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2430U - 控制輸入系統 - Google Patents

控制輸入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2430U
TWM562430U TW107200205U TW107200205U TWM562430U TW M562430 U TWM562430 U TW M562430U TW 107200205 U TW107200205 U TW 107200205U TW 107200205 U TW107200205 U TW 107200205U TW M562430 U TWM562430 U TW M56243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omputer
control device
input system
dri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0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ei-Hsi Lin
Original Assignee
Thermalta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rmalta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ermalta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7200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2430U/zh
Priority to US15/996,598 priority patent/US20190212911A1/en
Publication of TWM562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2430U/zh
Priority to CN201811310763.0A priority patent/CN110007749A/zh
Priority to CN201811343595.5A priority patent/CN11000784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3Interaction with page-structured environments, e.g. book metaph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11Configuring for operating with peripheral devices; Loading of device dr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揭露一種控制輸入系統,包含控制裝置、電腦及電腦周邊裝置,控制裝置搭載應用程式,電腦連接控制裝置且搭載驅動程式,電腦周邊裝置連接電腦且受驅動程式所驅動,應用程式根據該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的觸控輸入或動作感測而讓控制裝置產生對應的操作訊號,驅動程式根據預儲存資料而讓電腦將操作訊號轉換為對應的控制訊號,電腦周邊裝置接收控制訊號以進行對應動作。據此,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可利用對控制裝置的觸控輸入或動作感測來控制電腦周邊裝置進行對應動作。

Description

控制輸入系統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控制輸入系統,尤其關於一種利用對控制裝置的觸控輸入或動作感測來控制電腦周邊裝置進行對應動作的控制輸入系統。
電腦周邊裝置包括鍵盤、滑鼠、搖桿、風扇及音訊裝置(例如耳機、喇叭)等。電腦周邊裝置連接於電腦的輸入/輸出單元以接收來自電腦的控制訊號或產生輸出訊號至電腦。
舉例來說,發光鍵盤可透過USB的連接而成為電腦的輸出/輸入裝置,並接受該電腦搭載之驅動程式所驅動。例如,藉由使用者將控制訊號輸入至發光鍵盤,發光鍵盤的發光動作可以被控制。再例如,當使用者對發光鍵盤進行特定動作(例如依序敲擊發光鍵盤的「W」、「A」、「S」、「D」按鍵)時,發光鍵盤產生對應於該特定動作的一組輸出訊號並經由輸入/輸出單元傳輸至電腦。
現有之電腦及電腦周邊裝置搭配的使用方式有其限制之處。例如,每次對於鍵盤、滑鼠或搖桿之實體按鍵或按鈕的敲擊或按壓都只能對應產生一個字母、符號或指令,故無法讓使用者僅透過一次敲擊或按壓即產生多個字母、符號或一個指令集。再例如,由於鍵盤、滑鼠及搖桿的實體按鍵或按鈕位置固定,縱使於執行某些電腦軟體(例如遊戲)時,鍵盤、滑鼠或搖桿的一些實體按鍵或按鈕在整個遊戲過程都是無用的(亦即,敲擊或按壓該些實體按鍵或按鈕後,不會對應產生任何遊戲操作指令),卻無法讓使用者自定義按鍵或按鈕位置(例如,將該些實體按鍵或按鈕移動位置或移除),因此導致造成使用者輸入操作的不便利。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或其他問題,本創作之其中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控制輸入系統,其係具有連接電腦的控制裝置,以透過使用者對控制裝置的觸控輸入或動作感測來達到對電腦或電腦周邊裝置的控制。
