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0004U - 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 - Google Patents

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0004U
TWM560004U TW107200076U TW107200076U TWM560004U TW M560004 U TWM560004 U TW M560004U TW 107200076 U TW107200076 U TW 107200076U TW 107200076 U TW107200076 U TW 107200076U TW M560004 U TWM560004 U TW M56000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torage
storage space
valve
sp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0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wen-Jy Chiu
Yung-Chien Wu
Tsung-Ming Huang
Li-Chun Hung
Kuo-Sheng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Teco Elec &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o Elec &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co Elec &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7200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0004U/zh
Publication of TWM560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0004U/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包含一維溫容置裝置、一辨識裝置以及一控制模組。維溫容置裝置具有一蓄溫空間與一儲物空間,且蓄溫空間內設有一蓄溫元件,可透過一溫度調變主機預先蓄溫。辨識裝置係用以辨識出一欲儲存於儲物空間之物品而產生並傳送出一物品訊號。控制模組是用以接收物品訊號,並依據物品訊號調控儲物空間之溫度。

Description

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自動控溫系統,尤其是指一種透過外接溫度調變主機預先對蓄溫元件進行溫度調變之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
一般來說,現有的物流業通常為了運送需要低溫保存的貨物,通常都會利用低溫籠車來放置物品,而現有的低溫籠車大致可分為電冷式低溫籠車與蓄冷式低溫籠車。
請參閱第一圖,第一圖係顯示先前技術之電冷式低溫籠車之平面示意圖。如圖所示,一種電冷式低溫籠車PA100包含一籠車本體PA101、一冷凍機模組PA102以及一電源模組PA103。其中,籠車本體PA101具有一用來存放物品的容置空間PA1011。冷凍機模組PA102係用來對容置空間PA1011進行降溫。而電源模組PA103係設置於籠車本體PA101中,並電性連結於冷凍機模組PA102,藉以提供電力來驅動冷凍機模組PA102對容置空間PA1011進行降溫。其中,籠車本體PA101中含有絕熱材料與蓄冷材料,例如籠車本體PA101之殼體內充填有熱傳導率較低的發泡塑膠,藉以有效的增加容置空間PA1011與外界之間的絕熱性,而容置空間PA1011內則設有蓄冷劑,可透過冷凍機模組PA102對容置空間PA1011的冷卻來儲冷,進而在冷凍機模組PA102停止運作時,持續的維持容置空間PA1011內的溫度。
在實際使用上,電冷式低溫籠車PA100主要是將冷凍機模組PA102接上電源來對設置於容置空間PA1011內的蓄冷劑進行儲冷,並在蓄冷劑凍 結完成後,將運送物品放置於容置空間PA1011中,再將電冷式低溫籠車PA100運送至目的地。然而,由於冷凍機模組PA102的重量過重,因此會增加了運送電冷式低溫籠車PA100的成本,且更容易因為冷凍機模組PA102增加了電冷式低溫籠車PA100整體的重量而導致電冷式低溫籠車PA100不易上下貨櫃車,甚至有可能因此造成損壞,進而增加了額外的維修費用。
此外,雖然電冷式低溫籠車PA100可以在物流中心插電來進行儲冷動作,但由於蓄冷劑仍有一定的時效性,因此當電冷式低溫籠車PA100的運送時間超過蓄冷劑的保冷時效時,電冷式低溫籠車PA100更可以透過設置於籠車本體PA101中的電源模組PA103來提供冷凍機模組PA102對容置空間PA1011進行降溫,但也會因為電冷式低溫籠車PA100設有電源模組PA103而使得電冷式低溫籠車PA100的整體重量更高,進而使得上述因重量所產生的問題更加嚴重。
