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1790U - 背包椅 - Google Patents

背包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1790U
TWM591790U TW108214737U TW108214737U TWM591790U TW M591790 U TWM591790 U TW M591790U TW 108214737 U TW108214737 U TW 108214737U TW 108214737 U TW108214737 U TW 108214737U TW M591790 U TWM591790 U TW M59179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hair
folding chair
longitudinal rods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4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坤哲
Original Assignee
吳坤哲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吳坤哲 filed Critical 吳坤哲
Priority to TW108214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1790U/zh
Publication of TWM591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179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背包椅,係主要包含一背包及一折疊椅,乃於該背包其背靠面二側上、下部位處各設有扣件,以與折疊椅相對位置所設之扣件對應扣設結合,藉此簡便結構,以提高折疊椅與背包組裝的便利、穩固性,另本創作係使折疊椅主體上、下組設有活動框架,以配合使用者不同的身高體型,活動調整折疊椅的高度,據此,以提高折疊椅乘坐的舒適性。

Description

背包椅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背包椅,尤指一種可提高折疊椅與背包組裝便利、穩固性,且可活動調整折疊椅高度,以利乘坐舒適性之背包椅。
按,當人們從事健行、登山等戶外活動時,係會將飲料食物、衣物及急救藥品等放入一背包內,以將物品背負在背上,而空出的雙手係可自由活動,以利繩索等的攀抓,提高戶外活動的安全性。當於戶外活動時,常會有找不到合適地方可乘坐休息情況,因此,人們通常會再攜帶一張折疊椅,以於疲累時可乘坐休息;然,無論將折疊椅以手拿或繫綁在身上方式,都會造成行走及活動的不便性。
於是,乃有業者研發一種結合有折疊椅的背包,請參閱台灣公告第M414123號之「多功能野外背包」,包含:一背包,係具有一背靠面,其兩側上下部位各設有一上束綁件與一下束綁件,由該背靠面之上緣係連接有兩背帶,並且每一下束綁件係延伸有一延伸帶;一X形折疊椅,係包含一第一椅框與一第二椅框以及一椅布,其中該第一椅框之側框條與該第二椅框之對應側框條之間具有一樞接點,該椅布係連接該第一椅框之上框條與該第二椅框之上框條,並且該第一椅框之側框條位在該第一椅框之上框條與該樞接點之間係連接有一橫向之支桿;以及一第一背靠帶,係橫向連接在該第二椅框之側框條位在該第二椅框之上框條與該樞接點之間的部位;其中,該些下束綁件係束綁於該第一椅框之側框條位在該第一椅框之下框條與該樞接點之間的部位,該些上束綁件係束綁於該第二椅框之側框條位在該第二椅框之上框條與該樞接點之間的部位,該些背帶係穿過該第二椅框之上框條與該第一背靠帶之間的空間並穿過該第一椅框之上框條與該支桿之間的空間,再延伸至該第一椅框與該第二椅框之側框條之外並被該些延伸帶連接。
該台灣公告第M414123號之「多功能野外背包」雖可將背包與折疊椅整合為一,以提高使用者於戶外活動的方便性;然,其於使用時係發現有如下缺失:
1.該台灣公告第M414123號之「多功能野外背包」其折疊椅與背包係藉由上、下束綁件等將折疊椅與背包束綁固定,然其束綁結構及束綁方式複雜,無論束綁與拆卸過程皆相當繁瑣費時,且易因束綁不慎發生折疊椅與背包不預期脫離情況,而影響使用者戶外活動的安全性。
2.再者,由於每個使用者身高體型不同,然該台灣公告第M414123號之「多功能野外背包」其折疊椅的高度係固定無法調整,以致使用者乘坐該與其身高體型不符之折疊椅時,容易因姿勢不良而感到身體痠痛、疲勞等不適感。
3.另在山區、郊外等戶外場所常會遇到下雨情況,然該台灣公告第M414123號之「多功能野外背包」缺乏遮擋雨水設計,以致背包與折疊椅於下雨時容易淋溼,不僅背包內容裝物品易潮溼損壞,另鐵製折疊椅也易生鏽,而降低其使用壽命者。
緣是,本創作人有鑑於現有背包椅於組裝使用上仍有上述缺失,乃藉其多年於相關領域的製造及設計經驗和知識的輔佐,並經多方巧思,研創出本創作。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背包椅,其主要目的係為了提供一種可提高折疊椅與背包組裝便利、穩固性,且可活動調整折疊椅高度,以利乘坐舒適性之背包椅。
為了達到上述實施目的,本創作人乃研擬如下背包椅,係主要包含:
一折疊椅,係使該折疊椅包含二相對之折疊椅主體,該折疊椅主體係包含有內、外相疊交叉設立之一第一套管及一第二套管,且使該第一套管位於該第二套管內側,並於該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交叉處以一樞軸穿設樞接,又包含有一第一上框架及一第二上框架,該第一上框架及第二上框架係各形成有二相對縱桿,並於二相對縱桿間連接有一橫桿,另使該第一上框架其二縱桿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上端相連結,且使該第二上框架之二縱桿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上端相連結,又包含有一第一下框架及一第二下框架,該第一下框架及第二下框架係各形成有二相對縱桿,並於二相對縱桿間連接有一橫桿,另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下端相連結,並使該第二下框架之二縱桿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下端相連結,復於該第一上框架及第二上框架之橫桿間組設有一椅布;