為達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控制輸入系統,包含控制裝置、電腦及電腦周邊裝置。控制裝置搭載應用程式。電腦連接於控制裝置且搭載驅動程式。電腦周邊裝置連接於電腦且受驅動程式所驅動。應用程式係用於根據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的觸控輸入或動作感測而讓控制裝置產生對應的操作訊號。驅動程式係用於根據預儲存資料而讓電腦將操作訊號轉換為對應的控制訊號。電腦周邊裝置接收控制訊號以進行對應動作。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電腦周邊裝置根據控制訊號而進行對應的輸入動作,並且,藉由輸入動作所產生的一或多個輸出訊號傳送至電腦的輸入/輸出單元。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驅動程式根據預儲存資料而讓電腦將一個操作訊號轉換為對應的多個控制訊號,多個控制訊號係依序被執行。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電腦具有設定介面,設定介面用於設定驅動程式的預儲存資料。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於執行應用程式時,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顯示多個虛擬按鍵,該些虛擬按鍵在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的座標位置係可調整的。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該些虛擬按鍵在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的座標位置的調整是透過使用者拖曳該些虛擬按鍵的方式。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顯示的虛擬按鍵數量少於電腦周邊裝置的實體按鍵數量。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電腦周邊裝置的數量為多個,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顯示的虛擬按鍵數量多於電腦周邊裝置的實體按鍵數量。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電腦周邊裝置的數量為多個,驅動程式根據預儲存資料而讓電腦將一個操作訊號轉換為對應的多個控制訊號並分別傳送至不同的電腦周邊裝置。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該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具有功能選擇介面,功能選擇介面顯示多個虛擬按鍵,多個虛擬按鍵分別連結至不同頁面以實現不同類型的控制功能。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電腦執行電腦軟體時,若電腦軟體發生特定事件,則電腦可產生回饋指令,回饋指令可透過驅動程式回傳至控制裝置。
為達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控制輸入系統,包含控制裝置及電腦。控制裝置搭載應用程式。電腦連接於控制裝置。電腦包括搭載驅動程式且受驅動程式所驅動的輸入裝置。應用程式係用於根據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的觸控輸入或動作感測而讓控制裝置產生對應的操作訊號。驅動程式係用於根據預儲存資料而讓電腦將操作訊號轉換為對應的控制訊號。輸入裝置接收控制訊號以進行對應的輸入動作。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電腦更包括主機裝置,主機裝置連接輸入裝置,主機裝置接收藉由輸入裝置之輸入動作所產生的輸出訊號。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驅動程式根據預儲存資料而讓電腦將一個操作訊號轉換為對應的多個控制訊號,多個控制訊號係依序被執行。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主機裝置具有設定介面,設定介面用於設定驅動程式的預儲存資料。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於執行應用程式時,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顯示多個虛擬按鍵,多個虛擬按鍵在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的座標位置係可調整的。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虛擬按鍵在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的座標位置的調整是透過使用者拖曳虛擬按鍵的方式。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顯示的虛擬按鍵數量少於輸入裝置的實體按鍵數量。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具有功能選擇介面,功能選擇介面顯示多個虛擬按鍵,多個虛擬按鍵分別連結至不同頁面以實現不同類型的控制功能。
於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一實施例中,主機裝置執行電腦軟體時,若電腦軟體發生特定事件,則主機裝置可產生回饋指令,回饋指令可透過驅動程式回傳至控制裝置。
藉此,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可利用對控制裝置的觸控輸入或動作感測來控制電腦周邊裝置或電腦的輸入裝置進行對應動作。
為充分瞭解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請參照圖1。圖1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的系統方塊圖。控制輸入系統100包括控制裝置110、電腦120及電腦周邊裝置130。控制裝置110搭載應用程式111。電腦120連接於控制裝置110且搭載驅動程式121。電腦周邊裝置130連接於電腦120且受驅動程式121所驅動。
