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2619U - 磁性筆頭組件及使用其的書寫板系統 - Google Patents

磁性筆頭組件及使用其的書寫板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2619U
TWM582619U TW108205809U TW108205809U TWM582619U TW M582619 U TWM582619 U TW M582619U TW 108205809 U TW108205809 U TW 108205809U TW 108205809 U TW108205809 U TW 108205809U TW M582619 U TWM582619 U TW M58261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pen
component
tapered portion
wri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5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行江
Original Assignee
翰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翰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翰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9211059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33639U/zh
Priority to US16/521,886 priority patent/US20200341566A1/en
Publication of TWM582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2619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transmitt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o be received by the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案揭露一種磁性筆頭組件,其包括導磁/隔磁部件以及磁性部件。本案利用具有開口與容置空間的導磁/隔磁部件以圍繞與包覆磁性部件的周圍,使磁性部件僅裸露出磁性部件的第一端,藉此降低磁性部件的磁漏現象。磁性筆頭組件更可進一步應用於書寫板系統。當使用者透過磁性筆頭組件於磁性書寫板上書寫或塗鴉時,可以避免磁性書寫板內的磁粉受到磁性部件之磁漏現象的吸引。因此,傳統磁性書寫筆於磁性書寫板上書寫或塗鴉的暈開問題與傳統磁性書寫筆還沒有很靠近磁性書寫板即有顯影的提早顯影問題都可以有效地被改善。再者,磁性筆頭組件亦可以用於電容式觸控面板,作為觸控筆使用。

Description

磁性筆頭組件及使用其的書寫板系統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磁性筆頭組件,尤其指一種使用導磁/隔磁部件來降低磁性部件之磁漏現象的磁性筆頭組件,以及使用其的磁性書寫筆或觸控筆與書寫板系統。
磁性書寫板是一種既可輔助教學又可提供幼童塗鴉之用具,除了使用者可持磁性書寫筆對其重複書寫及塗鴉之外,又不會增加環境中的垃圾量(例如紙張),更不會釋出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例如白板筆揮發之有機溶劑、粉筆掉落之硫酸鈣或碳酸鈣粉塵)。因此,磁性書寫板與磁性書寫筆是一種環保又便利的書寫與塗鴉用具。
磁性書寫板通常是由一層基板與一層透明或半透明蓋板採用上下方式交疊而成,並且基板與蓋板的中間夾層置入磁粉與膠質溶液。當磁性物質(例如磁鐵、磁性書寫筆前端之磁性部件)靠近磁性書寫板的蓋板,會使得磁性書寫板的磁粉被吸引並形成深色線條顯影於蓋板表面。若使用者欲重複使用磁性書寫板,只要利用磁性書寫板所附的含磁鐵條之滑動器刷過磁性書寫板下方,就可以將磁粉向下吸引以去除磁性書寫板的顯影。
