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8471U - 可翻轉的水冷管與具有該可翻轉的水冷管之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翻轉的水冷管與具有該可翻轉的水冷管之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8471U
TWM578471U TW108200155U TW108200155U TWM578471U TW M578471 U TWM578471 U TW M578471U TW 108200155 U TW108200155 U TW 108200155U TW 108200155 U TW108200155 U TW 108200155U TW M578471 U TWM578471 U TW M57847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tube
pipe
axis
cool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0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建安
陳建佑
劉雩潔
盧冠丞
陳泰文
Original Assignee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0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8471U/zh
Publication of TWM578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8471U/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揭露一種可翻轉的水冷管與具有該可翻轉的水冷管之電子裝置,具有一第一管體、一第二管體以及一第三管體,第一管體透過一第一接頭與一第二接頭連通第二管體以及第三管體,並且使第一管體透過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而旋轉。因此第一管體可自由翻轉至適當的位置。

Description

可翻轉的水冷管與具有該可翻轉的水冷管之電子裝置
本新型關於一種水冷管,特別關於一種應用於電子裝置中的可翻轉的水冷管。
習知的電路板上通常設置有電腦晶片或處理器,而這些電腦晶片或處理器在運作時會產生大量的熱,此時就需要冷卻元件以及水冷管路將所產生熱帶離晶片或處理器的位置,以免其因過熱而損壞。
然而,習知的水冷管為硬質的金屬管,不具有可撓性也不易彎折,因此在裝設於電路板時,往往因為水冷管的剛性而無法簡易拆裝。特別是在水冷管的下方要設置電腦晶片、處理器時,水冷管需要整條拆掉,待晶片或處理器裝設完畢之後,再將水冷管裝設上去,若是裝設晶片的區域僅位於電路板的其中一個小區域,也必須要將水冷管全部拆開,並且,如果全部裝設完畢後,晶片的位置與水冷管的位置彼此有偏差,也不容易進行微調,相當不方便。因此習知技術仍然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為了解決習知技術的問題,本新型提供一種可翻轉的水冷管與具有該可翻轉的水冷管之電子裝置。本新型之水冷管在特定的管路段落可以自由地進行翻轉,因此當水冷管下方的特定區域需要裝設晶片或電子 元件時,只需要將水冷管翻起,待裝設完畢後再將水冷管翻回即可,並且水冷管可以進行微調並貼合下方的晶片或電子元件,利於拆裝以及調整。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新型一種可翻轉的水冷管,包括:一第一管體,該第一管體包括一第一管道、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管道連通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一第二管體,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一端;一第三管體,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二端;一第一接頭,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一端並且連通該第一管體與該第二管體;以及,一第二接頭,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二端並且連通該第一管體與該第三管體;其中,該第一管體以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進行轉動。
較佳地,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彼此對應設置,並且該第一管體樞接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
較佳地,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沿相同之一軸線設置,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可沿該軸線進行轉動。
較佳地,該第一管體之延伸方向垂直該軸線。
較佳地,該第一接頭沿一第一軸線設置,該第二接頭沿一第二軸線設置,該第一軸線與該第二軸線彼此平行且不共軸,該第一接頭可沿該第一軸線進行轉動,該第二接頭可沿該第二軸線進行轉動。
較佳地,並且該第一管體之延伸方向垂直該第一軸線及該第二軸線。
較佳地,該第二管體包括一第二管道,該第一接頭包括一第 一接通道,並且該第一接通道連通該第一管道與該第二管道。
較佳地,該第三管體包括一第三管道,該第二接頭包括一第二接通道,並且該第二接通道連通該第一管道與該第三管道。
較佳地,該第一接頭包括一第一接口件,一第一卡扣彈簧設置在該第一接口件之一第一內壁,該第二接頭包括一第二接口件,一第二卡扣彈簧設置在該第二接口件之一第二內壁。
較佳地,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為快速接頭。
較佳地,該第一管體更包括一第三端,一散熱元件設置在該第三端。
較佳地,該散熱元件可連通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一管道或貼附於該第一管體之一外管壁。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一種具有可翻轉的水冷管的電子裝置,包括:一水冷管,該水冷管包括:一第一管體,該第一管體包括一第一管道、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管道連通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一第二管體,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一端;一第三管體,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二端;一第一接頭,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一端並且連通該第一管體與該第二管體;一第二接頭,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二端並且連通該第一管體與該第三管體,該第一管體以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進行轉動;以及, 一熱源,可接觸該水冷管之該第一管體。
