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5412U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Google Patents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85412U TWM585412U TW108205311U TW108205311U TWM585412U TW M585412 U TWM585412 U TW M585412U TW 108205311 U TW108205311 U TW 108205311U TW 108205311 U TW108205311 U TW 108205311U TW M585412 U TWM585412 U TW M585412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mobile vehicle
- module
- optical axis
- driv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包含一駕駛狀態偵測裝置與一警示裝置,該駕駛狀態偵測裝置包含有一生理狀態偵測模組、一儲存模組及一運算模組;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用以偵測一駕駛者的生理狀態;該儲存模組設置於一行動載具中,且儲存有對應該至少一生理狀態的容許參數;該運算模組設置於該行動載具中,且訊號連接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與該儲存模組,以偵測該駕駛者之該或該等生理狀態是否超出該容許參數並產生對應之一偵測訊號;該警示裝置接收到該駕駛者之生理狀態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一警示訊息。藉此,可有效判斷駕駛者之生理狀態。
Description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行動載具輔助系統,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能夠判斷駕駛者之生理狀態之輔助系統。
隨著高頻的商業活動以及運輸物流快速的擴張發展,人們對於例如汽機車之行動載具的依賴也越深,同時駕駛者亦越來越重視行車時之自身生命財產的保障,一般除了考慮行動載具的性能以及乘坐的舒適性外,亦會考慮欲購買的行動載具是否提供了足夠的安全防護裝置或輔助裝置。在此潮流下,汽車製造商或車用設備設計廠商為了增進行車的安全性,紛紛發展出各種行車安全防護裝置或輔助裝置,例如後視鏡、行車紀錄器、可即時顯示出行車死角區域物體之環景影像或是隨時紀錄行車路徑之全球定位系統等。
此外,隨著數位攝影機近年來普及於日常生活以及電腦視覺領域迅速發展的發展,已被應用在駕駛輔助系統,希望藉由人工智慧的應用降低交通事故的肇事率。
對於需要人員駕駛的行動載具而言,行動載具係由駕駛者自行操控,在駕駛者身體狀況良好時,可以自在操控行動載具安全行駛,然,當駕駛者身體不佳時,則可能發生無法操控或誤操控行動載具的情形。例如,在行駛過程中,駕駛者突然發生心肌哽塞的事件時有所聞。淌若無法操控或誤操控行動載具,輕者造成行動載具受損,重者亦可能危及人員的生命安全。
因此,如何有效地開發出一種可準確偵測駕駛者之生理狀態的輔助系統,以提高行車安全,便成為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
本創作實施例之態樣係針對一種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包含一駕駛狀態偵測裝置與一警示裝置,其中該駕駛狀態偵測裝置包含有一生理狀態偵測模組、一儲存模組及一運算模組;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用以偵測一駕駛者的至少一生理狀態;該儲存模組設置於一行動載具中,且儲存有對應該至少一生理狀態的容許參數;該運算模組設置於該行動載具中,且訊號連接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與該儲存模組,以偵測該駕駛者之該或該等生理狀態是否超出該容許參數並產生對應之一偵測訊號;該警示裝置電性連接該運算模組,用以接收到該駕駛者之該或該等生理狀態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一警示訊息。
另外,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更包含有一影像擷取模組用以至少擷取該行動載具中於該駕駛者處的一駕駛影像,該運算模組以該駕駛影像判斷該駕駛者之該或該等生理狀態是否超出該容許參數,並產生對應之該偵測訊號;該影像擷取模組包含有一透鏡組,且該透鏡組包含有至少兩片具有屈光力之透鏡;此外,該透鏡組更滿足下列條件:1.0≦f/HEP≦10.0;0 deg<HAF≦150 deg;及0.9≦2(ARE/HEP)≦2.0。其中,f為該透鏡組的焦距;HEP為該透鏡組之入射瞳直徑;HAF為該透鏡組之最大可視角度的一半;ARE係以該透鏡組中任一透鏡之任一透鏡表面與光軸的交點為起點,並以距離光軸1/2入射瞳直徑之垂直高度處的位置為終點,沿著該透鏡表面的輪廓所得之輪廓曲線長度。
前述透鏡組利用結構尺寸之設計並配合二個以上的透鏡的屈光力、凸面與凹面的組合 (本創作所述凸面或凹面原則上係指各透鏡之物側面或像側面距離光軸不同高度的幾何形狀變化之描述),同時有效地提高光學成像系統之進光量與增加光學成像鏡頭的視角,如此一來,便可使光學成像系統具備有一定相對照度及提高成像的總畫素與品質。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透鏡組更滿足下列條件:0.9≦ARS/EHD≦2.0;其中,ARS係以該透鏡組中任一透鏡之任一透鏡表面與光軸的交點為起點,並以該透鏡表面之最大有效半徑處為終點,沿著該透鏡表面的輪廓所得之輪廓曲線長度;EHD為該透鏡組中任一透鏡之任一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透鏡組更滿足下列條件:PLTA≦100 µm;PSTA≦100 µm;NLTA≦100 µm;NSTA≦100 µm;SLTA≦100 µm;SSTA≦100 µm;以及│TDT│< 250 %;其中,先定義HOI為該影像擷取模組之成像面上垂直於光軸之最大成像高度;PLTA為該影像擷取模組的正向子午面光扇之可見光最長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PSTA為該影像擷取模組的正向子午面光扇之可見光最短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NLTA為該影像擷取模組的負向子午面光扇之可見光最長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NSTA為該影像擷取模組的負向子午面光扇之可見光最短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SLTA為該影像擷取模組的弧矢面光扇之可見光最長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SSTA為該影像擷取模組的弧矢面光扇之可見光最短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TDT為該影像擷取模組於結像時之TV畸變。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透鏡組包含四片具有屈折力之透鏡,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以及一第四透鏡,且該透鏡組滿足下列條件:0.1≦InTL/HOS≦0.95;其中,HOS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該影像擷取模組之成像面於光軸上之距離;InTL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於光軸上之距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透鏡組包含五片具有屈折力之透鏡,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以及一第五透鏡,且該透鏡組滿足下列條件:0.1≦InTL/HOS≦0.95;其中,HOS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該影像擷取模組之成像面於光軸上之距離;InTL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該第五透鏡之像側面於光軸上之距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透鏡組包含六片具有屈折力之透鏡,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且該透鏡組滿足下列條件:0.1≦InTL/HOS≦0.95;其中,HOS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該成像面於光軸上之距離;InTL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該第六透鏡之像側面於光軸上之距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透鏡組包含七片具有屈折力之透鏡,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以及一第七透鏡,且該透鏡組滿足下列條件:0.1≦InTL/HOS≦0.95;其中,HOS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該影像擷取模組之成像面於光軸上之距離;InTL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該第七透鏡之像側面於光軸上之距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透鏡組更包括一光圈,且該光圈滿足下列公式:0.2≦InS/HOS≦1.1;其中,InS為該光圈至該影像擷取模組之成像面於光軸上之距離;HOS為該透鏡組最遠離該成像面之透鏡表面至該成像面於光軸上之距離。
本創作實施例與透鏡組之光學成像系統中相關的元件參數的用語與其代號詳列如下,作為後續描述的參考:
與長度或高度有關之透鏡參數
光學成像系統之最大成像高度以HOI表示;光學成像系統之高度(即第一片透鏡之物側面至成像面之於光軸上的距離)以HOS表示;光學成像系統之第一透鏡物側面至最後一片透鏡像側面間的距離以InTL表示;光學成像系統之固定光欄 (光圈)至成像面間的距離以InS表示;光學成像系統之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間的距離以IN12表示(例示);光學成像系統之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以TP1表示(例示)。
與材料有關之透鏡參數
光學成像系統之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以NA1表示(例示);第一透鏡的折射律以Nd1表示(例示)。
與視角有關之透鏡參數
視角以AF表示;視角的一半以HAF表示;主光線角度以MRA表示。
與出入瞳有關之透鏡參數
光學成像系統之入射瞳直徑以HEP表示;單一透鏡之任一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係指系統最大視角入射光通過入射瞳最邊緣的光線於該透鏡表面交會點(Effective Half Diameter;EHD),該交會點與光軸之間的垂直高度。例如第一透鏡物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以EHD11表示,第一透鏡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以EHD12表示。第二透鏡物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以EHD21表示,第二透鏡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以EHD22表示。光學成像系統中其餘透鏡之任一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表示方式以此類推。
與透鏡面形弧長及表面輪廓有關之參數
單一透鏡之任一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係指該透鏡之表面與所屬光學成像系統之光軸的交點為起始點,自該起始點沿著該透鏡之表面輪廓直至其最大有效半徑之終點為止,前述兩點間的曲線弧長為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並以ARS表示。例如第一透鏡物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11表示,第一透鏡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12表示。第二透鏡物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21表示,第二透鏡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22表示。光學成像系統中其餘透鏡之任一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表示方式以此類推。
單一透鏡之任一表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係指該透鏡之表面與所屬光學成像系統之光軸的交點為起始點,自該起始點沿著該透鏡之表面輪廓直至該表面上距離光軸1/2入射瞳直徑的垂直高度之座標點為止,前述兩點間的曲線弧長為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並以ARE表示。例如第一透鏡物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11表示,第一透鏡像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12表示。第二透鏡物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21表示,第二透鏡像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22表示。光學成像系統中其餘透鏡之任一表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表示方式以此類推。
與透鏡面形深度有關之參數
第六透鏡物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六透鏡物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終點為止,前述兩點間水平於光軸的距離以InRS61表示 (最大有效半徑深度);第六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六透鏡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終點為止,前述兩點間水平於光軸的距離以InRS62表示 (最大有效半徑深度)。其他透鏡物側面或像側面之最大有效半徑的深度 (沉陷量) 表示方式比照前述。
與透鏡面型有關之參數
臨界點C係指特定透鏡表面上,除與光軸的交點外,一與光軸相垂直之切面相切的點。承上,例如第五透鏡物側面的臨界點C51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HVT51(例示),第五透鏡像側面的臨界點C52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HVT52(例示),第六透鏡物側面的臨界點C61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HVT61(例示),第六透鏡像側面的臨界點C62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HVT62(例示)。其他透鏡之物側面或像側面上的臨界點及其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的表示方式比照前述。
第七透鏡物側面上最接近光軸的反曲點為IF711,該點沉陷量SGI711(例示),SGI711亦即第七透鏡物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七透鏡物側面最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IF711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為HIF711(例示)。第七透鏡像側面上最接近光軸的反曲點為IF721,該點沉陷量SGI721(例示),SGI711亦即第七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七透鏡像側面最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IF721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為HIF721(例示)。
第七透鏡物側面上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為IF712,該點沉陷量SGI712(例示),SGI712亦即第七透鏡物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七透鏡物側面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IF712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為 HIF712(例示)。第七透鏡像側面上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為IF722,該點沉陷量SGI722(例示),SGI722亦即第七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七透鏡像側面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IF722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為HIF722(例示)。
第七透鏡物側面上第三接近光軸的反曲點為IF713,該點沉陷量SGI713(例示),SGI713亦即第七透鏡物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七透鏡物側面第三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IF713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為 HIF713(例示)。第七透鏡像側面上第三接近光軸的反曲點為IF723,該點沉陷量SGI723(例示),SGI723亦即第七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七透鏡像側面第三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IF723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為HIF723(例示)。
第七透鏡物側面上第四接近光軸的反曲點為IF714,該點沉陷量SGI714(例示),SGI714亦即第七透鏡物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七透鏡物側面第四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IF714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為 HIF714(例示)。第七透鏡像側面上第四接近光軸的反曲點為IF724,該點沉陷量SGI724(例示),SGI724亦即第七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七透鏡像側面第四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IF724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為HIF724(例示)。
其他透鏡物側面或像側面上的反曲點及其與光軸的垂直距離或其沉陷量的表示方式比照前述。
與像差有關之變數
光學成像系統之光學畸變 (Optical Distortion) 以ODT表示;其TV畸變 (TV Distortion)以TDT表示,並且可以進一步限定描述在成像50%至100%視野間像差偏移的程度;球面像差偏移量以DFS表示;彗星像差偏移量以DFC表示。
單一透鏡之任一表面在最大有效半徑範圍內之輪廓曲線長度影響該表面修正像差以及各視場光線間光程差的能力,輪廓曲線長度越長則修正像差的能力提升,然而同時亦會增加生產製造上的困難度,因此必須控制單一透鏡之任一表面在最大有效半徑範圍內之輪廓曲線長度,特別是控制該表面之最大有效半徑範圍內之輪廓曲線長度(ARS)與該表面所屬之該透鏡於光軸上之厚度(TP)間的比例關係(ARS / TP)。例如第一透鏡物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11表示,第一透鏡於光軸上之厚度為TP1,兩者間的比值為ARS11 / TP1,第一透鏡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12表示,其與TP1間的比值為ARS12 / TP1。第二透鏡物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21表示,第二透鏡於光軸上之厚度為TP2,兩者間的比值為ARS21 / TP2,第二透鏡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22表示,其與TP2間的比值為ARS22 / TP2。光學成像系統中其餘透鏡之任一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與該表面所屬之該透鏡於光軸上之厚度(TP)間的比例關係,其表示方式以此類推。
該光學成像系統的正向子午面光扇之可見光最長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以PLTA表示;該光學成像系統的正向子午面光扇之可見光最短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以PSTA表示。該光學成像系統的負向子午面光扇之可見光最長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以NLTA表示;該光學成像系統的負向子午面光扇之可見光最短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以NSTA表示;該光學成像系統的弧矢面光扇之可見光最長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以SLTA表示;該光學成像系統的弧矢面光扇之可見光最短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以SSTA表示。
單一透鏡之任一表面在1/2入射瞳直徑(HEP)高度範圍內之輪廓曲線長度特別影響該表面上在各光線視場共用區域之修正像差以及各視場光線間光程差的能力,輪廓曲線長度越長則修正像差的能力提升,然而同時亦會增加生產製造上的困難度,因此必須控制單一透鏡之任一表面在1/2入射瞳直徑(HEP)高度範圍內之輪廓曲線長度,特別是控制該表面之1/2入射瞳直徑(HEP)高度範圍內之輪廓曲線長度(ARE)與該表面所屬之該透鏡於光軸上之厚度(TP)間的比例關係(ARE / TP)。例如第一透鏡物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高度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11表示,第一透鏡於光軸上之厚度為TP1,兩者間的比值為ARE11 / TP1,第一透鏡像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高度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12表示,其與TP1間的比值為ARE12 / TP1。第二透鏡物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高度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21表示,第二透鏡於光軸上之厚度為TP2,兩者間的比值為ARE21 / TP2,第二透鏡像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高度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22表示,其與TP2間的比值為ARE22 / TP2。光學成像系統中其餘透鏡之任一表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高度之輪廓曲線長度與該表面所屬之該透鏡於光軸上之厚度(TP)間的比例關係,其表示方式以此類推。
藉由上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可測得駕駛者的生理狀態,並產生對應的偵測訊號給警示裝置,警示裝置可依據偵測訊號產生對應的警示訊號,供後續的使用處理,進一步提高行車安全。例如警示裝置在收到生理狀態異常的偵測訊號時,產生警示訊息。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主要設計內容包含有系統實施設計與光學實施設計,以下先就系統實施例進行相關內容之說明:
參閱第1A圖為本創作第一系統實施例的行動載具輔助系統0006方塊圖,以及第1B圖為所應用的行動載具0000係以車輛為例之交通工具。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0006至少包含一駕駛狀態偵測裝置0010及一警示裝置0040,其中,該駕駛狀態偵測裝置0010包含一生理狀態偵測模組0011、一儲存模組0020與一運算模組0022,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0011偵測行動載具0000之一駕駛者的至少一生理狀態;該儲存模組0020及該運算模組0022設置於行動載具0000中,該儲存模組0020儲存有對應該至少一生理狀態的容許參數及超出該容許參數與否的至少一作動模式;該運算模組0022以有線或無線的方式訊號連接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0011與該儲存模組0020,該運算模組0022偵測該駕駛者之該或該等生理狀態是否超出該容許參數並產生對應之一偵測訊號。該運算模組0022可為一控制器,例如MCU、DSP等。
本實施例中,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0011可包含複數個模組,該些模組包含一影像擷取模組0012、一心律偵測模組0013、一血壓偵測模組0014、一血液成份偵測模組0015、一酒精濃度偵測模組0016、一呼吸速率偵測模組0017,該儲存模組0020儲存有對應各該模組所偵測的生理狀態的容許參數。該儲存模組0020可電性連接一更新模組0030,藉由更新模組0030可更新該儲存模組0020所儲存之該或該些容許參數。
該警示裝置0040電性連接該運算模組0022及該儲存模組0020,該警示裝置0040依據接收的該偵測訊號產生一警示訊息,更詳而言,在接收到該駕駛者之該或該等生理狀態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供後續的使用。
該影像擷取模組0012設置於該行動載具0000中,且用以至少擷取該行動載具0000中於該駕駛者處的一駕駛影像。該影像擷取模組0012包含一透鏡組與一影像感測元件,該透鏡組包含有至少兩片具有屈光力之透鏡用以成像至該影像感測元件而產生駕駛影像。透鏡組的條件將於各光學實施例說明。
本實施例的生理狀態偵測模組更包含有一亮度感測器0018電性連接該影像擷取模組0012,用以至少對該影像擷取模組0012擷取影像之方向進行亮度偵測,且當該亮度感測器0018所測得之亮度大於一上閥值時,該影像擷取模組0012以降低進光量之方式擷取該駕駛影像,而當該亮度感測器0018所測得之亮度小於一下閥值時,該影像擷取模組0012以增加進光量之方式擷取該駕駛影像。藉此,可得到亮度適當的駕駛影像,避免過度曝光或曝光不足。
本實施例中,該運算模組0022依據該駕駛影像所分析之該駕駛者的生理狀態為該駕駛者之視線方向是否朝向該行動載具0000之行進方向、視線改變之時間、視線改變之頻率、眼睛閉合之時間與眨眼之頻率至少其中一者,且該儲存模組0020中儲存有對應視線方向、視線改變之時間、視線改變之頻率、眼睛閉合之時間與眨眼之頻率等至少其中一者之容許參數。該運算模組0022以該駕駛影像判斷該駕駛者之該或該等生理狀態是否超出該容許參數,並產生對應之該偵測訊號予該警示裝置0040。
心律偵測模組0013所偵測的生理狀態為心律或心律變化,且該儲存模組0020中儲存有對應心律或心律變化之容許參數。該運算模組0022以心律偵測模組0013偵測之結果判斷該駕駛者之生理狀態是否超出該容許參數並產生對應之該偵測訊號。當該警示裝置0040接收到該影像擷取模組0012與該心律偵測模組0013所偵測之生理狀態其中一者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實務上,亦可在收到該影像擷取模組0012與該心律偵測模組0013二者所偵測之生理狀態皆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達到雙重的確認,使判斷更為準確。
該血壓偵測模組0014用以供該駕駛者碰觸,所偵測之該駕駛者的生理狀態為血壓或血壓變化,且該儲存模組0020中儲存有對應血壓或血壓變化之容許參數。該運算模組0022以血壓偵測模組0014偵測之結果判斷該駕駛者之生理狀態是否超出該容許參數並產生對應之該偵測訊號。當該警示裝置0040接收到該影像擷取模組0012與該血壓偵測模組0014所偵測之生理狀態其中一者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實務上,亦可在接收到該影像擷取模組0012與該血壓偵測模組0014二者所偵測之生理狀態皆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達到雙重的確認,使判斷更為準確。
該血液成份偵測模組0015所偵測之該駕駛者的生理狀態為血液中的酒精濃度、血氧濃度或血糖濃度,且該儲存模組0020中儲存有對應酒精濃度、血氧濃度或血糖濃度之容許參數。該運算模組0022以血液成份偵測模組0015偵測之結果判斷該駕駛者之生理狀態是否超出該容許參數並產生對應之該偵測訊號。當該警示裝置0040接收到該影像擷取模組0012與該血液成份偵測模組0015所偵測之生理狀態其中一者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實務上,亦可在接收到該影像擷取模組0012與該血液成份偵測模組0015二者所偵測之生理狀態皆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達到雙重的確認,使判斷更為準確。
該酒精濃度偵測模組0016所偵測之該駕駛者的生理狀態為呼出之氣體或是血液中的酒精濃度,且該儲存模組0020中儲存有對應酒精濃度之容許參數。該運算模組0022以酒精濃度偵測模組0016偵測之結果判斷該駕駛者之生理狀態是否超出該容許參數並產生對應之該偵測訊號。當該警示裝置0040接收到該酒精濃度偵測模組0016所偵測之生理狀態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附帶一提的是,該酒精濃度偵測模組0016可設置於該行動載具0000之一換檔器具0001上,該駕駛者操控該換檔器具0001而切換該行動載具0000之行駛狀態,且當該駕駛者操控該換檔器具0001時,其手部會接觸該換檔器具0001上之該酒精濃度偵測模組0016。
實務上,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0011亦可包含上述該些模組的其中至少一個模組。此外,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0011之該些模組之至少一者係可設置於該駕駛者之一穿戴裝置0042(以第1C圖的手錶為例)上,而可隨該駕駛者進入或離開該行動載具0000。生理狀態偵測模組0011以無線的方式將偵測結果傳送到運算模組0022。例如,影像擷取模組0012位於穿戴裝置0042之本體0043,取像方向為本體0043的外側,而該心律偵測模組0013、該血壓偵測模組0014、該血液成份偵測模組0015、該酒精濃度偵測模組0016等同樣可以設置於本體0043。
該呼吸速率偵測模組0017用以偵測該駕駛者之呼吸速率,且該儲存模組0020中儲存有對應呼吸速率之容許參數。該運算模組0022以呼吸速率偵測模組0017偵測之結果判斷該駕駛者之生理狀態是否超出該容許參數並產生對應之該偵測訊號,例如呼吸速率偵測模組0017可設置於駕駛座0002的椅背上對應駕駛者上背部的位置,偵測駕駛者呼吸時上背部的起伏,或者設置於安全帶0003上偵測駕駛者呼吸時胸部的起伏,呼吸速率低於一預定速率時,判斷為疲勞或打瞌睡。當該警示裝置0040接收到該影像擷取模組0012與該呼吸速率偵測模組0017所偵測之生理狀態其中一者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實務上,亦可在接收到該影像擷取模組0012與該呼吸速率偵測模組0017二者所偵測之生理狀態皆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達到雙重的確認,使判斷更為準確。
本實施例中,行動載具輔助系統0006更包含一控制裝置0050與一啟動裝置0052,該控制裝置0050設置於該行動載具並電性連接該運算模組0022與該儲存模組0020。該控制裝置0050依據所接收該駕駛者之該或該等生理狀是否超出該容許參數之偵測訊號,自該儲存模組讀取對應之作動模式控制該行動載具。
該啟動裝置0052以有線或無線的方式訊號連接該控制裝置0050,該駕駛者可操作該啟動裝置0052而啟動或關閉該行動載具0000之一動力系統0004,動力系統0004例如燃油車之引擎或電動車之馬達。啟動裝置0052可配合控制裝置0050對行動載具0000適當之控制,其中,當該行動載具0000處於該動力系統0004關閉之狀態,且該駕駛者操作該啟動裝置0052欲啟動該動力系統0004時,因應駕駛者不同的生理狀態,控制裝置0050可對行動載具0000進行不同的控制,其中,該控制裝置0050接收該駕駛者該或該等生理狀未超出該容許參數之偵測訊號時,該控制裝置0050以允許該動力系統0004啟動的作動模式控制該行動載具0000,讓駕駛者可駕駛行動載具0000;反之,該控制裝置0050接收該駕駛者至少一該生理狀態超出該容許參數之偵測訊號時,該控制裝置0050以禁止該動力系統0004啟動的作動模式控制該行動載具0000,避免駕駛者不適合開車之狀態發生危險駕駛的情形。
舉例而言,為避免駕駛者酒後駕駛行動載具0000,在該行動載具0000處於該動力系統0004關閉之狀態,且該駕駛者操作該啟動裝置0052欲啟動該動力系統0004時,並且該控制裝置0050接收該酒精濃度偵測模組0016所偵測之生理狀態未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該控制裝置0050以允許該動力系統0004啟動的作動模式控制該行動載具0000,讓駕駛者可駕駛行動載具0000;反之,該控制裝置0050接收該酒精濃度偵測模組0016所偵測之生理狀態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該控制裝置0050以禁止該動力系統0004啟動的作動模式控制該行動載具0000,讓駕駛者無法駕駛行動載具0000。
本實施例中,該啟動裝置0052係設置於行動載具0000中,例如位於駕駛座0002附近,並且該啟動裝置0052具有一啟動按鈕0053,以供駕駛者按壓來操作該啟動裝置0052而啟動或關閉該動力系統0004。生理狀態偵測模組0011的至少一個模組可設置於啟動按鈕0053上。酒精濃度偵測模組0016設置於啟動裝置0052上,較佳者,位於啟動按鈕0053,駕駛者按壓啟動按鈕0053的同時,手指同時碰觸酒精濃度偵測模組0016,酒精濃度偵測模組0016以有線或無線傳輸的方式將所偵測的結果傳送到該運算模組0022。又例如,可將心律偵測模組0013設置於啟動按鈕0053上,駕駛者按壓啟動按鈕0053的同時,手指同時碰觸心律偵測模組0013,心律偵測模組0013以有線或無線傳輸的方式將所偵測的駕駛者的生理狀態(心律或心律變化)傳送到運算模組0022。
在實施上,該啟動裝置0052亦可為行動載具0000的一遙控器,生理狀態偵測模組0011的至少一個模組可設置於遙控器上,舉例而言,可將心律偵測模組0013設置於遙控器,駕駛者持拿遙控器時,手部碰觸心律偵測模組0013,心律偵測模組0013以無線傳輸的方式將所偵測的駕駛者的生理狀態(心律或心律變化)傳送到運算模組0022。
在該行動載具0000處於該動力系統0004啟動之狀態下,為避免駕駛者身體不適造成危險駕駛的情況,該控制裝置0050接收該駕駛者之至少一該生理狀態超出該容許參數之偵測訊號持續一預定時間時,該控制裝置0050以自動駕駛的作動模式控制該行動載具0000,以接替人為駕駛。
因應由人為駕駛轉為自動駕駛時行動載具0000不同的移動狀態,而可進行不同的控制,行動載具輔助系統0006更包含一車輛狀態偵測裝置0060,該車輛狀態偵測裝置0060設置於該行動載具0000且電性連接該控制裝置0050,該車輛狀態偵測裝置0060偵測行動載具0000之移動狀態並產生一狀態訊號。於實施上,車輛狀態偵測裝置0060可包含有一轉向角感應器、一慣性量測器與一速度感應器之中的至少一者,其中,該轉向角感應器偵測該行動載具0000之轉向角度;該慣性量測器用以偵測該行動載具0000之加速度、傾斜角度或偏航率;該速度感應器用以偵測該行動載具0000之速度。該車輛狀態偵測裝置0060依據該速度感應器、該轉向角感應器、該慣性量測器之至少一者的偵測結果輸出對應之該狀態訊號。
該控制裝置0050依據該狀態訊號控制該行動載具0000自動駕駛。例如,依據自動駕駛之作動模式及該行動載具0000當前之移動速度的狀態訊號對應控制該行動載具0000,避免行動載具0000內的人員因改變作動模式而感到不適。
為了對應警示訊息提示駕駛者,行動載具輔助系統0006更包含電性連接該警示裝置0040的一警示元件0062及一顯示裝置0064,警示元件0062供接收該警示訊息,且於該警示裝置0040發出該警示訊息時產生對應之光線、聲音、震動或物理碰觸。前述警示元件0062可為蜂鳴器(Buzzer)或/及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其可分別設置於行動載具之左、右側,如A柱、左/右後視鏡、儀表板、前視玻璃等鄰近駕駛者座位之行動載具0000的內、外部區域,以對應位於行動載具0000的偵測狀況而啟動。警示元件0062亦可以是震動器或是安全帶拉緊器,其中,震動器可設置於駕駛座0002、方向盤0005或安全帶0003上,用以產生震動或物理碰觸駕駛者;安全帶拉緊器連接於駕駛座的安全帶0003,用以拉緊安全帶0003以產生物理碰觸駕駛者之作用。
顯示裝置0064則是以用顯示該警示訊息,例如以圖像與文字至少其中一者之方式顯示。藉由警示元件0062及顯示裝置0064之其中一者提示駕駛者其生理狀態為不適合駕駛行動載具0000之狀態。
第1D圖繪示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其為具有顯示器的一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第1E圖繪示第1D圖的短邊側剖面示意圖。在本創作之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可裝設於以交通工具為例的行動載具上,用以輔助交通工具的行駛,或是提供交通工具行駛的相關資訊,上述交通工具例如為車輛,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可為裝設於車輛內部的車用內後視鏡,或裝設於車輛外部的車用外後視鏡,兩者用以協助車輛駕駛者瞭解其他車輛的位置。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除此之外,上述的交通工具並不限於車輛,上述交通工具也可指其他種類的交通工具,例如:陸地列車、飛行器、水上船艦等。
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組裝於一殻體0110中,且殻體0110具有開口(未繪示)。具體而言,殻體0110的開口與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的反射層0190重疊(第1D圖),藉此,外來光在通過開口後可傳遞至位於殻體0110內部的反射層0190,進而使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發揮反射鏡的功能。當車輛駕駛者在進行駕駛時,駕駛者例如是面對開口,且駕駛者可以觀看到由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反射而出的外來光,進而得知後方車輛的位置。
請繼續參考第1E圖,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包括第一透光組件0120以及第二透光組件0130,該第一透光組件0120係朝向駕駛者,且第二透光組件0130設置於遠離駕駛者之一側。具體而言第一透光組件0120以及第二透光組件0130為透光基板,其材質例如可以是玻璃。然而第一透光組件0120以及第二透光組件0130的材質亦可以例如是塑膠、石英、PET基板或其他可適用的材料,其中該PET基板除具有封裝及保護效果外,另具有成本低、製造容易、極輕薄之特性。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透光組件0120係包含一第一收光面0122及一第一出光面0124,一來自於駕駛者後方之外來光影像係由該第一收光面0122入射至該第一透光組件0120,並由該第一出光面0124出射。該第二透光組件0130包含一第二收光面0132及一第二出光面0134,該第二收光面0132係相向於該第一出光面0124,並藉由一框膠0114與該第一出光面0124之間形成一間隙。前述外來光影像接續由該第一出光面0124出射至該第二透光組件0130,並由該第二出光面0134出射。
一電光介質層0140係設置於該第一透光組件0120之第一出光面0124及該第二透光組件0130之第二收光面0132所形成之間隙中。至少一透光電極0150係配置於該第一透光組件0120以及該電光介質層0140之間。前述電光介質層0140配置於該第一透光組件0120以及至少一反射層0190之間。一透明導電層0160配置於該第一透光組件0120以及該電光介質層0140之間,另一透明導電層0160則配置於該第二透光組件0130以及該電光介質層0140之間。一電性連接件0170係與該透明導電層0160相連接,另一電性連接件0170則與透光電極0150相連接,以透光電極0150直接電性連接或透過另一透明導電層0160電性連接至光介質層0140,藉此可傳輸電能至該電光介質層0140,改變該電光介質層0140之透明度。當超過一亮度之外來光影像產生時,例如來自後方來車之強烈的車頭光線,與控制元件0180電性連接之眩光感測器0112可接收此光線能量並轉換成訊號,該控制元件0180可研判外來光影像之亮度是否超過一預設亮度,若產生眩光即藉由電性連接件0170對該電光介質層0140提供該電能以產生抗眩光效果。前述外來光影像若強度太強,將導致眩光效果而影響駕駛者眼睛的視線,進而危害行駛安全。
另外,前述透光電極0150以及反射層0190可例如是分別全面性覆蓋第一透光組件0120的表面以及第二透光組件0130的表面,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透光電極0150的材料可選用金屬氧化物,例如: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鋁錫氧化物、鋁鋅氧化物、銦鍺鋅氧化物、其它合適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疊層。另外,反射層0190可具有導電性,反射層0190包含選自於銀(Ag)、銅(Cu)、鋁(Al)、鈦(Ti)、鉻(Cr)、鉬(Mo)所構成材料群組之至少一種材料或其合金,或包含二氧化矽或透明導電材料。或者,透光電極0150以及反射層0190亦可以包含其他種類的材料,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
前述電光介質層0140可採用有機材料製作,亦可以採用無機材料製作,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電光介質層0140可選用電致變色材料(Electrochromic material),配置於第一透光組件0120以及第二透光組件0130之間,且配置於第一透光組件0120以及反射層0190之間。具體而言,透光電極0150配置於第一透光組件0120以及電光介質層0140 (電致變色材料層EC)之間,且本實施例的反射層0190可配置於第二透光組件0130以及電光介質層0140間。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更包括框膠0114。框膠0114位於第一透光組件0120與第二透光組件0130之間且環繞電光介質層0140。前述框膠0114、第一透光組件0120與第二透光組件0130共同封裝電光介質層0140。
在本實施例中,透明導電層0160,配置於電光介質層0140以及反射層0190之間。具體而言,可以作為反射層0190的抗氧化層並且可以避免電光介質層0140與反射層0190直接接觸,進而避免反射層0190受到有機材料的腐蝕,使得本實施例之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此外前述框膠0114、透光電極0150以及透明導電層0160共同封裝電光介質層0140。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透明導電層0160包含選自於銦錫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銦鋅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IZO)或摻雜鋁的氧化鋅薄膜(Al-doped ZnO,AZO)、氟摻雜氧化錫所構成材料群組之至少一種材料。
在本實施例中,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可以選擇性地設置電性連接件0170例如導線或導電結構而分別連接至透光電極0150以及反射層0190。透光電極0150以及反射層0190可分別利用上述導線或導電結構與提供驅動訊號的至少一控制元件0180電性連接,進而驅動電光介質層0140。
當電光介質層0140致能(enabled)時,電光介質層0140會發生電化學氧化還原反應而改變其能階,進而呈消光(diming)狀態。當外來光穿過殻體0110的開口進而到達電光介質層0140時,外來光會被呈消光狀態的電光介質層0140吸收,而使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切換至防眩光模式。另一方面,當電光介質層0140不致能時,電光介質層0140會呈透光狀態。此時,通過殻體0110開口的外來光會穿過電光介質層0140而被反射層0190反射,進而使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切換至鏡面模式。
具體而言,第一透光組件0120具有遠離第二透光組件0130的第一收光面0122。來自後方其他車輛的外來光例如是由第一收光面0122進入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且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反射外來光而使外來光由第一收光面0122離開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另外,車輛駕駛者的人眼可以接收到經由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反射的外來光,進而瞭解後方其他車輛的位置。除此之外,反射層0190可選擇適當的材料以及設計適當的膜厚,而具有部分穿透部分反射的光學性質。
車用電子後視鏡0100之顯示器可為LCD或LED,顯示器可設置殻體0110內部或外部,例如設置於第二透光組件0130遠離第一透光組件0120的一側,或例如是第二透光組件0130遠離第一透光組件0120之第二出光面0134。由於反射層0190具有部分穿透部分反射的光學性質,因此顯示器發出的影像光可以穿過反射層0190,進而讓使用者可觀看到顯示器顯示的內部影像,以顯示警示訊息。
警示訊息除了提示駕駛者之外,亦可預先於該儲存模組0020儲存至少一緊急聯絡人資訊,當該警示裝置0040產生該警示訊息時,發送該警示訊息至該緊急聯絡人資訊。例如,警示裝置0040可具有一通訊模組,該通訊模組可連接電信網路或網際網路,經由該通訊模組發送該警示訊息至緊急聯絡人資訊對應的電子裝置(如手機、電腦等)。藉此,提示緊急聯絡人該駕駛者的生理狀態為不適合駕駛行動載具0000之狀態。
上述第一系統實施例的行動載具輔助系統,藉由生理狀態偵測模組0011,可測得駕駛者的生理狀態,並產生對應的偵測訊號給警示裝置0040,警示裝置依據收到該駕駛者之該或該等生理狀態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亦即收可生理狀態異常的偵測訊號),則產生警示訊息,供後續的使用。
以下茲就該透鏡組可行之光學實施例進行說明。於本創作透鏡組所形成之光學成像系統可使用三個工作波長進行設計,分別為486.1 nm、587.5 nm、656.2 nm,其中587.5 nm為主要參考波長為主要提取技術特徵之參考波長。光學成像系統亦可使用五個工作波長進行設計,分別為470 nm、510 nm、555 nm、610 nm、650 nm,其中555 nm為主要參考波長為主要提取技術特徵之參考波長。
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f與每一片具有正屈折力之透鏡的焦距fp之比值PPR,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f與每一片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的焦距fn之比值NPR,所有正屈折力之透鏡的PPR總和為ΣPPR,所有負屈折力之透鏡的NPR總和為ΣNPR,當滿足下列條件時有助於控制光學成像系統的總屈折力以及總長度:0.5≦ΣPPR/│ΣNPR│≦15,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1≦ΣPPR/│ΣNPR│≦3.0。
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其設置於成像面。影像感測元件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即為光學成像系統之成像高度或稱最大像高) 為HOI,第一透鏡物側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HOS,其滿足下列條件:HOS/HOI≦50;以及0.5≦HOS/f≦150。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1≦HOS/HOI≦40;以及1≦HOS/f≦140。藉此,可維持光學成像系統的小型化,以搭載於輕薄可攜式的電子產品上。
另外,本創作的光學成像系統中,依需求可設置至少一光圈,以減少雜散光,有助於提昇影像品質。
本創作的光學成像系統中,光圈配置可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其中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設置於被攝物與第一透鏡間,中置光圈則表示光圈設置於第一透鏡與成像面間。若光圈為前置光圈,可使光學成像系統的出瞳與成像面產生較長的距離而容置更多光學元件,並可增加影像感測元件接收影像的效率;若為中置光圈,係有助於擴大系統的視場角,使光學成像系統具有廣角鏡頭的優勢。前述光圈至成像面間的距離為InS,其滿足下列條件:0.1≦InS/HOS≦1.1。藉此,可同時兼顧維持光學成像系統的小型化以及具備廣角的特性。
