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5424U - 扭力裝置及扭力片 - Google Patents

扭力裝置及扭力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5424U
TWM545424U TW106203019U TW106203019U TWM545424U TW M545424 U TWM545424 U TW M545424U TW 106203019 U TW106203019 U TW 106203019U TW 106203019 U TW106203019 U TW 106203019U TW M545424 U TWM545424 U TW M54542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rsion
elastic arm
arm
free end
torqu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3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Hong Jiang
Original Assignee
Fosi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itek Corp filed Critical Fositek Corp
Priority to TW106203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5424U/zh
Publication of TWM545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5424U/zh

Link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Description

扭力裝置及扭力片
本創作涉及一種扭力構造,尤其涉及一種扭力裝置及扭力片。
現有的扭力片大都未形成有能夠儲放潤滑油的構造,並且現有扭力片所能提供的扭力大都為固定值,因而難以被應用在具有不同扭力要求的裝置上。於是,本創作人有感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科學原理的運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創作。
本創作實施例在於提供一種扭力裝置及扭力片,用來有效地改善現有扭力片所可能產生的缺失。
本創作實施例公開一種扭力裝置,包括:多個扭力片,其堆疊地排列,並且每個所述扭力片包含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分別朝向相反兩側延伸的兩個彈臂單元,其中,每個所述彈臂單元包含有:至少一外彈臂;及一扭力調整臂,位於至少一所述外彈臂的內側並使所述基部與至少一所述外彈臂所包圍的空間劃分為一軸孔及連通於所述軸孔並分別位於所述扭力調整臂相反兩側的兩個油槽孔;其中,所述軸孔包含有一中心,所述扭力調整臂具有遠離所述基部的一自由端面,而所述中心與所述自由端面的距離小於所述中心與至少一所述外彈臂的距離;以及兩個軸桿,分別穿設每個所述扭力片的兩個所述彈臂單元的所述軸孔中,並且兩個所述軸桿分別抵接於每個所述扭力片的兩個所述彈臂單元的至少一所述外彈臂,而兩個所述軸桿分別選擇性地抵接於每個所述 扭力片的兩個所述彈臂單元的所述扭力調整臂的所述自由端面。
本創作實施例也公開一種扭力片,包括: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分別朝向相反兩側延伸的兩個彈臂單元,其中,每個所述彈臂單元包含有:至少一外彈臂;以及一扭力調整臂,位於至少一所述外彈臂的內側並使所述基部與至少一所述外彈臂所包圍的空間劃分為一軸孔及連通於所述軸孔並分別位於所述扭力調整臂相反兩側的兩個油槽孔;其中,所述軸孔包含有一中心,所述扭力調整臂具有遠離所述基部的一自由端面,而所述中心與所述自由端面的距離小於所述中心與至少一所述外彈臂的距離。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所公開的扭力裝置及扭力片,能通過外彈臂與扭力調整臂搭配於相對應的軸桿,以在上述軸桿相對於扭力片旋轉的不同位置時提供不同的扭力,進而能夠使扭力裝置被應用在不同的裝置。
再者,由於所述軸桿與扭力調整臂之間易產生磨耗,所以扭力片形成有能夠提供潤滑油容置的油槽孔,藉以有效地避免軸桿與扭力片的扭力調整臂之間的潤滑不足,進而能夠使所述扭力裝置穩定地提供不同的扭力值。
