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3650U - 防震磁浮發電裝置 - Google Patents

防震磁浮發電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3650U
TWM583650U TW108206888U TW108206888U TWM583650U TW M583650 U TWM583650 U TW M583650U TW 108206888 U TW108206888 U TW 108206888U TW 108206888 U TW108206888 U TW 108206888U TW M583650 U TWM583650 U TW M58365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agnet
axial
vibration
transmiss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6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壽成
Original Assignee
翁壽成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翁壽成 filed Critical 翁壽成
Priority to TW108206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3650U/zh
Publication of TWM583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3650U/zh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防震磁浮發電裝置包含一基座、一防震裝置與一磁浮發電裝置,該防震裝置包含兩防震模組,該磁浮發電裝置設於兩防震模組之間,該磁浮發電裝置的傳動軸與防震模組之間有軸向間隙,各防震模組皆包含一徑向磁力磁鐵、一軸向磁力磁鐵與一緩衝桿組,該緩衝磁鐵以緩衝磁鐵分別與該徑向磁力磁鐵及該軸向磁鐵形成徑向磁斥力與軸向磁斥力而使該緩衝桿組懸浮,並以該限位件限位;本新型的防震磁浮發電裝置,透過防震模組可緩衝磁浮發電裝置的傳動軸軸向位移,並且避免傳動軸與緩衝桿組之間形成過大的摩擦阻力而降低轉速。

Description

防震磁浮發電裝置
本新型關於一種發電裝置,特別關於一種具有防震功能的磁浮發電裝置。
現有的發電裝置主要包含一傳動模組以及一發電模組,利用傳動模組將動力供給源所提供的動能傳遞至該發電模組,通過發電機組將動能轉換為電能。然而,於能量傳遞的過程中,會因為摩擦阻力而使動能損耗,導致動力供給源的能量,難以高比例地轉換為動能。
為了克服習知發電裝置發電效能不佳的問題,本創作人曾創作數種磁浮發電裝置,其主要包含複數個磁力模組,並藉由磁鐵的斥力所產生的懸浮作用,使傳動軸能直立懸浮旋轉,減少不必要的動能損耗,並達到較佳的發電效率。
然而,上述的磁浮發電裝置,其傳動軸主要藉由磁斥力而直立懸浮並且高速旋轉,使得傳動軸較容易受到外力的影響而軸向振動,傳動軸於軸向振動時,其頂、底兩端與基座的瞬間接觸力量增大而產生摩擦阻力,使得傳動軸降低轉速,而無法維持高速旋轉,並且降低發電效率,有待進一步的改善,因此上述的磁浮發電裝置,較不適合於顛簸震動的環境中使用,使其應用的範圍受到侷限。