然而,市售的磁性書寫板所附之磁性書寫筆於磁性書寫板上書寫或塗鴉時,常常發生磁性書寫筆尚未觸及磁性書寫板之蓋板,卻已產生顯影。此現象是基於磁性書寫筆內所含的磁性部件之磁漏現象,意即,磁性書寫筆前端的磁性部件其磁路洩漏在空氣中所產生的磁場對磁性書寫板內的磁粉造成吸引。或者,磁性書寫筆於磁性書寫板上書寫或塗鴉時,也常發生顯影的暈開現象,此暈開現象亦與磁性書寫筆的磁漏現象有關。
因此,為了克服昔知技術的不足之處,本新型實施例所述之磁性筆頭組件使用具有開口與容置空間的導磁/隔磁部件以圍繞與包覆磁性部件的周圍,使磁性部件僅裸露出其第一端可與磁性書寫板接觸或靠近,從而降低磁性部件的磁漏現象。另外,磁性筆頭組件可用於磁性書寫板或電容式觸控面板,作為磁性書寫筆或觸控筆使用。
基於前述至少一個目的,本新型實施例所述之磁性筆頭組件包括導磁/隔磁部件以及磁性部件。導磁/隔磁部件具有開口並形成容置空間以容置磁性部件,且導磁/隔磁部件圍繞與包圍磁性部件的周圍。導磁/隔磁部件的開口暴露磁性部件的第一端,以及導磁/隔磁部件的第一端與磁性部件的第一端之間具有不大於2公釐的內縮距離或是外凸距離。
可選地,所述內縮距離或外凸距離較佳地為不大於0.05公釐。
可選地,所述磁性部件為永久磁鐵、暫時磁鐵、電磁鐵或電永磁。
可選地,所述導磁/隔磁部件的材料為導磁金屬或塑膠。
可選地,所述導磁/隔磁部件為導磁/隔磁車件,其係透過對導磁或隔磁材料進行車件加工而形成;或者,導磁/隔磁部件為導磁/隔磁捲曲件,其係透過捲曲一片狀的導磁或隔磁材料而形成。
可選地,所述磁性筆頭組件為用於磁性書寫板的磁性書寫筆或電容式觸控面板的觸控筆,且更包括筆管部件。筆管部件係連接或容置導磁/隔磁部件。
可選地,所述筆管部件具有筆直部與漸縮部,筆直部與漸縮部的第一端彼此連接,漸縮部由第一端往第二端漸縮,漸縮部的第二端相對於第一端,並且漸縮部設有空間以套接或卡合導磁/隔磁部件。
可選地,所述筆管部件具有筆直部與漸縮部,筆直部與漸縮部的第一端彼此連接,漸縮部由第一端往第二端漸縮,漸縮部的第二端相對於第一端,並且導磁/隔磁部件黏合於漸縮部的第二端。
可選地,所述磁性筆頭組件為用於磁性書寫板的磁性書寫筆或電容式觸控面板的觸控筆之磁性書寫筆芯,且更包括筆芯管體部件。筆芯管體部件係連接或容置導磁/隔磁部件。磁性書寫筆的筆管部件容置磁性筆頭組件,並且筆管部件的開口對應於磁性部件的第一端。
可選地,所述筆芯管體部件具有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第二部件用於連接或容置第一部件,第一部件具有筆直部與漸縮部,筆直部與漸縮部的第一端彼此連接,漸縮部由第一端往第二端漸縮,漸縮部的第二端相對於第一端,並且漸縮部設有空間以套接或卡合導磁/隔磁部件。
可選地,所述筆芯管體部件具有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第二部件用於連接或容置第一部件,第一部件具有筆直部與漸縮部,筆直部與漸縮部的第一端彼此連接,漸縮部由第一端往第二端漸縮,漸縮部的第二端相對於第一端,並且導磁/隔磁部件黏合於漸縮部的第二端。
可選地,所述磁性筆頭組件用於為用於磁性書寫板的磁性書寫筆或電容式觸控面板的觸控筆,且更包括筆芯管體部件與筆管部件。筆芯管體部件係連接或容置導磁/隔磁部件,其中筆芯管體部件、導磁/隔磁部件與磁性部件構成磁性書寫筆芯。筆管部件係容置磁性筆頭組件,並且筆管部件的開口對應於磁性部件的第一端。
可選地,筆管部件具有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具有筆管部件的開口,以及第一部件可拆卸地連接第二部件。
可選地,所述磁性筆頭組件更包括複數個筆芯切換部件以及至少另一磁性書寫筆芯。複數個筆芯切換部件設置於筆管部件中,複數個磁性書寫筆芯的每一者對應連接複數個筆芯切換部件的其中一者,以及筆管部件設有複數個切換控制部件,以控制複數個筆芯控制切換部件切換複數個磁性書寫筆芯。
可選地,磁性筆頭組件可抽換地設置於抽換座,且抽換座與筆管主體連接。
基於前述至少一個目的,本新型實施例所述之書寫板系統包括磁性書寫板或電容式觸控面板以及前述任一個磁性書寫筆或觸控筆。
簡言之,本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磁性筆頭組件可以解決傳統磁性書寫筆的暈開問題與提早顯影問題。另外,磁性筆頭組件除了可以用於磁性書寫板,更可以用於電容式觸控面板。
為讓本新型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配合所附圖示,做詳細說明如下。
