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8081U - Chair back linkage seat mechanism - Google Patents

Chair back linkage seat mechanis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8081U
TWM568081U TW107203742U TW107203742U TWM568081U TW M568081 U TWM568081 U TW M568081U TW 107203742 U TW107203742 U TW 107203742U TW 107203742 U TW107203742 U TW 107203742U TW M568081 U TWM568081 U TW M56808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lot
support
connecting member
chu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3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忠立
賴紀衡
許進標
Original Assignee
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3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8081U/zh
Publication of TWM568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8081U/zh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種椅背連動座盤機構,包括一連桿組及一座盤,連桿組連接於座盤及椅背之間,座盤設置於座管上,座盤包括二座盤支座、二後銷支座組及二前銷支座組,其主要係藉由於二座盤支座上設置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並使後銷支座組、前銷支座組穩固的設置於座管上,讓後銷支座組之第一栓部伸入第一滑槽、前銷支座組之第二栓部伸入第二滑槽內,藉此讓連桿組帶動座盤移動時,座盤能夠穩定的沿著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之延伸方向往復位移,以達到提供一種結構穩固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之目的。

Description

椅背連動座盤機構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座椅機構,特別係關於一種椅背連動座盤機構。
大部分交通工具之座椅皆設計為椅背可調整傾斜角度之型態,特別有一種座椅係能夠同時調整椅背及椅座之設計,於椅背傾斜的過程中,椅座將具有相應之位移量,而習知的椅背連動座盤之機構係具有各種不同設計,如圖1所示,為其中一種態樣,包括:
一第一椅背單元61、一第一固定座62、一第一移動座63及一第一連桿組64,該第一椅背單元61與該第一固定座62連接,該第一連桿組64之其中一端樞設於該椅背單元61,另一端樞設於該第一固定座62,於該第一連桿組64兩端之間另具有一樞設點641,該樞設點641連接該第一移動座63之其中一端,因此,當使用者控制該第一椅背單元61向後傾斜時,便能夠透過該第一連桿組64之樞設點641帶動該第一移動座63相應的向後位移,另外,該第一固定座62與該第一椅背單元61連接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一座管621,而該第一移動座63面對該第一座管621之一側具有一卡槽631,該第一移動座63移動至該卡槽631卡設於該第一座管621為止。
習知的椅背連動座盤之機構之另一結構的設計如圖2所示,包括:
一第二移動座71、一第二連桿組72及二第二座管73,該第二連桿組72之其中一端係供以樞設於一第二椅背單元74,該第二連桿組72之另一端則樞設於該第二移動座71,該第二移動座71設置於二該第二座管73上,該第二移動座71面對二該第二座管73之一側具有二卡止凸部71A,二該卡止凸部71A之兩側分別銜接有一弧面71B,當使用者控制該第二椅背單元74向後傾斜時,該第二連桿組72即連動該第二移動座71移動,使該第二移動座71靠近該第二椅背單元74之一端沿著該些弧面71B之弧度下降,以達到連動之效。
習知的椅背連動座盤之機構之另一結構設計如圖3所示,包括:
一第三椅背單元81、一第三移動座82、一椅座部83及複數栓體84,該椅座部82上具有複數長槽821,該第三椅背單元81上具有二該栓體84,該第三移動座82上亦具有二該栓體84,各該栓體84分別滑設於各該長槽821內 ,當第三椅背單元81向後傾斜時,該第三椅背單元81透過一第三連桿組85連動該第三移動座82移動,且該第三移動座82為該長槽821引導,使該第三移動座82係向後、向下移動。
由前述可知,習知的椅背連動座盤之機構多僅係利用連桿機構配合座椅底部的弧度進行連動,其穩固性及穩定性係稍嫌不足,另外,如圖3所示之習知的椅背連動座盤機構,雖然具有長槽821與栓體84的配合,然而,前述栓體84係設置於可移動之第三椅背單元81、第三移動座82,且透過複數片體樞接而成,於結構上之穩定性稍差外,也較容易損壞。
