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9193U - Metal building fire roof system (1) - Google Patents
Metal building fire roof system (1)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79193U TWM579193U TW108200614U TW108200614U TWM579193U TW M579193 U TWM579193 U TW M579193U TW 108200614 U TW108200614 U TW 108200614U TW 108200614 U TW108200614 U TW 108200614U TW M579193 U TWM579193 U TW M579193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plate
- steel frame
- steel
- shaped steel
- fram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之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一),至少包含:第一鋼板,其上方設
第一阻隔層,係由防火、隔熱、耐燃、隔音等材料組成,前述第一阻隔層上方設M型鋼架,再於前述M型鋼架上方設第二鋼板,並以栓設元件將前述第一鋼架、第一鋼板、第一阻隔層、M型鋼架及第二鋼板栓固結合;或於M型鋼架上方設第二阻隔層,再於前述第二阻隔層上方鋪設第二鋼板,並以栓設元件將前述第一鋼架、第一鋼板、第一阻隔層、M型鋼架、第二阻隔層及第二鋼板栓固結合,得藉由前述M型鋼架使防火屋頂系統達到縮小導熱點範圍、鋼架受力平均、減少鋼材使用量及成本、施工簡易化、抗風壓等功效,以符合政府防火、耐燃、抗風壓等建築法令之規定。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關於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一),尤指一種於第一鋼板上方設M型鋼架,再於第一鋼板上方鋪設第一阻隔層,以有效延緩阻隔由下往上之熱源到達第二鋼板,延緩火災發生時,金屬建築塌陷的時間。或可於M型鋼架上方再鋪設第二阻隔層,以有效阻隔熱源由上往下到達第一鋼板,以維持建築物內的室溫,減少能源損耗。且藉由M型鋼架縮小與第二鋼板的接觸導熱點,有效延緩火災之破壞速度,讓軸距間之鋼樑得以受力平均,減少用鋼量,施工更簡易,且支撐力量能直接往上傳導,以符合防火、耐燃、抗風壓等建築法令規定之防火屋頂系統。
如圖1及2,為第一種習知防火建築,係於C型鋼架a1上方設置第一鋼板a2,再於前述C型鋼架a1上方設U型固定座a3,且於前述U型固定座a3內部設方型鋼架a4,再於方型鋼架a4上方設支撐座a5,以支承隱藏式第二鋼板a6之峰部,再於第一鋼板a2與第二鋼板a6之間鋪設有防火層a7(鋪設施工過程,當然是由下往上逐一鋪設完成)。該第一種習知者,施工複雜,必須以栓設元件a8自第一鋼板a2往下栓設到C型鋼架a1,再以栓設元件a9將方鋼鋼架a4與U型固定座a3栓設結合,之後,再以栓設元件a10自第二鋼板a6往下栓設支撐座a5及方型鋼架a4,雖可讓方型鋼架a4平均成承受來自第二鋼板的重量,但施工程序複雜,成本過高,且C型鋼架a1、U型固定座a3及方型鋼架a4互為接觸的面積甚大,無法解決來自由室內高溫度下往上傳遞或室外高溫由上往下傳遞之導熱面積過大之問題,如此,當建築物內發生火災時,室內高溫燃燒之火焰會直接接觸到第一鋼板,此時,前述C型鋼架a1、U型固定座a3及方型鋼架a4互為接觸面積過大,將增快來自由室內高溫度由下往上傳遞到第二鋼板,造成方型鋼架a4與第二鋼板的快速崩塌,無法有效延緩熱源導引到方型鋼架a4與第二鋼板之速度,致使金屬建築物的防火、耐燃效果受到限制。