為充分瞭解本新型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新型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本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磁性筆頭組件,以解決傳統磁性書寫筆因其磁漏現象所造成的問題,例如,傳統磁性書寫筆於磁性書寫板進行書寫或塗鴉會有暈開問題,以及傳統磁性書寫筆還沒有很靠近磁性書寫板即有顯影的提早顯影問題。進一步地,本新型實施例利用導磁/隔磁部件來包覆磁性部件的周圍,而使磁性部件僅裸露出其第一端,從而改善磁漏現象與解決上述暈開問題與提早顯影問題。另外,導磁/隔磁部件係由導磁材料或隔磁材料形成。
首先,請參照圖1A與圖1B,圖1A與圖1B分別是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磁性筆頭組件的立體示意圖與剖面圖,其中圖1A之虛線為剖面線。如圖1A與圖1B所示,磁性筆頭組件1包括導磁/隔磁部件102以及磁性部件101。導磁/隔磁部件102具有一個開口形成容置空間S101以容置磁性部件101,並且導磁/隔磁部件102圍繞與包圍磁性部件101的周圍。導磁/隔磁部件102的開口暴露磁性部件101的第一端E101,以及磁性部件101的第一端E101大致上與導磁/隔磁部件102的第一端E102切齊。
於第一實施例中,磁性部件101可以是永久磁鐵、暫時磁鐵、電磁鐵或是電永磁,導磁/隔磁部件102為導磁/隔磁車件,其係透過對導磁或隔磁材料進行車件加工而形成,以及導磁/隔磁部件102的導磁或隔磁材料可以是導磁金屬或是塑膠。另外,本新型不以磁性部件101與導磁/隔磁部件102的類型為限制。
接著,請參照圖2A與圖2B,圖2A與圖2B分別是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磁性筆頭組件的立體示意圖與剖面圖,其中圖2A中的虛線為剖面線。不同於圖1A與圖1B中之導磁/隔磁部件102以車件加工方式形成,於第二實施例中,磁性筆頭組件2的導磁/隔磁部件202為導磁/隔磁捲曲件,其係透過捲曲片狀的導磁或隔磁材料而形成。
另外,相似於第一實施例的情況,於第二實施例中,導磁/隔磁部件202的成容置空間S201用於容置磁性部件201,且導磁/隔磁部件202圍繞與包圍磁性部件201的周圍。導磁/隔磁部件202的開口暴露磁性部件201的第一端E201,以及磁性部件201的第一端E201大致上與導磁/隔磁部件202的第一端E202切齊。
於第一與第二實施例中,由於磁性部件101、201僅裸露出其第一端,而磁性部件101、201的周圍被導磁/隔磁部件102、202所包圍,故磁漏現象可以有效地被改善,從而有效地解決傳統磁性書寫筆造成的暈開問題與提早顯影問題。另外,雖然第一與第二實施例中的導磁/隔磁部件102、202係以車件或以片狀捲曲的方式形成,但本新型並不限制導磁/隔磁部件102、202的形成方式。
接著,請參照圖3與圖4,圖3與圖4分別是本新型第三與第四實施例之磁性筆頭組件的剖面示意圖。不同於第一與第二實施例之磁性部件101、201的第一端E101、E201係切齊於導磁/隔磁部件102、202的第一端E102、E202,於圖3與圖4中,磁性筆頭組件1’與2’之磁性部件101、201的第一端E101、E201相較於磁性筆頭組件1’與2’之導磁/隔磁部件102、202的第一端E102、E202係具有外凸距離d1,其中外凸距離d1不大於2公釐,且較佳地,不大於0.05公釐。
接著,請參照圖5與圖6,圖5與圖6分別是本新型第五與第六實施例之磁性筆頭組件的剖面示意圖。不同於第一與第二實施例之磁性部件101、201的第一端E101、E201係切齊於導磁/隔磁部件102、202的第一端E102、E202,於圖5與圖6中,磁性筆頭組件1’’與2’’之磁性部件101、201的第一端E101、E201相較於磁性筆頭組件1’’與2’’之導磁/隔磁部件102、202的第一端E102、E202係具有內縮距離d2,其中內縮距離d2不大於2公釐,且較佳地,不大於0.05公釐。
第一至第六實施例中的磁性筆頭組件1、1’、1’’、2、2’、2’’實質上為磁性筆頭,但本新型不以此為限,磁性筆頭組件1、1’、1’’、2、2’、2’’更可以進一步地被加工而作為磁性書寫筆或磁性書寫筆芯。
請參照圖7A與圖7B,圖7A與圖7B分別是本新型第七實施例之磁性筆頭組件的立體示意圖與剖面圖,其中圖7A中的虛線為剖面線。第一實施例的磁性筆頭組件1係被加工成第七實施例磁性筆頭組件4,以作為用於磁性書寫板的磁性書寫筆或用於電容式觸控面板的觸控筆。
