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9516U - 雙天線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雙天線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59516U TWM559516U TW106216214U TW106216214U TWM559516U TW M559516 U TWM559516 U TW M559516U TW 106216214 U TW106216214 U TW 106216214U TW 106216214 U TW106216214 U TW 106216214U TW M559516 U TWM559516 U TW M559516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edge
- antenna device
- antenna
- dual antenna
- edg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01Q1/523—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between antennas of an arra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30—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antenna units operating in different wavebands and connected to a common feeder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21—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with a shorting wall or a shorting pin at one end of the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種雙天線裝置,包括底板、第一天線、第二天線及隔離件。底板具有設置面,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凸出於設置面並各自以第一接地側緣及第二接地側緣連接設置面。隔離件具有第一隔離部,隔離件凸出於設置面並以第一隔離部之底側連接設置面,使得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分別位於隔離件之兩側。第一天線與隔離件在第一接地側緣之延伸方向上具有第一間隔距離,第二天線與隔離件在第二接地側緣之延伸方向上具有第二間隔距離。藉由隔離件、第一間隔距離及第二間隔距離的設置,可增加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之間的隔離度。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雙天線裝置,特別是一種用於無線通訊設備中的雙天線裝置。
天線為無線通訊產品的關鍵元件,天線的尺寸及性能幾乎決定了無線通訊產品的好壞。以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即所謂的5G(5
thGeneration)而言,制定中的標準揭示5G在28兆赫茲(GHz)頻段的可用頻寬達1GHz。如此寬的頻段已無法靠單一天線完全支援,目前常見的解決方案是在高頻段和低頻段分別設置一根天線,使用兩個獨立的通道(Channel)作資料傳輸。然而,無線通訊產品的的發展愈來愈輕薄短小,裝置尺寸的限制使天線和天線之間的無線電波訊號彼此干擾,導致傳輸效率的損失。故在設計雙天線裝置或多天線裝置時,天線之間的隔離度(Isolation)成為評估設計好壞的重要指標, 習知增加隔離度的方法通常為增加兩根天線間的距離,但由於實體裝置可用空間的限制,致使此方法效果不顯著。另一種方式則是透過天線的極化(Polarization),即調整使兩根天線電場(Electric field, E-plane)的震動方向彼此相異,藉此減少干擾,但是此方法亦有設計上的困難。
有鑒於此,本創作提出一種雙天線裝置,可在較小的天線尺寸下,具備良好隔離度。
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雙天線裝置,包括:底板、第一天線、第二天線及隔離部。底板具有設置面。第一天線具有第一接地側緣、第一短路側緣及第一開路側緣,第一天線凸出於設置面並以第一接地側緣連接設置面。第一短路側緣連接第一接地側緣並沿背向設置面的方向延伸,第一開路側緣實質平行於第一接地側緣並連接至第一短路側緣。第二天線具有第二接地側緣、第二短路側緣及第二開路側緣,第二天線凸出於設置面並以第二接地側緣連接設置面。第二接地側緣之延伸方向與第一接地側緣之延伸方向具有夾角。第二短路側緣連接至第二接地側緣並沿背向設置面的方向延伸,第二短路側緣與第一短路側緣位於第一參考平面。第二開路側緣實質平行於第二接地側緣並連接至第二短路側緣。隔離件具有第一隔離部及第二隔離部,隔離件凸出於設置面並沿實質垂直於底板的第二參考平面設置使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分別位於第二參考平面的兩側,隔離件以第一隔離部之底側連接設置面。在第一接地側緣之延伸方向上,隔離件及第一天線具有第一間隔距離。在第二接地側緣之延伸方向上,隔離件及第二天線具有第二間隔距離。第二隔離部連接第一隔離部之一側並穿過第一參考平面。
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雙天線裝置,其中,第一天線更包括第一輻射部、第一饋入部及第一接地部。第一輻射部具有第一短路段及第一開路段。第一短路段之一端連接至第一接地部,第一短路段之另一端與第一開路段呈L型連接。第一短路側緣係位於第一短路段距離隔離件最近之一側。第一開路側緣係第一開路段距離設置面最遠之一側。第一饋入部與第一開路段成T型連接。第二天線更包括第二輻射部、第二饋入部及第二接地部。第二輻射部具有第二短路段及第二開路段。第二短路段之一端連接至第二接地部,第二短路段之另一端與第二開路段呈L型連接。第二短路側緣係位於第二短路段距離隔離件最近之一側。第二開路側緣係第二開路段距離設置面最遠之一側。第二饋入部與第二開路段成T型連接。