本創作的光學成像系統中,第一透鏡物側面至第六透鏡像側面間的距離為InTL,於光軸上所有具屈折力之透鏡的厚度總和為ΣTP,其滿足下列條件:0.1≦ΣTP/InTL≦0.9。藉此,當可同時兼顧系統成像的對比度以及透鏡製造的良率並提供適當的後焦距以容置其他元件。
第一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1,第一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2,其滿足下列條件:0.001≦│R1/R2│≦25。藉此,第一透鏡的具備適當正屈折力強度,避免球差增加過速。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0.01≦│R1/R2│<12。
第六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11,第六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12,其滿足下列條件:-7 <(R11-R12)/(R11+R12)<50。藉此,有利於修正光學成像系統所產生的像散。
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IN12,其滿足下列條件:IN12 / f ≦60藉此,有助於改善透鏡的色差以提升其性能。
第五透鏡與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IN56,其滿足下列條件:IN56 / f ≦3.0,有助於改善透鏡的色差以提升其性能。
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分別為TP1以及TP2,其滿足下列條件:0.1≦(TP1+IN12) / TP2≦10。藉此,有助於控制光學成像系統製造的敏感度並提升其性能。
第五透鏡與第六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分別為TP5以及TP6,前述兩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IN56,其滿足下列條件:0.1≦(TP6+IN56) / TP5≦15藉此,有助於控制光學成像系統製造的敏感度並降低系統總高度。
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分別為TP2、TP3以及TP4,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IN23,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IN45,其滿足下列條件:0.1≦TP4/ (IN34+TP4+IN45)<1。藉此,有助層層微幅修正入射光行進過程所產生的像差並降低系統總高度。
本創作的光學成像系統中,第六透鏡物側面的臨界點C61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 HVT61,第六透鏡像側面的臨界點C62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HVT62,第六透鏡物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臨界點C61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距離為SGC61,第六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臨界點C62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距離為SGC62,可滿足下列條件:0 mm≦HVT61≦3 mm;0 mm < HVT62≦6 mm;0≦HVT61/HVT62;0 mm≦∣SGC61∣≦0.5 mm;0 mm<∣SGC62∣≦2 mm;以及0 <∣SGC62∣/(∣SGC62∣+TP6)≦0.9。藉此,可有效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
本創作的光學成像系統其滿足下列條件:0.2≦HVT62/ HOI≦0.9。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0.3≦HVT62/ HOI≦0.8。藉此,有助於光學成像系統之週邊視場的像差修正。
本創作的光學成像系統其滿足下列條件:0≦HVT62/ HOS≦0.5。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0.2≦HVT62/ HOS≦0.45。藉此,有助於光學成像系統之週邊視場的像差修正。
本創作的光學成像系統中,第六透鏡物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六透鏡物側面最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611表示,第六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六透鏡像側面最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621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0 < SGI611 /( SGI611+TP6)≦0.9;0 < SGI621 /( SGI621+TP6)≦0.9。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0.1≦SGI611 /( SGI611+TP6)≦0.6;0.1≦SGI621 /( SGI621+TP6)≦0.6。
第六透鏡物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六透鏡物側面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612表示,第六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六透鏡像側面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622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0 < SGI612/( SGI612+TP6)≦0.9;0 < SGI622 /( SGI622+TP6)≦0.9。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0.1≦SGI612 /( SGI612+TP6)≦0.6;0.1≦SGI622 /( SGI622+TP6)≦0.6。
第六透鏡物側面最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611表示,第六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六透鏡像側面最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621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0.001 mm≦│HIF611∣≦5 mm;0.001 mm≦│HIF621∣≦5 mm。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 0.1 mm≦│HIF611∣≦3.5 mm;1.5 mm≦│HIF621∣≦3.5 mm。
第六透鏡物側面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612表示,第六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六透鏡像側面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622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0.001 mm≦│HIF612∣≦5 mm;0.001 mm≦│HIF622∣≦5 mm。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0.1 mm≦│HIF622∣≦3.5 mm;0.1 mm≦│HIF612∣≦3.5 mm。
第六透鏡物側面第三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613表示,第六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六透鏡像側面第三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623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0.001 mm≦│HIF613∣≦5 mm;0.001 mm≦│HIF623∣≦5 mm。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0.1 mm≦│HIF623∣≦3.5 mm;0.1 mm≦│HIF613∣≦3.5 mm。
第六透鏡物側面第四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614表示,第六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六透鏡像側面第四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624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0.001 mm≦│HIF614∣≦5 mm;0.001 mm≦│HIF624∣≦5 mm。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0.1 mm≦│HIF624∣≦3.5 mm;0.1 mm≦│HIF614∣≦3.5 mm。
本創作的光學成像系統之一種實施方式,可藉由具有高色散係數與低色散係數之透鏡交錯排列,而助於光學成像系統色差的修正。
上述非球面之方程式係為:
z=ch
2/[1+[1-(k+1)c
2h
2]
0.5]+A4h
4+A6h
6+A8h
8+A10h
10+ A12h
12+A14h
14+A16h
16+A18h
18+A20h
20+… (1)
其中,z為沿光軸方向在高度為h的位置以表面頂點作參考的位置值,k為錐面係數,c為曲率半徑的倒數,且A4、A6、A8、A10、A12、A14、A16、A18以及A20為高階非球面係數。
本創作提供的光學成像系統中,透鏡的材質可為塑膠或玻璃。當透鏡材質為塑膠,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與重量。另當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控制熱效應並且增加光學成像系統屈折力配置的設計空間。此外,光學成像系統中第一透鏡至第七透鏡的物側面及像側面可為非球面,其可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除用以消減像差外,相較於傳統玻璃透鏡的使用甚至可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能有效降低本創作光學成像系統的總高度。
再者,本創作提供的光學成像系統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原則上表示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原則上表示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
本創作的光學成像系統更可視需求應用於移動對焦的光學系統中,並兼具優良像差修正與良好成像品質的特色,從而擴大應用層面。
本創作的光學成像系統更可視需求包括一驅動模組,該驅動模組可與該些透鏡相耦合並使該些透鏡產生位移。前述驅動模組可以是音圈馬達(VCM)用於帶動鏡頭進行對焦,或者為光學防手振元件(OIS)用於降低拍攝過程因鏡頭振動所導致失焦的發生頻率。
本創作的光學成像系統更可視需求令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及第七透鏡中至少一透鏡為波長小於500nm之光線濾除元件,其可藉由該特定具濾除功能之透鏡的至少一表面上鍍膜或該透鏡本身即由具可濾除短波長之材質所製作而達成。
本創作的光學成像系統之成像面更可視需求選擇為一平面或一曲面。當成像面為一曲面 (例如具有一曲率半徑的球面),有助於降低聚焦光線於成像面所需之入射角,除有助於達成微縮光學成像系統之長度(TTL)外,對於提升相對照度同時有所助益。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配合下述光學實施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光學實施例
請參照第2A圖及第2B圖,其中第2A圖繪示依照本創作第一光學實施例的一種透鏡組之光學成像系統10的示意圖,第2B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一光學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的球差、像散及光學畸變曲線圖。由第2A圖可知,光學成像系統1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110、光圈10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第六透鏡160、紅外線濾光片180、成像面190以及影像感測元件192。
第一透鏡11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112為凹面,其像側面114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112具有二反曲點。第一透鏡物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11表示,第一透鏡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12表示。第一透鏡物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11表示,第一透鏡像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12表示。第一透鏡於光軸上之厚度為TP1。
第一透鏡110物側面112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一透鏡110物側面112最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111表示,第一透鏡110像側面11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一透鏡110像側面114最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121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SGI111= -0.0031 mm;∣SGI111∣/(∣SGI111∣+TP1)= 0.0016。
第一透鏡110物側面112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一透鏡110物側面112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112表示,第一透鏡110像側面11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一透鏡110像側面114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122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SGI112=1.3178 mm;∣SGI112∣/(∣SGI112∣+TP1)= 0.4052。
第一透鏡110物側面112最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111表示,第一透鏡110像側面11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一透鏡110像側面114最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121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HIF111=0.5557 mm;HIF111/ HOI=0.1111。
第一透鏡110物側面112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112表示,第一透鏡110像側面11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一透鏡110像側面114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122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HIF112=5.3732 mm;HIF112/ HOI=1.0746。
第二透鏡12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122為凸面,其像側面124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122具有一反曲點。第二透鏡物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21表示,第二透鏡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22表示。第二透鏡物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21表示,第二透鏡像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22表示。第二透鏡於光軸上之厚度為TP2。
第二透鏡120物側面122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二透鏡120物側面122最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211表示,第二透鏡120像側面12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二透鏡120像側面124最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221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SGI211=0.1069 mm;∣SGI211∣/(∣SGI211∣+TP2)= 0.0412;SGI221=0 mm;∣SGI221∣/(∣SGI221∣+TP2)= 0。
第二透鏡120物側面122最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211表示,第二透鏡120像側面12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二透鏡120像側面124最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221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HIF211=1.1264 mm;HIF211/ HOI=0.2253;HIF221=0 mm;HIF221/ HOI=0。
第三透鏡1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132為凹面,其像側面134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132以及像側面134均具有一反曲點。第三透鏡物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31表示,第三透鏡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32表示。第三透鏡物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31表示,第三透鏡像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32表示。第三透鏡於光軸上之厚度為TP3。
第三透鏡130物側面132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三透鏡130物側面132最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311表示,第三透鏡130像側面13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三透鏡130像側面134最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321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SGI311= -0.3041 mm;∣SGI311∣/(∣SGI311∣+TP3)= 0.4445;SGI321= -0.1172 mm;∣SGI321∣/(∣SGI321∣+TP3)= 0.2357。
第三透鏡130物側面132最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311表示,第三透鏡130像側面13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三透鏡130像側面134最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321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HIF311=1.5907 mm;HIF311/ HOI=0.3181;HIF321=1.3380 mm;HIF321/ HOI=0.2676。
第四透鏡1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142為凸面,其像側面144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142具有二反曲點以及像側面144具有一反曲點。第四透鏡物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41表示,第四透鏡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42表示。第四透鏡物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41表示,第四透鏡像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42表示。第四透鏡於光軸上之厚度為TP4。
第四透鏡140物側面142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四透鏡140物側面142最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411表示,第四透鏡140像側面14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四透鏡140像側面144最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421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SGI411=0.0070 mm;∣SGI411∣/(∣SGI411∣+TP4)= 0.0056;SGI421=0.0006 mm;∣SGI421∣/(∣SGI421∣+TP4)= 0.0005。
第四透鏡140物側面142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四透鏡140物側面142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412表示,第四透鏡140像側面14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四透鏡140像側面144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422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SGI412=-0.2078 mm;∣SGI412∣/(∣SGI412∣+ TP4)= 0.1439。
第四透鏡140物側面142最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411表示,第四透鏡140像側面14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四透鏡140像側面144最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421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HIF411=0.4706 mm;HIF411/ HOI=0.0941;HIF421=0.1721 mm;HIF421/ HOI=0.0344。
