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3898U - 樞軸結構 - Google Patents

樞軸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3898U
TWM583898U TW108209756U TW108209756U TWM583898U TW M583898 U TWM583898 U TW M583898U TW 108209756 U TW108209756 U TW 108209756U TW 108209756 U TW108209756 U TW 108209756U TW M583898 U TWM583898 U TW M58389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rotating
component
rotating shaft
rotat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9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川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9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3898U/zh
Publication of TWM583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3898U/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種樞軸結構,包含承載組件、第一轉動組件、第二轉動組件以及限位件。第一轉動組件樞設於承載組件。第二轉動組件樞設於承載組件。限位件樞設於承載組件且與第一轉動組件及第二轉動組件的其中之一形成限位,限位件的轉動軸心分別與第一轉動組件以及第二轉動組件的轉動軸心之連線構成一夾角。

Description

樞軸結構
本案與樞軸結構有關。
一般的雙頁式裝置諸如筆記型電腦或智慧型行動裝置通常是透過樞軸結構進行樞接。以雙軸式樞軸結構來說,雙軸式樞軸結構包含可分別轉動的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分別連接於雙頁式裝置的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透過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的轉動使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形成開合的動作。而一般雙軸式樞軸結構的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之間必須設置其他配合結構,而導致雙軸式樞軸結構的厚度大幅增加,而難以適用於輕薄型的雙頁式裝置。
本案提供一種樞軸結構,包含承載組件、第一轉動組件、第二轉動組件以及限位件。第一轉動組件樞設於承載組件。第二轉動組件樞設於承載組件。限位件樞設於承載組件且與第一轉動組件及第二轉動組件的其中之一形成限位,限位件的轉動軸心分別與第一轉動組件以及第二轉動組件的轉動軸心之連線構成一夾角。
請配合參閱圖1及圖2,圖1為本案樞軸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圖2為本案樞軸結構之一實施例的局部結構分解示意圖。圖1及圖2繪示之樞軸結構適用於包含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且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可相對啟閉的雙頁式裝置,雙頁式裝置可以但不限於是雙頁式電子裝置。前述雙頁式電子裝置例如但不限於是筆記型電腦、顯示面板、智慧型行動裝置或其他輸出/輸入裝置。
參閱圖1至圖3,本案樞軸結構之一實施例包含承載組件10、第一轉動組件20、第二轉動組件30以及限位件40。第一轉動組件20、第二轉動組件30以及限位件40分別樞設於承載組件10,限位件40的轉動軸心分別與第一轉動組件20、第二轉動組件30的轉動軸心之連線構成一夾角θ,且限位件40係與第一轉動組件20及第二轉動組件30的其中之一形成限位。
藉此,樞軸結構的第一轉動組件20及第二轉動組件30得以交替轉動,提供具有特定轉動順序的樞軸功能。此外,限位件40的轉動軸心偏離於第一轉動組件20及第二轉動組件30的轉動軸心之連線上,據此縮小第一轉動組件20及第二轉動組件30之間的厚度距離,而能更為適配於薄型化的裝置。