一背包,係使該背包形成有一背靠面,並於該背靠面連接有二相對之背帶,又於該背靠面其二側的上方處各組設有一第一組立件,且於該折疊椅其第一上框架之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第二組立件,該第一組立件及第二組立件係為公扣及母扣,而使該第一組立件及第二組立件對應扣接結合,另於該背靠面其二側的下方處各組設有一第三組立件,並於該折疊椅其第一下框架之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第四組立件,該第三組立件及第四組立件係為公扣及母扣,以使該第三組立件及第四組立件對應扣接結合。
如上所述之背包椅,其中,該折疊椅其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係各沿其長度向間隔設有數卡孔,又於該第一上框架其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並使該第一上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上端套入其管孔內,且使該第一上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另於該第二上框架其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且使該第二上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上端套入其管孔內,並使該第二上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
如上所述之背包椅,其中,該折疊椅其第一下框架之二縱桿上係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並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且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另於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且使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並使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
如上所述之背包椅,其中,該折疊椅其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係各沿其長度向間隔設有數卡孔,又於該第一下框架之二縱桿上係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並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且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另於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且使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並使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
如上所述之背包椅,其中,該背包係於其底側設有一夾層,又於該夾層內容置有一防水包套,並使該防水包套一端與該夾層相連接,另於該背包底面設一開口,且使該開口與該夾層相通,復於該開口處組設有一封口件。
如上所述之背包椅,其中,該折疊椅其第一上框架之二縱桿係分別與該二折疊椅主體其第一套管上端連結為一體,並使該第二上框架其二縱桿分別與該二折疊椅主體其第二套管上端連結為一體,另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與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下端連結為一體,且使該第二下框架之二縱桿分別與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下端連結為一體。
又本創作人係進一步研擬有如下另一背包椅,係主要包含:
一折疊椅,係使該折疊椅包含二相對之折疊椅主體,該折疊椅主體係包含有內、外相疊交叉設立之一第一套管及一第二套管,且使該第一套管位於該第二套管內側,並於該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交叉處以一樞軸穿設樞接,又包含有一第一上框架及一第二上框架,該第一上框架及第二上框架係各形成有二相對縱桿,並於二相對縱桿間連接有一橫桿,另使該第一上框架其二縱桿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上端相連結,且使該第二上框架之二縱桿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上端相連結,又包含有一第一下框架及一第二下框架,該第一下框架及第二下框架係各形成有二相對縱桿,並於二相對縱桿間連接有一橫桿,另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下端相連結,並使該第二下框架之二縱桿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下端相連結,復於該第一上框架及第二上框架之橫桿間組設有一椅布;
一背包,係使該背包形成有一背靠面,並於該背靠面連接有二相對之背帶,又於該背靠面其二側的上方處各組設有一第五組立件,該第五組立件係為一束套,乃使該二第五組立件分別與該二折疊椅主體其第一套管相套接,並使該二第五組立件分別位於該二折疊椅主體其樞軸的上方,另於該背靠面其二側的下方處各組設有一第三組立件,並於該折疊椅其第一下框架之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第四組立件,該第三組立件及第四組立件係為公扣及母扣,以使該第三組立件及第四組立件對應扣接結合。