為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的保護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100‧‧‧扭力裝置
1‧‧‧扭力片
11‧‧‧基部
12‧‧‧彈臂單元
121‧‧‧外彈臂
1211‧‧‧延伸段
1212‧‧‧抵接段
122‧‧‧扭力調整臂
1221‧‧‧自由端面
1222‧‧‧第一側面
1223‧‧‧第二側面
123‧‧‧軸孔
124‧‧‧油槽孔
2‧‧‧軸桿
21‧‧‧非接觸面
22‧‧‧接觸面
G‧‧‧間隙
R‧‧‧半徑
D0‧‧‧干涉距離
D1、D2‧‧‧距離
O‧‧‧中心
C‧‧‧中心軸線
F1‧‧‧第一扭力
F2‧‧‧第二扭力
F3‧‧‧緩升扭力
L‧‧‧連接線
σ‧‧‧夾角
200、200’‧‧‧定位板
圖1為本創作扭力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扭力片的平面示意圖。
圖4為圖1沿剖線IV-IV的剖視示意圖。
圖5為圖4中的軸桿旋轉後的剖視示意圖。
圖6為圖5中的軸桿旋轉後的剖視示意圖。
圖7為圖1中的扭力裝置的軸桿在180度範圍內旋轉的扭力示意 圖。
圖8為本創作扭力裝置安裝有兩個定位板且位於初始位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9為本創作扭力裝置安裝有兩個定位板且位於中繼位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10為本創作扭力裝置安裝有兩個定位板且位於最終位置的立體示意圖。
請參閱圖1至圖10,為本創作的實施例,需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對應附圖所提及的相關數量與外型,僅用來具體地說明本創作的實施方式,以便於了解本創作的內容,而非用來侷限本創作的保護範圍。
如圖1和圖2,本實施例公開一種扭力裝置100,能被應用在具有不同扭力要求的裝置上,例如:筆記型電腦(圖中未示出)在由閉合狀態開啟時需要低扭力,而當上述筆記型電腦的觸控螢幕與鍵盤呈現一定角度時則是需要高扭力。其中,所述扭力裝置100包含有堆疊地排列的多個扭力片1及穿設於上述多個扭力片1的兩個軸桿2,並且上述多個扭力片1的輪廓相互切齊。
進一步地說,每個扭力片1包含有一基部11以及自基部11分別朝向相反兩側延伸的兩個彈臂單元12。其中,每個扭力片1於本實施例中為對稱於其基部11的構造,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扭力片1是180度旋轉對稱(2-fold symmetry)於基部11,但本創作在此不加以限制。在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扭力片1也可以是鏡像對稱(mirror symmetry)於基部11。另,所述兩個軸桿2分別穿過每個扭力片1的兩個彈臂單元12。
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扭力裝置100雖是以圖1所呈現的 構造作說明,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舉例來說,在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所述扭力裝置100的每個扭力片1也可以是非對稱於基部11的構造。
再者,由於本實施例的多個扭力片1的構造皆相同,並且每個扭力片1為對稱於基部11的構造,而穿設於上述多個扭力片1的兩個軸桿2部位也為相同或是對稱的構造,所以為便於理解本實施例,下述將先說明單個扭力片1的基部11與其一側的彈臂單元12。
請參閱圖2和圖3,所述彈臂單元12包含有兩個外彈臂121及一扭力調整臂122,上述兩個外彈臂121於本實施例中的長度不同,並且所述兩個外彈臂121的一端連接於基部11,所述兩個外彈臂121的另一端(如圖3中的每個外彈臂121的自由端)形成有一間隙G。進一步地說,每個外彈臂121具有自上述基部11延伸的一延伸段1211以及自延伸段1211延伸形成的一抵接段1212。其中,所述兩個延伸段1211連接於基部11的左側與右側。此外,在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所述兩個外彈臂121的長度可以是大致相同;或者,所述彈臂單元12也可以僅包含有一個外彈臂121。
