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1190U - Inflated plate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Inflated plate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1190U
TWM581190U TW108205048U TW108205048U TWM581190U TW M581190 U TWM581190 U TW M581190U TW 108205048 U TW108205048 U TW 108205048U TW 108205048 U TW108205048 U TW 108205048U TW M581190 U TWM581190 U TW M58119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outlet
flow channel
dissipating member
heat dissip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5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百齡
陳旦軍
李國輝
鐘福明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深圳興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深圳興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深圳興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5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1190U/zh
Publication of TWM581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1190U/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吹脹板結構,係包括一散熱件及至少一入口及至少一出口,該散熱件係由一第一板體及一第二板體相對應蓋合構成,並所述第一、二板體共同界定一流道,該流道內填充一工作流體,該入口及該出口對應形成於所述散熱件之兩端並與所述流道相連通。

Description

吹脹板結構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吹脹板結構,尤指一種可增強封口密封性並大幅降低工作流體外漏之風險之吹脹板結構。
現行行動裝置、個人電腦、伺服器、通信機箱或其他系統或裝置皆因運算效能提升,而其內部計算單元所產生之熱量亦隨著提升,因此則相對的更加需要散熱單元來輔助其散熱,絕大多數業者選用散熱器(係由複數散熱鰭片所組成)、熱管、均溫板等散熱元件搭配風扇進行輔助散熱,並當遇到需大面積進行散熱時則選用散熱裝置(散熱器)及散熱風扇進行強制散熱。 目前市面上已有業者使用吹脹板來取代傳統散熱鰭片,而吹脹板於製造過程中不論是採用吹脹製程或焊接製程,進行焊接製程時會刷石墨粉及噴上助焊劑以進行後續的製造,因而導致吹脹板的流道內會有雜質存在並且無法清除,而一旦當對流道進行抽真空處理時,可能會將該流道內部的雜質一併抽出並吸附至真空裝置內,導致真空裝置容易毀壞造成壽命降低。再者,當對吹脹板進行填入一工作流體並封口處理時,由於流道內有雜質的存在,因此容易導致封口在焊接時不易將封口封死,造成該工作流體易有外漏的風險,大幅提高不良率之問題。 以上所述,習知具有下列之缺點: 1.不易將封口封死; 2.工作流體易有外漏的風險; 3.真空裝置非常容易損壞。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案之創作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爰此,為有效解決上述之問題,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大幅增強封口之密封性之吹脹板結構。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大幅降低工作流體外漏之風險之吹脹板結構。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大幅提升產品良率之吹脹板結構。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止真空裝置的損壞之吹脹板結構。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吹脹板結構,係包括一散熱件及至少一入口及至少一出口,該散熱件係由一第一板體及一第二板體相對應蓋合構成,並所述第一、二板體共同界定一流道,該流道內填充一工作流體,該入口及該出口對應形成於所述散熱件之兩端並與所述流道相連通。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吹脹板製造方法,係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具有至少一入口及至少一出口之散熱件,並該散熱件內部形成有一流道與該入口及該出口相連通,提供一清洗液由所述入口注入所述散熱件內部,以令該清洗液由該入口流至該流道再流至該出口以排出至所述散熱件外部,提供一密封裝置對所述出口進行封口處理,提供一真空裝置對所述流道進行抽真空處理,並由所述入口注入一工作流體並封閉該入口。 透過本創作的結構設計及製造方法,由於該流道內已被所述清洗液沖洗乾淨,故該流道內不會有任何的雜質存在,因此,於散熱件的製造過程中,可防止所述真空裝置對所述流道進行抽真空處理時流道內部殘留的雜質而造成的損壞問題,此外,所述入口及出口也可同時藉由所述清洗液的沖洗以將雜質排出,而得以於該入口及出口在進行封口處理焊接時大幅增加所述入口及出口之密封性,進而降低工作流體外漏的風險,大幅提升產品良率。