較佳地,該電子裝置包括一基板,該熱源設置於該基板,並且當該第一管體以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進行轉動後,該第一管體可以貼附或遠離該熱源。
較佳地,該電子裝置包括一散熱元件,該散熱元件設置於該第一管體。
較佳地,該第一管體進行轉動後,該散熱元件可以貼附或遠離該熱源。
較佳地,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彼此對應設置,並且該第一管體樞接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
較佳地,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沿相同之一軸線設置,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可沿該軸線進行轉動,並且該第一管體延伸方向垂直該軸線。
較佳地,該第一接頭沿一第一軸線設置,該第二接頭沿一第二軸線設置,該第一軸線與該第二軸線彼此平行且不共軸,該第一接頭可沿該第一軸線進行轉動,該第二接頭可沿該第二軸線進行轉動,並且該第一管體之延伸方向垂直該第一軸線及該第二軸線。
較佳地,該第二管體與該第三管體固定在該基板。
較佳地,該第二管體包括一第二管道,該第一接頭包括一第一接通道,並且該第一接通道連通該第一管道與該第二管道。
較佳地,該第三管體包括一第三管道,該第二接頭包括一第二接通道,並且該第二接通道連通該第一管道與該第三管道。
較佳地,該第一接頭包括一第一接口件,一第一卡扣彈簧設置在該第一接口件之一第一內壁,該第二接頭包括一第二接口件,一第二卡扣彈簧設置在該第二接口件之一第二內壁。
較佳地,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為快速接頭。
1、1'、1"‧‧‧水冷管
2‧‧‧電子裝置
3'-3'‧‧‧剖線
4、4"‧‧‧軸線
5、5'‧‧‧延伸方向
6'‧‧‧第一軸線
7'‧‧‧第二軸線
10、10'、10"‧‧‧第一管體
101‧‧‧外管壁
11‧‧‧第一管道
12‧‧‧第一端
13‧‧‧第二端
14‧‧‧第三端
20、20'、20"‧‧‧第二管體
21‧‧‧第二管道
30、30'、30"‧‧‧第三管體
31‧‧‧第三管道
40、40'、40"‧‧‧第一接頭
41‧‧‧第一接通道
42‧‧‧第一接口件
421‧‧‧第一內壁
43‧‧‧第一卡扣彈簧
44‧‧‧第一插件
441‧‧‧第一環片
50、50'、50"‧‧‧第二接頭
51‧‧‧第二接通道
52‧‧‧第二接口件
521‧‧‧第二內壁
53‧‧‧第一卡扣彈簧
54‧‧‧第二插件
541‧‧‧第二環片
60、60"‧‧‧散熱元件
61"‧‧‧螺孔
70"‧‧‧熱源
80"‧‧‧基板
R、R"‧‧‧轉動
圖1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水冷管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沿圖1之3'-3'剖線之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二接頭之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二接頭之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水冷管翻轉動作之立體示意圖。
圖7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水冷管翻轉動作之立體示意圖。
圖8為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圖9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立體示意圖。
圖10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立體示意圖。
以下茲舉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並搭配圖式進行說明。
首先,說明本新型之第一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1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以及圖2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水冷管立體示意圖。本新型之可翻轉的水冷管1包括一第一管體10、一第二管體20、一第三管體30、一第一接頭40以及一第二接頭50。第一管體10包括一第一管 道11、一第一端12、一第二端13以及一第三端14,並且第一管道11連通第一端12、第二端13以及第三端14。第二管體20包括一第二管道21。第三管體30包括一第三管道31。第一接頭40設置於第一管體10的第一端12,並且連通第一管體10與第二管體20。第二接頭50設置於第一管體10的第二端13,並且連通第一管體10與第三管體30。如此使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21以及第三管道31皆為彼此連通。此外,第一管體10以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進行轉動R,因此使第一管體10可以相對於第二管體20與第三管體30而轉動R。水冷管1可設置一散熱元件60,散熱元件60設置在第一管體10的第三端14,並且可以隨著第一管體10的轉動R而改變位置。該散熱元件60有不同的設置狀態可以設置在水冷管1上,其中一種設置狀態是散熱元件60內部連通第一管體10的第一管道11,另一種設置狀態是散熱元件60貼附於第一管體10的外管壁101。
續說明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的設置。請參閱圖2。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彼此對應設置,並且第一管體10以樞接方式連接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沿同一軸線4共軸設置,並且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可以沿著軸線4進行轉動R。第一管體10的延伸方向5垂直軸線4,當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轉動R時,第一管體10亦可以沿軸線4進行轉動。
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詳細的內部構造,參閱圖3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沿圖1之3'-3'剖線之剖面示意圖、圖4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二接頭之剖面示意圖以及圖5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二接頭之剖面示意圖。請先參閱圖3剖面圖所示。第一接頭40更包括一第一接通道41、 一第一接口件42、一第一卡扣彈簧43以及一第一插件44。第二接頭50包括一第二接通道51、一第二接口件52、一第二卡扣彈簧53以及一第二插件54。該第一接口件42更包括一第一內壁421,第一卡扣彈簧43設置於第一內壁421。該第二接口件52更包括一第二內壁521,第二卡扣彈簧53設置於第二內壁521。第一插件44的外周緣延伸出一第一環片441以及第二插件54的外周緣延伸出一第二環片541。第一接頭40的第一接口件42連接第二管體20,並且第一接通道41連通第二管道21,第一插件44則連接第一管體10並連通第一通道11。因此第一插件44插接於第一接口件42時,第二管道21會藉由第一接通道41連通第一管道11。第二接頭50的第二接口件52連接第三管體30,並且第二接通道51連通第三管道31,第二插件54連接第一管體10並連通第一通道11。因此第二插件54插接於第二接口件52時,第三管道31會藉由第二接通道51連通第一管道11。