如圖3及4,為第二種習知防火建築,係於C型鋼架b1上方設置第一鋼板b2,再於前述第一鋼板b2上方設Z型鋼架b3,且於前述Z型鋼架b3上方再鋪設第二鋼板b4,當然再於第一鋼板b2與第二鋼架之間防火層b5(鋪設施工過程,當然是由下往上逐一鋪設完成)。該第二種習知者,係以栓設元件b6自Z型鋼架b3的下平面往下穿過第一鋼板b2再往下栓設到C型鋼架b1,再以栓設元件b7將自第二鋼板b4往下栓設到Z型鋼架b3的上平面,使得Z型鋼板的受力位置集中於Z型鋼架b3的中立面,無法平均承受來自第二鋼板的重量,稍有不慎,Z型鋼架即會變形翻轉,且C型鋼架b1與第一鋼板b2、第一鋼板b2與Z型鋼架b3、Z型鋼架b3與第二鋼板b4彼此之間的接觸面積大,無法解決來自由室內高溫度下往上傳遞或室外高溫由上往下傳遞之導熱面積過大之問題,如此,當建築物內發生火災時,室內高溫燃燒之火焰會直接接觸到第一鋼板,此時,因為前述接觸面積過大,將增快來自由室內高溫度由下往上傳遞到第二鋼板,造成Z型鋼架與第二鋼板的快速崩塌,無法有效延緩熱源導引到Z型鋼架與第二鋼板之速度,致使金屬建築物的防火、耐燃效果受到限制。
如圖5,為第三種習知防火建築,係於C型鋼架c1上方設置第一鋼板c2,再於前述第一鋼板c2上方設帽型鋼架c3,且於前述帽型鋼架c3上方再鋪設第二鋼板c4,當然再於第一鋼板c2與第二鋼架c4之間防火層c5(鋪設施工過程,當然是由下往上逐一鋪設完成)。該第三種習知者,係以栓設元件c6自帽型鋼架的下平面往下穿過第一鋼板再往下栓設到C型鋼架,再以栓設元件c7將自第二鋼板往下栓設到帽型鋼架的上平面,使得帽型鋼板的受力位置集中於其中立面,並與C型鋼架產生互為拉引,無法平均承受來自第二鋼板的重量,稍有不慎,帽型鋼架即會變形,且C型鋼架與第一鋼板、第一鋼板與帽型鋼架、帽型鋼架與第二鋼板彼此之間的接觸面積大,無法解決來自由室內高溫度下往上傳遞或室外高溫由上往下傳遞之導熱面積過大之問題,如此,當建築物內發生火災時,室內高溫燃燒之火焰會直接接觸到第一鋼板,此時,因為前述接觸面積過大,將增快來自由室內高溫度由下往上傳遞到第二鋼板,造成帽型鋼架與第二鋼板的快速崩塌,無法有效延緩熱源導引到帽型鋼架與第二鋼板之速度,致使金屬建築物的防火、耐燃效果受到限制。
如圖6,為第四種習知防火建築,係於C型鋼架d1上方設置第一鋼板d2,再於前述第一鋼板d2上方設方型鋼架d3,且於前述方型鋼架d3上方再鋪設第二鋼板d4,當然再於第一鋼板d2與第二鋼架d4之間防火層d5(鋪設施工過程,當然是由下往上逐一鋪設完成)。該第四種習知者,為方型鋼架須預先進行沖孔加工,加工程序過多,成本過高。且係以栓設元件d6自方型鋼架的下平面往下穿過第一鋼板再往下栓設到C型鋼架,再以栓設元件d7自第二鋼板往下栓設到方型鋼架的上平面,雖方型鋼架可平均承受來自第二鋼板的重量,惟因C型鋼架與第一鋼板、第一鋼板與方型鋼架、方型鋼架與第二鋼板彼此之間的接觸面積大,無法解決來自由室內高溫度下往上傳遞或室外高溫由上往下傳遞之導熱面積過大之問題,如此,當建築物內發生火災時,室內高溫燃燒之火焰會直接接觸到第一鋼板,此時,因為前述接觸面積過大,將增快來自由室內高溫度由下往上傳遞到第二鋼板,造成方型鋼架與第二鋼板的快速崩塌,無法有效延緩熱源導引到帽型鋼架與第二鋼板之速度,致使金屬建築物的防火、耐燃效果受到限制。
如圖7,為第五種習知防火建築,係於C型鋼架 e1上方設置第一鋼板e2,再於前述第一鋼板e2上方設槽型鋼架e3,前述槽型鋼架e3上方再鋪設第二鋼板e4,再於第一鋼板e2與第二鋼架e4之間防火層e5(鋪設施工過程,當然是由下往上逐一鋪設完成)。該第五種習知者,係以栓設元件e6自槽型鋼架的上平面往下穿過第一鋼板再往下栓設到C型鋼架,使得栓設元件e6的帽部會長期碰觸第二鋼板的峰部或槽部,當施工者進行第二鋼板的鋪設時,踩踏過程,易使得栓設元件e6的帽部摩擦第二鋼板的峰部或槽部,造成二次破壞,屋頂滲漏。
