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4891U - 卡扣機構及其相關伺服器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卡扣機構及其相關伺服器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4891U
TWM564891U TW107203226U TW107203226U TWM564891U TW M564891 U TWM564891 U TW M564891U TW 107203226 U TW107203226 U TW 107203226U TW 107203226 U TW107203226 U TW 107203226U TW M564891 U TWM564891 U TW M56489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hair
latch
disposed
serv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3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明澤
谷浩誠
Original Assignee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3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4891U/zh
Priority to CN201820439980.9U priority patent/CN207909056U/zh
Priority to US16/039,323 priority patent/US10412850B1/en
Publication of TWM564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4891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85Servers; Data center room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1487Blade assemblies, e.g. blade cases or inner arrangements within a blad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01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具有組裝多方向性的卡扣機構及其相關伺服器裝置,該卡扣機構包含有一底座、一閂鎖件以及一致發件。該閂鎖件具有一卡勾部以及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卡勾部位於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該致發件以可滑動方式設置在該底座。該致發件包含一基部、一施壓部以及一止抵部。該施壓部與該止抵部設置在該基部上。該施壓部位於一突出位置時,該止抵部抵壓該閂鎖件之該第二端進入該容置空間使該卡勾部定位於一釋鎖位置;該施壓部從該突出位置移到一內縮位置時,該止抵部分離或輕觸該第二端,讓該卡勾部從該釋鎖位置復位至一卡鎖位置。

Description

卡扣機構及其相關伺服器裝置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卡扣機構及其相關伺服器裝置,尤指一種具有組裝多方向性的卡扣機構及其相關伺服器裝置。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傳統卡扣機構10之示意圖。卡扣機構10包含基座12、卡勾件14以及致動件16。卡勾件14之第一端141連接於基座12,第二端142為可穿過基座12之破孔121的自由端。致動件16滑動設置在基座12上。致動件16突出基座12時,第二端142位於破孔121內;致動件16插進基座12會驅使卡勾件14彈性變形,讓第二端142伸出破孔121。一旦致動件16再移出基座12,卡勾件14的彈性恢復力可使第二端142移入破孔121內。傳統卡扣機構10的正確使用方式係先將第一電子裝置18放至定位,然後放入第二電子裝置20以將致動件16推入基座12內;致動件16插進基座12可使第二端142伸出破孔121而扣住第一電子裝置18,完成第一電子裝置18與第二電子裝置20之限位。若是先安裝第二電子裝置20,插進基座12的致動件16將卡勾件14的第二端142頂出破孔121,第一電子裝置18就無法放至定位。因此,傳統卡扣機構10必須有一定的安裝順序,才可以同時扣住第一電子裝置18與第二電子裝置20。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具有組裝多方向性的卡扣機構及其相關伺服器裝置,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係揭露一種具有組裝多方向性的卡扣機構,其包含有一底座、一閂鎖件以及一致發件。該閂鎖件具有一卡勾部。該致發件以可滑動方式設置在該底座。該致發件處於一第一狀態時施壓該閂鎖件產生彈性變形以使該卡勾部收入該底座內,該致發件處於一第二狀態則移除施加在該閂鎖件的外力。