應用程式111運作於控制裝置110。應用程式111根據控制裝置110之使用者介面112的觸控輸入或動作感測(例如,透過重力感測器),而讓控制裝置110產生對應的操作訊號OP。驅動程式121運作於電腦120。驅動程式121根據預儲存資料而讓電腦120將操作訊號OP轉換為對應的控制訊號CL。電腦周邊裝置130接收控制訊號CL以進行對應動作。
請參照圖2及圖3。圖2係運作於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的控制裝置的應用程式的一操作介面的示意圖。圖3係根據圖2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中各構件通訊的示意次序圖。
控制裝置110之螢幕的使用者介面112的一部分觸控區域具有顯示「風扇紅色」的虛擬按鍵VB11。當使用者按壓虛擬按鍵VB11時,應用程式111根據控制裝置110之使用者介面112的觸控輸入(即該按壓動作),而讓控制裝置120產生對應的操作訊號OP。驅動程式121根據預儲存資料而讓電腦120將操作訊號OP轉換為對應的控制訊號CL。電腦周邊裝置130(風扇)接收控制訊號CL以進行對應動作(發出紅色光線)。
於圖2及圖3的實施例中,控制裝置110為手機或平板、電腦120為桌上型電腦、電腦周邊裝置130為風扇。風扇安裝於個人電腦的機殼內部或外部。控制裝置110之螢幕的使用者介面112只顯示一個虛擬按鍵VB11。然而,本創作並不限於此。
舉例來說,控制裝置110可為手機或平板以外、可搭載應用程式的其他控制裝置。電腦120可為筆記型電腦或其他可執行驅動程式的電腦設備。電腦周邊裝置130可包括鍵盤、滑鼠、搖桿或音訊裝置(例如耳機、喇叭)等。此外,該電腦120及該電腦周邊裝置130可以實現為多個獨立設備,也可以實現為同一個設備。例如,當該電腦120為筆記型電腦而該電腦周邊裝置130包括鍵盤及觸控板時,鍵盤及觸控板可為另外的二個獨立設備並透過有線/無線連接於筆記型電腦(因此共實現為三個獨立設備),或者,鍵盤及觸控板可設置於筆記型電腦以實現為同一個設備。
舉例來說,控制裝置110之螢幕的使用者介面112可顯示多個虛擬按鍵。例如,多個虛擬按鍵可分別顯示「鍵盤紅色」、「鍵盤黃色」、「鍵盤綠色」等。當使用者按壓其中一個虛擬按鍵時,藉由如圖3所示的各構件的通訊次序,發光鍵盤發出特定顏色的光線。
舉例來說,電腦周邊裝置130的數量可為多個。例如,電腦周邊裝置130可包括發光鍵盤、風扇及音訊裝置。當使用者按壓其中一個虛擬按鍵時,發光鍵盤及風扇各自發出特定顏色的光線且音訊裝置撥放特定音效。
本實施例之虛擬按鍵的數量(雖以一個為例,但不以此為限制)、位置及按壓該些虛擬按鍵後將產生的結果都以資料方式預儲存在驅動程式121中。因此,當使用者按壓該些虛擬按鍵時,驅動程式121能夠及時產生對應的控制訊號CL至電腦周邊裝置130。驅動程式121中的預儲存資料(例如虛擬按鍵的數量、位置及按壓該些虛擬按鍵後將產生的結果)可以設定為固定不可修改,亦可以設定為可由使用者自由調整或定義,於本文後續之實施例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請參照圖4至圖6。圖4係運作於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的控制裝置的應用程式的另一操作介面的示意圖。圖5係根據圖4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中各構件通訊的示意次序圖。圖6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的控制裝置的觸控區域在使用者介面的座標位置被調整的示意圖。
控制裝置110之螢幕的使用者介面112的觸控區域具有顯示「↑」、「↓」、「←」、「→」、「X」、「Y」、「A」、「B」等八個虛擬按鍵VB21~VB28。當使用者其中一個虛擬按鍵時,應用程式111根據控制裝置110之使用者介面112的觸控輸入(即該按壓動作),而讓控制裝置110產生對應的操作訊號OP。驅動程式121根據預儲存資料而讓電腦120將操作訊號OP轉換為對應的控制訊號CL。電腦周邊裝置130(搖桿)接收控制訊號CL以進行對應動作(產生對應的一個輸出訊號)。藉由輸入動作所產生的一個輸出訊號OS傳送至電腦120的輸入/輸出單元。
使用者介面112顯示的虛擬按鍵數量設計成與電腦周邊裝置130(搖桿)的實體按鍵數量完全相同。因此,控制裝置110可以取代電腦周邊裝置130(搖桿),亦即,使用者可直接對控制裝置110進行觸控輸入,不必再透過電腦周邊裝置130(搖桿)進行輸入。
使用者介面112顯示的每個虛擬按鍵的位置可以是可調整的。例如,如圖6所示,透過拖曳的方式,其中一個虛擬按鍵VB21在控制裝置110之使用者介面112的座標位置被調整。本實施例使用可調整位置的虛擬按鍵來取代不可調整按鍵位置之電腦周邊裝置130(搖桿)的實體按鍵,因此,本實施例具有使用彈性高、使用者操作更便利等功效。
於圖4至圖6的實施例中,控制裝置110為手機或平板、電腦120為桌上型電腦、電腦周邊裝置130為搖桿。控制裝置110之螢幕的使用者介面112顯示可調整位置的八個虛擬按鍵VB21~VB28。然而,本創作並不限於此。
舉例來說,控制裝置110可為手機或平板以外、可搭載應用程式的其他控制裝置。電腦120可為筆記型電腦或其他可執行驅動程式的電腦設備。電腦周邊裝置130可包括鍵盤、滑鼠、風扇或音訊裝置(例如耳機、喇叭)等。此外,該電腦120及該電腦周邊裝置130可以實現為多個獨立設備,也可以實現為同一個設備。例如,當該電腦120為筆記型電腦而該電腦周邊裝置130包括鍵盤及觸控板時,鍵盤及觸控板可為另外的二個獨立設備並透過有線/無線連接於筆記型電腦(因此共實現為三個獨立設備),或者,鍵盤及觸控板可設置於筆記型電腦以實現為同一個設備。
舉例來說,使用者介面112顯示的虛擬按鍵數量可少於電腦周邊裝置130的實體按鍵數量。例如,若於電腦軟體(例如遊戲) 執行於電腦120的過程中,除了鍵盤上的「W」、「A」、「S」、「D」等四個實體按鍵外,其他實體按鍵都是無用的(亦即,敲擊其他實體按鍵都不會對應產生任何遊戲操作指令),則使用者介面112可僅顯示四個虛擬按鍵以分別取代鍵盤上的「W」、「A」、「S」、「D」等四個實體按鍵。
