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1814U - 光源模組及雙螢幕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組及雙螢幕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1814U
TWM561814U TW107202735U TW107202735U TWM561814U TW M561814 U TWM561814 U TW M561814U TW 107202735 U TW107202735 U TW 107202735U TW 107202735 U TW107202735 U TW 107202735U TW M561814 U TWM561814 U TW M56181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cident surface
guide plate
emitting surface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2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世雄
Original Assignee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2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1814U/zh
Publication of TWM561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1814U/zh
Priority to JP2019000599U priority patent/JP3221232U/ja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種光源模組包括第一導光板、第二導光板、分光元件以及光源。第一導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第二導光板具有第二入光面。分光元件具有第一出光面、第二出光面、第三入光面、第一導光部及第二導光部,其中第一入光面面對第一出光面,第二入光面面對第二出光面,第一導光部從第三入光面延伸至第一出光面,第二導光部從第三入光面延伸至第二出光面。光源配置於第三入光面旁,並適於發出光線經由第三入光面進入分光元件。本創作另提出一種雙螢幕顯示裝置。

Description

光源模組及雙螢幕顯示裝置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光源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能用於顯示裝置的光源模組以及使用此光源模組的雙螢幕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裝置中主要藉由背光模組提供面光源。背光模組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組與側入式背光模組。目前常見的直下式背光模組是將呈二維陣列排列的多個發光二極體配置於擴散板下方。然而,直下式背光模組雖具有較佳的亮度均勻性,卻存在厚度較厚的問題。
目前的側入式背光模組因為發光二極體燈條配置在導光板的側邊,因此相較於直下式背光模組具有較薄的厚度。但習知技術中的側入式背光模組是以一片導光板與一個光源作為配對,當液晶顯示裝置在結構設計上使用兩片導光板時,需配置個別的光源,使得液晶顯示裝置的體積無法進一步縮減。
本「先前技術」段落只是用來幫助瞭解本創作內容,因此在「先前技術」中所揭露的內容可能包含一些沒有構成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道的習知技術。此外,在「先前技術」中所揭露的內容並不代表該內容或者本創作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代表在本創作申請前已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曉或認知。
本創作提供一種光源模組,具有體積較小的優點。
本創作提供一種雙螢幕顯示裝置,具有體積較小的優點。
本創作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創作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創作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光源模組包括第一導光板、第二導光板、分光元件以及光源。第一導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第二導光板具有第二入光面。分光元件具有第一出光面、第二出光面、第三入光面、第一導光部及第二導光部,其中第一入光面面對第一出光面,第二入光面面對第二出光面,第一導光部從第三入光面延伸至第一出光面,第二導光部從第三入光面延伸至第二出光面。光源配置於第三入光面旁,並適於發出光線經由第三入光面進入分光元件。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創作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雙螢幕顯示裝置,包括第一顯示面板、第二顯示面板以及上述之光源模組。第一顯示面板相對於第一導光板的第三出光面配置。第二顯示面板相對於第二導光板的第四出光面配置。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出光面、第二出光面及第三入光面其中至少一者設有多個微結構,以將光源發出的光線導向特定的方向。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光源模組更包括第一調光元件及第二調光元件。第一調光元件配置於第一入光面與第一出光面之間,以調整進入第一導光板的光線之強度。第二調光元件配置於第二入光面與第二出光面之間,以調整進入第二導光板的光線之強度。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光源模組更包括第一調光元件及第二調光元件。第一調光元件配置於第三入光面對應第一導光部的第一部分與光源之間,以調整進入第一導光部的光線之強度。第二調光元件配置於第三入光面對應第二導光部的第二部分與光源之間,以調整進入第二導光部的光線之強度。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調光元件及第二調光元件為高分子分散型液晶。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入光面與第二入光面面向同一側。