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0888U - 可攜式抽氣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抽氣裝置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0888U
TWM570888U TWM570888U TW M570888 U TWM570888 U TW M570888U TW M570888 U TWM570888 U TW M57088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space
air
nozzl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Publication date

Links

Abstract

可攜式抽氣裝置包括殼體總成及電動抽氣泵。殼體總成包括上部殼體、側部殼體及下部殼體,其等圍繞流體空間。下部殼體形成有外抽氣口。外抽氣口連通流體空間與待抽氣空間。電動抽氣泵包括抽氣嘴及排氣嘴。其中,抽氣嘴不對準外抽氣口。

Description

可攜式抽氣裝置
本創作是關於可攜式抽氣裝置。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需要將容器抽真空,以保存食物或衣物等物品,避免變質或發霉。從而,若將衣物等柔軟物品收納於袋子等可撓性容器,再將袋子抽真空,則可進一步壓縮收納體積。因此,人們對於抽氣裝置有所需求。
為了旅行攜帶方便,抽氣裝置的體積有縮小的趨勢。然而,縮小的抽氣裝置缺少足夠的緩衝空間,難以處理水氣及異物。同時,縮小的抽氣裝置也容易出現散熱問題。由此可見,習知的抽氣裝置有改良的必要。
有鑑於此,本創作為解決上述問題,在此提供一種可攜式抽氣裝置,其包括殼體總成及電動抽氣泵。殼體總成包括上部殼體、側部殼體及下部殼體,其等圍繞流體空間。下部殼體形成有外抽氣口;外抽氣口將流體空間連通至待抽氣空間。電動抽氣泵包括抽氣嘴及排氣嘴。其中,抽氣嘴不對準外抽氣口。
在此,由於本創作的抽氣嘴不對準外抽氣口,水氣或異物不會直接自抽氣嘴吸入電動抽氣泵,可保護電動抽氣泵,避免其因水氣或異物而損壞。
進一步地,抽氣嘴具有抽氣嘴通道,外抽氣口具有外抽氣口通道;且不存在任何假想線可貫穿抽氣嘴通道及抽氣口通道。更進一步地,下部殼體具有中心;且抽氣嘴對準中心而外抽氣口不位在中心;或外抽氣口位在中心而抽氣嘴不對準中心。
進一步地,殼體總成更包括分隔件,分隔件將流體空間分為吸入空間及排出空間;抽氣嘴連通至吸入空間;排氣嘴連通至排出空間;且外抽氣口將吸入空間連通至待抽氣空間。更進一步地,分隔件更包括內抽氣口,內抽氣口將抽氣嘴連通至吸入空間。
在此,分隔件隔絕吸入空間及排出空間的連通,以免由電動抽氣泵自吸入空間吸入而排放到排出空間的氣體回流到吸入空間。
進一步地,本創作的可攜式抽氣裝置更包括:內氣密構件,設置於分隔件及抽氣嘴之間;及外氣密構件,設置於分隔件及底部殼體之間。更進一步地,內氣密構件是套設於抽氣嘴。更進一步地,側部殼體包括第一側部殼體及第二側部殼體;且分隔件及第一側部殼體為一體成形;或分隔件及第二側部殼體為一體成形。
在此,內氣密構件及外氣密構件徹底隔絕吸入空間及排出空間的連通,以免由電動抽氣泵自吸入空間吸入而排放到排出空間的氣體自分隔件附近的接縫回流到吸入空間。
進一步地,分隔件包括氣流凹槽;排氣嘴對準氣流凹槽;氣體凹槽連通至排出空間。
在此,氣流凹槽提供足夠的空間使氣體自排氣嘴流出,再流入排出空間。
進一步地,排出空間圍繞電動抽氣泵。
在此,自排氣嘴流出而流入排出空間的氣體,可在排出空間中擴散、流動或循環,而冷卻電動抽氣泵,提供散熱的效果。
以下將提供本創作的實施例。可理解的是,下述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的技術特徵可加以修飾、置換、組合、分離及設計以應用於其他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