有鑑於此,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震磁浮發電裝置,其防震裝置可以改善傳動軸於軸向振動時,無法維持高速旋轉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新型的防震磁浮發電裝置,其包含 一基座; 一防震裝置,係設於該基座中,其包含兩個防震模組,該兩個防震模組係分別設於該基座的頂、底兩端,各防震模組皆包含有 一徑向磁力磁鐵,係為環形的永磁磁鐵,固設於該基座內,其包含一內孔; 一軸向磁力磁鐵,係為環形的永磁磁鐵,固設於該基座內而與該徑向磁力磁鐵上、下間隔設置,並位於遠離另一防震模組的一側,其包含一內孔,該軸向磁力磁鐵的內孔直徑小於該徑向磁力磁鐵的內孔直徑;以及 一緩衝桿組,其包含 一桿體,係穿設於該徑向磁力磁鐵與該軸向磁力磁鐵的內孔中,且該桿體的直徑小於該軸向磁力磁鐵的內孔直徑; 一緩衝磁鐵,係為永磁磁鐵,徑向凸設地設置於該桿體,並位於該徑向磁力磁鐵的內孔中,該緩衝磁鐵的直徑大於該軸向磁力磁鐵的軸內孔的直徑並小於該徑向磁力磁鐵的內孔直徑,該緩衝磁鐵與該徑向磁力磁鐵為相同磁極性相對而不互相接觸,且該緩衝磁鐵與該軸向磁力磁鐵相向面為相同磁極性相對;以及 一限位件,係徑向凸設於該桿體,而位於該軸向磁力磁鐵遠離該徑向磁力磁鐵的一側;以及 一磁浮發電裝置,係設於該兩防震模組之間,其包含 一傳動軸,位於該兩防震模組的緩衝桿組之間,並與該兩防震模組的緩衝桿組具有軸向間隙; 一感應馬達模組,其包含 一轉子,其外周面係為非感磁性金屬,固設於該傳動軸;以及 一定子,係固定設於該基座,而套設於該轉子的外周; 兩個軸向磁力軸承,係分別設於該感應馬達模組的頂、底兩端,各軸向磁力軸承,皆包含有 一軸承內磁鐵,係為永磁磁鐵,固設於該傳動軸;以及 一軸向磁力環,係為環形的永磁磁鐵,固設於該基座內而與軸承內磁鐵形成軸向間距,且該軸向磁力環的內孔直徑小於該軸承內磁鐵的直徑,該軸向磁力環與該軸承內磁鐵的相向面為同磁極性相斥,其中一個軸向磁力軸承的軸向磁力環位於其對應的軸承內磁鐵的下側,另一個軸向磁力軸承的軸向磁力環位於其對應的軸承內磁鐵的上側; 至少一發電模組,係裝設於該基座中且連接該傳動軸;以及 複數個徑向無摩擦軸承,沿該傳動軸的軸向間隔地設置。
藉由上述的技術方法,磁浮發電裝置的傳動軸藉由磁斥力而懸浮於兩防震模組之間,並與該兩防震模組的緩衝桿組形成軸向間隙而不接觸;傳動軸受到震動的影響而軸向位移時,可藉由防震模組緩衝該傳動軸的軸向移動,並且避免傳動軸與緩衝桿組之間形成過大的摩擦阻力而降低轉速,而使可以傳動軸可以維持高速旋轉。
請參考圖1與圖2,本新型的防震磁浮發電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其包含一基座10、一防震裝置200,與一磁浮發電裝置30。該防震裝置200設於該基座10,其包含兩個防震模組20,該兩防震模組20分別設於該基座10的頂、底兩端,該磁浮發電裝置30設於該兩防震模組20之間。
該基座10可設有複數個層板11與複數個支撐桿13,該些層板11上、下間隔排列,該些支撐桿13連結固定該些層板11,該些層板11分別設有一穿孔111,且該些層板11的穿孔111位於同一垂直軸線上。
請參考圖2與圖3,各防震模組20皆包含一徑向磁力磁鐵21、一軸向磁力磁鐵22與一緩衝桿組25。該徑向磁力磁鐵21與該軸向磁力磁鐵22皆為環形的永磁磁鐵,呈上、下間隔排列地固設於該基座10內,該徑向磁力磁鐵21與該軸向磁力磁鐵22可分別固定或嵌設於該基座10的相鄰設置之兩層板11的穿孔111中,且該軸向磁力磁鐵22位於遠離另一防震模組20的一側;該徑向磁力磁鐵21與該軸向磁力磁鐵22皆包含一內孔212、222,該些內孔212、222的軸心位於同一軸線上,該徑向磁力磁鐵21的內孔212直徑大於該軸向磁力磁鐵22的內孔222直徑。