請參閱圖2和圖3,所述扭力調整臂122是位於上述外彈臂121的內側,並且本實施例的扭力調整臂122是連接於基部11,換句話說,扭力調整臂122是自基部11傾斜地朝向其中一個外彈臂121的延伸段1211與抵接段1212的交界處延伸。所述扭力調整臂122的配置使上述基部11與外彈臂121所包圍的空間劃分為一軸孔123及連通於上述軸孔123的兩個油槽孔124,並且所述軸孔123連通於上述間隙G。其中,上述軸孔123大致被上述兩個外彈臂121的抵接段1212以及遠離基部11的扭力調整臂122的 一自由端面1221所包圍成形,而上述兩個油槽孔124分別位於所述扭力調整臂122相反兩側(如圖2中的扭力調整臂122左側與右側)。也就是說,其中一個油槽孔124是由一個外彈臂121的延伸段1211、扭力調整臂122、及基部11所包圍成形,而其中另一個油槽孔124則是由另一個外彈臂121的延伸段1211、扭力調整臂122、及基部11所包圍成形。
進一步地說,所述每個外彈臂121的抵接段1212內緣大致呈圓弧狀。所述軸孔123大致呈圓形並包含有一中心O,所述中心O與上述任一個外彈臂121的距離定義為一半徑R,而所述中心O至扭力調整臂122自由端面1221的距離定義為一干涉距離D0,並且所述干涉距離D0小於上述半徑R。其中,所述干涉距離D0較佳是上述半徑R的90%至98%,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再者,而上述間隙G對應於所述軸孔123中心O的圓心角較佳是不大於30度。
再者,所述扭力調整臂122具有相連於其自由端面1221兩端的一第一側面1222與一第二側面1223。也就是說,上述第一側面1222與第二側面1223是分別作為所述兩個油槽孔124的邊界,並且所述第一側面1222的長度與第二側面1223的長度較佳為相差不超過10%。改由上述每個扭力片1來看,所述兩個彈臂單元12的軸孔123定義有連接兩個中心O的一連接線L,並且每個自由端面1221較佳是與上述連接線L相交形成50度至70度的夾角σ。其中,本實施例的自由端面1221是與上述連接線L相交形成大致60度的夾角σ,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此外,位於所述自由端面1221旁的每個油槽孔124的孔徑不小於任一個扭力片1的材料厚度。
請參閱圖2至圖4,所述每個軸桿2定義有一中心軸線C,並且軸桿2的外表面具有呈平面狀的一非接觸面21及呈圓弧狀的一 接觸面22。所述接觸面22與中心軸線C的距離D1大致等於所述半徑R,所述非接觸面21與中心軸線C的距離D2略小於所述干涉距離D0。其中,本實施例的非接觸面21是以平行上述中心軸線C的軸桿2削平面作說明,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再者,上述接觸面22對應於中心軸線C的圓心角較佳是大於非接觸面21對應於中心軸線C的圓心角,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
所述兩個軸桿2分別穿設每個扭力片1的兩個彈臂單元12的軸孔123中,並且本實施例中的兩個軸桿2中心軸線C較佳是大致分別重疊於多個扭力片1的兩個彈臂單元12的軸孔123中心O,藉以使上述兩個軸桿2分別抵接於每個扭力片1的兩個彈臂單元12的外彈臂121(的抵接段1212),並且使兩個軸桿2分別選擇性地抵接於每個扭力片1的兩個彈臂單元12的扭力調整臂122的自由端面1221。
進一步地說,就單個軸桿2及其穿設的彈臂單元12來看,所述軸桿2是以其中心軸線C為軸心而相對於每個扭力片1自一第一位置(如圖4)經過一過渡位置(如圖5)而朝一第二位置(如圖6)旋轉。其中,如圖4和圖7所示,所述扭力調整臂122的自由端面1221於所述第一位置時未接觸上述軸桿2(也就是說,扭力調整臂122面向非接觸面21),以使軸桿2的接觸面22與外彈臂121摩擦產生一第一扭力F1。如圖5和圖7所示,所述扭力調整臂122的自由端面1221於所述過渡位置時局部抵接於軸桿2的接觸面22,以使軸桿2的接觸面22摩擦外彈臂121及扭力調整臂122的部分自由端面1221而產生一緩升扭力F3。如圖6和圖7所示,所述扭力調整臂122的自由端面1221於所述第二位置時完全抵接於軸桿2的接觸面22,以使軸桿2的接觸面22摩擦外彈臂121及扭力調整臂122的所有自由端面1221而產生一第二扭力F2。其中,所述第二扭力F2大於所述第一扭力F1,並且所述緩升扭力F3的數值為自所述第一扭力F1等比率地緩升至所述第二 扭力F2的範圍。
此外,由於本實施例的每個扭力片1是180度旋轉對稱於基部11,所以上述扭力片1的兩個彈臂單元12是分別在不同角度中能夠單獨地提供扭力。進一步地說,所述兩個軸桿2分別安裝有兩個定位板200、200’,用以將兩個定位板200、200’能夠分別固定於兩個電子裝置(圖略)。其中一個所述彈臂單元12能在其所對應的軸桿2沿一旋轉方向自一初始位置(如圖8)轉動180度至一中繼位置(如圖9)時獨立提供一扭力,而其中另一個所述彈臂單元12則是在其所對應的所述軸桿2沿所述旋轉方向自所述中繼位置(如圖9)轉動180度至一最終位置(如圖10)時獨立提供一扭力。
