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1965U - 行動裝置重力夾座 - Google Patents

行動裝置重力夾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1965U
TWM561965U TW107202033U TW107202033U TWM561965U TW M561965 U TWM561965 U TW M561965U TW 107202033 U TW107202033 U TW 107202033U TW 107202033 U TW107202033 U TW 107202033U TW M561965 U TWM561965 U TW M56196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device
clamping
sliding
clamping arms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2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Xian-Gui Zhu
xiao-ping Yuan
Shu-Wei Liu
Original Assignee
Comar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art Corp filed Critical Comart Corp
Priority to TW107202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1965U/zh
Publication of TWM561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1965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50/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cycl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B62J1/00 - B62J45/00
    • B62J50/20Information-providing devices
    • B62J50/21Information-providing devices intend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rider or passenger
    • B62J50/225Moun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為一種行動裝置重力夾座,包括一本體、一撐托臂、二夾持臂以及一鎖定件。其中,該撐托臂包含一向前突伸於本體下方以供外來行動裝置重力下壓的撐托部,以及一上下滑移地設置在本體內的滑動部;二夾持臂分別包括一向前突伸於本體側邊的夾持部,以及一朝向本體內延伸而與滑動部連動的連動部;所述撐托臂經行動裝置的重力下壓後,通過滑動部的向下位移而分別帶動二連動部,能使二夾持部朝向本體中央同步相向位移夾持於行動裝置兩側,之後利用該鎖定件限制撐托臂或二夾持臂其中之一位移後,即可讓撐托臂及二夾持臂保持夾持狀態而不鬆脫。

Description

行動裝置重力夾座
本創作為一種可夾持於外來行動裝置的夾座,技術內容涉及利用行動裝置的重力下壓後自動夾持的結構設計,並且具有鎖定件確保該行動裝置被夾持後不會鬆脫。
市售可夾持行動裝置的夾座,其功能旨在讓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能夠暫時固定在某些位置,以方便使用者操作及取用。例如在汽車或腳踏車上使用行動電話、GPS等行動裝置進行導航的功能時,先在汽車擋風玻璃或自行車、摩托車龍頭上安裝支撐裝置,再利用夾座將行動裝置架設定位在適當位置,以供使用者方便觀看及操作。
一般夾座的基本構造包含一可供行動裝置抵靠的背板、二可相向夾合於行動裝置兩側的夾臂、以及一可解除二夾臂夾持狀態的壓鈕。其中二夾臂及壓鈕的構造,市面上已出現非常多種不同的設計,目的不外乎是如何讓使用者能夠將行動裝置很方便地置放在夾座上接受夾持定位,不需使用時,再利用壓鈕解除夾持狀態,讓使用者得以取下行動裝置後隨身攜帶使用。
在相關的已知技術中,TW M553528號利用一下撐托臂向下位移時帶動二夾臂向中央靠攏以夾持於行動裝置的兩側,在使用上雖不失為能夠很方便地讓行動裝置固定在夾座上的設計,但由於夾座在不使用時必須讓下撐托臂及二夾臂展開,以方便下一次使用,於是下撐托臂或二夾臂上必須設置彈簧,以供復位展開。
