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8120U - A booster seat cushion - Google Patents

A booster seat cush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8120U
TWM578120U TW108201378U TW108201378U TWM578120U TW M578120 U TWM578120 U TW M578120U TW 108201378 U TW108201378 U TW 108201378U TW 108201378 U TW108201378 U TW 108201378U TW M578120 U TWM578120 U TW M57812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plate
cushion assembly
seat cushio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1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彥青 朱
Original Assignee
彥青 朱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彥青 朱 filed Critical 彥青 朱
Priority to TW108201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8120U/zh
Publication of TWM578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8120U/zh
Priority to US16/776,111 priority patent/US20200237592A1/en
Priority to US16/776,346 priority patent/US11413200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4Standing-up or sitting-down a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56Parts or details of tipping-up chairs, e.g. of theatre chairs
    • A47C7/566Resiliently mounted seat or back-res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公開了一種助力起坐墊,助力起坐墊包括上坐墊組件、下坐墊組件、彈性件以及調整結構,上坐墊組件的一端與下坐墊組件的一端可轉動連接,彈性件設置在上坐墊組件和下坐墊組件之間;其中,上坐墊組件和下坐墊組件相對轉動以具有打開狀態和閉合狀態,彈性件在閉合狀態時處於壓縮狀態,調整結構用於使上坐墊組件在打開狀態下和閉合狀態下對彈性件的力矩不相同。通過本創作提供的技術方案能夠解決現有助力起坐墊無法滿足使用者起坐需求的問題。

Description

一種助力起坐墊
本創作涉及助力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助力起坐墊。
從座椅起身是一個人能獨立生活的基本條件。坐起運動對體力衰退的高齡或病患來說是一個高跌傷風險的動作。因此,老年人或病患常需要外物來輔助起坐,並且他們在坐下的過程中常有“跌坐”的情形。除了年老體能先從雙腿肌肉衰退外,起坐初期的身軀前傾角度與下肢關節運動速度減少造成他們起坐困難。因此,需要提供一種能夠在家庭日常使用的坐墊或座椅,幫助他們在坐下時能夠減緩身驅下降速度,幫助他們有效控制轉換為坐姿的動作,同時在起坐時通過助力使起坐者平緩推起。
現有技術中提供了一些助力起坐墊,通過在坐墊上放置彈簧,使使用者在坐下時利用彈力減緩下降速度,並在起身時利用該彈簧以減少使用者起身時的驅動力。
但是現有的助力起坐墊在起坐時彈簧有效張力小於身軀的坐重,對於使用者來說在身體起坐時仍需克服一定的重力才能起來,其對使用者提供的起坐助力非常有限,仍無法滿足使用者的起坐需求。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特地針對起坐墊加以研究及改良,期以一較佳設計改善上述問題,並在經過長期研發及不斷測試後,始有本創作之問世。
有鑑於此,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助力起坐墊。
基於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了一種助力起坐墊,助力起坐墊包括上坐墊組件、下坐墊組件、彈性件以及調整結構,上坐墊組件的一端與下坐墊組件的一端可轉動連接,彈性件設置在上坐墊組件和下坐墊組件之間;其中,上坐墊組件和下坐墊組件相對轉動以具有打開狀態和閉合狀態,彈性件在閉合狀態時處於壓縮狀態,調整結構用於使上坐墊組件在打開狀態下和閉合狀態下對彈性件的力矩不相同。
進一步地,上坐墊組件包括上板和上椅墊,上板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板的第一端與下坐墊組件可轉動連接,彈性件設置在上板與下坐墊組件之間,上椅墊設置在上板的遠離下坐墊組件的一側,上椅墊可相對上板在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滑動。