該緩衝桿組25包含一桿體250、一緩衝磁鐵252與一限位件254。該桿體250穿設於該徑向磁力磁鐵21與該軸向磁力磁鐵22的內孔212、222中,該桿體250的直徑小於該軸向磁力磁鐵22的內孔222直徑;該緩衝磁鐵252係為一圓環狀的永磁磁鐵,其徑向凸設地設於該桿體250,其可為螺合連接於該桿體250,並位於該徑向磁力磁鐵21的內孔212中,該緩衝磁鐵252的直徑小於該徑向磁力磁鐵21的內孔212直徑並大於該軸向磁力磁鐵22的內孔222直徑,該緩衝磁鐵252與該徑向磁力磁鐵21為同磁極性相對,而形成磁斥力並維持在不互相接觸的狀態,該緩衝磁鐵252與該軸向磁力磁鐵22的相向面為同磁極性相斥,而形成朝向該磁浮發電裝置30的磁斥力;該限位件254徑向凸設於該桿體250,該限位件254的外接圓直徑大於該軸向磁力磁鐵22的內孔222直徑,而位於該軸向磁力磁鐵22遠離該徑向磁力磁鐵21的一側,並靠貼於該軸向磁力磁鐵22,用以限制該緩衝桿組25的軸向位置,該限位件254可為連接於該桿體250的墊片或法蘭或是一體成形於該桿體250的凸緣。
請參考圖1,該磁浮發電裝置30包含一傳動軸31、一感應馬達模組40、至少一發電模組50、兩個軸向磁力軸承60、與複數個徑向無摩擦軸承70。
請參考圖1與圖2,該傳動軸31垂直地設於該兩防震模組20的緩衝桿組25之間,該傳動軸31可為單一桿體,或是複數桿體結合聯軸件組接而成,該傳動軸31於預設狀態時與該兩防震模組20皆具有軸向間隙而不接觸,其中該傳動軸31與緩衝桿組25之間的間隙可預設為1公厘;該傳動軸31的上、下端可形成尖錐狀或圓弧形,而使傳動軸31與緩衝桿組25接觸時形成點接觸。
較佳的是,該桿體250可進一步設有螺紋251,且該限位件254螺合連接於該桿體250,並可調整該限位件254與該緩衝磁鐵252的軸向相對位置,並且可微調該桿體250組與該傳動軸31之間的間隙。
請參考圖9,該感應馬達模組40包含一轉子41與一定子43,該轉子41係固設於該傳動軸31,其外周面係為非感磁金屬,例如鋁轉子、銅轉子或鼠籠式轉子,其中又以鋁轉子為佳,而可藉由非感磁金屬所製成的薄殼狀或是鼠籠式轉子,減輕該轉子41的重量;該定子43係固設於該基座10,而套設於該轉子41的外周,該定子43包含複數線圈繞組,該定子43的線圈繞組通交流電源後,於定子43內產生旋轉磁場,使該轉子41的非感磁金屬表面受到磁場變化的影響而於產生渦電流,並形成斥力而帶動該轉子41旋轉,並帶動該傳動軸31轉動。
該兩個軸向磁力軸承60分別設於該感應馬達模組40的頂、底兩端,各軸向磁力軸承60皆包含一軸承內磁鐵65、一軸向磁力環63與一軸承外磁環61,該軸承內磁鐵65係為一圓環狀的永磁磁鐵,其固定設於該傳動軸31,該軸向磁力環63係為環形的永磁磁鐵,固設於該基座10內而與該軸承內磁鐵65形成軸向間距,且該軸向磁力環63的內孔631小於該軸承內磁鐵65的直徑並大於該傳動軸31的直徑,該軸向磁力環63與該軸承內磁鐵65的相向面為同磁極性相斥,其中,該兩軸向磁力軸承60的其中一個的軸向磁力環63位於其軸承內磁鐵65的下側,而利用磁斥力提供該傳動軸31懸浮的力量,另一個該軸向磁力軸承60的軸向磁力環63位於其軸承內磁鐵65的上側,而利用兩軸向磁力軸承60所形成的方向相反的軸向磁斥力穩定該傳動軸31的軸向位置,該兩軸向磁力軸承60的軸向磁力環63可以皆位於接近該感應馬達模組40的一側或是皆位於遠離該感應馬達模組40的一側。
該軸承外磁環61係為環形的永磁磁鐵,固設於該基座10內而套設於該軸承內磁鐵65的外周,該軸承外磁環61的內孔611直徑大於該軸承內磁鐵65的直徑而與該軸承內磁鐵65間形成徑向間隙,且該軸承外磁環61與該軸承內磁鐵65為同磁極性相對而形成磁斥力而不互相接觸,透過磁斥力穩定該傳動軸31旋轉時的徑向位置。