請參閱第二圖,第二圖係顯示先前技術之蓄冷式低溫籠車之平面示意圖。如圖所示,一種蓄冷式低溫籠車PA200包含一籠車本體PA201以及複數個蓄冷板PA202。其中,籠車本體PA201具有一容置空間PA2011,且容置空間PA2011內設有一放置板PA2012,而蓄冷板PA202係放置於放置板PA2012上;藉此,籠車本體PA201之內部空間可以透過蓄冷板PA202來降低溫度,進而使存放於內部空間之物品維持在低溫環境下。
承上所述,雖然蓄冷式低溫籠車PA200可以有效改善電冷式低溫籠車PA100因為重量過重所導致的諸多不便,但由於蓄冷板PA202所能提供的保冷效果有限,且需要大量的替換蓄冷板PA202,導致蓄冷板PA202容易產生管理不易的問題。此外,先前技術之低溫籠車往往是將溫度設定在涵蓋所有物品的存放溫度範圍內,也因此很容易會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有鑒於現有的低溫籠車大都以電冷式低溫籠車與蓄冷式低溫籠車為主,但由於電冷式低溫籠車往往會因為冷凍機模組的設置而導致整體重量過重,進而產生運輸成本增加,且上下貨櫃車不便的問題;而蓄冷式低溫籠車雖然能因為移除了冷凍機模組而減輕整體的重量,但由於蓄冷板的保冷效果有效,且大量蓄冷板的替換會有管理不便的問題,此外由於先前技術之低溫籠車主要是供使用者手動設定存放溫度,而為了滿足所有物品的存放溫度需求,使用者往往會將溫度直接設定為遠低於所有物品之存放溫度,進而導致能源的浪費,無法有效的利用能源。
緣此,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藉以有效解決電冷式低溫籠車重量過重且蓄冷式低溫籠車保冷效率不高且管理不便的問題。
基於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採用之必要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包含一維溫容置裝置、一辨識裝置、一控制模組以及一伺服器。維溫容置裝置包含一容器本體、一絕熱隔間、至少一蓄溫元件以及至少一風扇。
容器本體係具有一容置空間,並開設有分別連通於容置空間之一第一通氣口與一第二通氣口,第一通氣口與第二通氣口係用以對接一溫度調變主機。
絕熱隔間係設置於容置空間中,並將容置空間區分為一蓄溫空間與一儲物空間,蓄溫空間係連通於第一通氣口、第二通氣口與儲物空間,且絕熱隔間設置有一第一閥門與一第二閥門,且第一閥門與第二閥門係可受操作地連通或隔絕蓄溫空間與儲物空間。
蓄溫元件係設置於蓄溫空間中,並且被溫度調變主機所預先蓄溫。風扇係設置於蓄溫空間與儲物空間之間,並電性連結於控制模組。
辨識裝置係設置於容器本體,並電性連結於控制單元,藉以在物品進入儲物空間時讀取物品之識別標籤,用以辨識出一欲儲存於儲物空間之物品而產生並傳送出一物品訊號。其中,辨識裝置可以透過一網際網路將物品訊號傳送至收發。此外,識別標籤係為一無線射頻辨識標籤(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控制模組包含一收發器、一控制單元、一暫存器、一偵測器以及一感應器。收發器係通信連結於辨識裝置,藉以接收辨識裝置所傳送出之物品訊號。
控制單元係耦接於收發器,以依據物品訊號自一資料庫中擷取物品所對應之一需求儲存溫度。暫存器係電性連結於控制單元,且暫存器儲存有一調節規則,藉以使控制單元依據調節規則與需求儲存溫度調控風扇之轉速。
偵測器係設置於儲物空間中,用以偵測儲物空間之溫度而產生一溫度測量訊號,並將溫度測量訊號傳送至控制單元,藉以供控制單元依據溫度測量訊號與需求儲存溫度發送出一控制信號,以開啟或關閉第一閥門與第二閥門。
感應器係設置於容器本體,並在偵測到第一通氣口與第二通氣口對接溫度調變主機時,用以發送一閉合訊號至控制單元,藉以供控制單元依據閉合訊號關閉第一閥門與第二閥門。
伺服器係通信連結於收發器與辨識裝置,且伺服器具有一資料庫,控制單元係依據物品訊號自資料庫讀取對應於物品之一保存溫度,以依據保存溫度控制儲物空間之溫度。此外,伺服器更用以接收物品訊號,藉以記錄存放於儲物空間之物品。
如上所述,由於本創作是利用絕熱隔間來將容器本體之容置空間區分為蓄溫空間與儲物空間,並外接溫度調變主機來對存放於蓄溫空間內的蓄 溫元件進行冷卻,因此不僅能因為未設有冷凍機模組而減輕整體的重量,更不需大量替換蓄溫元件而解決先前技術之蓄冷板管理不易的問題。此外,本創作能透過辨識模組與控制模組之配合來達到自動調整儲物空間之溫度的功能,有效的增加能源的使用效率,進而延長保存時間。
本創作所採用的具體實施例,將藉由以下之實施例及圖式作進一步之說明。
PA100‧‧‧電冷式低溫籠車
PA101‧‧‧籠車本體
PA102‧‧‧冷凍機模組
PA103‧‧‧電源模組
PA1011‧‧‧容置空間
PA200‧‧‧蓄冷式低溫籠車
PA201‧‧‧籠車本體
PA2011‧‧‧容置空間
PA2012‧‧‧放置板
PA202‧‧‧蓄冷板
100‧‧‧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
1、1'‧‧‧維溫容置裝置
11、11'‧‧‧容器本體
111‧‧‧容置空間
1111‧‧‧蓄溫空間
1112、1112'‧‧‧儲物空間
11121'‧‧‧第一儲物空間
11122'‧‧‧第二儲物空間
1113‧‧‧導流通道
112‧‧‧第一通氣口