第四透鏡140物側面142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412表示,第四透鏡140像側面14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四透鏡140像側面144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422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HIF412=2.0421 mm;HIF412/ HOI=0.4084。
第五透鏡15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152為凸面,其像側面154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152具有二反曲點以及像側面154具有一反曲點。第五透鏡物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51表示,第五透鏡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52表示。第五透鏡物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51表示,第五透鏡像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52表示。第五透鏡於光軸上之厚度為TP5。
第五透鏡150物側面152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五透鏡150物側面152最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511表示,第五透鏡150像側面15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五透鏡150像側面154最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521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SGI511=0.00364 mm;∣SGI511∣/(∣SGI511∣+TP5)= 0.00338;SGI521=-0.63365 mm;∣SGI521∣/(∣SGI521∣+TP5)= 0.37154。
第五透鏡150物側面152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五透鏡150物側面152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512表示,第五透鏡150像側面15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五透鏡150像側面154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522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SGI512= -0.32032 mm;∣SGI512∣/(∣SGI512∣+ TP5)= 0.23009。
第五透鏡150物側面152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五透鏡150物側面152第三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513表示,第五透鏡150像側面15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五透鏡150像側面154第三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523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SGI513=0 mm;∣SGI513∣/(∣SGI513∣+ TP5)= 0;SGI523=0 mm;∣SGI523∣/(∣SGI523∣+TP5)= 0。
第五透鏡150物側面152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五透鏡150物側面152第四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514表示,第五透鏡150像側面15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五透鏡150像側面154第四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524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SGI514=0 mm;∣SGI514∣/(∣SGI514∣+ TP5)= 0;SGI524=0 mm;∣SGI524∣/(∣SGI524∣+TP5)= 0。
第五透鏡150物側面152最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511表示,第五透鏡150像側面154最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521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HIF511=0.28212 mm;HIF511/ HOI=0.05642;HIF521=2.13850 mm;HIF521/ HOI=0.42770。
第五透鏡150物側面152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512表示,第五透鏡150像側面154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522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HIF512=2.51384 mm;HIF512/ HOI=0.50277。
第五透鏡150物側面152第三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513表示,第五透鏡150像側面154第三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523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HIF513=0 mm;HIF513/ HOI=0;HIF523=0 mm;HIF523/ HOI=0。
第五透鏡150物側面152第四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514表示,第五透鏡150像側面154第四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524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HIF514=0 mm;HIF514/ HOI=0;HIF524=0 mm;HIF524/ HOI=0。
第六透鏡16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162為凹面,其像側面164為凹面,且其物側面162具有二反曲點以及像側面164具有一反曲點。藉此,可有效調整各視場入射於第六透鏡的角度而改善像差。第六透鏡物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61表示,第六透鏡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S62表示。第六透鏡物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61表示,第六透鏡像側面的1/2入射瞳直徑(HEP)之輪廓曲線長度以ARE62表示。第六透鏡於光軸上之厚度為TP6。
第六透鏡160物側面162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六透鏡160物側面162最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611表示,第六透鏡160像側面16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六透鏡160像側面164最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621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SGI611= -0.38558 mm;∣SGI611∣/(∣SGI611∣+TP6)= 0.27212;SGI621= 0.12386 mm;∣SGI621∣/(∣SGI621∣+TP6)= 0.10722。
第六透鏡160物側面162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六透鏡160物側面162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612表示,第六透鏡160像側面16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六透鏡160像側面164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之間與光軸平行的水平位移距離以SGI621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SGI612=-0.47400 mm;∣SGI612∣/(∣SGI612∣+TP6)= 0.31488;SGI622=0 mm;∣SGI622∣/(∣SGI622∣+TP6)= 0。
第六透鏡160物側面162最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611表示,第六透鏡160像側面164最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621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HIF611=2.24283 mm;HIF611/ HOI=0.44857;HIF621=1.07376 mm;HIF621/ HOI=0.21475。
第六透鏡160物側面162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612表示,第六透鏡160像側面164第二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622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HIF612=2.48895 mm;HIF612/ HOI=0.49779。
第六透鏡160物側面162第三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613表示,第六透鏡160像側面164第三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623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HIF613=0 mm;HIF613/ HOI=0;HIF623=0 mm;HIF623/ HOI=0。
第六透鏡160物側面162第四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614表示,第六透鏡160像側面164第四接近光軸的反曲點與光軸間的垂直距離以HIF624表示,其滿足下列條件:HIF614=0 mm;HIF614/ HOI=0;HIF624=0 mm;HIF624/ HOI=0。
紅外線濾光片18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六透鏡160及成像面190間且不影響光學成像系統10的焦距。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焦距為f,入射瞳直徑為HEP,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AF,其數值如下:f=4.075 mm;f/HEP=1.4;以及HAF=50.001度與tan(HAF)=1.1918。
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第六透鏡160的焦距為f6,其滿足下列條件:f1= -7.828 mm;∣f/f1│=0.52060;f6= -4.886;以及│f1│>│f6│。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第二透鏡120至第五透鏡150的焦距分別為f2、f3、f4、f5,其滿足下列條件:│f2│+│f3│+│f4│+│f5│= 95.50815 mm;∣f1│+∣f6│= 12.71352 mm以及│f2│+│f3│+│f4│+│f5│>∣f1│+∣f6│。
光學成像系統10的焦距f與每一片具有正屈折力之透鏡的焦距fp之比值PPR,光學成像系統10的焦距f與每一片具有負屈折力之透鏡的焦距fn之比值NPR,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所有正屈折力之透鏡的PPR總和為ΣPPR=f/f2+f/f4+f/f5 =1.63290,所有負屈折力之透鏡的NPR總和為ΣNPR=│f/f1│+│f/f3│+│f/f6│= 1.51305,ΣPPR/│ΣNPR│= 1.07921。同時亦滿足下列條件:∣f/f2│= 0.69101;∣f/f3│=0.15834;∣f/f4│=0.06883;∣f/f5│=0.87305;∣f/f6│=0.83412。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第一透鏡110物側面112至第六透鏡160像側面164間的距離為InTL,第一透鏡110物側面112至成像面190間的距離為HOS,光圈100至成像面180間的距離為InS,影像感測元件192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HOI,第六透鏡像側面164至成像面190間的距離為BFL,其滿足下列條件:InTL+BFL=HOS;HOS= 19.54120 mm;HOI= 5.0 mm; HOS/HOI= 3.90824;HOS/f= 4.7952;InS=11.685 mm;以及InS/HOS= 0.59794。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於光軸上所有具屈折力之透鏡的厚度總和為ΣTP,其滿足下列條件:ΣTP= 8.13899 mm;以及ΣTP/InTL= 0.52477。藉此,當可同時兼顧系統成像的對比度以及透鏡製造的良率並提供適當的後焦距以容置其他元件。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第一透鏡110物側面112的曲率半徑為R1,第一透鏡110像側面114的曲率半徑為R2,其滿足下列條件:│R1/R2│= 8.99987。藉此,第一透鏡110的具備適當正屈折力強度,避免球差增加過速。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第六透鏡160物側面162的曲率半徑為R11,第六透鏡160像側面164的曲率半徑為R12,其滿足下列條件:(R11-R12)/(R11+R12)= 1.27780。藉此,有利於修正光學成像系統10所產生的像散。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所有具正屈折力的透鏡之焦距總和為ΣPP,其滿足下列條件:ΣPP= f2+f4+f5 = 69.770 mm;以及f5/ (f2+f4+f5)= 0.067。藉此,有助於適當分配單一透鏡之正屈折力至其他正透鏡,以抑制入射光線行進過程顯著像差的產生。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所有具負屈折力的透鏡之焦距總和為ΣNP,其滿足下列條件:ΣNP=f1+f3+f6= -38.451 mm;以及f6/ (f1+f3+f6)= 0.127。藉此,有助於適當分配第六透鏡160之負屈折力至其他負透鏡,以抑制入射光線行進過程顯著像差的產生。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第一透鏡110與第二透鏡1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IN12,其滿足下列條件:IN12= 6.418 mm;IN12 / f = 1.57491。藉此,有助於改善透鏡的色差以提升其性能。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第五透鏡150與第六透鏡16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IN56,其滿足下列條件:IN56= 0.025 mm;IN56 / f = 0.00613。藉此,有助於改善透鏡的色差以提升其性能。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第一透鏡110與第二透鏡120於光軸上的厚度分別為TP1以及TP2,其滿足下列條件:TP1= 1.934
mm;TP2= 2.486 mm;以及(TP1+IN12) / TP2= 3.36005。藉此,有助於控制光學成像系統10製造的敏感度並提升其性能。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第五透鏡150與第六透鏡160於光軸上的厚度分別為TP5以及TP6,前述兩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IN56,其滿足下列條件:TP5= 1.072 mm;TP6= 1.031 mm;以及(TP6+IN56) / TP5= 0.98555。藉此,有助於控制光學成像系統10製造的敏感度並降低系統總高度。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IN34,第四透鏡140與第五透鏡15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IN45,其滿足下列條件:IN34= 0.401 mm;IN45= 0.025 mm;以及TP4 / (IN34+TP4+IN45)= 0.74376。藉此,有助於層層微幅修正入射光線行進過程所產生的像差並降低系統總高度。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第五透鏡150物側面152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五透鏡150物側面152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距離為InRS51,第五透鏡150像側面15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五透鏡150像側面154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距離為InRS52,第五透鏡15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TP5,其滿足下列條件:InRS51= -0.34789 mm;InRS52= -0.88185 mm;│InRS51∣/ TP5 =0.32458 以及│InRS52∣/ TP5 = 0.82276。藉此,有利於鏡片的製作與成型,並有效維持其小型化。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第五透鏡150物側面152的臨界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 HVT51,第五透鏡150像側面154的臨界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HVT52,其滿足下列條件:HVT51=0.515349 mm;HVT52=0 mm。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第六透鏡160物側面162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六透鏡160物側面162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距離為InRS61,第六透鏡160像側面164於光軸上的交點至第六透鏡160像側面164的最大有效半徑位置於光軸的水平位移距離為InRS62,第六透鏡16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TP6,其滿足下列條件:InRS61= -0.58390 mm;InRS62= 0.41976 mm;│InRS61∣/ TP6=0.56616 以及│InRS62∣/ TP6= 0.40700。藉此,有利於鏡片的製作與成型,並有效維持其小型化。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第六透鏡160物側面162的臨界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 HVT61,第六透鏡160像側面164的臨界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HVT62,其滿足下列條件:HVT61=0 mm;HVT62= 0 mm。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其滿足下列條件:HVT51/ HOI=0.1031。藉此,有助於光學成像系統10之週邊視場的像差修正。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其滿足下列條件:HVT51/ HOS= 0.02634。藉此,有助於光學成像系統10之週邊視場的像差修正。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以及第六透鏡160具有負屈折力,第二透鏡120的色散係數為NA2,第三透鏡130的色散係數為NA3,第六透鏡160的色散係數為NA6,其滿足下列條件: NA6/NA2≦1。藉此,有助於光學成像系統10色差的修正。
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中,光學成像系統10於結像時之TV畸變為TDT,結像時之光學畸變為ODT,其滿足下列條件:TDT= 2.124 %;ODT=5.076 %。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
表一 第 一 光 學 實 施 例 透 鏡 數 據 | ||||||||
f(焦距)= 4.075 mm ; f/HEP =1.4 ; HAF(半視角)= 50.000 deg | ||||||||
表面 | 曲率半徑 | 厚度 (mm) | 材質 | 折射率 | 色散係數 | 焦距 | ||
0 | 被攝物 | 平面 | 平面 | |||||
1 | 第一透鏡 | -40.99625704 | 1.934 | 塑膠 | 1.515 | 56.55 | -7.828 | |
2 | 4.555209289 | 5.923 | ||||||
3 | 光圈 | 平面 | 0.495 | |||||
4 | 第二透鏡 | 5.333427366 | 2.486 | 塑膠 | 1.544 | 55.96 | 5.897 | |
5 | -6.781659971 | 0.502 | ||||||
6 | 第三透鏡 | -5.697794287 | 0.380 | 塑膠 | 1.642 | 22.46 | -25.738 | |
7 | -8.883957518 | 0.401 | ||||||
8 | 第四透鏡 | 13.19225664 | 1.236 | 塑膠 | 1.544 | 55.96 | 59.205 | |
9 | 21.55681832 | 0.025 | ||||||
10 | 第五透鏡 | 8.987806345 | 1.072 | 塑膠 | 1.515 | 56.55 | 4.668 | |
11 | -3.158875374 | 0.025 | ||||||
12 | 第六透鏡 | -29.46491425 | 1.031 | 塑膠 | 1.642 | 22.46 | -4.886 | |
13 | 3.593484273 | 2.412 | ||||||
14 | 紅外線 濾光片 | 平面 | 0.200 | 1.517 | 64.13 | |||
15 | 平面 | 1.420 | ||||||
16 | 成像面 | 平面 | ||||||
參考波長為555 nm;進行擋光位置: 擋第1面其通光有效半徑5.800 mm;擋第3面其通光有效半徑1.570 mm;擋第5面其通光有效半徑1.950 mm |
表二、第一光學實施例之非球面係數
表二 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1 | 2 | 4 | 5 | 6 | 7 | 8 |
k | 4.310876E+01 | -4.707622E+00 | 2.616025E+00 | 2.445397E+00 | 5.645686E+00 | -2.117147E+01 | -5.287220E+00 |
A4 | 7.054243E-03 | 1.714312E-02 | -8.377541E-03 | -1.789549E-02 | -3.379055E-03 | -1.370959E-02 | -2.937377E-02 |
A6 | -5.233264E-04 | -1.502232E-04 | -1.838068E-03 | -3.657520E-03 | -1.225453E-03 | 6.250200E-03 | 2.743532E-03 |
A8 | 3.077890E-05 | -1.359611E-04 | 1.233332E-03 | -1.131622E-03 | -5.979572E-03 | -5.854426E-03 | -2.457574E-03 |