參閱圖2及圖3,承載組件10係用以承載樞接第一轉動組件20、第二轉動組件30以及限位件40。一實施例中,承載組件10具有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以及第三通孔13以分別供第一轉動組件20、第二轉動組件30以及限位件40可轉動地穿設。進一步地,第一通孔11具有第一圓心O1,第二通孔12具有第二圓心O2,第三通孔13具有第三圓心O3,第一圓心O1、第二圓心O2及第三圓心O3的連線非為一直線。換言之,第一圓心O1、第二圓心O2及第三圓心O3的連線會構成一夾角θ。且在此實施例中,第三圓心O3是位在第一圓心O1與第二圓心O2的連線之中垂線L上,意即,第三圓心O3分別與第一圓心O1及第二圓心O2之間的距離相同。
基於此,第一轉動組件20樞設於第一通孔11而以第一圓心O1為轉動軸心轉動;第二轉動組件30樞設於第二通孔12而以第二圓心O2為轉動軸心轉動;限位件40樞設於第三通孔13而以第三圓心O3為轉動軸心轉動。
參閱圖2,一實施例中,承載組件10可以但不限於是由複數外輪廓相對應的承載片體101重疊所構成。在此實施例中,各承載片體101均分別開設有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及第三通孔13。在此實施例中,承載組件10可以更包含扭力片14,扭力片14為中心具有穿孔的片體,每兩承載片體101之間分別設置二扭力片14以供需有扭力輸出的構件穿設,每兩承載片體101之間的二扭力片14分別對應於第一通孔11及第二通孔12的位置。藉此,第一轉動組件20及第二轉動組件30可以成為具有扭力的輸出。在此,扭力片14與第一轉動組件20及第二轉動組件30之間產生扭力的方式是透過扭力片14與第一轉動組件20、第二轉動組件30之間的結構干涉來達成。
在此實施例中,由於承載組件10是由複數承載片體101結合扭力片14組成,因此,扭力片14可以更為輕意地被取出以改變數量或不同形式以調整不同的輸出扭力值。
參閱圖2及圖3,一實施例中,第一轉動組件20包含第一轉軸21、第一連接件22及第一限位塊23。第一轉軸21可轉動地穿設於承載組件10的第一通孔11,且第一轉軸21的兩端穿出第一通孔11。第一連接件22固定於第一轉軸21穿出第一通孔11的一端,第一限位塊23固定於第一轉軸21穿出第一通孔11的另一端。
一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22為平板片體結構以適於平貼於外觀平坦的裝置,例如但不限於是適於平貼組設於顯示面板或主機。而第一限位塊23為空心套筒結構,第一限位塊23具有第一套孔231以及第一限位外輪廓232,第一限位塊23以第一套孔231穿套於第一轉軸21穿出第一通孔11的另一端並能與第一轉軸21同步轉動。
一實施例中,第一轉軸21穿出第一通孔11的另一端為非圓形軸,而第一套孔231的形狀為對應第一轉軸21穿出第一通孔11的另一端部分之形狀,藉此使第一限位塊23得以與第一轉軸21同步轉動。此外,第一限位外輪廓232為圓形輪廓,第一限位外輪廓232具有第一限位部2321,第一限位部2321為圓弧凹口結構。
參閱圖2及圖3,一實施例中,第二轉動組件30包含第二轉軸31、第二連接件32及第二限位塊33。第二轉軸31可轉動地穿設於承載組件10的第二通孔12,且第二轉軸31的兩端穿出第二通孔12。第二連接件32固定於第二轉軸31穿出第二通孔12的一端,第二限位塊33固定於第二轉軸31穿出第二通孔12的另一端。
一實施例中,第二連接件32為平板片體結構以適於平貼於外觀平坦的裝置,例如但不限於是適於平貼組設於顯示面板。而第二限位塊33為空心套筒結構,第二限位塊33具有第二套孔331以及第二限位外輪廓332,第二限位塊33以第二套孔331穿套於第二轉軸31穿出第二通孔12的另一端並能與第二轉軸31同步轉動。
一實施例中,第二轉軸31穿出第二通孔12的另一端為非圓形軸,而第二套孔331的形狀為對應第二轉軸31穿出第二通孔12的另一端部分之形狀,藉此使第二限位塊33得以與第二轉軸31同步轉動。此外,第二限位外輪廓332為尺寸相當於第一限位外輪廓232的圓形輪廓,且第二限位塊33的第二限位外輪廓332具有第二限位部3321,第二限位部3321為圓弧凹口結構。
參閱圖2至圖4,一實施例中,限位件40為凸輪結構並具有樞接部41及樞擺部42,樞接部41設置於樞擺部42上,且樞接部41為圓柱結構,樞擺部42的外觀輪廓則為非圓形。在此實施例中,樞擺部42具有第一側421及第二側422,第一側421及第二側422係以樞接部41為界而互為對稱的兩側邊。第一側421及第二側422為可分別套合於第一限位部2321及第二限位部3321的弧面。
