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4194U - 鍵盤 - Google Patents

鍵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4194U
TWM564194U TW107205382U TW107205382U TWM564194U TW M564194 U TWM564194 U TW M564194U TW 107205382 U TW107205382 U TW 107205382U TW 107205382 U TW107205382 U TW 107205382U TW M564194 U TWM564194 U TW M56419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bottom plate
block
circuit board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5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志豪
Original Assignee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5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4194U/zh
Publication of TWM564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4194U/zh

Link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揭露一種鍵盤,其包括一底板、一薄膜電路板以及至少一固定件。底板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斜面部分及至少二固定孔。斜面部分連接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固定孔設置於斜面部分。薄膜電路板包括第一區塊、第二區塊及至少一連接部。第一區塊位於第一部分,第二區塊位於第二部分,連接部位於斜面部分。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及二延伸部。第三固定部位於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之間,第三固定部覆蓋連接部。延伸部自第三固定部之相對二側延伸而成,該二延伸部分別穿過該二固定孔,並於底板之斜面部分分別形成一反折結構。

Description

鍵盤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鍵盤,特別關於一種鍵盤的固定結構。
就目前電腦的使用習慣而言,鍵盤為不可或缺的輸入設備之一。不論是電腦本身或是其周邊產品,皆朝著輕、薄、短、小的設計理念發展。而鍵盤亦從早期的大型架構,轉變為薄型鍵盤。薄型鍵盤的主要架構包括底板、薄膜式電路板及複數個按鍵。一般而言,底板具有平坦的表面,使薄膜式電路板可平整的設置於底板,且複數個按鍵位於相同的水平表面。
為增加使用者的操作體驗,亦有階梯狀的底板91,如圖1A所示,圖1A為習知具有階梯狀的底板91之鍵盤9的示意圖,圖1B為圖1A所示之底板91之背面視角的示意圖。具體而言,階梯狀的底板91包括不同高度的第一部分911及第二部分912,並可將特定的按鍵92,例如快捷鍵,設置於較高的第一部分911,而其他的按鍵92則設置於較低的第二部分912。藉由快捷鍵與其他多數的按鍵92位於不同的水平表面,以增加使用者的操作體驗。又,第一部分911之底部更具有額外的空間可設置散熱元件或電子元件等,可進一步提升鍵盤9的耐用性或功能性。
不論是位於第一部分911或第二部分912的按鍵92,其底部皆須設置薄膜電路板93,以傳遞觸發訊號。目前的作法是將薄膜電路板93分成多個區塊,以分別設置於第一部分911及第二部分912,並於第一部分911及第二部分912之間的斜面部分913設置連接部931(即配置走線),以連接不同區塊的薄膜電路板93。又,薄膜電路板93的連接部931因其本身的彈性而隆起或者無法服貼於底板91的斜面部分913,故目前會使用固定片94鉚合底板91。詳細而言,固定片94與底板91為不同硬度的金屬材質,且固定片94具有凸起的鉚合部941。又,於斜面部分913形成開孔914,並將凸起的鉚合部941穿過開孔914後,再以打凸鉚合的方式使鉚合部941與開孔914鉚合,如圖1B所示。藉此將固定片94固定於底板91,同時將連接部931貼合並固定於底板91的斜面部分913。