A10 | -1.260650E-06 | 2.680747E-05 | -2.390895E-03 | 1.390351E-03 | 4.556449E-03 | 4.049451E-03 | 1.874319E-03 |
A12 | 3.319093E-08 | -2.017491E-06 | 1.998555E-03 | -4.152857E-04 | -1.177175E-03 | -1.314592E-03 | -6.013661E-04 |
A14 | -5.051600E-10 | 6.604615E-08 | -9.734019E-04 | 5.487286E-05 | 1.370522E-04 | 2.143097E-04 | 8.792480E-05 |
A16 | 3.380000E-12 | -1.301630E-09 | 2.478373E-04 | -2.919339E-06 | -5.974015E-06 | -1.399894E-05 | -4.770527E-06 |
表二 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9 | 10 | 11 | 12 | 13 | ||
k | 6.200000E+01 | -2.114008E+01 | -7.699904E+00 | -6.155476E+01 | -3.120467E-01 | ||
A4 | -1.359965E-01 | -1.263831E-01 | -1.927804E-02 | -2.492467E-02 | -3.521844E-02 | ||
A6 | 6.628518E-02 | 6.965399E-02 | 2.478376E-03 | -1.835360E-03 | 5.629654E-03 | ||
A8 | -2.129167E-02 | -2.116027E-02 | 1.438785E-03 | 3.201343E-03 | -5.466925E-04 | ||
A10 | 4.396344E-03 | 3.819371E-03 | -7.013749E-04 | -8.990757E-04 | 2.231154E-05 | ||
A12 | -5.542899E-04 | -4.040283E-04 | 1.253214E-04 | 1.245343E-04 | 5.548990E-07 | ||
A14 | 3.768879E-05 | 2.280473E-05 | -9.943196E-06 | -8.788363E-06 | -9.396920E-08 | ||
A16 | -1.052467E-06 | -5.165452E-07 | 2.898397E-07 | 2.494302E-07 | 2.728360E-09 |
依據表一及表二可得到下列輪廓曲線長度相關之數値:
第一光學實施例 (使用主要參考波長 555 nm) | ||||||
ARE | 1/2(HEP) | ARE value | ARE-1/2(HEP) | 2(ARE/HEP) % | TP | ARE /TP (%) |
11 | 1.455 | 1.455 | -0.00033 | 99.98% | 1.934 | 75.23% |
12 | 1.455 | 1.495 | 0.03957 | 102.72% | 1.934 | 77.29% |
21 | 1.455 | 1.465 | 0.00940 | 100.65% | 2.486 | 58.93% |
22 | 1.455 | 1.495 | 0.03950 | 102.71% | 2.486 | 60.14% |
31 | 1.455 | 1.486 | 0.03045 | 102.09% | 0.380 | 391.02% |
32 | 1.455 | 1.464 | 0.00830 | 100.57% | 0.380 | 385.19% |
41 | 1.455 | 1.458 | 0.00237 | 100.16% | 1.236 | 117.95% |
42 | 1.455 | 1.484 | 0.02825 | 101.94% | 1.236 | 120.04% |
51 | 1.455 | 1.462 | 0.00672 | 100.46% | 1.072 | 136.42% |
52 | 1.455 | 1.499 | 0.04335 | 102.98% | 1.072 | 139.83% |
61 | 1.455 | 1.465 | 0.00964 | 100.66% | 1.031 | 142.06% |
62 | 1.455 | 1.469 | 0.01374 | 100.94% | 1.031 | 142.45% |
ARS | EHD | ARS value | ARS-EHD | (ARS/EHD)% | TP | ARS / TP (%) |
11 | 5.800 | 6.141 | 0.341 | 105.88% | 1.934 | 317.51% |
12 | 3.299 | 4.423 | 1.125 | 134.10% | 1.934 | 228.70% |
21 | 1.664 | 1.674 | 0.010 | 100.61% | 2.486 | 67.35% |
22 | 1.950 | 2.119 | 0.169 | 108.65% | 2.486 | 85.23% |
31 | 1.980 | 2.048 | 0.069 | 103.47% | 0.380 | 539.05% |
32 | 2.084 | 2.101 | 0.017 | 100.83% | 0.380 | 552.87% |
41 | 2.247 | 2.287 | 0.040 | 101.80% | 1.236 | 185.05% |
42 | 2.530 | 2.813 | 0.284 | 111.22% | 1.236 | 227.63% |
51 | 2.655 | 2.690 | 0.035 | 101.32% | 1.072 | 250.99% |
52 | 2.764 | 2.930 | 0.166 | 106.00% | 1.072 | 273.40% |
61 | 2.816 | 2.905 | 0.089 | 103.16% | 1.031 | 281.64% |
62 | 3.363 | 3.391 | 0.029 | 100.86% | 1.031 | 328.83% |
表一為第2B圖第一光學實施例詳細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距離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6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二為第一光學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1-A20則表示各表面第1-20階非球面係數。此外,以下各光學實施例表格乃對應各光學實施例的示意圖與像差曲線圖,表格中數據的定義皆與第一光學實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義相同,在此不加贅述。再者,以下各光學實施例之機構元件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光學實施例相同。
第二光學實施例
請參照第3A圖及第3B圖,其中第3A圖繪示依照本創作第二光學實施例的一種透鏡組之光學成像系統20的示意圖,第3B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二光學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20的球差、像散及光學畸變曲線圖。由第3A圖可知,光學成像系統2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200、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第五透鏡250、第六透鏡260以及第七透鏡270、紅外線濾光片280、成像面290以及影像感測元件292。
第一透鏡21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玻璃材質,其物側面212為凸面,其像側面214為凹面,並皆為球面,。
第二透鏡2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玻璃材質,其物側面222為凹面,其像側面224為凸面,並皆為球面。
第三透鏡2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玻璃材質,其物側面232為凸面,其像側面234為凸面,並皆為球面。
第四透鏡2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玻璃材質,其物側面242為凸面,其像側面244為凸面,並皆為球面。
第五透鏡25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玻璃材質,其物側面252為凸面,其像側面254為凸面,並皆為球面。
第六透鏡26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玻璃材質,其物側面262為凹面,其像側面264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藉此,可有效調整各視場入射於第六透鏡260的角度而改善像差。
第七透鏡27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玻璃材質,其物側面272為凸面,其像側面274為凸面。藉此,有利於縮短其後焦距以維持小型化。另外,可有效地壓制離軸視場光線入射的角度,進一步可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
紅外線濾光片28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七透鏡270及成像面290間且不影響光學成像系統20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三以及表四。
表三 第 二 光 學 實 施 例 透 鏡 數 據 | |||||||
f(焦距)= 4.7601 mm ; f/HEP =2.2 ; HAF(半視角)= 95.98 deg | |||||||
表面 | 曲率半徑 | 厚度(mm) | 材質 | 折射率 | 色散係數 | 焦距 | |
0 | 被攝物 | 1E+18 | 1E+18 | ||||
1 | 第一透鏡 | 47.71478323 | 4.977 | 玻璃 | 2.001 | 29.13 | -12.647 |
2 | 9.527614761 | 13.737 | |||||
3 | 第二透鏡 | -14.88061107 | 5.000 | 玻璃 | 2.001 | 29.13 | -99.541 |
4 | -20.42046946 | 10.837 | |||||
5 | 第三透鏡 | 182.4762997 | 5.000 | 玻璃 | 1.847 | 23.78 | 44.046 |
6 | -46.71963608 | 13.902 | |||||
7 | 光圈 | 1E+18 | 0.850 | ||||
8 | 第四透鏡 | 28.60018103 | 4.095 | 玻璃 | 1.834 | 37.35 | 19.369 |
9 | -35.08507586 | 0.323 | |||||
10 | 第五透鏡 | 18.25991342 | 1.539 | 玻璃 | 1.609 | 46.44 | 20.223 |
11 | -36.99028878 | 0.546 | |||||
12 | 第六透鏡 | -18.24574524 | 5.000 | 玻璃 | 2.002 | 19.32 | -7.668 |
13 | 15.33897192 | 0.215 | |||||
14 | 第七透鏡 | 16.13218937 | 4.933 | 玻璃 | 1.517 | 64.20 | 13.620 |
15 | -11.24007 | 8.664 | |||||
16 | 紅外線 濾光片 | 1E+18 | 1.000 | BK_7 | 1.517 | 64.2 | |
17 | 1E+18 | 1.007 | |||||
18 | 成像面 | 1E+18 | -0.007 | ||||
參考波長 (d-line) 為555 nm |
表四、第二光學實施例之非球面係數
表四 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1 | 2 | 3 | 4 | 5 | 6 | 8 |
k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A4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A6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A8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A1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A12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表四 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k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A4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A6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A8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A1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A12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第二光學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光學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光學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依據表三及表四可得到下列條件式數値:
第二光學實施例 (使用主要參考波長 555 nm) | |||||
∣f/f1│ | ∣f/f2│ | ∣f/f3│ | ∣f/f4│ | ∣f/f5│ | ∣f/f6│ |
0.3764 | 0.0478 | 0.1081 | 0.2458 | 0.2354 | 0.6208 |
∣f/f7│ | ΣPPR | ΣNPR | ΣPPR /│ΣNPR∣ | IN12 / f | IN67 / f |
0.3495 | 1.3510 | 0.6327 | 2.1352 | 2.8858 | 0.0451 |
∣f1/f2│ | ∣f2/f3│ | (TP1+IN12)/ TP2 | (TP7+IN67)/ TP6 | ||
0.1271 | 2.2599 | 3.7428 | 1.0296 | ||
HOS | InTL | HOS / HOI | InS/ HOS | ODT % | TDT % |
81.6178 | 70.9539 | 13.6030 | 0.3451 | -113.2790 | 84.4806 |
HVT11 | HVT12 | HVT21 | HVT22 | HVT31 | HVT32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HVT61 | HVT62 | HVT71 | HVT72 | HVT72/ HOI | HVT72/ HOS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HOI | |||||
6 mm | |||||
PSTA | PLTA | NSTA | NLTA | SSTA | SLTA |
0.060 mm | -0.005 mm | 0.016 mm | 0.006 mm | 0.020 mm | -0.008 mm |
依據表三及表四可得到下列輪廓曲線長度相關之數値:
第二光學實施例 (使用主要參考波長 555 nm) | ||||||
ARE | 1/2(HEP) | ARE value | ARE-1/2(HEP) | 2(ARE/HEP) % | TP | ARE /TP (%) |
11 | 1.082 | 1.081 | -0.00075 | 99.93% | 4.977 | 21.72% |
12 | 1.082 | 1.083 | 0.00149 | 100.14% | 4.977 | 21.77% |
21 | 1.082 | 1.082 | 0.00011 | 100.01% | 5.000 | 21.64% |
22 | 1.082 | 1.082 | -0.00034 | 99.97% | 5.000 | 21.63% |
31 | 1.082 | 1.081 | -0.00084 | 99.92% | 5.000 | 21.62% |
32 | 1.082 | 1.081 | -0.00075 | 99.93% | 5.000 | 21.62% |
41 | 1.082 | 1.081 | -0.00059 | 99.95% | 4.095 | 26.41% |
42 | 1.082 | 1.081 | -0.00067 | 99.94% | 4.095 | 26.40% |
51 | 1.082 | 1.082 | -0.00021 | 99.98% | 1.539 | 70.28% |
52 | 1.082 | 1.081 | -0.00069 | 99.94% | 1.539 | 70.25% |
61 | 1.082 | 1.082 | -0.00021 | 99.98% | 5.000 | 21.63% |
62 | 1.082 | 1.082 | 0.00005 | 100.00% | 5.000 | 21.64% |
71 | 1.082 | 1.082 | -0.00003 | 100.00% | 4.933 | 21.93% |
72 | 1.082 | 1.083 | 0.00083 | 100.08% | 4.933 | 21.95% |
ARS | EHD | ARS value | ARS-EHD | (ARS/EHD)% | TP | ARS / TP (%) |
11 | 20.767 | 21.486 | 0.719 | 103.46% | 4.977 | 431.68% |
12 | 9.412 | 13.474 | 4.062 | 143.16% | 4.977 | 270.71% |
21 | 8.636 | 9.212 | 0.577 | 106.68% | 5.000 | 184.25% |
22 | 9.838 | 10.264 | 0.426 | 104.33% | 5.000 | 205.27% |
31 | 8.770 | 8.772 | 0.003 | 100.03% | 5.000 | 175.45% |
32 | 8.511 | 8.558 | 0.047 | 100.55% | 5.000 | 171.16% |
41 | 4.600 | 4.619 | 0.019 | 100.42% | 4.095 | 112.80% |
42 | 4.965 | 4.981 | 0.016 | 100.32% | 4.095 | 121.64% |
51 | 5.075 | 5.143 | 0.067 | 101.33% | 1.539 | 334.15% |
52 | 5.047 | 5.062 | 0.015 | 100.30% | 1.539 | 328.89% |
61 | 5.011 | 5.075 | 0.064 | 101.28% | 5.000 | 101.50% |
62 | 5.373 | 5.489 | 0.116 | 102.16% | 5.000 | 109.79% |
71 | 5.513 | 5.625 | 0.112 | 102.04% | 4.933 | 114.03% |
72 | 5.981 | 6.307 | 0.326 | 105.44% | 4.933 | 127.84% |
依據表三及表四可得到下列條件式數値:
第二光學實施例反曲點相關數值 (使用主要參考波長 555 nm) | |||||||
HIF111 | 0 | HIF111/HOI | 0 | SGI111 | 0 | │SGI111∣/(│SGI111∣+TP1) | 0 |
第三光學實施例
請參照第4A圖及第4B圖,其中第4A圖繪示依照本創作第三光學實施例的一種透鏡組之光學成像系統30的示意圖,第4B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三光學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30的球差、像散及光學畸變曲線圖。由第4A圖可知,光學成像系統3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光圈300、第四透鏡340、第五透鏡350、第六透鏡360、紅外線濾光片380、成像面390以及影像感測元件392。
第一透鏡31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玻璃材質,其物側面312為凸面,其像側面314為凹面,並皆為球面。
第二透鏡3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玻璃材質,其物側面322為凹面,其像側面324為凸面,並皆為球面。
第三透鏡3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332為凸面,其像側面334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334具有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34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342為凹面,其像側面344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344具有一反曲點。
第五透鏡35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352為凸面,其像側面354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六透鏡36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362為凸面,其像側面364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362以及像側面364均具有一反曲點。藉此,有利於縮短其後焦距以維持小型化。另外,可有效地壓制離軸視場光線入射的角度,進一步可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
紅外線濾光片38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六透鏡360及成像面390間且不影響光學成像系統30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五以及表六。
表五 第 三 光 學 實 施 例 透 鏡 數 據 | |||||||
f(焦距)= 2.808 mm ; f/HEP =1.6 ; HAF(半視角)= 100 deg | |||||||
表面 | 曲率半徑 | 厚度 (mm) | 材質 | 折射率 | 色散係數 | 焦距 | |
0 | 被攝物 | 1E+18 | 1E+18 | ||||
1 | 第一透鏡 | 71.398124 | 7.214 | 玻璃 | 1.702 | 41.15 | -11.765 |
2 | 7.117272355 | 5.788 | |||||
3 | 第二透鏡 | -13.29213699 | 10.000 | 玻璃 | 2.003 | 19.32 | -4537.460 |
4 | -18.37509887 | 7.005 | |||||
5 | 第三透鏡 | 5.039114804 | 1.398 | 塑膠 | 1.514 | 56.80 | 7.553 |
6 | -15.53136631 | -0.140 | |||||
7 | 光圈 | 1E+18 | 2.378 | ||||
8 | 第四透鏡 | -18.68613609 | 0.577 | 塑膠 | 1.661 | 20.40 | -4.978 |
9 | 4.086545927 | 0.141 | |||||
10 | 第五透鏡 | 4.927609282 | 2.974 | 塑膠 | 1.565 | 58.00 | 4.709 |
11 | -4.551946605 | 1.389 | |||||
12 | 第六透鏡 | 9.184876531 | 1.916 | 塑膠 | 1.514 | 56.80 | -23.405 |
13 | 4.845500046 | 0.800 | |||||
14 | 紅外線 濾光片 | 1E+18 | 0.500 | BK_7 | 1.517 | 64.13 | |
15 | 1E+18 | 0.371 | |||||
16 | 成像面 | 1E+18 | 0.005 | ||||
參考波長為555 nm;無 |
表六、第三光學實施例之非球面係數
表六 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1 | 2 | 3 | 4 | 5 | 6 | 8 |
k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1.318519E-01 | 3.120384E+00 | -1.494442E+01 |
A4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6.405246E-05 | 2.103942E-03 | -1.598286E-03 |
A6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2.278341E-05 | -1.050629E-04 | -9.177115E-04 |
A8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3.672908E-06 | 6.168906E-06 | 1.011405E-04 |