如圖8,為第六種習知防火建築,係於C型鋼架f1上方設置第一鋼板f2,再於前述第一鋼板f2上方設C型鋼架f3,且於前述C型鋼架f3上方再鋪設第二鋼板f4,當然再於第一鋼板f2與第二鋼架f4之間防火層f5(鋪設施工過程,當然是由下往上逐一鋪設完成)。該第六種習知者,係以栓設元件f6自C型鋼架f3的下平面往下穿過第一鋼板再往下栓設到C型鋼架f1,再以栓設元件f7自第二鋼板往下栓設到C型鋼架f3的上平面,使得C型鋼架無法平均承受來自第二鋼板的重量。且因C型鋼架f1與第一鋼板、第一鋼板與C型鋼架f3、C型鋼架f3與第二鋼板彼此之間的接觸面積大,無法解決來自由室內高溫度下往上傳遞或室外高溫由上往下傳遞之導熱面積過大之問題,如此,當建築物內發生火災時,室內高溫燃燒之火焰會直接接觸到第一鋼板,此時,如前述,因接觸面積過大,將增快來自室內高溫度由下往上傳遞到第二鋼板,造成C型鋼架f3與第二鋼板的快速崩塌,無法有效延緩熱源導引到C型鋼架f3與第二鋼板之速度,致使金屬建築物的防火、耐燃效果受到限制。
如圖9及10,為第七種習知防火建築,係於C型鋼架g1上方設置第一鋼板g2,再將前述C型鋼架g1上方與Z型鋼架g3接觸,再於前述Z型鋼架g3上方鋪設第二鋼板g4(鋪設施工過程,當然是由下往上逐一鋪設完成)。該第七種習知者,係以栓設元件g6自Z型鋼架g3的下平面往下穿過第一鋼板再往下栓設到C型鋼架,再以栓設元件g7自第二鋼板往下栓設到Z型鋼架的上平面,使得Z型鋼架無法平均承受來自第二鋼板的重量,易變形翻轉。且更因C型鋼架與第一鋼板、C型鋼架與Z型鋼架、Z型鋼架與第二鋼板彼此之間的接觸面積大,無法解決來自由室內高溫度下往上傳遞或室外高溫由上往下傳遞之導熱面積過大之問題,如此,當建築物內發生火災時,室內高溫燃燒之火焰會直接接觸到第一鋼板,此時,如前述,因接觸面積過大,將增快來自室內高溫度由下往上傳遞到第二鋼板,造成Z型鋼架與第二鋼板的快速崩塌,無法有效延緩熱源導引到Z型鋼架f3與第二鋼板之速度,致使金屬建築物的防火、耐燃效果受到限制。
為此,本案創作人基於從事金屬建材之加工、製造與施工經驗,特針對前揭習知技術之問題加以研究,乃發明有申請第106141291號「金屬屋頂防火系統」,並於進行防火實驗過程中,發現有其他具備實用性之結構,乃再創作本案。
本創作之目的,乃是在提供一種作為中間媒介的M型鋼架,減少與第一鋼板及第二鋼板之熱傳導面積,以減緩第二鋼板的吸收陽光高溫導引到室內的速度,可節省能源實用價值。並當有火災發生時,第一鋼板接觸到火場高溫,藉由可承受高溫達到攝氏700度至1000度的第一阻隔層延緩傳導到M型鋼架,延緩M型鋼架被迅速破壞變形之時間,足以拉引支撐建築結構,不致快速塌陷。或再藉由M型鋼架上方所設之第二阻隔層,延緩M型鋼架傳導到第二鋼板之溫度,再藉由第二鋼板拉引支撐建築物結構,不致快速塌陷,讓建築物內的人員具備足夠時間撤離,以提升金屬建築的防火、耐燃係數,確保生命財產安全的防火屋頂系統之創新。
本創作之次一目的,乃是藉由栓設元件自M型鋼架之凹槽面往下栓鎖進入第一阻隔層到達第一鋼板,讓栓設元件的頭部可以被埋藏於M型鋼架的凹槽面內,有利於第二鋼板之鋪設作業,避免第二鋼板的內側保護層為栓設元件的頭部摩擦破壞。且本創作可被運用於老屋翻修,可直接將M型鋼架設置於屋頂上,再鋪設第二鋼板,即可達到快速翻修之目的。
為達前述目的,本創作之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係將第一鋼板設置於第一鋼架或鋼樑上方,再於前述第一鋼板上方設第一阻隔層,係由防火、隔熱、耐燃、隔音等材料組成,再於前述第一阻隔層上方設M型鋼架,於前述M型鋼架上方再設置第二鋼板,並分別以栓設元件將前述第一鋼架、第一鋼板、M型鋼架及第二鋼板栓固結合,如此,得藉由第一阻隔層及M型鋼架減緩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的導熱速度,以符合防火、耐燃、抗風壓等建築法令之規定。
本創作之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係將第一鋼板設置於第一鋼架或鋼樑上方,前述第一鋼板上方設第一阻隔層,係由防火、隔熱、耐燃、隔音等材料組成,再於前述第一阻隔層上方設M型鋼架,前述M型鋼架上方設第二阻隔層,再於前述第二阻隔層上方設第二鋼板,分別以栓設元件將前述第一鋼架、第一鋼板、第一阻隔層、M型鋼架、第二阻隔層及第二鋼板栓固。得藉由第一阻隔層、M型鋼架及第二組隔層,減緩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的導熱速度,以符合防火、耐燃、抗風壓等建築法令。