如上所述之背包椅,其中,該折疊椅其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係各沿其長度向間隔設有數卡孔,又於該第一上框架其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並使該第一上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上端套入其管孔內,且使該第一上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另於該第二上框架其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且使該第二上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上端套入其管孔內,並使該第二上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
如上所述之背包椅,其中,該折疊椅其第一下框架之二縱桿上係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並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且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另於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且使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並使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
如上所述之背包椅,其中,該折疊椅其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係各沿其長度向間隔設有數卡孔,又於該第一下框架之二縱桿上係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並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且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另於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且使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並使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
如上所述之背包椅,其中,該背包係於其底側設有一夾層,又於該夾層內容置有一防水包套,並使該防水包套一端與該夾層相連接,另於該背包底面設一開口,且使該開口與該夾層相通,復於該開口處組設有一封口件。
如上所述之背包椅,其中,該折疊椅其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上係各成型有一限位部,另設有一背靠帶,並使該背靠帶位於該二限位部間,且與該二限位部相組接。
藉此,利用本創作之背包椅的簡便結構設計,即可提高折疊椅與背包組裝的便利、穩固性,再者,本創作係使折疊椅主體上、下組設有活動框架,以配合使用者不同的身高體型,活動調整折疊椅的高度,以提高折疊椅乘坐的舒適性,另本創作係於背包設有一防水包套,以於下雨情況時將背包與折疊椅包覆於防水包套內,以避免發生背包內容裝物品淋溼損壞或折疊椅生鏽等情形者。
而為令本創作之技術手段及其所能達成之效果,能夠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茲詳細說明如下,請一併參閱揭露之圖式及圖號:
首先,請參閱第一、二圖所示,為本創作之背包椅,係主要包含:
一折疊椅(1),係使該折疊椅(1)包含二左、右相對之折疊椅主體(10),該折疊椅主體(10)係包含有內、外相疊呈X型交叉設立之一第一套管(11)及一第二套管(12),且使該第一套管(11)位於該第二套管(12)內側,並於該第一套管(11)及第二套管(12)交叉處以一樞軸(13)穿設樞接,另使該第一套管(11)及第二套管(12)各沿其長度向間隔設有數卡孔(111)、(121),又包含呈n型的一第一上框架(14)及一第二上框架(15),該第一上框架(14)及第二上框架(15)係各形成有二相對縱桿(141)、(151),並於二相對縱桿(141)、(151)間一體連接有一橫桿(142)、(152),且於該二縱桿(141)、(151)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143)、(153),另使該第一上框架(14)其二縱桿(141)分別由二折疊椅主體(10)之第一套管(11)上端套入其管孔內,並使該第一上框架(14)其二縱桿(141)上之彈性卡梢(143)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11)之卡孔(111)卡掣定位,又使該第二上框架(15)之二縱桿(151)分別由二折疊椅主體(10)之第二套管(12)上端套入其管孔內,且使該第二上框架(15)其二縱桿(151)之彈性卡梢(153)分別與該二第二套管(12)之卡孔(121)卡掣定位,又包含呈n型的一第一下框架(16)及一第二下框架(17),該第一下框架(16)及第二下框架(17)係各形成有二相對縱桿(161)、(171),並於二相對縱桿(161)、(171)間一體連接有一橫桿(162)、(172),且於該二縱桿(161)、(171)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163)、(173),另使該第一下框架(16)其二縱桿(161)分別由二折疊椅主體(10)之第一套管(11)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並使該第一下框架(16)其二縱桿(161)上之彈性卡梢(163)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11)之卡孔(111)卡掣定位,又使該第二下框架(17)之二縱桿(171)分別由二折疊椅主體(10)之第二套管(12)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且使該第二下框架(17)其二縱桿(171)之彈性卡梢(173)分別與該二第二套管(12)之卡孔(121)卡掣定位,另於該第一上框架(14)及第二上框架(15)之橫桿(142)、(152)間組設有一椅布(18),且於二折疊椅主體(10)之第一套管(11)上各成型有一限位部(112),而於該二限位部(112)間係組設有一背靠帶(19);
