部376的表面延伸至連接該圍繞面373的側緣。據此,透過該等擋止結構378使該內頂面372能間隔於該滾筒本體311的該外表面312,藉此減少該內頂面372與該外表面312間的摩擦情形。
參閱圖14與圖15,在本實施例中,該外盤結構379具有一自該圍繞面373的底端緣沿徑向延伸的外底壁381,及一自該外底壁381的周緣向上延伸的外圍壁382,其中,該外圍壁382的頂緣高度與該內頂面372的最高點等高,據此,該圍繞面373、該外底壁381及該外圍壁382共同界定出一環繞該內盤結構371的回收槽383,該回收槽383的槽口即朝向上方且對應該滾筒本體311的該外表面312。
參閱圖14與圖15,該第二刀具384設置於該回收槽383位於該第一刀具36對側的槽部,也就是該第二刀具384與該第一刀具36分別位於該內盤結構371的兩相反側。該第二刀具384具有多個固定座385、多個彈性件386及一第二刀體387。該等固定座385舉例為三個,該等固定座385沿該長度方向D1間隔排列於該槽部,且每一固定座385的底端緣固定於該外底壁381,且自頂端緣凹陷形成一沿該高度方向D3延伸的限位槽388,該等彈性件386舉例為3個螺旋彈簧且分別安裝於該限位槽388,其一端靠抵於該限位槽388的槽壁,另一端凸出於該限位槽388外。該第二刀體387舉例為聚氨酯(Polyurethane, PU)製的刮刀且亦沿該長度方向D1延伸,並套接於該等彈性件386凸出於該限位槽388之一端,該第二刀體387由頂側緣間隔於該滾筒本體311的該外表面312。藉此,當沾附於該外表面312的原料已經結成冰層且到達一定的厚度時,該第二刀體387的頂端緣將能觸抵於該冰層的表面,當該冰層的表面有部分突出同時又有液體的原料時,在通過該第二刀體387將會把液體的原料刮除,而冰層突出的部分可壓抵該第二刀體387,被該第二刀體387刮除的原料將順流至該回收槽383內,以此保持環境衛生。
參閱圖2、圖3與圖15,該供應裝置4包括多個計量泵41及多個容器42,該等計量泵41的數量舉例為5個,且該等容器42的數量也舉例為5個,且該等計量泵41分別連通該等供料孔374。在本實施例中,每一計量泵41未連接於該供料孔374的一端連通於對應的該容器42,該等容器42分別容裝不同原料,該等計量泵41分別連通該等容器42,五種原料分別舉例為清水、芒果汁、胡蘿蔔汁、木瓜牛奶、鳳梨汁等,當然,容裝的原料可依據實際需求對應調整。藉由該等計量泵41將對應的原料以一預設速度經由對應的供料孔374注入該供料盤37,進而供該滾筒本體311的該外表面312沾附。當然,原料供應的流速及流量可透過該等計量泵41來控制。
參閱圖3、圖5與圖6,該驅動裝置5包括一馬達51及一傳動單元52,其中,該馬達51固定於該容置空間113。該傳動單元52具有二齒輪組521、一第一皮帶522及一第二皮帶523,該等齒輪組521分別設置於該滾筒本體311在該長度方向D1上的兩相反側,而且該等齒輪組521的其中一者具有一鄰接於該第一端面314且固定於該外軸桿321的該第一端部326的第一前齒輪524,及一與該馬達51連接且與該第一前齒輪524同側的第一後齒輪525。該等齒輪組521的另一者具有一鄰接於該第二端面315且固定於該外軸桿321的該第二端部327的第二前齒輪526,及一與該馬達51連接且與該第二前齒輪526同側的第二後齒輪527。該第一皮帶522的兩相反端分別連接於該第一前齒輪524與該第一後齒輪525。該第二皮帶523的兩相反端分別連接於該第二前齒輪526與該第二後齒輪527。藉此,隨著驅動該馬達51,將連動該傳動單元52運轉,進而帶動該製冰裝置3運作。透過將該等齒輪組521與該等皮帶分別對應設置於該製冰滾筒31的兩相反側,以使得該製冰滾筒31的兩端受力均勻進而達到穩定轉動。當然,在另一實施態樣中,也可以以一齒輪組521配置一皮帶的方式使該製冰滾筒31轉動。
參閱圖15,經由上述結構可知,隨著原料進入至該內頂面372,以及透過驅動該馬達51(參閱圖3)進而使該滾筒本體311轉動將能使該滾筒本體311的該外表面312沾附該原料。另外,隨著製冷流體進入該滾筒本體311的該製冷空間316將能使沾附於該外表面312的原料凝固成冰層,而在持續轉動的過程中該冰層會被該第一刀體363刨除成雪花或雪片。
