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7336U - Large swinging seesaw - Google Patents
Large swinging seesaw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77336U TWM577336U TW108200135U TW108200135U TWM577336U TW M577336 U TWM577336 U TW M577336U TW 108200135 U TW108200135 U TW 108200135U TW 108200135 U TW108200135 U TW 108200135U TW M577336 U TWM577336 U TW M577336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seat
- base portion
- fixed
- large swing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一種大擺動蹺蹺板,其具有一架體及二乘坐板體;架體具有一底座部、二座椅部及二扶手部;底座部為中間低而兩端較高之弧狀體;座椅部分別固設於底座部的二端,各座椅部包含二座椅桿,各座椅桿的一端固設於底座部另一端朝向上方延伸;扶手部分別固設於底座部的上側且位於二座椅部之間;乘坐板體的二側邊分別固設於各座椅桿相鄰於底座部的一端;藉此透過架體的中間低二端高的結構,使得蹺蹺板能進行傾擺,於設置時可不固定在地面,並且結構簡單重量輕巧,因此便於拆裝及移動,亦能達到依據使用者需求改變擺動幅度之功效。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遊戲器材,尤指一種蹺蹺板。
蹺蹺板是公園及遊樂區裡遊客常使用的遊戲器材,現有技術中的蹺蹺板具有一橫向延伸的擺動件,並於擺動件的二端上設置座位,讓使用者坐在座位上隨著擺動件的擺盪進行上下移動,其使用方式是以蹺蹺板的中央為支點,並由至少二人分別坐在蹺蹺板的二端,當其中一端的人雙腳向地面蹬而向上移動時,另一端的人便能順勢向下使得蹺蹺板傾轉,二端的人輪流重複以上動作便能使得翹翹板不斷擺動。
然而現有技術的蹺蹺板都是固定於地面且設置在公共區域,使用者必須選擇在天氣較佳的時候才能出門使用,使用上並不便利,此外,蹺蹺板的擺動件大多呈直線延伸狀或是二端低而中心高的形狀,在支點高度固定的情況下,擺動的幅度是固定的,而大多數的蹺蹺板因為是設計給孩童使用,所以擺動的幅度並不會很大,如果是大人想使用便會造成擺動幅度過小的問題,因此,現有技術的蹺蹺板,其整體構造存在有如前述的問題及缺點,實有待加以改良。
有鑒於現有技術的缺點及不足,本創作提供一種大擺動蹺蹺板,其能放置於室內且方便移動外,亦能夠達到依據需求改變蹺蹺板擺動幅度,使得使用者上下移動的距離可改變。
為達上述之創作目的,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為設計一種大擺動蹺蹺板,其包含:
一架體,該架體包含:
一底座部,其為一長弧狀體;
二座椅部,其分別固設於該底座部的二端,各該座椅部包含二座椅桿,該座椅桿的一端固設於該底座部,另一端朝向上方延伸;
二扶手部,其分別固設於該底座部的上側且位於該二座椅部之間;
二乘坐板體,各該二乘坐板體的二側邊分別固設於各該座椅部的二座椅桿相鄰於該底座部的一端。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中該二扶手部的每一扶手部包含一上扶手桿及二下扶手桿,該上扶手桿的二端分別連接該二下扶手桿的一端,該二下扶手桿的另一端分別形成有一第一組裝槽並與該底座部相互結合固定。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中各該下扶手桿形成有一彎弧狀並凸向該底座部的中央位置。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中該架體進一步包含一第一加強桿,該第一加強桿的二端分別形成有一第二組裝槽,該底座部包含二第一桿體及二第二桿體,該二第一桿體相互平行,該二第二桿體相互平行,其中一該第一桿體的一端與其中一該第二桿體的一端相連接,且各該第一桿體相鄰於各該第二桿體的一端與該第一加強桿的第二組裝槽相互結合固定。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中該架體進一步包含一加長部,該加長部固設於該二第一桿體及該二第二桿體之間。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中該加長部包含二第三桿體,各該第三桿體的一端與該第一桿體的一端相連接,各該第三桿體的另一端與該第二桿體的一端固定。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中該架體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加強桿,該第二加強桿的二端分別形成有一第三組裝槽,各該二第三桿體相鄰於各該二第二桿體的一端容置並固定於該第三組裝槽內。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中各該二乘坐板體形成有二第四組裝槽,其位於各該二乘坐板體的底面二側,該二座椅桿分別容置並固定於該二第四組裝槽內。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進一步包含二靠背板體,該二靠背板分別固設於該二座椅桿朝向上方延伸的一端部。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中各該乘坐板體具有複數個凸點,該複數個凸點位於各該乘坐板體的上側面。
本創作的優點在於大擺動蹺蹺板的結構簡單,透過架體的中間低二端較高的結構,使得大擺動蹺蹺板能進行傾擺,藉此本創作於設置時可不固定在地面,並且結構簡單重量輕巧,因此便於拆裝及移動;此外,當使用者需調整擺動幅度時,可藉由安裝加長部調整架體整體長度進而改變傾擺幅度。
首先請參考圖1所示,本創作提出一種大擺動蹺蹺板,其具有一架體10、二乘坐板體20及二靠背板體30。
