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1387U - 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 - Google Patents

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1387U
TWM561387U TW107202900U TW107202900U TWM561387U TW M561387 U TWM561387 U TW M561387U TW 107202900 U TW107202900 U TW 107202900U TW 107202900 U TW107202900 U TW 107202900U TW M561387 U TWM561387 U TW M56138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rotating shaft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fix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2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簡文豐
黃泰連
陳森鴻
Original Assignee
簡文豐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簡文豐 filed Critical 簡文豐
Priority to TW107202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1387U/zh
Publication of TWM561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1387U/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種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其結構包括一固定組件、一第一調整組件以及一第二調整組件。可透過第二調整組件上之臂部帶動凸輪作用切換第二調整組件、第一調整組件與固定組件之相對位置,而驅使固定組件與第一調整組件間之二嚙合部,以及第一調整組件與第二調整組件間之二嚙合部產生彼此分離而呈角度可調狀態,或彼此嚙合而呈定位狀態,俾利安裝承載於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之安裝部上之電子設備可因應實際應用需求自由調整至特定角度後,穩固地的定位於一相對角度,有效避免所安裝承載電子設備因碰撞或重力影響而產生角度偏移。

Description

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
本案係關於一種調整及定位裝置,尤指一種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
隨著大眾化電子設備的普及,使用者在選用這類電子設備時,除了考量安裝的便利性外,更期望安裝後的電子設備於使用時可呈現多元角度的調整,且可依不同環境應用需求而定位於特定角度上。
以運輸工具上之電子設備為例,常見的可調式螢幕或衛星天線等便需隨著特殊使用環境變化或實際應用需求而調整角度,且進一步定位於一特定角度。然而由於這類電子設備之重量較重,使用時必須完全定位於一特定角度,無法單以傳統萬向轉軸承載,更無法藉由傳統萬向轉軸同時達成角度調整與定位的功能。
另一方面,現今市場上常見應用於這類電子設備之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多僅提供例如水平方向的一維角度調整功能,並藉由高摩擦阻力達成簡單定位的功能,除了使其可調整的角度受到限制外,高摩擦阻力亦將使電子設備角度調整之操作費力耗時,無法符合實際應用需求。
因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用以安裝承載電子設備,並同時提供所安裝承載電子設備之角度調整及定位之功能,以解決前述問題。
本案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透過單一臂部轉動偏心凸輪切換各組件之相對位置,驅使各組件之嚙合部分離或嚙合,俾使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因應實際應用需求自由調整且定位至特定角度,以供一電子設備簡單地安裝承載於其上,避免所安裝承載電子設備因碰撞或重力影響而產生角度偏移。
本案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用以簡單地安裝承載一電子設備,並提供所安裝電子設備達成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之目的。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之結構精簡、組裝容易,且可透過單一臂部轉動偏心凸輪切換各組件間之相對位置,而驅使各組件之嚙合部分離或嚙合,俾使安裝承載於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上之電子設備因應實際應用需求自由調整至特定角度後,穩固地的定位於一相對角度,且避免所安裝承載電子設備因碰撞或重力影響而產生角度偏移。