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雙天線裝置,其中,第二接地側緣之延伸方向與第一接地側緣之延伸方向的夾角為180度。第一短路側緣及第二短路側緣的距離為雙天線裝置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16~0.2倍。第一間隔距離為雙天線裝置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07~0.1倍。第二間隔距離為雙天線裝置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07~0.1倍。在第一隔離部之底側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隔離部之底側與第一接地側緣或第二接地側緣具有第三間隔距離,且第三間隔距離為雙天線裝置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03~0.06倍。第二隔離部之底側與第一開路側緣在第一短路側緣之延伸方向上或與第二開路側緣在第二短路側緣之延伸方向上具有第四間隔距離,且第四間隔距離為雙天線裝置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004~0.007倍。底板、第一天線、第二天線及隔離部係為一體成形。第一短路側緣及第二短路側緣垂直於設置面。
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雙天線裝置,其中,第一饋入部及第二饋入部具有不同的長度。
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雙天線裝置,其中,第一輻射部具有第一定義長度,第二輻射部具有第二定義長度。第一定義長度及第二定義長度皆約為雙天線裝置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25倍。
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雙天線裝置,其中,隔離件更具有第三隔離部。第三隔離部連接於第一隔離部之一側並與第二隔離部呈對稱設置。此外,隔離部更具有從第一隔離部到第二隔離部之第三定義長度及從第一隔離部到第三隔離部之第四定義長度,且第三定義長度及第四定義長度皆約為雙天線裝置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25倍。
本創作所揭露的雙天線裝置中,藉由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在底板的設置方式、隔離件的形狀設計、第一間隔距離及第二間隔距離的設置,使得本案所揭露的雙天線裝置相較於無隔離件的雙天線裝置,能夠在小型天線尺寸的限制下,有效提升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之間的隔離度,並且應用於無線通訊設備中,以提供使用者更優質的無線網路體驗。
以上之關於本揭露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創作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創作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創作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了解本創作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創作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創作之範疇。
本創作之雙天線裝置適用於一無線通訊設備。請參考圖1,其係繪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的立體圖。本創作之雙天線裝置1包括底板10、第一天線20、第二天線30及隔離件40。如圖1所示,底板10係一矩形平面結構,具有一設置面12,此設置面12由二長邊及二短邊組成。實務上,底板10的形狀則依據實際產品的硬體結構不同而可增加檔板或固定用組件,亦可基於裝配需求而在底板10開孔,本創作之底板10形狀不以矩形為限。
請參考圖2A。第一天線20包括第一輻射部22、第一饋入部24及第一接地部26。第一輻射部22包括第一開路段222及第一短路段224。第一開路段222具有第一開路側緣222a,第一短路段224具有第一短路側緣224a。第一接地部26具有第一接地側緣26a。第一開路段222之一端及第一短路段224之一端呈L型連接。第一輻射部22具有第一定義長度L1,其為第一開路側緣222a長度與第一短路側緣224a長度的總和。實務上,此第一定義長度L1通常係設置約為第一天線20收發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25倍。第一饋入部24之一端及第一開路段222之一側呈T型連接,使得第一輻射部22及第一饋入部24呈F型連接。第一接地部26之一端連接至第一短路段224未連接第一開路段222之另一端,且第一接地部26實質平行於第一開路段222。
請參考圖2A。第二天線30包括第二輻射部32、第二饋入部34及第二接地部36。第二輻射部32包括第二開路段322及第二短路段324。第二開路段322具有第二開路側緣322a,第二短路段324具有第二短路側緣324a。第二接地部36具有第二接地側緣36a。第二開路段322之一端及第二短路段324之一端呈L型連接。第二輻射部32具有第二定義長度L2,其為第二開路側緣322a長度與第二短路側緣324a長度的總和。實務上,此第二定義長度L2通常係設置約為第二天線30收發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25倍。第二饋入部34之一端及第二開路段322之一側呈T型連接,使得第二輻射部32及第二饋入部34呈F型連接。第二接地部36之一端連接至第二短路段324未連接第二開路段322之另一端,且第二接地部36實質平行於第二開路段322。由前述可知第二天線30與第一天線20兩者結構相似,且為方便進行後續之說明,各部件名稱及標號具有對應關係。但須注意的是:實務上,第一天線20及第二天線30各部件的實際尺寸係根據天線設計上的需求而可能有所不同,本創作不以為限。
