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3389U - 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一) - Google Patents

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3389U
TWM583389U TW108207822U TW108207822U TWM583389U TW M583389 U TWM583389 U TW M583389U TW 108207822 U TW108207822 U TW 108207822U TW 108207822 U TW108207822 U TW 108207822U TW M583389 U TWM583389 U TW M58338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valve
pipe
seat
piston r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7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祖狄
Original Assignee
佐順國際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佐順國際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佐順國際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7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3389U/zh
Publication of TWM583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3389U/zh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係主要於活塞桿其通孔組接有一節流座,並使該節流座其流道上端形成一錐形流道口,又於活塞桿之通孔中組設有一閥門桿,且使閥門桿下端形成一錐頭端,以與節流座之錐形流道口形狀相對應,藉此,係可依地形所需,調整閥門桿其錐頭端與節流座其流道的間隙,藉由閥門桿之錐頭端與節流座其流道之錐形流道口相對應形狀設計,係可使兩者間隙更為平滑,以增加液壓油流動順暢性,以利達到精準多段調控避震器阻尼數效果,另可使錐頭端與錐形流道口密合,以回復原廠預設的阻尼值,而使原廠汽車行經顛簸路段時,有效降低車體起伏晃動,以突顯原廠汽車應有價值感者。

Description

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一)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尤指一種可精準多段調控避震器阻尼數,並可回復原廠預設的阻尼值,以於行經顛簸路段時,有效降低車體起伏晃動效果之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
按,一般車輛之避震器結構,請參閱我國公告第M389046號「原廠型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係主要包含:一活塞桿,乃於活塞桿主體之通孔穿接調節桿,並於調節桿主體上端組接握鈕,又於調節桿主體下端組設錐桿,且使錐桿之錐頭部插設於通孔底側之節流座的中心流道,另於活塞桿主體側面穿設一透孔,以與流道相通;一活塞,係組接於活塞桿下端;一內油管,乃於中空部內設有液壓油,並使活塞及部分活塞桿組裝於內油管內。藉此,當使用時係可依地形所需,轉動握鈕,而使握鈕帶動調節桿主體及錐桿位移,以調整錐桿其錐頭部與節流座之流道的間隙,進而達到調節避震器阻尼效果。