本創作之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係藉由M型鋼架平均承受自第二鋼板之重量,並減少M型鋼架與第二鋼板之接觸面積或完全不接觸,讓第二栓設元件可被栓設於M型鋼架凹槽面內,並讓第二栓設元件的帽部被隱藏下沉,排除第二栓設元件的帽部與第二鋼板接觸,避免發生二次性破壞之事由,且因M型鋼架平均承受第二鋼板的重量,使得中性軸距受力平均,減少用鋼量,施工更快速簡易。
本創作之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其中M型鋼架包含第一平面,以貼觸於第一鋼板上方,位於前述第一平面外側設第一立面,位於第一立面的上端向內設第二平面,以為第二鋼板設置,當第三栓設元件自第二鋼板栓入後,得以栓鎖進入於第二平面,並於前述第二立面之間形成凹槽面,以為第一栓設元件的頭部埋藏。
為使 貴審查官得以充分了解本創作之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一),茲依附圖式解說如下:
如圖11,本創作之M型鋼架3,包含:第一平面31,以貼觸於第一鋼板 2之上方,位於前述第一平面31兩側上方分別設有第一立面32,位於前述第一立面32的上端向內設第二平面33,以為第二鋼板4及第二阻隔層5a鋪置,當栓設元件自第二鋼板4栓入後,得以栓鎖進入於前述第二平面33。前述第二平面33設凹槽面30,以為第二栓設元件60的頭部埋藏,如此可藉由M型鋼架以平均承受自第二鋼板4之重量,並可減少M型鋼架3與第二鋼板4之接觸面積。
如圖12~18,為本創作之運用例,至少包含:第一鋼板2,可為浪型鋼板或樓層板或其他的金屬鋼板或經沖孔之鋼板2a(如圖16之運用例二)為之,前述第一鋼板2係被設置於第一鋼架1或鋼樑上方,前述第一鋼架1或鋼樑可為H型或C型 (如圖14及15之運用例一)或管型或U型或其他形狀,均無不可。前述第一鋼板2如被設置於第一鋼架1上方者,前述第一鋼架1再以複數第一栓設元件10與複數L型鋼元件11栓設,再將L型鋼元件11與鋼樑(屬於習知,故圖中未示)栓設或焊接結合。
如圖12~18,前述第一鋼板2的上方再鋪設第一阻隔層5,前述第一阻隔層5係由防火、隔熱、耐燃、隔音等材料組成,具有耐受高溫超過攝氏700度至1000度,以產生較佳的熱阻隔效果。前述第一阻隔層5的上方於適當間距並鋪設有M型鋼架3,鋪設數量與位置以配合前述第一鋼架1的位置最適當。可再藉由第二栓設元件60自前述M型鋼架3的凹槽面30往下栓設,並穿過第一阻隔層5、第一鋼板2,再栓鎖進入前述第一鋼架1或鋼樑,即可將M型鋼架3、第一阻隔層5、第一鋼板2、第一鋼架1或鋼樑栓固定位,並讓前述第二栓設元件60的帽部600可沉藏於前述M型鋼架3的凹槽面30,避免第二栓設元件60的帽部600接觸第二鋼板4,造成第二鋼板4內側保護層的破壞。且藉由前述M型鋼架3的第一平面31受到第一阻隔層5的阻擋,讓第一鋼板2沒有與M型鋼架3接觸(如圖14、17、及18),以阻礙由下往上的溫度。及藉由前述M型鋼架3的第二平面33與第二鋼板4保持最小的接觸面積(如圖15),以延緩自上往下的導熱速度,讓本創作符合防火、耐燃、抗風壓等建築法令。
如圖11~18,位於前述M型鋼架3的上方並鋪設第二鋼板4,可為浪型鋼板(如圖13、14及15)或平面鋼板或扣合式隱藏鋼板(如圖17之運用例三)或絞合式隱藏鋼板(如圖18之運用例四)或其他形狀之鋼板,均無不可。再藉由第三栓設元件61自前述第二鋼板4往下栓設到前述M型鋼架3之第二平面33,即可將前述第一鋼架1或鋼樑、第一鋼板2、第一阻隔層5、M型鋼架3及第二鋼板4栓固結合。如此,得藉由前述M型鋼架3以縮小導熱點,並防止第二栓設元件的帽部對於第二鋼板產生二次破壞,並讓M型鋼架平均承受第二鋼板的重量,讓中性軸距受力平均,並可減少用鋼量,讓施工更簡易快速。並藉由第一阻隔層5延緩由下往上之熱源或由上往下之高溫,以確保金屬建築物符合防火、耐燃、抗風壓等建築法令。
如圖19及20,本創作之運用例五,本運用例五係自前述運用例衍生而得,至少包含:第一鋼板2,可為浪型鋼板或樓層板或其他的金屬鋼板或經沖孔之鋼板2a(參閱圖16之運用例二)為之。前述第一鋼板2係被設置於第一鋼架1或鋼樑上方,前述第一鋼架1可為H型或C型 或管型或U型或其他形狀,均無不可。前述第一鋼板2如被設置於第一鋼架1上方,則前述第一鋼架1需再以複數第一栓設元件10與複數L型鋼元件11栓設,再將L型鋼元件11與鋼樑(屬於習知,故圖中未示)栓設或焊接結合。