請參閱圖1至圖4,其等分別是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抽氣裝置的立體圖、沿著圖1的A-A面的剖面圖、俯視分解圖及仰視分解圖。
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抽氣裝置包括殼體總成11及電動抽氣泵121。殼體總成包括上部殼體111、側部殼體112與113及下部殼體114,其等圍繞流體空間S1、S2。
選擇性地,側部殼體112與113可拆解成第一側部殼體112及第二側部殼體113。
選擇性地,可參照圖2,以分隔件1120將流體空間S1、S2分為吸入空間S1及排出空間S2。在此,分隔件1120隔絕吸入空間S1及排出空間S2的連通,以免由電動抽氣泵121自吸入空間S1吸入而排放到排出空間S2的氣體回流到吸入空間S1。值得注意的是,在吸入流量(速率)大於回流流量(速率)的情況下,例如,排出空間S2遠離吸入空間S1的情況,例如,兩者在電動抽氣泵121的相反側的情況,吸入空間S1及排出空間S2即使連通亦無不可。
電動抽氣泵121包括抽氣嘴1211及排氣嘴1212。抽氣嘴1211連通至吸入空間S1,而排氣嘴1212連通至排出空間S2。
請特別參閱圖3及圖4,下部殼體114形成有外抽氣口1141。外抽氣口1141將流體空間S1、S2的吸入空間S1連通至待抽氣空間。待抽氣空間例如是袋子等容器。
關於本創作的可攜式抽氣裝置的運作方式,說明如下。
在抽氣時,抽氣嘴1211會先將吸入空間S1的氣體吸入電動抽氣泵121。接著,由於吸入空間S1的氣壓降低,待抽氣空間的氣體就會自外抽氣口1141流入吸入空間S1,再被抽氣嘴1211吸入電動抽氣泵121。如此,即可將待抽氣空間抽真空。可理解的是,吸入空間S1的存在及抽氣嘴1211與外抽氣口1141的錯位提供在空間上分段式的抽氣。
吸入電動抽氣泵121的氣體將由排氣嘴1212排放到排出空間S2。排放空間S2可與大氣連通。殼體總成11可具有接縫,使排放空間S2的氣體散逸至大氣。當然,亦可在殼體總成11上設置有用於散逸氣體的開口。但殼體總成11圍繞吸入空間S1的部分,例如下部殼體114,則不宜具有接縫,以免吸入待抽氣空間之外的氣體而降低抽氣效率。
(抽氣嘴及外抽氣口的錯位)
請特別參閱圖3及圖4,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創作的可攜式抽氣裝置中,抽氣嘴1211不對準外抽氣口1141。更精準而言,抽氣嘴1211具有抽氣嘴通道,而外抽氣口1141具有外抽氣口通道,並不存在任何假想線可貫穿抽氣嘴通道及抽氣口通道。如圖3及圖4所示,貫穿抽氣嘴1211的軸CL1不同於貫穿外抽氣口1141的軸CL2。在本實施例中,抽氣嘴1211對準下部殼體114的中心,而外抽氣口1141則不位在下部殼體11的中心,兩者以這種配置產生錯位。亦可考慮外抽氣口1141位在下部殼體114的中心,而抽氣嘴1211則不對準下部殼體1141的中心。當然,其他配置亦是可能的,只要抽氣嘴1211與外抽氣口1141產生錯位即可。
據此,水氣或異物不會直接自抽氣嘴1211吸入電動抽氣泵121,而可滯留於吸入空間S1,即可保護電動抽氣泵121,避免其因水氣或異物而損壞。為了使水氣或異物滯留於吸入空間S1,可在吸入空間S1設置濾網或吸附材質。
由此可見,針對縮小的抽氣裝置因缺少足夠的緩衝空間而難以處理水氣及異物的問題,本創作提供極其便利的解決方案。
(分隔件及其附件在抽氣方面的特徵及效果)
以下針對分隔件1120及其附件在抽氣方面的特徵及效果進行詳細說明。
如上所述,分隔件1120主要是用於將流體空間S1、S2分為吸入空間S1及排出空間S2,隔絕吸入空間S1及排出空間S2的連通,以免由電動抽氣泵121自吸入空間S1吸入而排放到排出空間S2的氣體回流到吸入空間S1。
在圖2中,吸入空間S1位在分隔件1120的右下,而排出空間S2位在分隔件的左上。就相對位置而言,吸入空間S1位在分隔件1120的下表面之下,而排出空間S2位在分隔件的上表面之上。