於第七實施例中,磁性筆頭組件4更包括筆管部件402。筆管部件402具有筆直部4021與漸縮部4022。漸縮部4022更包括第一端E403與相對於第一端E403的第二端E404,其中漸縮部4022是由其第一端E403往其第二端E404漸縮。筆直部4021係與漸縮部4022的第一端E403連接。導磁/隔磁部件於此實施例中,漸縮部4022設有空間S402可以容置導磁/隔磁部件4012,並使導磁/隔磁部件102以套接或卡合的方式連接筆管部件402,以使筆管部件402的開口暴露磁性部件101的第一端E101。
另外,筆管部件402與導磁/隔磁部件102的連接方式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於其他種實施方式中,導磁/隔磁部件102可以直接黏合於筆管部件402的漸縮部4022,且筆管部件402不具有開口與上述空間S402。再者,上述筆管部件402的實施方式也非用以限制本新型。舉例來說,筆管部件402可以僅具有筆直部4021,而導磁/隔磁部件102連接於筆直部4021。
請參照圖8A與圖8B,圖8A與圖8B分別是本新型第八實施例之磁性筆頭組件的立體示意圖與剖面圖,其中圖8A中的虛線為剖面線。第二實施例的磁性筆頭組件2係被加工成第八實施例磁性筆頭組件5,以作為用於磁性書寫板的磁性書寫筆或電容式觸控面板的觸控筆之磁性書寫筆芯。
磁性筆頭組件5更包括筆芯管體部件502,筆芯管體部件502具有第一部件5021與第二部件5022,其中第二部件5022具有一個開口,並形成一個容置空間S502以容置第一部件5021。筆芯管體部件502的第一部件5021具有筆直部P501與漸縮部P502。漸縮部P502包括第一端E502以及相對於第一端E502的第二端E503,其中漸縮部P502是由第一端E502往第二端E503漸縮。筆直部P501係連接於漸縮部P502的第一端E502。另外,第一部件5021之漸縮部P502於其第二端E503具有一個開口,以形成容置空間S503來容置導磁/隔磁部件202。如此,導磁/隔磁部件202能以套接或卡合的方式連接筆芯管體部件502,以使筆芯管體部件502的開口暴露磁性部件201的第一端E201。
另外,筆芯管體部件502與導磁/隔磁部件202的連接方式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於其他種實施方式中,導磁/隔磁部件502可以直接黏合於筆芯管體部件502之第一部件5021的漸縮部P502,且筆芯管體部件502不具有開口與上述空間S503。再者,上述筆芯管體部件502的實施方式也非用以限制本新型。舉例來說,筆芯管體部件502的第一部件5021可以僅具有筆直部P501,而導磁/隔磁部件202連接於筆直部P501。
進一步地,請參照圖9,圖9是本新型第九實施例之磁性筆頭組件的爆炸圖。第八實施例的磁性筆頭組件5係被加工成第九實施例磁性筆頭組件6,以作為用於磁性書寫板的磁性書寫筆或電容式觸控面板的觸控筆。磁性筆頭組件6包括磁性書寫筆芯601(即第八實施例的磁性筆頭組件5)以及筆管部件602。筆管部件602具有第一部件6021與第二部件6022,其中第一部件6021具有開口O601與另一開口O602,並且第一部件6021的開口O601係相對於另一開口O602,以及第二部件6022具有開口O603。
筆管部件602的第一部件6021與第二部件6022具有容置空間以容置磁性書寫筆芯601,第一部件6021的另一開口O602對應於第二部件6022之開口O603,以使第一部件6021可拆卸地連接於第二部件6022,例如通過螺紋鎖固。筆管部件602之第一部件6021的開口O601係對應於磁性書寫筆芯601之磁性部件的第一端E201。
接著,請參照圖10,圖10是本新型第十實施例之磁性筆頭組件的爆炸圖。多個第八實施例的磁性筆頭組件5係被加工成第十實施例磁性筆頭組件7,以作為用於磁性書寫板的磁性書寫筆或電容式觸控面板的觸控筆,其中當作為磁性書寫筆使用時,多個磁性筆頭組件5的磁性部件的磁力大小可以不同,以對應能夠於磁性書寫板上畫出不同粗細的線條。
磁性筆頭組件7包括多個磁性書寫筆芯701(即多個第八實施例的磁性筆頭組件5)、複數個筆芯切換部件7031以及筆管部件702。筆管部件702具有第一部件7021與第二部件7022,其中第一部件7021具有開口O701與另一開口O702,並且第一部件7021的開口O701係相對於另一開口O702。第二部件具有開口O703,以及筆管部件702的第二部件7022更設有多個切換控制部件7032。