本新型提供一種椅背連動座盤機構,其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穩固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
本新型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符合人體工學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
為達前述目的,本新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供以與一椅背結合,且設置於一座管上,而該椅背連動座盤機構,包括:
一連桿組,供以結合於該椅背;
一座盤,供以可滑移地設置於該座管上,該連桿組結合於該座盤,該座盤具有二座盤支座、二前銷支座組、二後銷支座組,二該座盤支座分別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二該座盤支座分別具有一第一滑槽及一第二滑槽,該第一滑槽較該第二滑槽接近該第一端,該第二滑槽較該第一滑槽接近該第二端;
二後銷支座組,分別設置二該座盤支座之其中一側,且二該後銷支座組分別鄰接二該座盤支座之該第一滑槽,二該後銷支座組分別具有一第一槽部及一第一栓部,該第一槽部供以卡設於該座管,該第一栓部伸入該第一滑槽內;
二前銷支座組,分別設置二該座盤支座之其中一側,且二該前銷支座組分別鄰接二該座盤支座之第二滑槽,二該前銷支座組分別具有一第二槽部及一第二栓部,該第二槽部係供以卡設於該座管,該第二栓部伸入該第二滑槽內。
由前述可知,本新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主要係藉由於二該座盤支座上設置該第一滑槽及該第二滑槽,並使該後銷支座組、前銷支座組穩固的設置於該座管上,讓該後銷支座組之第一栓部伸入該第一滑槽、該前銷支座組之第二栓部伸入該第二滑槽內,藉此讓該連桿組帶動該座盤移動時,該座盤能夠穩定的沿著該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之延伸方向往復位移,以達到提供一種結構穩固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之目的。
較佳的,另定義一高度方向,二該座盤支座分別具有一頂面及一底面,而該頂面及該底面之間的延伸方向即為該高度方向,該第一滑槽具有一第一槽端及一第二槽端,該第一槽端及該第二槽端於該高度方向的位置不同,該第一槽端於高度方向上較該第二槽端接近該座管。
藉此,使該座盤於移動時,亦具有高度方向之位移量,以達到 符合人體工學之目的。
新型提供一種椅背連動座盤機構,供以與一椅背B結合,且設置於一座管O上,而該椅背連動座盤機構,如圖4至圖7所示,包括:
一連桿組10,供以結合於該椅背B,該連桿組10可隨著該椅背之B傾斜角度傾斜,該連桿組10具有一第一連接件11及一第二連接件12,該第一連接件11之其中一端與該椅背B連接,該第一連接件11之另一端與該第二連接件12樞接,該第一連接件11與該第二連接件12延伸之方向不同,使該第一連接件11及該第二連接件12之間夾有一夾角;
一座盤20,供以可滑移地設置於二該座管O上,該連桿組10係結合於該座盤20,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連接件12與該第一連接件11連接之另一端係結合於該座盤20,該座盤20具有二座盤支座21、二後銷支座組22、二前銷支座組23,二該座盤支座21分別具有一第一端21A及一第二端21B,定義該第一端21A與該第二端21B之間的延伸方向為一縱向X,二該座盤支座21係相互平行,且沿著一橫向Y擺設,該橫向Y係垂直於該縱X向,另定義一高度方向Z,二該座盤支座21分別具有一頂面21C及一底面21D,而該頂面21C及該底面21D之間的延伸方向即為該高度方向Z,該高度方向Z同時垂直於該縱向X及該橫向Y,二該座盤支座21分別具有一第一滑槽211及一第二滑槽212,該第一滑槽211較該第二滑槽212接近第一端21A,該第二滑槽212較該第一滑槽211接近該第二端21B,該第一滑槽211延伸之方向係同時具有該縱向X及該高度方向Z之分量,該第一滑槽211具有一第一槽端211A及一第二槽端211B,該第一槽端211A及該第二槽端211B於該高度方向Z的位置不同,該第一槽端211A於高度方向Z上較該第二槽211B端接近該座管O,該第二滑槽212延伸之方向係同時具有該縱向X及該高度方向Z之分量,然而,於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滑槽211延伸之方向中縱向X及高度方向Z之分量趨近於一比一,該第二滑槽212延伸之方向的高度方向Z之分量趨近於零;
二後銷支座組22,分別設置二該座盤支座21之其中一側,且二該後銷支座組22分別鄰接二該座盤支座21之第一滑槽211,二該後銷支座組22分別具有一第一槽部221及一第一栓部222,該第一槽部221係面對該座管O,且該第一槽部221之形狀與該座管O之該外表面的形狀對應,該第一槽部221係供以卡設於該座管O,該第一栓部222則沿著該橫向Y延伸,且伸入該第一滑槽211內,於本實施例中,定義二該座盤支座21相互面對之一側為一內側213,二該座盤支座21相互背對之一側為一外側214,二該後銷支座組22分別裝設於二該座盤支座21的內側213;