參閱圖2至圖4,在此實施例中,限位件40以樞接部41可轉動地設置於承載組件10的第三通孔13。當限位件40可轉動地設置於乘載組件10時,限位件40的樞擺部42的第一側421相較於第二側422靠近第一轉動組件20,而第二側422相較於第一側421靠近第二轉動組件30。於此,第一轉動組件20與第二轉動組件30的其中之一限位於限位件40而止轉。
參閱圖3,一實施例中,當第一轉動組件20的第一連接件22與第二轉動組件30的第二連接件32位於同側且呈現相互平行的狀態時,第一轉動組件20的第一限位塊23以第一限位外輪廓232的第一限位部2321貼靠於限位件40的樞擺部42的第一側421,而第二轉動組件30的第二限位塊32以第二限位外輪廓332的第二限位部3321以外的部分貼靠於第二側422。在此狀況下,由於第一限位部2321係第一限位外輪廓232的凹陷處,因此限位件40的樞擺部42朝第一限位塊23樞擺,限位件40的第一側421得以對應容置入第一限位部2321,因此,第一限位塊23受限於限位件40而無法轉動,換言之,第一轉動組件20處於被限止的狀態。
在此,由於第二限位塊33是以圓形的第二限位外輪廓332貼靠於第二側422,因此,第二限位塊33相對於與限位件40可以自由轉動。也就是說,在此狀態下,僅有第二轉動組件30可以轉動,如此也就限定了結合於樞軸結構的機構的轉動順序。
參閱圖4,當第二轉動組件30轉動至第二限位塊33以第二限位外輪廓332的第二限位部3321對應至限位件40的第二側422位置時,第二限位塊33與限位件40之間產生空間,則限位件40的樞擺部42可以向第二限位塊33樞擺,當限位件40的樞擺部42的第二側422貼靠於第二限位部3321時,限位件40的第二側422容置入第二限位部3321,第二限位塊32受限於限位件40而無法轉動,而第一限位塊23則得以解除限位而能自由轉動。如此一來,樞軸結構的狀態改變成為第一轉動組件20可以自由轉動,而第二轉動組件30被限止的狀態。
進一步地,參閱圖3至圖5,此實施例中,第二轉動組件30的第二限位塊33可以轉動180度,而第一轉動組件20的第一限位塊23也可以轉動180度。如此一來,結合於第一轉動組件20及第二轉動組件30的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便能由平行相貼合的位置轉動180度至相反側的平行相貼合位置。藉此,本案之樞軸結構可提供雙頁式裝置的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分別轉動180度,並得以分段轉動以及限定轉動順序。
參閱圖6,一實施例中,樞軸結構的第一轉動組件20與第二轉動組件30的轉動範圍並不以前述實施例之180度為限,第一轉動組件20與第二轉動組件30之間的轉動範圍也可以被改變及限制。以圖6來說,圖6實施例與圖3的差異在於第二限位塊33的第二限位外輪廓332之第二限位部3321的位置不同,藉此就能改變第二轉動組件30由圖6視角的左側水平位置轉動至限止位置的範圍。
雖然本揭露已以一些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圍內,當可作些許更動及潤飾。因此本案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承載組件 101‧‧‧承載片體 11‧‧‧第一通孔 12‧‧‧第二通孔 13‧‧‧第三通孔 14‧‧‧扭力片 20‧‧‧第一轉動組件 21‧‧‧第一轉軸 22‧‧‧第一連接件 23‧‧‧第一限位塊 231‧‧‧第一套孔 232‧‧‧第一限位外輪廓 2321‧‧‧第一線位部 30‧‧‧第二轉動組件 31‧‧‧第二轉軸 32‧‧‧第二連接件 33‧‧‧第二限位塊 331‧‧‧第二套孔 332‧‧‧第二限位外輪廓 3321‧‧‧第二限位部 40‧‧‧限位件 41‧‧‧樞接部 42‧‧‧樞擺部 421‧‧‧第一側 422‧‧‧第二側 O1‧‧‧第一圓心 O2‧‧‧第二圓心 O3‧‧‧第三圓心 θ‧‧‧夾角 L‧‧‧中垂線
圖1為本案樞軸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2為本案樞軸結構之一實施例的局部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案樞軸結構之一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 圖4為接續圖3實施例的動作示意圖。 圖5為接續圖4實施例的狀態示意圖。 圖6為本案樞軸結構另一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