舉例來說,當電腦周邊裝置130為多個時,使用者介面112顯示的虛擬按鍵數量可多於其中一或多個電腦周邊裝置130的實體按鍵數量。例如,使用者介面112可顯示八個虛擬按鍵,其中四個虛擬按鍵分別取代鍵盤上的「W」、「A」、「S」、「D」等四個實體按鍵,另外四個虛擬按鍵分別取代滑鼠的左鍵、中鍵(滑動卷軸)、右鍵、指標移動功能。於此例子中,控制裝置110之虛擬按鍵的數量(八個)較滑鼠之實體按鍵的數量(三個)多。
舉例來說,可透過拖曳以外的其他方式來調整虛擬按鍵VB 21~VB28在控制裝置110之使用者介面112的座標位置。例如,可以藉由鍵盤之按鍵輸入直接修改驅動程式121中的預儲存資料所記載該些虛擬按鍵VB21~VB28的座標位置。然而,拖曳以外的其他方式可能是對使用者比較不友善的。
同樣地,本實施例之虛擬按鍵的數量(八個)、位置及按壓該些虛擬按鍵後將產生的結果都以資料方式預儲存在驅動程式121中。因此,當使用者按壓該些虛擬按鍵時,驅動程式121能夠及時產生對應的控制訊號CL至電腦周邊裝置130。驅動程式121中的預儲存資料(例如虛擬按鍵的數量、位置及按壓該些虛擬按鍵後將產生的結果)可以設定為固定不可修改,亦可以設定為可由使用者自由調整或定義,於本文後續之實施例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請參照圖7至圖9。圖7係運作於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的控制裝置的應用程式的再一操作介面的示意圖。圖8係根據圖7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中各構件通訊的示意次序圖。圖9係驅動程式運作於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的電腦的示意圖。
控制裝置110之螢幕的使用者介面112的一部分觸控區域具有顯示「攻擊」的虛擬按鍵VB31。當使用者按壓虛擬按鍵VB31時,應用程式111根據控制裝置110之使用者介面112的觸控輸入(即該按壓動作),而讓控制裝置110產生對應的操作訊號OP。驅動程式121根據預儲存資料而讓電腦120將操作訊號OP轉換為對應的多個控制訊號CL1~CL6。電腦周邊裝置130(搖桿)接收控制訊號CL1~CL6以進行對應動作(產生對應的一組輸出訊號)。藉由輸入動作所產生的一組輸出訊號OS1~OS6分別傳送至電腦120的輸入/輸出單元。然而,本創作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輸出訊號的數量可多於或少於六個。舉例來說,控制訊號CL1~CL6可同步地傳送至電腦周邊裝置130或控制訊號CL1~CL6可合成一個控制訊號。
本實施例之虛擬按鍵的數量及按壓該些虛擬按鍵後將產生的結果是可由使用者自由調整或定義的。電腦120之驅動程式121的預儲存資料的設定介面122如圖9所示。圖9的圖面右側具有說明欄DC。每個說明欄DC可以紀錄其中一個虛擬按鍵所對應的一個或一組動作。圖9的圖面左側具有多個功能按鍵FB1~FB8。功能按鍵FB1~FB8可用於被點擊時,實現將說明欄DC的設定內容儲存、清除、複製、輸出、將其他虛擬按鈕的說明欄DC輸入、增加或減少虛擬按鍵數量、修改虛擬按鍵的顯示名稱、設定延遲時間等功能。
本實施例之虛擬按鍵「攻擊」係用於模擬電腦周邊裝置130(搖桿)的一組動作。參照說明欄DC,該組動作可分解成六個指令。第一個指令為同時按下實體按鍵「a」及「↓」並延遲50毫秒。第二個指令為同時按下實體按鍵「a」及「↑」並延遲350毫秒。第三個指令為同時按下實體按鍵「b」及「↓」並延遲50毫秒。第四個指令為同時按下實體按鍵「b」及「↑」並延遲150毫秒。第五個指令為同時按下實體按鍵「c」及「↓」並延遲50毫秒。第六個指令為同時按下實體按鍵「c」及「↑」並延遲0毫秒。第一個指令至第六個指令可被依序執行。
本實施例透過使用者對控制裝置110之虛擬按鍵「攻擊」的一次按壓,即可產生一組動作。相較於使用者手動按壓電腦周邊裝置時每次按壓只能產生一個動作,且持續按壓的時間(即延遲時間)可能不準確,本實施例可以輕鬆滿足更複雜、更精準的操作需求。
於圖7至圖9的實施例中,控制裝置110為手機或平板、電腦120為桌上型電腦、電腦周邊裝置130為搖桿。控制裝置110之螢幕的使用者介面112顯示一個虛擬按鍵VB31。然而,本創作並不限於此。
舉例來說,控制裝置110可為手機或平板以外、可搭載應用程式的其他控制裝置。電腦120可為筆記型電腦或其他可執行驅動程式的電腦設備。電腦周邊裝置130可包括鍵盤、滑鼠、風扇或音訊裝置(例如耳機、喇叭)等。此外,該電腦120及該電腦周邊裝置130可以實現為多個獨立設備,也可以實現為同一個設備。例如,當該電腦120為筆記型電腦而該電腦周邊裝置130包括鍵盤及觸控板時,鍵盤及觸控板可為另外的二個獨立設備並透過有線/無線連接於筆記型電腦(因此共實現為三個獨立設備),或者,鍵盤及觸控板可設置於筆記型電腦以實現為同一個設備。
舉例來說,控制裝置110之螢幕的使用者介面112可顯示多個虛擬按鍵。例如,多個虛擬按鍵可分別顯示「RPG-攻擊」、「RPG-防禦」等。每個虛擬按鍵對應產生的一組輸出訊號可以不同。當使用者按壓其中一個虛擬按鍵時,藉由如圖8所示的各構件的通訊次序,被按壓的虛擬按鍵可產生其對應的一組輸出訊號。
舉例來說,使用者介面112顯示的虛擬按鍵數量可設計成與電腦周邊裝置130的實體按鍵數量相同或不同。電腦周邊裝置130的數量可為多個。使用者介面112顯示的每個虛擬按鍵的位置可以是可調整的或不可調整的。可透過拖曳以外的其他方式來調整虛擬按鍵VB31在控制裝置110之使用者介面112的座標位置。
請參照圖10。圖10係運作於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的控制裝置的應用程式的功能選擇介面的示意圖。
控制裝置110的應用程式111可具有功能選擇介面。功能選擇介面具有虛擬按鍵VB41~43以對應連結至不同功能選擇。例如,按鍵名稱為「燈光」的虛擬按鍵VB41可對應連結於圖2的操作介面,按鍵名稱為「虛擬控制器」的虛擬按鍵VB42可對應連結於圖4的操作介面,按鍵名稱為「巨集」的虛擬按鍵VB43可對應連結於圖7的操作介面。當使用者按壓虛擬按鍵VB41~43時,可切換至不同的操作介面,以分別實現燈光控制功能、虛擬控制器(每次敲擊或按壓對應一個動作)功能及巨集(每次敲擊或按壓對應一組動作)功能。