本案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其結構精簡、組裝容易,且角度調整及定位操作毋需另行使用額外的工具,僅透過本身結構中單一臂部的動作轉動偏心凸輪切換各組件之相對位置,即可驅使各組件之嚙合部嚙合或分離,完成鎖緊或放鬆之操作,俾利於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因應實際應用需求自由調整且定位至特定角度。
為達前述目的,本案提供一種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包括一固定組件、一第一調整組件以及一第二調整組件。固定組件包括一基底部、第一嚙合部、一第一轉軸、一套合部。其中第一嚙合部設置於基底部上,套合部包括一套合孔,且套合部與基底部分別連接於第一轉軸之二相對端。第一調整組件包括一容置開口、一軸孔、一第二嚙合部、一第三嚙合部以及至少一斜面。其中容置開口與軸孔之一端連通,第一調整組件透過軸孔樞接於固定組件之第一轉軸,俾使第一調整組件相對固定組件轉動一第一特定角度。固定組件之套合部容置於容置開口內,第二嚙合部相對第一嚙合部且鄰設於軸孔之另一端,其中第三嚙合部與至少一斜面分別設置於容置開口之二相對端。第二調整組件包括一第一側部以及一第二側部,分別設置於容置開口之二相對端。其中第一側部包括一第四嚙合部,第四嚙合部相對於第三嚙合部,其中第二側部包括一第二轉軸、一偏心凸輪、至少一抵頂部以及一臂部,至少一抵頂部相對於至少一斜面,第二轉軸貫穿容置開口與套合部且連接至第一側部,俾使第一側部以第二轉軸為中心且相對第一調整組件轉動一第二特定角度,其中偏心凸輪套設於第二轉軸上,且偏心凸輪容置於套合部之套合孔內,其中於臂部帶動第二側部以第二轉軸為中心且相對於第一調整組件轉動至一特定位置時,至少一抵頂部推抵至少一斜面,驅動一側部之第四嚙合部與第一調整組件之第三嚙合部嚙合,且偏心凸輪推抵套合部,驅動第一調整組件之第二嚙合部與固定組件之第一嚙合部嚙合,俾使第一調整組件與第二調整組件之第一側部分別定位於第一特定角度與第二特定角度。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式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於限制本案。
第1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之結構分解圖。第2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另一視角之結構分解圖。第3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之立體圖。第4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角度可調狀態之一剖面結構。第5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角度可調狀態之另一剖面結構。第6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角度定位狀態之一剖面結構。第7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角度定位狀態之另一剖面結構。如圖所示,本案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three-dimensional angular adjusting and positioning device)1,包括一固定組件10、一第一調整組件20以及一第二調整組件30。固定組件10包括一基底部16、第一嚙合部12、一第一轉軸13、一套合部14。其中第一嚙合部12設置於基底部16上,套合部14包括一套合孔14a,且套合部14與基底部16分別連接於第一轉軸13之二相對端。於本實施例中固定組件10更包括一固定孔11設置於基底部16上,其中第一轉軸13包括一樞接端13a與一擋止端13b,分別設置於第一轉軸13之兩端,其中擋止端13b固定於固定孔11之一端,第一轉軸13自固定孔11之另一端向外延伸,且第一轉軸13之樞接端13a與套合部14之樞接孔14b連接,俾使套合部14可以第一轉軸13為中心自由轉動。於本實施例中,基底部16更包括至少一鎖固孔17,俾使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1透過至少一鎖固孔17以至少一螺栓(未圖示)而鎖固於一物件(未圖示)上。
另外,第一調整組件20包括一容置開口21、一軸孔22、一第二嚙合部23、一第三嚙合部24、至少一斜面25以及一固定套件27。其中容置開口21與軸孔22之一端連通,第一調整組件20透過軸孔22樞接於固定組件10之第一轉軸13,俾使第一調整組件20可相對固定組件10自由地轉動至一第一特定角度。此外,於本實施例中,除第一調整組件20透過軸孔22樞接於固定組件10之第一轉軸13外,固定組件10之套合部14更容置於第一調整組件20之容置開口21內,而第一調整組件20之第二嚙合部23相對固定組件10第一嚙合部12,且鄰設於軸孔22之另一端。另一方面,第一調整組件20之第三嚙合部24與至少一斜面25分別設置於容置開口21之二相對端。於本實施例中,一固定套件27,設置於容置開口21,且部份環設於套合部14之外圍,俾使套合部14限位於容置開口21內。其中第一調整組件20更包含複數個定位槽21a,沿容置開口21之方向延伸,且佈設於容置開口21之外周圍。另外,固定套件27包括數個支撐柱27a,對應容置於複數個定位槽21a,且環設於套合部14之外圍,俾使固定套件27穩固的固定於容置開口21內,並使套合部14限位於容置開口21。固定套件27更包括一開口27b,對應套合部14之套合孔14a。