Claims (8)

  1. 一種樞軸結構,包含:
    一承載組件;
    一第一轉動組件,樞設於該承載組件;
    一第二轉動組件,樞設於該承載組件;以及
    一限位件,樞設於該承載組件且與該第一轉動組件及該第二轉動組件的其中之一形成限位,該限位件的轉動軸心分別與該第一轉動組件以及該第二轉動組件的轉動軸心之連線構成一夾角。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樞軸結構,其中該第一轉動組件包含一第一限位部,該第二轉動組件包含一第二限位部,該第一限位部或該第二限位部限位於該限位件而止轉。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樞軸結構,其中該限位件為凸輪結構,該第一限位部及該第二限位部分別為一圓弧凹口結構。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樞軸結構,其中該限位件包含一樞接部及一樞擺部,該樞接部設置於該樞擺部上,該樞接部為圓柱結構,該樞擺部的外觀輪廓形狀為非圓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樞軸結構,其中該限位件的轉動軸心位於該第一轉動組件的轉動軸心與第二轉動組件的轉動軸心的連線之中垂線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樞軸結構,其中該第一轉動組件更包含一第一轉軸及一第一限位塊,該第二轉動組件更包含一第二轉軸及一第二限位塊,該第一轉軸樞設於該承載組件,該第一限位塊設置於該第一轉軸上,該第二轉軸樞設於該承載組件,該第二限位塊設置於該第二轉軸上。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樞軸結構,其中該承載組件包含複數扭力片,該第一轉軸及該第二轉軸分別可轉動地穿設該複數扭力片。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樞軸結構,其中該第一轉動組件更包含一第一連接件設置於該第一轉軸,該第二轉動組件更包含一第二連接件設置於該第二轉軸。
TW108209756U 2019-07-25 2019-07-25 樞軸結構 TWM583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9756U TWM583898U (zh) 2019-07-25 2019-07-25 樞軸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9756U TWM583898U (zh) 2019-07-25 2019-07-25 樞軸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3898U true TWM583898U (zh) 2019-09-21

Family

ID=68620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9756U TWM583898U (zh) 2019-07-25 2019-07-25 樞軸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38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9018B (zh) 轉軸模組與折疊式電子裝置
US10281951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two casing coupled together with two-parallel-axis hinge
TWI668556B (zh)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組件
TWI679517B (zh) 鉸鏈結構與電子裝置
US20170254127A1 (en) Hinge mechanism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9283968B (zh) 铰链组件
TWI699154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201935173A (zh) 多軸式轉軸模組與電子裝置
TWM483641U (zh) 雙軸樞紐之平行度穩定結構
TWI602490B (zh) 折疊式電子設備
US11761476B2 (en) Torque hinge module
TW201930739A (zh) 樞轉機構與電子裝置
TWI736345B (zh) 電子裝置
TW201741565A (zh) 樞轉結構總成及電子裝置
TWM583898U (zh) 樞軸結構
TWM558515U (zh) 扭力裝置及電子設備
TWI764565B (zh)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組件
US10767406B2 (en) Hinge mechanism
TWM540225U (zh) 樞軸裝置
TWI577896B (zh) Method of assembling biaxial hinges
JP2009138770A (ja) ヒンジ構造、及び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TWM505156U (zh) 螺旋式雙軸同步開合結構
CN209925423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TWM580311U (zh)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TWM545424U (zh) 扭力裝置及扭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