參閱圖8、圖10與圖15,以下以製作芒果口味的雪花冰舉例,由於該軸桿本體319兩邊連動順序及步驟相同,故在此以其中一邊舉例說明,製作時,首先驅動該馬達51(參閱圖3)而使該馬達51連動該第一後齒輪525,進而連動該第一皮帶522並帶動該第一前齒輪524轉動。隨後,該第一前齒輪524將連動該第一端部326而帶動該滾筒本體311轉動,在本實施例中,該滾筒本體311轉動的方向如圖15中箭頭所示,是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同時,該第一端部326還受該第一軸承352支撐而能穩定的繞著該中心軸線L轉動,且還以該第一軸承352作為中間介質相對於該內軸桿322轉動,意即動態轉動的該外軸桿321是相對於靜止的該內軸桿322轉動,而且,該第一軸承352也減少該外軸桿321與該內軸桿322間的摩擦損耗。
參閱圖3與圖15,另一方面,用於連通該芒果汁的該計量泵41將該芒果汁自該容器42經由該供料孔374抽取至該內頂面372上,更清楚地說,該芒果汁將充滿於該集料槽377及該等導流面部376,以供該滾筒本體311的該外表面312完整沾附。而即使芒果汁滲出於該內頂面372外也會流入至該回收槽383,藉此確保環境整潔。
參閱圖8至圖10、圖15,再一方面,在驅動該滾筒本體311轉動的同一時間,該製冷裝置2提供製冷流體,該製冷流體經由該第一導流入口344進入該第一導流通道323,並沿該等第一導流出口345進入該製冷空間316,隨著該製冷流體接觸於該滾筒本體311的該內表面313將會因熱傳導吸收該芒果汁的熱能而蒸發成氣體,而被吸收熱能的芒果汁將凝固成芒果冰,隨著該滾筒本體311轉動且該芒果冰層達到預設的厚度時將會被該第一刀體363刨除以形成芒果雪花冰,刨除的芒果雪花冰隨即掉落至下方用於承接的碗盤9內。此外,當該滾筒本體311的該外表面312沾附該內頂面372的芒果汁後會持續朝向該第二刀具384移動,在通過該第二刀體387時,未結成冰的芒果汁會被該第二刀體387刮除,並順流至該回收槽383內,藉由該第二刀體387達到芒果冰層均勻形成於該外表面312,以便於後續刨除步驟。而蒸發的製冷流體將沿該等第二導流入口349進入該第二導流通道324,進而由該第二導流出口348排出。
參閱圖15,如果要接著製作其他口味的雪花冰時,可以先抽取清水將該供料盤37與該滾筒本體311的該外表面312上殘留的芒果汁清洗乾淨,接著再重複上述製作雪花冰的步驟,製作對應口味的雪花冰。
綜上所述,本新型刨冰機藉由該內軸桿322所形成的彼此不連通的該第一導流通道323與該第二導流通道324,以及該第一導流通道323與該第二導流通道324皆連通於該製冷空間316,以使得製冷流體能流入並達到該滾筒本體311的外表面312能即時形成冰層之功效。再者,由於該滾筒本體311本身必須有軸支撐,而本案是直接在該內軸桿322形成該第一導流通道323與該第二導流通道324,藉此能減少空間的佔用及簡化該製冷流體複雜的迴路設計。此外,藉由該供料盤37能先容置該原料,以使得該滾筒本體的該外表面皆能沾附該原料,且溢出的原料亦可透過該回收槽集中,而確保環境衛生。另一方面,透過設定該滾筒本體311的轉動方向,使沾附於該滾筒本體311的原料先通過該第二刀具384,藉由該第二刀具384將剛沾附於該外表面312的原料整平,同時將沾附於冰層上但仍為液體的原料刮除,進而使該冰層的厚度較為一致,接著當該第一刀具36在刨除時的細緻度較為平均,有效提升口感,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機殼 352:第一軸承 11:箱體 353:第一密封件 111:前側板 354:第一密封層 112:支撐板 355:第二支撐組合件 113:容置空間 356:第二軸承 12:座體 357:第二密封件 121:置放面 358:第二密封層 122:轉動盤 36:第一刀具 13:燈箱 361:可調式穿設件 2:製冷裝置 362:連接板 21:儲存罐 363:第一刀體 3:製冰裝置 37:供料盤 31:製冰滾筒 371:內盤結構 311:滾筒本體 372:內頂面 312:外表面 373:圍繞面 313:內表面 374:供料孔 314:第一端面 375:內凹面部 315:第二端面 376:導流面部 316:製冷空間 377:集料槽 317:第一開口 378:擋止結構 318:第二開口 379:外盤結構 319:軸桿本體 381:外底壁 321:外軸桿 382:外圍壁 322:內軸桿 383:回收槽 323:第一導流通道 384:第二刀具 324:第二導流通道 385:固定座 325:外軸部 