然,該我國公告第M389046號「原廠型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其節流座之流道口係形成階級狀,當錐桿之錐頭部由該節流座之流道開口插入流道,而欲將流道關閉時,由於節流座呈階級狀之流道口無法與錐桿其錐頭部形狀對應配合,以致仍會有液壓油從錐桿之錐頭部與流道口形成的間隙流出,而無法確實回復到原廠預設的阻尼值,以致影響原廠車輛乘坐的舒適性,再者,當液壓油流過錐桿之錐頭部與節流座呈階級狀流道口形成的間隙時,液壓油係會於節流座呈階級狀之流道口處產生紊亂擾流,而造成無法精準調整阻尼數情形,亦影響車輛乘坐的舒適性。
緣是,本創作人有鑑於現有我國公告第M389046號「原廠型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等現有避震器於使用實施上仍有上述缺失,乃藉其多年於相關領域的製造及設計經驗和知識的輔佐,並經多方巧思研創出本創作。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其主要目的係為了提供一種可精準多段調控避震器阻尼數,並可回復原廠預設的阻尼值,以於行經顛簸路段時,有效降低車體起伏晃動效果之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
為了達到上述實施目的,本創作人乃研擬如下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係主要包含有一外油管、一內油管、一活塞桿組及一調節桿組,乃使該外油管成型有一管孔,並於該外油管其管孔上端固接有一套筒,且於該外油管之管孔下端結合有一端蓋,又使該內油管容置於該外油管之管孔,並使該內油管成型有一管孔,且使該內油管其管孔上端與該外油管之套筒相套接,另於該內油管其管孔下端固接有一閥座,並使該內油管及外油管之管孔內容裝有液壓油,又該活塞桿組係包含有一活塞桿、一節流座及一活塞頭,乃使該活塞桿下端由該外油管上端套筒之套孔插設於該內油管之管孔內,並使該活塞桿上端位於該外油管外,又於該活塞桿下端組接有該活塞頭,且使該活塞頭周壁與該內油管其管孔之管壁相接觸,另使該活塞桿中心沿其軸向貫穿有一通孔,並於該通孔下端處組接有該節流座,又於該節流座中心貫穿有一流道,且使該流道上端形成一錐形流道口,另該調節桿組係包含有一閥門桿、一調節桿及一調整鈕,乃使該閥門桿、調節桿及調整鈕依序組設於該活塞桿之通孔中,該調整鈕係形成有一握部,並使該握部突露出該活塞桿上端,且使該握部連伸有一連桿,以與該調節桿上端相連結,又使該調節桿下端與該閥門桿上端相連結,而該閥門桿下端係形成一錐頭端,且使該錐頭端與該節流座其流道之錐形流道口形狀相對應,而使該錐頭端與該節流座之錐形流道口形成密合或脫離,另使該活塞桿於相鄰該節流座處徑向貫穿有一透孔,以使該內油管之管孔與該節流座之流道相通。
如上所述之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其中,該內油管之閥座係於其下端形成一凹槽,且於該閥座其凹槽的槽底設有至少一第一閥片,並使該第一閥片以一固定塊抵設定位,又使該閥座上端設有至少一第二閥片,且使該第二閥片以一彈性件抵設定位,又於該閥座、第一閥片、固定塊、第二閥片及彈性件中央設有相對應之鎖孔,並以一鎖固件穿設該鎖孔,以使該第一閥片、固定塊、第二閥片及彈性件與該閥座鎖接固定,又使該閥座於其中央鎖孔周側與該第一閥片對應處軸向貫穿有數第一油孔,另使該閥座於其中央鎖孔周側與該第二閥片對應處軸向貫穿有數第二油孔,復使該閥座於其周側對應凹槽處徑向貫穿有數第三油孔,以使該凹槽與該外油管之管孔相通。
如上所述之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其中,該活塞桿組之活塞頭係於其上端設有至少一第三閥片,且於該活塞頭下端設有至少一第四閥片,並使該第三閥片及第四閥片各以一固定塊抵設定位,又於該活塞頭、第三閥片、第四閥片及固定塊中央設有相對應之鎖孔,並使該活塞桿下端形成一組立段,且使該第三閥片、第四閥片、固定塊與活塞頭之鎖孔與該活塞桿之組立段相套接,另設有一鎖固件,以與該活塞桿之組立段下端相鎖接,而使該活塞頭、第三閥片、第四閥片及固定塊鎖固於該活塞桿之組立段,又使該活塞頭於其中央鎖孔周側設有沿軸向傾斜貫穿該活塞頭上、下二端之數第四油孔及數第五油孔,乃使該第四油孔上端與該第三閥片位置相對應,並使該第四油孔下端位於第四閥片外側,另使該第五油孔下端與該第四閥片位置相對應,且使該第五油孔上端位於第三閥片外側。