113‧‧‧第二通氣口
12‧‧‧門板
13‧‧‧第一密封件
131‧‧‧第一卡接部
132‧‧‧第一握持部
14‧‧‧第二密封件
141‧‧‧第二卡接部
142‧‧‧第二握持部
15、15'‧‧‧絕熱隔間
151、151'‧‧‧隔間本體
152、152'‧‧‧第一閥門
153、153'‧‧‧第二閥門
154'‧‧‧隔板
16、16'‧‧‧蓄溫元件
17、17'‧‧‧風扇
2、2'‧‧‧辨識裝置
3、3'‧‧‧控制模組
31‧‧‧收發器
32、32'‧‧‧控制單元
33、33'‧‧‧暫存器
331、331'‧‧‧調節規則
34、34'‧‧‧偵測器
35、35'‧‧‧感應器
36、36'‧‧‧調節器
37a、37b、37c、37'a、37'b、37'c‧‧‧驅動器
38'‧‧‧資料庫
4‧‧‧伺服器
41‧‧‧資料庫
200‧‧‧溫度調變主機
201‧‧‧第一對接口
202‧‧‧第二對接口
300‧‧‧物品
301‧‧‧識別標籤
400‧‧‧網際網路
第一圖係顯示先前技術之電冷式低溫籠車之平面示意圖;第二圖係顯示先前技術之蓄冷式低溫籠車之平面示意圖;第三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之系統示意圖;第四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維溫容置裝置之立體示意圖;第五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另一視角之立體示意圖;第六圖係顯示第五圖A-A剖面之剖面示意圖;第七圖係顯示第一密封件與第二密封件分別自第一通氣口與第二通氣口拆卸下來之立體分解示意圖;第八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維溫容置裝置以第六圖之剖面視角對接溫度調變主機之剖面示意圖;第九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利用蓄溫元件來對儲物空間進行溫度調節之剖面示意圖;第十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維溫容置裝置、辨識裝置與控制 模組之系統示意圖;以及第十一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維溫容置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下面將結合示意圖對本創作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更詳細的描述。根據下列描述和申請專利範圍,本創作的優點和特徵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圖式均採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創作實施例的目的。
請參閱第三圖,第三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之系統示意圖。如圖所示,一種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100,包含一維溫容置裝置1、一辨識裝置2、一控制模組3以及一伺服器4。
請繼續參閱第四圖至第六圖,第四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維溫容置裝置之立體示意圖;第五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另一視角之立體示意圖;第六圖係顯示第五圖A-A剖面之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維溫容置裝置1包含一容器本體11、一門板12、一第一密封件13、一第二密封件14、一絕熱隔間15、複數個蓄溫元件16(圖中僅顯示一個)以及複數個風扇17(圖中僅顯示一個)。
容器本體11係具有一容置空間111,並開設有分別連通於容置空間111之一第一通氣口112與一第二通氣口113。其中,容器本體11更設有四個輪子(圖未標示),以供使用者移動容器本體11,藉以使維溫容置裝置1可搬運至一移動載具(圖未示)上,而實際上移動載具例如為貨車。
第一通氣口112與第二通氣口113係用以對接一溫度調變主機200(標示於第八圖)。門板12係可開合地樞接於容器本體11,藉以供使用者透過開啟門板12。
請繼續參閱第七圖,第七圖係顯示第一密封件與第二密封件分別自第一通氣口與第二通氣口拆卸下來之立體分解示意圖。如圖所示,第一密封件13係可拆卸地密封設置於第一通氣口112,且第一密封件13更具有四個第一卡接部131(圖中僅標示一個)與二第一握持部132(圖中僅標示一個)。第一卡接部131係透過插銷(圖未標示)可拆卸地卡接於第一通氣口112。二第一握持部132係相對地設置,以供使用者利用二第一握持部132將第一密封件13自第一通氣口112取下。
第二密封件14係可拆卸地密封設置於第二通氣口113,且第二密封件14更具有四個第二卡接部141(圖中僅標示一個)與二第二握持部142(圖中僅標示一個)。第二卡接部141係透過插銷(圖未標示)可拆卸地卡接於第二通氣口113。二第二握持部142係相對地設置,以供使用者利用二第二握持部142將第二密封件14自第二通氣口113取下。
