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1331U - Vehicle-changing system - Google Patents

Vehicle-changing system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1331U
TWM571331U TWM571331U TW M571331 U TWM571331 U TW M571331U TW M571331 U TWM571331 U TW M57133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vehicle
positioning
platform
dri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Publication date

Links

Abstract

本創作涉及一種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包括:定位平臺,用於支撐車輛,所述定位平臺包括定位結構,用於限定車輛的停止位置,以及對車輛前後輪進行定位和調整,將車輛調整至第一預設位置;提升執行機構,設置在所述定位平臺上,所述提升支撐平臺與所述提升執行機構相連接,所述提升執行機構用於驅動所述提升支撐平臺沿豎直方向移動;提升支撐平臺,用於提升位於所述定位平臺上的車輛,使所述車輛離開所述定位機構,並提升至預設換電位置。所述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能夠對駛入車輛實現快速準確定位,且能保證車輛順利平穩地將車輛提升至第一預設位置,提高了換電效率和換電精度,從而提升了用戶體驗。

Description

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
本創作涉及電動汽車電池更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
電動汽車可以通過儲存在電池中的電能驅動交通工具行駛,減少了車輛對石化能源的依賴,是解決國家能源安全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但是動力電池續航能力遠不能與傳統交通工具相比,因此,如何快速便捷為動力電池補充電能成電動汽車使用和推廣的重要因素,而目前的電池充電技術無法實現像加油一樣,幾分鐘內完成充電,因此,更換電池成為目前唯一可行的電動汽車電能補充的方法。
現有技術中,多採用四柱舉升機對車輛進行定位,通過一定寬度的斜坡和通長板駛入到設定位置,但是,這種定位方式誤差很大,易造成錯誤駛入現象,且對駕駛員的駕駛經驗要求極高,如果駛入位置不準確,則需要不斷進行調整,直至調整到準確換電位置,才能進行電池包更換,且提升同步性差,定位準確度低,定位時間長,因此用戶體驗差。
本創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能夠對駛入車輛實現快速準確定位,且能保證車輛順利平穩地將車輛提升至第一預設位置,提升了用戶體驗。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創作提供了一種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所述提升系統包括: 定位平臺,提升執行機構和提升支撐平臺,其中, 所述定位平臺用於支撐車輛,所述定位平臺包括定位結構,用於限定車輛的停止位置,以及對車輛前後輪進行定位和調整,將車輛調整至第一預設位置; 所述提升執行機構設置在所述定位平臺上,所述提升支撐平臺與所述提升執行機構相連接,所述提升執行機構用於驅動所述提升支撐平臺沿豎直方向移動; 所述提升支撐平臺用於提升位於所述定位平臺上的車輛,使所述車輛離開所述定位機構,並提升至預設換電位置。
進一步的,設行車方向為X方向,車寬方向為Y方向,所述定位平臺還包括: 平臺主體,用於支撐車輛; 斜坡結構,設置在所述平臺主體沿X方向的至少一端; 導向結構,設置在所述平臺主體沿Y方向的兩端。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結構包括X方向定位單元和Y方向定位單元,其中, 所述X方向定位單元用於確定駛入車輛沿X方向的停止位置; 所述Y方向定位單元用於沿Y方向調整前後車輪的位置,進行Y方向定位。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平臺包括分別設置有所述定位結構的前輪支撐模組和後輪支撐模組,所述前輪支撐模組和後輪支撐模組之間設有沿車長方向排列的多個平臺模組,相鄰兩個所述平臺模組之間存在間隙,所述間隙用於設置導軌或齒條,所述導軌用於為換電小車駛入或駛出定位平臺提供行駛軌道,確定換電小車的行駛方向,所述齒條用於與換電小車上的齒輪相嚙合。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平臺還包括導軌和齒條,所述導軌和齒條嵌入在所述定位平臺中,所述導軌用於為換電小車駛入或駛出定位平臺提供行駛軌道,確定換電小車的行駛方向; 所述齒條用於與換電小車上的齒輪相嚙合,控制換電小車的移動距離。