如上所述之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其中,該活塞桿組係進一步包含有一止擋塊,乃使該止擋塊固設於該活塞桿上,且使該止擋塊位置於該活塞頭及該內油管其上端之套筒間,並使該止擋塊周壁與該內油管其管孔之管壁形成有間隙。
如上所述之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其中,該調節桿組係進一步包含有一彈簧及一軸套,乃使該彈簧及軸套組設於該活塞桿之通孔中,並使該彈簧位置於該節流座及閥門桿間,而使該彈簧二端分別與該節流座及閥門桿抵設定位,且使該閥門桿之錐頭端穿設於該彈簧之簧孔中,另使該軸套位置於該調整鈕之連桿與調節桿間,且使該調整鈕之連桿與該軸套上端相連結,並使該軸套下端與該調節桿上端相抵設,又使該軸套周壁成形有一外螺紋段,且使該活塞桿其上端通孔成形有一內螺紋段,而與該軸套之外螺紋段相螺接。
如上所述之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其中,該調節桿組之閥門桿係於其周壁套設有至少一墊圈,並使該墊圈與該活塞桿其通孔之孔壁相接觸。
如上所述之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其中,該外油管之端蓋係形成有由其周側往中央漸傾而下之錐度,另使該內油管之閥座下端與該呈錐度之端蓋內壁相抵接觸,而使該閥座與該端蓋呈同心設立。
藉此,當使用實施時,係可依地形所需,調整閥門桿其錐頭端與節流座其流道的間隙,藉由閥門桿之錐頭端與節流座其流道之錐形流道口相對應形狀設計,係可使兩者間隙更為平滑,以增加液壓油流動順暢性,以利達到精準多段調控避震器阻尼數效果,另可使錐頭端與錐形流道口密合,以回復原廠預設的阻尼值,而使原廠汽車行經顛簸路段時,有效降低車體起伏晃動,以突顯原廠汽車應有價值感者。
而為令本創作之技術手段及其所能達成之效果,能夠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茲詳細說明如下,請一併參閱揭露之圖式及圖號:
首先,請參閱第一〜三圖所示,為本創作之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係主要包含:
一外油管(1),乃使該外油管(1)沿其軸向成型有一管孔(11),並於該外油管(1)其管孔(11)上端固接有一套筒(12),且於該套筒(12)中央成型有一套孔(121),又使該外油管(1)其管孔(11)下端結合有一端蓋(13),且使該端蓋(13)形成由其周側往中央漸傾而下之錐度;
一內油管(2),係使該內油管(2)容置於該外油管(1)之管孔(11)中,乃使該內油管(2)沿其軸向成型有一管孔(21),並使該內油管(2)及外油管(1)之管孔(21)、(11)內容裝有液壓油,又使該內油管(2)其管孔(21)上端與該外油管(1)上端之套筒(12)相套接,請一併參閱第四圖所示,另使該內油管(2)其管孔(21)下端固接有一閥座(22),且使該閥座(22)下端與該呈錐度之端蓋(13)內壁相抵接觸,而使該閥座(22)與該端蓋(13)呈同心設立,該閥座(22)係於下端形成一凹槽(221),且於該閥座(22)其凹槽(221)的槽底設有至少一第一閥片(23),並使該第一閥片(23)以一固定塊(24)抵設定位,又使該閥座(22)上端設有至少一第二閥片(25),且使該第二閥片(25)以一彈性件(26)抵設定位,又於該閥座(22)、第一閥片(23)、固定塊(24)、第二閥片(25)及彈性件(26)中央設有相對應之鎖孔,並以一鎖固件(27)穿設該鎖孔,以使該第一閥片(23)、固定塊(24)、第二閥片(25)及彈性件(26)與該閥座(22)鎖接固定,又使該閥座(22)於其中央鎖孔周側與該第一閥片(23)對應處軸向貫穿有數第一油孔(222),另使該閥座(22)於其中央鎖孔周側與該第二閥片(25)對應處軸向貫穿有數第二油孔(223),復使該閥座(22)於其周側對應凹槽(221)處徑向貫穿有數第三油孔(224),以使該凹槽(221)與該外油管(1)之管孔(11)相通;