如第六圖所示,絕熱隔間15包含一隔間本體151、一第一閥門152與一第二閥門153,隔間本體151係設置於容置空間111中,並將容置空間111區分為一蓄溫空間1111與一儲物空間1112,蓄溫空間1111係連通於第一通氣口112、第二通氣口113與儲物空間1112,且隔間本體151更在蓄溫空間1111與儲物空間1112鄰近於第一閥門152處分隔出一連通於蓄溫空間1111與儲物空間1112之導流通道1113。第一閥門152與第二閥門153係在蓄溫空間1111與儲物空間1112之間相對地設置於隔間本體151之上下兩側,並且可受操作地連通或隔絕蓄溫空間1111與儲物空間1112。
蓄溫元件16係設置於蓄溫空間1111中。在本實施例中,蓄溫元件16為一充填有高熱容量流體媒介之蓄冷板,且蓄溫空間1111中設有多個定位蓄溫元件16之定位架,但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蓄溫元件16亦可為蓄熱板。
請繼續參閱第八圖,第八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 之維溫容置裝置以第六圖之剖面視角對接溫度調變主機之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在第一密封件13與第二密封件14分別自第一通氣口112與第二通氣口113拆卸下來後,使用者可將第一通氣口112與第二通氣口113分別對接於溫度調變主機200之一第一對接口201與一第二對接口202,藉此,溫度調變主機200可將溫度調節氣流由第一對接口201經由第一通氣口112流入蓄溫空間1111中,使溫度調節氣流對蓄溫元件16進行加熱或冷卻,接著再經由第二通氣口113與第二對接口202使溫度調節氣流回流至溫度調變主機200中,以使溫度調變主機200可對蓄溫元件16進行循環的加熱或冷卻等溫度調變。
其中,在將維溫容置裝置1對接於溫度調變主機200時,是先將第一閥門152與第二閥門153關閉,使得溫度調變主機200僅連通於蓄溫空間1111,有效避免溫度調節氣流流至儲物空間1112而影響到蓄溫元件16的溫度調節效率。
風扇17係設置位於蓄溫空間1111與儲物空間1112之導流通道1113中,藉以在第一閥門152與第二閥門153開啟時,利用風扇17帶動氣流在蓄溫空間1111與儲物空間1112之間循環地流動。
如第三圖所示,辨識裝置2係用以辨識出一欲儲存於儲物空間1112之物品300之一識別標籤301,進而產生並傳送出一物品訊號。其中,辨識裝置2在本實施例中是通信連結於一網際網路400。在實務上,識別標籤301係為一無線射頻辨識標籤(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而辨識裝置2為一RFID讀取器,且辨識裝置2可透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連線到網際網路400。
控制模組3係設置於容器本體11,且控制模組3包含一收發器31、一控制單元32、一暫存器33、一偵測器34、一感應器35、一調節器36以及三個驅動器37a、37b與37c。
收發器31係通信連結於網際網路400,以透過網際網路400通信連 結於辨識裝置2,藉以接收辨識裝置2辨識物品300之識別標籤301後所傳送出之物品訊號。
控制單元32係耦接於收發器31,用以接收收發器31所接收之物品訊號,並依據物品訊號對第一閥門152、第二閥門153與風扇17進行控制。
暫存器33係電性連結於控制單元32,且暫存器33儲存有一調節規則331,藉以使控制單元32依據調節規則331與需求儲存溫度調節風扇17之轉速。
偵測器34係設置於儲物空間1112中,並電性連結於控制單元32,用以偵測儲物空間1112之溫度而產生一溫度測量訊號,並將溫度測量訊號傳送至控制單元32,藉以供控制單元32依據溫度測量訊號與需求儲存溫度對第一閥門152、第二閥門153與風扇17進行控制。
感應器35係設置於容器本體11,並電性連結於控制單元32,藉以在偵測到第一通氣口112與第二通氣口113對接溫度調變主機200時,用以發送一閉合訊號至控制單元32,藉以供控制單元32依據閉合訊號關閉第一閥門152與第二閥門153。
調節器36係電性連結於控制單元32,用以接收控制單元32所發送出之控制信號,並據以產生一第一閥門控制信號、一第二閥門控制信號以及一風扇調控信號。
驅動器37a係電性連結於調節器36與第一閥門152,以依據調節器36所發送之第一閥門控制信號來控制第一閥門152之開啟或關閉。
驅動器37b係電性連結於調節器36與第二閥門153,以依據調節器36所發送之第二閥門控制信號來控制第二閥門153之開啟或關閉。
驅動器37c係電性連結於調節器36與風扇17,以依據調節器36所發送之風扇控制信號來控制風扇17之開啟或關閉。
伺服器4係通信連結於網際網路400,以透過網際網路400進一步 通信連結於收發器31與辨識裝置2,且伺服器4具有一資料庫41,控制單元32係依據物品訊號所對應之物品300,自資料庫41讀取對應於物品300之一保存溫度。此外,伺服器4更用以接收辨識裝置2所發送出之物品訊號,藉以記錄存放於儲物空間1112之物品300。