386:彈性件 326:第一端部 387:第二刀體 327:第二端部 388:限位槽 328:第一殼體結構 391:第一固定片 329:第二殼體結構 392:第二固定片 331:第一內軸部 4:供應裝置 332:第一端塞部 41:計量泵 333:第一插銷 42:容器 334:第二內軸部 5:驅動裝置 335:第二端塞部 51:馬達 336:第二插銷 52:傳動單元 337:第一基軸結構 521:齒輪組 338:第一延伸軸結構 522:第一皮帶 339:第二基軸結構 523:第二皮帶 341:第二延伸軸結構 524:第一前齒輪 342:第一前通道部 525:第一後齒輪 343:第一後通道部 526:第二前齒輪 344:第一倒流入口 527:第二後齒輪 345:第一導流出口 9:碗盤 346:第二前通道部 L:中心軸線 347:第二後通道部 D1:長度方向 348:第二導流出口 D2:寬度方向 349:第二導流入口 D3:高度方向 351:第一支撐組合件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新型刨冰機的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圖; 圖2是該實施例省略一燈箱的一正視示意圖; 圖3是該實施例省略一背板的一後視示意圖; 圖4是該實施例之一立體示意圖; 圖5是該實施例之一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6是該實施例之一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7是該實施例之一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8是沿圖4線Ⅷ-Ⅷ所截取之一剖視示意圖; 圖9是沿圖4線Ⅸ-Ⅸ所截取之一剖視示意圖; 圖10是圖8的一不完整的局部示意圖; 圖11是圖9的一不完整的局部示意圖; 圖12是圖8的一不完整的局部示意圖; 圖13是圖9的一不完整的局部示意圖; 圖14是該實施例之一立體分解示意圖;及 圖15是沿圖4線ⅩⅤ-ⅩⅤ所截取之一剖視示意圖。
112:支撐板
3:製冰裝置
31:製冰滾筒
311:滾筒本體
312:外表面
313:內表面
314:第一端面
355:第二支撐組合件
36:第一刀具
37:供料盤
391:第一固定片
392:第二固定片
522:第一皮帶
523:第二皮帶
315:第二端面
316:製冷空間
317:第一開口
318:第二開口
319:軸桿本體
351:第一支撐組合件
524:第一前齒輪
526:第二前齒輪
L:中心軸線
D1:長度方向
D2:寬度方向
D3:高度方向

Claims (14)

  1. 一種製冰裝置,適用於設置於一機殼並連接一製冷裝置,該製冷裝置提供製冷流體,該製冰裝置包含: 一製冰滾筒,環繞一中心軸線,該中心軸線沿一長度方向延伸,該製冰滾筒包括一滾筒本體,及一穿設於該滾筒本體的軸桿本體,該滾筒本體具有一外表面、一相反於該外表面的內表面,在該長度方向的兩相反側且沿徑向延伸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且該內表面界定出一製冷空間,該軸桿本體界定出一第一導流通道與一第二導流通道,該第一導流通道具有一鄰近該第一端面且連通於製冷裝置的第一導流入口,及一個兩相反端分別連通該製冷空間與該第一導流入口的第一導流出口,該第二導流通道具有一間隔該第一導流出口且連通該製冷空間的第二導流入口,及一鄰近該第二端面且連通於該製冷裝置與該第二導流入口的第二導流出口; 一供料盤,位於該滾筒本體的底側且容置至少一原料以被該外表面沾附;及 一第一刀具,位於該供料盤的前側,並包括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且可朝向該滾筒本體的該外表面移動的第一刀體, 其中,該製冷流體經由該第一導流入口進入該第一導流通道並沿該第一導流出口進入該製冷空間,將使沾附於該外表面的原料凝固成冰層,且製冷流體將蒸發成氣體並沿該第二導流入口進入該第二導流通道,進而由該第二導流出口排出,同時,該滾筒本體受驅動而朝向該第一刀體的上緣轉動,將使該冰層被該第一刀體刨除而自該外表面分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冰裝置,其中,該軸桿本體具有一穿設於該滾筒本體且環繞該中心軸線的外軸桿,及一穿設於該外軸桿且環繞該中心軸線的內軸桿,該外軸桿與該內軸桿共同界定出彼此不連通的該第一導流通道與該第二導流通道;該製冰滾筒還包括一第一支撐組合件及一第二支撐組合件,該第一支撐組合件套設於該外軸桿與該內軸桿之間且靠近該第一端面;該第二支撐組合件套設於該外軸桿與該內軸桿之間且靠近該第二端面。