再者,第二調整組件30包括一第一側部40以及一第二側部50,分別設置於第一調整組件20之容置開口21之二相對端。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側部40包括一第四嚙合部41,第四嚙合部41相對於第一調整組件20之第三嚙合部24而設置。另外,相對於第一側部40,容置開口21另一相對端之第二側部50則包括一第二轉軸55、一偏心凸輪53、至少一抵頂部52以及一臂部51。其中至少一抵頂部52相對於第一調整組件20之至少一斜面25。第一側部40與第二側部50透過第二轉軸55連接且維持固定之間距。此外,第二轉軸55貫穿第一調整組件20之容置開口21、固定結件10之套合部14之套合孔14a以及第一調整組件20之固定套件27之開口27b,且連接至第一側部40,俾使第二調整組件30之第一側部40可以第二轉軸55為中心且相對第一調整組件20自由地轉動至一第二特定角度。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側部50更包括一固定孔54,第二轉軸55則包括一樞接端55a與一擋止端55b,分別設置於第二轉軸55之兩端,其中擋止端55b固定於固定孔54之一端,第二轉軸55自固定孔54之另一端向外延伸,貫穿容置開口21與套合部14,且樞接端55a與第一側部40之樞接孔42樞接,俾使第一側部40可以第二轉軸55為中心自由轉動。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側部50之偏心凸輪53設置於第二轉軸55上,例如第二轉軸55貫穿偏心凸輪53,且偏心凸輪53容置於固定組件10之套合部14之套合孔14a內。其中偏心凸輪53可例如樞接於第二轉軸55上。於其他實施例中,偏心凸輪53更可與第二轉軸55一體成型構成。應強調的是,偏心凸輪53與第二轉軸55間之固定方式並非限制本案之必要技術特徵,於此便不再贅述。於本實施例中,固定組件10包括可例如是但不受限於彈簧之一第一彈性件15,設置於固定組件10與第一調整組件20之間,俾使第一調整組件20之第二嚙合部23與固定組件10之第一嚙合部12保持分離而不彼此嚙合,此時第一調整組件20可以第一轉軸13為中心相對固定組件10自由地轉動調整至第一特定角度,容置於第一調整組件20之空置開口21內的套合部14亦同步轉動,且帶動第二調整組件30轉動,即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之角度可調狀態。同樣地,第一側部40包括可例如是但不受限於彈簧之一第二彈性件45,設置於第一側部40與該第一調整組件20之間,俾使第一調整組件20之第三嚙合部24與第一側部40之第四嚙合部41保持分離而不彼此嚙合,此時第二調整組件30之第一側部40可以第二轉軸55為中心相對第一調整組件20自由地轉動調整至第二特定角度,即如第4圖所示之角度可調狀態。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彈性件45更係位於第一側部40與第一調整組件20之固定套件27之間,未與容置開口21內之套合部14接觸,更不影響偏心凸輪53推抵或釋放套合部14之作動。換言之,固定套件27更隔離第二彈性件45與套合部14,並提供第二彈性件45所需之受力面。
另一方面,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於臂部51帶動第二側部50以第二轉軸55為中心且相對於第一調整組件20轉動至一特定位置時,至少一抵頂部52推抵至少一斜面25,驅動第一側部40之第四嚙合部41與第一調整組件20之第三嚙合部24嚙合,且偏心凸輪53推抵套合部14之內壁面,驅動第一調整組件20之第二嚙合部23例如向下移動而與固定組件10之第一嚙合部12嚙合,俾使第一調整組件20與第二調整組件30之第一側部40分別定位於第一特定角度與第二特定角度。
換言之,於臂部51帶動第二側部50以第二轉軸55為中心轉動偏離前述特定位置時,第二側部50之至少一抵頂部52便會偏離第一調整組件20之至少一斜面25,且偏心凸輪53會釋放固定組件10之套合部14內壁面而不與套合部14產生推抵作用,俾使第一彈性件15帶動第一調整組件20之第二嚙合部23趨離固定組件10之第一嚙合部12。同時,第二彈性件45帶動第一側部40之第四嚙合部41趨離與第一調整組件20之第三嚙合部24。此時,即如第4圖與第5圖所示之角度可調狀態,第一調整組件20可以第一轉軸13為中心相對固定組件10自由地轉動調整至第一特定角度,而第二調整組件30之第一側部40可以第二轉軸55為中心相對第一調整組件20自由地轉動調整至第二特定角度。應強調的是,前述實施例中第一彈性件15與第二彈性件45非限制本案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之必要技術特徵。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彈性件15與第二彈性件45更可省略。