藉此,本實施例所公開的扭力裝置100,能通過其扭力片1的外彈臂121與扭力調整臂122搭配於相對應的軸桿2,以在上述軸桿2相對於扭力片1旋轉的不同位置時提供不同的扭力,進而能夠使扭力裝置100被應用在不同的裝置。舉例來說:使用本實施例扭力裝置100的筆記型電腦(圖中未示出)由閉合狀態開啟時,所述扭力裝置100可設計提供符合單手開啟的低扭力(如:第一扭力F1);當上述筆記型電腦的觸控螢幕相對於鍵盤開啟至一定角度時,所述扭力裝置100可設計提供符合觸控所需的高扭力(如:第二扭力F2)。
再者,由於所述軸桿2與扭力調整臂122之間是通過干涉配合來摩擦提供扭力,所以易產生磨耗。因此,所述扭力片1形成有能夠提供潤滑油容置的油槽孔124,藉以有效地避免軸桿2與扭力片1的扭力調整臂122之間的潤滑不足,進而能夠使所述扭力裝置100穩定地提供不同的扭力值。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用來侷限本創 作的保護範圍,凡依本創作申請保護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創作的保護範圍。
100‧‧‧扭力裝置
1‧‧‧扭力片
2‧‧‧軸桿
C‧‧‧中心軸線

Claims (10)

  1. 一種扭力裝置,包括:多個扭力片,其堆疊地排列,並且每個所述扭力片包含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分別朝向相反兩側延伸的兩個彈臂單元,其中,每個所述彈臂單元包含有:至少一外彈臂;及一扭力調整臂,位於至少一所述外彈臂的內側並使所述基部與至少一所述外彈臂所包圍的空間劃分為一軸孔及連通於所述軸孔並分別位於所述扭力調整臂相反兩側的兩個油槽孔;其中,所述軸孔包含有一中心,所述扭力調整臂具有遠離所述基部的一自由端面,而所述中心與所述自由端面的距離小於所述中心與至少一所述外彈臂的距離;以及兩個軸桿,分別穿設每個所述扭力片的兩個所述彈臂單元的所述軸孔中,並且兩個所述軸桿分別抵接於每個所述扭力片的兩個所述彈臂單元的至少一所述外彈臂,而兩個所述軸桿分別選擇性地抵接於每個所述扭力片的兩個所述彈臂單元的所述扭力調整臂的所述自由端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扭力裝置,其中,於每個所述彈臂單元中,所述扭力調整臂具有相連於所述自由端面兩端的一第一側面與一第二側面,並且所述第一側面的長度與所述第二側面的長度相差不超過10%。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扭力裝置,其中,於每個所述扭力片中,兩個所述彈臂單元的所述軸孔定義有連接兩個所述中心的一連接線,並且每個所述自由端面是與所述連接線相交形成50度至70度的夾角。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扭力裝置,其中,每個所述扭力片具有一材料厚度;於每個所述彈臂單元中,位於所述自由端面旁的每個 所述油槽孔的孔徑不小於所述材料厚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扭力裝置,其中,每個所述彈臂單元的至少一所述外彈臂的數量為兩個;而於每個所述彈臂單元中,兩個所述外彈臂的長度不同,並且兩個所述外彈臂的一端連接於所述基部,兩個所述外彈臂的另一端形成有一間隙,而所述間隙對應於所述中心的圓心角不大於30度。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扭力裝置,其中,每個所述扭力片相對於所述基部為180度旋轉對稱(2-fold symmetry)的構造。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扭力裝置,其中,於每個所述扭力片中,其中一個所述彈臂單元在其所對應的所述軸桿沿一旋轉方向自一初始位置轉動180度至一中繼位置時提供一扭力,其中另一個所述彈臂單元在其所對應的所述軸桿沿所述旋轉方向自所述中繼位置轉動180度至一最終位置時提供一扭力。
  8. 一種扭力片,包括: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分別朝向相反兩側延伸的兩個彈臂單元,其中,每個所述彈臂單元包含有:至少一外彈臂;以及一扭力調整臂,位於至少一所述外彈臂的內側並使所述基部與至少一所述外彈臂所包圍的空間劃分為一軸孔及連通於所述軸孔並分別位於所述扭力調整臂相反兩側的兩個油槽孔;其中,所述軸孔包含有一中心,所述扭力調整臂具有遠離所述基部的一自由端面,而所述中心與所述自由端面的距離小於所述中心與至少一所述外彈臂的距離。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扭力片,其中,所述扭力片相對於所述基部為180度旋轉對稱的構造,並且兩個所述彈臂單元的所述軸孔定義有連接兩個所述中心的一連接線,並且每個所述自由端面是與所述連接線相交形成50度至70度的夾角。