請一併參考圖1及圖2A。第一天線20係沿一背向底板10設置面12的方向凸出於設置面12,所述的凸出方向即為第一短路部之第一短路側緣224a的延伸方向。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一短路段224垂直於設置面12,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第一天線20以第一接地部26底側之第一接地側緣26a連接至設置面12。第一短路側緣224a的一端連接至第一接地側緣26a,第一短路側緣224a的另一端連接至第一開路段222的第一開路側緣222a。第一開路側緣222a係第一天線20背向設置面12最遠之一側。
請一併參考圖1及圖2A。第二天線30係沿一背向底板10設置面12的方向凸出於設置面12,所述的凸出方向即為第二短路部之第二短路側緣324a的延伸方向。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二短路段324垂直於設置面12,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第二天線30以第二接地部36底側之第二接地側緣36a連接至設置面12。第二短路側緣324a的一端連接至第二接地側緣36a,第二短路側緣324a的另一端連接至第二開路段322的第二開路側緣322a。第二開路側緣322a係第二天線30背向設置面12最遠之一側。由前述可知第二天線30與第一天線20兩者連接至設置面12的方式相似,且各連接部件名稱具有對應關係。但須注意的是:實務上,第一天線20及第二天線30可根據天線設計上的需求而相對於底板10設置面12具有一角度關係,本創作不以第一短路段224或第二短路段324必須垂直於設置面12為限。另須說明的是:在本創作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接地部亦可設計為在第一接地側緣的延伸方向上未凸出於第一短路部;第二接地部亦可設計為在第二接地側緣的延伸方向上未凸出於第二短路部。
請一併參考圖1、圖2A及圖2C。在本創作中,第一短路側緣224a及第二短路側緣324a皆位於第一參考平面P1上。而在設置面12上,第一接地側緣26a之延伸方向與第二接地側緣36a之延伸方向具有一夾角A。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此夾角A係180度,這代表包括第一接地側緣26a的第一天線20及包括第二接地側緣36a的第二天線30皆位於第一參考平面P1上。當視角面對第一參考平面P1時,可觀測到第一天線20及第二天線30的平面結構如圖2A所示。又從圖2C觀之,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一開路側緣222a之延伸方向亦與第二開路側緣322a之延伸方向呈180度,如此設計可使第一天線20及第二天線30二者各自發送無線電訊號的輻射方向盡可能不造成彼此干擾。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一天線20係用於高頻段收發,其工作頻段為5.45~5.85兆赫茲(GHz);第二天線30係用於低頻段收發,其工作頻段為5.15~5.35GHz,但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的工作頻段並不以此為限。實務上,可配合兩天線之不同工作頻段,對應調整使第一饋入部24的長度小於第二饋入部34的長度,但不以此為限。例如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天線20及第二天線30可應用於相同工作頻段,且第一饋入部24與第二饋入部34具有相同長度。
請一併參考圖1、圖2B及圖2C。為了進一步提升雙天線之間的隔離度並調整雙天線各自的輻射方向,本創作之雙天線裝置1更具有隔離件40的設計。隔離件40凸出於底板10設置面12並沿實質垂直於底板10的第二參考平面P2設置,使第一天線20及第二天線30分別位於第二參考平面P2的兩側,如圖2C所示。當視角面對設置面12時,可從圖2C中看出隔離件40位於底板10中央,具有一厚度;第一天線20位於隔離件40的右側,第二天線30位於隔離件40的左側。請一併參考圖1及圖2B。隔離件40包括第一隔離部401、第二隔離部402及第三隔離部403。當視角面對第二參考平面P2時,如圖2B所示,可看出隔離件40之平面形狀,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隔離件40大致呈T字形狀。第二隔離部402連接至第一隔離部401鄰近第一參考平面P1的一側,第三隔離部403連接至第一隔離部401遠離第一參考平面P1的一側。隔離件40以第一隔離部401之一底側連接底板10設置面12,且第一隔離部401底側的延伸方向與第一接地側緣26a和第二接地側緣36a的連線方向垂直,藉此平衡第一天線20對於第二天線30及第二天線30對於第一天線20的隔離度,但本創作不以為限。
請一併參考圖1及圖2A。在第一接地側緣26a的延伸方向上,隔離件40與第一天線20具有第一間隔距離D1;在第二接地側緣36a的延伸方向上,隔離件40與第二天線30具有第二間隔距離D2。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一間隔距離D1為雙天線裝置1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07~0.1倍,第二間隔距離D2為雙天線裝置1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07~0.1倍。因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天線20及第二天線30皆位於第一參考平面P1,故自第一短路側緣224a至第二短路側緣324a的距離為雙天線裝置1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16~0.2倍,此數值係第一間隔距離D1、第二間隔距離D2及隔離件40厚度之加總。