本創作之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之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請參閱第1至3圖,係為本創作之吹脹板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如圖所示,一種吹脹板結構1,係包括一散熱件10及至少一入口3及至少一出口4,該散熱件10係由一第一板體101及一第二板體102相對應蓋合構成,並該散熱件10更具有一第一端103及一第二端104,該第一板體101具有複數第一凹部1010,該第二板體102具有複數第二凹部1020,所述第一、二凹部1010、1020相對應貼附以令所述第一、二板體101、102相對應蓋合,對應蓋合後的第一、二凹部1010、1020之外周側彼此相連接形成一流道105,該流道105內填充一工作流體2,於該散熱件10的第一端103形成有所述入口3,該散熱件10的第二端104形成有所述出口4,並且所述入口3及出口4及流道105係相互連通。 續請參閱第4圖為本創作吹脹板結構之第二實施例,在一實施例中,於所述流道105的內壁更設置至少一毛細結構5,該毛細結構5係為網格體或纖維體或具有多孔性質之結構體或溝槽或鬚晶其中任意一種或其組合,其目的係為了於所述散熱件10內部的工作流體2進行氣液兩相循環時更具加乘之效果。 請參閱第5圖,係為本創作吹脹板製造方法之第一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如圖所示,一種吹脹板製造方法,係包括以下步驟: S1:提供一具有至少一入口及至少一出口之散熱件(片、板),並該散熱件內部形成有一流道與該入口及該出口相連通; 首先,提供一散熱件10,該散熱件10係由一第一板體101及一第二板體102透過焊接、沖壓、卡合方式或其他結合方式相對應蓋合所構成,所述第一、二板體101、102對應蓋合後於一端形成有至少一入口3,相對應之另一端形成至少一出口4,並該第一、二板體101、102共同界定一流道105,所述入口3、流道105、出口4彼此相互連通,須說明的是,該散熱件10係為一吹脹板。 S2:提供一清洗液由所述入口注入所述散熱件內部,以令該清洗液由該入口流至該流道再流至該出口以排出至所述散熱件外部; 利用一清洗設備內的一清洗液由該散熱件10的入口3注入該散熱件10的流道105內,令該清洗液先由該入口3處流經過該流道105後,最後清洗液再從該出口4流出排出至所述散熱件10外部,於此步驟中,藉由該清洗液的不斷循環沖洗該散熱件10內部,而得以將所述流道105內的雜質去除掉,須說明的是,所述清洗液係為一化學藥劑。 S3:提供一密封裝置對所述出口進行封口處理;及 提供一密封裝置,該密封裝置可以是一焊接裝置或其他等效裝置,該焊接裝置選擇利用氬弧銲接或火焰焊接或高頻焊接或激光焊接或輪焊方式先對清洗完成的散熱件10出口4進行封口處理。 S4:提供一真空裝置對所述流道進行抽真空處理,並由所述入口注入一工作流體並封閉該入口。 接著利用一真空裝置對應設置在該散熱件10的入口3處而得以令該真空裝置對所述流道105進行抽真空處理,接著再由所述入口3注入一工作流體2並將其入口3封閉而完成該吹脹板結構1的製程,所述真空裝置可以是一真空泵或其他等效裝置。 再請參閱第6圖,係為本創作吹脹板製造方法之第二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本實施例與吹脹板製造方法第一實施例之差異在於,於所述S2:提供一清洗液由所述入口注入所述散熱件內部,以令該清洗液由該入口流至該流道再流至該出口以排出至所述散熱件外部後更包含一步驟: S5:提供一烘乾裝置將所述流道進行烘烤乾燥處理。 利用一烘乾裝置將完成清洗液清洗的流道105進行烘烤乾燥處理,以使得該流道105內部可快速乾燥而加速後續的製程。 再請參閱第7圖,係為本創作吹脹板製造方法之第三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本實施例與吹脹板製造方法第一實施例之差異在於,於所述S2:提供一清洗液由所述入口注入所述散熱件內部,以令該清洗液由該入口流至該流道再流至該出口以排出至所述散熱件外部後更包含一步驟: S6:提供一液體由所述入口注入所述散熱件內部,以沖洗殘餘在所述流道內之清洗液並透過所述出口排出至所述散熱件外部。 將透過清洗液完成清洗的流道105再利用一液體再次進行沖乾洗淨,也就是說,將用清洗液清洗完成的流道105利用該液體(可以是純水)由所述散熱件10的入口3注入至散熱件10內部的流道105,以將殘餘在流道105上的清洗液完全沖刷洗淨後,再透過該出口4排出至散熱件10外部,當然,本步驟完成後,可再繼續執行前述之步驟S5:提供一烘乾裝置將所述流道進行烘烤乾燥處理(其流程如第8圖所示,為本創作吹脹板製造方法之第四實施例),而其後製造過程同第二實施例之步驟流程,故不另做贅述。 因此,透過本創作的結構設計及製造方法,由於該流道105內已被所述清洗液及液體沖洗乾淨,故該流道105內不會有任何的雜質存在,因此,於散熱件10的製造過程中,可防止所述真空裝置對所述流道105於進行抽真空處理時流道105內部殘留的雜質而造成的損壞問題,此外,所述入口3及出口4也可同時藉由所述清洗液及液體的沖洗以將雜質排出至散熱件10外部,而得以於該入口3及出口4在進行封口處理焊接時大幅增加所述入口3及出口4之密封性,進而降低工作流體2外漏的風險,大幅提升產品良率。 以上所述,本創作相較於習知具有下列優點: 1.大幅增強封口之密封性; 2.大幅降低工作流體外漏之風險; 3.大幅提升產品良率; 4.防止真空裝置的損壞。 以上已將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等,皆應仍屬本創作之專利涵蓋範圍。
1‧‧‧吹脹板結構 10‧‧‧散熱件 101‧‧‧第一板體 1010‧‧‧第一凹部 102‧‧‧第二板體 1020‧‧‧第二凹部 103‧‧‧第一端 104‧‧‧第二端 105‧‧‧流道 2‧‧‧工作流體 3‧‧‧入口 4‧‧‧出口 5‧‧‧毛細結構 S1~S6‧‧‧步驟
第1圖係為本創作吹脹板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吹脹板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組合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吹脹板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吹脹板結構之第二實施例之剖視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吹脹板製造方法之第一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 第6圖係為本創作吹脹板製造方法之第二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 第7圖係為本創作吹脹板製造方法之第三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 第8圖係為本創作吹脹板製造方法之第四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