請參考圖10與圖11,該至少一發電模組50係裝設於該基座10中且連接該傳動軸31,於本實施例中,該磁浮發電裝置30設有兩個上、下間隔排列的發電模組50,各發電模組50皆為軸向磁場發電機。各發電模組50皆包含一線圈盤55與兩磁盤51,該線圈盤55固定於該基座10,並設有複數個環狀等距排列的感應線圈551,該些感應線圈551等距圍繞於該傳動軸31的外周;該兩磁盤51固設於該傳動軸31,並等間隔地設於該線圈盤55的上、下兩側,各磁盤51皆包含一盤體511與複數個磁力塊513,該盤體511固設於該傳動軸31,該些磁力塊513係環形排列設於該盤體511朝向該線圈盤55的一側,並圍繞於該傳動軸31的外周,並對應該些感應線圈551的位置,各磁盤51的磁力塊513由一個或複數個永磁磁鐵所組成,各磁盤51的磁力塊513均與另一磁盤51的磁力塊513直線相對,且直線相對的磁力塊513的相向面為相異磁極性,其中,感應線圈551的數量為各磁盤51的磁力塊513的數量的倍數,如感應線圈551的數量為6個,各磁盤51的磁力塊513的數量為3個;該兩磁盤51隨著該傳動軸31轉動時,使通過感應線圈551的磁通量產生改變,使感應線圈551產生感應電流,並進行發電。
請參考圖8,該些徑向無摩擦軸承70沿著該傳動軸31的軸向間隔設置,各徑向無摩擦軸承70皆包含一內磁鐵73與一外環磁鐵71,該內磁鐵73為圓環狀的永磁磁鐵,固設於該傳動軸31,該外環磁鐵71係為圓環狀的永磁磁鐵,固定於該基座10,並套設於該內磁鐵73的外周,該外環磁鐵71的內孔711直徑大於該內磁鐵73的直徑而形成徑向間隙,該外環磁鐵71與該內磁鐵73為同磁極性相對而形成磁斥力而不互相接觸,通過內磁鐵73與外環磁鐵71間的磁斥力,有效避免該傳動軸31轉動時偏擺的問題,而使該傳動軸31穩定地相對該基座10垂直轉動。
較佳的是,相鄰設置的兩個徑向無摩擦軸承70成一對,該磁浮發電裝置30沿軸向間隔設有複數對徑向無摩擦軸承70,例如於該傳動軸31接近頂、底兩端以及該感應馬達模組40與發電模組50間各設一對徑向無摩擦軸承70。各對徑向無摩擦軸承70的兩內磁鐵73與兩外環磁鐵71的相向面為同磁極性相斥,藉此進一步提升傳動軸31於高速旋轉時的徑向穩定性。
請參考圖12與圖13,為本新型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其中該磁浮發電裝置30A進一步包含一微調磁浮模組80,該微調磁浮模組80設於該發電模組50的下方,且該微調磁浮模組80與該發電模組50之間可設有一對徑向無摩擦軸承70。
該微調磁浮模組80包含一軸磁鐵81、一第一磁力組83以及一第二磁力組84;該軸磁鐵81為永磁磁鐵,固設於該傳動軸31,該軸磁鐵81包含一上磁極段811與一下磁極段812,該上磁極段811為尺寸由上至下遞增的錐形體;該下磁極段812為由上至下尺寸遞減的錐形體錐形體,使該上磁極段811與該下磁極段812連接處形成一環形稜線813,該上磁極段811與該下磁極段812沿該環形稜線813呈對稱狀,且該上磁極段811及該下磁極段812具有相異之磁極性,該上磁極段811與該下磁極段812的外錐面相對於該傳動軸31的夾角為15至75度,其中,以30度、45度或60度等為佳。
該第一磁力組83與該第二磁力組84鄰接設置而固設於該基座10,且該第一磁力組83位於該第二磁力組84的上方;該第一磁力組83可為多個間隔環列於該軸磁鐵81外周的永磁磁鐵塊所組成,且該些永磁磁鐵塊與該軸磁鐵81的下磁極段812平行設置,因此,該第一磁力組83朝向該軸磁鐵81的內周面與該傳動軸31夾角可介於15度至75度,並以30度、45度或60度等為佳,該第一磁力組83包含位於上方的第一磁極831與位於下方的第二磁極832,且該第一磁力組83之第二磁極832與該軸磁鐵81的下磁極段812為相同磁極性。該第二磁力組84可為多個間隔環列於該軸磁鐵81的外周之永磁磁鐵塊所組成,且該些永磁磁鐵塊與該軸磁鐵81的下磁極段812平行設置,該第二磁力組84具有一接近該軸磁鐵81的第一磁極841與遠離該軸磁鐵81的第二磁極842,且該第二磁力組84之第一磁極841與軸磁鐵81的下磁極段812為相同磁極性。
進一步,該軸磁鐵81的環形稜線813位於與該第一磁力組83的第一磁極831及第二磁極832交界處相同的高度,且該下磁極段812的底部位於該第二磁力組84的中段的位置,藉由微調磁浮模組80的軸磁鐵81、該第一磁力組83及該第二磁力組84間的磁力作用,抵銷該傳動軸31的重力,使該傳動軸31垂直地懸浮於該防震裝置200之間,透過該第一磁力組83及該第二磁力組84對該軸磁鐵81的磁斥力,使該傳動軸31能平穩地轉動。