A1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3.748457E-07 | -1.224682E-07 | -4.919835E-06 |
表六 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9 | 10 | 11 | 12 | 13 | ||
k | 2.744228E-02 | -7.864013E+00 | -2.263702E+00 | -4.206923E+01 | -7.030803E+00 | ||
A4 | -7.291825E-03 | 1.405243E-04 | -3.919567E-03 | -1.679499E-03 | -2.640099E-03 | ||
A6 | 9.730714E-05 | 1.837602E-04 | 2.683449E-04 | -3.518520E-04 | -4.507651E-05 | ||
A8 | 1.101816E-06 | -2.173368E-05 | -1.229452E-05 | 5.047353E-05 | -2.600391E-05 | ||
A10 | -6.849076E-07 | 7.328496E-07 | 4.222621E-07 | -3.851055E-06 | 1.161811E-06 |
第三光學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光學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光學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依據表五及表六可得到下列條件式數値:
第三光學實施例 (使用主要參考波長 555 nm) | |||||
∣f/f1│ | ∣f/f2│ | ∣f/f3│ | ∣f/f4│ | ∣f/f5│ | ∣f/f6│ |
0.23865 | 0.00062 | 0.37172 | 0.56396 | 0.59621 | 0.11996 |
ΣPPR | ΣNPR | ΣPPR /│ΣNPR∣ | IN12 / f | IN56 / f | TP4/ (IN34+TP4+IN45) |
1.77054 | 0.12058 | 14.68400 | 2.06169 | 0.49464 | 0.19512 |
∣f1/f2│ | ∣f2/f3│ | (TP1+IN12)/ TP2 | (TP6+IN56)/ TP5 | ||
0.00259 | 600.74778 | 1.30023 | 1.11131 | ||
HOS | InTL | HOS / HOI | InS/ HOS | ODT% | TDT% |
42.31580 | 40.63970 | 10.57895 | 0.26115 | -122.32700 | 93.33510 |
HVT51 | HVT52 | HVT61 | HVT62 | HVT62/ HOI | HVT62/ HOS |
0 | 0 | 2.22299 | 2.60561 | 0.65140 | 0.06158 |
TP2 / TP3 | TP3 / TP4 | InRS61 | InRS62 | │InRS61│/TP6 | │InRS62│/TP6 |
7.15374 | 2.42321 | -0.20807 | -0.24978 | 0.10861 | 0.13038 |
HOI | |||||
4 mm | |||||
PSTA | PLTA | NSTA | NLTA | SSTA | SLTA |
0.014 mm | 0.002 mm | -0.003 mm | -0.002 mm | 0.011 mm | -0.001 mm |
依據表五及表六可得到下列輪廓曲線長度相關之數値:
第三光學實施例 (使用主要參考波長 555 nm) | ||||||
ARE | 1/2(HEP) | ARE value | ARE-1/2(HEP) | 2(ARE/HEP) % | TP | ARE /TP (%) |
11 | 0.877 | 0.877 | -0.00036 | 99.96% | 7.214 | 12.16% |
12 | 0.877 | 0.879 | 0.00186 | 100.21% | 7.214 | 12.19% |
21 | 0.877 | 0.878 | 0.00026 | 100.03% | 10.000 | 8.78% |
22 | 0.877 | 0.877 | -0.00004 | 100.00% | 10.000 | 8.77% |
31 | 0.877 | 0.882 | 0.00413 | 100.47% | 1.398 | 63.06% |
32 | 0.877 | 0.877 | 0.00004 | 100.00% | 1.398 | 62.77% |
41 | 0.877 | 0.877 | -0.00001 | 100.00% | 0.577 | 152.09% |
42 | 0.877 | 0.883 | 0.00579 | 100.66% | 0.577 | 153.10% |
51 | 0.877 | 0.881 | 0.00373 | 100.43% | 2.974 | 29.63% |
52 | 0.877 | 0.883 | 0.00521 | 100.59% | 2.974 | 29.68% |
61 | 0.877 | 0.878 | 0.00064 | 100.07% | 1.916 | 45.83% |
62 | 0.877 | 0.881 | 0.00368 | 100.42% | 1.916 | 45.99% |
ARS | EHD | ARS value | ARS-EHD | (ARS/EHD)% | TP | ARS / TP (%) |
11 | 17.443 | 17.620 | 0.178 | 101.02% | 7.214 | 244.25% |
12 | 6.428 | 8.019 | 1.592 | 124.76% | 7.214 | 111.16% |
21 | 6.318 | 6.584 | 0.266 | 104.20% | 10.000 | 65.84% |
22 | 6.340 | 6.472 | 0.132 | 102.08% | 10.000 | 64.72% |
31 | 2.699 | 2.857 | 0.158 | 105.84% | 1.398 | 204.38% |
32 | 2.476 | 2.481 | 0.005 | 100.18% | 1.398 | 177.46% |
41 | 2.601 | 2.652 | 0.051 | 101.96% | 0.577 | 459.78% |
42 | 3.006 | 3.119 | 0.113 | 103.75% | 0.577 | 540.61% |
51 | 3.075 | 3.171 | 0.096 | 103.13% | 2.974 | 106.65% |
52 | 3.317 | 3.624 | 0.307 | 109.24% | 2.974 | 121.88% |
61 | 3.331 | 3.427 | 0.095 | 102.86% | 1.916 | 178.88% |
62 | 3.944 | 4.160 | 0.215 | 105.46% | 1.916 | 217.14% |
依據表五及表六可得到下列條件式數値:
第三光學實施例反曲點相關數值 (使用主要參考波長 555 nm) | |||||||
HIF321 | 2.0367 | HIF321/HOI | 0.5092 | SGI321 | -0.1056 | ∣SGI321│/(∣SGI321│+TP3) | 0.0702 |
HIF421 | 2.4635 | HIF421/HOI | 0.6159 | SGI421 | 0.5780 | ∣SGI421│/(∣SGI421│+TP4) | 0.5005 |
HIF611 | 1.2364 | HIF611/HOI | 0.3091 | SGI611 | 0.0668 | │SGI611∣/(│SGI611∣+TP6) | 0.0337 |
HIF621 | 1.5488 | HIF621/HOI | 0.3872 | SGI621 | 0.2014 | ∣SGI621│/(∣SGI621│+TP6) | 0.0951 |
第四光學實施例
請參照第5A圖及第5B圖,其中第5A圖繪示依照本創作第四光學實施例的一種透鏡組之光學成像系統40的示意圖,第5B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四光學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40的球差、像散及光學畸變曲線圖。由第5A圖可知,光學成像系統4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光圈40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第五透鏡450、紅外線濾光片480、成像面490以及影像感測元件492。
第一透鏡41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玻璃材質,其物側面412為凸面,其像側面414為凹面,並皆為球面。
第二透鏡4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422為凹面,其像側面424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422具有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4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432為凸面,其像側面434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432具有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4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442為凸面,其像側面444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442具有一反曲點。
第五透鏡4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452為凹面,其像側面454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452具有二反曲點。藉此,有利於縮短其後焦距以維持小型化。
紅外線濾光片48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五透鏡450及成像面490間且不影響光學成像系統40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
表七 第 四 光 學 實 施 例 透 鏡 數 據 | |||||||
f(焦距)= 2.7883 mm ; f/HEP =1.8 ; HAF(半視角)= 101 deg | |||||||
表面 | 曲率半徑 | 厚度(mm) | 材質 | 折射率 | 色散係數 | 焦距 | |
0 | 被攝物 | 1E+18 | 1E+18 | ||||
1 | 第一透鏡 | 76.84219 | 6.117399 | 玻璃 | 1.497 | 81.61 | -31.322 |
2 | 12.62555 | 5.924382 | |||||
3 | 第二透鏡 | -37.0327 | 3.429817 | 塑膠 | 1.565 | 54.5 | -8.70843 |
4 | 5.88556 | 5.305191 | |||||
5 | 第三透鏡 | 17.99395 | 14.79391 | ||||
6 | -5.76903 | -0.4855 | 塑膠 | 1.565 | 58 | 9.94787 | |
7 | 光圈 | 1E+18 | 0.535498 | ||||
8 | 第四透鏡 | 8.19404 | 4.011739 | 塑膠 | 1.565 | 58 | 5.24898 |
9 | -3.84363 | 0.050366 | |||||
10 | 第五透鏡 | -4.34991 | 2.088275 | 塑膠 | 1.661 | 20.4 | -4.97515 |
11 | 16.6609 | 0.6 | |||||
12 | 紅外線 濾光片 | 1E+18 | 0.5 | BK_7 | 1.517 | 64.13 | |
13 | 1E+18 | 3.254927 | |||||
14 | 成像面 | 1E+18 | -0.00013 | ||||
參考波長為555 nm |
表八、第四光學實施例之非球面係數
表八 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1 | 2 | 3 | 4 | 5 | 6 | 8 |
k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131249 | -0.069541 | -0.324555 | 0.009216 | -0.292346 |
A4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3.99823E-05 | -8.55712E-04 | -9.07093E-04 | 8.80963E-04 | -1.02138E-03 |
A6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9.03636E-08 | -1.96175E-06 | -1.02465E-05 | 3.14497E-05 | -1.18559E-04 |
A8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1.91025E-09 | -1.39344E-08 | -8.18157E-08 | -3.15863E-06 | 1.34404E-05 |
A1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1.18567E-11 | -4.17090E-09 | -2.42621E-09 | 1.44613E-07 | -2.80681E-06 |
A12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表八 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9 | 10 | 11 | ||||
k | -0.18604 | -6.17195 | 27.541383 | ||||
A4 | 4.33629E-03 | 1.58379E-03 | 7.56932E-03 | ||||
A6 | -2.91588E-04 | -1.81549E-04 | -7.83858E-04 | ||||
A8 | 9.11419E-06 | -1.18213E-05 | 4.79120E-05 | ||||
A10 | 1.28365E-07 | 1.92716E-06 | -1.73591E-06 | ||||
A12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第四光學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光學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光學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依據表七及表八可得到下列條件式數値:
第四光學實施例 (使用主要參考波長 555 nm) | |||||
∣f/f1│ | ∣f/f2│ | ∣f/f3│ | ∣f/f4│ | ∣f/f5│ | ∣f1/f2│ |
0.08902 | 0.32019 | 0.28029 | 0.53121 | 0.56045 | 3.59674 |
ΣPPR | ΣNPR | ΣPPR /│ΣNPR∣ | IN12 / f | IN45 / f | ∣f2/f3│ |
1.4118 | 0.3693 | 3.8229 | 2.1247 | 0.0181 | 0.8754 |
TP3 / (IN23+TP3+IN34) | (TP1+IN12)/ TP2 | (TP5+IN45)/ TP4 | |||
0.73422 | 3.51091 | 0.53309 | |||
HOS | InTL | HOS / HOI | InS/ HOS | ODT% | TDT% |
46.12590 | 41.77110 | 11.53148 | 0.23936 | -125.266 | 99.1671 |
HVT41 | HVT42 | HVT51 | HVT52 | HVT52/ HOI | HVT52/ HOS |
0.00000 | 0.00000 | 0.00000 | 0.00000 | 0.00000 | 0.00000 |
TP2 / TP3 | TP3 / TP4 | InRS51 | InRS52 | │InRS51│/TP5 | │InRS52│/TP5 |
0.23184 | 3.68765 | -0.679265 | 0.5369 | 0.32528 | 0.25710 |
HOI | |||||
4 mm | |||||
PSTA | PLTA | NSTA | NLTA | SSTA | SLTA |
-0.011 mm | 0.005 mm | -0.010 mm | -0.003 mm | 0.005 mm | -0.00026 mm |
依據表七及表八可得到下列輪廓曲線長度相關之數値:
第四光學實施例 (使用主要參考波長 555 nm) | ||||||
ARE | 1/2(HEP) | ARE value | ARE-1/2(HEP) | 2(ARE/HEP) % | TP | ARE /TP (%) |
11 | 0.775 | 0.774 | -0.00052 | 99.93% | 6.117 | 12.65% |
12 | 0.775 | 0.774 | -0.00005 | 99.99% | 6.117 | 12.66% |
21 | 0.775 | 0.774 | -0.00048 | 99.94% | 3.430 | 22.57% |
22 | 0.775 | 0.776 | 0.00168 | 100.22% | 3.430 | 22.63% |
31 | 0.775 | 0.774 | -0.00031 | 99.96% | 14.794 | 5.23% |
32 | 0.775 | 0.776 | 0.00177 | 100.23% | 14.794 | 5.25% |
41 | 0.775 | 0.775 | 0.00059 | 100.08% | 4.012 | 19.32% |
42 | 0.775 | 0.779 | 0.00453 | 100.59% | 4.012 | 19.42% |
51 | 0.775 | 0.778 | 0.00311 | 100.40% | 2.088 | 37.24% |
52 | 0.775 | 0.774 | -0.00014 | 99.98% | 2.088 | 37.08% |
ARS | EHD | ARS value | ARS-EHD | (ARS/EHD)% | TP | ARS / TP (%) |
11 | 23.038 | 23.397 | 0.359 | 101.56% | 6.117 | 382.46% |
12 | 10.140 | 11.772 | 1.632 | 116.10% | 6.117 | 192.44% |
21 | 10.138 | 10.178 | 0.039 | 100.39% | 3.430 | 296.74% |
22 | 5.537 | 6.337 | 0.800 | 114.44% | 3.430 | 184.76% |
31 | 4.490 | 4.502 | 0.012 | 100.27% | 14.794 | 30.43% |
32 | 2.544 | 2.620 | 0.076 | 102.97% | 14.794 | 17.71% |
41 | 2.735 | 2.759 | 0.024 | 100.89% | 4.012 | 68.77% |
42 | 3.123 | 3.449 | 0.326 | 110.43% | 4.012 | 85.97% |
51 | 2.934 | 3.023 | 0.089 | 103.04% | 2.088 | 144.74% |
52 | 2.799 | 2.883 | 0.084 | 103.00% | 2.088 | 138.08% |
依據表七及表八可得到下列條件式數値:
第四光學實施例反曲點相關數值 (使用主要參考波長 555 nm) | |||||||
HIF211 | 6.3902 | HIF211/HOI | 1.5976 | SGI211 | -0.4793 | │SGI211∣/(│SGI211∣+TP2) | 0.1226 |
HIF311 | 2.1324 | HIF311/HOI | 0.5331 | SGI311 | 0.1069 | │SGI311∣/(│SGI311∣+TP3) | 0.0072 |
HIF411 | 2.0278 | HIF411/HOI | 0.5070 | SGI411 | 0.2287 | │SGI411∣/(│SGI411∣+TP4) | 0.0539 |
HIF511 | 2.6253 | HIF511/HOI | 0.6563 | SGI511 | -0.5681 | │SGI511∣/(│SGI511∣+TP5) | 0.2139 |
HIF512 | 2.1521 | HIF512/HOI | 0.5380 | SGI512 | -0.8314 | │SGI512∣/(│SGI512∣+TP5) | 0.2848 |
第五光學實施例
請參照第6A圖及第6B圖,其中第6A圖繪示依照本創作第五光學實施例的一種透鏡組之光學成像系統50的示意圖,第6B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五光學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50的球差、像散及光學畸變曲線圖。由第6A圖可知,光學成像系統5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500、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紅外線濾光片570、成像面580以及影像感測元件590。
第一透鏡5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512為凸面,其像側面514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512具有一反曲點。
第二透鏡5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522為凸面,其像側面524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522具有二反曲點以及像側面524具有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5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532為凹面,其像側面534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532具有三反曲點以及像側面534具有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54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542為凹面,其像側面544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542具有二反曲點以及像側面544具有一反曲點。
紅外線濾光片5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四透鏡540及成像面580間且不影響光學成像系統50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九以及表十。
表九 第 五 光 學 實 施 例 透 鏡 數 據 | ||||||||
f(焦距)= 1.04102 mm ; f/HEP =1.4 ; HAF(半視角)= 44.0346 deg | ||||||||
表面 | 曲率半徑 | 厚度 (mm) | 材質 | 折射率 | 色散係數 | 焦距 | ||
0 | 被攝物 | 1E+18 | 600 | |||||
1 | 光圈 | 1E+18 | -0.020 | |||||
2 | 第一透鏡 | 0.890166851 | 0.210 | 塑膠 | 1.545 | 55.96 | 1.587 | |
3 | -29.11040115 | -0.010 | ||||||
4 | 1E+18 | 0.116 | ||||||
5 | 第二透鏡 | 10.67765398 | 0.170 | 塑膠 | 1.642 | 22.46 | -14.569 | |
6 | 4.977771922 | 0.049 | ||||||
7 | 第三透鏡 | -1.191436932 | 0.349 | 塑膠 | 1.545 | 55.96 | 0.510 | |
8 | -0.248990674 | 0.030 | ||||||
9 | 第四透鏡 | -38.08537212 | 0.176 | 塑膠 | 1.642 | 22.46 | -0.569 | |
10 | 0.372574476 | 0.152 | ||||||
11 | 紅外線 濾光片 | 1E+18 | 0.210 | BK_7 | 1.517 | 64.13 | ||
12 | 1E+18 | 0.185 | ||||||
13 | 成像面 | 1E+18 | 0.005 | |||||
參考波長為555 nm; 擋光位置:第4面其通光孔半徑0.360 mm |
表十、第五光學實施例之非球面係數
表十 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2 | 3 | 5 | 6 | 7 | 8 |
k = | -1.106629E+00 | 2.994179E-07 | -7.788754E+01 | -3.440335E+01 | -8.522097E-01 | -4.735945E+00 |
A4 = | 8.291155E-01 | -6.401113E-01 | -4.958114E+00 | -1.875957E+00 | -4.878227E-01 | -2.490377E+00 |