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遠離第一導光板的第三出光面,第二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遠離第二導光板的第四出光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面向第一導光板的第三出光面,第二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面向第二導光板的第四出光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遠離第一導光板的第三出光面,第二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面向第二導光板的第四出光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光源模組更包括反射片,配置於第一導光板與第二導光板之間。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入光面與第二入光面相對,分光元件配置於第一入光面與第二入光面之間,第一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遠離第一導光板的第三出光面,第二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遠離第二導光板的第四出光面,且第三入光面設有多個微結構,這些微結構適於將光源發出的光線導向特定的方向。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入光面與第二入光面相對,分光元件配置於第一入光面與第二入光面之間,第一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面向第一導光板的第三出光面,第二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面向第二導光板的第四出光面,且第三入光面設有多個微結構,這些微結構適於將光源發出的光線導向特定的方向。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分光元件為板體。板體具有底面,第一出光面與第二出光面位於板體的相對兩側並連接底面,底面的局部為第三入光面。
本創作實施例的光源模組因使用分光元件,使第一導光板及第二導光板可共用單一光源,進而減少光源模組的體積。本創作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因使用上述之光源模組,因此也具有體積小的優點。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創作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
圖1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本實施例之雙螢幕顯示裝置10包括光源模組100、第一顯示面板20以及第二顯示面板30。光源模組100包括第一導光板110、第二導光板120、分光元件130以及光源140。第一導光板110具有第一入光面111以及第三出光面112。第二導光板120具有第二入光面121以及第四出光面122。第一入光面111與第二入光面121例如是面向同一側,但不以此為限。分光元件130具有第一出光面131、第二出光面132、第三入光面133、第一導光部134及第二導光部135。第一入光面111面對第一出光面131,第二入光面121面對第二出光面132。第一導光部134從第三入光面133延伸至第一出光面131,第二導光部135從第三入光面133延伸至第二出光面132。光源140配置於第三入光面133旁,並適於發出光線(例如為光線L1及L2)經由第三入光面133進入分光元件130。第一顯示面板20相對於第一導光板110的第三出光面112配置,且第一顯示面板20的顯示面21遠離第一導光板110的第三出光面112。第二顯示面板30相對於第二導光板120的第四出光面122配置,且第二顯示面板30的顯示面31遠離第二導光板120的第四出光面122。
上述之第一顯示面板20以及第二顯示面板30例如是液晶顯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面板20以及第二顯示面板30例如是穿透式顯示面板,但不以此為限。
圖2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的分光元件及光源的下視示意圖。請參考圖2,上述之光源140例如是包括具有多個點光源142的光源組件,其中點光源142例如是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 LED),但不以此為限。光源140也可以是其他種類的光源組件,例如燈管,本創作並不限制光源種類。
上述之分光元件130的材質例如是塑膠(PC)、壓克力(PMMA)、玻璃或其他能導光的材質。分光元件130例如包括分隔設置的多個分光單元136,沿著平行光源組件(光源140)的長邊141的方向設置。在另一實施例中,分光元件130亦可僅為單一元件,即上述分光單元136彼此連接而整合成一個元件。
上述之分光元件130的第一出光面131、第二出光面132及第三入光面133其中至少一者例如設有多個微結構(圖未示),這些微結構能藉由排列的疏密、角度、方向或形狀等不同的設計需求,以將光源140發出的光線L1及L2導向特定的方向。本實施例的分光元件130是利用例如CML(Collimated Microstructure Light guide plate)或IML(Innovation Microstructure Light guide plate)等微結構技術將光線L1及L2分別導向第一導光板110及第二導光板120。
本實施例中,第一導光板110以及第二導光板120可藉由分光元件130而共用光源140,進而能減少光源模組100的體積。本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10因使用光源模組100,因此也具有體積小的優點。此外,分光元件130因設有多個微結構,能改變光線L1及L2的路徑並導向特定的方向,因此能更精確地調整分配光線L1及L2。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之光源模組100還可包括第一調光元件150及第二調光元件160。第一調光元件150例如配置於第一入光面111與第一出光面131之間,以調整進入第一導光板110的光線L1之強度。第二調光元件160例如配置於第二入光面121與第二出光面132之間,以調整進入第二導光板120的光線L2之強度。第一調光元件150及第二調光元件160可例如為高分子分散型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PDLC),可以藉由改變所施加的電壓來控制光線L1及光線L2的穿透量,或者,第一調光元件150及第二調光元件160可例如為具有微電路結構的擋片,可驅動擋片改變位置而在需要時遮擋光線L1及L2,本創作不限制第一調光元件150及第二調光元件160的種類。
舉例而言,若希望雙螢幕顯示裝置10僅由第一顯示面板20顯示時,可將第一調光元件150調整成使光線L1通過,並將第二調光元件160調整成不使光線L2通過。當希望雙螢幕顯示裝置10雙面皆顯示時,除了將第一調光元件150及第二調光元件160調整成使光線L1及L2通過以外,還可進一步藉由第一調光元件150及第二調光元件160來調整通過的光強度,以控制進入第一導光板110及第二導光板120的光線L1及L2的強度。因此,本實施例的光源模組100可藉由設置第一調光元件150及第二調光元件160來獨立調整分配光線L1及L2,或者,僅阻隔光線L1進入第一導光板110或僅阻隔光線L2進入第二導光板120。