關於接口件與插件的插接方式,請一併參閱圖4以及圖5。由於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的構造相同,因此僅舉出第二接頭50為例進行說明。第二接口件52的第二內壁521設置了第二卡扣彈簧53,當第二插件54插接第二接口件52時,第二插件54的第二環片541會靠近第二卡扣彈簧53與第二接口件52之間的縫隙。當插接動作施加較大力氣時,參閱圖5,第二環片541會穿過第二卡扣彈簧53與第二接口件52之間的縫隙,並且讓第二卡扣彈簧53環繞第二環片541,用以將第二接口件52以及第二插件54彼此可轉動地樞接在一起。
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也可以是快速接頭,可簡易的插拔安裝並且可以轉動。
本新型水冷管1轉動狀態如圖6及圖7所示。圖6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水冷管翻轉動作之立體示意圖、圖7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水冷管翻轉動作之立體示意圖。在本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圖6顯示出水冷管1尚未被翻轉前的狀態。水冷管1的第二管體20以及第三管體30是被固定不可翻轉的,而第一管體10樞接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並且第一管體10的延伸方向5與軸線4垂直。散熱元件60則設置在第一管體10。此時的第一管體10、第二管體20、第三管體30以及散熱元件60皆位於相同的平面。續如圖7所示,當第一管體10被翻轉時,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進行轉動R,並讓第一管體10依據軸線4而轉動。散熱元件60被第一管體10帶動離開原本的位置。這時散熱元件60以及第一管體10二者與第二管體和第三管體並不在相同的平面。如果要回復原本的狀態時,只要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往反向進行轉動R,即可使第一管體10與散熱元件60復位。
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8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由於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結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因此相同之處便不再多加贅述。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可翻轉的水冷管1'包括一第一管體10'、一第二管體20'、一第三管體30'、一第一接頭40'以及一第二接頭50'。第一管體10'透過第一接頭40'以及第二接頭50'與第二管體20'和第三管體30'互相連通。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第一接頭40'沿著一第一軸線6'設置,第二接頭50'沿著一第二軸線7'設置,第一軸線6'與第二軸線7'互相平行但不共軸。因此使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設置的位置並不在相同的軸線上。第一接頭40'沿著第一軸線6'進行轉動,第二接頭50'沿著第二軸線7'進行轉動。而第一管體10'的延伸方向5'依然 垂直第一軸線6'與第二軸線7',所以當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同時往相同方向轉動時,第一管體10'還是可同時依據第一軸線6'與第二軸線7'而轉動。
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9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立體示意圖以及圖10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立體示意圖。圖9中顯示出水冷管1"尚未被翻轉前的狀態,圖10顯示水冷管1"被翻轉後的狀態。由於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結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因此相同之處便不再多加贅述。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具有可翻轉的水冷管的電子裝置2包括一基板80"、一水冷管1"、一第一接頭40"、一第二接頭50"、一散熱元件60"以及一熱源70"。水冷管1"、第一接頭40"以及第二接頭50"設置在基板80"上。水冷管1"更包括一第一管體10"、一第二管體20"以及一第三管體30"。第一管體10"透過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連通第二管體20"以及第三管體30"。散熱元件60"設置在第一管體10"。熱源70"設置在基板80"並且位於散熱元件60"的下方。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沿軸線4"設置。第一管體10"以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進行轉動,可使第一管體10"帶動散熱元件60"貼附或是遠離熱源70"。
如圖9所示,第二管體20"以及第三管體30"被固定在基板80"。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並未被固定在基板80"因此是可以自由轉動R"(如圖10)。第一管體10"樞接第一接頭40"與第二接頭50"。第一管體10"、第二管體20"、第三管體30"以及散熱元件60"皆位於與基板80"同一平面。續如圖10所示,當需要在第一管體10"下方的基板80"上裝設晶片或處理器這些會發熱的熱源70"時,可以將第一管體10"翻轉起來,第一管體10"帶動散熱元件60"離開原本的位置,以便於將熱源70"裝設在基板80",使第一管體10" 以及散熱元件60"不會遮擋住熱源70"裝設的位置。當熱源70"裝設完畢後,再將第一管體10"與散熱元件60"往反方向翻轉,即可恢復原位,並且使散熱元件60"可以精確且緊密地貼合熱源70"。散熱元件60"更可包括至少一螺孔61",當散熱元件60"貼附於熱源70"時,可以將散熱元件60"鎖固在基板80"上,提高熱源70"將熱傳到散熱元件60"效果,並且穩定結構。
本新型之第一管體10、10'、10"的形狀不限於實施例所示,亦可以是圓弧彎管或是不規則的管路。
本新型之水冷管1、1'、1"用以容納一工作流體(圖中未示)。當熱源產生的熱傳導到水冷管1、1'、1"時,工作流體(圖中未示)可以吸收熱並且流動將熱帶離熱源的位置,以確保熱源不會因過熱而損壞。