進一步的,所述提升執行機構包括主體框架和同步提升機構,其中,所述主體框架結構包括多個立柱結構,設置在所述定位平臺沿車寬方向的兩端,所述主體框架沿豎直方向的一端設有所述定位平臺,另一端設有所述同步提升機構; 所述同步提升機構包括提升帶和驅動部,每個所述立柱結構對應設置一個所述提升帶,所述提升帶一端與所述驅動部相連,另一端設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與所述提升支撐平臺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部包括電機、傳動軸和環形傳動帶,其中, 所述電機與所述傳動軸相連,用於驅動所述傳動軸轉動; 所述傳動軸與所述環形傳動帶相連,用於帶動所述環形傳動帶轉動; 所述環形傳動帶與所述提升帶一端相連,用於帶動所述提升帶的自由端沿所述立柱結構上升或下降。
進一步的,所述環形傳動帶包括主動輪、傳動帶和從動輪,其中, 所述主動輪與所述傳動軸相連,跟隨所述傳動軸的轉動而轉動; 所述傳動帶連接所述主動輪和所述從動輪,組成環形結構,所述傳動帶跟隨所述主動輪轉動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並帶動所述從動輪轉動; 所述傳動帶包括分別位於所述主動輪和所述從動輪之間第一傳動段和第二傳動段,所述第一傳動段和第二傳動段分別連接一條所述提升帶。
進一步的,所述提升帶兩端間設有轉向輪,所述提升帶繞過所述轉向輪,一端連接所述提升支撐平臺,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傳動段或第二傳動段。
進一步的,所述提升執行機構還包括防墜部,設置在所述立柱結構上,用於當所述提升帶斷裂或失效時,支撐所述提升支撐平臺,從而防止所述提升支撐平臺墜落。
進一步的,所述提升支撐平臺包括提升框架和支撐結構,其中, 所述提升框架與所述提升帶的自由端相連接; 所述支撐結構設置在所述提升框架上,用於支撐車輛提升點。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結構上設有拍照定位機構,用於在車輛被提升至第一預設高度,且換電小車駛入車底後,對車輛和換電小車進行拍照定位。
進一步的,所述拍照定位機構包括: 拍照單元,用於對車身定位孔及換電小車的定位銷進行拍照,得到拍照數據; 計算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拍照數據計算當前車輛位置偏差; 設於所述支撐結構的微調單元,用於根據所得到的車輛位置偏差調整車輛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結構具有多個,分別用於支撐車輛的不同支撐點,所述微調單元包括設於不同所述支撐結構的驅動部和浮動部,且沿行車方向排布;所述驅動部驅動對應的所述支撐結構沿所述行車方向移動,從而帶動車輛移動;所述浮動部被設置為能夠隨車輛的移動而浮動,從而實現車輛位置的調整。
進一步的,所述浮動部包括: 浮動單元、支撐單元和復位單元,其中, 所述浮動單元通過萬向球支撐於所述支撐單元,可相對於所述支撐單元在水平面內浮動; 所述復位單元與浮動單元相連,用於使所述浮動單元復位。
進一步的,所述提升執行機構包括多個提升立柱,所述提升立柱包括殼體、設於所述殼體內的驅動機構以及由所述驅動機構驅動的提升結構,所述驅動機構帶動所述提升結構沿豎直方向移動。
進一步的,所述提升支撐平臺包括多個提升推杆,分別用於支撐車輛的各個提升點,所述提升推杆與所述提升立柱一一對應,並由對應提升立柱的所述提升結構帶動沿豎直方向移動。
本創作還提供一種換電系統,包括所述提升系統。
本創作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創作一種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可達到相當的技術進步性及實用性,並具有產業上的廣泛利用價值,其至少具有下列優點:
(1)本創作結構簡單,可實現快速準確定位,調整車輛位置,使車輛位於預設的換電位置,節約換電時間,提高換電的準確性和換電效率,提升了用戶體驗。
(2)所述定位平臺可以精確定位換電小車,使換電小車順利準確的進入定位平臺,提高換電的準確性和換電效率。
(3)斜坡結構可處於收起狀態和放下狀態,減少了定位平臺的占地空間。
(4)定位平臺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空隙部分採用玻璃鋼格柵填充,既能保證車輛平穩駛入定位平臺,又能減輕定位平臺的重量。
(5)提升執行機構實現同步提升,能夠確保車輛升降過程的平穩。
(6)所述提升系統各組成部分可單獨使用,實現了模組化,安裝簡單,方便,成本低。