上述之光源模組100還可包括反射片170,配置於第一導光板110與第二導光板120之間,且適於反射從第一導光板110以及第二導光板120漏出的光線。
圖3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3,本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10a與上述的雙螢幕顯示裝置10結構及優點相似,以下僅針對其結構的主要差異處進行說明。本實施例的光源模組100a中,第一調光元件150配置於分光元件130與光源140之間,具體而言,第一調光元件150配置於第三入光面133對應第一導光部134的第一部分1331與光源140之間,以調整進入第一導光部134的光線L1之強度。第二調光元件160配置於分光元件130與光源140之間,具體而言,第二調光元件160配置於第三入光面133對應第二導光部135的第二部分1332與光源140之間,以調整進入第二導光部135的光線L2之強度。
進一步而言,光源140出射的光線L1及L2經第一調光元件150及第二調光元件160調整分配後,從第三入光面133的第一部分1331進入第一導光部134(如圖3分光元件130中虛線以上的部分)的光線L1大部分經由分光元件130中所設的多個微結構(圖未示)調整方向後導向第一導光板110,從第三入光面133的第二部分1332進入第二導光部135(如圖3分光元件130中虛線以下的部分)的光線L2大部分經由分光元件130中所設的多個微結構調整方向後導向第二導光板120。
圖4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4,本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10b與上述的雙螢幕顯示裝置10結構相似,差異僅在於第一顯示面板與第二顯示面板的種類。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一顯示面板20b及第二顯示面板30b例如是反射式顯示面板。第一顯示面板20b例如是配置於第一導光板110與反射片170之間,而第一顯示面板20b的顯示面21面向第一導光板110的第三出光面112。第二顯示面板30b例如是配置在第二導光板120與反射片170之間,而第二顯示面板30的顯示面31面向第二導光板120的第四出光面122。
圖5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5,本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10c與上述的雙螢幕顯示裝置10結構相似,差異僅在於第二顯示面板的種類。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二顯示面板30b例如是反射式顯示面板。第二顯示面板30b例如是配置在第二導光板120與反射片170之間,而第二顯示面板30的顯示面31面向第二導光板120的第四出光面122。換言之,本實施例中的兩個顯示面板係屬不同種類。
圖6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6,本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10d與上述的雙螢幕顯示裝置10結構及優點相似,以下僅針對其結構的主要差異處進行說明。本實施例的光源模組100d中,第一導光板110的第一入光面111與第二導光板120的第二入光面121例如為相對。分光元件130a配置於第一入光面111與第二入光面121之間。第一顯示面板20的顯示面21遠離第一導光板110的第三出光面112。第二顯示面板30的顯示面31遠離第二導光板120的第四出光面122。分光元件130a的第三入光面133a設有多個微結構(圖未示),這些微結構適於將光源140發出的光線L1及L2導向特定的方向。
上述之分光元件130a例如為板體,但不以此為限。板體(分光元件130a)具有遠離光源140的頂面137及面對光源140的底面138,第一出光面131a與第二出光面132a位於板體的相對兩側並連接頂面137及底面138,底面138的局部為第三入光面133a。板體的頂面137與底面138可以是曲面、弧面或平面,以配合不同的結構設計需求。另外,第一出光面131a與第二出光面132a亦可設有多個微結構(圖未示)以協助導引光線L1及L2,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上述之雙螢幕顯示裝置10d例如可以收折,且上述之分光元件130a在收折時可沿著收折方向分為多段,並於展開時重新接合。收折時可以手動的方式或自動的方式收折,當以自動的方式時例如可使用轉動元件,但不以此為限。
上述之光源模組100d還可包括第一反射片171及第二反射片172。第一反射片171配置於第一導光板110下方,適於反射從第一導光板110漏出的光線。第二反射片172配置於第二導光板120下方。適於反射從第二導光板120漏出的光線。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面板20及第二顯示面板30例如是穿透式顯示面板,但不以此為限。
圖7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7,本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10e與上述的雙螢幕顯示裝置10d結構及優點相似,以下僅針對其結構的主要差異處進行說明。本實施例的光源模組100d中,第一入光面111與第二入光面121例如為相對。分光元件130a配置於第一入光面111與第二入光面121之間。第一顯示面板20的顯示面21面對第一導光板110的第三出光面112。第二顯示面板30的顯示面31面對第二導光板120的第四出光面122。第三入光面133a設有多個微結構(圖未示),這些微結構適於將光源140發出的光線L1及L2導向特定的方向。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面板20及第二顯示面板30例如是反射式顯示面板,但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中,第一導光板以及第二導光板因藉由分光元件而共用光源,進而能減少光源模組的體積。本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因使用上述之光源模組,因此也具有體積小的優點。此外,分光元件因設有多個微結構,能改變光線的路徑並導向特定的方向,因此能更精確地調整分配光線。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創作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創作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之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0、10a、10b、10c、10d、10e‧‧‧雙螢幕顯示裝置