上所述僅為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因此凡其他未脫離本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于本新型的範圍內。

Claims (24)

  1. 一種可翻轉的水冷管,包括:一第一管體,該第一管體包括一第一管道、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管道連通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一第二管體,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一端;一第三管體,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二端;一第一接頭,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一端並且連通該第一管體與該第二管體;以及,一第二接頭,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二端並且連通該第一管體與該第三管體;其中,該第一管體以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進行轉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翻轉的水冷管,其中,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彼此對應設置,並且該第一管體樞接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翻轉的水冷管,其中,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沿相同之一軸線設置,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可沿該軸線進行轉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可翻轉的水冷管,其中,該第一管體之延伸方向垂直該軸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翻轉的水冷管,其中,該第一接頭沿一第一軸線設置,該第二接頭沿一第二軸線設置,該第一軸線與該第二軸線彼此平行且不共軸,該第一接頭可沿該第一軸線進行轉動,該第二接頭可沿該第二軸線進行轉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可翻轉的水冷管,其中,並且該第一管體之延伸方向垂直該第一軸線及該第二軸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翻轉的水冷管,其中,該第二管體包括一第二管道,該第一接頭包括一第一接通道,並且該第一接通道連通該第一管道與該第二管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翻轉的水冷管,其中,該第三管體包括一第三管道,該第二接頭包括一第二接通道,並且該第二接通道連通該第一管道與該第三管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翻轉的水冷管,其中,該第一接頭包括一第一接口件,一第一卡扣彈簧設置在該第一接口件之一第一內壁,該第二接頭包括一第二接口件,一第二卡扣彈簧設置在該第二接口件之一第二內壁。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翻轉的水冷管,其中,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為快速接頭。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翻轉的水冷管,其中,該第一管體更包括一第三端,一散熱元件設置在該第三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可翻轉的水冷管,其中,該散熱元件可連通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一管道或貼附於該第一管體之一外管壁。
  13. 一種具有可翻轉的水冷管的電子裝置,包括:一水冷管,該水冷管包括:一第一管體,該第一管體包括一第一管道、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管道連通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一第二管體,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一端;一第三管體,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二端;一第一接頭,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一端並且連通該第一管體與該第二管體;一第二接頭,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二端並且連通該第一管體與該第三管體,該第一管體以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進行轉動;以及,一熱源,可接觸該水冷管之該第一管體。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具有可翻轉的水冷管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包括一基板,該熱源設置於該基板,並且當該第一管體以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進行轉動後,該第一管體可以貼附或遠離該熱源。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具有可翻轉的水冷管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包括一散熱元件,該散熱元件設置於該第一管體。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具有可翻轉的水冷管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管體進行轉動後,該散熱元件可以貼附或遠離該熱源。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具有可翻轉的水冷管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彼此對應設置,並且該第一管體樞接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具有可翻轉的水冷管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沿相同之一軸線設置,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可沿該軸線進行轉動,並且該第一管體延伸方向垂直該軸線。