請參考圖1及圖2B。在第一隔離部之底側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隔離部401之底側與第一接地側緣26a或第二接地側緣36a具有第三間隔距離D3。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三間隔距離D3為雙天線裝置1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03~0.06倍。第二隔離部402穿過第一參考平面P1,且第二隔離部402朝向設置面12之底側與第一開路側緣222a在第一短路側緣224a之延伸方向上或第二隔離部402朝向設置面12之底側與第二開路側緣322a在第二短路側緣324a的延伸方向上具有第四間隔距離D4。從另一角度觀之,第四間隔距離D4亦可視為:第二隔離部402之底側至設置面12的垂直距離減去第一開路側緣222a或第二開路側緣322a至設置面12的垂直距離所得之差值。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因為第一短路側緣224a及第二短路側緣324a皆垂直於設置面12且長度相等,所以第二隔離部402底側與第一開路側緣222a在第一短路側緣224a之延伸方向上的距離,以及第二隔離部402底側與第二開路側緣322a在第二短路側緣324a之延伸方向上的距離,兩者數值相等,皆為雙天線裝置1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004~0.007倍。在其他實施例中,若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30具有不同的高度,則取數值較小者當作第四間隔距離D4。
請參考圖2B。從第一隔離部401至第二隔離部具有第三定義長度L3,第三定義長度L3係第一隔離部401垂直於設置面12的長度與第二隔離部402實質平行於設置面12的長度加總之和。從第一隔離部401至第三隔離部403具有第四定義長度L4,第四定義長度L4係第一隔離部401垂直於設置面12的長度與第三隔離部403實質平行於設置面12的長度加總之和。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三定義長度L3及第四定義長度L4皆設置約為雙天線裝置1所發送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25倍。
請參考圖3。實務上,透過調整第一饋入部24及第二饋入部34的饋入電流,使第一天線20及第二天線30兩者各自的輻射電波震幅大小相等且相位(Phase)相反。同時,藉由本創作一實施例中隔離件40本身的尺寸設置(即第三定義長度L3及第四定義長度L4),隔離件40與第一天線20及第二天線30之間的距離關係(即第一間隔距離D1、第二間隔距離D2、第三間隔距離D3及第四間隔距離D4),足以使得第一天線20的輻射場型及第二天線30的輻射場型在連接第二隔離部402的第一隔離部401之一側相互抵銷,如圖3所示:在第一天線20的九點鐘至十點鐘方向之間以及在第二天線30的三點鐘至二點鐘方向之間,兩天線的輻射範圍具有顯著的凹陷,由此可體現出隔離件40在本創作中的功效。此外在本創作中,由於第一隔離部401與第二隔離部402對於隔離度的影響程度不全相同,故此設計具有調整雙天線各自的輻射方向的功效。在與圖3具有相同視角的圖2C之中,可看出位於y軸的隔離件40使得第一天線20的輻射方向約呈現二點鐘方向,且第二天線30的輻射方向約呈現十點鐘方向。
請參考圖5,其係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去除隔離件40的雙天線裝置5的立體示意圖。再請參考圖6及圖3,圖6係依據圖5的雙天線裝置5進行模擬而得出的輻射場型圖。相較於本創作中具有隔離件40的雙天線裝置1,圖6的輻射場型並未如圖3有明顯的凹陷處,且輻射方向係第一天線20朝三點鐘方向且第二天線30朝九點鐘方向。
圖4係本創作一實施例的S參數圖,圖7係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去除隔離件40的S參數圖。觀察圖4及圖7中的S
2,1和S
1,2在不同頻率的數值變化,容易得知本創作因為具有隔離件40的特殊設置,而將隔離度由M71標示的-14.5dB提升至M41標示的-33.5dB。
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底板10、第一天線20、第二天線30及隔離件40係由導電材料,例如金屬,以一體成形方式所形成。所述的一體成形方式例如:對底板10加工製作第一天線20及第二天線30的平面形狀結構,並透過彎折方式使第一天線20及第二天線30凸出於底板10之設置面12,形成圖1中的立體雙天線裝置1;隔離件40亦可透過底板10切割出第一隔離部401、第二隔離部402及第三隔離部403的形狀後再予以彎折,使隔離件40凸出於設置面12,形成圖1中的立體隔離件40結構。然而,並不以前述的製作方式為限。實務上,亦可於第一天線20、第二天線30,隔離件40等組件各自製作完成後,再以組合方式形成本創作提出之雙天線裝置1。
綜合以上所述,本創作之雙天線裝置,由於在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之間增設了一個具有特定結構的隔離件,使隔離件與第一天線具有第一間隔距離且使隔離件與第二天線具有第二間隔距離,藉此在小型尺寸的天線設計時,可以達到增加隔離度及調整幅射方向的功效。
雖然本創作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所為之更動與潤飾,均屬本創作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創作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1‧‧‧雙天線裝置
10‧‧‧底板
12‧‧‧設置面
20‧‧‧第一天線
22‧‧‧第一輻射部
222‧‧‧第一開路段
222a‧‧‧第一開路側緣
224‧‧‧第一短路段
224a‧‧‧第一短路側緣
24‧‧‧第一饋入部
26‧‧‧第一接地部
26a‧‧‧第一接地側緣
30‧‧‧第二天線
32‧‧‧第二輻射部
322‧‧‧第二開路段
322a‧‧‧第二開路側緣
324‧‧‧第二短路段
324a‧‧‧第二短路側緣
34‧‧‧第二饋入部
36‧‧‧第二接地部
36a‧‧‧第二接地側緣
40‧‧‧隔離件
401‧‧‧第一隔離部
402‧‧‧第二隔離部
403‧‧‧第三隔離部
D1‧‧‧第一間隔距離
D2‧‧‧第二間隔距離
D3‧‧‧第三間隔距離
D4‧‧‧第四間隔距離
A‧‧‧夾角
P1‧‧‧第一參考平面
P2‧‧‧第二參考平面
L1‧‧‧第一定義長度
L2‧‧‧第二定義長度
L3‧‧‧第三定義長度