請參考圖1及圖2所示,架體10具有一底座部11、二座椅部12、二扶手部13及一第一加強桿14;底座部11為中間低而二端較高之長弧狀體,詳言之,底座部11是由二平行桿體所構成,而二桿體具有向下凸出的弧度;在本實施例中,底座部11包含二第一桿體111及二第二桿體112,二第一桿體111相互平行,二第二桿體112相互平行,其中一第一桿體111的一端與其中一第二桿體112的一端相連接;座椅部12分別固設於底座部11的二端,各座椅部12包含二座椅桿121,各座椅桿121的一端固設於底座部11另一端朝向上方延伸,詳言之,各座椅桿121呈類似一L字形管體且一端固設於底座部11,另一端朝向上方延伸,但不以此為限,座椅部12之形狀可依使用者需求做改變。
請參考圖1及圖2所示,扶手部13分別固設於底座部11的上側且位於二座椅部1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各扶手部13為一類似倒U字形管體,每一扶手部13包含一上扶手桿131及二下扶手桿132,上扶手桿131的二端分別連接各下扶手桿132的一端,各下扶手桿132的另一端分別形成有一第一組裝槽133,並與底座部11的二端分別容置並相互結合固定於各第一組裝槽133內,各下扶手桿132鄰近於底座部11之一端部向上且逐漸遠離座椅部12延伸,請參閱圖3所示,詳言之,下扶手桿132呈現一彎弧狀管體,並凸向底座部11的中央位置,但不以此為限,扶手部13亦可為其他形狀,而結構可為一體成形。
請參考圖1及圖2所示,第一加強桿14的二端分別形成有一第二組裝槽141,第一桿體111相鄰於第二桿體112的一端容置並相互結合固定於第二組裝槽141內,詳言之,第一加強桿14的二第二組裝槽141分別與第一桿體111相結合達到加強二第一桿體111之間垂直方向之穩固。
請參考圖5所示,在第二實施例中,架體10A進一步包含一加長部15A及一第二加強桿16A,加長部15A固設於第一桿體111A及第二桿體112A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加長部15A包含二第三桿體151A,各第三桿體151A的一端與第一桿體111A的一端相連接,各第三桿體151A的另一端與第二桿體112A的一端相連接,但不以此為限,加長部15A之形狀可依使用者需求做改變。
第二加強桿16A的二端分別形成有一第三組裝槽161A,各第三桿體151A相鄰於第二桿體112A的一端容置並相互結合固定於第三組裝槽161A內,詳言之,第二加強桿16A的二第三組裝槽161A分別與第二桿體112A相結合達到加強二第二桿體112A之間垂直方向之穩固。
請參考圖1及圖2所示,乘坐板體20的二側邊分別固設於各座椅部的座椅桿121相鄰於底座部11的一端,扶手部13位於二乘坐板體20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各乘坐板體20形成有二第四組裝槽21,其位於各二乘坐板體20的底面二側,二座椅桿121分別容置並相互結合固定於第四組裝槽21內,乘坐板體20具有複數個凸點22,凸點22位於各乘坐板體20的上側面,即相對於底面的另一側面,可為一平面或是符合人體曲線的曲面,且凸點22之設置可提升摩擦力。
靠背板體30分別固設於二座椅桿121朝向上方延伸的一端部,在本實施例中,靠背板體30與乘坐板體20的形狀相同,換言之,各靠背板體30也具有二第四組裝槽21,靠背板體30的二第四組裝槽21位於靠背板體30的一側面的二側,以使二座椅桿121朝向上方延伸的一端部能容置並相互結合固定於靠背板體30的二第四組裝槽21內;相對於形成有第四組裝槽21的另一側面也可為一平面或是符合人體曲線的曲面。
請參考圖6所示,在第三實施例中,架體10B之底座部11B亦可為一體成形之結構,換言之,由二弧形管體所構成。
本創作使用時,請參考圖3及圖4所示,將架體10設置在使用場所,例如:位在地面上,透過架體10的中間位在地面,二端與地面形成有一高度的結構,使得大擺動蹺蹺板的兩端能交互上下位移的進行傾擺,藉此本創作於設置時可不固定在地面,並且結構簡單重量輕巧,因此便於拆裝及移動;此外,當使用者需調整擺動幅度時,可藉由安裝加長部15調整架體10整體長度進而改變傾擺幅度。
前述過程中,由於下扶手桿132設計有一逐漸遠離座椅部12延伸之彎折,因此可便於體型較大之使用者進出座椅部12。
前述過程中,由於設置有第一加強桿14及第二加強桿16,因此可以增進架體10之底座部的二桿體之間垂直方向之支撐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10A、10B‧‧‧架體
11、11B‧‧‧底座部
111、111A‧‧‧第一桿體
112、112A‧‧‧第二桿體
12‧‧‧座椅部
121‧‧‧座椅桿
13‧‧‧扶手部
131‧‧‧上扶手桿
132‧‧‧下扶手桿
133‧‧‧第一組裝槽
14‧‧‧第一加強桿
141‧‧‧第二組裝槽
15A‧‧‧加長部
151A‧‧‧第三桿體
16A‧‧‧第二加強桿
161A‧‧‧第三組裝槽
20‧‧‧乘坐板體
21‧‧‧第四組裝槽
22‧‧‧凸點
30‧‧‧靠背板體
圖1為本創作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創作的側視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的動作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立體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立體示意圖。
Claims (10)
- 一種大擺動蹺蹺板,其包含: 一架體,該架體包含: 一底座部,其為一長弧狀體; 二座椅部,其分別固設於該底座部的二端,各該座椅部包含二座椅桿,該座椅桿的一端固設於該底座部,另一端朝向上方延伸; 二扶手部,其分別固設於該底座部的上側且位於該二座椅部之間; 二乘坐板體,各該乘坐板體的二側邊分別固設於各該座椅部的二座椅桿相鄰於該底座部的一端。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中該二扶手部的每一扶手部包含一上扶手桿及二下扶手桿,該上扶手桿的二端分別連接該二下扶手桿的一端,該二下扶手桿的另一端分別形成有一第一組裝槽並與該底座部相互結合固定。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中各該下扶手桿形成有一彎弧狀並凸向該底座部的中央位置。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中該架體進一步包含一第一加強桿,該第一加強桿的二端分別形成有一第二組裝槽,該底座部包含二第一桿體及二第二桿體,該二第一桿體相互平行,該二第二桿體相互平行,其中一該第一桿體的一端與其中一該第二桿體的一端相連接,且各該第一桿體相鄰於各該第二桿體的一端與該第一加強桿的第二組裝槽相互結合固定。