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閂鎖件另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一端設置在該底座,該卡勾部位於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致發件包含一基部、一施壓部以及一止抵部。該施壓部設置在該基部上。該止抵部設置在該基部、且與該施壓部間隔一容置空間。該施壓部位於一突出位置時,該止抵部抵壓該閂鎖件之該第二端進入該容置空間使該卡勾部定位於一釋鎖位置;該施壓部從該突出位置移到一內縮位置時,該止抵部分離或輕觸該第二端,讓該卡勾部從該釋鎖位置復位至一卡鎖位置。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卡扣機構另包含有一包覆件,設置在該底座上以覆蓋該閂鎖件與該致發件。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閂鎖件之該第一端係經由該包覆件設置在該底座。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包覆件具有一破孔結構,其係打通該包覆件之一內壁面與一外壁面,該卡勾部自該內壁面伸出該破孔結構抵達該外壁面以停留在該卡鎖位置,並且另從該外壁面移入該破孔結構而復位至該內壁面裡以停留在該釋鎖位置。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卡扣機構另包含有一彈性元件,設置在該底座與該致發件之間,該彈性元件之一彈性恢復力係驅動該致發件從該內縮位置移往該突出位置。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彈性元件之一端連接該致發件,該彈性元件之另一端經由該包覆件連接該底座。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閂鎖件之該第二端係相對該第一端彎折以斜向止抵於該止抵部。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致發件另包含有一肋部,設置在該基部上,該肋部連接該施壓部並相鄰於該止抵部。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卡勾部包含有相連接的一斜導面以及一止擋面,該施壓部處於該內縮位置且該卡勾部處於該卡鎖位置時,該斜導面受壓會使該卡勾部從該卡鎖位置切換至該釋鎖位置。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一種具有組裝多方向性的伺服器裝置,其包含有一機殼、一第一電子單元、一第二電子單元以及一卡扣機構。該第一電子單元以可拆卸方式設置在該機殼內。該第二電子單元以可拆卸方式設置在該機殼裡相異於該第一電子單元之位置。該卡扣機構設置在該機殼內。該卡扣機構包含有一底座、一閂鎖件以及一致發件。該閂鎖件具有一卡勾部以及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一端設置在該底座,該卡勾部位於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該致發件以可滑動方式設置在該底座。該致發件處於一第一狀態時施壓該閂鎖件產生彈性變形以使該卡勾部收入該底座內,該致發件處於一第二狀態則移除施加在該閂鎖件的外力。該致發件包含一基部、一施壓部以及一止抵部。該施壓部設置在該基部上。該止抵部設置在該基部、且與該施壓部間隔一容置空間。該施壓部位於一突出位置時,該止抵部抵壓該閂鎖件之該第二端進入該容置空間使該卡勾部定位於一釋鎖位置;該施壓部從該突出位置移到一內縮位置時,該止抵部分離或輕觸該第二端,讓該卡勾部從該釋鎖位置復位至一卡鎖位置。
本創作之卡扣機構允許兩個電子單元不分先後順序地分別沿著不同方向裝入機殼內,無論那個電子單元先裝入機殼,另一個電子單元仍可毫無窒礙地安裝到機殼裡。傳統卡扣機構必須先安裝特定的電子裝置,若沒有依照預定順序進行,兩個電子裝置會互相干擾而無法定位在基座裡。相較於先前技術,本創作的卡扣機構及其伺服器裝置不受限於特定安裝順序,使用者可視實際狀況任意選擇要先安裝哪一個電子單元,故能進一步改善伺服器裝置的使用便利性,並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請參閱第2圖與第3圖,第2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伺服器裝置30之元件爆炸圖,第3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伺服器裝置30之組立圖。伺服器裝置30包含有機殼32、第一電子單元34、第二電子單元36以及卡扣機構38。第一電子單元34與第二電子單元36以可拆卸方式分別設置在機殼32裡的不同位置,並由卡扣機構38提供限位作用。第一電子單元34沿著第一方向D1裝入機殼32,第二電子單元36沿著第二方向D2接近或進入機殼32以觸發卡扣機構38。卡扣機構38設置在機殼32內,具有組裝多方向性的特點;意即使用者可任意選擇先裝入第一電子單元34與第二電子單元36的其中一個電子單元,接著再安裝另一個電子單元。卡扣機構38的操作方式不受限於第一電子單元34和第二電子單元36的安裝順序。