筆管部件702的第一部件7021與第二部件7022具有容置空間以容置多個磁性書寫筆芯701以及複數個筆芯切換部件7031。每一個磁性書寫筆芯701係透過其第二端E702與其中一個筆芯切換部件7031的第三端E703以黏合或套接的方式連接。第一部件7021的另一開口O702對應於第二部件7022之開口O703,以使第一部件7021可拆卸地連接於第二部件7022,例如通過螺紋鎖固。筆管部件702之第一部件7021的開口O701係對應於多個磁性書寫筆芯701之多個磁性部件的多個第一端E201。
使用者可透過筆管部件702之第二部件7022的切換控制部件7032以切換磁性書寫筆芯701。複數個磁性書寫筆芯701的每一者可個別地包括各種不同磁力大小之磁性部件,以形成一種具有可選擇筆尖粗細的磁性書寫筆並用於磁性書寫板。另外,筆管部件702更可以容置至少一書寫筆芯,以形成一種可用於磁性書寫板以及紙張的複合式多功能書寫筆。
接著,請參照圖11A與圖11B,圖11A與圖11B分別是本新型第十一實施例之磁性書寫板系統的示意圖與剖面圖,其中圖11A中的虛線為剖面線。本新型所述之磁性筆頭組件係可用於磁性書寫板系統8中。磁性書寫板系統8包括具有磁性書寫筆801(例如第7實施例的磁性筆頭組件7,但本新型不以此為限制)以及磁性書寫板802。
磁性書寫板802具有磁性物質8021、基板8022以及蓋板8023,並且磁性書寫板801通常是由一層基板8022與一層透明或半透明蓋板8023採用上下方式交疊。進一步地,基板8022與蓋板8023中間形成一夾層S801,夾層S801置入磁性物質8021,磁性物質8021通常是一有色磁粉。當磁性書寫筆801接觸蓋板8023,會使得磁性物質8021被吸引並於透明或半透明蓋板8023顯影以形成深色線條。若使用者欲重複使用磁性書寫板801,則係利用磁性書寫板801所附的含磁鐵條之滑動器8024刷過磁性書寫板801,即可將磁性物質8021向下吸引以去除蓋板8023的顯影。另外,此處的磁性書寫板801之實施例方式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其僅為本新型的其中一個實施例。
接著,請參照圖12A至圖12C,圖12A至圖12C分別是本新型第十二實施例之抽換磁性筆頭組件的立體圖、剖面圖與抽換座的立體圖。抽換磁性筆頭組件由磁性筆頭組件9與抽換座99所構成,於此實施例中,磁性筆頭組件9包括磁性部件901與導磁/隔磁部件902。導磁/隔磁部件902的容置空間容置磁性部件901,導磁/隔磁部件902圍繞與包圍磁性部件901的周圍,導磁/隔磁部件902的該開口暴露磁性部件901的第一端,以及導磁/隔磁部件902的第一端與磁性部件901的第一端之間具有不大於2公釐的外凸距離。磁性筆頭組件9設置於抽換座99的容置空間中,並且使用者可以將磁性筆頭組件9進行抽換,以自抽換座99抽出磁性筆頭組件9,並插入新的磁性筆頭組件9於抽換座99中。
抽換座99包括座件991、連接件992與定位件993,其中定位件993連接於座件991與連接件992之間。座件991具有狹縫L99與容置空間,磁性筆頭組件9插設於抽換座99的容置空間中。於此實施例中,透過狹縫L99的設計,可以讓磁性筆頭組件9能夠可抽換地設置於座件991的容置空間中。連接件992可以卡合至筆管本體,而且定位件993具有止擋功能,以將抽換座99定位於筆管主體。
綜合以上所述,本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磁性筆頭組件係利用具有開口與容置空間的導磁/隔磁部件以圍繞與包覆磁性部件的周圍,使磁性部件僅裸露出其第一端以降低磁性部件的磁漏現象,且所述磁性筆頭組件係用於書寫板系統中的磁性書寫筆或觸控筆。如此,使用者透過磁性書寫筆於磁性書寫板上書寫或塗鴉時,可以避免磁性書寫板內的磁粉受到磁性部件之磁漏現象的吸引所造成的暈開現象與提早顯影現象。除此之外,所述磁性筆頭組件更能夠用於電容式觸控面板中,以作為觸控筆使用。另外,本新型實施例的磁性筆頭組件之製造成本與難度皆不高,故具有一定的市場優勢,且可以被有效地利用於產業界中。
本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新型,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新型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前述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新型之範疇內。