一活塞桿組(3),係包含有一活塞桿(31)、一節流座(32)、一活塞頭(33)及一止擋塊(34),乃使該活塞桿(31)下端由該外油管(1)上端套筒(12)之套孔(121)插設於該內油管(2)之管孔(21)內,並使該活塞桿(33)上端位於該外油管(1)外,又使該活塞桿(31)中心沿其軸向貫穿有一通孔(311),並使該通孔(311)上、下二端各成形有一內螺紋段(312),另使該節流座(32)周壁設有外螺紋段(323),以與該通孔(311)下端之內螺紋段(312)相螺接,且使該節流座(32)中心貫穿有一流道(321),並使該節流座(32)其流道(321)上端形成一錐形流道口(322),又使該活塞桿(31)於相鄰該節流座(32)處徑向貫穿有一透孔(313),以使該內油管(2)之管孔(21)與該節流座(32)之流道(321)相通,另使該活塞頭(33)設置於該內油管(2)之管孔(21)中,並組設於該活塞桿(31)下端之組立段(314),係使該活塞頭(33)周壁與該內油管(2)其管孔(21)之管壁相接觸,另於該活塞頭(33)上端設有至少一第三閥片(331),且使該活塞頭(33)下端設有至少一第四閥片(332),並使該第三閥片(331)及第四閥片(332)各以一固定塊(333)抵設定位,又於該活塞頭(33)、第三閥片(331)、第四閥片(332)及固定塊(333)中央設有相對應之鎖孔,並使該第三閥片(331)、第四閥片(332)、固定塊(333)與活塞頭(33)之鎖孔與該活塞桿(31)之組立段(314)相套接,並以一鎖固件(334)與活塞桿(31)之組立段(314)下端相鎖接,而使該活塞頭(33)、第三閥片(331)、第四閥片(332)及固定塊(333)固定於該活塞桿(31)之組立段(314),另使該活塞頭(33)於其中央鎖孔周側設有沿軸向傾斜貫穿該活塞頭(33)上、下二端之數第四油孔(335)及數第五油孔(336),乃使該第四油孔(335)上端與該第三閥片(331)位置相對應,並使該第四油孔(335)下端位於第四閥片(332)外側,另使該第五油孔(336)下端與該第四閥片(332)位置相對應,且使該第五油孔(336)上端位於第三閥片(331)外側,另使該止擋塊(34)固設於該活塞桿(33)上,而位置於該活塞頭(31)及內油管(2)其上端之套筒(12)間,且使該止擋塊(34)周壁與該內油管(2)其管孔(21)之管壁形成有間隙;
一調節桿組(4),係包含有一彈簧(41)、一閥門桿(42)、一調節桿(43)、一軸套(44)及一調整鈕(45),乃使該彈簧(41)、閥門桿(42)、調節桿(43)、軸套(44)及調整鈕(45)依序組設於該活塞桿(31)之通孔(311)中,該調整鈕(45)係形成有一握部(451),並使該握部(451)露出於該活塞桿(31)上端,又於該握部(451)連伸有一連桿(452),且使該連桿(452)與該軸套(44)相連結,又使軸套(44)於其周壁成形有外螺紋段(441),以與該活塞桿(31)其通孔(311)上端之內螺紋段(412)相螺接,另使該調節桿(43)上端與該軸套(44)相抵設,並使該調節桿(43)下端與該閥門桿(42)上端相抵接,而該閥門桿(42)下端係形成一錐頭端(421),又使該彈簧(41)二端分別與該節流座(32)及閥門桿(42)抵設定位,且使該閥門桿(42)之錐頭端(421)穿設於該彈簧(41)之簧孔中,而與該節流座(32)之流道(321)位置相對應,另使該錐頭端(421)與該節流座(32)其流道(321)之錐形流道口(322)形狀相對應,而使錐頭端(421)與該節流座(32)之錐形流道口(322)密合或脫離,復於該閥門桿(42)周壁套設有至少一墊圈(422),以與該活塞桿(31)其通孔(311)之孔壁相接觸。
據此,當組裝使用時,係將本創作之避震器裝設原廠汽車其車身底盤及車輪架間,並使該調整鈕(45)凸伸出原廠汽車車底盤外,以供使用者旋轉調節。當原廠汽車行駛於市區路面時,由於市區路面較為平坦少顛簸,因此,可將避震器調整至低阻尼較為柔軟狀態,此時,係可反向旋轉調整鈕(45),以使調整鈕(45)帶動軸套(44)於活塞桿(31)之通孔(311)內螺旋往上位移,此時,位於軸套(44)下方之調節桿(43)及閥門桿(42)係會受到彈簧(41)抵推往上移位,以使閥門桿(42)之錐頭端(421)由該節流座(32)之流道(321)脫離,而使節流座(32)之流道(321)與錐頭端(421)的間隙加大。