L4‧‧‧第四定義長度
5‧‧‧雙天線裝置(無隔離件)
M41‧‧‧-33.5 dB
M71‧‧‧-14.5 dB
10‧‧‧底板
12‧‧‧設置面
20‧‧‧第一天線
22‧‧‧第一輻射部
222‧‧‧第一開路段
222a‧‧‧第一開路側緣
224‧‧‧第一短路段
224a‧‧‧第一短路側緣
24‧‧‧第一饋入部
26‧‧‧第一接地部
26a‧‧‧第一接地側緣
30‧‧‧第二天線
32‧‧‧第二輻射部
322‧‧‧第二開路段
322a‧‧‧第二開路側緣
324‧‧‧第二短路段
324a‧‧‧第二短路側緣
34‧‧‧第二饋入部
36‧‧‧第二接地部
36a‧‧‧第二接地側緣
40‧‧‧隔離件
401‧‧‧第一隔離部
402‧‧‧第二隔離部
403‧‧‧第三隔離部
D1‧‧‧第一間隔距離
D2‧‧‧第二間隔距離
D3‧‧‧第三間隔距離
D4‧‧‧第四間隔距離
A‧‧‧夾角
P1‧‧‧第一參考平面
P2‧‧‧第二參考平面
L1‧‧‧第一定義長度
L2‧‧‧第二定義長度
L3‧‧‧第三定義長度
L4‧‧‧第四定義長度
5‧‧‧雙天線裝置(無隔離件)
M41‧‧‧-33.5 dB
M71‧‧‧-14.5 dB
圖1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中雙天線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A係第1圖之雙天線裝置的第一參考平面視角圖。 圖2B係第1圖之雙天線裝置的第二參考平面視角圖。 圖2C係第1圖之雙天線裝置的俯視圖。 圖3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中雙天線裝置的輻射場型圖。 圖4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中雙天線裝置的S參數圖。 圖5係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中雙天線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6係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中雙天線裝置的輻射場型圖。 圖7係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中雙天線裝置的S參數圖。
Claims (16)
- 一種雙天線裝置,包括:一底板,具有一設置面;一第一天線,具有一第一接地側緣、一第一短路側緣及一第一開路側緣,該第一天線凸出於該設置面並以該第一接地側緣連接該設置面,該第一短路側緣連接該第一接地側緣並沿背向該設置面的方向延伸,該第一開路側緣實質平行於該第一接地側緣並連接至該第一短路側緣;一第二天線,具有一第二接地側緣、一第二短路側緣及一第二開路側緣,該第二天線凸出於該設置面並以該第二接地側緣連接該設置面,該第二接地側緣之延伸方向與該第一接地側緣之延伸方向具有一夾角,該第二短路側緣連接至該第二接地側緣並沿背向該設置面的方向延伸,該第二短路側緣與該第一短路側緣位於一第一參考平面,該第二開路側緣實質平行於該第二接地側緣並連接至該第二短路側緣;以及一隔離件,具有一第一隔離部及一第二隔離部,該隔離件凸出於該設置面並沿實質垂直於該底板的一第二參考平面設置使該第一天線及該第二天線分別位於該第二參考平面的兩側,該隔離件以該第一隔離部之一底側連接該設置面,在該第一接地側緣之延伸方向上,該隔離件及該第一天線具有一第一間隔距離,在該第二接地側緣之延伸方向上,該隔離件及該第二天線具有一第二間隔距離,該第二隔離部連接該第一隔離部之一側並穿過該第一參考平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天線更包括一第一輻射部、一第一饋入部及一第一接地部,該第一輻射部具有一第一短路段及一第一開路段,該第一短路段之一端連接至該第一接地部,該第一短路段之另一端與該第一開路段呈L型連接,該第一短路側緣係位於該第一短路段距離該隔離件最近之一側,該第一開路側緣係該第一開路段距離該設置面最遠之一側,該第一饋入部與該第一開路段成T型連接;以及該第二天線更包括一第二輻射部、一第二饋入部及一第二接地部,該第二輻射部具有一第二短路段及一第二開路段,該第二短路段之一端連接至該第二接地部,該第二短路段之另一端與該第二開路段呈L型連接,該第二短路側緣係位於該第二短路段距離該隔離件最近之一側,該第二開路側緣係該第二開路段距離該設置面最遠之一側,該第二饋入部與該第二開路段成T型連接。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天線裝置,其中該夾角為180度。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短路側緣及該第二短路側緣的距離為該雙天線裝置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16~0.2倍。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間隔距離為該雙天線裝置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07~0.1倍。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二間隔距離為該雙天線裝置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07~0.1倍。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天線裝置,其中在該第一隔離部之該底側的延伸方向上,該第一隔離部之該底側與該第一接地側緣或該第二接地側緣其中之一者具有一第三間隔距離。
-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雙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三間隔距離為該雙天線裝置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03~0.06倍。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二隔離部之一底側與該第一開路側緣在該第一短路側緣之延伸方向上或與該第二開路側緣在該第二短路側緣之延伸方向上具有一第四間隔距離。