如圖3及圖4所示,分隔件1120呈現圓盤狀。當然,依照殼體總成11的形狀,特別是剖面形狀,分隔件1120可呈現其他形狀。進而,分隔件1120與第一側部殼體112一體成形。當然,亦可考慮分隔件1120與第二側部殼體113一體成形。
分隔件1120包括內抽氣口1121,它對準抽氣嘴1211,因而將抽氣嘴1211連通至吸入空間S1。抽氣嘴1211可接觸或甚至嵌入內抽氣口1121以完成兩者的連通。
較佳地,可將內氣密構件14設置於分隔件1120及抽氣嘴1211之間。選擇性地,內氣密構件14是套設於抽氣嘴1211,而在抽氣嘴1211接觸或嵌入內抽氣口1121時,提供氣密的效果,有效隔絕吸入空間S1與排出空間S2。
較佳地,可將外氣密構件15設置於分隔件1120及底部殼體114之間。
在此,內氣密構件14及外氣密構件15徹底隔絕吸入空間S1及排出空間S2的連通,以免由電動抽氣泵121自吸入空間S1吸入而排放到排出空間S2的氣體自分隔件101附近的殼體總成11的接縫回流到吸入空間S1,藉此即可提升抽氣效率。
(分隔件及其附件在排氣方面的特徵及效果)
以下針對分隔件1120及其附件在排氣方面的特徵及效果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3及圖4所示,分隔件1120包括氣流凹槽1121。排氣嘴1212對準氣流凹槽1121。氣體凹槽1121連通至排出空間S2。在此,氣流凹槽1122提供足夠的空間使氣體自排氣嘴1212流出,再流入排出空間S2。
較佳地,排出空間S2圍繞電動抽氣泵121。如此,自排氣嘴1212流出而流入排出空間S2的氣體即可在排出空間S2中擴散、流動或循環,而冷卻電動抽氣泵121,提供散熱的效果。由此可見,針對縮小的抽氣裝置難以散熱的問題,本創作提供極其便利的解決方案。
(第二實施例)
請參閱圖5至圖10,其等分別是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可攜式抽氣裝置的立體圖、沿著圖1的A-A面的剖面圖、俯視分解圖及仰視分解圖、俯視組裝圖及俯視組裝圖。
本創作之可攜式抽氣裝置包括殼體總成11、抽真空模組12、吸嘴構件13、內氣密構件14、外氣密構件15及三個電池16。
殼體總成11包括相互扣合或嵌合之上部殼體111、第一側部殼體112、第二側部殼體113及下部殼體114。上部殼體111、第一側部殼體112、第二側部殼體113及下部殼體114圍繞流體空間S1、S2。特別是,流體空間S1、S2的吸入空間S1是由第一側部殼體112、第二側部殼體113及下部殼體114圍繞,而流體空間S1、S2的排出空間S2是由第一側部殼體112、第二側部殼體113及上部殼體113。
上部殼體111包括蓋體111a、底座111b及開關構件111c。蓋體111a及開關構件111c設置於底座111b。蓋體111a包括二個扣合孔111a1及開口111a2。開關構件111c包括具有抵壓部111c2的按鍵部111c1、對應按鍵部111c1設置的彈簧部111c3、導電部111c4及第一接點部E1。
第一側部殼體112包括分隔件1120、二個第一扣合部1123、六個第一嵌合凹槽1124、二個第二嵌合凹槽1125及四個第二扣合部1126。二個第一扣合部1123分別對應扣合於二個扣合孔111a1。分隔件1120設置有內抽氣口1121及氣流凹槽1122。
第二側部殼體113包括六個嵌合部1131。六個嵌合部1131分別對應嵌合於六個第一嵌合凹槽1124。
下部殼體114包括外抽氣口1141、四個扣合槽1142及安裝部1143。外抽氣口1141將吸入空間S1連通至待抽氣空間(例如袋子等容器)。四個第二扣合部1126分別對應扣合於四個扣合槽1142。
抽真空模組12設置於殼體總成11,其包括電動抽氣泵121及電源容置構件122。電動抽氣泵121設置於電源容置構件122的一側,而三個電池16則設置於電源容置構件122的另一側。較佳地,電動抽氣泵121的長度方向平行於電源容置構件122(及三個電池16)的長度延伸方向,且較佳地,再平行於殼體總成11的長度方向,以便有效利用殼體總成11的容納空間。選擇性地,殼體總成11可為柱狀,例如,圓柱、橢圓柱、四角柱等多角柱。多角柱的尖角可平滑化,以提升安全、舒適及美觀。