如此一來,當夾座設置在諸如前述的汽車或摩托車、腳踏車時,行駛過程中的上下震動會讓行動裝置下壓的重力隨之忽大忽小。此時,若單純只依賴行動裝置的重量來使下撐托臂維持下壓的力量,在行駛過程中必然會造成下撐托臂呈現上下浮動的狀態,使二夾臂鬆動而無法緊密夾持在行動裝置的兩側。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乃據其累積多年相關領域的研究以及實務經驗,特創作出一種行動裝置重力夾座,不但能維持方便夾持行動裝置的功能,還能克服已知技術容易鬆動的問題。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除了讓夾座能夠利用行動裝置的重力下壓後同步帶動二夾持臂朝向本體中央位移而夾持於行動裝置兩側以外,進一步利用一鎖定件限制撐托臂或二夾持臂位移而維持夾持狀態,使行動裝置被夾座夾持定位後不會鬆動,克服已知技術的重大缺失。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行動裝置重力夾座,包括一本體、一撐托臂、二夾持臂以及一鎖定件;其中: 該撐托臂包含一向前突伸本體下方以接受外來行動裝置重力下壓的撐托部、一設置在本體內並且在該撐托部被下壓後向下滑移的滑動部; 該二夾持臂設於本體的兩側相對位置,分別包括一向前突伸於本體側邊的夾持部,以及一朝向本體內延伸的連動部,其中該二連動部分別與該滑動部連動而能夠在該滑動部向下位移時,使二夾持部朝向本體中央同步相向位移而夾持於該行動裝置兩側;以及 該鎖定件包含一設置在本體外部的操作部,以及一設置在本體內的卡止部,該操作部位移後能夠驅動卡止部移動到干涉該撐托臂或二夾持臂移動的位置,進而使該撐托臂或二夾持臂維持在夾持該行動裝置的狀態。
藉由上述構造,使用者單手將行動裝置的背部抵靠於本體,並且放開行動裝置,或者將行動裝置略為下壓後,該行動裝置的重力可以令撐托臂向下位移,同步帶動二夾持臂相向夾持於行動裝置兩側,可使行動裝置穩固地被夾持在本體前方及下撐托臂與二夾持臂之間,之後藉由操作鎖定件來干涉該撐托臂或二夾持臂位移,即可維持下撐托臂與二夾持臂的夾持狀態,即便是夾座使用在容易震動的環境中,也不會鬆脫,達成穩固夾持之目的。
欲將行動裝置從夾座上取下時,只需解除鎖定件對下撐托臂或二夾持臂的干涉狀態,並且將行動裝置向上提,使撐托臂不再受到行動裝置的重力下壓,即可立即解除夾座的夾持狀態,讓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將行動裝置從夾座上取下,達成使用方便之目的。
以下進一步說明本創作各元件之實施方式:
實施時,該鎖定件的卡止部呈一斜面狀設置在撐托臂或二夾持臂的前側而保持一間隙,且該操作部移動後使該卡止部的斜面位移而壓抵於該撐托臂或二夾持臂。
實施時,該撐托臂的滑動部兩側以及二夾持臂的連動部分別設有齒排,且該滑動部的二齒排與二連動部的齒排之間分別設有一傳動齒輪相互嚙合,該滑動部及其兩側齒排向下位移時,能夠分別通過該二傳動齒輪帶動該二夾持臂朝向本體中央同步相向位移。
實施時,該鎖定件的卡止部呈齒狀設置在主體相對於該傳動齒輪的位置,並且能接受操作部的驅動而對傳動齒輪卡止或解除卡止。
實施時,該本體包括有一供外來行動裝置背部抵靠的前殼體,以及一供外來定位組件組接的後殼體;所述撐托臂的滑動部以及二夾持臂的連動部設於前殼體與後殼體之間,且該撐托臂的撐托部以及二夾持臂的夾持部分別朝向前殼體前方突伸。
實施時,該撐托臂的滑動部上設有一滑槽,該前殼體或後殼體在相對位置突設有一限位片延伸至該滑槽內,以通過該限位片及滑槽限制該滑動部上下滑移的距離。
實施時,該滑槽內進一步設有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頂抵於滑槽的其中一端與該限位片之間,使撐托臂的滑動部向下滑移後通過該彈性元件的頂抵而具備一向上復位的彈性作用力。
實施時,該撐托臂的撐托部及二夾持臂的夾持部前緣分別設有朝向本體中央方向延伸的止擋片。
實施時,該前殼體的外表面、該撐托臂的撐托部以及二夾持臂的夾持部內側,分別設有與外來行動裝置接觸的緩衝墊。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創作不但能夠很方便地單手將行動裝置夾持於夾座,或者自夾座上取下行動裝置,還能確保行動裝置穩固地被夾持在夾座上,即便是使用在汽車、摩托車、腳踏車或其他容易震動的環境中,也不會有鬆動的情形,克服已知技術的缺失。
以下依據本創作之技術手段,列舉出適於本創作之實施方式,並配合圖式說明如後:
如第一圖所示,本創作提供一種行動裝置重力夾座,包括一本體10、一撐托臂20、二夾持臂30以及一鎖定件40;其中:該撐托臂20包含一向前突伸於本體10下方以接受外來行動裝置50重力下壓的撐托部21,該該二夾持臂30設於本體10兩側相對位置,分別包括一向前突伸於本體10側邊的夾持部31,使該本體10的前方在撐托臂20底部的撐托部21與二夾持臂30的兩側夾持部31之間,共同形成一可夾持外來行動裝置50的夾持空間。
請同時參閱第二圖,前述本體10包括有一供外來行動裝置50背部抵靠的前殼體11,以及一供外來定位組件60組接的後殼體12,該前殼體11與後殼體12組合後,在二者之間即形成一可供該撐托臂20、二夾持臂30及鎖定件40設置的空間;至於外來定位組件60的結構為可以視安裝場所需要的任何一種結構或現有的產品,在此不另贅述。
實施時,撐托臂20的撐托部21及二夾持臂30的夾持部31前緣分別設有朝向本體10中央方向延伸的止擋片101,且前殼體11的外表面、該撐托臂20的撐托部21以及二夾持臂30的夾持部31內側,分別設有與外來行動裝置接觸的緩衝墊102。如此,當外來行動裝置50被夾持於本體10前方的撐托部21與兩側夾持部31之間時,除了各止擋片101防止外來行動裝置50向本體10前方脫落以外,各部位的緩衝墊102可以起止滑以及彈性吸震的功能。
如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該撐托臂20由撐托部21朝向本體10中央延伸到前殼體11與後殼體12之間設有一滑動部22,該滑動部22呈片狀,兩側設有齒排103,並且在撐托部21被下壓後能夠向下滑移。該滑動部22在中央垂直方向另設有一滑槽23,前殼體11或後殼體12在相對於滑槽23的位置,突設有一限位片13延伸至該滑槽23內,當滑動部22上下滑移時,即可通過該限位片13及滑槽23來限制該滑動部22移動的距離。圖示中,該限位片13以設置於後殼體12向前突出為例,而該滑動部22的滑槽23以及限位片13的限位關係則如第三、四圖所示。
前述二夾持臂30由夾持部31朝向前殼體11與後殼體12之間的中央方相延伸有一連動部32,該二連動部32分別與撐托臂20的滑動部22相鄰的側邊亦分別設有齒排103,且二連動部32的齒排103與滑動部22的齒排103之間,分別設有一傳動齒輪104相互嚙合。如此一來,如第三、四圖所示,當滑動部22向下滑移時,即可通過滑動部22及二連動部32的齒排103分別與傳動齒輪104的嚙合關係,使二夾持臂30同步朝向本體10的中央方向相向夾合。反之,當滑動部22向上位移時,同樣透過齒排103與傳動齒輪104的嚙合及傳動關係,使二夾持臂30同步朝向本體10的外側方向展開。
為了讓滑動部22在未受到外力時具備自動向上復位的能力,前述滑動部22的滑槽23內進一步設有一彈性元件24,該彈性元件24其中一端頂抵於滑槽23端部,彈性元件24的另一端則頂抵於該限位片13。如此,當撐托臂20的撐托部21承載行動裝置50的重力,並且使滑動部22向下滑移時,可同步壓縮彈性元件24而產生反向彈力。惟實施時,彈性元件24的設置方式不限於此,只要設置在本體10與撐托臂20之間,並且可以在撐托臂20位移後被壓縮的位置即可。
當使用者將外來行動裝置50向上提取時,該彈性元件24的反向彈力即可以讓撐托臂20的滑動部22及撐托部21向上位移,並且使二夾持臂30亦同步朝向本體10的外側方向展開,回復到初始未使用的狀態,以方便下一次使用。
如第二圖及第五、六圖所示,該鎖定件40包含一設置在本體10外部的操作部41,以及一由操作部41延伸到本體10內的卡止部42,當使用者由本體10外部使操作部41位移後,能夠帶動卡止部42移動,並且干涉該撐托臂20或二夾持臂30位移,進而維持其夾持狀態。
第五圖示中,該卡止部42呈斜面狀設置在撐托臂20的前側而保持一間隙,當使用者通過操作部41使該卡止部42的斜面位移而壓抵於該撐托臂20,即可使撐托臂20無法位移;卡止部42干涉該撐托臂20如第六圖所示。
然而,由於撐托臂20及二夾持臂30三者之間是透過傳動齒輪104而連動,因此實施時,除了卡止部42的斜面壓抵於二夾持臂30的干涉、卡止方式以外,如第七圖所示卡止部42呈齒狀卡持於傳動齒輪104,亦不失為能夠對撐托臂20及二夾持臂30限位的可行方式。
之後,只要使用者令操作部41復位,以解除卡止部42對撐托臂20、二夾持臂30或傳動齒輪104的卡止狀態後,使用者即可輕易地將外來行動裝置50向上提取,並且讓撐托臂20及二夾持臂30自動回復到初始未使用的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上,使用者只須以單手將行動裝置的背部抵靠於本體,並且放開行動裝置,或者將行動裝置略為下壓後,該行動裝置向下的重力即可以令撐托臂向下位移,同步帶動二夾持臂夾持於行動裝置兩側,讓行動裝置被穩固地夾持在本體前方的下撐托臂與二夾持臂之間,之後藉由操作鎖定件來干涉該撐托臂或二夾持臂位移,即可維持下撐托臂與二夾持臂的夾持狀態,即便在夾座使用在例如車輛等容易震動的環境中,也不會鬆脫,達成穩固夾持之目的。