於圖10的實施例中,功能選擇介面三個虛擬按鍵VB41~VB43以分別實現不同功能。然而,本創作並不限於此。舉例來說,功能選擇介面可具有更少或更多虛擬按鍵數量。功能選擇介面的虛擬按鍵可對應連結至本創作其他可能實施例,以實現各種不同的對一或多電腦周邊裝置之動作的控制。
此外,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可具有一提醒功能。具體來說,於該電腦120執行電腦軟體(例如遊戲)時,若電腦軟體發生特定事件(例如遊戲角色死亡或撞車),則電腦120可產生回饋指令。回饋指令可透過驅動程式121回傳至控制裝置110。於接收回饋指令時,控制裝置110可透過產生震動或透過其他方式提醒使用者該特定事件發生。
請參照圖11至圖13。圖11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的系統方塊圖。圖12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中各構件通訊的一示意次序圖。圖13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中各構件通訊的另一示意次序圖。
控制輸入系統200包括控制裝置210及電腦220。控制裝置210搭載應用程式211。電腦220包括輸入裝置221、主機裝置222及驅動程式223。輸入裝置221搭載驅動程式223且受驅動程式223所驅動。
應用程式211運作於控制裝置210。應用程式211根據控制裝置210之使用者介面的觸控輸入或動作感測(例如,透過重力感測器),而讓控制裝置210產生對應的操作訊號OP。驅動程式223運作於電腦220。驅動程式223根據預儲存資料而讓電腦220將操作訊號OP轉換為對應的控制訊號CL。輸入裝置221接收控制訊號CL以進行對應輸入動作。主機裝置222接收藉由輸入裝置221之輸入動作所產生的輸出訊號OS。
控制輸入系統200與控制輸入系統100的主要差異在於,驅動程式223被直接搭載在輸入裝置221中。主機裝置222可不搭載驅動程式223。因此,藉由圖5與圖12的比較,以及圖8與圖13的比較,可發現控制輸入系統200與控制輸入系統100各構件通訊的方式略有不同。
舉例來說,控制裝置210可為手機、平板或可搭載應用程式的其他控制裝置。輸入裝置221可包括能夠自搭載驅動程式223的鍵盤、滑鼠及搖桿等。主機裝置222可為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其他電腦設備。輸入裝置221與主機裝置222之間可透過有線/無線連接。
控制輸入系統200與控制輸入系統100中相同名稱的構件、細部構件及訊號等大致具有相同的作用及功能。控制輸入系統200可能的變化例也大致與控制輸入系統100的前述可能的變化例相同。因此,於此不再贅述控制輸入系統200的細節。
雖然上述圖1至圖13各實施例皆以使用者觸控該控制裝置110作為示例,然而,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的輸入方式不以觸控輸入為限。舉例來說,當該控制裝置110具有重力感測器時,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可設計成利用動作感測來產生操作訊號,亦即,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可設計成利用動作感測來控制電腦周邊裝置進行對應動作。
舉例來說,當使用者將該控制裝置110往某一角度傾斜或持該控制裝置110進行特定動作時,該控制裝置110內的重力感測器可根據重力感測結果產生操作訊號OP。根據重力感測結果所產生之操作訊號OP在系統中的作用可以類似於根據觸控輸入判斷結果所產生之操作訊號OP在系統中的作用。亦即,根據重力感測結果所產生之操作訊號OP同樣可能可以具有「對應產生多個控制訊號」、「對應產生多個輸出訊號」、「上述對應關係可以在設定介面中被設定」等在系統中的作用。
綜上所述,本創作控制輸入系統可利用對控制裝置的觸控輸入或動作感測來控制電腦周邊裝置或電腦的輸入裝置進行對應動作。
本創作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的是,該等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創作,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創作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該等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創作之範疇內。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控制輸入系統
110‧‧‧控制裝置
111‧‧‧應用程式
112‧‧‧使用者介面
120‧‧‧電腦
121‧‧‧驅動程式
122‧‧‧設定介面
130‧‧‧電腦周邊裝置
200‧‧‧控制輸入系統
210‧‧‧控制裝置
220‧‧‧電腦
221‧‧‧輸入裝置
222‧‧‧主機裝置
223‧‧‧驅動程式
CL‧‧‧控制訊號
DC‧‧‧說明欄
FB1~FB8‧‧‧功能按鍵
OS‧‧‧輸出訊號
OP‧‧‧操作訊號
VB11‧‧‧虛擬按鍵
VB21~VB28‧‧‧虛擬按鍵
VB31‧‧‧虛擬按鍵
VB41~VB43‧‧‧虛擬按鍵