請參考圖2與圖4,該傳動軸31於預設狀態時與該兩防震模組20皆具有軸向間隙而不接觸,而直立地懸浮於該基座10中快速平穩地轉動,例如,該傳動軸31的頂、底兩端與緩衝桿組25之間的間隙可分別預設為1公厘;該傳動軸31受到震動影響而軸向位移時,如作用力使傳動軸31軸向位移的距離小於軸向間隙時,例如傳動軸31向上位移小於1公厘時,傳動軸31仍可維持於不與緩衝桿組25接觸的懸浮狀態,持續高速旋轉。
請參考圖5,如作用力使傳動軸31軸向位移的距離等於軸向間隙時,例如傳動軸31向上位移1公厘時,該傳動軸31輕觸該緩衝桿組25而抵於該緩衝桿組25表面,並維持於懸浮狀態持續高速旋轉。
請參考圖6,如作用力使傳動軸31軸向位移的距離大於軸向間隙時,例如傳動軸31向上位移超過1公厘時,該緩衝桿組25可被該傳動軸31推動而懸浮,而使該限位件254與該軸向磁力磁鐵22形成間隙,因為該緩衝桿組25隨該傳動軸31一同軸向位移,避免該傳動軸31與該緩衝桿組25之間產生過大的摩擦阻力而降低該傳動軸31的轉速;
請參考圖7,當作用力消失後,該軸向磁力磁鐵22與該緩衝磁鐵252之間的磁斥力會推動該緩衝桿組25回到原位,並同時推動該傳動軸31,使該傳動軸31維持於輕觸該緩衝桿組25的狀態持續旋轉。藉由防震模組20緩衝該傳動軸31的軸向移動,並且避免傳動軸31與緩衝桿組25之間形成過大的摩擦阻力而降低轉速,而使可以傳動軸31可以維持高速旋轉。
利用上述的技術方式,本新型的防震磁浮發電裝置,具有以下的功效增益:
1. 本新型的磁浮發電裝置30的傳動軸31藉由軸向磁力軸承60與微調磁浮模組80所提供的磁斥力而懸浮於兩防震模組20之間,並與該兩防震模組20的緩衝桿組25形成軸向間隙而不接觸,而讓傳動軸31高速旋轉時與其他構件無接觸,減少能量傳遞過程的能量損耗。
2. 本新型的防震裝置200之防震模組20可緩衝該磁浮發電裝置30的傳動軸31的軸向移動,並且避免傳動軸31與緩衝桿組25之間形成過大的摩擦阻力而降低轉速,而使傳動軸31可以維持高速旋轉。
3. 本新型藉由感應馬達模組40帶動傳動軸31高速旋轉,且該感應馬達模組40的轉子41的外周面為非感磁金屬,而可減輕轉子41的重量,並且可由較小的啟動電力而帶動傳動軸旋轉31,並同時帶動該發電模組50將動能轉換為電能而持續發電。
4. 本新型設有兩個軸向磁力軸承60,且該兩該軸向磁力軸承60的軸向磁力環63分別提供方向相反的軸向磁斥力,而可穩定該傳動軸31的軸向位置,並可進一步設有軸承外磁環61穩定該傳動軸31高速旋轉時的徑向穩定性。
5. 本新型設有複數個徑向無摩擦軸承70,用以穩定該傳動軸31高速旋轉時的徑向的穩定性。
10‧‧‧基座
11‧‧‧層板
111‧‧‧穿孔
13‧‧‧支撐桿
200‧‧‧防震裝置
20‧‧‧防震模組
21‧‧‧徑向磁力磁鐵
212‧‧‧內孔
22‧‧‧軸向磁力磁鐵
222‧‧‧內孔
25‧‧‧緩衝桿組
250‧‧‧桿體
251‧‧‧螺紋
252‧‧‧緩衝磁鐵
254‧‧‧限位件
30、30A‧‧‧磁浮發電裝置
31‧‧‧傳動軸
40‧‧‧感應馬達模組
41‧‧‧轉子
43‧‧‧定子
50‧‧‧發電模組
51‧‧‧磁盤
511‧‧‧盤體
513‧‧‧磁力塊
55‧‧‧線圈盤
551‧‧‧感應線圈
60‧‧‧軸向磁力軸承
61‧‧‧軸承外磁環
611‧‧‧內孔
63‧‧‧軸向磁力環
631‧‧‧內孔
65‧‧‧軸承內磁鐵
70‧‧‧徑向無摩擦軸承
71‧‧‧外環磁鐵
711‧‧‧內孔
73‧‧‧內磁鐵
80‧‧‧微調磁浮模組
81‧‧‧軸磁鐵
811‧‧‧上磁極段
812‧‧‧下磁極段
813‧‧‧稜線
83‧‧‧第一磁力組
831‧‧‧第一磁極
832‧‧‧第二磁極
84‧‧‧第二磁力組
841‧‧‧第一磁極
842‧‧‧第二磁極