然而,習知的固定片94與底板91須為不同硬度的金屬件,且鉚合部941須有一定的厚度,始可達到鉚合的效果。另一方面,過厚的鉚合部941將會限縮第一部分911之底部可使用的空間,而有進一步改善之必要。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鍵盤,藉由新穎的固定件,以解決習知利用鉚合方式的固定件所具有之硬度及厚度限制的問題。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鍵盤,其包括一底板、一薄膜電路板以及至少一固定件。底板包括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一斜面部分及至少二固定孔。斜面部分連接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固定孔設置於斜面部分。薄膜電路板設置於底板,薄膜電路板包括一第一區塊、一第二區塊及至少一連接部。第一區塊位於第一部分,第二區塊位於第二部分。連接部位於斜面部分,連接第一區塊及第二區塊之電路。固定件包括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三固定部及二延伸部。第一固定部覆蓋部分第一區塊,第二固定部覆蓋部分第二區塊。第三固定部位於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之間,第三固定部覆蓋連接部。延伸部自第三固定部之相對二側延伸而成,該二延伸部分別穿過該二固定孔,並於底板之斜面部分分別形成一反折結構。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一部分的高度與第二部分的高度不相同。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底板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薄膜電路板設置於第一表面,反折結構位於第二表面。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反折結構的延伸方向平行於第三固定部。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二延伸部垂直於第三固定部,以穿過固定孔,且該二延伸部部分彎折,以分別形成反折結構。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底板更包括複數凹部,該些凹部位於斜面部分,並位於第二表面,該二固定孔分別位於該些凹部,且反折結構亦形成於該些凹部。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固定件為階梯狀結構。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薄膜電路板之連接部位於固定件及底板之間。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薄膜電路板之連接部位於該二固定孔之間。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二延伸部的厚度與第三固定部的厚度實質上相同。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固定件的整體厚度實質上相同。
承上所述,依據本創作之鍵盤,其具有階梯狀的底板,藉由固定件將薄膜電路板的連接部固定於底板的斜面部分。其中,底板具有至少二固定孔,且設置於斜面部分。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以分別對應底板之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斜面部分。延伸部自第三固定部之相對二側延伸而成,延伸部穿過固定孔後,於底板之斜面部分形成一反折結構,藉此將薄膜電路板的連接部固定並貼合於底板的斜面部分。藉由形成反折結構以固定連接部的方式,除了可降低固定件之材質硬度的限制(即不限制須與底板的硬度不相同),相較於習知鉚合的方式,更可增加底板之第一部分的底部所能使用的空間。
為能讓 貴審查委員能更瞭解本創作之技術內容,特舉較佳具體實施例說明如下。
圖2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鍵盤的示意圖,圖3A為圖2所示之一固定件尚未組裝於鍵盤的分解示意圖,圖3B為圖2所之鍵盤之背面視角的部分放大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2、圖3A及圖3B所示。本實施例之鍵盤1包括一底板10、一薄膜電路板20以及至少一固定件30。其中,底板10的主要結構包括一第一部分11、一第二部分12及一斜面部分13,斜面部分13連接第一部分11及第二部分12。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之底板10為階梯狀結構,其具有高度不相同的第一部分11及第二部分12,而第一部分11及第二部分12之間為斜面部分13。換言之,第一部分11的高度與第二部分12的高度不相同,第一部分11及第二部分12並藉由斜面部分13連接彼此。
在本實施例中,薄膜電路板20設置於底板10。為清楚說明,將本實施例之底板10的相對二表面分別稱為第一表面101及第二表面102,亦即,底板10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101及一第二表面102,而薄膜電路板20設置於第一表面101。又,薄膜電路板20依據其配置位置區分為一第一區塊21、一第二區塊22及至少一連接部23。其中,第一區塊21位於第一部分11,第二區塊22位於第二部分12,連接部23則位於斜面部分13。