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具有可翻轉的水冷管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接頭沿一第一軸線設置,該第二接頭沿一第二軸線設置,該第一軸線與該第二軸線彼此平行且不共軸,該第一接頭可沿該第一軸線進行轉動,該第二接頭可沿該第二軸線進行轉動,並且該第一管體之延伸方向垂直該第一軸線及該第二軸線。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具有可翻轉的水冷管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管體與該第三管體固定在該基板。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具有可翻轉的水冷管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管體包括一第二管道,該第一接頭包括一第一接通道,並且該第一接通道連通該第一管道與該第二管道。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具有可翻轉的水冷管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三管體包括一第三管道,該第二接頭包括一第二接通道,並且該第二接通道連通該第一管道與該第三管道。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具有可翻轉的水冷管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接頭包括一第一接口件,一第一卡扣彈簧設置在該第一接口件之一第一內壁,該第二接頭包括一第二接口件,一第二卡扣彈簧設置在該第二接口件之一第二內壁。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具有可翻轉的水冷管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接頭與該第二接頭為快速接頭。
TW108200155U 2019-01-04 2019-01-04 可翻轉的水冷管與具有該可翻轉的水冷管之電子裝置 TWM578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0155U TWM578471U (zh) 2019-01-04 2019-01-04 可翻轉的水冷管與具有該可翻轉的水冷管之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0155U TWM578471U (zh) 2019-01-04 2019-01-04 可翻轉的水冷管與具有該可翻轉的水冷管之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8471U true TWM578471U (zh) 2019-05-21

Family

ID=67353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0155U TWM578471U (zh) 2019-01-04 2019-01-04 可翻轉的水冷管與具有該可翻轉的水冷管之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84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4743B (zh) * 2019-01-04 2020-02-11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翻轉的水冷管與具有該可翻轉的水冷管之電子裝置
TWI783778B (zh) * 2021-05-21 2022-11-1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用於液體冷卻冷板機構的支撐架之計算系統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4743B (zh) * 2019-01-04 2020-02-11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翻轉的水冷管與具有該可翻轉的水冷管之電子裝置
TWI783778B (zh) * 2021-05-21 2022-11-1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用於液體冷卻冷板機構的支撐架之計算系統
US11832417B2 (en) 2021-05-21 2023-11-28 Quanta Computer Inc. Support bracket for liquid cooling cold plate mechanis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8727B (zh) 外接式功能擴充裝置
TWI266596B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thermal dissipating module thereof
TWI392432B (zh) 一種伺服器機櫃
TWM578471U (zh) 可翻轉的水冷管與具有該可翻轉的水冷管之電子裝置
US20070297138A1 (en) Liquid-cooling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for dissipating heat by a casing
TW201428226A (zh) 熱移除總成
US20190082559A1 (en) Liquid cool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heat dissipation devices
TWI684743B (zh) 可翻轉的水冷管與具有該可翻轉的水冷管之電子裝置
TW201725964A (zh) 液冷系統
US20070242428A1 (en) Structure for fixing fan with computer casing
US10976787B2 (en) External liquid cooling device
TWM573560U (zh) 散熱組件
TW201843893A (zh) 帶電力輸出口和usb埠的電源單元
CN102056454A (zh) 具防呆结构的散热装置及采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US10627876B2 (en) Rotatable-type liquid-cooled heat sink and disposi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TW201905410A (zh) 散熱模組
US11737236B2 (en) Knockdown water-cooling module latch device structure
TWI694763B (zh) 液冷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42802U (zh) 液冷系統
CN111479440A (zh) 可翻转的水冷管及具有该水冷管的电子设备
TWI625089B (zh) 電子裝置
CN207410668U (zh) 散热器
TWM524499U (zh) 散熱模組
TW201641825A (zh) 風扇及風扇組件
TWI627806B (zh) 電源轉接盒及風扇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