圖1為本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剖面側視圖。 圖2為本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側視圖。 圖3為本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防震模組的局部剖面側視圖。 圖4至圖7為本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動作示意圖。 圖8為本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徑向無摩擦軸承的局部放大剖面側視圖。 圖9為本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感應馬達模組的局部放大剖面側視圖。 圖10為本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發電模組的局部放大剖面側視圖。 圖11為本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發電模組的俯視圖。 圖12為本新型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剖面側視圖。 圖13為本新型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微調磁浮模組局部的放大剖面側視圖。

Claims (8)

  1. 一種防震磁浮發電裝置,其包含 一基座; 一防震裝置,係設於該基座中,其包含兩個防震模組,該兩個防震模組係分別設於該基座的頂、底兩端,各防震模組皆包含有 一徑向磁力磁鐵,係為環形的永磁磁鐵,固設於該基座內,其包含一內孔; 一軸向磁力磁鐵,係為環形的永磁磁鐵,固設於該基座內而與該徑向磁力磁鐵上、下間隔設置,並位於遠離另一防震模組的一側,其包含一內孔,該軸向磁力磁鐵的內孔直徑小於該徑向磁力磁鐵的內孔直徑;以及 一緩衝桿組,其包含 一桿體,係穿設於該徑向磁力磁鐵與該軸向磁力磁鐵的內孔中,且該桿體的直徑小於該軸向磁力磁鐵的內孔直徑; 一緩衝磁鐵,係為永磁磁鐵,徑向凸設地設置於該桿體,並位於該徑向磁力磁鐵的內孔中,該緩衝磁鐵的直徑大於該軸向磁力磁鐵的軸內孔的直徑並小於該徑向磁力磁鐵的內孔直徑,該緩衝磁鐵與該徑向磁力磁鐵為相同磁極性相對而不互相接觸,且該緩衝磁鐵與該軸向磁力磁鐵相向面為相同磁極性相對;以及 一限位件,係徑向凸設於該桿體,而位於該軸向磁力磁鐵遠離該徑向磁力磁鐵的一側;以及 一磁浮發電裝置,係設於該兩防震模組之間,其包含 一傳動軸,位於該兩防震模組的緩衝桿組之間,並與該兩防震模組的緩衝桿組具有軸向間隙; 一感應馬達模組,其包含 一轉子,其外周面係為非感磁性金屬,固設於該傳動軸;以及 一定子,係固定設於該基座,而套設於該轉子的外周; 兩個軸向磁力軸承,係分別設於該感應馬達模組的頂、底兩端,各軸向磁力軸承,皆包含有 一軸承內磁鐵,係為永磁磁鐵,固設於該傳動軸;以及 一軸向磁力環,係為環形的永磁磁鐵,固設於該基座內而與軸承內磁鐵形成軸向間距,且該軸向磁力環的內孔直徑小於該軸承內磁鐵的直徑,該軸向磁力環與該軸承內磁鐵的相向面為同磁極性相斥,其中一個軸向磁力軸承的軸向磁力環位於其對應的軸承內磁鐵的下側,另一個軸向磁力軸承的軸向磁力環位於其對應的軸承內磁鐵的上側; 至少一發電模組,係裝設於該基座中且連接該傳動軸;以及 複數個徑向無摩擦軸承,沿該傳動軸的軸向間隔地設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防震磁浮發電裝置,其中各軸向磁力軸承進一步包含一軸承外磁環,該軸承外磁環係為環形的永磁磁鐵,固設於該基座內而套設於該軸承內磁鐵的外周而與該軸承內磁鐵之間具有徑向間隙,該軸承外磁環與該軸承內磁鐵為同磁極性相對而不互相接觸。