上述說明僅是本創作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瞭解本創作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並且為了讓本創作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創作為達成預定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創作提出的一種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的具體實施方式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後。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創作提供了一種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包括:定位平臺1,提升執行機構2和提升支撐平臺3,其中,定位平臺1用於支撐車輛,所述定位平臺1包括定位結構14,用於限定車輛的停止位置,以及對車輛前後輪進行定位和調整,將車輛調整至第一預設位置;第一預設位置指的時車輛在定位平臺1上對應的換電位置。提升執行機構2設置在定位平臺1上,提升支撐平臺3與提升執行機構相連接,提升執行機構2驅動提升支撐平臺3沿豎直方向移動;提升支撐平臺3用於提升位於定位平臺1上的車輛,使車輛離開定位機構14,並提升至預設換電位置。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預設換電位置並不限定於一個高度值,也可以是一個高度範圍,即允許車輛可在一定高度範圍內再次調整。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先將車輛提升至一個規定的高度值不變,然後通過調整換電小車的位置來進行換電操作,此時該規定的高度值則為預設換電位置;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先將車輛提升至該高度範圍內的某個位置,然後再根據換電小車的位置再次調整車輛在該高度範圍升降、以匹配換電小車的位置,此時該高度範圍則統稱為預設換電位置。概而言之,預設換電位置並非某一個固定的位置,而是一個可實施換電的位置範圍,提升支撐平臺3後續可根據換電小車的舉升高度及水準位置,在可實施換電的位置範圍內調整車輛高度、水準位置,從而使車輛和換電小車對準換電,該可實施換電的位置範圍均屬於預設換電位置。
本創作的車輛泛指具有可更換電池包的車輛,並不僅限定為純電動汽車,也可以為混動汽車。
以下分別對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的每個組成部分進行詳細的說明:
(一)定位平臺
如圖2所示,定位平臺1包括用於支撐車輛的平臺主體11,用於引導車輛進出平臺主體11的斜坡結構12,以及用於對車輛進入平臺主體11時進行導向的導向結構13。
其中,平臺主體11用於支撐車輛,供車輛行駛至換電位置。其中,平臺主體11中的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空隙可以採用玻璃鋼格柵填充,既能保證車輛平穩駛入定位平臺1,又能減輕定位平臺1的重量。
如圖3所示的示例中,斜坡結構12設置在平臺主體11沿行車方向的兩端,或者也可以只設置於一端。斜坡結構12包括斜坡主體121和轉軸122,斜坡主體121通過轉軸122與平臺主體11相連,並圍繞轉軸122翻轉,從而使斜坡結構12收起或放下。車輛駛入駛出定位平臺1時將斜坡結構12打開,其他時候可將斜坡結構12收起,以節約換電系統的占地面積。
導向結構13與斜坡結構12對應,設置於平臺主體11上,且延伸至斜坡結構12。具體地,導向結構13包括成對設置的導向件,分別佈置在平臺主體11沿車寬方向的兩端,兩端的導向件之間的空間限定為允許車輛通過的區域,由此,可以防止車輛在進出平臺主體11的過程中偏離軌跡而掉出平臺主體11。作為一種示例,導向結構13為導向杆,導向杆的延伸方向基本與行車方向平行,在車輛駛入過程中,斜坡結構12和導向結構13可以共同作為參照,以引導車輛正向駛入定位平臺1,從而使停車位置更接近於理想位置。
當車輛駛入平臺主體11後,將通過定位結構14對車輛前後輪進行定位和調整,將車輛調整至第一預設位置。
如圖3所示,定位平臺1還包括導軌15和齒條16,所述導軌15和齒條16嵌入在平臺主體11中,且與定位平臺1在同平面,保證車輛滾動平穩,控制精度高,能夠節省換電時間。導軌15和齒條16均位於車輛換電時車底盤的電池包對應所述定位平臺1上的區域,導軌15用於為換電小車駛入或駛出定位平臺1提供行駛軌道,確定換電小車的行駛方向;齒條16用於與換電小車上的齒輪相嚙合,控制換電小車的移動距離。通過設置導軌15和齒條16提高換電小車移動方向和距離的精確度,從而提高了換電精度和效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導軌15和齒條16均與Y方向平行,定位平臺1包括兩個導軌15,所述齒條16設置在兩個導軌15的中間。
如圖3所示的示例中,行車方向為X方向,車寬方向為Y方向,定位結構14包括用於調整車輛X方向位置的X方向定位單元17和用於調整車輛Y方向位置的Y方向定位單元18。