-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雙天線裝置,其中該第四間隔距離為該雙天線裝置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004~0.007倍。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天線裝置,其中該隔離件更具有一第三隔離部,該第三隔離部連接於該第一隔離部之一側並與該第二隔離部呈對稱設置。
-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雙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輻射部具有一第一定義長度且該第二輻射部具有一第二定義長度,該第一定義長度及該第二定義長度皆約為該雙天線裝置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25倍。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雙天線裝置,其中該隔離部具有從該第一隔離部到該第二隔離部之一第三定義長度及從該第一隔離部到該第三隔離部之一第四定義長度,且該第三定義長度及該第四定義長度皆約為該雙天線裝置所發送之無線電訊號波長的0.25倍。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天線裝置,其中該底板、該第一天線、該第二天線及該隔離部係為一體成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短路側緣及該第二短路側緣垂直於該設置面。
-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雙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饋入部及該第二饋入部具有不同的長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216214U TWM559516U (zh) | 2017-11-01 | 2017-11-01 | 雙天線裝置 |
CN201721585175.9U CN207474666U (zh) | 2017-11-01 | 2017-11-23 | 双天线装置 |
US15/895,030 US10312584B2 (en) | 2017-11-01 | 2018-02-13 | Dual antenna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216214U TWM559516U (zh) | 2017-11-01 | 2017-11-01 | 雙天線裝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59516U true TWM559516U (zh) | 2018-05-01 |
Family
ID=62259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216214U TWM559516U (zh) | 2017-11-01 | 2017-11-01 | 雙天線裝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12584B2 (zh) |
CN (1) | CN207474666U (zh) |
TW (1) | TWM55951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07500B (zh) * | 2018-10-31 | 2020-10-11 | 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 | 雙頻天線結構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70708B (zh) * | 2018-09-28 | 2022-03-15 |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天线系统及其天线结构 |
CN112768904B (zh) * | 2019-11-05 | 2022-08-05 |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辐射体、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0854523B (zh) * | 2019-11-28 | 2021-12-3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天线系统 |
CN111525237B (zh) * | 2020-04-30 | 2021-08-1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双天线解耦结构及电子设备 |
CN113013620B (zh) * | 2021-02-25 | 2023-01-10 | 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天线及终端 |
US11791558B2 (en) * | 2021-08-23 | 2023-10-1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Simple ultra wide band very low profile antenna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58963A (en) * | 2000-02-02 | 2001-08-08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obile 'phone antenna |
CA2432803A1 (en) * | 2000-09-29 | 2002-04-04 | Varitek Industries, Inc. | Telematics system |
US8111196B2 (en) * | 2006-09-15 | 2012-02-07 | Laird Technologies, Inc. | Stacked patch antennas |