進一步地,調整結構包括滑槽和連接件,滑槽設置在上板上,且滑槽沿上板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延伸,連接件的一端與上椅墊連接,連接件的另一端可滑動地設置在滑槽內。
進一步地,調整結構包括多個滑槽和多個連接件,多個滑槽相互平行地設置在上板上,多個滑槽與多個連接件一一對應設置。
進一步地,調整結構還包括滾動件,滾動件設置在上板和上椅墊之間,滾動件用於減少上椅墊相對上板滑動的摩擦力。
進一步地,彈性件包括扭簧,扭簧具有相對設置的上扭臂和下扭臂,上坐墊組件和下坐墊組件通過轉軸連接,扭簧穿設在轉軸上,且上扭臂與上坐墊組件抵接,下扭臂與下坐墊組件抵接。
進一步地,下坐墊組件包括下板和下椅墊,下板或下椅墊通過轉軸與上板的第一端連接,下椅墊與下板固定連接,且下椅墊位於下板的遠離上板的一側。
進一步地,助力起坐墊還包括上連接件和下連接件,上連接件包括相互連接的上連接板和帶孔的上轉臂,上轉臂位於上連接板的兩側,上連接板與上板的第一端連接,下連接件包括相互連接的下連接板和帶孔的下轉臂,下轉臂位於下連接板的兩側,下連接板與下板連接,轉軸穿設在上轉臂上的孔、下轉臂上的孔以及扭簧的軸孔內,以將上板和下板可轉動連接。
進一步地,助力起坐墊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與下板連接,固定板具有避讓槽,下扭臂穿設在避讓槽內,下扭臂通過固定板固定在下板上。
進一步地,下板和下椅墊為分體結構,且下板的材料與下椅墊的材料不同。
從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創作提供的助力起坐墊包括上坐墊組件、下坐墊組件、彈性件以及調整結構。其中,上坐墊組件和下坐墊組件可轉動連接,彈性件位於上坐墊組件和下坐墊組件之間,通過該彈性件能夠使上坐墊組件和下坐墊組件處於打開狀態,通過調整結構能夠使上坐墊組件在打開狀態和閉合狀態下的對彈性件的力矩不相同。使用時,當使用者坐下時依靠重力克服彈性件的彈力以使上坐墊組件和下坐墊組件閉合,使使用者能夠緩慢坐下;起坐時,利用調整結構可以使上坐墊組件對彈性件的力矩減小,這樣使得彈性力對上坐墊組件的力矩大於重力所產生的力矩,進而使上坐墊組件打開,以輔助使用者起身。這樣能夠使使用者起坐毫不費力,無需借用任何輔助工具,減少了使用者起身時跌倒受傷的風險,滿足使用者的起坐需求。
本創作係一種助力起坐墊,其實施手段、特點及其功效,茲舉數種較佳可行實施例並配合圖式於下文進行詳細說明,俾供 鈞上深入瞭解並認同本創作。
為使本創作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並參照附圖,對本創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本創作實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為了區分兩個相同名稱非相同的實體或者非相同的參量,可見“第一”“第二”僅為了表述的方便,不應理解為對本創作實施例的限定,後續實施例對此不再一一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創作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助力起坐墊,該助力起坐墊包括上坐墊組件10、下坐墊組件20、彈性件30以及調整結構。其中,上坐墊組件10的一端與下坐墊組件20的一端可轉動連接,彈性件30設置在上坐墊組件10和下坐墊組件20之間,利用彈性件30的彈力支撐上坐墊組件10和下坐墊組件20,以使上坐墊組件10和下坐墊組件20在初始狀態時可以處於打開狀態。其中,上坐墊組件10可與下坐墊組件20鉸接以實現二者的相對轉動,也可通過彈性件30,例如扭簧,使扭簧的一端與上坐墊組件10連接,扭簧的另一端與下坐墊組件20連接,以實現二者的相對轉動。在本實施例中,上坐墊組件10和下坐墊組件20相對轉動以具有打開狀態和閉合狀態,彈性件30在閉合狀態時處於壓縮狀態,利用彈性件30的彈力可使助力起坐墊處於打開狀態。通過調整結構能夠使上坐墊組件10在打開狀態下和閉合狀態下對彈性件30的力矩不相同。其中對於彈性件30的力矩不相同可以通過改變對上坐墊組件10的壓力,也可以通過改變上坐墊組件10相對彈性件30的作用點來實現。
具體的,在使用上述助力起坐墊時,使用者在坐下時,起坐墊預先處於打開狀態,利用上坐墊組件10對使用者進行緩衝,由於使用者的重力大於彈性件30的彈力,因此能夠使使用者緩慢坐下,並使上坐墊組件10和下坐墊組件20閉合;當使用者起身時,利用調整結構改變上坐墊組件10對彈性件30的力矩,具體的,可以使其力矩小於彈性件30的張力,這樣能夠使上坐墊組件10回彈,使使用者無需用力或借助其它外力即可完成起身動作。通過該助力起坐墊能夠滿足對老人、行動不變者的起坐需要,減少其在起坐過程中發生跌傷的風險。
具體的,該上坐墊組件10包括上板11和上椅墊12,上板11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板11的第一端與下坐墊組件20可轉動連接,彈性件30設置在上板11與下坐墊組件20之間,上椅墊12設置在上板11的遠離下坐墊組件20的一側,上椅墊12可相對上板11在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滑動。通過該結構,利用上椅墊12相對上板11滑動即可改變上椅墊12對彈性件30的力矩。具體的,當上椅墊由上板11的第二端向第一端滑動時,上椅墊12對彈性件30的力矩逐漸減小,當到達克服使用者重力的位置時,即可使上坐墊組件10朝打開位置轉動,使用者可借助該彈性力矩起身。在使用者需要坐下時,使上椅墊12由上板11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移動以增大重力的力矩,使其克服彈性力矩以完成上坐墊組件10和下坐墊組件20的閉合。