於臂部51帶動第二側部50以第二轉軸55為中心轉動偏離前述特定位置時,固定組件10之第一嚙合部12未與第一調整組件20之第二嚙合部23緊密嚙合,且第一調整組件20之第三嚙合部24未與第一側部40之第四嚙合部41緊密嚙合,則第一調整組件20可以第一轉軸13為中心相對固定組件10自由地轉動調整至第一特定角度,而第二調整組件30之第一側部40可以第二轉軸55為中心相對第一調整組件20自由地轉動調整至第二特定角度。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側部40更包括一安裝部43,設置於第一側部40之周緣處,俾使第一調整組件20以第一轉軸13為中心相對固定組件10轉動至第一特定角度時,以及第一側部40以第二轉軸55為中心且相對第一調整組件20轉動至第二特定角度時,安裝部43相對於固定組件10形成一相對角度。安裝部43可例如是但不受限於一螺紋,用以將一例如是螢幕、天線或其他電子設備安裝承載於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1上。藉此,安裝承載於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1上之螢幕、天線或其他電子設備便可因應實際應用需求自由調整至特定角度後,穩固地的完成定位。當然,螢幕、天線或其他電子設備之安裝承載並不影響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1之操作。螢幕、天線或其他電子設備可於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1完成相對角度定位後再安裝於安裝部43,亦可先行安裝於安裝部43再進行三維角度之調整及定位,均可有效避免所安裝承載電子設備因碰撞或重力影響而產生角度偏移。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側部40還包括一容置槽44,鄰設於安裝部43,用以容置所安裝承載螢幕、天線或其他電子設備之電源線或訊號線等。惟安裝部43與容置槽44之型式、設置角度以及彼此的相對位置均可視實際應用需求而調整,於此便不再贅述。另外,應強調的是,本案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1之安裝部43更不受限於安裝承載一電子設備,於其他實施例中,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1之安裝部43更可用以安裝燈具、旗幟、釣具或支撐架等,其非限制本案之必要技術特徵,於此便不再贅述。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嚙合部12與第二嚙合部23係例如分別設置於第一轉軸13之外周緣,俾使第一調整組件20以第一轉軸13為中心相對固定組件10自由地轉動調整至任一第一特定角度時,第一嚙合部12均可相對於第二嚙合部23,且於臂部51帶動第二側部50以第二轉軸55為中心且相對於第一調整組件20轉動至一特定位置時,彼此可嚙合。同樣地,第三嚙合部24與第四嚙合部41則可例如分別設置於第二轉軸55之外周緣,俾使第二調整組件30之第一側部40以第二轉軸55為中心相對第一調整組件20自由地轉動調整至第二特定角度時,第三嚙合部24均可相對於第四嚙合部41,且於臂部51帶動第二側部50以第二轉軸55為中心且相對於第一調整組件20轉動至一特定位置時,彼此可嚙合。當然,第一嚙合部12與第二嚙合部23可視需求設計相對應之轉動角度,第三嚙合部24與第四嚙合部41亦可視需求設計相對應之轉動角度,俾利於限制第一特定角度及第二特定角度的範圍。惟其非限制本案必要之技術特徵,於此便不再贅述。於本實施例中,第一調整組件20還包括至少一限位部26,鄰設於至少一斜面25,俾以限定第二側部50以第二轉軸55為中心相對第一調整組件20轉動之角度,有助於使用者轉動臂部51切換進行角度調整作業或定位於特定位置。
第8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之結構分解圖。第9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另一視角之結構分解圖。第10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之立體圖。第11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角度可調狀態之一剖面結構。第12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角度可調狀態之另一剖面結構。第13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角度定位狀態之一剖面結構。第14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角度定位狀態之另一剖面結構。如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1a與第1圖至第7圖所示的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1相似,且相同的元件標號代表相同的元件、結構與功能,於此不再贅述。不同於第1圖至第7圖所示的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1,於本實施例中,固定組件10a除了基底部16a外,更包括一夾合部16b,相對基底部16a,且夾合部16b與基底部16a分別包括至少一第一鎖固元件16c與至少一第二鎖固元件16d,其中至少一第一鎖固元件16c與至少一第二鎖固元件16d彼此嚙合,俾使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1a,透過夾合部16b與基底部16a夾合固定於一物件(未圖示)上。當然,固定組件10a亦可透過其他固定方式將前述實施例中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1、1a固定於一物件上。換言之,本案非僅受限於前述例示,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1、1a之固定於物件方式更可視實際需求而調變,於此不再贅述。