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製冰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撐組合件具有一環繞於該內軸桿與該外軸桿間且在徑向上的兩相反端分別緊抵於該內軸桿與該外軸桿的第一軸承、二個在該長度方向上位於該第一軸承的兩相反側的第一密封件,及至少一第一密封層,該第一密封層填充於該等第一密封件的其中一者與該外軸桿的間隙以及與該內軸桿間的間隙;該第二支撐組合件具有一環繞於該內軸桿與該外軸桿間且在徑向上的兩相反端分別緊抵於該內軸桿與該外軸桿的第二軸承、二個在該長度方向上位於該第二軸承的兩相反側的第二密封件,及至少一第二密封層,該第二密封層填充於該等第二密封件的其中一者與該外軸桿的間隙以及與該內軸桿間的間隙。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製冰裝置,其中,該製冰滾筒還包括一第一固定片及一第二固定片,該第一固定片的一端固定於該內軸桿凸出於該外軸桿靠近該第一端面的部分,另一端固定於該機殼;該第二固定片的一端固定於該內軸桿凸出於該外軸桿靠近該第二端面的部分,另一端固定於該機殼,藉此使該內軸桿保持靜止狀態。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冰裝置,其中,該供料盤具有一朝向該滾筒本體的內頂面,及至少一貫穿該內頂面的供料孔,用於供該原料流入該內頂面。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製冰裝置,其中,該供料盤具有多個貫穿該內頂面且沿該長度方向間隔排列的供料孔,且該等供料孔分別供多個原料流入該內頂面。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冰裝置,其中,該供料盤具有一內盤結構,及至少一擋止結構,該內盤結構具有一朝向該滾筒本體的內頂面,且該擋止結構設置於該內頂面以使該內頂面間隔於該外表面。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冰裝置,其中,該供料盤具有一內盤結構,該內盤結構具有一內頂面及至少一供料孔,該內頂面具有一內凹面部及二導流面部,該內凹面部界定出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的集料槽,該等導流面部自該內凹面部在一垂直於該長度方向的寬度方向的兩相反側沿著該滾筒本體的該外表面延伸;該供料孔貫穿該內凹面部且連通於該集料槽,該供料孔用於供該原料流入該集料槽。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冰裝置,其中,該供料盤具有一內盤結構及一外盤結構,該內盤結構具有一朝向該滾筒本體的內頂面及一由該內頂面的周緣朝遠離該滾筒本體方向延伸的圍繞面;該外盤結構具有一自該圍繞面的底端緣沿徑向延伸的外底壁,及一自該外底壁的周緣向上延伸的外圍壁,該圍繞面、該外底壁及該外圍壁共同界定出一回收槽,該回收槽用於承接來自該內頂面溢出或該外表面滴落的該原料。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冰裝置,其中,該供料盤具有一內盤結構、一外盤結構及一第二刀具,該第二刀具設置於該外盤結構且位於該第一刀具對側以使該內盤結構位於其間,該第二刀具沿該長度方向延伸,並具有一鄰近該外表面的第二刀體,該第二刀體用於將位於該外表面上未凝固成該冰層的該原料刮除,以使該冰層的厚度一致。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冰裝置,其中,該第一刀具還具有二個分別固定於該機殼且位於該滾筒本體的兩相反側的可調式穿射件、一個兩相反端分別固定於該可調式穿設件的連接板,及固定於該連接板的該第一刀體,該等可調式穿設件能相對於該機殼移動,並帶動該連接板與該第一刀體朝靠近或遠離該外表面方向移動。