電動抽氣泵121包括抽氣嘴1211、排氣嘴1212及第二接點部E2。抽氣嘴1211對準分隔件1120的內抽氣口1121,其可接觸或甚至嵌入內抽氣口1121。排氣嘴1212對準分隔件1120的氣流凹槽1122。氣流凹槽1122提供足夠的空間使氣體自排氣嘴1212流出,再流入排出空間S2。
電源容置構件122具有二個突設部1221(圖中僅顯示一個突設部1221)並分別對應嵌合於二個第二嵌合凹槽1125。
套設於電動抽氣泵121的抽氣嘴1211的內氣密構件14,及設置於第一側部殼體112的於分隔件1120可加強氣密性,有效隔絕吸入空間S1與排出空間S2,增進抽氣效率。
吸嘴構件13可自由拆卸地設置於下部殼體114。吸嘴構件13包括吸嘴口131及安裝槽132。吸嘴口131連通至外抽氣口1141。下部殼體114的安裝部1143對應卡合於吸嘴構件13的安裝槽132。
吸嘴構件13較佳是彈性材料,例如,橡膠或矽膠。透過將吸嘴構件13對準待抽氣容器的抽氣開口,以提供氣密效果,可避免可攜式抽氣裝置吸入待抽氣容器之外的氣體而降低抽氣效率。此外,吸嘴構件13的吸嘴口131的直徑D可依照不同種類的待抽氣容器加以變化。下部殼體114的安裝部1143是配合吸嘴構件13的安裝槽132,使用者可依照實際需要,將不同種類的吸嘴構件13拆裝於下部殼體114。
(運作)
關於本創作的可攜式抽氣裝置的運作方式,請參閱圖6及圖7。
若欲開始抽氣,則使用者須按壓按鍵部111c1,抵壓部111c2會接觸第一接點部E1並將其下壓,直到第一接點部E1接觸第二接點部E2,電路即形成通路,進而電動抽氣泵121獲得電源開始抽氣。
若欲停止抽氣,則使用者只須停止施力於按鍵部111c1,彈簧部111c3就會將按鍵部111c1上推,第一接點部E1不再接觸第二接點部E2,電路即形成斷路,進而電動抽氣泵121失去電源而停止抽氣。
在抽氣時,如圖7所示,氣流凹槽1122提供足夠的空間使氣體自排氣嘴1212流出,再流入排出空間S2。排出空間S2圍繞電動抽氣泵121。如此,自排氣嘴1212流出而流入排出空間S2的氣體即可在排出空間S2中擴散、流動或循環,而冷卻電動抽氣泵121,提供散熱的效果。
此外,如圖8所示,電動抽氣泵121的抽氣嘴1211正投影(垂直投影)至下部殼體1145的底側表面處形成投影點P,而外抽氣口1141形成於偏離投影點P的位置,藉此避免電動抽氣泵121直接吸入水氣或異物。詳細而言,待抽氣容器的氣體自吸嘴口131經由外抽氣口1141先進入吸入空間S1,吸入空間S1可使氣體所帶有的水氣或灰塵、微粒、碎片等異物滯留於吸入空間S1,而不會直接被吸入電動抽氣泵121而造成電動抽氣泵121損壞。為了使水氣或異物滯留於吸入空間S1,可在吸入空間S1設置濾網、靜電型或沾黏型的吸附材質。
(組裝方式)
關於本創作的可攜式抽氣裝置的組裝方式,請參閱圖9及圖10。
首先,電動抽氣泵121的抽氣嘴1211嵌入第一側部殼體112的分隔件1120的內抽氣口1121。電源容置構件122的突設部1221嵌入第一側部殼體112的第二嵌合凹槽1125。如此,抽真空模組12固定於第一側部殼體112的一側。
接著,第二側部殼體112的六個嵌合部1131嵌入第一側部殼體112的六個第一嵌合凹槽1124。第一側部殼體112的二個第一扣合部1123扣合於上部殼體111的二個扣合孔111a1,且第一側部殼體112的四個第二扣合部1126扣合於四個扣合槽1142。如此即可完成本創作的可攜式抽氣裝置的組裝。由此可見,本創作的可攜式抽氣裝置的組裝並不需要鎖附工具,在組裝作業上十分便利。
(保養方式)
關於本創作的可攜式抽氣裝置的保養方式,請參閱圖9及圖10。