二前銷支座組23,分別設置二該座盤支座21之其中一側,且二該前銷支座組23分別鄰接二該座盤支座21之第二滑槽212,二該前銷支座組23分別具有一第二槽部231及一第二栓部232,該第二槽部231係面對該座管O,且該第二槽部231之形狀與該座管O之該外表面的形狀對應,該第二槽部231供以卡設於該座管O,該第二栓部232則沿著該橫向Y延伸,且伸入該第二滑槽212內,於本實施例中,二該前銷支座組23分別裝設於二該座盤支座21的外側214;
於本實施例中,該連桿組10係連接於該第一滑槽211及一第二滑槽212之間;
於較佳實施例中,另包括至少一連接桿24,該連接桿24係設置於二該座盤支座21之間,且沿著該橫向Y延伸,該連接桿24之數量為二,該連接桿24係供以增加該座盤20之結構強度。
於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栓部222及該第二栓部232之間的延伸距為一第一距離D1,該第一距離D1可介於21~23公分,較佳的,該第一距離D1為22.6公分。
於較佳實施例中,請參照圖7所示,定義該第二滑槽212具有相對之一第三槽端212A及一第四槽端212B,該第四槽端212B較該第三槽端212A於該縱向X較接近該第一滑槽211,如圖7所示,當該第一栓部222靠抵於該第二槽端211B、該第二栓部232靠抵於該第四槽端212B時為傾斜狀態,如圖6所示,當該第一栓部222靠抵於該第一槽端211A、該第二栓部232靠抵於該第三槽端212A時為原始狀態,該第二滑槽212鄰近該第三槽端212A處具有一第三圓心點,而該第一滑槽211接近該第一槽端211A具有一第一圓心點,當於原始狀態時,如圖6所示,該第一圓心點與該第三圓心點之間的連線為一第一線段L1,於該傾斜狀態時,如圖7所示,該第一圓心點與該第三圓心點之間的連線為一第二線段L2,該第一線段L1與該縱向X之延伸線之間的夾角為一第一夾角θ1,該第二線段L2與該縱向X之延伸線之間的夾角為一第二夾角θ2,該第二夾角θ2大於該第一夾角θ1,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夾角θ1介於17.3~19.1度,該第二夾角θ2介於22.5度~24.9度較佳的,該第一夾角θ1為18.2度,該第二夾角θ2為23.7度。
以上為本新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之具體結構組態,而本新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之作動方式敘述如下,請一併參照圖6、7所示:
為方便說明,於下以該座盤支座21之第一端21A相較於第二端21B的方向為前方,該第二端相較於該第一端之方向為後方;
首先,當使用者控制椅背B向後傾斜時,該連桿組10之第一連接件11隨之為該椅背B帶動向後傾斜,該第一連接件11與該第二連接件12連接之一端則推動該第二連接件12朝前方移動,由於該第二連接件12與該第一連接件11樞接之另一端係結合於該座盤支座21,藉此帶動該座盤支座21朝前方移動;
再者,由於二該第一栓部222穿設於二該第一滑槽211內、二該第二栓部232穿設於二該第二滑槽212內,藉此使二該座盤支座21僅能沿著該第一滑槽211及該第二滑槽212之延伸方向移動,又該第一滑槽211延伸之方向中縱向X及高度方向Z之分量趨近於一比一,且該第一槽端211A於高度方向Z上較該第二槽端211B接近該座管O,該第二滑槽212延伸之方向之中的高度方向Z之分量趨近於零,因此,以圖6、7為基準,該座盤支座21之第一端21A於移動時向下移動之幅度較大,第二端21B於移動時,向上移動之幅度較小,藉此達成符合人體工學之目的。
由前述可知,本新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主要係藉由於二該座盤支座21上設置該第一滑槽211及該第二滑槽212,並使該後銷支座組22、前銷支座組23穩固的設置於該座管O上,讓該後銷支座組22之第一栓部222伸入該第一滑槽211、該前銷支座組23之第二栓部232伸入該第二滑槽212內,藉此讓該連桿組10帶動該座盤20移動時,該座盤20能夠穩定的沿著該第一滑槽211、第二滑槽212之延伸方向往復位移。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透過限定該第一夾角θ1及該第二夾角θ2之範圍,以及該第一栓部222及該第二栓部232之間的距離,以讓該座盤20之移動角度係能夠讓乘客更為舒適,為符合人體工學之設計。
《習知技術》
61‧‧‧第一椅背單元
62‧‧‧第一固定座
621‧‧‧第一座管
63‧‧‧第一移動座
631‧‧‧卡槽
64‧‧‧第一連桿組
641‧‧‧樞設點
71‧‧‧第二移動座
71A‧‧‧卡止凸部
71B‧‧‧弧面
72‧‧‧第二連桿組
73‧‧‧第二座管
74‧‧‧第二椅背單元
81‧‧‧第三椅背單元
82‧‧‧第三移動座
821‧‧‧長槽
83‧‧‧椅座部
84‧‧‧栓體
85‧‧‧第三連桿組
《本新型》
10‧‧‧連桿組
11‧‧‧第一連接件
12‧‧‧第二連接件
20‧‧‧座盤
21‧‧‧座盤支座
211‧‧‧第一滑槽
211A‧‧‧第一槽端
211B‧‧‧第二槽端
212‧‧‧第二滑槽
212A‧‧‧第三槽端
212B‧‧‧第四槽端
21A‧‧‧第一端
21B‧‧‧第二端
21C‧‧‧頂面
21D‧‧‧底面