同樣地,於本實施例中,於臂部51帶動第二側部50以第二轉軸55為中心轉動偏離前述特定位置時,第二側部50之至少一抵頂部52便會偏離第一調整組件20之至少一斜面25,且偏心凸輪53會釋放固定組件10之套合部14內壁面而不與套合部14產生推抵作用,俾使第一彈性件15帶動第一調整組件20之第二嚙合部23趨離固定組件10之第一嚙合部12。同時,第二彈性件45帶動第一側部40之第四嚙合部41趨離與第一調整組件20之第三嚙合部24。此時,即如第11圖與第12圖所示之角度可調狀態,第一調整組件20可以第一轉軸13為中心相對固定組件10自由地轉動調整至第一特定角度,而第二調整組件30之第一側部40可以第二轉軸55為中心相對第一調整組件20自由地轉動調整至第二特定角度。
再者,如第13圖及第14圖所示,於臂部51帶動第二側部50以第二轉軸55為中心且相對於第一調整組件20轉動至一特定位置時,至少一抵頂部52推抵至少一斜面25,驅動第一側部40之第四嚙合部41與第一調整組件20之第三嚙合部24嚙合,且偏心凸輪53推抵套合部14之內壁面,驅動第一調整組件20之第二嚙合部23例如向下移動而與固定組件10之第一嚙合部12嚙合,俾使第一調整組件20與第二調整組件30之第一側部40分別定位於第一特定角度與第二特定角度。藉此,安裝承載於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1a上之螢幕、天線或其他電子設備便可因應實際應用需求自由調整至特定角度後,穩固地的完成定位,可有效地避免所安裝承載電子設備因碰撞或重力影響而產生角度偏移。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透過單一臂部轉動偏心凸輪切換各組件之相對位置,驅使各組件之嚙合部分離或嚙合,俾使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因應實際應用需求自由調整且定位至特定角度,以供一電子設備簡單地安裝承載於其上,避免所安裝承載電子設備因碰撞或重力影響而產生角度偏移。其結構精簡、組裝容易。由於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可簡單地安裝承載一電子設備,並藉由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提供所安裝承載電子設備因應實際應用需求自由調整至特定角度後,穩固地的定位,可有效地避免所安裝承載電子設備因碰撞或重力影響而產生角度偏移。此外,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之角度調整及定位操作毋需另行使用額外的工具,僅透過本身結構上單一臂部的動作轉動偏心凸輪切換各組件之相對位置,即可驅使各組件之嚙合部嚙合或分離,完成鎖緊或放鬆之操作,俾利於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因應實際應用需求自由調整且定位至特定角度。
本案得由熟習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1a‧‧‧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
10、10a‧‧‧固定組件
11‧‧‧固定孔
12‧‧‧第一嚙合部
13‧‧‧第一轉軸
13a‧‧‧樞接端
13b‧‧‧擋止端
14‧‧‧套合部
14a‧‧‧套合孔
14b‧‧‧樞接孔
15‧‧‧第一彈性件
16、16a‧‧‧基底部
16b‧‧‧夾合部
16c‧‧‧第一鎖固元件
16d‧‧‧第二鎖固元件
17‧‧‧鎖固孔
20‧‧‧第一調整組件
21‧‧‧容置開口
21a‧‧‧定位槽
22‧‧‧軸孔
23‧‧‧第二嚙合部
24‧‧‧第三嚙合部
25‧‧‧斜面
26‧‧‧限位部
27‧‧‧固定套件
27a‧‧‧支撐柱
27b‧‧‧開口
30‧‧‧第二調整組件
40‧‧‧第一側部
41‧‧‧第四嚙合部
42‧‧‧樞接孔
43‧‧‧安裝部
44‧‧‧容置槽
45‧‧‧第二彈性件
50‧‧‧第二側部
51‧‧‧臂部
52‧‧‧抵頂部
53‧‧‧偏心凸輪
54‧‧‧固定孔
55‧‧‧第二轉軸
55a‧‧‧樞接端
55b‧‧‧擋止端
第1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之結構分解圖。
第2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另一視角之結構分解圖。
第3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之立體圖。
第4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角度可調狀態之一剖面結構。