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 、1’’、2、2’、2’’、4~7、9‧‧‧磁性筆頭組件 101、201、901‧‧‧磁性部件 102、202、902‧‧‧ 導磁/隔磁部件 402、602、702‧‧‧筆管部件 4021、P501‧‧‧筆直部 4022、P502‧‧‧漸縮部 502‧‧‧筆芯管體部件 5021、6021、7021‧‧‧第一部件 5022、6022、7022‧‧‧第二部件 601、701‧‧‧磁性書寫筆芯 7031‧‧‧筆芯切換部件 7032‧‧‧切換控制部件 8‧‧‧磁性書寫板系統 801‧‧‧磁性書寫筆 802‧‧‧磁性書寫板 8021‧‧‧磁性物質 8022‧‧‧基板 8023‧‧‧蓋板 8024‧‧‧滑動器 d1‧‧‧外凸距離 d2‧‧‧內縮距離 E101、E201‧‧‧磁性部件的第一端 E102、E202‧‧‧導磁/隔磁部件的第一端 E402、E502‧‧‧漸縮部的第一端 E403、E503‧‧‧漸縮部的第二端 E702‧‧‧磁性書寫筆芯的第二端 E703‧‧‧筆芯切換部件的第二端 O601、O701‧‧‧第一部件的開口 O602、O702‧‧‧第一部件的另一開口 O603、O703‧‧‧第二部件的開口 S101、S201、S402、S502、S503‧‧‧容置空間 S801‧‧‧夾層 99‧‧‧抽換座 991‧‧‧座件 992‧‧‧連接件 993‧‧‧定位件 L99‧‧‧狹縫
圖1A與圖1B分別是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磁性筆頭組件的立體示意圖與剖面圖。
圖2A與圖2B分別是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磁性筆頭組件的立體示意圖與剖面圖。
圖3至圖6分別是本新型第三至第六實施例之磁性筆頭組件導磁/隔磁部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7A與圖7B分別是本新型第七實施例之磁性筆頭組件的立體示意圖與剖面圖。
圖8A與圖8B是本新型第八實施例之磁性筆頭組件的立體示意圖與剖面圖。
圖9是本新型第九實施例之磁性筆頭組件的爆炸圖。
圖10是本新型第十實施例之磁性筆頭組件的爆炸圖。
圖11A與圖11B分別是本新型第十一實施例之磁性書寫板系統的示意圖與剖面圖。
圖12A至圖12C分別是本新型第十二實施例之抽換磁性筆頭組件的立體圖、剖面圖與抽換座的立體圖。

Claims (21)

  1. 一種磁性筆頭組件,包括: 一導磁/隔磁部件,其具有一開口與一容置空間;以及 一磁性部件; 其中該容置空間容置該磁性部件,該導磁/隔磁部件圍繞與包圍該磁性部件的周圍,該導磁/隔磁部件的該開口暴露該磁性部件的一第一端,以及該導磁/隔磁部件的一第一端與該磁性部件的該第一端之間具有不大於2公釐的一內縮距離或一外凸距離。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磁性筆頭組件,其中該內縮距離或該外凸距離較佳地為不大於0.05公釐。
  3.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磁性筆頭組件,其中該磁性部件為一永久磁鐵、一暫時磁鐵、一電磁鐵或一電永磁。
  4.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磁性筆頭組件,其中該導磁/隔磁部件的材料為一導磁金屬或一塑膠。
  5.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磁性筆頭組件,其中該導磁/隔磁部件為一導磁/隔磁部件為導磁/隔磁車件,其係透過對導磁或隔磁材料進行車件加工而形成;或者,該導磁/隔磁部件為一導磁/隔磁捲曲件,其係透過捲曲一片狀的導磁或隔磁材料而形成。
  6. 如請求項第1至5項其中之一所述之磁性筆頭組件,其中該磁性筆頭組件為用於一磁性書寫板的一磁性書寫筆或一電容式觸控面板的一觸控筆,且更包括: 一筆管部件,連接或容置該導磁/隔磁部件。
  7. 如請求項第6項所述之磁性筆頭組件,其中該筆管部件具有一筆直部與一漸縮部,該筆直部與該漸縮部彼的一第一端此連接,該漸縮部由該第一端往其一第二端漸縮,該漸縮部的該第二端相對於該漸縮部的該第一端,且該漸縮部設有一空間以套接或卡合該導磁/隔磁部件。
  8. 如請求項第6項所述之磁性筆頭組件,其中該筆管部件具有一筆直部與一漸縮部,該筆直部與該漸縮部的一第一端彼此連接,該漸縮部由該第一端往其一第二端漸縮,該漸縮部的該第二端相對於該漸縮部的該第一端,且該導磁/隔磁部件黏合於該漸縮部的該第二端。