通過該結構能夠解決現有助力起坐墊在使用者起身時彈性力不足所帶來的起身困難的問題。並且,上椅墊12的移動與使用者的起身、坐下動作能夠相一致,起身時使用者需要有前移動作,此時正好能夠帶動上椅墊12前移,改變重力對彈性件30的力矩,進而完成起身動作,並使助力起坐墊打開;坐下時使用者也相應會有後移動作,能夠在坐下的過程中使上椅墊12後移,再次改變重力對彈性件力矩,進而完成坐下動作,使助力起坐墊閉合。
具體的,該調整結構包括滑槽41和連接件42,滑槽41設置在上板11上,且滑槽41沿上板1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延伸,連接件42的一端與上椅墊12連接,連接件42的另一端可滑動地設置在滑槽41內。通過滑槽41和連接件42配合以使上椅墊12能夠相對上板11前後滑動。
在本實施例中,該調整結構包括多個滑槽41和多個連接件42,多個滑槽41相互平行地設置在上板11上,多個滑槽41與多個連接件42一一對應設置。通過設置多個滑槽41和多個連接件42,能夠使上椅墊12在上板11上滑動相對平穩,保證上椅墊12移動的穩定性,進而能夠保證使用者的安全性,並且通過將連接件42穿設在滑槽41內,能夠限制上椅墊12的滑動行程,使上椅墊12只能在滑槽41的長度範圍內進行滑動。
具體的,該調整結構還包括滾動件43,滾動件43設置在上板11和上椅墊12之間,滾動件43用於減少上椅墊12相對上板11滑動的摩擦力。具體的,該滾動件43可以為球形滾輪、塑膠滑板等部件,通過設置滾動件43,能夠使上椅墊12在滑動時更加順滑、平穩。
其中,彈性件30可以為扭簧,也可以為彈簧或空氣彈簧。在本實施例中,該彈性件30設置為扭簧,扭簧具有相對設置的上扭臂31和下扭臂32,上坐墊組件10和下坐墊組件20通過轉軸50連接,扭簧穿設在轉軸50上,且上扭臂31與上坐墊組件10抵接,下扭臂32與下坐墊組件20抵接。具體的,將上扭臂31與上板11抵接,以通過扭簧對上坐墊組件10和下坐墊組件20施加彈性力。
其中,下坐墊組件20包括下板21和下椅墊22,下板21或下椅墊22通過轉軸50與上板11的第一端連接,下椅墊22與下板21固定連接,且下椅墊22位於下板21的遠離上板11的一側。其中,下板21和下椅墊22可以為一體結構,也可以為分體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將下板21和下椅墊22設置為分體結構,可以使二者的材料不同,以分別滿足舒適和連接強度的要求。
如圖1所示,該助力起坐墊還包括上連接件61和下連接件62,上連接件61包括相互連接的上連接板和帶孔的上轉臂,上轉臂位於上連接板的兩側,上連接板與上板11的第一端連接。下連接件62包括相互連接的下連接板和帶孔的下轉臂,下轉臂位於下連接板的兩側,下連接板與下板21連接,轉軸50設置在下椅墊22上,且轉軸50穿設在上轉臂上的孔、下轉臂上的孔以及扭簧的軸孔內,以將上板11和下板21可轉動連接。通過設置上連接件61和下連接件62能夠提高連接強度,並且便於裝置的生產和安裝。其中,上連接件61與上板11可以為一體結構,下連接件62與下板21可以為一體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助力起坐墊還包括固定板70,固定板70與下板21連接,固定板70具有避讓槽,下扭臂32穿設在避讓槽內,下扭臂32通過固定板70固定在下板21上。通過設置固定板70能夠對扭簧進行固定,避免扭簧在起身或坐下時發生晃動。具體的,固定板70可採用衝壓方式與下板21連接在一起。
通過本實施例提供的助力起坐墊,使用者可利用起坐時身軀前傾帶動上椅墊12前滑,以減小身軀重心下壓力矩,當重心下壓力矩小於扭簧力矩時,上椅墊12在扭簧作用下張開,以提供起坐需要的舉升助力。起坐初期身軀前傾運動帶動椅墊前移也同時前移膝關節彎曲膝關節,前移的身軀重心也縮短了與雙腳向上支撐身軀力的距離,減小起身初期站立雙腿對抗這力偶需要的肌肉力。
坐下時,位於打開狀態的上椅墊12提前接觸身軀、承受部分身軀坐重以緩解雙腿肌肉負擔幫助使用者能夠獨立坐下。坐下過程上椅墊12自然滑向後方,增大下壓力矩,當下壓力矩大於彈性力矩時,上下椅墊自然閉合。通過該助力起坐墊不僅能夠輔助使用者坐下,還能幫助使用者起身站立,減少了使用者在起坐時跌倒受傷的風險。
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以上任何實施例的討論僅為示例性的,並非旨在暗示本公開的範圍(包括申請專利範圍)被限於這些例子;在本創作的思路下,以上實施例或者不同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徵之間也可以進行組合,並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創作的不同方面的許多其它變化,為了簡明它們沒有在細節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範圍之內。
綜觀上述,本創作所揭露之技術手段不僅為前所未見,且確可達致預期之目的與功效,故兼具新穎性與進步性,誠屬專利法所稱之新型無誤,以其整體結構而言,確已符合專利法之法定要件,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作為限定本創作之實施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於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本創作〕
10‧‧‧上坐墊組件
11‧‧‧上板