其中,X方向定位單元17包括凹槽171,用於支撐車輪,可以為前輪或者後輪,當車輪駛入凹槽171時被確定為駛入車輛沿X方向的停止位置。以X方向定位單元17用於支撐車輛前輪進行說明,Y方向定位單元18包括前輪Y方向定位單元181和後輪Y方向定位單元182,分別設於與車輛前輪、後輪對應的位置;其中,前輪Y方向定位單元181包括前輪推杆電機101和設置在前輪推杆電機101沿Y方向兩端的前輪推杆102;前輪推杆電機101用於驅動前輪推杆102移動;前輪推杆102用於推動前輪移動,從而對前輪進行Y方向定位。後輪Y方向定位單元182包括後輪推杆電機103和設置在後輪推杆電機103沿Y方向兩端的後輪推杆104;後輪推杆電機103用於驅動後輪推杆104移動;後輪推杆104用於推動後輪移動,從而對後輪進行Y方向定位。
定位平臺1還包括控制模組(圖中未示出),控制模組包括:斜坡結構控制單元,用於控制斜坡結構處於收起狀態或放下狀態;電機控制單元,用於控制所述前輪推杆電機和後輪推杆電機的工作狀態;換電小車控制單元,用於控制換電小車的駛入位置。
圖1和圖2所示定位平臺1僅為一示例,實際應用並不限於上述組成結構,作為圖2所示定位平臺1的一種變形,定位平臺1還可以模組化形式進行設置,如圖10所示的電動汽車的自動換電系統中的定位平臺1,定位平臺1包括分別設有定位結構14的前輪支撐模組101和後輪支撐模組102,前輪支撐模組101和後輪支撐模組102之間設有沿車長方向排列的多個平臺模組103,相鄰兩個所述平臺模組103之間存在間隙104,間隙108用於設置導軌15或齒條,導軌15用於為換電小車5駛入或駛出定位平臺1提供行駛軌道,確定換電小車5的行駛方向,齒條用於與換電小車上的齒輪相嚙合,控制換電小車5的移動距離。定位平臺1採用模組化行設置,使每個模組可獨立拆裝,從而方便運輸和安裝。
需要說明的是,圖10中所示的定位平臺1中的結構,除了上述描述的與圖1和圖2所示定位平臺1的變形特徵以外,其他組成部分可相同,例如導向結構13、斜坡結構12和定位結構14等。
(二)提升執行機構
如圖2所示,提升執行機構2包括主體框架21和同步提升機構22,其中,所述主體框架21包括多個立柱結構211以及橫樑212,多個立柱結構211通過多個橫樑212連接起來,多個立柱結構211設置在定位平臺1沿車寬方向的兩端,主體框架21沿豎直方向的一端設有定位平臺1,另一端設有同步提升機構22。在一些實施例中,主體框架21包括4個立柱結構211,均勻分佈在定位平臺1沿周向的四個角處。
如圖4所示,同步提升機構22包括提升帶221和驅動部222,提升帶221可以為帶狀結構或鏈狀結構,例如皮帶、鏈條等。每個立柱結構211對應設置一個提升帶221,提升帶221一端與驅動部222相連,另一端設為自由端223,自由端223與提升支撐平臺3相連接。立柱結構221上還可設置導向部224,用於導引提升支撐平臺3沿立柱結構221的方向上下移動,防止方向出現偏差,也使提升過程更加平穩,噪音小,對外部環境適應較好。導向部224可以包括滑軌225和滑塊226,滑軌225設置在立柱結構221上,沿立柱結構221的縱向延伸,滑塊226設置在滑軌225上,並與提升支撐平臺3連接,提升支撐平臺3沿立柱結構221移動的過程中,滑塊226沿滑軌225移動。
在圖4所示示例中,驅動部222包括電機201、傳動軸202和環形傳動帶203,環形傳動帶203可以為帶狀結構或鏈狀結構,例如皮帶、鏈條等。其中,電機201與傳動軸202相連,用於驅動傳動軸202轉動;傳動軸202與環形傳動帶203相連,用於帶動環形傳動帶203轉動;環形傳動帶203與提升帶221一端相連,用於帶動提升帶221的自由端223沿立柱結構211上升或下降。環形傳動帶203包括主動輪204、傳動帶205和從動輪206,其中,主動輪204與傳動軸202相連,跟隨傳動軸202的轉動而轉動;傳動帶205連接主動輪204和從動輪206,組成環形結構,傳動帶205跟隨主動輪204的轉動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並帶動從動輪206轉動,如圖5和圖6所示,傳動帶205包括分別位於主動輪204和從動輪206之間第一傳動段和第二傳動段,第一傳動段和第二傳動段分別連接一條提升帶221。
提升帶22兩端間設有轉向輪230,提升帶221繞過轉向輪230,一端連接提升支撐平臺3,另一端連接傳動帶205的第一傳動段或第二傳動段。
如圖5所示示例中,傳動帶205順時針轉動,第一傳動段沿第一方向移動,第二傳動段沿第二方向移動,帶動提升帶221的自由端223沿立柱結構211上升,從而帶動提升支撐平臺3上升,換電過程中,車輛置於提升支撐平臺3上,車輛跟隨提升支撐平臺3被舉起。
如圖6所示示例中,傳動帶205逆時針轉動,第一傳動段沿第二方向移動,第二傳動段沿第一方向移動,帶動提升帶221的自由端223沿立柱結構211下降,從而帶動提升支撐平臺3下降,換電過程中,車輛置於提升支撐平臺3上,車輛跟隨提升支撐平臺3下降。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提升執行機構還包括防墜部231,設置在立柱結構221上,用於防止提升支撐平臺3墜落,安全可靠,防墜部231可以為棘輪機構。
圖2和圖4所示的提升執行機構2僅為一種示例,實際應用並不限於上述組成結構,作為圖2所示提升執行機構2的一種變形,如圖10所示的電動汽車的自動換電系統中提升執行機構2。提升執行機構2包括多個提升立柱200,提升立柱200包括殼體201、設於殼體201內的驅動機構(圖中未示出)以及由驅動機構驅動的提升結構202,驅動機構帶動提升結構202沿豎直方向移動。圖8所示示例中,提升立柱200具有4個,均勻分佈在定位平臺1上沿車寬方向的兩端,即兩端分別佈置兩個,對稱設置相應的。提升立柱200設置為獨立控制,既可以實現多個提升立柱200同步控制。