213‧‧‧內側
214‧‧‧外側
22‧‧‧後銷支座組
221‧‧‧第一槽部
222‧‧‧第一栓部
23‧‧‧前銷支座組
231‧‧‧第二槽部
232‧‧‧第二栓部
24‧‧‧連接桿
B‧‧‧椅背
D1‧‧‧第一距離
L1‧‧‧第一線段
L2‧‧‧第二線段
θ1‧‧‧第一夾角
θ2‧‧‧第二夾角
O‧‧‧座管
X‧‧‧縱向
Y‧‧‧橫向
Z‧‧‧高度方向
圖1 為習知椅背連動座盤機構之示意圖。 圖2 為習知椅背連動座盤機構之示意圖。 圖3 為習知椅背連動座盤機構之示意圖。 圖4 為本新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之立體圖。 圖5 為本新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之爆炸圖。 圖6 為本新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第一狀態之側視圖。 圖7 為本新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第二狀態之側視圖。

Claims (10)

  1. 一種椅背連動座盤機構,供以與一椅背結合,且設置於一座管上,而該椅背連動座盤機構,包括: 一連桿組,供以結合於該椅背; 一座盤,供以可滑移地設置於該座管上,該連桿組結合於該座盤,該座盤具 有二座盤支座、二前銷支座組、二後銷支座組,二該座盤支座分別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二該座盤支座分別具有一第一滑槽及一第二滑槽,該第一滑槽較該第二滑槽接近該第一端,該第二滑槽較該第一滑槽接近該第二端; 二後銷支座組,分別設置二該座盤支座之其中一側,且二該後銷支座組分別 鄰接二該座盤支座之該第一滑槽,二該後銷支座組分別具有一第一槽部及一第一栓部,該第一槽部供以卡設於該座管,該第一栓部伸入該第一滑槽內; 二前銷支座組,分別設置二該座盤支座之其中一側,且二該前銷支座組分別 鄰接二該座盤支座之第二滑槽,二該前銷支座組分別具有一第二槽部及一第二栓部,該第二槽部係供以卡設於該座管,該第二栓部伸入該第二滑槽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其中,該連桿組具有一第一連接件及一第二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之其中一端供以與該椅背連接,該第一連接件之另一端與該第二連接件樞接,該第一連接件與該第二連接件延伸之方向不同,使該第一連接件及該第二連接件之間夾有一夾角,該第二連接件與該第一連接件連接之另一端係結合於該座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其中,另定義一高度方向,二該座盤支座分別具有一頂面及一底面,而該頂面及該底面之間的延伸方向即為該高度方向,該第一滑槽具有一第一槽端及一第二槽端,該第一槽端及該第二槽端於該高度方向的位置不同,該第一槽端於高度方向上較該第二槽端接近該座管。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其中,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的延伸方向為一縱向,定義二該座管之延伸方向為一橫向,二該座盤支座係相互平行,且沿著該橫向擺設,該橫向係垂直於該縱向,另定義一高度方向,該高度方向同時垂直於該縱向及該橫向,該第一滑槽延伸之方向係同時具有該縱向及該高度方向之分量,該第二滑槽延伸之方向係同時具有該縱向及該高度方向之分量,該第一栓部、第二栓部沿著該橫向延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其中,該第二滑槽延伸之方向之中的高度方向之分量趨近於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其中,定義二該座盤支座相互面對之一側為一內側,二該座盤支座相互背對之一側為一外側,二該後銷支座組分別裝設於二該座盤支座的內側,二該前銷支座組分別裝設於二該座盤支座的外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其中,該連桿組連接於該第一滑槽及一第二滑槽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其中,另包括至少一連接桿,該連接桿係設置於二該座盤支座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其中,該第一栓部及該第二栓部之間的延伸距離為一第一距離,該第一距離介於21~23公分。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椅背連動座盤機構,其中,定義該第二滑槽具有相對之一第三槽端及一第四槽端,該第四槽端較該第三槽端於該縱向較接近該第一滑槽,當該第一栓部靠抵於該第二槽端、該第二栓部靠抵於該第四槽端時為傾斜狀態,當該第一栓部靠抵於該第一槽端、該第二栓部靠抵於該第三槽端時為原始狀態,該第二滑槽鄰近該第三槽端處具有一第三圓心點,而該第一滑槽接近該第一槽端具有一第一圓心點,當於原始狀態時,該第一圓心點與該第三圓心點之間的連線為一第一線段,於該傾斜狀態時第一圓心點與該第三圓心點之間的連線為一第二線段,該第一線段與該縱向之延伸線之間的夾角為一第一夾角,該第二線段與該縱向之延伸線之間的夾角為一第二夾角,該第二夾角大於該第一夾角,該第一夾角介於17.3~19.1度,該第二夾角介於22.5度~24.9度。