12‧‧‧上椅墊
20‧‧‧下坐墊組件
21‧‧‧下板
22‧‧‧下椅墊
30‧‧‧彈性件
31‧‧‧上扭臂
32‧‧‧下扭臂
41‧‧‧滑槽
42‧‧‧連接件
43‧‧‧滾動件
50‧‧‧轉軸
61‧‧‧上連接件
62‧‧‧下連接件
70‧‧‧固定板
圖1為本創作實施例提供的助力起坐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實施例提供的助力起坐墊的正視圖。 圖3為本創作實施例提供的助力起坐墊處於閉合狀態時的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實施例提供的助力起坐墊處於閉合狀態時,且上座椅相對上板前移的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助力起坐墊,其特徵在於,所述助力起坐墊包括上坐墊組件(10)、下坐墊組件(20)、彈性件(30)以及調整結構,所述上坐墊組件(10)的一端與所述下坐墊組件(20)的一端可轉動連接,所述彈性件(30)設置在所述上坐墊組件(10)和所述下坐墊組件(20)之間;其中,所述上坐墊組件(10)和所述下坐墊組件(20)相對轉動以具有打開狀態和閉合狀態,所述彈性件(30)在所述閉合狀態時處於壓縮狀態,所述調整結構用於使所述上坐墊組件(10)在所述打開狀態下和所述閉合狀態下對所述彈性件(30)的力矩不相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助力起坐墊,其中,所述上坐墊組件(10)包括上板(11)和上椅墊(12),所述上板(11)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上板(11)的第一端與所述下坐墊組件(20)可轉動連接,所述彈性件(30)設置在所述上板(11)與所述下坐墊組件(20)之間,所述上椅墊(12)設置在所述上板(11)的遠離所述下坐墊組件(20)的一側,所述上椅墊(12)可相對所述上板(11)在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之間滑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助力起坐墊,其中,所述調整結構包括滑槽(41)和連接件(42),所述滑槽(41)設置在所述上板(11)上,且所述滑槽(41)沿所述上板(1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延伸,所述連接件(42)的一端與所述上椅墊(12)連接,所述連接件(42)的另一端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滑槽(41)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助力起坐墊,其中,所述調整結構包括多個所述滑槽(41)和多個所述連接件(42),多個所述滑槽(41)相互平行地設置在所述上板(11)上,多個所述滑槽(41)與多個所述連接件(42)一一對應設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助力起坐墊,其中,所述調整結構還包括滾動件(43),所述滾動件(43)設置在所述上板(11)和所述上椅墊(12)之間,所述滾動件(43)用於減少所述上椅墊(12)相對所述上板(11)滑動的摩擦力。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助力起坐墊,其中,所述彈性件(30)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具有相對設置的上扭臂(31)和下扭臂(32),所述上坐墊組件(10)和所述下坐墊組件(20)通過轉軸(50)連接,所述扭簧穿設在所述轉軸(50)上,且所述上扭臂(31)與所述上坐墊組件(10)抵接,所述下扭臂(32)與所述下坐墊組件(20)抵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助力起坐墊,其中,所述下坐墊組件(20)包括下板(21)和下椅墊(22),所述下板(21)或所述下椅墊(22)通過轉軸(50)與所述上板(11)的第一端連接,所述下椅墊(22)與所述下板(21)固定連接,且所述下椅墊(22)位於所述下板(21)的遠離所述上板(11)的一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助力起坐墊,其中,所述助力起坐墊還包括上連接件(61)和下連接件(62),所述上連接件(61)包括相互連接的上連接板和帶孔的上轉臂,所述上轉臂位於所述上連接板的兩側,所述上連接板與所述上板(11)的第一端連接,所述下連接件(62)包括相互連接的下連接板和帶孔的下轉臂,所述下轉臂位於所述下連接板的兩側,所述下連接板與所述下板(21)連接,所述轉軸(50)穿設在所述上轉臂上的孔、所述下轉臂上的孔以及所述扭簧的軸孔內,以將所述上板(11)和所述下板(21)可轉動連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助力起坐墊,其中,所述助力起坐墊還包括固定板(70),所述固定板(70)與所述下板(21)連接,所述固定板(70)具有避讓槽,所述下扭臂(32)穿設在所述避讓槽內,所述下扭臂(32)通過所述固定板(70)固定在所述下板(21)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助力起坐墊,其中,所述下板(21)和所述下椅墊(22)為分體結構,且所述下板(21)的材料與所述下椅墊(22)的材料不同。