  12. 一種刨冰機,包含: 一機殼; 一製冷裝置,設置於該機殼並提供製冷流體;及 一如請求項1至1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製冰裝置,該製冰裝置設置於該機殼。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刨冰機,其中,該軸桿本體具有一凸出於該第一端面的第一端部,及一凸出於該第二端面的第二端部;該刨冰機還包含一設置於該機殼的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包括一馬達,及至少一傳動單元,該傳動單元的一端連接該馬達,另一端連接於該第一端部和該第二端部的其中一者。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刨冰機,還包含一設置於該機殼的供應裝置,該供應裝置包括至少一容器及至少一計量泵,該容器用於容置該原料,該計量泵的兩相反端分別連通該容器與該供料盤,該計量泵用於將該容器內的該原料以一預定速度供應至該供料盤。
TW109200200U 2020-01-07 2020-01-07 製冰裝置及刨冰機 TWM592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0200U TWM592501U (zh) 2020-01-07 2020-01-07 製冰裝置及刨冰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0200U TWM592501U (zh) 2020-01-07 2020-01-07 製冰裝置及刨冰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2501U true TWM592501U (zh) 2020-03-21

Family

ID=70768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0200U TWM592501U (zh) 2020-01-07 2020-01-07 製冰裝置及刨冰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2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85911U (zh) 一种冰淇淋机搅拌装置
KR102130632B1 (ko) 아이스 메이커
KR101263030B1 (ko) 냉각액용 열교환기
US8950197B2 (en) Icemaker with swing tray
CN102933925A (zh) 具有制冰器的冰箱
US20040074394A1 (en) Slush beverage maker
CN211476394U (zh) 制冰装置及刨冰机
CN106052233A (zh) 外刮式片冰机结构
TWM592501U (zh) 製冰裝置及刨冰機
TWI707114B (zh) 製冰裝置及刨冰機
CN113124591B (zh) 制冰装置及刨冰机
KR101263308B1 (ko) 조각얼음 제빙장치
CN113631877A (zh) 制冰系统及制冷设备
KR101647984B1 (ko) 제빙장치
KR102373978B1 (ko) 아이스 메이커
CN205939851U (zh) 外刮式片冰机结构
CN212962321U (zh) 片冰机
CN210004642U (zh) 一种低温载冷剂为冷源的片冰机冰桶
CN210861866U (zh) 一种低温-40—-50℃以下的化工流体冰制冰机
CN111829229B (zh) 制冰系统及制冷设备
US3550392A (en) Ice flaking machine
WO2021134174A1 (zh) 制冰系统及制冷设备
CN110657613A (zh) 一种低温-40—-50℃以下的化工流体冰制冰机
KR20160148332A (ko) 제빙장치
KR200480759Y1 (ko) 가루얼음 제빙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