[圖1] 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的系統方塊圖。 [圖2] 係運作於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的控制裝置的應用程式的一操作介面的示意圖。 [圖3] 係根據圖2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中各構件通訊的示意次序圖。 [圖4] 係運作於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的控制裝置的應用程式的另一操作介面的示意圖。 [圖5] 係根據圖4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中各構件通訊的示意次序圖。 [圖6] 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的控制裝置的觸控區域在使用者介面的座標位置被調整的示意圖。 [圖7] 係運作於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的控制裝置的應用程式的再一操作介面的示意圖。 [圖8] 係根據圖7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中各構件通訊的示意次序圖。 [圖9] 係驅動程式運作於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的電腦的示意圖。 [圖10] 係運作於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的控制裝置的應用程式的功能選擇介面的示意圖。 [圖11]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的系統方塊圖。 [圖12]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中各構件通訊的一示意次序圖。 [圖13]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控制輸入系統中各構件通訊的另一示意次序圖。

Claims (20)

  1. 一種控制輸入系統,包含: 一控制裝置,係搭載一應用程式; 一電腦,連接於該控制裝置且搭載一驅動程式;以及 一電腦周邊裝置,連接於該電腦且受該驅動程式所驅動; 其中,該應用程式係用於根據該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的觸控輸入或動作感測而讓該控制裝置產生對應的操作訊號,該驅動程式係用於根據預儲存資料而讓該電腦將該操作訊號轉換為對應的控制訊號,該電腦周邊裝置接收該控制訊號以進行對應動作。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該電腦周邊裝置根據該控制訊號而進行對應的輸入動作,並且,藉由該輸入動作所產生的一或多個輸出訊號傳送至該電腦的輸入/輸出單元。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該驅動程式根據預儲存資料而讓該電腦將一個操作訊號轉換為對應的多個控制訊號,該等控制訊號係依序被執行。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該電腦具有一設定介面,該設定介面用於設定該驅動程式的預儲存資料。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於執行該應用程式時,該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顯示多個虛擬按鍵,該等虛擬按鍵在該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的座標位置係可調整的。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該等虛擬按鍵在該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的座標位置的調整是透過使用者拖曳該等虛擬按鍵的方式。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該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顯示的虛擬按鍵數量少於該電腦周邊裝置的實體按鍵數量。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該電腦周邊裝置的數量為多個,該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顯示的虛擬按鍵數量多於該電腦周邊裝置的實體按鍵數量。
  9.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該電腦周邊裝置的數量為多個,該驅動程式根據預儲存資料而讓該電腦將一個操作訊號轉換為對應的多個控制訊號並分別傳送至不同的電腦周邊裝置。
  10.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該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具有一功能選擇介面,該功能選擇介面顯示多個虛擬按鍵,該等虛擬按鍵分別連結至不同頁面以實現不同類型的控制功能。
  11.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該電腦執行一電腦軟體時,若該電腦軟體發生特定事件,則該電腦可產生一回饋指令,該回饋指令可透過該驅動程式回傳至該控制裝置。
  12. 一種控制輸入系統,包含: 一控制裝置,係搭載一應用程式;以及 一電腦,連接於該控制裝置,該電腦包括搭載一驅動程式且受該驅動程式所驅動的一輸入裝置; 其中,該應用程式係用於根據該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的觸控輸入或動作感測而讓該控制裝置產生對應的操作訊號,該驅動程式係用於根據預儲存資料而讓該電腦將該操作訊號轉換為對應的控制訊號,該輸入裝置接收該控制訊號以進行對應的輸入動作。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該電腦更包括一主機裝置,該主機裝置連接該輸入裝置,該主機裝置接收藉由該輸入裝置之輸入動作所產生的輸出訊號。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該驅動程式根據預儲存資料而讓該電腦將一個操作訊號轉換為對應的多個控制訊號,該等控制訊號係依序被執行。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該主機裝置具有一設定介面,該設定介面用於設定該驅動程式的預儲存資料。