請參閱第4圖至第10圖,第4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卡扣機構38之元件爆炸圖,第5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卡扣機構38之組立圖,第6圖至第10圖分別為本創作實施例之卡扣機構38在不同操作階段之示意圖。卡扣機構38包含有底座40、閂鎖件42、致發件44、包覆件46以及彈性元件48。閂鎖件42可以直接安裝在底座40,也可以經由包覆件46間接設置在底座40上。閂鎖件42具有板狀本體421與卡勾部422,卡勾部422設置在板狀本體421之相對的第一端423與第二端424之間。閂鎖件42的第一端423固定在底座40或包覆件46上,第二端424則為自由端;例如,卡扣機構38利用固定元件50穿過閂鎖件42的鎖孔425與包覆件46的鎖孔462,以將第一端423固定在包覆件46。固定元件50可為鉚釘、螺釘或螺拴等元件。若要將閂鎖件42固定在底座40,可設計成第一端423焊接在底座40的表面401、或是第一端423插入表面401上的插槽(未繪製於圖中),皆可將第一端423穩固在底座40。卡勾部422利用板狀本體421的可彈性變形特性而能自由擺動。
致發件44以可滑動方式設置在底座40。致發件44包含有基部441、施壓部442、止抵部443以及肋部444。一般來說,施壓部442與止抵部443設置在基部441的兩位置相對處,意即施壓部442位於基部441之第一側441a,止抵部443位於基部441之第二側441b。第二側441b深入底座40內,第一側441a突出底座40供使用者推拉,以切換卡扣機構38的操作階段。施壓部442間隔於止抵部443,意即施壓部442和止抵部443並未連結在一起。肋部444屬於選擇性構件,設置在基部441上並連接施壓部442,用以強化致發件44的結構強度。舉例來說,沒有肋部444時,施壓部442可能因受壓而相對基部441彎曲變形;如設置肋部444,肋部444可提供支撐支點給施壓部442,防止其受壓變形。肋部444連接於施壓部442,故施壓部442、止抵部443、肋部444與包覆件46之間形成容置空間52,閂鎖件42在容置空間52裡有足夠空間供其彎曲變形。
包覆件46設置在底座40上以覆蓋閂鎖件42、致發件44與彈性元件48,提供防塵防壓的保護作用。包覆件46和閂鎖件42係利用鉚釘、螺釘或螺栓等鎖附元件54鎖附於底座40,例如鎖附元件54可穿過包覆件46的鎖孔463並鎖合於底座40的鎖孔402,然實際應用可不限於此。閂鎖件42在彈性變形過程中,卡勾部422會相應地伸出或移入包覆件46之破孔結構461。如第4圖所示,包覆件46具有內壁面465與外壁面466。卡勾部422伸出破孔結構461係表示卡勾部422自內壁面465穿過破孔結構461、而抵達或謂突出於外壁面466;卡勾部422移入破孔結構461係表示卡勾部422從外壁面466收入破孔結構461而復位至內壁面465的裡面,意即不再突出於外壁面466。於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中,閂鎖件42之第二端424係相對第一端423彎折,讓第二端424在卡勾部422伸出破孔結構461時仍往內凹折,而能斜向地止抵於止抵部443。卡勾部422包含相連接的斜導面422a以及止擋面422b。斜導面422a面向止抵部443,且止擋面422b面向施壓部442。彈性元件48設置在底座40與致發件44之間。彈性元件48之一端連接致發件44,例如套接於致發件44之肋部444的凸塊445,如第5圖至第10圖所示。彈性元件48之另一端可經由包覆件46間接連結於底座40,例如套接於包覆件46之凸塊464,如第6圖至第10圖所示;或者,底座40的表面401上可形成擋牆403,如第4圖所示之虛線立方塊,彈性元件48的另一端可抵靠在擋牆403、或是套接於擋牆403上凸塊(未繪製於圖中)。
第6圖所示之卡扣機構38係處於初始階段。第一狀態下的致發件44可利用彈性元件48的彈性恢復力驅動施壓部442維持在突出位置P3,施壓部442和大部分肋部444都位於底座40外,止抵部443抵壓閂鎖件42之第二端424,讓第二端424深入容置空間52內,且板狀本體421受壓縮而儲存彈性恢復力;此時,卡勾部422定位於釋鎖位置P1,意即卡勾部422沒有伸出破孔結構461、且位於容置空間52裡面。換句話說,初始階段時,第一電子單元34沿著第一方向D1裝入機殼32內,第二電子單元36沿著第二方向D2選擇性接近或進入機殼32。
若是先裝入第二電子單元36,如第7圖所示,第二電子單元36推擠施壓部442,致發件44切換到第二狀態,施壓部442從突出位置P3移到內縮位置P4,此時施壓部442仍位於底座40外、但大部分肋部444已移入底座40內,止抵部443往遠離閂鎖件42的方向移動。致發件44不再施加於閂鎖件42,止抵部443可能分離或輕觸於閂鎖件42之第二端424,板狀本體421釋放其彈性恢復力,卡勾部422自動伸出破孔結構461、位於容置空間52而停留在第一電子單元34的移動路徑上,意即從釋鎖位置P1復位至卡鎖位置P2;於此同時,卡扣機構38的容置空間52有足夠活動範圍可容納彈性變形後的閂鎖件42的第二端424。如第8圖所示,第一電子單元34裝入機殼32內,第一電子單元34可推擠卡勾部422之斜導面422a產生彈性變形,讓卡勾部422移入破孔結構461內,從卡鎖位置P2切換至釋鎖位置P1;釋鎖位置P1及卡鎖位置P2之定義可參照第6圖與第7圖之相關說明。待第一電子單元34放至定位,卡勾部422回彈而伸出破孔結構461,從釋鎖位置P1切換至卡鎖位置P2,卡勾部422之止擋面422b可插入第一電子單元34的對應插孔來達到限位目的。