於此,當原廠汽車於路面行駛,裝設於車身底盤與車輪架間之本創作之避震器係會受路況上、下震動,請再一併參閱第四圖所示,當活塞桿(31)往下作動時,其底端組接之活塞頭(33)係會往下位移,以將該活塞頭(33)下方之液壓油往內油管(2)底端閥座(22)方向推擠,此時,液壓油係會由閥座(22)上端第二閥片(25)及閥座(22)間之油路間隙流進第一油孔(222)中,繼推開該閥座(22)底端之第一閥片(23),以流至閥座(22)底端凹槽(221)處,再由該閥座(22)徑向所設第三油孔(224),往閥座(22)側邊流入外油管(1)之管孔(11)中,而使大量液壓油流進外油管(1)之管孔(11)內,而當活塞頭(33)往下位移時,位於活塞頭(33)下方之內油管(2)的液壓油係會由該活塞頭(33)下端流進該第四油孔(335)中,再抵推活塞頭(33)上端第三閥片(331),以流向該活塞頭(33)上方之內油管(2)空間,另部分液壓油係會由該節流座(32)下端流進其流道(321)內,再經節流座(32)其流道(321)與閥門桿(42)其錐頭端(421)之間隙流出,續由活塞桿(31)徑向所設透孔(313)流向該活塞頭(33)上方之內油管(2)空間,藉此,多個流動路徑設置,以使液壓油的流動更為順暢,以降低液壓油流動時所受到的阻力,在此低阻尼狀態下,避震器即可吸收路面傳遞而來的微小震動,以使乘坐於原廠汽車內的使用者,不致感覺到車體震動的不舒適感。
請一併參閱第五圖所示,另當活塞桿(31)往上作動時,其底端組接之活塞頭(33)係會往上位移,此時,內油管(2)於活塞頭(33)下方管內空間會增加、壓力相對降低,同時,該外油管(1)其管孔(11)內之液壓油會由閥座(22)徑向所設第三油孔(224)流向閥座(22)底端凹槽(221),再流進閥座(22)之第二油孔(223),並推開閥座(22)上端之第二閥片(25),而使外油管(1)內之液壓油回流至內油管(2)內,而當活塞頭(33)往上位移時,位於活塞頭(33)上方之內油管(2)的液壓油係會由該活塞頭(33)上端流進其第五油孔(336)中,再抵推活塞頭(33)下端第四閥片(332),以流向該活塞頭(33)下方之內油管(2)空間,另部分液壓油係會由該活塞桿(31)徑向所設透孔(313)經節流座(32)其流道(321)與閥門桿(42)其錐頭端(421)之間隙流進節流座(32)之流道(321)中,再流向該活塞頭(33)下方之內油管(2)空間,又利用閥門桿(42)之錐頭端(421)與節流座(32)其流道(321)之錐形流道口(322)形狀相對應設計,係可使節流座(32)其流道(321)與閥門桿(42)其錐頭端(421)形成的間隙更為平滑,以增液壓油流動順暢性,避免液壓油流經該間隙處產生紊亂擾流現象,如此,即可使本創作之避震器的阻尼數依使用者所需進行多段的精準調整控制,以提高車輛乘坐舒適性,另當活塞桿(31)往上作動時,利用止擋塊(34)設置,係可令止擋塊(34)先活塞頭(33)碰撞到內油管(2)上端套筒(12),以避免脆弱的活塞頭(33)直接撞擊到套筒(12)發生損壞情形。
再者,當原廠汽車欲行駛於郊區或山路等路況較顛簸的地區時,係可將本創作之避震器調整至高阻尼狀態,以正向轉動調整鈕(45),而使調整鈕(45)帶動相連結之軸套(44)轉動,以使軸套(44)藉由其外螺紋段(441)與活塞桿(31)其通孔(311)上端之內螺紋段(312)產生螺轉旋進動作,將組裝於該軸套(44)下端之調節桿(43)往下抵推,隨著調節桿(43)往下位移,設於該調節桿(43)底端之閥門桿(42)亦往下移動,以使該閥門桿(42)其錐頭端(421)往該節流座(32)之流道(321)插入,而使該節流座(32)之流道(321)與閥門桿(42)其錐頭端(421)的間隙越為縮減,如此,便可使液壓油流經該節流座(32)之流道(321)阻力增加,而調高避震器的阻尼數,請一併參閱第六、七圖所示,當閥門桿(42)其錐頭端(421)與節流座(32)其錐形流道口(322)密合時,即可達到原廠預設的最高阻尼值,以阻斷液壓油經由該節流座(32)之流道(321)往該內油管(2)位於該活塞頭(33)上、下空間流動的效果,藉此,以使原廠汽車行經顛簸路段時,車體較不會隨著顛簸路面起伏晃動,以使乘坐於原廠汽車內之使用者感覺乘坐舒適性,以突顯原廠汽車應有的價值感。