  9. 如請求項第1至5項其中之一所述之磁性筆頭組件,其中該磁性筆頭組件為用於一磁性書寫板的一磁性書寫筆或一電容式觸控面板的一觸控筆之一磁性書寫筆芯,且更包括: 一筆芯管體部件,其用以連接或容置該導磁/隔磁部件; 其中該磁性書寫筆的一筆管部件用於容置該磁性筆頭組件,且該筆管部件的一開口對應於該磁性部件的該第一端。
  10. 如請求項第9項所述之磁性筆頭組件,其中該筆芯管體部件具有一第一部件與一第二部件,第二部件用於連接或容置該第一部件,該第一部件具有一筆直部與一漸縮部,該筆直部與該漸縮部的一第一端彼此連接,該漸縮部由該第一端往其一第二端漸縮,該漸縮部的該第二端相對於該漸縮部的該第一端,且該漸縮部設有一空間以套接或卡合該導磁/隔磁部件。
  11. 如請求項第9項所述之磁性筆頭組件,其中該筆芯管體部件具有一第一部件與一第二部件,該第二部件用於連接或容置該第一部件,該第一部件具有一筆直部與一漸縮部,該筆直部與該漸縮部的一第一端彼此連接,該漸縮部由該第一端往其一第二端漸縮,該漸縮部的該第二端相對於該漸縮部的該第一端,且該導磁/隔磁部件黏合於該漸縮部的該第二端。
  12. 如請求項第1至5項其中之一所述之磁性筆頭組件,其中該磁性筆頭組件為用於一磁性書寫板的一磁性書寫筆或一電容式觸控面板的一觸控筆,且更包括: 一筆芯管體部件,其用以連接或容置該導磁/隔磁部件,其中該筆芯管體部件、該導磁/隔磁部件與該磁性部件構成一磁性書寫筆芯;以及 一筆管部件,用於容置該磁性筆頭組件,且該筆管部件的一開口對應於該磁性部件的該第一端。
  13. 如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磁性筆頭組件,其中該筆管部件具有一第一部件與一第二部件,該第一部件具有該筆管部件的該開口,以及該第一部件可拆卸地連接該第二部件。
  14. 如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磁性筆頭組件,更包括: 複數個筆芯切換部件,設置於該筆管部件中; 至少另一磁性書寫筆芯; 其中該等磁性書寫筆芯的每一者對應連接該等筆芯切換部件的其中一者,以及該筆管部件設有複數個切換控制部件,以控制該等筆芯控制切換部件切換該等磁性書寫筆芯。
  15. 如請求項第1至5項其中之一所述之磁性筆頭組件,其中該磁性筆頭組件可抽換地設置於一抽換座,且該抽換座與一筆管主體連接。
  16. 一種書寫板系統: 一書寫板,係為一磁性書寫板或一電容式觸控面板;以及 一磁性書寫筆或一觸控筆,包括: 一導磁/隔磁部件,其具有一開口與一容置空間;以及 一磁性部件,其中該容置空間容置該磁性部件,該導磁/隔磁部件圍繞與包圍該磁性部件的周圍,該導磁/隔磁部件的該開口暴露該磁性部件的一第一端,以及該導磁/隔磁部件的一第一端與該磁性部件的該第一端之間具有不大於2公釐的一內縮距離或一外凸距離。
  17. 如請求項第16項所述之書寫板系統,其中該導磁/隔磁部件為一導磁/隔磁部件為導磁/隔磁車件,其係透過對導磁或隔磁材料進行車件加工而形成;或者,該導磁/隔磁部件為該導磁/隔磁捲曲件,其係透過捲曲一片狀的該導磁或隔磁材料而形成。
  18. 如請求項第16項所述之書寫板系統,其中該磁性書寫筆或該觸控筆包括: 一筆管部件,連接或容置該導磁/隔磁部件。
  19. 如請求項第16項所述之書寫板系統,其中該磁性書寫筆或該觸控筆包括: 一筆芯管體部件,其用以連接或容置該導磁/隔磁部件,其中該筆芯管體部件、該導磁/隔磁部件與該磁性部件構成一磁性書寫筆芯;以及 一筆管部件,用於容置該磁性筆頭組件,且該筆管部件的一開口暴露該磁性部件的該第一端。
  20. 如請求項第19項所述之書寫板系統,其中該磁性書寫筆或該觸控筆更包括: 複數個筆芯切換部件,設置於該筆管部件中; 至少另一磁性書寫筆芯; 其中該等磁性書寫筆芯的每一者對應連接該等筆芯切換部件的其中一者,以及該筆管部件設有複數個切換控制部件,以控制該等筆芯控制切換部件切換該等磁性書寫筆芯。
  21. 如請求項第16項所述之書寫板系統,其中該內縮距離或該外凸距離較佳地為不大於0.05公釐。
TW108205809U 2019-04-23 2019-05-10 磁性筆頭組件及使用其的書寫板系統 TWM582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5910.0U CN210733639U (zh) 2019-04-23 2019-07-15 磁性笔头组件及使用其的书写板系统
US16/521,886 US20200341566A1 (en) 2019-04-23 2019-07-25 Magnetic pen tip assembly and tablet system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5018 2019-04-23