若是先裝入第一電子單元34,如第9圖所示,致發件44處於第一狀態,卡勾部422收在破孔結構461內,第一電子單元34能任意插入或抽出於機殼32。第一電子單元34放至定位後,使用者可接著裝入第二電子單元36。如第10圖所示,致發件44切換為第二狀態,第二電子單元36裝入機殼32會推擠閂鎖件42從突出位置P3移到內縮位置P4,彈性元件48受壓縮並儲存彈性恢復力,止抵部443分離或輕觸閂鎖件42之第二端424,板狀本體421釋放彈性恢復力,將卡勾部422推出破孔結構461並插入第一電子單元34的對應插孔,一併限制兩電子單元相對於機殼32之移動。
如要拆除第一電子單元34與第二電子單元36,較佳實施方式係先將第二電子單元36抽出機殼32,彈性元件48釋放其彈性恢復力將閂鎖件42從內縮位置P4(如第7圖或第8圖所示位置)移到突出位置P3(如第6圖所示位置),止抵部443抵壓閂鎖件42的第二端424,第二端424移入容置空間52內而將卡勾部422從卡鎖位置P2(如第7圖所示位置)定位到釋鎖位置P1(如第6圖或第8圖所示位置),第一電子單元34便能自由拆離於機殼32。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卡扣機構允許兩個電子單元不分先後順序地分別沿著不同方向裝入機殼內,無論那個電子單元先裝入機殼,另一個電子單元仍可毫無窒礙地安裝到機殼裡。傳統卡扣機構必須先安裝特定的電子裝置,若沒有依照預定順序進行,兩個電子裝置會互相干擾而無法定位在基座裡。相較於先前技術,本創作的卡扣機構及其伺服器裝置不受限於特定安裝順序,使用者可視實際狀況任意選擇要先安裝哪一個電子單元,故能進一步改善伺服器裝置的使用便利性,並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10‧‧‧卡扣機構
12‧‧‧基座
121‧‧‧破孔
14‧‧‧卡勾件
141‧‧‧第一端
142‧‧‧第二端
16‧‧‧致動件
18‧‧‧第一電子裝置
20‧‧‧第二電子裝置
30‧‧‧伺服器裝置
32‧‧‧機殼
34‧‧‧第一電子單元
36‧‧‧第二電子單元
38‧‧‧卡扣機構
40‧‧‧底座
401‧‧‧表面
402‧‧‧鎖孔
403‧‧‧擋牆
42‧‧‧閂鎖件
421‧‧‧板狀本體
422‧‧‧卡勾部
422a‧‧‧斜導面
422b‧‧‧止擋面
423‧‧‧第一端
424‧‧‧第二端
425‧‧‧鎖孔
44‧‧‧致發件
441‧‧‧基部
441a‧‧‧第一側
441b‧‧‧第二側
442‧‧‧施壓部
443‧‧‧止抵部
444‧‧‧肋部
445‧‧‧凸塊
46‧‧‧包覆件
461‧‧‧破孔結構
462‧‧‧鎖孔
463‧‧‧鎖孔
464‧‧‧凸塊
465‧‧‧內壁面
466‧‧‧外壁面
48‧‧‧彈性元件
50‧‧‧固定元件
52‧‧‧容置空間
54‧‧‧鎖附元件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P1‧‧‧釋鎖位置
P2‧‧‧卡鎖位置
P3‧‧‧突出位置
P4‧‧‧內縮位置
第1圖為傳統卡扣機構之示意圖。 第2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伺服器裝置之元件爆炸圖。 第3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伺服器裝置之組立圖。 第4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卡扣機構之元件爆炸圖。 第5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卡扣機構之組立圖。 第6圖至第10圖分別為本創作實施例之卡扣機構在不同操作階段之示意圖。

Claims (22)

  1. 一種卡扣機構,其包含有: 一底座; 一閂鎖件,具有一卡勾部;以及 一致發件,以可滑動方式設置在該底座,該致發件處於一第一狀態時施壓該閂鎖件產生彈性變形以使該卡勾部收入該底座內,該致發件處於一第二狀態則移除施加在該閂鎖件的外力。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閂鎖件另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一端設置在該底座,該卡勾部位於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致發件包含有: 一基部; 一施壓部,設置在該基部上;以及 一止抵部,設置在該基部、且與該施壓部間隔一容置空間,該致發件處於該第一狀態使該施壓部移至一突出位置,該止抵部抵壓該閂鎖件之該第二端進入該容置空間使該卡勾部定位於一釋鎖位置,該致發件處於該第二狀態使該施壓部從該突出位置移到一內縮位置,該止抵部分離或輕觸該第二端,讓該卡勾部從該釋鎖位置復位至一卡鎖位置。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卡扣機構,另包含有: 一包覆件,設置在該底座上以覆蓋該閂鎖件與該致發件。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閂鎖件之該第一端係經由該包覆件設置在該底座。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包覆件具有一破孔結構,其係打通該包覆件之一內壁面與一外壁面,該卡勾部自該內壁面伸出該破孔結構抵達該外壁面以停留在一卡鎖位置,並且另從該外壁面移入該破孔結構而復位至該內壁面裡以停留在一釋鎖位置。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卡扣機構,另包含有: 一彈性元件,設置在該底座與該致發件之間,該彈性元件之一彈性恢復力係驅動該致發件從該內縮位置移往該突出位置。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彈性元件之一端連接該致發件,該彈性元件之另一端經由該包覆件連接該底座。