前述之實施例或圖式並非限定本創作之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實施態樣,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為之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創作之專利範疇。
由上述結構及實施方式可知,本創作係具有如下優點:
1.本創作之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係使閥門桿之錐頭端與節流座其流道之錐形流道口形狀相對應,藉此,係可使節流座其流道與閥門桿之錐頭端形成的間隙更為平滑,以增加液壓油流動順暢性,避免液壓油流經該間隙處產生紊亂擾流現象,而使本創作之避震器的阻尼數可依使用者所需精準多段調整控制,提高車輛乘坐舒適性。
2.本創作之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係當欲調高避震器的阻尼數,而使閥門桿之錐頭端往節流座其流道進給時,利用閥門桿之錐頭端與節流座其流道之錐形流道口形狀相對應設計,即可使閥門桿其錐頭端與節流座其錐形流道口密合,以回復原廠預設的最高阻尼值,據此,以使原廠汽車行經顛簸路段時,車體較不會隨著顛簸路面起伏晃動,以突顯原廠汽車應有的價值感。
3.本創作之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係使外油管之端蓋設有錐度,於此,當內油管容置於外油管內,而使內油管下端閥座與外油管之端蓋相抵接觸時,藉由該端蓋所設錐度係可達到便利使內油管及其閥座與外油管中心校正呈同心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實施例確能達到所預期功效,又其所揭露之具體構造,不僅未曾見諸於同類產品中,亦未曾公開於申請前,誠已完全符合專利法之規定與要求,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之申請,懇請惠予審查,並賜准專利,則實感德便。
(1)‧‧‧外油管
(11)‧‧‧管孔
(12)‧‧‧套筒
(121)‧‧‧套孔
(13)‧‧‧端蓋
(2)‧‧‧內油管
(21)‧‧‧管孔
(22)‧‧‧閥座
(221)‧‧‧凹槽
(222)‧‧‧第一油孔
(223)‧‧‧第二油孔
(224)‧‧‧第三油孔
(23)‧‧‧第一閥片
(24)‧‧‧固定塊
(25)‧‧‧第二閥片
(26)‧‧‧彈性件
(27)‧‧‧鎖固件
(3)‧‧‧活塞桿組
(31)‧‧‧活塞桿
(311)‧‧‧通孔
(312)‧‧‧內螺紋段
(313)‧‧‧透孔
(314)‧‧‧組立段
(32)‧‧‧節流座
(321)‧‧‧流道
(322)‧‧‧錐形流道口
(323)‧‧‧外螺紋段
(33)‧‧‧活塞頭
(331)‧‧‧第三閥片
(332)‧‧‧第四閥片
(333)‧‧‧固定塊
(334)‧‧‧鎖固件
(335)‧‧‧第四油孔
(336)‧‧‧第五油孔
(34)‧‧‧止擋塊
(4)‧‧‧調節桿組
(41)‧‧‧彈簧
(42)‧‧‧閥門桿
(421)‧‧‧錐頭端
(422)‧‧‧墊圈
(43)‧‧‧調節桿
(44)‧‧‧軸套
(441)‧‧‧外螺紋段
(45)‧‧‧調整鈕
(451)‧‧‧握部
(452)‧‧‧連桿
第一圖: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本創作之剖視圖
第三圖:本創作之局部放大剖視圖
第四圖:本創作之節流座其流道未閉合時之活塞桿往下作動狀態圖
第五圖:本創作之節流座其流道未閉合時之活塞桿往上作動狀態圖
第六圖:本創作之節流座其流道全閉合狀態剖視圖
第七圖:本創作之節流座其流道全閉合時之作動狀態圖

Claims (7)