如圖19及20,前述第一鋼板2上方再鋪設第一阻隔層5,前述第一阻隔層5係由防火、隔熱、耐燃、隔音等材料組成,具有耐受高溫超過攝氏700度至1000度,以產生較佳的阻隔效果。前述第一阻隔層5的上方於適當間距並鋪設有M型鋼架3,鋪設數量與位置以配合前述第一鋼架1的位置最適當。再藉由第二栓設元件60自M型鋼架3的凹槽面30往下栓設,穿過第一阻隔層5、第一鋼板2,再栓鎖進入前述第一鋼架1或鋼樑,即可將M型鋼架3、第一阻隔層5、第一鋼板2、第一鋼架1或鋼樑栓固定位,並讓前述第二栓設元件60的帽部600可沉藏於前述M型鋼架3的凹槽面30,避免第二栓設元件60的帽部600接觸第二鋼板4,造成第二鋼板4保護層的二次性破壞。且藉由前述M型鋼架3的第一平面31受到第一阻隔層5的阻擋,讓第一鋼板2沒有與M型鋼架3接觸(如圖20),以阻礙由下往上的溫度。及藉由前述M型鋼架3的第二平面33與第二鋼板4保持最小的接觸面積(如圖20),以延緩自上往下的導熱速度,讓本創作符合防火、耐燃、抗風壓等建築法令。
如圖19及20,位於前述M型鋼架3的上方並鋪設第二阻隔層5a,前述第二阻隔層5a並大部分與前述第一阻隔層5互為接觸。前述第二阻隔層5a可與前述第一阻隔層5為相同材質或不同材質,且前述第二阻隔層仍由防火、隔熱、耐燃、隔音等材料組成,具有耐受高溫超過攝氏700度至1000度,以產生較佳的阻隔效果。
如圖19及20,前述第二阻隔層5a的上方,位於M型鋼架的第二平面33的位置並再鋪設有第二鋼板4,可為浪型鋼板(參閱圖13、14及15)或平面鋼板或扣合式隱藏鋼板(參閱圖17之運用例三)或絞合式隱藏鋼板(參閱圖18之運用例四)或其他形狀之鋼板,均無不可,以將前述M型鋼架3與第二鋼板4隔離不接觸。再藉由第三栓設元件61自第二鋼板4往下栓設到M型鋼架3之第二平面33,即可將前述第一鋼架1或鋼樑、第一鋼板2、第一阻隔層5、M型鋼架3、第二阻隔層5a及第二鋼板4栓固結合。如此,得藉由前述M型鋼架3以縮小導熱點,並讓前述M型鋼架平均承受第二鋼板的重量,讓中性軸距受力平均,並可減少用鋼量,讓施工更簡易快速。且藉由第一阻隔層5與第二阻隔層5a完全阻隔由下往上之熱源,及由上往下之高溫,讓金屬建築符合防火、耐燃、抗風壓等建築法令。
綜上,本創作之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一),藉由M型鋼架以減少與第二鋼板之間的接觸面積,可有效減緩陽光照射的二鋼板所產生之高溫由上往下傳導的速度,得以確保金屬建築物內的溫度變化不致過大,減少空調系統之持續運作,節約能源。或藉由第二阻隔層將第二鋼板與M型鋼架隔離不接觸,讓陽光照射的第二鋼板所產生之高溫無法傳導到M型鋼架,以確保金屬建築物內的溫度變化不致過大,減少空調系統之持續運作,節約能源。或當發生火災時,藉由第一阻隔層隔離第一鋼板遭受來自火場之高溫,減緩傳遞到M型鋼架與第二鋼板之時間,或藉由第二阻隔層隔離M型鋼架與第二鋼板,延緩金屬建築物內部高溫傳遞到M型鋼架與第二鋼板之時點,延緩降築物塌陷之時間,足以讓人員安全撤離,確保人員安全,達到提升金屬建築物之抗風壓、防火及耐燃係數符合建築法規,為本案新穎性與進步性之組成。
前述之實施例或圖式並非限定本創作之態樣或使用方式,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之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創作之專利範疇。
1‧‧‧第一鋼架
10‧‧‧第一栓設元件
11‧‧‧L型鋼元件
2‧‧‧第一鋼板
3‧‧‧M型鋼架
30‧‧‧凹槽面
31‧‧‧第一平面
32‧‧‧第一立面
33‧‧‧第二平面
4‧‧‧第二鋼板
5‧‧‧第一阻隔層
5a‧‧‧第二阻隔層
60‧‧‧第二栓設元件
600‧‧‧帽部
61‧‧‧第三栓設元件