  9. 如請求項3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閂鎖件之該第二端係相對該第一端彎折以斜向止抵於該止抵部。
  10. 如請求項3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致發件另包含有一肋部,設置在該基部上,該肋部連接該施壓部並相鄰於該止抵部。
  11. 如請求項3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卡勾部包含有相連接的一斜導面以及一止擋面,該施壓部處於該內縮位置且該卡勾部處於該卡鎖位置時,該斜導面受壓會使該卡勾部從該卡鎖位置切換至該釋鎖位置。
  12. 一種具有卡扣機構的伺服器裝置,其包含有: 一機殼; 一第一電子單元,以可拆卸方式設置在該機殼內; 一第二電子單元,以可拆卸方式設置在該機殼裡相異於該第一電子單元之位置;以及 一卡扣機構,設置在該機殼內,該卡扣機構包含有: 一底座; 一閂鎖件,具有一卡勾部;以及 一致發件,以可滑動方式設置在該底座,該致發件處於一第一狀態時施壓該閂鎖件產生彈性變形以使該卡勾部收入該底座內,該致發件處於一第二狀態則移除施加在該閂鎖件的外力。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伺服器裝置,其中該閂鎖件另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一端設置在該底座,該卡勾部位於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伺服器裝置,其中該致發件包含有: 一基部; 一施壓部,設置在該基部上;以及 一止抵部,設置在該基部、且與該施壓部間隔一容置空間,該致發件處於該第一狀態使該施壓部移至一突出位置,該止抵部抵壓該閂鎖件之該第二端進入該容置空間使該卡勾部定位於一釋鎖位置,該致發件處於該第二狀態使該施壓部從該突出位置移到一內縮位置,該止抵部分離或輕觸該第二端,讓該卡勾部從該釋鎖位置復位至一卡鎖位置。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伺服器裝置,其中該卡扣機構另包含有一包覆件,設置在該底座上以覆蓋該閂鎖件與該致發件。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伺服器裝置,其中該閂鎖件之該第一端係經由該包覆件設置在該底座。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伺服器裝置,其中該包覆件具有一破孔結構,其係打通該包覆件之一內壁面與一外壁面,該卡勾部自該內壁面伸出該破孔結構抵達該外壁面以停留在該卡鎖位置,並且另從該外壁面移入該破孔結構而復位至該內壁面裡以停留在該釋鎖位置。
  18. 如請求項15所述之伺服器裝置,其中該卡扣機構另包含有一彈性元件,設置在該底座與該致發件之間,該彈性元件之一彈性恢復力係驅動該致發件從該內縮位置移往該突出位置。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伺服器裝置,其中該彈性元件之一端連接該致發件,該彈性元件之另一端經由該包覆件連接該底座。
  20. 如請求項14所述之伺服器裝置,其中該閂鎖件之該第二端係相對該第一端彎折以斜向止抵於該止抵部。
  21. 如請求項14所述之伺服器裝置,其中該致發件另包含有一肋部,設置在該基部上,該肋部連接該施壓部並相鄰於該止抵部。
  22. 如請求項14所述之伺服器裝置,其中該卡勾部包含有相連接的一斜導面以及一止擋面,該施壓部處於該內縮位置且該卡勾部處於該卡鎖位置時,該斜導面受壓會使該卡勾部從該卡鎖位置切換至該釋鎖位置。
TW107203226U 2018-03-13 2018-03-13 卡扣機構及其相關伺服器裝置 TWM564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3226U TWM564891U (zh) 2018-03-13 2018-03-13 卡扣機構及其相關伺服器裝置
CN201820439980.9U CN207909056U (zh) 2018-03-13 2018-03-29 卡扣机构及具有卡扣机构的服务器装置
US16/039,323 US10412850B1 (en) 2018-03-13 2018-07-18 Engaging mechanism and related server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3226U TWM564891U (zh) 2018-03-13 2018-03-13 卡扣機構及其相關伺服器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4891U true TWM564891U (zh) 2018-08-01