進而言之,本實施例之鍵盤1亦包括複數按鍵40,一些按鍵40設置於底板10的第一部分11,一些按鍵40設置於第二部分12。例如,快捷鍵41設置於第一部分11,而一般按鍵42設置於第二部分12。薄膜電路板20的第一區塊21用以傳輸快捷鍵41的觸發訊息,第二區塊22則用以傳輸一般按鍵42的觸發訊息。第一區塊21及第二區塊22之間透過連接部23連接,換言之,於斜面部分13位置配置走線(連接部23),以藉由連接部23連接第一區塊21及第二區塊22之電路。又,本創作並不限制連接部23的數量,例如一個連接部23可對應單一快捷鍵41,或一個連接部23對應二至三個快捷鍵41,本創作並不限制。
又,底板10更包括至少二固定孔14,該些固定孔14設置於斜面部分13。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係於斜面部分13形成至少二個開孔(固定孔14),較佳的,所述二個固定孔14可位於連接部23的相對二側,以供固定件30穿設,並固定於底板10。換言之,薄膜電路板20之連接部23位於二個固定孔14之間。固定孔14可二個為一組,搭配一個固定件30進行固定,而固定孔14及固定件30的數量與連接部23的數量相互對應。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僅設置二個固定孔14。
圖4A為圖3A所示之組裝前之固定件的放大示意圖,圖4B為圖4A所示之固定件展開後的平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3A、圖3B、圖4A 及圖4B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固定件30包括一第一固定部31、一第二固定部32、一第三固定部33及二延伸部34。其中,本實施例之固定件30與底板10相同,皆為階梯狀結構,詳言之,固定件30的第一固定部31、第二固定部32及第三固定部33三者所構成之整體結構為階梯狀結構,並可依據各部分的配置位置、或用以固定的元件而區分為第一固定部31、第二固定部32、及第三固定部33,第一固定部31的高度與第二固定部32的高度不相同,第一固定部31及第二固定部32並藉由第三固定部33連接彼此。具體而言,固定件30設置於薄膜電路板20相對於底板10的表面,藉此,部分薄膜電路板20是夾設於底板10與固定件30之間。其中,第一固定部31對應於較高的第一部分11,以覆蓋部分第一區塊21;第二固定部32對應於較低的第二部分12,以覆蓋部分第二區塊22;而第三固定部33位於第一固定部31及第二固定部32之間,且第三固定部33對應於斜面部分13,以覆蓋並固定位於斜面部分13的連接部23。又,固定件30係藉由延伸部34達到固定的效果。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之固定件30的第一固定部31、第二固定部32及第三固定部33皆為板片狀,本實施例之延伸部34係自第三固定部33之相對二側延伸而成。進而言之,第三固定部33非連接於第一固定部31及第二固定部32的相對二側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34。於製程上,可先將板片狀的金屬件切割形成如圖4B所示之固定件30的展開後的平面示意圖,接著,沿著如圖4B所示之虛線彎折形成階梯狀結構的第一固定部31、第二固定部32及第三固定部33。而延伸部34原與第三固定部33相互平行,被彎折至與第三固定部33形成夾角,如圖4A所示。較佳的,延伸部34可彎折至垂直於第三固定部33,以便於穿過固定孔14。
圖5A為圖3A所示之固定件進行固定程序時的示意圖,圖5B為圖3A所示之固定件固定於底板上的示意圖,其中,圖5A及圖5B為底板10之第二表面102的視角。請先參考圖3A及圖5A所示,進行固定薄膜電路板20之連接部23的程序時,先將二個延伸部34分別穿過連接部23二側的二個固定孔14,接著,如圖5B所示,於底板10的第二表面102(背側)再次彎折延伸部34,並使延伸部34部分彎折以形成反折結構34a。又,反折結構34a的延伸方向平行於第三固定部33,亦平行於底板10的斜面部分13。又,由於固定孔14位於斜面部分13,故反折結構34a亦位於斜面部分13處的第二表面102(背側)。也就是說,本實施例之固定件30覆蓋並固定於底板10,其中二個延伸部34分別穿過連接部23二側的二個固定孔14,並於底板10之斜面部分13形成反折結構34a,藉此將薄膜電路板20的連接部23固定於底板10,並使連接部23貼合於底板10的斜面部分13之第一表面101。換言之,薄膜電路板20之連接部23位於固定件14及底板10之間,如圖3A所示。
承上所述,藉由形成反折結構34a以固定連接部23的方式,其固定效果主要是由延伸部34的長度所達成,即須足以彎折形成反折結構34a。於切割金屬件時,即可控制延伸部34的長度,相較於鉚合的方式,更有利於固定件30的製程。具體而言,習知具有鉚合部941的固定片94(請參考圖1A及圖1B所示),其固定效果是由鉚合部941的厚度所達成,亦即,須有一定的厚度始能達到鉚合固定的效果。同時,固定片94(金屬件)亦必須具有一定的體積,始能沖壓形成具有足夠厚度的鉚合部941。本實施例藉由形成反折結構34a以固定連接部23的方式,則無須考量厚度問題,故可如前述以切割金屬件,再彎折形成延伸部34的製程製備固定件30。