(三)提升支撐平臺
如圖4所示,提升支撐平臺3包括提升框架31和支撐結構32,其中,提升框架31與提升帶221的自由端223相連接;支撐結構32設置在提升框架31上,用於支撐車輛提升點。以下仍以提升執行機構2包括四根均勻設置在定位平臺1上的立柱結構211為例進行說明。提升框架31上可以設置4個與4根立柱結構221一一對應的提升臂311,提升臂311與提升帶221以及滑塊226相連接。提升臂311初始位置與定位平臺1相接觸,使支撐結構32和定位平臺1的表面齊平,車輛駛入定位平臺1的過程中,車輪駛過支撐結構32。支撐結構也可設為4個,均勻分佈在提升框架31上,分別用於支撐車輛的4個提升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定位平臺1對車輛進行粗定位之後,提升支撐平臺3將車輛提升到第一預設高度,第一預設高度為車輛換電時,距離定位平臺1的高度。此時車輛在水平面的位置相較於準確的第一預設位置還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可以設置拍照定位機構33對車輛位置進行進一步調整,以提高換電的準確度和效率。具體的,支撐結構32上設置有拍照定位機構33,在車輛在定位平臺1上定位完成、被提升支撐平臺3提升至第一預設高度、且換電小車駛入車底後,拍照定位機構33對車輛和換電小車進行拍照定位。換電小車上設有定位銷,用於與車身定位孔相配合,使換電小車對準換電位置。
如圖7所示示例中,拍照定位機構33包括拍照單元331,計算單元332,以及微調單元333,其中,拍照單元331用於對車身定位孔及換電小車的定位銷進行拍照,得到拍照數據,拍照單元331可以為相機;計算單元332用於根據拍照數據計算當前車輛位置偏差;微調單元333用於根據所得到的車輛位置偏差調整支撐結構32,從而對車輛位置進行調整。
在另外一些實施例中,換電小車上設有浮動機構,使換電小車能夠在水平面內進行調整,來對準換電位置。這種情況下,如果浮動機構的浮動量足以吸收換電小車和車輛之間的平面偏差,則可不設置拍照定位機構33。但可以理解的是,也可同時設置拍照定位機構33以及浮動機構,通過調整車輛在水平面的位置以及換電小車在水平面內的位置,從而使換電小車對準換電位置。
如附圖8所示,支撐結構32具有多個,分別用於支撐車輛的不同支撐點,微調單元333包括設置於不同支撐結構32的驅動部334和浮動部335,且沿行車方向排布;驅動部334驅動對應的支撐結構32沿行車方向移動,使對應的車輛提升點移動,從而帶動車輛移動;浮動部335被設置為能夠隨車輛的移動而浮動,從而實現車輛位置的調整,微調單元333包括至少一個驅動部334,其他與車輛相接觸的部位均設置為浮動部334,跟隨車輛移動而浮動。
浮動部335包括:浮動單元336、支撐單元337和復位單元338,其中,浮動單元336通過萬向球339支撐於支撐單元337,可相對於支撐單元337在水平面內浮動;所述復位單元338與浮動單元336相連,用於使浮動單元336復位。
如圖9所示,浮動單元336包括:連接柱341,以及分連接於連接柱341兩端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浮動板342和第二浮動板343;支撐單元337設有供連接柱341穿過的通孔344,第一浮動板342和第二浮動板343分別位於通孔344外並與支撐單元337之間通過萬向球339實現滾動接觸,連接柱341和通孔壁345之間設有浮動間隙346;第一浮動板342和第二浮動板343中的至少一個設有復位單元338。
圖1和圖4所示的提升支撐平臺3僅為一種示例,實際應用並不限於上述組成結構,作為圖2所示提升支撐平臺3的一種變形,如圖10所示的電動汽車的自動換電系統中提升支撐平臺3。提升支撐平臺3還包括多個提升推杆301,分別用於支撐車輛的各個提升點,提升推杆301與提升立柱200一一對應,並由對應提升立柱200的提升結構202帶動沿豎直方向移動。由於圖10中所示的提升立柱200設置為獨立控制,既可以實現多個提升立柱200同步控制。多個提升立柱200也可以分開獨立控制,可以補償車體重量偏差產生的提升點不平量,即當車輛各個提升點的高度有偏差時,可分別控制每個提升立柱200,使得多個提升點在處於同一高度,從而提高換電的準確度。
本創作還包括一種換電系統,所述換電系統包括本創作所述提升系統和換電小車。
基於上述換電系統進行換電,執行以下步驟:
步驟1、車輛駛入前,控制斜坡結構12自動打開;
步驟2、車輛駛入時,通過斜坡結構12和導向結構13的位置,確定行車方向,控制車輛駛入定位平臺;
步驟3、過定位結構14對車輛前後輪進行定位和調整,將車輛調整至第一預設位置,此時車輛置於提升支撐平臺3上;
步驟4、提升執行機構2通過舉升提升支撐平臺3,從而將車輛提升至預設高度;
步驟5、控制換電小車駛入定位平臺1,為車輛更換電池包;
需要說明的是,換電小車駛入定位平臺1後,可通過整體舉升換電小車,或者舉升換電小車的擰緊機構與車輛底盤相接觸。若換電小車和擰緊機構的舉升高度有限,不足以使換電小車與車輛底盤相接觸,也可通過降低車輛高度,使換電小車與車輛相接觸,從而在高度方向達到精確的換電位置。