一背包(2),係使該背包(2)形成有一背靠面(21),並於該背靠面(21)連接有二左、右相對設立之背帶(22),又於該背靠面(21)其左、右二側的上方處各組設有一第一組立件(23),且於該折疊椅(1)其第一上框架(14)之二縱桿(141)上各組設有一第二組立件(144),該第一組立件(23)與第二組立件(144)係為公扣及母扣,以使該第一組立件(23)與第二組立件(144)對應扣接結合,另於該背靠面(21)其左、右二側的下方處各組設有一第三組立件(24),並於該折疊椅(1)其第一下框架(16)之二縱桿(161)上各組設有一第四組立件(164),該第三組立件(24)及第四組立件(164)係為公扣及母扣,以使該第三組立件(24)及第四組立件(164)對應扣接結合,請一併參閱第三圖所示,又於該背包(2)底側設有一夾層,且於該夾層內容置有一防水包套(25),並使該防水包套(25)一端與該夾層相連接,另於該背包(2)底面設有一開口(26),且使該開口(26)與該夾層相通,並於該開口(26)處組設有一拉鍊等封口件(261)。
據此,當組裝實施時,係先將本創作之折疊椅(1)收折,再將背包(2)上方所設二為母扣之第一組立件(23)與折疊椅(1)其第一上框架(14)之二縱桿(141)上所設為公扣之第二組立件(144)對應扣接結合,及使該背包(2)下方所設二為母扣之第三組立件(24)與該折疊椅(1)其第一下框架(16)之二縱桿(161)上為公扣之第四組立件(164)對應扣接結合,藉此扣接結構設計,不僅可提高背包(2)與折疊椅(1)組裝的省時、便利性,且其結合相當穩固,故當使用者利用背包(2)所設二背帶(22),將本創作背負於其背部進行登山或健行等活動時,係不易於活動途中發生背包(2)與折疊椅(1)不預期脫離情形,以提高使用者於戶外活動的安全性。
又當使用者將本創作背負於背部時,該折疊椅(1)所設背靠帶(19)係可抵靠於使用者背部,以避免折疊椅主體(10)直接抵靠於背部的不舒適性。此外,當使用者於山區、郊外等戶外場所活動遇到下雨時,請一併參閱第三圖所示,係可解除背包(2)底面之封口件(261)之封合,以使背包(2)底面開口(26)敞開,而後將防水包套(25)由背包(2)底側夾層抽出,請一併參閱第四圖所示,以將背包(2)與折疊椅(1)包覆於防水包套(25)內,藉此,即可防止背包(2)與折疊椅(1)被雨淋溼,進而避免背包(2)內物品潮溼損壞及折疊椅(1)生鏽等情況。
再者,當使用者欲於戶外稍坐休息時,係可將本創作之折疊椅(1)展開,再依使用者個人身高體型調整折疊椅(1)高度,當進行折疊椅(1)高度調整時,請一併參閱第五圖所示,係可先將折疊椅(1)展開,繼解除背包(2)上方所設二第一組立件(23)與折疊椅(1)其第一上框架(14)之二第二組立件(144)的結合,再按掣第一上框架(14)其二縱桿(141)上所設彈性卡梢(143),以使彈性卡梢(143)縮入該第一套管(11)之卡孔(111)中,隨之,請一併參閱第六圖所示,即可使第一上框架(14)其二縱桿(141)相對第一套管(11)進行多段或無段活動拉伸,當拉伸至所需長度位置時,再將彈性卡梢(163)卡掣於第一套管(11)之該處卡孔(111)中定位,續以同樣方式調整第二上框架(15)與第二套管(12)的組設長度,另為使折疊椅(1)的重心維持在適當位置,再以相同方式進行第一下框架(16)及第二下框架(17)相對第一套管(11)及第二套管(12)之長度調整,以使本創作之折疊椅(1)平穩架設於地面,於此,當使用者乘坐於該符合其身高體型之折疊椅(1)之椅布(18)時,即可維持正確坐姿,以避免身體痠痛、疲勞等不適感。
另請一併參閱第七、八圖所示,為本創作之背包椅的另一實施例,係於背包(2)其背靠面(21)左、右二側上方處之第五組立件(27)設為一束套,以取代為扣件之第一組立件(23),另省略該折疊椅(1)其第一上框架(14)為扣件之二第二組立件(144)的設置,乃使該背包(2)其為束套之二第五組立件(27)分別由二折疊椅主體(10)其第一套管(11)上端套接於該二第一套管(11),並使該二第五組立件(27)分別位於該二折疊椅主體(10)其樞軸(13)的上方,再將第一上框架(14)其二縱桿(141)分別套入二折疊椅主體(10)之第一套管(11)管孔定位,而後將該背包(2)其背靠面(21)二側下方為母扣之第三組立件(24)與折疊椅(1)其第一下框架(16)之二縱桿(161)上為公扣之與第四組立件(164)對應扣接,於此設計,同樣可達到將背包(2)與折疊椅(1)簡便、穩固組裝的效果。
前述之實施例或圖式並非限定本創作之背包椅實施態樣,本創作之背包椅亦可使第一上框架(14)其二縱桿(141)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10)之第一套管(11)上端連結為一體,並使第二上框架(15)之二縱桿(151)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10)之第二套管(12)上端連結為一體,另使該第一下框架(16)其二縱桿(161)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10)之第一套管(11)下端連結為一體,且使該第二下框架(17)之二縱桿(171)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10)之第二套管(12)下端連結為一體,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為之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創作之專利範疇。