100、100a、100d‧‧‧光源模組
110‧‧‧第一導光板
111‧‧‧第一入光面
112‧‧‧第三出光面
120‧‧‧第二導光板
121‧‧‧第二入光面
122‧‧‧第四出光面
130、130a‧‧‧分光元件
131、131a‧‧‧第一出光面
132、132a‧‧‧第二出光面
133、133a‧‧‧第三入光面
1331‧‧‧第三入光面的第一部分
1332‧‧‧第三入光面的第二部分
134‧‧‧第一導光部
135‧‧‧第二導光部
136‧‧‧分光單元
137‧‧‧頂面
138‧‧‧底面
140‧‧‧光源
141‧‧‧長邊
142‧‧‧點光源
150‧‧‧第一調光元件
160‧‧‧第二調光元件
170‧‧‧反射片
171‧‧‧第一反射片
172‧‧‧第二反射片
20、20b‧‧‧第一顯示面板
21‧‧‧第一顯示面板的顯示面
30、30b‧‧‧第二顯示面板
31‧‧‧第二顯示面板的顯示面
L1、L2‧‧‧光線
圖1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的分光元件及光源的下視示意圖。 圖3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6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7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雙螢幕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Claims (17)

  1. 一種光源模組,包括: 一第一導光板,具有一第一入光面; 一第二導光板,具有一第二入光面; 一分光元件,具有一第一出光面、一第二出光面、一第三入光面、一第一導光部及一第二導光部,其中該第一入光面面對該第一出光面,該第二入光面面對該第二出光面,該第一導光部從該第三入光面延伸至該第一出光面,該第二導光部從該第三入光面延伸至該第二出光面;以及 一光源,配置於該第三入光面旁,並適於發出光線經由該第三入光面進入該分光元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一出光面、該第二出光面及該第三入光面其中至少一者設有多個微結構,以將該光源發出的該光線導向特定的方向。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源模組,更包括: 一第一調光元件,配置於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一出光面之間,以調整進入該第一導光板的光線之強度;以及 一第二調光元件,配置於該第二入光面與該第二出光面之間,以調整進入該第二導光板的光線之強度。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一調光元件及該第二調光元件為高分子分散型液晶。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源模組,更包括: 一第一調光元件,配置於該第三入光面對應該第一導光部的一第一部分與該光源之間,以調整進入該第一導光部的光線之強度;以及 一第二調光元件,配置於該第三入光面對應該第二導光部的一第二部分與該光源之間,以調整進入該第二導光部的光線之強度。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一調光元件及該第二調光元件為高分子分散型液晶。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二入光面面向同一側。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二入光面相對,該分光元件配置於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二入光面之間,且該第三入光面設有多個微結構,該些微結構適於將該光源發出的該光線導向特定的方向。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分光元件為一板體,該板體具有一底面,該第一出光面與該第二出光面位於該板體的相對兩側並連接該底面,該底面的局部為該第三入光面。
  10. 一種雙螢幕顯示裝置,包括: 一光源模組,包括: 一第一導光板,具有一第一入光面以及一第三出光面; 一第二導光板,具有一第二入光面以及一第四出光面; 一分光元件,具有一第一出光面、一第二出光面、一第三入光面、一第一導光部及一第二導光部,其中該第一入光面面對該第一出光面,該第二入光面面對該第二出光面,該第一導光部從該第三入光面延伸至該第一出光面,該第二導光部從該第三入光面延伸至該第二出光面;以及 一光源,配置於該第三入光面旁,並適於發出光線經由該第三入光面進入該分光元件; 一第一顯示面板,相對於該第一導光板的該第三出光面配置;以及 一第二顯示面板,相對於該第二導光板的該第四出光面配置。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雙螢幕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二入光面面向同一側。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雙螢幕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遠離該第一導光板的該第三出光面,該第二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遠離該第二導光板的該第四出光面。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雙螢幕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面向該第一導光板的該第三出光面,該第二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面向該第二導光板的該第四出光面。
  14.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雙螢幕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遠離該第一導光板的該第三出光面,該第二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面向該第二導光板的該第四出光面。
  15.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雙螢幕顯示裝置,其中該光源模組更包括一反射片,配置於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之間。
  16.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雙螢幕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二入光面相對,該分光元件配置於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二入光面之間,該第一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遠離該第一導光板的該第三出光面,該第二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遠離該第二導光板的該第四出光面,且該第三入光面設有多個微結構,該些微結構適於將該光源發出的該光線導向特定的方向。