Family

ID=63559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3226U TWM564891U (zh) 2018-03-13 2018-03-13 卡扣機構及其相關伺服器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12850B1 (zh)
CN (1) CN207909056U (zh)
TW (1) TWM5648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1674B (zh) * 2019-11-27 2021-03-1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13198A1 (en) * 2020-12-11 2022-06-15 Hoffman Enclosures, Inc. Retainer for a manifol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8523B1 (en) * 1999-05-26 2001-03-2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ocessor retention apparatus
TWI604775B (zh) 2016-10-24 2017-11-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鎖附裝置以及具有把手鎖附裝置的電子系統機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1674B (zh) * 2019-11-27 2021-03-1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12850B1 (en) 2019-09-10
CN207909056U (zh) 2018-09-25
US20190289743A1 (en) 2019-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8553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witching assembly
CN111435261B (zh) 固定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设备
TWI643539B (zh) 具有免工具開啟裝置的主機殼
JP4179622B2 (ja) ラッチ装置
TWM384333U (en) Dock for connecting a notebook
TWM564891U (zh) 卡扣機構及其相關伺服器裝置
TW201346494A (zh) 電子裝置
US11466710B2 (en) Actuat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05751B (zh)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結構及鎖定模組
US20200120820A1 (en) Reciprocator-type quick-releasing mechanism
TWI509389B (zh) 擴充底座
US8259438B2 (en) Button locking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a button from being pressed dow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US8257851B2 (en) Battery cover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060426B2 (en) Securing mechanism
TWI422309B (zh) 機殼
US20090025434A1 (en) Buckling assembly and casing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CN110647217B (zh) 盖板及采用该盖板的机箱
US7322841B1 (en) Push-pull mechanism for remov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1055446B2 (en) Server
TWI439203B (zh) 手寫筆彈出機構
TWI528148B (zh) 具有電池脫落偵測功能之電子裝置
JP6848587B2 (ja) 挿抜装置、交換ユニット、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TWI407878B (zh) 電子裝置外殼體
US8431850B2 (en) Button structure
US8531830B2 (en) Notebook compu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