  16. 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於執行該應用程式時,該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顯示多個虛擬按鍵,該等虛擬按鍵在該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的座標位置係可調整的。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該等虛擬按鍵在該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的座標位置的調整是透過使用者拖曳該等虛擬按鍵的方式。
  18. 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該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顯示的虛擬按鍵數量少於該輸入裝置的實體按鍵數量。
  19. 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該控制裝置之使用者介面具有一功能選擇介面,該功能選擇介面顯示多個虛擬按鍵,該等虛擬按鍵分別連結至不同頁面以實現不同類型的控制功能。
  20. 如請求項13至15中任一項所述之控制輸入系統,其中該主機裝置執行一電腦軟體時,若該電腦軟體發生特定事件,則該主機裝置可產生一回饋指令,該回饋指令可透過該驅動程式回傳至該控制裝置。
TW107200205U 2018-01-05 2018-01-05 控制輸入系統 TWM562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0205U TWM562430U (zh) 2018-01-05 2018-01-05 控制輸入系統
US15/996,598 US20190212911A1 (en) 2018-01-05 2018-06-04 Control input system
CN201811310763.0A CN110007749A (zh) 2018-01-05 2018-11-06 控制输入系统
CN201811343595.5A CN110007845A (zh) 2018-01-05 2018-11-13 控制输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0205U TWM562430U (zh) 2018-01-05 2018-01-05 控制輸入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2430U true TWM562430U (zh) 2018-06-21

Family

ID=63256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0205U TWM562430U (zh) 2018-01-05 2018-01-05 控制輸入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12911A1 (zh)
CN (2) CN110007749A (zh)
TW (1) TWM56243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6804B (zh) * 2020-10-30 2023-03-21 大陸商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虛擬按鍵的位置調整方法、裝置、設備、儲存介質及程式産品
US11836335B2 (en) 2020-10-30 2023-12-05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position of virtual button,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USD1013439S1 (en) 2021-07-21 2024-02-06 Weber-Stephen Products Llc Gril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1991A1 (en) * 2021-05-31 2022-12-08 Citrix Systems, Inc. Resource recommend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2071A (zh) * 2004-02-04 2005-08-10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震动鼠标
CN101042612A (zh) * 2006-03-21 2007-09-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可自定义键盘、可自定义键盘转换装置及键盘自定义方法
US8893053B1 (en) * 2010-04-15 2014-11-18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tering mobile device functionality
CN201780552U (zh) * 2010-08-30 2011-03-30 高宇昕 可触摸键盘
DE102010052244A1 (de) * 2010-11-23 2012-05-24 Pierre-Alain Cott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arstellung einer grafischen Benutzeroberfläche einer tragbaren Recheneinheit auf einem externen Anzeigegerät