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防震磁浮發電裝置,其中各徑向無摩擦軸承皆包含 一內磁鐵,係為永磁磁鐵,固設於該傳動軸;與 一外環磁鐵,係為環形的永磁磁鐵,固設於該基座並套設於該內磁鐵的外周而與該內磁鐵之間具有徑向間隙,該外環磁鐵與該內磁鐵為同磁極性相對而不互相接觸。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防震磁浮發電裝置,其中相鄰設置的兩個徑向無摩擦軸承成一對,且該發電裝置沿軸向間隔設有複數對徑向無摩擦軸承,各對徑向無摩擦軸承的兩內磁鐵與兩外環磁鐵的相向面為相同磁極性。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防震磁浮發電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發電模組包含 一線圈盤,係固設於該基座,並包含複數個環狀排列並圍繞於該傳動軸外周的感應線圈;以及 兩磁盤,係固定於該傳動軸並分別位於該線圈盤的上、下側,各磁盤皆包含 一盤體,係固設於該傳動軸; 複數個磁力塊,係環狀排列地設於該盤體朝向該線圈盤的一側,並圍繞於該傳動軸的外周,位於對應該些感應線圈的位置;其中,該線圈盤的感應線圈的數量為各磁盤的磁力塊的數量的倍數。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防震磁浮發電裝置,其中各防震模組的桿體設有螺紋,該限位件螺合連接於該桿體。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防震磁浮發電裝置,其中該磁浮發電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微調磁浮模組,該微調磁浮模組包含 一軸磁鐵,係為永磁磁鐵,並固設於該傳動軸,其包含 一上磁極段,係為尺寸由上至下遞增的錐形體;以及 一下磁極段,係為尺寸由上至下遞減的錐形體,並與該上磁極段具有相異磁性; 一第一磁力組,係為永磁磁鐵,並固設於該基座,而環繞於該軸磁鐵的外周,並與該軸磁鐵形成磁斥力而不接觸;以及 一第二磁力組,係為永磁磁鐵,並固設於該基座,鄰接於該第一磁力組,而環繞於該軸磁鐵的外周,並與該軸磁鐵形成磁斥力而不接觸。
  8.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防震磁浮發電裝置,其中該磁浮發電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微調磁浮模組,該微調磁浮模組包含 一軸磁鐵,係為永磁磁鐵,並固設於該傳動軸,其包含 一上磁極段,係為尺寸由上至下遞增的錐形體;以及 一下磁極段,係為尺寸由上至下遞減的錐形體,並與該上磁極段具有相異磁性; 一第一磁力組,係為永磁磁鐵,並固設於該基座,而環繞於該軸磁鐵的外周,並與該軸磁鐵形成磁斥力而不接觸;以及 一第二磁力組,係為永磁磁鐵,並固設於該基座,鄰接於該第一磁力組,而環繞於該軸磁鐵的外周,並與該軸磁鐵形成磁斥力而不接觸。
TW108206888U 2019-05-30 2019-05-30 防震磁浮發電裝置 TWM583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6888U TWM583650U (zh) 2019-05-30 2019-05-30 防震磁浮發電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6888U TWM583650U (zh) 2019-05-30 2019-05-30 防震磁浮發電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3650U true TWM583650U (zh) 2019-09-11