  1. 一種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係主要包含有一外油管、一內油管、一活塞桿組及一調節桿組,乃使該外油管成型有一管孔,並於該外油管其管孔上端固接有一套筒,且於該外油管之管孔下端結合有一端蓋,又使該內油管容置於該外油管之管孔,並使該內油管成型有一管孔,且使該內油管其管孔上端與該外油管之套筒相套接,另於該內油管其管孔下端固接有一閥座,並使該內油管及外油管之管孔內容裝有液壓油,又該活塞桿組係包含有一活塞桿、一節流座及一活塞頭,乃使該活塞桿下端由該外油管上端套筒之套孔插設於該內油管之管孔內,並使該活塞桿上端位於該外油管外,又於該活塞桿下端組接有該活塞頭,且使該活塞頭周壁與該內油管其管孔之管壁相接觸,另使該活塞桿中心沿其軸向貫穿有一通孔,並於該通孔下端處組接有該節流座,又於該節流座中心貫穿有一流道,且使該流道上端形成一錐形流道口,另該調節桿組係包含有一閥門桿、一調節桿及一調整鈕,乃使該閥門桿、調節桿及調整鈕依序組設於該活塞桿之通孔中,該調整鈕係形成有一握部,並使該握部突露出該活塞桿上端,且使該握部連伸有一連桿,以與該調節桿上端相連結,又使該調節桿下端與該閥門桿上端相連結,而該閥門桿下端係形成一錐頭端,且使該錐頭端與該節流座其流道之錐形流道口形狀相對應,而使該錐頭端與該節流座之錐形流道口形成密合或脫離,另使該活塞桿於相鄰該節流座處徑向貫穿有一透孔,以使該內油管之管孔與該節流座之流道相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其中,該內油管之閥座係於其下端形成一凹槽,且於該閥座其凹槽的槽底設有至少一第一閥片,並使該第一閥片以一固定塊抵設定位,又使該閥座上端設有至少一第二閥片,且使該第二閥片以一彈性件抵設定位,又於該閥座、第一閥片、固定塊、第二閥片及彈性件中央設有相對應之鎖孔,並以一鎖固件穿設該鎖孔,以使該第一閥片、固定塊、第二閥片及彈性件與該閥座鎖接固定,又使該閥座於其中央鎖孔周側與該第一閥片對應處軸向貫穿有數第一油孔,另使該閥座於其中央鎖孔周側與該第二閥片對應處軸向貫穿有數第二油孔,復使該閥座於其周側對應凹槽處徑向貫穿有數第三油孔,以使該凹槽與該外油管之管孔相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其中,該活塞桿組之活塞頭係於其上端設有至少一第三閥片,且於該活塞頭下端設有至少一第四閥片,並使該第三閥片及第四閥片各以一固定塊抵設定位,又於該活塞頭、第三閥片、第四閥片及固定塊中央設有相對應之鎖孔,並使該活塞桿下端形成一組立段,且使該第三閥片、第四閥片、固定塊與活塞頭之鎖孔與該活塞桿之組立段相套接,另設有一鎖固件,以與該活塞桿之組立段下端相鎖接,而使該活塞頭、第三閥片、第四閥片及固定塊鎖固於該活塞桿之組立段,又使該活塞頭於其中央鎖孔周側設有沿軸向傾斜貫穿該活塞頭上、下二端之數第四油孔及數第五油孔,乃使該第四油孔上端與該第三閥片位置相對應,並使該第四油孔下端位於第四閥片外側,另使該第五油孔下端與該第四閥片位置相對應,且使該第五油孔上端位於第三閥片外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其中,該活塞桿組係進一步包含有一止擋塊,乃使該止擋塊固設於該活塞桿上,且使該止擋塊位置於該活塞頭及該內油管其上端之套筒間,並使該止擋塊周壁與該內油管其管孔之管壁形成有間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其中,該調節桿組係進一步包含有一彈簧及一軸套,乃使該彈簧及軸套組設於該活塞桿之通孔中,並使該彈簧位置於該節流座及閥門桿間,而使該彈簧二端分別與該節流座及閥門桿抵設定位,且使該閥門桿之錐頭端穿設於該彈簧之簧孔中,另使該軸套位置於該調整鈕之連桿與調節桿間,且使該調整鈕之連桿與該軸套上端相連結,並使該軸套下端與該調節桿上端相抵設,又使該軸套周壁成形有一外螺紋段,且使該活塞桿其上端通孔成形有一內螺紋段,而與該軸套之外螺紋段相螺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其中,該調節桿組之閥門桿係於其周壁套設有至少一墊圈,並使該墊圈與該活塞桿其通孔之孔壁相接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其中,該外油管之端蓋係形成有由其周側往中央漸傾而下之錐度,另使該內油管之閥座下端與該呈錐度之端蓋內壁相抵接觸,而使該閥座與該端蓋呈同心設立。