請繼續參閱第九圖,第九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利用蓄溫元件來對儲物空間進行溫度調節之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在實際運用上,當使用者在將物品300放入儲物空間1112之前,可以利用辨識裝置2透過識別標籤301來辨識出物品300之品項,並據以產生出物品訊號,使控制單元32依據物品訊號自伺服器4之資料庫41來擷取物品300所對應之一需求儲存溫度;藉此,當物品300置入儲物空間1112後,控制單元32便能控制調節器36驅使第一閥門152與第二閥門153開啟,並依據溫度測量訊號與調節規則331驅使調節器36控制風扇17的轉速,使儲物空間1112內之溫度接近物品300之保存溫度而加以維持。其中,由於蓄溫元件16已預先透過溫度調變主機200進行溫度調節,因此在控制單元32控制第一閥門152與第二閥門153開啟,以及控制風扇17轉動後,自然可以透過蓄溫元件16與循環的氣流來使儲物空間1112之溫度受到控制。
此外,當物品300為之數量較多且種類繁雜時,控制單元32同樣能依據辨識裝置2所發送之物品訊號結合資料庫41所對應之需求儲存溫度,將各種物品300的需求儲存溫度進行統計,以控制儲物空間1112內之溫度至少能在最低限度下滿足所有物品300的需求儲存溫度。
承上所述,在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蓄溫空間1111係為一蓄冷空間,蓄溫元件16係為一蓄冷元件,溫度調變主機200係為一冷凍機,藉此,可利用蓄冷元件來對儲物空間1112進行冷卻降溫。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蓄溫空間1111亦可為一蓄熱空間,蓄溫元件16亦可為一蓄熱元件,且溫度調變主 機200則為一加熱機,意即本創作之維溫容置裝置1可依據使用者的需求而有蓄冷模式或蓄熱模式的選擇。
請一併參閱第三圖與第十圖,第十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維溫容置裝置、辨識裝置與控制模組之系統示意圖。如圖所示,在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中,更以一維溫容置裝置1'、一辨識裝置2'以及一控制模組3'替代上述之維溫容置裝置1、辨識裝置2以及控制模組3,其差異主要在於,辨識裝置2'係以內建的方式設置於維溫容置裝置1'中,藉以在物品300進入維溫容置裝置1'時,直接讀取識別標籤301而識別產生物品訊號,並進而使控制單元32'接收辨識裝置2'所發送之物品訊號。在實務上,由於辨識裝置2'為一RFID讀取器,而識別標籤301係為無線射頻辨識標籤,因此辨識裝置2'可以無線的方式在物品300進入維溫容置裝置1'時直接讀取識別標籤301而識別產生物品訊號。
承上所述,控制模組3'相較於上述之控制模組3更內建有一資料庫38',藉此,控制單元32'在接收到物品訊號後,可以直接自資料庫38'擷取對應於物品300之保存溫度,進而依據偵測器34'所產生之溫度測量訊號、物品300之保存溫度以及暫存器33'之調節規則331',控制調節器36'驅使驅動器37'a、37'b以及37'c,藉以進一步對第一閥門152'、第二閥門153'以及風扇17'進行控制。此外,由於控制模組3'同樣設有感應器35',因此控制模組3'同樣能在感應器35'偵測到第一通氣口(相當於上述之112)與第二通氣口(相當於上述之113)對接溫度調變主機(相當於上述之200)時,用以發送一閉合訊號至控制單元32',藉以供控制單元32'依據閉合訊號關閉第一閥門152'與第二閥門153'。
請繼續參閱第十一圖,第十一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維溫容置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維溫容置裝置1'相較於上述之維溫容置裝置1,其絕熱隔間15'更包含一隔板154',且隔板154'係設置於隔間本體151',藉以將容器本體11'之儲物空間1112'分為一第一儲物空間11121'與一第二儲 物空間11122'。其中,第一儲物空間11121'是直接連通於導流通道(圖未標示),而第二儲物空間11122'是經由隔板154'之開孔(圖未標示)連通於第一儲物空間11121',因此,當風扇(圖未標示)運轉而將蓄溫空間(相當於上述之1111)之氣流由導流通道(相當於上述之1113)吹進儲物空間1112'時,由於第一儲物空間11121'會先受到氣流的溫度調節,再進一步對第二儲物空間11122'進行溫度調節,致使第一儲物空間11121'的溫度會比第二儲物空間11122'接近蓄溫空間(相當於上述之1111)之溫度。在實際運用上,當蓄溫元件16'為蓄冷元件時,第一儲物空間11121'經調節後相當於冷凍區,而第二儲物空間11122'經調節後相當於冷藏區。
綜上所述,相較於先前技術之電冷式低溫籠車會有產生運輸成本增加且上下貨櫃車不便的問題,以及蓄冷式低溫籠車會有蓄冷板的替換管理不便的問題;本創作首先利用絕熱隔間來將容器本體之容置空間區分為蓄溫空間與儲物空間,並外接溫度調變主機來對存放於蓄溫空間內的蓄溫元件進行冷卻,因此不僅能因為未設有冷凍機模組而減輕整體的重量,更不需大量替換蓄溫元件而解決先前技術之蓄冷板管理不易的問題。