又,先切割金屬件,再彎折形成延伸部34的設計,使固定件30的整體厚度實質上相同,亦即,第一固定部31、第二固定部32、第三固定部33及延伸部34的厚度皆實質上相同。而二側延伸部34的厚度與第三固定部33的厚度實質上相同,相較於習知技術,更可增加第一部分11之底部可使用的空間,以增設散熱元件或其他電子元件,進一步提升鍵盤1的耐用性或功能性。如圖3B、圖5A及圖5B所示,較佳的,本實施例之底板10更具有複數凹部15,其位於斜面部分13,並位於第二表面102。又,固定孔14位於凹部15,且反折結構34a亦形成於凹部15內,進一步增加第一部分11之底部可使用的空間,以達到前述之功能。
需說明的是,本創作不特別限制延伸部34的長度,僅須足以彎折形成反折結構34a,以及形成反折結構34a後,不干涉到另一側的延伸部34或其他元件即可。另外,本創作亦不限制延伸部34的彎折方向,圖5B所示者為二側的延伸部34向內彎折,亦即往靠近另一延伸部34的方向彎折。在其他實施例中,二側的延伸部34亦可向外彎折(即往遠離另一延伸部34的方向彎折),或其一向內彎折,另一向外彎折。換言之,本創作不限制反折結構34a的延伸方向,僅需與第三固定部33相互平行,即可達到將連接部23固定於底板10的效果。
綜上所述,依據本創作之鍵盤,其具有階梯狀的底板,藉由固定件將薄膜電路板的連接部固定於底板的斜面部分。其中,底板具有至少二固定孔,且設置於斜面部分。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以分別對應底板之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斜面部分。延伸部自第三固定部之相對二側延伸而成,延伸部穿過固定孔後,於底板之斜面部分形成一反折結構,藉此將薄膜電路板的連接部固定並貼合於底板的斜面部分。藉由形成反折結構以固定連接部的方式,除了可降低固定件之材質硬度的限制(即不限制須與底板的硬度不相同),相較於習知鉚合的方式,更可增加底板之第一部分的底部所能使用的空間。
需注意的是,上述僅為實施例,而非限制於實施例。譬如 此不脫離本創作基本架構者,皆應為本專利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而應以專利申請範圍為準。
1‧‧‧鍵盤
10‧‧‧底板
101‧‧‧第一表面
102‧‧‧第二表面
11‧‧‧第一部分
12‧‧‧第二部分
13‧‧‧斜面部分
14‧‧‧固定孔
15‧‧‧凹部
20‧‧‧薄膜電路板
21‧‧‧第一區塊
22‧‧‧第二區塊
23‧‧‧連接部
30‧‧‧固定件
31‧‧‧第一固定部
32‧‧‧第二固定部
33‧‧‧第三固定部
34‧‧‧延伸部
34a‧‧‧反折結構
40‧‧‧按鍵
41‧‧‧快捷鍵
42‧‧‧一般按鍵
9‧‧‧鍵盤
91‧‧‧底板
911‧‧‧第一部分
912‧‧‧第二部分
913‧‧‧斜面部分
914‧‧‧開孔
92‧‧‧按鍵
93‧‧‧薄膜電路板
931‧‧‧連接部
94‧‧‧固定片
941‧‧‧鉚合部
圖1A為習知具有階梯狀底板之鍵盤的示意圖。 圖1B為圖1A所示之底板之背面視角的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鍵盤的示意圖。 圖3A為圖2所示之一固定件尚未組裝於鍵盤的分解示意圖。 圖3B為圖2所示之鍵盤之背面視角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4A為圖3A所示之組裝前之固定件的放大示意圖。 圖4B為圖4A所示之固定件展開後的平面示意圖。 圖5A為圖3A所示之固定件進行固定程序時的示意圖。 圖5B為圖3A所示之固定件固定於底板上的示意圖。

Claims (11)

  1. 一種鍵盤,包括: 一底板,包括: 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 一斜面部分,連接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及 至少二固定孔,設置於該斜面部分; 一薄膜電路板,設置於該底板,該薄膜電路板包括: 一第一區塊,位於該第一部分; 一第二區塊,位於該第二部分;及 至少一連接部,位於該斜面部分,連接該第一區塊及該第二區塊之電路;以及 至少一固定件,包括: 一第一固定部,覆蓋部分該第一區塊; 一第二固定部,覆蓋部分該第二區塊; 一第三固定部,位於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之間,該第三固定部覆蓋該連接部;及 二延伸部,自該第三固定部之相對二側延伸而成,該二延伸部分別穿過該二固定孔,並於該底板之該斜面部分分別形成一反折結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部分的高度與該第二部分的高度不相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底板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薄膜電路板設置於該第一表面,該反折結構位於該第二表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反折結構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該第三固定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二延伸部垂直於該第三固定部,以穿過該固定孔,且該二延伸部部分彎折,以分別形成該反