TW108207822U 2019-06-19 2019-06-19 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一) TWM583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7822U TWM583389U (zh) 2019-06-19 2019-06-19 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7822U TWM583389U (zh) 2019-06-19 2019-06-19 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3389U true TWM583389U (zh) 2019-09-11

Family

ID=68619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7822U TWM583389U (zh) 2019-06-19 2019-06-19 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33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136B (zh) * 2020-08-27 2021-11-11 開發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減壓閥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136B (zh) * 2020-08-27 2021-11-11 開發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減壓閥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03507A (en) Shock absorber
CN105051401B (zh) 带有开放泄放件的活塞组件
US7011325B2 (en) Adjustable length suspension fork for a bicycle
US5449155A (en) Suspension skock absorber for bicycles
US11920656B2 (en) Dual piston system
WO2016067724A1 (ja) 緩衝器
CN102644693A (zh) 一种带液体阻尼橡胶关节动刚度调节方法及橡胶关节
TWM583389U (zh) 原廠型阻尼可調避震器(一)
US20240044391A1 (en) Damping adjuster
TWM640979U (zh) 避震升降機構及自行車
KR0177021B1 (ko) 저속감쇠력 특성을 개선한 쇽 업소바
EP0591205A1 (en) Self-contained automatic terrain condition adjusting shock absorber
CN204647126U (zh) 阻尼可调避震器
TWI837145B (zh) 用於設置在自行車的轉向頭管內之懸吊系統
JPH0444130B2 (zh)
CN207728784U (zh) 一种横向高压减振器
JP2002161939A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ー
JPS5940034A (ja) 油圧緩衝器における減衰力調整装置
TWM599356U (zh) 避震器之開關調速裝置
JPH071347U (ja) 減衰力可変型緩衝器
TWI709504B (zh) 限流組件及包括該限流組件之避震器
US11713793B2 (en) Bicycle shock absorbing device
JP2815863B2 (ja) 油圧緩衝器
US6942073B1 (en) On/off damper for bikes
CN216002951U (zh) 用于自行车前叉之避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