US20120192078A1 (en) * 2011-01-26 2012-07-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Method and system of mobile virtual desktop and virtual trackball therefor
CN103049088A (zh) * 2011-10-14 2013-04-17 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的外部操作系统与方法
CN102999167A (zh) * 2012-11-14 2013-03-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pc端按键操作移动终端内带有虚拟键盘应用的方法
CN103853363B (zh) * 2012-11-29 2017-09-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触觉反馈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873672A (zh) * 2012-12-18 2014-06-18 沈阳晨讯希姆通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3729065B (zh) * 2013-12-17 2018-01-30 深圳市慧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操作映射到实体按键的系统及方法
CN105022578A (zh) * 2014-04-29 2015-11-04 宏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输入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515740A (zh) * 2016-06-17 2017-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远程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383652A (zh) * 2016-08-31 2017-02-08 北京极维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输入方法及系统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6804B (zh) * 2020-10-30 2023-03-21 大陸商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虛擬按鍵的位置調整方法、裝置、設備、儲存介質及程式産品
US11836335B2 (en) 2020-10-30 2023-12-05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position of virtual button,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USD1013439S1 (en) 2021-07-21 2024-02-06 Weber-Stephen Products Llc Gril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12911A1 (en) 2019-07-11
CN110007845A (zh) 2019-07-12
CN110007749A (zh) 2019-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62430U (zh) 控制輸入系統
TWI416374B (zh) 輸入方法、輸入裝置及電腦系統
TWI470475B (zh) 電子系統
JP2012238101A5 (zh)
TW201430623A (zh) 電子裝置及人機交互方法
US20090283341A1 (en) Input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201445412A (zh) 輸入裝置及其功能切換方法
US20090184929A1 (en) Computer system and multimedia input device thereof
TW201520882A (zh) 輸入設備及輸入管理系統
Go et al. CATKey: customizable and adaptable touchscreen keyboard with bubble cursor-like visual feedback
WO2018112951A1 (zh) 头戴式显示设备及其内容输入方法
TW201128451A (en) Input device
TW201308190A (zh) 手持裝置和資料輸入方法
TW201241686A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3211484U (ja) 触感型コントローラー
Kabulov et al. Virtual Keyboard and Fingers
WO2020034602A1 (zh) 模拟触控方法以及装置、系统
TWI410860B (zh) 具有虛擬鍵盤之觸控裝置及其形成虛擬鍵盤之方法
TWI402718B (zh) 電子裝置及其操控方法
TW201837948A (zh) 動態按鍵顯示方法及其相關電腦系統
TWI731781B (zh) 鍵盤裝置、電腦系統、鍵盤之背光控制方法及其程式產品
KR20080017194A (ko) 무선 마우스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US20160147321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201610822A (zh) 觸控裝置之操作方法
TWM532594U (zh) 用於頭戴顯示裝置的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