此外,本創作更透過識別裝置識別物品來產生物品訊號,使控制單元接收到物品訊號後,可依據物品所對應之需求儲存溫度來控制第一閥門、第二閥門與風扇,進而使儲存物品之儲物空間的溫度可以維持在適合存放物品之需求儲存溫度。
因此,相較於先前技術之低溫籠車會因為冷凍機或蓄冷板而產生不便的問題,本創作之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之維溫容置裝置確實可以減輕重量,且能改善蓄溫元件的管理問題,此外更能透過辨識模組與控制模組之配合來達到自動調整儲物空間之溫度的功能,有效的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創作 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創作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創作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

Claims (10)

  1. 一種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包含:一維溫容置裝置,包含:一容器本體,係具有一容置空間,並開設有分別連通於該容置空間之一第一通氣口與一第二通氣口,該第一通氣口與該第二通氣口係用以對接一溫度調變主機;一絕熱隔間,係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並將該容置空間區分為一蓄溫空間與一儲物空間,該蓄溫空間係連通於該第一通氣口、該第二通氣口與該儲物空間,且該絕熱隔間設置有一第一閥門與一第二閥門,且該第一閥門與該第二閥門係可受操作地連通或隔絕該蓄溫空間與該儲物空間;以及至少一蓄溫元件,係設置於該蓄溫空間中,並且被該溫度調變主機所預先蓄溫;一辨識裝置,係用以辨識出一欲儲存於該儲物空間之物品而產生並傳送出一物品訊號;以及一控制模組,係通信連結於該辨識裝置,用以接收該辨識裝置所傳送出之該物品訊號,以依據該物品訊號自一資料庫中擷取該物品所對應之一需求儲存溫度,藉以近一步依據該需求儲存溫度發送出一控制信號以開啟或關閉該第一閥門與該第二閥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其中,該維溫容置裝置更包含至少一風扇,該風扇係設置於該蓄溫空間與該儲物空間之間,並電性連結於該控制模組。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其中,該控制模組更包含一偵測器,該偵測器係設置於該儲物空間中,用以偵測該儲物空間之溫度而產生一溫度測量訊號,並將該溫度測量訊號傳送至該控制模組,藉以供該控制模組依據該溫度測量訊號與該物品訊號對該第一閥門、該第二閥門與該風扇進行控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其中,該控制模組更包含一暫存器,且該暫存器儲存有一調節規則,藉以使該控制模組依據該調節規則與該需求儲存溫度調控該風扇之轉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其中,該控制模組更包含一感應器,係設置於該容器本體,且該控制模組更在該感應器偵測到該第一通氣口與該第二通氣口對接該溫度調變主機時,控制關閉該第一閥門與該第二閥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其中,該辨識裝置係透過一網際網路將該物品訊號傳送至該控制模組。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更包含一伺服器,係通信連結於該控制模組,並具有一資料庫,該控制單元係依據該物品訊號自該資料庫讀取對應於該物品之一保存溫度,以依據該保存溫度控制該儲物空間之溫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其中,該伺服器更通信連結於該辨識裝置,並用以接收該物品訊號,藉以記錄存放於該儲物空間之該物品。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其中,該辨識裝置係設置於該容器本體,並電性連結於該控制模組,藉以在該物品進入該儲物空間時讀取該物品之一識別標籤,進而產生該物品訊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其中,該識別標籤係為一無線射頻辨識標籤(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TW107200076U 2016-11-18 2016-11-18 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 TWM560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0076U TWM560004U (zh) 2016-11-18 2016-11-18 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0076U TWM560004U (zh) 2016-11-18 2016-11-18 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0004U true TWM560004U (zh) 2018-05-11