折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底板更包括複數凹部,該些凹部位於該斜面部分,並位於該第二表面,該二固定孔分別位於該些凹部,且該反折結構亦形成於該些凹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固定件為階梯狀結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薄膜電路板之該連接部位於該固定件及該底板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薄膜電路板之該連接部位於該二固定孔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二延伸部的厚度與該第三固定部的厚度實質上相同。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固定件的整體厚度實質上相同。
TW107205382U 2018-04-25 2018-04-25 鍵盤 TWM564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5382U TWM564194U (zh) 2018-04-25 2018-04-25 鍵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5382U TWM564194U (zh) 2018-04-25 2018-04-25 鍵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4194U true TWM564194U (zh) 2018-07-21

Family

ID=63642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5382U TWM564194U (zh) 2018-04-25 2018-04-25 鍵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41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5585B (zh) * 2018-10-04 2019-07-1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5585B (zh) * 2018-10-04 2019-07-1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
TWI665697B (zh) * 2018-10-04 2019-07-1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
US10650986B2 (en) 2018-10-04 2020-05-12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Keyboar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19291B2 (en) Touch pad device for portable computer
TWI557535B (zh) 電子裝置
USD1016803S1 (en) Notebook computer
TWI665697B (zh) 鍵盤
CN101763148A (zh) 电子设备和制造电子设备的方法
JP2011128986A (ja) 電子機器
JP2009294944A (ja) 電子機器
TWM564194U (zh) 鍵盤
TW202009660A (zh) 電子裝置及其觸控板
TW201502865A (zh) 鍵盤
US20130057782A1 (en) Television receiver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TW201300993A (zh) 電子裝置
TWI599130B (zh) 轉接模組及電子裝置
TW201635094A (zh) 發光鍵盤裝置
JP2015141868A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764151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00285283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shell cover
TW201303941A (zh) 鍵盤模組
US20180232015A1 (en) Chassis structure
JP3224448U (ja) 表示装置
JP2019040560A (ja) キーボードカバー
US20170131742A1 (en) Key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M557960U (zh) 支撐模組
CN208061151U (zh) 键盘
TWM548879U (zh) 按鍵裝置及具有該按鍵裝置的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