圖1是第一種習知的側視圖。 圖2是圖1之A-A剖視圖。 圖3是第二種習知的側視圖。 圖4是圖3之B-B剖視圖。 圖5是第三種習知的剖視圖。 圖6是第四種習知的剖視圖。 圖7是第五種習知的剖視圖。 圖8是第六種習知的剖視圖。 圖9是第六種習知的側視圖。 圖10是圖9是之C-C剖視圖。 圖11是本創作M型鋼架之視圖 圖12是本創作運用例一之立體視圖。 圖13是本創作運用例一之分解視圖。 圖14是本創作運用例一之側視圖。 圖15是圖14之D-D之剖視圖。 圖16是本創作運用二之分解視圖。 圖17是本創作運用例三之側視圖。 圖18本創作運用例四之側視圖。 圖19是本創作運用例五的分解圖。 圖20本創作運用例五之部分剖視放大圖。
Claims (6)
- 一種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至少包含:第一鋼板,其上方設第一阻隔層,前述第一阻隔層為具有防火、隔熱、耐燃、隔音等功能;M型鋼架,設凹槽面、第一平面、第一立面與第二平面,前述M型鋼架係以第一平面鋪設於前述第一阻隔層上方,並以第二栓設元件自前述M型鋼架的凹槽面往下栓設,穿過第一阻隔層與第一鋼板,讓前述第二栓設元件的帽部被隱藏於前述M型鋼架的凹槽面;第二鋼板,係被鋪設於前述M型鋼架的第二平面,並以第三栓設元件自前述第二鋼板往下栓設到前述M型鋼架之第二平面;如此,以將前述M型鋼架與第一鋼板隔離,減緩熱源由下往上傳導之時間,減少前述M型鋼架與前述第二鋼板之接觸面積,減緩熱源由上往下傳導,以符合防火、耐燃、抗風壓等建築法令。
- 一種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至少包含:第一鋼板,其上方設第一阻隔層,前述第一阻隔層為具有防火、隔熱、耐燃、隔音等材料組成;M型鋼架,防火、隔熱、耐燃、隔音,前述M型鋼架係被鋪設於前述第一鋼板上方,並以第二栓設元件自前述M型鋼架的凹槽面往下栓設穿過前述第一阻隔層與第一鋼板;第二阻隔層,係由防火、隔熱、耐燃、隔音等材料組成,係被鋪設於前述M型鋼架之第二平面上方;第二鋼板,係被鋪設於前述第二阻隔層上方,被前述M型鋼架的第二平面所支撐,並以第二栓設元件自前述第二鋼板往下栓設穿過前述第二阻隔層,並栓入前述M型鋼架之第二平面;以將前述M型鋼架與前述第一鋼板隔離,同時將前述M型鋼架與前述第二鋼板隔離,減緩熱源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傳導之時間,以符合防火、耐燃、抗風壓等建築法令。
- 依請求項1或2所述之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其中前述第一鋼板係被設置於第一鋼架或鋼樑的上方,讓前述第二栓設元件自前述M型鋼架的凹槽面往下穿過前述第一阻隔層與前述第一鋼板,並栓設於前述第一鋼架或鋼樑。
- 依請求項3所述之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前述第一鋼板可為浪型鋼板或樓層板或其他金屬鋼板或經沖孔之鋼板為之。
- 依請求項3所述之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其中前述第一鋼架與M型鋼架為平行向,且讓前述M型鋼架與鋼樑為垂直向;或前述第一鋼架與M型鋼架為垂直向,且讓前述M型鋼架與鋼樑為垂直向;或前述第一鋼架與M型鋼架為垂直向,且讓前述M型鋼架與鋼樑為平行同向。
- 依請求項1或2所述之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其中前述第二鋼板可為浪型鋼板或平面鋼板或扣合式隱藏鋼板或絞合式隱藏鋼板或其他形狀之鋼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00614U TWM579193U (zh) | 2019-01-14 | 2019-01-14 | Metal building fire roof system (1)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00614U TWM579193U (zh) | 2019-01-14 | 2019-01-14 | Metal building fire roof system (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79193U true TWM579193U (zh) | 2019-06-11 |