  17.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雙螢幕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二入光面相對,該分光元件配置於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二入光面之間,該第一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面向該第一導光板的該第三出光面,該第二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面向該第二導光板的該第四出光面,且該第三入光面設有多個微結構,該些微結構適於將該光源發出的該光線導向特定的方向。
TW107202735U 2018-03-01 2018-03-01 光源模組及雙螢幕顯示裝置 TWM561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2735U TWM561814U (zh) 2018-03-01 2018-03-01 光源模組及雙螢幕顯示裝置
JP2019000599U JP3221232U (ja) 2018-03-01 2019-02-22 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デュアルディスプレイ表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2735U TWM561814U (zh) 2018-03-01 2018-03-01 光源模組及雙螢幕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1814U true TWM561814U (zh) 2018-06-11

Family

ID=63256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2735U TWM561814U (zh) 2018-03-01 2018-03-01 光源模組及雙螢幕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21232U (zh)
TW (1) TWM5618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7558A (zh) * 2022-08-30 2022-11-29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3763B (zh) * 2023-04-24 2023-12-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7558A (zh) * 2022-08-30 2022-11-29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21232U (ja) 201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74822B1 (en) Surface features for imaging directional backlights
KR101318497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5425334B (zh) 显示设备
KR100682907B1 (ko) 홀로그램 도광판을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소자용 조명장치
KR20120052289A (ko) 자유 형태 조명 모듈
US9046630B2 (en) Optical sheet and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KR20080048759A (ko) 도광 유닛, 이를 채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2099617A (zh) 面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
WO2014100753A1 (en) Superlens component for directional display
KR20170007568A (ko) 시야각 선택형 백 라이트 유닛
JP2009176593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20070002588A1 (en) Backlight module light equilibrator
US11460730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ual display device
CN111090191B (zh) 光源模块及双屏幕显示装置
JP4274921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EP2450742B1 (en) Backlight source and thinn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evice with the same
KR20160083571A (ko) 초집광 도광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평판 표시장치용 박막형 백 라이트 유닛
CN110568657A (zh) 显示装置
JP3221232U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デュアルディスプレイ表示装置
TW201721248A (zh) 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CN102301177A (zh) 照明装置、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JPH11174214A (ja) 指向性反射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反射型表示装置
JP4596850B2 (ja) 両面発光照明ユニット
US7434975B2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brightness enhancing structure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orporating same
KR20110042528A (ko) 백 라이트 유닛,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