Claims (3)

  1. 一種吹脹板結構,係包括: 一散熱件,係由一第一板體及一第二板體相對應蓋合構成,並該第一、二板體共同界定一流道,該流道內填充一工作流體; 至少一入口,對應形成於所述散熱件之一端並與所述流道相連通;及 至少一出口,對應形成於所述散熱件之另一端並與所述流道相連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吹脹板結構,其中所述散熱件更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形成所述入口與所述流道相連通,該第二端形成所述出口與所述流道相連通。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吹脹板結構,其中所述第一板體具有複數第一凹部,所述第二板體具有複數第二凹部,所述第一、二凹部相對應貼合以令所述第一、二凹部之外周側相連接形成所述流道。
TW108205048U 2019-04-24 2019-04-24 Inflated plate structure TWM581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5048U TWM581190U (zh) 2019-04-24 2019-04-24 Inflated plate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5048U TWM581190U (zh) 2019-04-24 2019-04-24 Inflated plate structu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1190U true TWM581190U (zh) 2019-07-21

Family

ID=68051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5048U TWM581190U (zh) 2019-04-24 2019-04-24 Inflated plate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11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5000B (zh) 吹胀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TWI598556B (zh) 均溫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499461B (zh) 氣體噴頭
CN210135806U (zh) 吹胀板结构
CN207249581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计算机机箱
US20180066897A1 (en) Vapor chamber and upper casing member thereof
TWI696802B (zh) 吹脹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M581190U (zh) Inflated plate structure
CN108633233A (zh) 液冷散热器及电力电子设备
TWI612266B (zh) 均溫裝置之腔體之製造方法及其結構
TWI726806B (zh) 水冷散熱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030447A (zh) 複合式熱管
TWI601931B (zh) 熱管和均溫板組接結構及其方法
CN205581743U (zh) 一种防尘散热的柜式计算机装置
TWI607195B (zh) 液冷式散熱裝置
US20200376538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oll bond plate evaporator structure
TW201818040A (zh) 具有一體式散熱器的均溫板裝置及均溫板裝置的製造方法
TWM522331U (zh) 熱管和均溫板組接結構
TW202035938A (zh) 一體式均溫板及其製作方法
US20140182132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vapor chamber structure
JP2019194512A (ja) 延伸毛細管層で複数のベイパーチャンバーを連絡する統合型ベイパーチャンバーモジュール
TWI710742B (zh) 均溫板
CN205764337U (zh) 一种水冷盘钎焊结构
US11221162B2 (en) Roll bond plate evaporator structure
CN209806287U (zh) 一种板式水冷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