Family
ID=67703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200614U TWM579193U (zh) | 2019-01-14 | 2019-01-14 | Metal building fire roof system (1)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79193U (zh) |
-
2019
- 2019-01-14 TW TW108200614U patent/TWM579193U/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729703B1 (ko) | 건물외벽의 화재차단용 마감구조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 |
KR101056746B1 (ko) | 유리 커튼월의 단열구조 및 그 시공방법 | |
KR20160103447A (ko) | 외단열구조를 가진 건축물 외벽의 화재 확산방지 구조의 시공방법 | |
JP5296448B2 (ja) | 鉄骨柱の耐火被覆構造 | |
TWI700413B (zh) | 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一) | |
JP5179998B2 (ja) | 鉄骨梁の耐火被覆構造 | |
KR102175746B1 (ko) | 화재확산 방지기능을 구비하는 외벽용 단열패널 | |
TWM579193U (zh) | Metal building fire roof system (1) | |
JP6508289B2 (ja) | 鉄骨柱の合成被覆耐火構造の施工方法 | |
TWM563457U (zh) | 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 | |
JP2013068077A (ja) | 防火区画壁 | |
JP4653858B2 (ja) | 耐火断熱壁、及び建築構造物 | |
JP6314895B2 (ja) | 鉄骨柱の合成被覆耐火構造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 |
JP4700215B2 (ja) | 防火区画壁 | |
TW201912899A (zh) | 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 | |
TWI402400B (zh) | 防火金屬鋼板結構(七) | |
US4297821A (en) | Building structures having improved fire resistant properties | |
KR100683570B1 (ko) | 건축용 조립식 패널 | |
US4304082A (en) | Protective screen for improving the fire resistance of building structures | |
KR100437375B1 (ko) | 통기구조를 가지는 고층건축물 커튼월의 차단벽용 단열·내화 유니트패널 | |
JP2007100391A (ja) | 遮炎機能を備えた建築用壁体および遮炎機能を備えた建築物、ならびに建築物の防火方法 | |
JP2003027705A (ja) | 金属サンドイッチパネルの連結固定構造 | |
CN217652030U (zh) | 一种无热桥且高气密性的窗墙节点 | |
JP2011185039A (ja) | 遮炎機能を備えた建築用壁体および遮炎機能を備えた建築物、ならびに建築物の防火方法 | |
JP5060932B2 (ja) | 防火軒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