由上述結構及實施方式可知,本創作係具有如下優點:
1.本創作之背包椅係使折疊椅與背包藉由公扣及母扣對應扣接結合,其組裝結構簡便,無論進行折疊椅與背包的組、拆皆相當省時便利,且其結合穩固不會發生折疊椅與背包不預期脫離情況,以利提高使用者於戶外活動時的安全性。
2.本創作之背包椅係可配合不同使用者的身高體型,活動調整折疊椅的高度,以令使用者乘坐在適於其身高體型的折疊椅時,不會因姿勢不良而感到身體痠痛、疲勞情形,以提高乘坐的舒適性。
3.本創作之背包椅係於背包設有一防水包套,當於山區、郊外等遇到下雨情況時,係可將背包與折疊椅包覆於防水包套內,以避免背包內容裝物品淋溼損壞,及發生折疊椅生鏽等情形者。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實施例確能達到所預期功效,又其所揭露之具體構造,不僅未曾見諸於同類產品中,亦未曾公開於申請前,誠已完全符合專利法之規定與要求,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之申請,懇請惠予審查,並賜准專利,則實感德便。
(1):折疊椅
(10):折疊椅主體
(11):第一套管
(111):卡孔
(112):限位部
(12):第二套管
(121):卡孔
(13):樞軸
(14):第一上框架
(141):縱桿
(142):橫桿
(143):彈性卡梢
(144):第二組立件
(15):第二上框架
(151):縱桿
(152):橫桿
(153):彈性卡梢
(16):第一下框架
(161):縱桿
(162):橫桿
(163):彈性卡梢
(164):第四組立件
(17):第二下框架
(171):縱桿
(172):橫桿
(173):彈性卡梢
(18):椅布
(19):背靠帶
(2):背包
(21):背靠面
(22):背帶
(23):第一組立件
(24):第三組立件
(25):防水包套
(26):開口
(261):封口件
(27):第五組立件
第一圖: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本創作之立體圖
第三圖:本創作之防水包套取出狀態圖
第四圖:本創作之防水包套包覆狀態圖
第五圖:本創作之折疊椅展開狀態圖
第六圖:本創作之折疊椅調整高度狀態圖
第七圖: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立體分解圖
第八圖: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立體圖
(1):折疊椅
(10):折疊椅主體
(11):第一套管
(111):卡孔
(112):限位部
(12):第二套管
(121):卡孔
(13):樞軸
(14):第一上框架
(141):縱桿
(142):橫桿
(143):彈性卡梢
(144):第二組立件
(15):第二上框架
(151):縱桿
(152):橫桿
(153):彈性卡梢
(16):第一下框架
(161):縱桿
(162):橫桿
(163):彈性卡梢
(164):第四組立件
(17):第二下框架
(171):縱桿
(172):橫桿
(173):彈性卡梢
(18):椅布
(19):背靠帶
(2):背包
(21):背靠面
(22):背帶
(23):第一組立件
(24):第三組立件

Claims (12)

  1. 一種背包椅,係主要包含: 一折疊椅,係使該折疊椅包含二相對之折疊椅主體,該折疊椅主體係包含有內、外相疊交叉設立之一第一套管及一第二套管,而使該第一套管位於該第二套管內側,並於該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交叉處以一樞軸穿設樞接,又包含有一第一上框架及一第二上框架,該第一上框架及第二上框架係各形成有二相對縱桿,並於二相對縱桿間連接有一橫桿,另使該第一上框架其二縱桿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上端相連結,且使該第二上框架之二縱桿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上端相連結,又包含有一第一下框架及一第二下框架,該第一下框架及第二下框架係各形成有二相對縱桿,並於二相對縱桿間連接有一橫桿,另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下端相連結,並使該第二下框架之二縱桿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下端相連結,復於該第一上框架及第二上框架之橫桿間組設有一椅布; 一背包,係使該背包形成有一背靠面,並於該背靠面連接有二相對之背帶,又於該背靠面其二側的上方處各組設有一第一組立件,且於該折疊椅其第一上框架之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第二組立件,該第一組立件及第二組立件係為公扣及母扣,而使該第一組立件及第二組立件對應扣接結合,另於該背靠面其二側的下方處各組設有一第三組立件,並於該折疊椅其第一下框架之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第四組立件,該第三組立件及第四組立件係為公扣及母扣,以使該第三組立件及第四組立件對應扣接結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背包椅,其中,該折疊椅其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係各沿其長度向間隔設有數卡孔,又於該第一上框架其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並使該第一上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上端套入其管孔內,且使該第一上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另於該第二上框架其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且使該第二上