A6= | -2.398799E+01 | -1.265726E+01 | 1.299769E+02 | 8.568480E+01 | 1.291242E+02 | 1.524149E+02 |
A8 = | 1.825378E+02 | 8.457286E+01 | -2.736977E+03 | -1.279044E+03 | -1.979689E+03 | -4.841033E+03 |
A10= | -6.211133E+02 | -2.157875E+02 | 2.908537E+04 | 8.661312E+03 | 1.456076E+04 | 8.053747E+04 |
A12 = | -4.719066E+02 | -6.203600E+02 | -1.499597E+05 | -2.875274E+04 | -5.975920E+04 | -7.936887E+05 |
A14 =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2.992026E+05 | 3.764871E+04 | 1.351676E+05 | 4.811528E+06 |
A16 =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1.329001E+05 | -1.762293E+07 |
A18 =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3.579891E+07 |
A20 =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0.000000E+00 | -3.094006E+07 |
表十 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9 | 10 | ||||
k = | -2.277155E+01 | -8.039778E-01 | ||||
A4 = | 1.672704E+01 | -7.613206E+00 | ||||
A6= | -3.260722E+02 | 3.374046E+01 | ||||
A8 = | 3.373231E+03 | -1.368453E+02 | ||||
A10= | -2.177676E+04 | 4.049486E+02 | ||||
A12 = | 8.951687E+04 | -9.711797E+02 | ||||
A14 = | -2.363737E+05 | 1.942574E+03 | ||||
A16 = | 3.983151E+05 | -2.876356E+03 | ||||
A18 = | -4.090689E+05 | 2.562386E+03 | ||||
A20 = | 2.056724E+05 | -9.943657E+02 |
第五光學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光學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光學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依據表九及表十可得到下列條件式數値:
第五光學實施例 (使用主要參考波長 555 nm) | |||||
InRS41 | InRS42 | HVT41 | HVT42 | ODT% | TDT% |
-0.07431 | 0.00475 | 0.00000 | 0.53450 | 2.09403 | 0.84704 |
∣f/f1│ | ∣f/f2│ | ∣f/f3│ | ∣f/f4│ | ∣f1/f2│ | ∣f2/f3│ |
0.65616 | 0.07145 | 2.04129 | 1.83056 | 0.10890 | 28.56826 |
ΣPPR | ΣNPR | ΣPPR /│ΣNPR∣ | ΣPP | ΣNP | f1/ΣPP |
2.11274 | 2.48672 | 0.84961 | -14.05932 | 1.01785 | 1.03627 |
f4/ΣNP | IN12 / f | IN23 / f | IN34 / f | TP3 / f | TP4 / f |
1.55872 | 0.10215 | 0.04697 | 0.02882 | 0.33567 | 0.16952 |
InTL | HOS | HOS / HOI | InS/ HOS | InTL / HOS | ΣTP / InTL |
1.09131 | 1.64329 | 1.59853 | 0.98783 | 0.66410 | 0.83025 |
(TP1+IN12) / TP2 | (TP4+IN34) / TP3 | TP1 / TP2 | TP3 / TP4 | IN23/(TP2+IN23+TP3) | |
1.86168 | 0.59088 | 1.23615 | 1.98009 | 0.08604 | |
│InRS41│/TP4 | │InRS42│/TP4 | HVT42/ HOI | HVT42/ HOS | ||
0.4211 | 0.0269 | 0.5199 | 0.3253 | ||
HOI | |||||
1.028 mm | |||||
PSTA | PLTA | NSTA | NLTA | SSTA | SLTA |
-0.029 mm | -0.023 mm | -0.011 mm | -0.024 mm | 0.010 mm | 0.011 mm |
依據表九及表十可得到下列條件式數値:
第五光學實施例反曲點相關數值 (使用主要參考波長 555 nm) | |||||||
HIF111 | 0.28454 | HIF111/HOI | 0.27679 | SGI111 | 0.04361 | │SGI111∣/(│SGI111∣+TP1) | 0.17184 |
HIF211 | 0.04198 | HIF211/HOI | 0.04083 | SGI211 | 0.00007 | │SGI211∣/(│SGI211∣+TP2) | 0.00040 |
HIF212 | 0.37903 | HIF212/HOI | 0.36871 | SGI212 | -0.03682 | │SGI212∣/(│SGI212∣+TP2) | 0.17801 |
HIF221 | 0.25058 | HIF221/HOI | 0.24376 | SGI221 | 0.00695 | ∣SGI221│/(∣SGI221│+TP2) | 0.03927 |
HIF311 | 0.14881 | HIF311/HOI | 0.14476 | SGI311 | -0.00854 | │SGI311∣/(│SGI311∣+TP3) | 0.02386 |
HIF312 | 0.31992 | HIF312/HOI | 0.31120 | SGI312 | -0.01783 | │SGI312∣/(│SGI312∣+TP3) | 0.04855 |
HIF313 | 0.32956 | HIF313/HOI | 0.32058 | SGI313 | -0.01801 | │SGI313∣/(│SGI313∣+TP3) | 0.04902 |
HIF321 | 0.36943 | HIF321/HOI | 0.35937 | SGI321 | -0.14878 | ∣SGI321│/(∣SGI321│+TP3) | 0.29862 |
HIF411 | 0.01147 | HIF411/HOI | 0.01116 | SGI411 | -0.00000 | │SGI411∣/(│SGI411∣+TP4) | 0.00001 |
HIF412 | 0.22405 | HIF412/HOI | 0.21795 | SGI412 | 0.01598 | │SGI412∣/(│SGI412∣+TP4) | 0.08304 |
HIF421 | 0.24105 | HIF421/HOI | 0.23448 | SGI421 | 0.05924 | ∣SGI421│/(∣SGI421│+TP4) | 0.25131 |
依據表九及表十可得到輪廓曲線長度相關之數値:
第五光學實施例 (使用主要參考波長 555 nm) | ||||||
ARE | 1/2(HEP) | ARE value | ARE-1/2(HEP) | 2(ARE/HEP) % | TP | ARE /TP (%) |
11 | 0.368 | 0.374 | 0.00578 | 101.57% | 0.210 | 178.10% |
12 | 0.366 | 0.368 | 0.00240 | 100.66% | 0.210 | 175.11% |
21 | 0.372 | 0.375 | 0.00267 | 100.72% | 0.170 | 220.31% |
22 | 0.372 | 0.371 | -0.00060 | 99.84% | 0.170 | 218.39% |
31 | 0.372 | 0.372 | -0.00023 | 99.94% | 0.349 | 106.35% |
32 | 0.372 | 0.404 | 0.03219 | 108.66% | 0.349 | 115.63% |
41 | 0.372 | 0.373 | 0.00112 | 100.30% | 0.176 | 211.35% |
42 | 0.372 | 0.387 | 0.01533 | 104.12% | 0.176 | 219.40% |
ARS | EHD | ARS value | ARS-EHD | (ARS/EHD)% | TP | ARS / TP (%) |
11 | 0.368 | 0.374 | 0.00578 | 101.57% | 0.210 | 178.10% |
12 | 0.366 | 0.368 | 0.00240 | 100.66% | 0.210 | 175.11% |
21 | 0.387 | 0.391 | 0.00383 | 100.99% | 0.170 | 229.73% |
22 | 0.458 | 0.460 | 0.00202 | 100.44% | 0.170 | 270.73% |
31 | 0.476 | 0.478 | 0.00161 | 100.34% | 0.349 | 136.76% |
32 | 0.494 | 0.538 | 0.04435 | 108.98% | 0.349 | 154.02% |
41 | 0.585 | 0.624 | 0.03890 | 106.65% | 0.176 | 353.34% |
42 | 0.798 | 0.866 | 0.06775 | 108.49% | 0.176 | 490.68% |
第六光學實施例
請參照第7A圖及第7B圖,其中第7A圖繪示依照本創作第六光學實施例的一種透鏡組之光學成像系統60的示意圖,第7B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六光學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60的球差、像散及光學畸變曲線圖。由第7A圖可知,光學成像系統6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610、光圈600、第二透鏡620、第三透鏡630、紅外線濾光片670、成像面680以及影像感測元件690。
第一透鏡6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612為凸面,其像側面614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6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622為凹面,其像側面624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624具有一反曲點。
第三透鏡6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632為凸面,其像側面634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632具有二反曲點以及像側面634具有一反曲點。
紅外線濾光片6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三透鏡630及成像面680間且不影響光學成像系統60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十一以及表十二。
表十一 第 六 光 學 實 施 例 透 鏡 數 據 | ||||||||
f(焦距)= 2.41135 mm ; f/HEP =2.22 ; HAF(半視角)= 36 deg | ||||||||
表面 | 曲率半徑 | 厚度 (mm) | 材質 | 折射率 | 色散係數 | 焦距 | ||
0 | 被攝物 | 1E+18 | 600 | |||||
1 | 第一透鏡 | 0.840352226 | 0.468 | 塑膠 | 1.535 | 56.27 | 2.232 | |
2 | 2.271975602 | 0.148 | ||||||
3 | 光圈 | 1E+18 | 0.277 | |||||
4 | 第二透鏡 | -1.157324239 | 0.349 | 塑膠 | 1.642 | 22.46 | -5.221 | |
5 | -1.968404008 | 0.221 | ||||||
6 | 第三透鏡 | 1.151874235 | 0.559 | 塑膠 | 1.544 | 56.09 | 7.360 | |
7 | 1.338105159 | 0.123 | ||||||
8 | 紅外線 濾光片 | 1E+18 | 0.210 | BK7 | 1.517 | 64.13 | ||
9 | 1E+18 | 0.547 | ||||||
10 | 成像面 | 1E+18 | 0.000 | |||||
參考波長為555 nm; 擋光位置: 第1面其通光半徑0.640 mm | 0.025423 |
表十二、第六光學實施例之非球面係數
表十二 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1 | 2 | 4 | 5 | 6 | 7 |
k = | -2.019203E-01 | 1.528275E+01 | 3.743939E+00 | -1.207814E+01 | -1.276860E+01 | -3.034004E+00 |
A4 = | 3.944883E-02 | -1.670490E-01 | -4.266331E-01 | -1.696843E+00 | -7.396546E-01 | -5.308488E-01 |
A6= | 4.774062E-01 | 3.857435E+00 | -1.423859E+00 | 5.164775E+00 | 4.449101E-01 | 4.374142E-01 |
A8 = | -1.528780E+00 | -7.091408E+01 | 4.119587E+01 | -1.445541E+01 | 2.622372E-01 | -3.111192E-01 |
A10= | 5.133947E+00 | 6.365801E+02 | -3.456462E+02 | 2.876958E+01 | -2.510946E-01 | 1.354257E-01 |
A12 = | -6.250496E+00 | -3.141002E+03 | 1.495452E+03 | -2.662400E+01 | -1.048030E-01 | -2.652902E-02 |
A14= | 1.068803E+00 | 7.962834E+03 | -2.747802E+03 | 1.661634E+01 | 1.462137E-01 | -1.203306E-03 |
A16 = | 7.995491E+00 | -8.268637E+03 | 1.443133E+03 | -1.327827E+01 | -3.676651E-02 | 7.805611E-04 |
第六光學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光學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光學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依據表十一及表十二可得到下列條件式數値:
第六光學實施例 (使用主要參考波長 555 nm) | |||||
∣f/f1│ | ∣f/f2│ | ∣f/f3│ | ∣f1/f2│ | ∣f2/f3│ | TP1 / TP2 |
1.08042 | 0.46186 | 0.32763 | 2.33928 | 1.40968 | 1.33921 |
ΣPPR | ΣNPR | ΣPPR /│ΣNPR∣ | IN12 / f | IN23 / f | TP2 / TP3 |
1.40805 | 0.46186 | 3.04866 | 0.17636 | 0.09155 | 0.62498 |
TP2 / (IN12+TP2+IN23) | (TP1+IN12)/ TP2 | (TP3+IN23)/ TP2 | |||
0.35102 | 2.23183 | 2.23183 | |||
HOS | InTL | HOS / HOI | InS/ HOS | │ODT│% | │TDT│% |
2.90175 | 2.02243 | 1.61928 | 0.78770 | 1.50000 | 0.71008 |
HVT21 | HVT22 | HVT31 | HVT32 | HVT32/ HOI | HVT32/ HOS |
0.00000 | 0.00000 | 0.46887 | 0.67544 | 0.37692 | 0.23277 |
HOI | |||||
1.792 mm | |||||
PLTA | PSTA | NLTA | NSTA | SLTA | SSTA |
-0.002 mm | 0.008 mm | 0.006 mm | -0.008 mm | -0.007 mm | 0.006 mm |
依據表十一及表十二可得到下列條件式數値:
第六光學實施例反曲點相關數值 (使用主要參考波長 555 nm) | |||||||
HIF221 | 0.5599 | HIF221/HOI | 0.3125 | SGI221 | -0.1487 | ∣SGI221│/(∣SGI221│+TP2) | 0.2412 |
HIF311 | 0.2405 | HIF311/HOI | 0.1342 | SGI311 | 0.0201 | │SGI311∣/(│SGI311∣+TP3) | 0.0413 |
HIF312 | 0.8255 | HIF312/HOI | 0.4607 | SGI312 | -0.0234 | │SGI312∣/(│SGI312∣+TP3) | 0.0476 |
HIF321 | 0.3505 | HIF321/HOI | 0.1956 | SGI321 | 0.0371 | ∣SGI321│/(∣SGI321│+TP3) | 0.0735 |
依據表十一及表十二可得到輪廓曲線長度相關之數値:
第六光學實施例 (使用主要參考波長 555 nm) | ||||||
ARE | 1/2(HEP) | ARE value | ARE-1/2(HEP) | 2(ARE/HEP) % | TP | ARE /TP (%) |
11 | 0.546 | 0.598 | 0.052 | 109.49% | 0.468 | 127.80% |
12 | 0.500 | 0.506 | 0.005 | 101.06% | 0.468 | 108.03% |
21 | 0.492 | 0.528 | 0.036 | 107.37% | 0.349 | 151.10% |
22 | 0.546 | 0.572 | 0.026 | 104.78% | 0.349 | 163.78% |
31 | 0.546 | 0.548 | 0.002 | 100.36% | 0.559 | 98.04% |
32 | 0.546 | 0.550 | 0.004 | 100.80% | 0.559 | 98.47% |
ARS | EHD | ARS value | ARS-EHD | (ARS/EHD)% | TP | ARS / TP (%) |
11 | 0.640 | 0.739 | 0.099 | 115.54% | 0.468 | 158.03% |
12 | 0.500 | 0.506 | 0.005 | 101.06% | 0.468 | 108.03% |
21 | 0.492 | 0.528 | 0.036 | 107.37% | 0.349 | 151.10% |
22 | 0.706 | 0.750 | 0.044 | 106.28% | 0.349 | 214.72% |
31 | 1.118 | 1.135 | 0.017 | 101.49% | 0.559 | 203.04% |
32 | 1.358 | 1.489 | 0.131 | 109.69% | 0.559 | 266.34% |
本創作之光學成像系統可視需求藉由不同片數之透鏡達到降低所需機構空間。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雖然本創作已參照其例示性實施例而特別地顯示及描述,將為所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所理解的是,於不脫離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定義之本創作之精神與範疇下可對其進行形式與細節上之各種變更。
10、20、30、40、50、60‧‧‧光學成像系統
100、200、300、400、500、6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第一透鏡
112、212、312、412、512、612‧‧‧物側面
114、214、314、414、514、614‧‧‧像側面
120、220、320、420、520、620‧‧‧第二透鏡
122、222、322、422、522、622‧‧‧物側面
124、224、324、424、524、624‧‧‧像側面
130、230、330、430、530、630‧‧‧第三透鏡
132、232、332、432、532、632‧‧‧物側面
134、234、334、434、534、634‧‧‧像側面
140、240、340、440、540‧‧‧第四透鏡
142、242、342、442、542‧‧‧物側面
144、244、344、444、544‧‧‧像側面
150、250、350、450‧‧‧第五透鏡
152、252、352、452‧‧‧物側面
154、254、354、454‧‧‧像側面
160、260、360‧‧‧第六透鏡
162、262、362‧‧‧物側面
164、264、364‧‧‧像側面
270‧‧‧第七透鏡
272‧‧‧物側面
274‧‧‧像側面
180、280、380、480、570、670‧‧‧紅外線濾光片
190、290、390、490、580、680‧‧‧成像面
192、292、392、492、590、690‧‧‧影像感測元件
0000‧‧‧行動載具
0001‧‧‧換檔器具
0002‧‧‧駕駛座
0003‧‧‧安全帶
0004‧‧‧動力系統
0005‧‧‧方向盤
0006‧‧‧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0010‧‧‧駕駛狀態偵測裝置
0011‧‧‧生理狀態偵測模組
0012‧‧‧影像擷取模組
0013‧‧‧心律偵測模組
0014‧‧‧血壓偵測模組
0015‧‧‧血液成份偵測模組
0016‧‧‧酒精濃度偵測模組
0017‧‧‧呼吸速率偵測模組
0018‧‧‧亮度感測器
0020‧‧‧儲存模組
0022‧‧‧運算模組
0030‧‧‧更新模組
0040‧‧‧警示裝置
0042‧‧‧穿戴裝置
0043‧‧‧本體
0050‧‧‧控制裝置
0052‧‧‧啟動裝置
0053‧‧‧啟動按鈕
0060‧‧‧車輛狀態偵測裝置
0062‧‧‧警示元件
0064‧‧‧顯示裝置
0100‧‧‧車用電子後視鏡
0110‧‧‧殻體
0112‧‧‧眩光感測器
0114‧‧‧框膠
0120‧‧‧第一透光組件
0122‧‧‧第一收光面
0124‧‧‧第一出光面
0130‧‧‧第二透光組件
0132‧‧‧第二收光面
0134‧‧‧第二出光面
0140‧‧‧電光介質層
0150‧‧‧透光電極
0160‧‧‧透明導電層
0170‧‧‧電性連接件
0180‧‧‧控制元件
0190‧‧‧反射層
本創作上述及其他特徵將藉由參照附圖詳細說明。
第1A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一系統實施例的行動載具輔助系統方塊圖;
第1B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一系統實施例的行動載具輔助系統設置於行動載具之示意圖;
第1C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一系統實施例的穿戴裝置示意圖。
第1D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一系統實施例的車用電子後視鏡立體示意圖。
第1E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一系統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短邊側剖面示意圖;
第2A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一光學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2B圖由左至右依序繪示本創作第一光學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學畸變之曲線圖;
第3A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二光學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3B圖由左至右依序繪示本創作第二光學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學畸變之曲線圖;
第4A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三光學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4B圖由左至右依序繪示本創作第三光學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學畸變之曲線圖;
第5A圖係繪示本創作第四光學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5B圖由左至右依序繪示本創作第四光學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學畸變之曲線圖;