TW108201378U 2019-01-29 2019-01-29 A booster seat cushion TWM578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378U TWM578120U (zh) 2019-01-29 2019-01-29 A booster seat cushion
US16/776,111 US20200237592A1 (en) 2019-01-29 2020-01-29 Lifting seat
US16/776,346 US11413200B2 (en) 2019-01-29 2020-01-29 Slidable lifting seat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assist standing u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378U TWM578120U (zh) 2019-01-29 2019-01-29 A booster seat cush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8120U true TWM578120U (zh) 2019-05-21

Family

ID=67352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1378U TWM578120U (zh) 2019-01-29 2019-01-29 A booster seat cushion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37592A1 (zh)
TW (1) TWM5781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0056A (zh) * 2020-07-31 2021-01-08 朱彦青 帮助站起的椅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13200B2 (en) * 2019-01-29 2022-08-16 Yen Ching CHU Slidable lifting seat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assist standing up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0056A (zh) * 2020-07-31 2021-01-08 朱彦青 帮助站起的椅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190056B (zh) * 2020-07-31 2023-09-22 朱彦青 帮助站起的椅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37592A1 (en) 2020-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79089B2 (en) Seat
JP2016059763A (ja) 下肢動作支援装置
JP2007275482A (ja) 膝関節補助装置
GB2346566A (en) Trunk exercising seat with two horizontal pivots and variable traction
CN106690953B (zh) 变频按摩摇椅
TWM578120U (zh) A booster seat cushion
CN105771183A (zh) 一种多功能康复锻炼装置
CN112774114A (zh)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EP4197514A1 (en) Rotary buffering power-assisted mechanism and exoskeleton ankle-joint-buffering power-assisted device
CN111672065A (zh) 一种用于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训练器
CN105944318A (zh) 一种兼具手部、脚部和背部锻炼功能的运动器具
CN211301912U (zh) 一种四可控气弹簧结构调节扶手双模式的跑步机
TWI692367B (zh) 坐站功能訓練機
CN114225325B (zh) 一种腿部康复健身装置
CN213218905U (zh) 一种用于按摩椅的肩部按摩机构
CN104606853A (zh) 一种跳跃式运动器材
KR101683871B1 (ko) 전신 운동의자
TWI815740B (zh) 被動式手腕訓練裝置及其方法
TWM592777U (zh) 電動倒立機
CN219848014U (zh) 一种下肢锻炼护理装置
CN215994740U (zh) 一种用于单腿滑行康复助步器的腿托及包含该腿托的助步器
WO2024009742A1 (ja) トレーニング器具用負荷伝達機構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トレーニング器具
CN109350920B (zh) 一种骨科踝关节锻炼装置
CN218488396U (zh) 一种膝关节减负装置
US20230330482A1 (en) Exercise method and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