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上端套入其管孔內,並使該第二上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背包椅,其中,該折疊椅其第一下框架之二縱桿上係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並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且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另於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且使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並使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背包椅,其中,該折疊椅其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係各沿其長度向間隔設有數卡孔,又於該第一下框架之二縱桿上係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並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且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另於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且使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並使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背包椅,其中,該背包係於其底側設有一夾層,又於該夾層內容置有一防水包套,並使該防水包套一端與該夾層相連接,另於該背包底面設一開口,且使該開口與該夾層相通,復於該開口處組設有一封口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背包椅,其中,該折疊椅其第一上框架之二縱桿係分別與該二折疊椅主體其第一套管上端連結為一體,並使該第二上框架其二縱桿分別與該二折疊椅主體其第二套管上端連結為一體,另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與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下端連結為一體,且使該第二下框架之二縱桿分別與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下端連結為一體。
  7. 一種背包椅,係主要包含: 一折疊椅,係使該折疊椅包含二相對之折疊椅主體,該折疊椅主體係包含有內、外相疊交叉設立之一第一套管及一第二套管,而使該第一套管位於該第二套管內側,並於該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交叉處以一樞軸穿設樞接,又包含有一第一上框架及一第二上框架,該第一上框架及第二上框架係各形成有二相對縱桿,並於二相對縱桿間連接有一橫桿,另使該第一上框架其二縱桿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上端相連結,且使該第二上框架之二縱桿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上端相連結,又包含有一第一下框架及一第二下框架,該第一下框架及第二下框架係各形成有二相對縱桿,並於二相對縱桿間連接有一橫桿,另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下端相連結,並使該第二下框架之二縱桿分別與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下端相連結,復於該第一上框架及第二上框架之橫桿間組設有一椅布; 一背包,係使該背包形成有一背靠面,並於該背靠面連接有二相對之背帶,又於該背靠面其二側的上方處各組設有一第五組立件,該第五組立件係為一束套,乃使該二第五組立件分別與該二折疊椅主體其第一套管相套接,並使該二第五組立件分別位於該二折疊椅主體其樞軸的上方,另於該背靠面其二側的下方處各組設有一第三組立件,並於該折疊椅其第一下框架之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第四組立件,該第三組立件及第四組立件係為公扣及母扣,以使該第三組立件及第四組立件對應扣接結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背包椅,其中,該折疊椅其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係各沿其長度向間隔設有數卡孔,又於該第一上框架其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並使該第一上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上端套入其管孔內,且使該第一上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另於該第二上框架其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且使該第二上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上端套入其管孔內,並使該第二上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背包椅,其中,該折疊椅其第一下框架之二縱桿上係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並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且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