CN101821902B (zh) | 2008-09-11 | 2012-12-19 |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采用耦合元件来提高天线隔离的系统和方法 |
US8866692B2 (en) * | 2008-12-19 | 2014-10-21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solated antennas |
TWI381585B (zh) * | 2009-06-30 | 2013-01-01 | Wistron Neweb Corp | 雙頻天線裝置 |
US8816912B2 (en) * | 2009-12-30 | 2014-08-26 | Tyco Electronics Services Gmbh | Antenna devices having frequency-dependent connection to electrical ground |
TWM426151U (en) * | 2011-10-19 | 2012-04-01 | Lynwave Technology Ltd | Antenna module |
TWI539672B (zh) * | 2012-11-16 | 2016-06-2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通訊裝置 |
WO2014085659A1 (en) * | 2012-11-28 | 2014-06-05 |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For And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 Dual-polarized magnetic antennas |
TW201739105A (zh) * | 2016-04-28 | 2017-11-01 |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雙頻天線 |
-
2017
- 2017-11-01 TW TW106216214U patent/TWM559516U/zh unknown
- 2017-11-23 CN CN201721585175.9U patent/CN20747466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8
- 2018-02-13 US US15/895,030 patent/US10312584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07500B (zh) * | 2018-10-31 | 2020-10-11 | 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 | 雙頻天線結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312584B2 (en) | 2019-06-04 |
US20190131700A1 (en) | 2019-05-02 |
CN207474666U (zh) | 2018-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559516U (zh) | 雙天線裝置 | |
US11387568B2 (en) | Millimeter-wave antenna array element, array antenna, and communications product | |
US10566678B2 (en) | Antenna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JP2536194B2 (ja) |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 |
JP6297337B2 (ja) | アンテナアセンブリ及び該アンテナ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る通信装置 | |
CN107171065B (zh) | 一种新型的宽带低剖面介质透镜天线 | |
KR100449396B1 (ko) | 패치 안테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전자 기기 | |
US10992051B2 (en) |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4916910A (zh) | 一种基于耦合馈电结构的双极化基站天线 | |
EP3680985A1 (en) | Antenna device | |
CN106549218B (zh) | 天线模块 | |
US11581650B2 (en) | Multi-input multi-output antenna structure | |
CN110890627B (zh) | 双馈入回路天线结构及电子装置 | |
US8130169B2 (en) | Multi-input multi-output antenna system | |
TW201411935A (zh) | 陣列天線及其圓極化天線 | |
WO2020010941A1 (zh) | 天线及通信设备 | |
US7786941B2 (en) | Antenna module | |
WO2022068548A1 (zh) | 后盖及终端 | |
CN111541018A (zh) | 一种高增益陡峭滤波融合双工集成天线 | |
KR101621647B1 (ko) | Mimo 안테나와 전자기기 | |
TWI514679B (zh) | 多頻天線 | |
WO2024139652A1 (zh) | 天线装置与馈电网络组件 | |
EP3544115B1 (en) | Balanced dipole unit and broadband omnidirectional collinear array antenna | |
US11264704B2 (en) | Base station antenna | |
EP2889961B1 (en) | Reflecting board of base station antenna, and base station antenna |