第6A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五光學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6B圖由左至右依序繪示本創作第五光學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學畸變之曲線圖;
第7A圖係繪示本創作第六光學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7B圖由左至右依序繪示本創作第六光學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學畸變之曲線圖。
第1A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一系統實施例的行動載具輔助系統方塊圖;
第1B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一系統實施例的行動載具輔助系統設置於行動載具之示意圖;
第1C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一系統實施例的穿戴裝置示意圖。
第1D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一系統實施例的車用電子後視鏡立體示意圖。
第1E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一系統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短邊側剖面示意圖;
第2A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一光學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2B圖由左至右依序繪示本創作第一光學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學畸變之曲線圖;
第3A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二光學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3B圖由左至右依序繪示本創作第二光學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學畸變之曲線圖;
第4A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三光學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4B圖由左至右依序繪示本創作第三光學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學畸變之曲線圖;
第5A圖係繪示本創作第四光學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5B圖由左至右依序繪示本創作第四光學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學畸變之曲線圖;
第6A圖係繪示本創作第五光學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6B圖由左至右依序繪示本創作第五光學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學畸變之曲線圖;
第7A圖係繪示本創作第六光學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7B圖由左至右依序繪示本創作第六光學實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學畸變之曲線圖。
Claims (41)
- 一種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包含:
一駕駛狀態偵測裝置,包含有一生理狀態偵測模組、一儲存模組及一運算模組;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用以偵測一駕駛者的至少一生理狀態;該儲存模組設置於一行動載具中,且儲存有對應該至少一生理狀態的容許參數;該運算模組設置於該行動載具中,且訊號連接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與該儲存模組,以偵測該駕駛者之該或該等生理狀態是否超出該容許參數並產生對應之一偵測訊號;以及
一警示裝置,電性連接該運算模組,用以接收到該駕駛者之該或該等生理狀態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一警示訊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更包含一控制裝置設置於該行動載具並電性連接該運算模組與該儲存模組;該儲存模組更儲存有超出該容許參數與否所對應之作動模式;該控制裝置依據所接收該駕駛者之該或該等生理狀是否超出該容許參數之偵測訊號,自該儲存模組讀取對應之作動模式控制該行動載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更包含一啟動裝置訊號連接該控制裝置,且該駕駛者可操作該啟動裝置而啟動或關閉該行動載具之一動力系統;當該行動載具處於該動力系統關閉之狀態,且該駕駛者操作該啟動裝置欲啟動該動力系統,而該控制裝置接收該駕駛者該或該等生理狀未超出該容許參數之偵測訊號時,以允許該動力系統啟動的作動模式控制該行動載具;當該行動載具處於該動力系統關閉之狀態,且該駕駛者操作該啟動裝置欲啟動該動力系統,而該控制裝置接收該駕駛者至少一該生理狀態超出該容許參數之偵測訊號時,以禁止該動力系統啟動的作動模式控制該行動載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係設置於該啟動裝置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啟動裝置係設置於該行動載具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當該行動載具處於該動力系統啟動之狀態,且該控制裝置接收該駕駛者至少一該生理狀態超出該容許參數之偵測訊號持續一預定時間時,該控制裝置以自動駕駛的作動模式控制該行動載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更包含一車輛狀態偵測裝置;該車輛狀態偵測裝置設置於該行動載具,用以偵測該行動載具之行駛狀態並產生一狀態訊號;該控制裝置更電性連接該狀態偵測裝置,用以依據該狀態訊號控制該行動載具自動駕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儲存模組更儲存有至少一緊急聯絡人資訊,且該警示裝置更電性連接該儲存模組,以發送該警示訊息至該緊急聯絡人資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包含一警示元件電性連接該警示裝置,用以當該警示裝置發出該警示訊息時產生對應之光線、聲音、震動或是物理碰觸該駕駛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更包含一顯示裝置電性連接該警示裝置以顯示該警示訊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顯示裝置係以圖像與文字至少其中一者之方式顯示該警示訊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顯示裝置是一車用電子後視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顯示裝置包含:
一第一透光組件,其具有
一第一收光面;及
一第一出光面,一影像係由該第一收光面入射至該第一透光組件,並由該第一出光面出射;
一第二透光組件,係設置於該第一出光面上,並與該第一透光組件形成一間隙,並包含:
一第二收光面;及
一第二出光面,該影像係由該第一出光面出射至該第二透光組件,並由該第二出光面出射;
一電光介質層,係設置於該第一透光組件之該第一出光面及該第二透光組件之該第二收光面所形成之該間隙之間;
至少一透光電極,配置於該第一透光組件以及該電光介質層之間;
至少一反射層,其中該電光介質層配置於該第一透光組件以及該反射層之間;
至少一透明導電層,配置於該電光介質層以及該反射層之間;
至少一電性連接件,係與該電光介質層相連接,並傳輸一電能至該電光介質層,改變該電光介質層之一透明度;以及
至少一控制元件,係與該電性連接件相連接,當超過一亮度之光線產生於該影像時,該控制元件係控制該電性連接件對該電光介質層提供該電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係設置於該駕駛者之一穿戴裝置上,而可隨該駕駛者進入或離開該行動載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包含有一影像擷取模組用以至少擷取該行動載具中於該駕駛者處的一駕駛影像,該運算模組以該駕駛影像判斷該駕駛者之該或該等生理狀態是否超出該容許參數,並產生對應之該偵測訊號;
另外,該影像擷取模組包含有一透鏡組,且該透鏡組包含有至少兩片具有屈光力之透鏡;此外,該透鏡組更滿足下列條件:
1.0≦ f /HEP≦ 10.0;
0 deg<HAF≦ 150 deg; 及
0.9≦ 2(ARE/HEP)≦ 2.0
其中, f為該透鏡組的焦距;HEP為該透鏡組之入射瞳直徑;HAF為該透鏡組之最大可視角度的一半;ARE係以該透鏡組中任一透鏡之任一透鏡表面與光軸的交點為起點,並以距離光軸1/2入射瞳直徑之垂直高度處的位置為終點,沿著該透鏡表面的輪廓所得之輪廓曲線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運算模組依據該駕駛影像所分析之該駕駛者的生理狀態為該駕駛者之視線方向是否朝向該行動載具之行進方向、視線改變之時間、視線改變之頻率、眼睛閉合之時間與眨眼之頻率至少其中一者,且該儲存模組中儲存有對應之容許參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更包含有一心律偵測模組,用以供該駕駛者碰觸,且所偵測之該駕駛者的生理狀態為心律或心律變化,且該儲存模組中儲存有對應之容許參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警示裝置接收到該影像擷取模組與該心律偵測模組所偵測之生理狀態皆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警示裝置接收到該影像擷取模組與該心律偵測模組所偵測之生理狀態其中一者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更包含有一血壓偵測模組,用以供該駕駛者碰觸,所偵測之該駕駛者的生理狀態為血壓或血壓變化,且該儲存模組中儲存有對應之容許參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警示裝置接收到該影像擷取模組與該血壓偵測模組所偵測之生理狀態皆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警示裝置接收到該影像擷取模組與該血壓偵測模組所偵測之生理狀態其中一者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更包含有一血液成份偵測模組,且所偵測之該駕駛者的生理狀態為血液中的酒精濃度、血氧濃度或血糖濃度,且該儲存模組中儲存有對應之容許參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警示裝置接收到該影像擷取模組與該血液成份偵測模組所偵測之生理狀態皆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警示裝置接收到該影像擷取模組與該血液成份偵測模組所偵測之生理狀態其中一者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更包含有一酒精濃度偵測模組,且所偵測之該駕駛者的生理狀態為呼出之氣體或是血液中的酒精濃度,且該儲存模組中儲存有對應之容許參數,且該警示裝置接收到該酒精濃度偵測模組所偵測之生理狀態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更包含一控制裝置以及一啟動裝置,該控制裝置設置於該行動載具並電性連接該運算模組與該儲存模組;該啟動裝置訊號連接該控制裝置,且該駕駛者可操作該啟動裝置而啟動或關閉該行動載具之一動力系統;當該行動載具處於該動力系統關閉之狀態,且該駕駛者操作該啟動裝置欲啟動該動力系統,而該控制裝置接收該酒精濃度偵測模組所偵測之生理狀態未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以允許該動力系統啟動的作動模式控制該行動載具;當該行動載具處於該動力系統關閉之狀態,且該駕駛者操作該啟動裝置欲啟動該動力系統,而該控制裝置接收該酒精濃度偵測模組所偵測之生理狀態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以禁止該動力系統啟動的作動模式控制該行動載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酒精濃度偵測模組係設置於該啟動裝置上,該啟動裝置設置於該行動載具中,該啟動裝置具有一啟動按鈕,該駕駛者可透過按壓該啟動按鈕來操作該啟動裝置而啟動或關閉該動力系統。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酒精濃度偵測模組係設置於該行動載具之一換檔器具上,該駕駛者操控該換檔器具而切換該行動載具之行駛狀態,且當該駕駛者操控該換檔器具時,其手部會接觸該換檔器具上之該酒精濃度偵測模組。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係設置於該駕駛者之一穿戴裝置上,而可隨該駕駛者進入或離開該行動載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更包含有一呼吸速率偵測模組,用以偵測該駕駛者之呼吸速率,且所偵測之該駕駛者的生理狀態為呼吸速率,且該儲存模組中儲存有對應之容許參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警示裝置接收到該影像擷取模組與該呼吸速率偵測模組之生理狀態皆超出該容許參數之該偵測訊號時,產生該警示訊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更包含有一更新模組電性連接該儲存模組,以更新該儲存模組所儲存之該或該些容許參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生理狀態偵測模組更包含有一亮度感測器電性連接該影像擷取模組,用以至少對該影像擷取模組擷取影像之方向進行亮度偵測,且當該亮度感測器所測得之亮度大於一上閥值時,該影像擷取模組以降低進光量之方式擷取該駕駛影像,而當該亮度感測器所測得之亮度小於一下閥值時,該影像擷取模組以增加進光量之方式擷取該駕駛影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透鏡組更滿足下列條件:
0.9≦ARS/EHD≦2.0;其中,ARS係以該透鏡組中任一透鏡之任一透鏡表面與光軸的交點為起點,並以該透鏡表面之最大有效半徑處為終點,沿著該透鏡表面的輪廓所得之輪廓曲線長度;EHD為該透鏡組中任一透鏡之任一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透鏡組更滿足下列條件:
PLTA≦100 µm;PSTA≦100 µm;NLTA≦100 µm;
NSTA≦100 µm;SLTA≦100 µm;SSTA≦100 µm;以及│TDT│< 250 %;
其中,先定義HOI為該影像擷取模組之成像面上垂直於光軸之最大成像高度;PLTA為該影像擷取模組的正向子午面光扇之可見光最長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PSTA為該影像擷取模組的正向子午面光扇之可見光最短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NLTA為該影像擷取模組的負向子午面光扇之可見光最長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NSTA為該影像擷取模組的負向子午面光扇之可見光最短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SLTA為該影像擷取模組的弧矢面光扇之可見光最長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SSTA為該影像擷取模組的弧矢面光扇之可見光最短工作波長通過該入射瞳邊緣並入射在該成像面上0.7HOI處之橫向像差;TDT為該影像擷取模組於結像時之TV畸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透鏡組包含四片具有屈折力之透鏡,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以及一第四透鏡,且該透鏡組滿足下列條件:
0.1≦InTL/HOS≦0.95;其中,HOS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該影像擷取模組之成像面於光軸上之距離;InTL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於光軸上之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透鏡組包含五片具有屈折力之透鏡,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以及一第五透鏡,且該透鏡組滿足下列條件:
0.1≦InTL/HOS≦0.95;
其中,HOS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該影像擷取模組之成像面於光軸上之距離;InTL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該第五透鏡之像側面於光軸上之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透鏡組包含六片具有屈折力之透鏡,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且該透鏡組滿足下列條件:
0.1≦InTL/HOS≦0.95;
其中,HOS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該成像面於光軸上之距離;InTL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該第六透鏡之像側面於光軸上之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透鏡組包含七片具有屈折力之透鏡,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以及一第七透鏡,且該透鏡組滿足下列條件:0.1≦InTL/HOS≦0.95;其中,HOS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該影像擷取模組之成像面於光軸上之距離;InTL為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該第七透鏡之像側面於光軸上之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其中該透鏡組更包括一光圈,且該光圈滿足下列公式:0.2≦InS/HOS≦1.1;其中,InS為該光圈至該影像擷取模組之成像面於光軸上之距離;HOS為該透鏡組最遠離該成像面之透鏡表面至該成像面於光軸上之距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05311U TWM585412U (zh) | 2019-04-30 | 2019-04-30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05311U TWM585412U (zh) | 2019-04-30 | 2019-04-30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85412U true TWM585412U (zh) | 2019-10-21 |
Family
ID=69053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205311U TWM585412U (zh) | 2019-04-30 | 2019-04-30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8541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49323B (zh) * | 2019-04-30 | 2021-12-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TWI769786B (zh) * | 2021-04-16 | 2022-07-01 | 國立中興大學 | 疲勞檢測裝置及疲勞檢測方法 |
-
2019
- 2019-04-30 TW TW108205311U patent/TWM585412U/zh unknown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49323B (zh) * | 2019-04-30 | 2021-12-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US11498419B2 (en) | 2019-04-30 | 2022-11-15 | Ability Opto-Electron Ics Technology Co., Ltd. | Movable carrier auxiliary system |
TWI769786B (zh) * | 2021-04-16 | 2022-07-01 | 國立中興大學 | 疲勞檢測裝置及疲勞檢測方法 |
EP4074249A1 (en) | 2021-04-16 | 2022-10-19 |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 Method and detecting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iredness of user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86307B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及其制動控制方法 | |
TWI718467B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
TWI784172B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及其停車輔助方法 | |
TW202031540A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 |
TWI786311B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及其停車控制方法 | |
US11312370B2 (en) | Movable carrier auxiliary system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 |
TWI749323B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
TWM578804U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
TW202027031A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
TWI718466B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及車輛輔助系統 | |
TWM585938U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
TWM583818U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
TWM585412U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
TWM579603U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
US11138454B2 (en) | Movable carrier auxiliary system | |
TWI740085B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
TWM580051U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及車輛輔助系統 | |
TW202031539A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
TWM585220U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
TWM583396U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
TWM585732U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
TWM580054U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 |
TWM579728U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及車用電子後視鏡 | |
TWM579729U (zh) |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