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0965U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70965U TWM570965U TWM570965U TW M570965 U TWM570965 U TW M570965U TW M570965 U TWM570965 U TW M570965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mitting diodes
- backlight module
- optical plate
- row
- light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具有至少一弧形邊緣的光學板,及複數個發光二極體。所述發光二極體是呈複數行排列於該光學板下方,並且在最靠近該弧形邊緣的所述發光二極體是沿著該弧形邊緣以弧線方式排列,其中,每一行發光二極體是沿著一軸向排列,相鄰的另一行發光二極體則是平行於該軸向間隔排列,且至少一行發光二極體與相鄰的另一行發光二極體是以該軸向為基準方向呈錯位排列。藉此以減少不規則形狀的光學板的邊緣產生暗影的機會。本新型還提供一種包含上述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
Description
本新型是有關一種光源模組,特別是指一種背光模組及其在顯示裝置上的應用。
背光模組可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側光式入光(edge lighting)與直下式入光(bottom lighting)兩種,通常係運用於各種資訊、通訊、消費產品之中,藉以提供上述產品的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一個面光源。
習知的光學板通常為矩形,而直下式入光的光源為複數個呈矩陣排列於光學板下方的發光件,讓光學板在入光面的每個位置的亮度均勻。
然而,當光學板為不規則結構時,如果發光件同樣以矩陣方式排列,反而讓光學板的邊緣處產生不規則暗影,整體亮度不均勻。
因此,本新型之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提升非矩形光學板的亮度均勻度的背光模組。
本新型背光模組,包含一具有至少一弧形邊緣的光學板,及複數個發光二極體。所述發光二極體是呈複數行排列於該光學板下方,並且在最靠近該弧形邊緣的所述發光二極體是沿著該弧形邊緣以弧線方式排列,其中,每一行發光二極體是沿著一軸向排列,相鄰的另一行發光二極體則是平行於該軸向間隔排列,且至少一行發光二極體與相鄰的另一行發光二極體是以該軸向為基準方向
呈錯位排列。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光學板具有一上側邊,及間隔於該上側邊的一下側邊,該光學板的該至少一弧形邊緣是位於該上側邊與該下側邊的其中至少一者。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光學板的該弧形邊緣的數量為兩個,其中一弧形邊緣位於該上側邊,為向上彎弧的弧形,另一弧形邊緣位於該下側邊,該下側邊具有一左水平段、一右水平段,及一連接於該左水平段與該右水平段之間且向上彎弧的彎弧段。
本新型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同一行發光二極體中,任兩相鄰發光二極體的排列間距相同。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每一行發光二極體的排列間距,是不同於鄰行發光二極體的排列間距。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每一行發光二極體於該光學板上的投影,是與該上側邊及該下側邊形成有間距。
本新型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包含前述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
本新型顯示裝置,包含一如前述的背光模組,及一設置於該背光模組上的顯示面板。
本新型之有益功效在於,藉由所述發光二極體的排列方式,使靠近邊緣的發光二極體能沿著該光學板的邊緣排列,以減少不規則形狀的光學板的邊緣產生暗影的機會。
2‧‧‧光學板
21‧‧‧上側邊
22‧‧‧下側邊
221‧‧‧左水平段
222‧‧‧右水平段
223‧‧‧彎弧段
3‧‧‧發光二極體
L‧‧‧距離總長
D1‧‧‧距離
D2‧‧‧距離
圖1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本新型背光模組之較佳實施例;
圖2是一側視示意圖,輔助說明圖1;及圖3是一放大示意圖,說明圖1中框示部分的放大情形。
有關本新型之相關申請專利特色與技術內容,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在進行詳細說明前應注意的是,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作表示。
參閱圖1及圖2,為本新型背光模組之較佳實施例,包含一光學板2,及複數個發光二極體3。所述發光二極體3是設置於該光學板2下方。該背光模組於其出光位置再設置一面板,即為一顯示裝置。
參閱圖1,該光學板2具有一上側邊21,及間隔於該上側邊21的一下側邊22,其中,該上側邊21為向上彎弧的弧形,而該下側邊22具有一左水平段221、一右水平段222,及一連接於該左水平段221與該右水平段222之間且向上彎弧的彎弧段223。因此,該光學板2形成有兩個弧形邊緣,其中一弧形邊緣即為該上側邊21,而另一弧形邊緣位於該下側邊22,即為該彎弧段223。由該光學板2的形狀可以看出,本較佳實施例是應用在例如車用儀表板等非矩形的光學板2上。
其中,所述發光二極體3是呈複數行排列於該光學板2下方,並且在最靠近所述弧形邊緣的所述發光二極體3是沿著所述弧形邊緣以弧線方式排列。由圖1所示的俯視角度中可以清楚看出,靠近該光學板2的上緣,所述發光二極體3是沿著該上側邊21呈弧狀排列,而靠近該光學板2的下緣,所述發光二極體3是沿著該下側邊22的彎弧段223呈弧狀排列。
要特別說明的是,每一行發光二極體3於
該光學板2上的投影,是與該上側邊21及該下側邊22形成有間距,且每一行發光二極體3是沿著一軸向排列,相鄰的另一行發光二極體3則是平行於該軸向間隔排列,且至少一行發光二極體3與相鄰的另一行發光二極體3是以該軸向為基準方向呈錯位排列。