欲將行動裝置從夾座上取下時,只需解除鎖定件的干涉狀態,同樣也只須單手操作,直接將行動裝置向上提,使撐托臂不再受到行動裝置的重力下壓,即可立即解除二夾持臂的夾持狀態,讓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將行動裝置從夾座上取下,達成使用方便之目的。
以上實施例說明及圖式,僅係舉例說明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以此侷限本創作之範圍;舉凡與本創作之目的、構造、裝置、特徵等近似或相雷同者,均應屬本創作之專利範圍。
10‧‧‧本體
11‧‧‧前殼體
12‧‧‧後殼體
13‧‧‧限位片
20‧‧‧撐托臂
21‧‧‧撐托部
22‧‧‧滑動部
23‧‧‧滑槽
24‧‧‧彈性元件
30‧‧‧夾持臂
31‧‧‧夾持部
32‧‧‧連動部
40‧‧‧鎖定件
41‧‧‧操作部
42‧‧‧卡止部
50‧‧‧行動裝置
60‧‧‧定位組件
101‧‧‧止擋片
102‧‧‧緩衝墊
103‧‧‧齒排
104‧‧‧傳動齒輪
第一圖: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本創作撐托臂與二夾持臂的結構關係示意圖。 第四圖:本創作撐托臂與二夾持臂的夾持動作示意圖。 第五圖:本創作鎖定件與撐托臂的結構關係示意圖。 第六圖:本創作鎖定件的卡止狀態示意圖。 第七圖:本創作鎖定件的實施方式示意圖。

Claims (9)

  1. 一種行動裝置重力夾座,包括一本體、一撐托臂、二夾持臂以及一鎖定件;其特徵在於: 該撐托臂包含一向前突伸於本體下方以接受外來行動裝置重力下壓的撐托部、一設置在本體內並且在該撐托部被下壓後向下滑移的滑動部; 該二夾持臂設於本體的兩側相對位置,分別包括一向前突伸於本體側邊的夾持部,以及一朝向本體內延伸的連動部,其中該二連動部分別與該滑動部連動而能夠在該滑動部向下位移時,使二夾持部朝向本體中央同步相向位移而夾持於該行動裝置兩側;以及 該鎖定件包含一設置在本體外部的操作部,以及一設置在本體內的卡止部,該操作部位移後能夠驅動卡止部移動到干涉該撐托臂或二夾持臂移動的位置,進而使該撐托臂或二夾持臂維持在夾持該行動裝置的狀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動裝置重力夾座,其特徵在於:該鎖定件的卡止部呈一斜面狀設置在撐托臂或二夾持臂的前側而保持一間隙,且該操作部被按壓後使該斜面位移而壓抵於該撐托臂或二夾持臂。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動裝置重力夾座,其特徵在於:該撐托臂的滑動部兩側以及二夾持臂的連動部分別設有齒排,且該滑動部的二齒排與二連動部的齒排之間分別設有一傳動齒輪相互嚙合,該滑動部及其兩側齒排向下位移時,能夠分別通過該二傳動齒輪帶動該二夾持臂朝向本體中央同步相向位移。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行動裝置重力夾座,其特徵在於:該鎖定件的卡止部呈齒狀設置在主體相對於該傳動齒輪的位置,並且能接受操作部的驅動而對傳動齒輪卡止或解除卡止。
  5. 如請求項1至4所述之行動裝置重力夾座,其特徵在於:該本體包括有一供外來行動裝置背部抵靠的前殼體,以及一供外來定位組件組接的後殼體;所述撐托臂的滑動部以及二夾持臂的連動部設於前殼體與後殼體之間,且該撐托臂的撐托部以及二夾持臂的夾持部分別朝向前殼體前方突伸。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行動裝置重力夾座,其特徵在於:該撐托臂的滑動部上設有一滑槽,該前殼體或後殼體在相對位置突設有一限位片延伸至該滑槽內,以通過該限位片及滑槽限制該滑動部上下滑移的距離。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行動裝置重力夾座,其特徵在於:該滑槽內進一步設有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頂抵於滑槽的其中一端與該限位片之間,使撐托臂的滑動部向下滑移後通過該彈性元件的頂抵而具備一向上復位的彈性作用力。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行動裝置重力夾座,其特徵在於:該撐托臂的撐托部及二夾持臂的夾持部前緣分別設有朝向本體中央方向延伸的止擋片。