第5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角度可調狀態之另一剖面結構。
第6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角度定位狀態之一剖面結構。
第7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角度定位狀態之另一剖面結構。
第8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之結構分解圖。
第9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另一視角之結構分解圖。
第10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之立體圖。
第11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角度可調狀態之一剖面結構。
第12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角度可調狀態之另一剖面結構。
第13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角度定位狀態之一剖面結構。
第14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於角度定位狀態之另一剖面結構。

Claims (11)

  1. 一種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包括: 一固定組件,包括一基底部、第一嚙合部、一第一轉軸、一套合部,其中該第一嚙合部設置於該基底部上,該套合部包括一套合孔,且該套合部與該基底部分別連接於該第一轉軸之二相對端; 一第一調整組件,包括一容置開口、一軸孔、一第二嚙合部、一第三嚙合部以及至少一斜面,其中該容置開口與該軸孔之一端連通,該第一調整組件透過該軸孔樞接於該固定組件之該第一轉軸,俾使該第一調整組件相對該固定組件轉動一第一特定角度,其中該固定組件之該套合部容置於該容置開口內,該第二嚙合部相對該第一嚙合部且鄰設於該軸孔之另一端,其中該第三嚙合部與該至少一斜面分別設置於該容置開口之二相對端;以及 一第二調整組件,包括一第一側部以及一第二側部,分別設置於該容置開口之該二相對端,其中該第一側部包括一第四嚙合部,該第四嚙合部相對於該第三嚙合部,其中該第二側部包括一第二轉軸、一偏心凸輪、至少一抵頂部以及一臂部,該至少一抵頂部相對於該至少一斜面,該第二轉軸貫穿該容置開口與該套合部,且該第一側部與該第二轉軸樞接,俾使該第一側部以該第二轉軸為中心且相對該第一調整組件轉動一第二特定角度,其中該偏心凸輪套設於該第二轉軸上,且該偏心凸輪容置於該套合部之該套合孔內,其中於該臂部帶動該第二側部以該第二轉軸為中心且相對於該第一調整組件轉動至一特定位置時,該至少一抵頂部推抵該至少一斜面,驅動該第一側部之該第四嚙合部與該第一調整組件之該第三嚙合部嚙合,且該偏心凸輪推抵該套合部,驅動該第一調整組件之該第二嚙合部與該固定組件之該第一嚙合部嚙合,俾使該第一調整組件與該第二調整組件之該第一側部分別定位於該第一特定角度與該第二特定角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其中該固定組件包括一第一彈性件設置於該固定組件與該第一調整組件之間,該第一側部包括一第二彈性件,設置於該第一側部與該第一調整組件之間,其中於該臂部帶動該第二調整組件以該第二轉軸為中心轉動偏離該特定位置時,該至少一抵頂部偏離該至少一斜面,且該偏心凸輪釋放該套合部,俾使該第一彈性件帶動該第一調整組件之該第二嚙合部趨離該固定組件之該第一嚙合部,且該第二彈性件帶動該第一側部之該第四嚙合部趨離與該第一調整組件之該第三嚙合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其中該固定組件包括一一固定套件,設置於該容置開口,部份環設於該套合部之外圍,且包含一開口相對於該套合部之該套合孔,俾使該套合部限位於該容置開口,其中該第二彈性件位於該第一側部與該第一調整組件之該固定套件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其中該固定組件包括一固定孔設置於該基底部上,其中該第一轉軸包括一樞接端與一擋止端,分別設置於該第一轉軸之兩端,其中該擋止端固定於該固定孔之一端,該第一轉軸自該固定孔之另一端向外延伸,貫穿該第一調整部之該軸孔,且該套合部樞接至該樞接端。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其中該基底部包括至少一鎖固孔,俾使該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透過該鎖固孔以至少一螺栓鎖固於一物件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其中該固定組件更包括一夾合部,相對該基底部,且該夾合部與該基底部分別包括至少一第一鎖固元件與至少一第二鎖固元件,其中該至少一第一鎖固元件與該至少一第二鎖固元件彼此嚙合,俾使該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透過該夾合部與該基底部夾合固定於一物件上。