在水平面內可通過提升支撐平臺3上設置的拍照定位機構33對車輛進行水平面內的定位調整,或者通過換電小車上設置的浮動機構對換電小車進行水平面內的定位調整,或者同時設置拍照定位機構33以及浮動機構,通過同時調整拍照定位機構33以及浮動機構,使車輛和換電小車在水平面內到達精確的換電位置。
步驟6、換電完成後,提升執行機構2通過下降提升支撐平臺3,從而將車輛下降至定位平臺1上,車輛駛出定位平臺1,控制斜坡結構12收起,換電完成。
需要說明的是,在各種實現方案中,都可以通過升降車輛或者升降換電小車的方式來到達換電高度。
本創作實施例提供一種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換電系統及換電方法,定位平臺1結構簡單,可實現快速準確定位,能夠精確調整車輛位置,使車輛位於預設的換電位置,節約換電時間,提高換電的準確性和換電效率。定位平臺1還可以精確定位換電小車,使換電小車順利準確的進入定位平臺,提高換電的準確性和換電效率。此外,斜坡結構12可處於收起狀態和放下狀態,減少了定位平臺1的占地空間。定位平臺1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空隙部分採用玻璃鋼格柵填充,既能保證車輛平穩駛入定位平臺1,又能減輕定位平臺1的重量。提升執行機構2實現同步提升,能夠確保車輛升降過程的平穩。提升支撐平臺3的拍照定位單元33還能對車輛位置進行進一步調整,從而進一步提高換電的精度。提升系統各組成部分可單獨使用,實現了模組化,安裝簡單,方便,成本低。本創作能滿足用戶多種需求,為用戶節約時間,提升了用戶體驗。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定位平臺
2‧‧‧提升執行機構
3‧‧‧提升支撐平臺
5‧‧‧換電小車
11‧‧‧平臺主體
12‧‧‧斜坡結構
13‧‧‧導向結構
14‧‧‧定位結構
15‧‧‧導軌
16‧‧‧齒條
17‧‧‧X方向定位單元
18‧‧‧Y方向定位單元
21‧‧‧主體框架
22‧‧‧同步提升機構
31‧‧‧提升框架
32‧‧‧支撐結構
33‧‧‧拍照定位機構
101‧‧‧前輪推杆電機/前輪支撐模組
102‧‧‧前輪推杆/後輪支撐模組
103‧‧‧後輪推杆電機/平臺模組
104‧‧‧後輪推杆/間隙
121‧‧‧斜坡主體
122‧‧‧轉軸
171‧‧‧凹槽
181‧‧‧前輪Y方向定位單元
182‧‧‧後輪Y方向定位單元
200‧‧‧提升立柱
201‧‧‧殼體/電機
202‧‧‧提升結構/傳動軸
203‧‧‧環形傳動帶
204‧‧‧主動輪
205‧‧‧傳動帶
206‧‧‧從動輪
211‧‧‧立柱結構
212‧‧‧橫樑
221‧‧‧提升帶
222‧‧‧驅動部
223‧‧‧自由端
224‧‧‧導向部
225‧‧‧滑軌
226‧‧‧滑塊
230‧‧‧轉向輪
231‧‧‧防墜部
301‧‧‧提升推杆
311‧‧‧提升臂
331‧‧‧拍照單元
332‧‧‧計算單元
333‧‧‧微調單元
334‧‧‧驅動部
335‧‧‧浮動部
336‧‧‧浮動單元
337‧‧‧支撐單元
338‧‧‧復位單元
339‧‧‧萬向球
341‧‧‧連接柱
342‧‧‧第一浮動板
343‧‧‧第二浮動板
344‧‧‧通孔
345‧‧‧通孔壁
346‧‧‧浮動間隙
圖1為本創作一實施例提供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一實施例提供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爆炸圖。
圖3為本創作一實施例提供的定位平臺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一實施例提供的提升執行機構和提升支撐平臺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一實施例提供的傳動帶順時針轉動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一實施例提供的傳動帶逆時針轉動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一實施例提供的拍照定位機構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一實施例提供的微調單元設置示意圖。
圖9為圖8A-A剖視圖。
圖10本創作另一實施例提供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示意圖。

Claims (18)