  10. 如請求項8或9所述的扭力片,其中,於每個所述彈臂單元中,所述扭力調整臂具有相連於所述自由端面兩端的一第一側面與一第二側面,並且所述第一側面的長度與所述第二側面的長度相差不超過10%。
TW106203019U 2017-03-03 2017-03-03 扭力裝置及扭力片 TWM545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3019U TWM545424U (zh) 2017-03-03 2017-03-03 扭力裝置及扭力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3019U TWM545424U (zh) 2017-03-03 2017-03-03 扭力裝置及扭力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5424U true TWM545424U (zh) 2017-07-11

Family

ID=60049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3019U TWM545424U (zh) 2017-03-03 2017-03-03 扭力裝置及扭力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54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0955B2 (en) Biaxial hinge and termin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668556B (zh)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組件
US10281951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two casing coupled together with two-parallel-axis hinge
US9057215B1 (en) Dual-shaft hinge
US992161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flexible connection device
US9206633B1 (en) Hinge structure
US9448583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assembly
US10175730B2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M458068U (zh) 雙轉軸之同步運動裝置
US20200081501A1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M507152U (zh) 多段轉動之絞鏈裝置
TWI674603B (zh)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組件
JP2011231923A (ja) ヒンジ装置
CN101725626B (zh) 铰链结构
TW201500661A (zh) 樞接結構及使用該樞接結構的掀蓋式設備
TWM563730U (zh) 雙軸式樞紐裝置
TWI676093B (zh) 樞轉結構總成及電子裝置
TWM545424U (zh) 扭力裝置及扭力片
US20130160243A1 (en) Hinge mechanism
JP6849163B2 (ja) ヒンジ並びにこのヒンジ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TWM554252U (zh) 扭力裝置及扭力片
TWI662882B (zh) 扭力裝置及扭力片
TWM540225U (zh) 樞軸裝置
TWI513312B (zh) 螢幕支撐裝置
CN108533607B (zh) 扭力装置及扭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