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其中該第二側部包括一固定孔,其中該第二轉軸包括一樞接端與一擋止端,分別設置於該第二轉軸之兩端,其中該擋止端固定於該固定孔之一端,該第二轉軸自該固定孔之另一端向外延伸,貫穿該容置開口與該套合部,且該第一側部樞接至該樞接端。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其中該第一側部包括一安裝部,設置於該第一側部之周緣處,俾使該第一調整組件以該第一轉軸為中心相對該固定組件轉動至該第一特定角度時,以及該第一側部以該第二轉軸為中心且相對該第一調整組件轉動至該第二特定角度時,該安裝部相對於該固定組件形成一相對角度。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其中該第一側部包括一容置槽,鄰設於該安裝部。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其中該第一嚙合部與該第二嚙合部分別設置於該第一轉軸之外周緣,其中該第三嚙合部與該第四嚙合部分別設置於該第二轉軸之外周緣。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其中該第一調整組件包括至少一限位部,鄰設於該至少一斜面,俾以限定該第二側部以該第二轉軸為中心相對該第一調整組件轉動之角度。
TW107202900U 2018-03-06 2018-03-06 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 TWM561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2900U TWM561387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2900U TWM561387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1387U true TWM561387U (zh) 2018-06-01

Family

ID=63256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2900U TWM561387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13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1035B (zh) * 2018-03-06 2019-02-11 簡文豐 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1035B (zh) * 2018-03-06 2019-02-11 簡文豐 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1035B (zh) 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
US10000955B2 (en) Biaxial hinge and termin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6356310B2 (ja) 取り付けアセンブリ
US9942639B2 (en) Articulating, self retained on-wall bracket mounting system
US11365778B2 (en) Rotary device
US10817011B2 (en) Rotating device
KR100984837B1 (ko) 감지기 고정 브라켓
TWM561387U (zh) 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
JP2003239942A (ja) ヒンジ構造及びモバイル情報端末機器
FI92351B (fi) Kääntövarsilaite
US5933917A (en) Case with adjustable and positionable handle device
EP3734358A1 (en) Multi-lens camera and lens adjusting device therefor
KR101234356B1 (ko) 스위블 힌지유닛을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JP4102630B2 (ja) クリック機構、及び回転式接合体
TW201430261A (zh) 攝像頭
JP4337492B2 (ja) ヒンジ装置
KR101608458B1 (ko) 회전체의 회동각도 조절장치
US20230408024A1 (en) Multi-angle adjustable rotation device
US7480104B2 (en) Lens device
JP2018050227A (ja) 回動装置、電子機器、及び撮像装置
WO2019130392A1 (ja) 表示装置
TWM654057U (zh) 轉軸結構
JPH07135591A (ja) 撮像装置
JPH0713251Y2 (ja) ハンドル取付装置
TWM569811U (zh) 支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