??108205018 2019-04-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2619U true TWM582619U (zh) 2019-08-21

Family

ID=68318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5809U TWM582619U (zh) 2019-04-23 2019-05-10 磁性筆頭組件及使用其的書寫板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41566A1 (zh)
CN (1) CN210733639U (zh)
TW (1) TWM5826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3992A (zh) * 2020-01-21 2020-06-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标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57749A (zh) * 2020-12-10 2023-07-18 株式会社和冠 电子笔、手写输入装置及电子笔用芯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3992A (zh) * 2020-01-21 2020-06-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标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273992B (zh) * 2020-01-21 2024-04-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标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33639U (zh) 2020-06-12
US20200341566A1 (en) 2020-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82619U (zh) 磁性筆頭組件及使用其的書寫板系統
CN104808816A (zh) 主动式电容触控笔
JP2013065147A (ja) タッチペン用ペン先、タッチペン、筆記具付きタッチペン、ペン先出没式筆記具および入力ペン用リフィル
TWM570464U (zh) 電容式觸控筆
CN103631398A (zh) 点读笔及其笔套
JP2013080338A (ja) スタイラスペン
CN203858600U (zh) 一种电容屏触控笔笔芯
CN104808887A (zh) 电磁式手写笔及其制作方法
CN220820640U (zh) 两用电磁笔
KR102050889B1 (ko) 전자펜과 볼펜이 구비되는 터치펜
JP2015125744A (ja) 位置指示器
CN103164053A (zh) 光学式数字笔及其电源触发机构
WO2024070383A1 (ja) 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ペン
JP6173878B2 (ja) 鉛筆及び鉛筆用のキャップ
JP2015077745A (ja) 鉛筆
CN220730774U (zh) 基于金属笔芯的触控笔
US20220179249A1 (en) Light stippling display device
CN217718540U (zh) 一种新型可脱卸式平板电脑保护膜
CN208225015U (zh) 手写笔
CN210348429U (zh) 一种电子白板的板擦结构
KR200473920Y1 (ko) 필기구 겸용 터치펜
TWI588035B (zh) Automatic recovery of hand-held stationery
CN214670518U (zh) 一种压感式红外触控笔
TW202008120A (zh) 訊息產生系統及訊息產生工具
JP6218552B2 (ja) 鉛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