TW107203742U 2018-03-22 2018-03-22 Chair back linkage seat mechanism TWM568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3742U TWM568081U (zh) 2018-03-22 2018-03-22 Chair back linkage seat mechanis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3742U TWM568081U (zh) 2018-03-22 2018-03-22 Chair back linkage seat mechanis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8081U true TWM568081U (zh) 2018-10-11

Family

ID=64871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3742U TWM568081U (zh) 2018-03-22 2018-03-22 Chair back linkage seat mechanism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80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7274B (zh) * 2020-05-11 2021-01-21 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座盤及椅背連動機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7274B (zh) * 2020-05-11 2021-01-21 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座盤及椅背連動機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7000B (zh) 椅背連動座盤機構
JP6641000B2 (ja) 椅子の構造及び椅子
CN102727002B (zh) 可调整椅背斜度的折叠式婴儿座椅
US8931844B2 (en) Easy slim fold seat
US11241094B2 (en) Reclining high-leg seating unit
TW200950726A (en) Front-and-back reciprocating, reclining, lifting and lowering apparatus for a chair back
CN107581833B (zh) 婴幼儿载具以及其运动装置
CA2808205A1 (en) Tilt mechanism for a chair and chair
US9282822B2 (en) Multi-adjustable multi-position seating apparatus
JP2010124885A5 (zh)
JP2009520638A5 (zh)
US20130200674A1 (en) Tilt Mechanism For A Chair And Chair
EP2892390A1 (en) Chair with adjustable backrest and seat
US20230397727A1 (en) Slim-profile, all-linkage, wall-proximity reclining mechanism allowing a wood-to-floor recliner seating unit
TWM568081U (zh) Chair back linkage seat mechanism
US9173495B2 (en) Chair adjustment mechanism
US4247146A (en) Recliner chair which moves forwardly relative to a wall as the body supporting means of the chair moves from upright to reclined positions
JP3974425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椅子
CN111053390A (zh) 一种椅子
CN103781383B (zh) 用于座椅家具的配件
KR101656003B1 (ko) 의자용 틸팅장치
US20090195043A1 (en) Chair
TWI717274B (zh) 座盤及椅背連動機構
JP3807993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椅子
US20030047981A1 (en) Stackable chair with flexible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