若欲置換電池16於電源容置構件122,只須按壓二個第一扣合部1123,即可卸除上部殼體111並置換電池16。若欲清理下部殼體114的吸入空間S1所累積的水氣或異物,只須旋動下部殼體114,即可卸除並清理吸入空間S1。由此可見,本創作的可攜式抽氣裝置在保養上十分便利。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可攜式抽氣裝置十分耐用、易於散熱、拆裝及保養,大幅增進可攜式抽氣裝置的使用便利性。
上述說明的上、下、左、右、前、後只是便於說明各種元件之間的相對位置。各種元件的數目皆可依照實際需要加以變化。
上述實施例僅是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創作所主張的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1‧‧‧殼體總成
111‧‧‧上部殼體
111a‧‧‧蓋體
111a1‧‧‧扣合孔
111a2‧‧‧開口
111b‧‧‧底座
111c‧‧‧開關構件
111c1‧‧‧按鍵部
111c2‧‧‧抵壓部
111c3‧‧‧彈簧部
111c4‧‧‧導電部
112‧‧‧第一側部殼體
1120‧‧‧分隔件
1121‧‧‧內抽氣口
1122‧‧‧氣流凹槽
1123‧‧‧第一扣合部
1124‧‧‧第一嵌合凹槽
1125‧‧‧第二嵌合凹槽
1126‧‧‧第二扣合部
113‧‧‧第二側部殼體
1131‧‧‧嵌合部
114‧‧‧下部殼體
1141‧‧‧外抽氣口
1142‧‧‧扣合槽
1143‧‧‧安裝部
12‧‧‧抽真空模組
121‧‧‧電動抽氣泵
1211‧‧‧抽氣嘴
1212‧‧‧排氣嘴
122‧‧‧電源容置構件
1221‧‧‧突設部
13‧‧‧吸嘴構件
131‧‧‧吸嘴口
132‧‧‧安裝槽
14‧‧‧內氣密構件
15‧‧‧外氣密構件
16‧‧‧電池
D‧‧‧直徑
E1‧‧‧第一接點部
E2‧‧‧第二接點部
P‧‧‧投影點
CL1‧‧‧軸
CL2‧‧‧軸
S1‧‧‧吸入空間
S2‧‧‧排出空間
圖1是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抽氣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沿著圖1的A-A面的剖面圖。
圖3是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抽氣裝置的俯視分解圖。
圖4是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抽氣裝置的仰視分解圖。
圖5是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可攜式抽氣裝置的立體圖。
圖6是沿著圖5的A-A面的剖面圖。
圖7是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可攜式抽氣裝置的俯視分解圖。
圖8是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可攜式抽氣裝置的仰視分解圖。
圖9是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可攜式抽氣裝置的俯視組裝圖。
圖10是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可攜式抽氣裝置的仰視組裝圖。

Claims (10)

  1. 一種可攜式抽氣裝置,包括: 一殼體總成,包括一上部殼體、一側部殼體及一下部殼體,其等圍繞一流體空間;該下部殼體形成有一外抽氣口;該外抽氣口將該流體空間連通至一待抽氣空間;及 一電動抽氣泵,包括一抽氣嘴及一排氣嘴; 其中,該抽氣嘴不對準該外抽氣口。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抽氣裝置,其中, 該抽氣嘴具有一抽氣嘴通道; 該外抽氣口具有一外抽氣口通道;且 不存在任何假想線可貫穿該抽氣嘴通道及該抽氣口通道。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抽氣裝置,其中, 該下部殼體具有一中心;且 該抽氣嘴對準該中心而該外抽氣口不位在該中心;或 該外抽氣口位在該中心而該抽氣嘴不對準該中心。