  1. 一種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提升系統包括: 定位平臺,提升執行機構和提升支撐平臺,其中, 所述定位平臺用於支撐車輛,所述定位平臺包括定位結構,用於限定車輛的停止位置,以及對車輛前後輪進行定位和調整,將車輛調整至第一預設位置; 所述提升執行機構設置在所述定位平臺上,所述提升支撐平臺與所述提升執行機構相連接,所述提升執行機構用於驅動所述提升支撐平臺沿豎直方向移動; 所述提升支撐平臺用於提升位於所述定位平臺上的車輛,使所述車輛離開所述定位機構,並提升至預設換電位置。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其特徵在於: 設行車方向為X方向,車寬方向為Y方向,所述定位平臺還包括: 平臺主體,用於支撐車輛; 斜坡結構,設置在所述平臺主體沿X方向的至少一端; 導向結構,設置在所述平臺主體沿Y方向的兩端。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定位結構包括X方向定位單元和Y方向定位單元,其中, 所述X方向定位單元用於確定駛入車輛沿X方向的停止位置; 所述Y方向定位單元用於沿Y方向調整前後車輪的位置,進行Y方向定位。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定位平臺包括分別設置有所述定位結構的前輪支撐模組和後輪支撐模組,所述前輪支撐模組和後輪支撐模組之間設有沿車長方向排列的多個平臺模組,相鄰兩個所述平臺模組之間存在間隙,所述間隙用於設置導軌或齒條,所述導軌用於為換電小車駛入或駛出定位平臺提供行駛軌道,確定換電小車的行駛方向,所述齒條用於與換電小車上的齒輪相嚙合。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定位平臺還包括導軌和齒條,所述導軌和齒條嵌入在所述定位平臺中,所述導軌用於為換電小車駛入或駛出定位平臺提供行駛軌道,確定換電小車的行駛方向; 所述齒條用於與換電小車上的齒輪相嚙合,控制換電小車的移動距離。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提升執行機構包括主體框架和同步提升機構,其中,所述主體框架結構包括多個立柱結構,設置在所述定位平臺沿車寬方向的兩端,所述主體框架沿豎直方向的一端設有所述定位平臺,另一端設有所述同步提升機構; 所述同步提升機構包括提升帶和驅動部,每個所述立柱結構對應設置一個所述提升帶,所述提升帶一端與所述驅動部相連,另一端設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與所述提升支撐平臺相連接。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驅動部包括電機、傳動軸和環形傳動帶,其中, 所述電機與所述傳動軸相連,用於驅動所述傳動軸轉動; 所述傳動軸與所述環形傳動帶相連,用於帶動所述環形傳動帶轉動; 所述環形傳動帶與所述提升帶一端相連,用於帶動所述提升帶的自由端沿所述立柱結構上升或下降。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環形傳動帶包括主動輪、傳動帶和從動輪,其中, 所述主動輪與所述傳動軸相連,跟隨所述傳動軸的轉動而轉動; 所述傳動帶連接所述主動輪和所述從動輪,組成環形結構,所述傳動帶跟隨所述主動輪轉動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並帶動所述從動輪轉動; 所述傳動帶包括分別位於所述主動輪和所述從動輪之間的第一傳動段和第二傳動段,所述第一傳動段和第二傳動段分別連接一條所述提升帶。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提升帶兩端間設有轉向輪,所述提升帶繞過所述轉向輪,一端連接所述提升支撐平臺,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傳動段或第二傳動段。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提升執行機構還包括防墜部,設置在所述立柱結構上,用於當所述提升帶斷裂或失效時,支撐所述提升支撐平臺,從而防止所述提升支撐平臺墜落。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提升支撐平臺包括提升框架和支撐結構,其中, 所述提升框架與所述提升帶的自由端相連接; 所述支撐結構設置在所述提升框架上,用於支撐車輛提升點。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支撐結構上設有拍照定位機構,用於在車輛被提升至第一預設高度,且換電小車駛入車底後,對車輛和換電小車進行拍照定位。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拍照定位機構包括: 拍照單元,用於對車身定位孔及換電小車的定位銷進行拍照,得到拍照數據; 計算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拍照數據計算當前車輛位置偏差; 設於所述支撐結構的微調單元,用於根據所得到的車輛位置偏差調整車輛位置。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支撐結構具有多個,分別用於支撐車輛的不同支撐點,所述微調單元包括設於不同所述支撐結構的驅動部和浮動部,且沿行車方向排布;所述驅動部驅動對應的所述支撐結構沿所述行車方向移動,從而帶動車輛移動;所述浮動部被設置為能夠隨車輛的移動而浮動,從而實現車輛位置的調整。