Family

ID=62950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0076U TWM560004U (zh) 2016-11-18 2016-11-18 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00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9079B (zh) * 2019-04-29 2020-07-11 品法設計國際有限公司 可調控溫度的液體載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9079B (zh) * 2019-04-29 2020-07-11 品法設計國際有限公司 可調控溫度的液體載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6919B2 (en) Portable cooler
US11162716B2 (en) Portable cooler
EP2850372B1 (en) Cargo temperatur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for a refrigerated container
US12092377B2 (en) Thermoelectric refrigerated/frozen product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cooler
US20200229645A1 (en) Food delivery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JP2014178106A (ja) 温度管理搬送ボックス
KR20060082783A (ko)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170108261A1 (en) Modular temperature controlled shipping container
WO2019163434A1 (ja)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US20120137710A1 (en) Damper apparatus for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 and methods for same
BR102014021726A2 (pt) sistema para refrigeração de compartimentos da galley, método de operação de um sistema de refrigeração e controlador para operar um sistema de refrigeração de aeronave
SG177636A1 (en)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 and methods for same
US11668508B2 (en) Portable cooler
US20230288265A1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temperature of product deliveries from origin to destination
US11897689B2 (en) Universal robotic-enabl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TWM560004U (zh) 預先蓄溫型自動控溫系統
US20160010912A1 (en) Rapid cooling device
CN112197472A (zh) 一种自动温控双冷源保温箱及其温控方法
CN108088137B (zh) 预先蓄温型自动控温系统
JP2018063085A (ja) 収容庫
CN111309071A (zh) 一种智能保温柜管理系统
US11827075B1 (en) Temperature-controlled shipping container
TWM537996U (zh) 用於可搬運地設置於移動載具之維溫容置裝置
US20240263865A1 (en) Refrigerated container having a thermo-electric cooler pump
US20240093929A1 (en) Mobile locker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monito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