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抽氣裝置,其中, 該殼體總成更包括一分隔件,該分隔件將該流體空間分為一吸入空間及一排出空間; 該抽氣嘴連通至該吸入空間; 該排氣嘴連通至該排出空間;且 該外抽氣口將該吸入空間連通至該待抽氣空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可攜式抽氣裝置,其中, 該分隔件更包括一內抽氣口,該內抽氣口將該抽氣嘴連通至該吸入空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可攜式抽氣裝置,更包括: 一內氣密構件,設置於該分隔件及該抽氣嘴之間;及 一外氣密構件,設置於該分隔件及該底部殼體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可攜式抽氣裝置,其中, 該內氣密構件是套設於該抽氣嘴。
  8. 如請求項4所述的可攜式抽氣裝置,其中, 該側部殼體包括一第一側部殼體及一第二側部殼體;且 該分隔件及該第一側部殼體為一體成形;或 該分隔件及該第二側部殼體為一體成形。
  9. 如請求項4所述的可攜式抽氣裝置,其中, 該分隔件包括一氣流凹槽;該排氣嘴對準該氣流凹槽;該氣體凹槽連通至該排出空間。
  10. 如請求項4所述的可攜式抽氣裝置,其中, 該排出空間圍繞該電動抽氣泵。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7593B (zh) 可携式抽气装置
US7485164B2 (en) Dust collection unit for vacuum cleaner
JP2019213843A (ja) 箱式集じん機
US9359121B1 (en) Vacuum sealed container for storing foodstuffs
JPWO2015115516A1 (ja) 吸入装置
US8458849B2 (en) Mobile robotic vacuum cleaner with a detachable electrical fan
US10688225B2 (en) Suction device
KR0139120B1 (ko) 직립형 진공 청소기(upright vacuum cleaner)
TW202002876A (zh) 清掃機
EP2077089B1 (en) Vacuum cleaner
TWI655366B (zh) 可攜式抽氣裝置
US8470083B2 (en) Portable canister vacuum
US8413294B2 (en) Fan motor unit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CN108078490A (zh) 手持式吸尘器及推杆式吸尘器
JP2022092027A (ja) 電気掃除機
TWM570888U (zh) 可攜式抽氣裝置
TW202002873A (zh) 清掃機
US20060051203A1 (en) High volume fan device for removing heat from heat sources
JP6983638B2 (ja) 吸引吹出空気ポンプ
US20070144353A1 (en) Air filtering device for protection suits
TWI617278B (zh) 吸入口體以及電動掃除機
TWI648468B (zh) 電動抽真空裝置
TWM569792U (zh) Electric vacuum pump
CN108150382A (zh) 一种自带电源的微型真空机及其使用方法
KR20150144080A (ko) 전동 유축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