參閱圖3,由於該光學板2為不規則形狀,因此在進行所述發光二極體3的排列時,先找出該光學板2要排列每一行發光二極體3的距離總長(L),也就是該上側邊21與該下側邊22的垂直距離。依據本實施例中該光學板2的形狀,排列每一行發光二極體3的距離總長(L)是不相同的。接著,決定同一行中兩相鄰發光二極體3的pitch(p),以及每一行發光二極體3上下預留的距離(D1、D2)。然後,以(L-D1-D2)/p=Y,由於Y可能並非整數,因此將Y無條件進一位取整數後為N。接著,以L/N=P。其中,P即為同一行發光二極體3中兩相鄰發光二極體3垂直方向的間距,而該行的發光二極體3數量為(N-1)。
由以上的計算方式可知,在同一行發光二極體3中,任兩相鄰發光二極體3的排列間距相同。而由於該上側邊21是完全呈弧狀的設計,因此,每一行發光二極體3的排列間距,是不同於鄰行發光二極體3的排列間距。
經由以上較佳實施例之敘述可知,本新型背光模組,透過前述設計,使得每一行發光二極體3的排列數量是視其距離總長而改變,並且讓每一行發光二極體3中,兩個位於末端的發光二極體3是沿著該上側邊21與該下側邊22進行排列,且至少一行發光二極體3與相鄰的另一行發光二極體3是呈錯位排列,有效減少不規則形狀的光學板2的邊緣產生暗影的機會,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
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Claims (7)
-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光學板,具有至少一弧形邊緣;複數個發光二極體,呈複數行排列於該光學板下方,並且在最靠近該弧形邊緣的所述發光二極體是沿著該弧形邊緣以弧線方式排列,其中,每一行發光二極體是沿著一軸向排列,相鄰的另一行發光二極體則是平行於該軸向間隔排列,且至少一行發光二極體與相鄰的另一行發光二極體是以該軸向為基準方向呈錯位排列。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光學板具有一上側邊,及間隔於該上側邊的一下側邊,該光學板的該至少一弧形邊緣是位於該上側邊與該下側邊的其中至少一者。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光學板的該弧形邊緣的數量為兩個,其中一弧形邊緣位於該上側邊,為向上彎弧的弧形,另一弧形邊緣位於該下側邊,該下側邊具有一左水平段、一右水平段,及一連接於該左水平段與該右水平段之間且向上彎弧的彎弧段。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同一行發光二極體中,任兩相鄰發光二極體的排列間距相同。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每一行發光二極體的排列間距,是不同於鄰行發光二極體的排列間距。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每一行發光二極體於該光學板上的投影,是與該上側邊及該下側邊形成有間距。
-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載之背光模組,及一設置於該背光模組上的顯示面板。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499749B2 (ja) | Led面光源およびlcd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KR102130280B1 (ko) | 곡면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곡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0809264B1 (ko) | 면광원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 |
KR102044392B1 (ko) |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장치 | |
US8549777B2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emitting sign using the light guide plate | |
US20080211989A1 (en) |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US8469576B2 (en) | 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US8100572B2 (en) | Light guide device | |
US20170153497A1 (en) | Backlight module | |
TW201307751A (zh) | 光源模組 | |
US20110019437A1 (en) |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module | |
KR102140028B1 (ko) | 표시 장치의 광원용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의 광원 | |
WO2012101780A1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TW201543118A (zh) | 背光模組與顯示裝置 | |
TW201510618A (zh) | 背光模組 | |
TWM464691U (zh) | 直下擺設而側入光源之背光模組 | |
KR102023931B1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 |
US8777438B2 (en) | Direct type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9128229B2 (en) |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JP5097056B2 (ja) | 回路基板 | |
KR102240013B1 (ko) | 곡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TWM570965U (zh)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JP2013149542A (ja) |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2405948B1 (ko) | 표시장치 | |
JP2010055976A (ja) | 表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