  9. 如請求項5所述之行動裝置重力夾座,其特徵在於:該前殼體的外表面、該撐托臂的撐托部以及二夾持臂的夾持部內側,分別設有與外來行動裝置接觸的緩衝墊。
TW107202033U 2018-02-09 2018-02-09 行動裝置重力夾座 TWM561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2033U TWM561965U (zh) 2018-02-09 2018-02-09 行動裝置重力夾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2033U TWM561965U (zh) 2018-02-09 2018-02-09 行動裝置重力夾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1965U true TWM561965U (zh) 2018-06-11

Family

ID=63256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2033U TWM561965U (zh) 2018-02-09 2018-02-09 行動裝置重力夾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19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7585A (zh) * 2018-09-01 2018-12-18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支架
CN115535607A (zh) * 2021-06-30 2022-12-30 美蓝(杭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拾取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7585A (zh) * 2018-09-01 2018-12-18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支架
CN115535607A (zh) * 2021-06-30 2022-12-30 美蓝(杭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拾取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55277U (zh) 四爪夾持支架
US9651069B2 (en) Mounting system for portable device
US8262070B2 (en) Clamping device with a linking member
JP6505053B2 (ja) 抽斗スライドレールキット
US5836563A (en) Mobile phone holder
US20150291201A1 (en) Cup holder module, tray and stroller thereof
TWM561965U (zh) 行動裝置重力夾座
KR100870641B1 (ko) 핸즈프리 거치대
JP2019091985A (ja) 携帯端末保持具
TWI608780B (zh) Servo and data storage rack slide rail holder (3)
US5917907A (en) Telephone holder with locking bracket having a retarding spring
CN204187219U (zh) 行动装置支架的快拆组件
JP2014106027A (ja) 巻尺ホルダ
TWI453139B (zh) 自行車車架
TWM559971U (zh) 行動裝置夾座
US9346378B2 (en) Infant care device
US11598355B1 (en) Holder
CN208344413U (zh) 行动装置重力夹座
TWM583910U (zh) 置放架之安裝結構
KR20150118720A (ko) 이륜차용 모바일기기 고정장치
CN110893037B (zh) 一种智能腕戴设备
CN2438620Y (zh) 单动式移动电话夹持座
KR200460542Y1 (ko) 다용도 거치대
CN215097334U (zh) 车载支架
KR200420785Y1 (ko) 차량용 네비게이션 및 휴대용 pmp 거치대 조립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