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浮動部包括: 浮動單元、支撐單元和復位單元,其中, 所述浮動單元通過萬向球支撐於所述支撐單元,可相對於所述支撐單元在水平面內浮動; 所述復位單元與浮動單元相連,用於使所述浮動單元復位。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4項所述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提升執行機構包括多個提升立柱,所述提升立柱包括殼體、設於所述殼體內的驅動機構以及由所述驅動機構驅動的提升結構,所述驅動機構帶動所述提升結構沿豎直方向移動。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提升支撐平臺包括多個提升推杆,分別用於支撐車輛的各個提升點,所述提升推杆與所述提升立柱一一對應,並由對應提升立柱的所述提升結構帶動沿豎直方向移動。
  18. 一種換電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7項中任意一項所述提升系統。

Family

I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1683A (zh) * 2021-09-16 2021-12-10 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具有抬升机构的底座
TWI753198B (zh) * 2017-09-12 2022-01-21 大陸商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 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3198B (zh) * 2017-09-12 2022-01-21 大陸商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 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
TWI754774B (zh) * 2017-09-12 2022-02-11 大陸商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 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
CN113771683A (zh) * 2021-09-16 2021-12-10 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具有抬升机构的底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12557A (zh) 車輛換電的提升系統
TWI788407B (zh) 電動汽車的自動換電系統
TWI782081B (zh) 電動汽車的換電系統
WO2019114546A1 (zh) 充换电站
CN109484368B (zh) 换电系统
WO2019105458A1 (zh) 换电站及其控制方法
TWM573307U (zh) Automatic power exchange platform and power sta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s
TWM570254U (zh) Electric vehicle's power exchange platform and power exchange system
CN207274645U (zh) 电动汽车的换电系统
CN207328410U (zh) 电动汽车的自动换电系统
TWM577814U (zh) Automatic power exchange platform and power sta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s
CN202967269U (zh) 一种仓储搬运输送装置
CN112977150B (zh) 电动汽车电池充换电站及更换电池方法
WO2023024375A1 (zh) 充换电站
TWM571331U (zh) Vehicle-changing system
CN102650174A (zh) 立体停车设备
TWM571332U (zh) Vehicle-changing system
CN115848321A (zh) 换电站停车机构和换电设备
CN115897304A (zh) 一种高速磁浮轨道梁的功能件安装装置
CN114476541A (zh) 一种用于电池分档的自动搬运装置
CN209241044U (zh) 一种多型号电池共享的自动换电机器人
CN220220482U (zh) 用于新能源商用车的agv换电车
CN117465283A (zh) 一种电池包快换支架、电池包换电站以及换电方法
CN114735622A (zh) 取放料装置及生产线
CN116690860A (zh) 遮板自动卸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