- 如請求項4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中該架體進一步包含一加長部,該加長部固設於該二第一桿體及該二第二桿體之間。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中該加長部包含二第三桿體,各該第三桿體的一端與該第一桿體的一端相連接,各該第三桿體的另一端與該第二桿體的一端相連接。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中該架體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加強桿,該第二加強桿的二端分別形成有一第三組裝槽,並與該第三桿體相鄰於該第二桿體的一端固定。
- 如請求項7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中各該二乘坐板體形成有二第四組裝槽,其位於各該二乘坐板體的底面二側,該二座椅桿分別容置並固定於該二第四組裝槽內。
- 如請求項8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進一步包含二靠背板體,該二靠背板分別固設於該二座椅桿朝向上方延伸的一端部。
- 如請求項9所述之大擺動蹺蹺板,其中各該乘坐板體具有複數個凸點,該複數個凸點位於各該乘坐板體的上側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00135U TWM577336U (zh) | 2019-01-04 | 2019-01-04 | Large swinging seesaw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00135U TWM577336U (zh) | 2019-01-04 | 2019-01-04 | Large swinging seesaw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77336U true TWM577336U (zh) | 2019-05-01 |
Family
ID=67353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200135U TWM577336U (zh) | 2019-01-04 | 2019-01-04 | Large swinging seesaw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7733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D209411S (zh) | 2020-07-29 | 2021-01-11 | 秦坦寬 | 核心平衡翹翹板 |
TWI796669B (zh) * | 2020-06-29 | 2023-03-21 | 日商音樂館股份有限公司 | 搖擺裝置 |
-
2019
- 2019-01-04 TW TW108200135U patent/TWM577336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96669B (zh) * | 2020-06-29 | 2023-03-21 | 日商音樂館股份有限公司 | 搖擺裝置 |
TWD209411S (zh) | 2020-07-29 | 2021-01-11 | 秦坦寬 | 核心平衡翹翹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577336U (zh) | Large swinging seesaw | |
US3451672A (en) | Amusement and physical fitness device | |
JP3185219U (ja) | 折り畳み可能なロッキングチェア | |
US4919481A (en) | Multiple positionable chair construction | |
US20130005493A1 (en) | Swing ride tilting swing chair back and forth | |
US20120175928A1 (en) | Seating assembly with pivoting motion | |
US6994631B1 (en) | Swing | |
ATE521320T1 (de) | Hebestuhl mit automatisch veränderlicher neigung der rückenlehne | |
US4135712A (en) | Rocking toy | |
US11931646B2 (en) | Modu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creational track, particularly a bicycle track | |
US3804405A (en) | Spring board assembly | |
US7717799B2 (en) | Glider teeter-totter | |
JP3206886U (ja) | 多機能リズムボード | |
CN219645272U (zh) | 一种安装倾斜式桌腿的桌架总成及升降学习桌 | |
CN212119022U (zh) | 一种沙滩跷跷板 | |
TWM578188U (zh) | Mini rocking chair | |
US5921867A (en) | Self-propelled merry-go-round | |
KR100970477B1 (ko) | 다인승 연동형 시소 | |
US7377856B2 (en) | Playground apparatus | |
CN220290364U (zh) | 一种可拆装下层模型基座 | |
CN219289057U (zh) | 一种摇椅 | |
CN218686265U (zh) | 摇摆木马 | |
CN211963069U (zh) | 一种多功能跷跷板 | |
CN220529605U (zh) | 一种可拆式摇椅骨架单元 | |
US10265629B2 (en) | Swing for adult and chil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