Family

ID=68620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6888U TWM583650U (zh) 2019-05-30 2019-05-30 防震磁浮發電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36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0136B (zh) * 2019-05-30 2020-04-01 翁壽成 防震磁浮發電裝置
TWI719892B (zh) * 2020-04-24 2021-02-21 翁壽成 防震磁浮節能式發電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0136B (zh) * 2019-05-30 2020-04-01 翁壽成 防震磁浮發電裝置
TWI719892B (zh) * 2020-04-24 2021-02-21 翁壽成 防震磁浮節能式發電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1941B (zh) Vertical magnetic drive energy-saving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CN101979888B (zh) 能与普通转轴轴承组合消除轴承承载力的永磁能悬浮轴承
EP2536009A1 (en) Magnetic levitation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vertical shaft disc-type motor
US10367405B2 (en) Vertically mounted and magnetically driven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with weight-free and energy-saving effect
JP2008154451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軸受を備える電動機
WO2020151060A1 (zh) 电动汽车用虚拟轴式磁悬浮飞轮储能装置
TWM583650U (zh) 防震磁浮發電裝置
JP2017200435A (ja) 電気機械式フライホイール
TWM535425U (zh) 無配重塊之垂直式磁力傳動的節能發電裝置
TWI676338B (zh) 節能發電裝置
TWM536436U (zh) 垂直式磁力傳動的節能發電裝置
TWM555587U (zh) 直立式磁力傳動發電裝置
JP2018109437A (ja) 無制御磁気浮上方法及び無制御磁気浮上装置
TWI690136B (zh) 防震磁浮發電裝置
TW201310871A (zh) 磁浮式能源生成裝置
CN204497904U (zh) 磁悬浮飞轮电机
TWM563115U (zh) 節能發電裝置
TWI484106B (zh) 全磁浮式軸徑向支承系統
TWI683509B (zh) 節能發電機組裝置
TWM599501U (zh) 防震磁浮節能式發電裝置
JPWO2017158710A1 (ja) フライホイール装置及び回転電機
TWI776753B (zh) 垂直式磁能發電機
TWI719892B (zh) 防震磁浮節能式發電裝置
TWM584064U (zh) 磁浮防震裝置及其防震模組
CN208174580U (zh) 磁悬浮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