另於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且使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並使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背包椅,其中,該折疊椅其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係各沿其長度向間隔設有數卡孔,又於該第一下框架之二縱桿上係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並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且使該第一下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另於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上各組設有一彈性卡梢,且使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分別由該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二套管下端套入其管孔內,並使該第二下框架其二縱桿上之彈性卡梢分別與該二第一套管之卡孔卡掣定位。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背包椅,其中,該背包係於其底側設有一夾層,又於該夾層內容置有一防水包套,並使該防水包套一端與該夾層相連接,另於該背包底面設一開口,且使該開口與該夾層相通,復於該開口處組設有一封口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7項所述背包椅,其中,該折疊椅其二折疊椅主體之第一套管上係各成型有一限位部,另設有一背靠帶,並使該背靠帶位於該二限位部間,且與該二限位部相組接。
TW108214737U 2019-11-07 2019-11-07 背包椅 TWM591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4737U TWM591790U (zh) 2019-11-07 2019-11-07 背包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4737U TWM591790U (zh) 2019-11-07 2019-11-07 背包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1790U true TWM591790U (zh) 2020-03-11

Family

ID=70767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4737U TWM591790U (zh) 2019-11-07 2019-11-07 背包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17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27088A (en) Combination backpack and chair
US5538318A (en) Combination backpack and chair
US5439405A (en) Combined tote bag, semi-submergible floating chair/recliner and beach chair/pad
US7118172B1 (en) Backpack chair
US5785427A (en) Convertible seat and tote bag
US8556139B2 (en) Multi-functional bag with cushion
US9185983B1 (en) Folding lounge chair with backpack straps
US10004341B2 (en) Convertible highchair and infant carrier stand device
KR101542837B1 (ko) 힙시트 겸용 아기띠
US8690031B1 (en) Backpack system
US20150059089A1 (en) Portable Cot Apparatus for Hands and Legs Free Inflight Sleeping
US6880850B2 (en) Stroller suitable for seating and reclining of a baby
US10166902B2 (en) Travel support device
CN201067234Y (zh) 兜袋、背婴装置及运送婴儿装置
US10154732B2 (en) Portable surface for lounging or sleeping
US20160051054A1 (en) Foldable chair with strap
TWM591790U (zh) 背包椅
US10334954B1 (en) Collapsible and foldable portable bench
EP3706595B1 (en) Rucksack frame
CN217644849U (zh) 一种可折叠的户外休闲躺椅
DE102010012806B4 (de) Decken- oder umhangartiges Bedeckungselement aus Textilien oder Kunststoff für Personen
JPH0265803A (ja) 組合わせ簡易ベッド・バックパック構造体
US20100026056A1 (en) Foldable chair
CN218852148U (zh) 一种具有座椅功能的便携式背包
JP3059706U (ja) 折り畳み椅子内蔵リュックサ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